物化理论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33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月 Vol. 33 No. 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11

物化理论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李媛媛1,祈 丽2

(1.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2.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档案馆,河北 唐山 063018)

摘 要:物化理论主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人从属于物、受制于物的现象。物化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一切具有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社会形态都存在物化现象,社会主义社会也会存在这种现象。这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物化;和谐社会;启示 中图分类号: B 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1)03-0103-03

Reification View of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ic Harmonious Society

LI Yuan-yuan1, QI Li2

(1.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2. Department of Archives, Kailuan (Group)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Tangshan 063018, China)

Abstract: Reification mainly reveals the phenomenon that people are subordinate and confined to substance which is caused by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in capitalist society. Materialization is the product of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 which exists in each social form with commodity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money, so does socialist society.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Key Words: reification; harmonious society; inspiration

物化理论是由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最富有创发性的思想。这一理论主要揭示了物化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意识等领域的不同表现。这一理论至今仍在学术界引起不少争议,多数研究者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与社会主义社会无关。但是,物化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一切具有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社会形态都会存在物化现象,社会主义社会当然也会存在这种现象。随着全球化的扩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可避免会使得资本主义一些不良现象连同其先进技术一起传入我国,如资本主义特有的“商品拜物教”。这一现象会致使人们陷入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圈

[1,p9]

,套,甚至使“人拜倒在物面前,把物作为自己的灵魂”

的了解。

一、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提出

20世纪中上期,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给整个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同时,由于各种社会历史原因和自身因素,各社会主义国家及资本主义国家的弊端日益暴露,这给广大民众的生活和情感造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二战以后,世界两大社会阵营的对抗与冷战、人口危机、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等矛盾凸显,这就使得人民大众尤其是知识分子中的有识之士,对这一切进行冷静的审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就是结合当时革命斗争的实践,敏锐地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物化现象并对之进行批判而提出的。

物化概念是卢卡奇在没有读到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直接从《资本论》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中得出来的,它同时又融合了韦伯的合理化理论。马克思

“人成为物质的奴隶”,它对个人造成了压抑、攻击和摧残,使个人完全丧失了自己的自由。因此,当前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有必要对物化理论进行全面而系统

──────────

收稿日期:2010-12-04

作者简介:李媛媛(1985-),女,安徽阜阳人,硕士,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103-

第33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月

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分析中指出:“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2,p138-139]根据这一描述,卢卡奇把“物化”界定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通过物的关系表现出来。韦伯从欧洲现代文化和社会结构变迁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合理化进程。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出:“生为现代欧洲文明之子,在研究任何有关世界历史问题时都必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西方文明中,而且只有在西方文明中,出现了一个(我们认为)其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现象,究竟应归结为哪些事件的合成作用? ”[3,p11]他认为,合理化在现代文化知识领域和社会组织中的不断分化和发展是形成西方文化的主要动因。但他也意识到,随着工具理性的扩张,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使人失去了自主性,成为庞大经济机器的一个部件,成了被动执行系统命令的存在物。卢卡奇吸收了他的这一理论成果进而形成了物化理论。

二、物化的基本内涵

卢卡奇认为,“物化”是指“人自身的活动,他自己的劳动变成了客观的、不以自己的意志转移的某种东西,变成了依靠背离人的自律力而控制了人的某种东西”[4,p96-97]。由此看来,卢卡奇所谓的物化就是指异化。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劳动异化”的概念。他指出:“人自身异化了以及这个异化了的人的社会是一幅描绘他的真正的类生活的讽刺画。他的生命表现为他的生命的牺牲,他的本质的实现表现为他的生命的失去现实性,他的生产表现为他的非存在的生产,他支配物的权力表现为物支配他的权力,而他本身,即他的创造物的主人,则表现

为这个创造物的奴隶。”

[5,p25]

劳动异化实际上是一种直接的物化现象。卢卡奇认为商品拜物教还不是异化的成熟表述,他进一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揭示了物化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规定。

从客观方面看,人之外的整个物质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及其规律,不是作为属人的存在,而是成为与人相对立的非人的存在。它处处制约着人的活动,制约着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的发挥。在它面前,人是孤立无助的,是不自由的。从主观方面看,人成了物化的产品,人的活动越来越与自身相分离,越来越不属于自己,人的体力和人格变成了有价的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卢卡奇指出:“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地方,人的活动同人本身相对立地被客体化,变成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服从社会的自然规律的异于人的客观性,它正如变-104-

为商品的任何消费品一样,必然不依赖于人而进行自己的运动。”[4,p103]

三、卢卡奇物化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1. 物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逻辑关系

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6]从这一表述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要实现人际和谐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曾设想“自由人联合体”这种未来的和谐社会模式。他们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p294]。他们关于“自由人联合体”或者“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的思想无疑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根据物化的本质规定,物化在全社会的普遍化的最深刻表现就是物化的内化,即内化到人的思想领域,形成物化意识。人自觉地或不加批判地认同外在的物化现象和物化结构,并将这种物化现象当作外在的规律以及人的本来命运加以遵循与服从,丧失了批判意识和超越的主体性维度。特别是无产阶级,在这种物化意识的支配下,不仅成为社会的被动观察者,而且沦为对自己被物化了的能力抱以默认态度的人,因而不可能对现存制度采取“批判行动”。这是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物化现象及其危害的深刻揭露。虽然社会主义社会尚未出现卢卡奇所描述的上述现象,且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改进,但随之而来的是些消极影响,如市场经济一方面解放了人,使独立形态的个人得以确立;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人的物化状态,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人们沉迷于(满足于)现实的物质生活,缺少危机意识和批判意识。马克思曾说过有商品的地方就存在资本剥削,在此可以把这一概念延伸一下:有商品的地方就存在“商品拜物教”,也就存在“物化”。当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应采取措施努力克服物化,防止其肆意发展,否则,它将“侵蚀”社会主义的根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实现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人际和谐,因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将各种矛盾控制在秩序范围内,使矛盾日趋缓和,达到社会总体的和谐。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着手扬弃物化

马克思认为物化有两种:一种是对象化的物化,一种是异化的物化。前者是对人的肯定,而后者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的否定。由此可以看出,物化不仅有消极的作用还有积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对物化进行扬弃,取其合理性的因素。

从实践意义上,扬弃物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李媛媛:物化理论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地位,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卢卡奇认为,消灭物化的途径是无产阶级的意识觉醒,进而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结构。这也是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最终目标,即破除物化意识对无产阶级的奴役,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作为无产阶级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人类世界、人的生存,其理论宗旨是关注人的存在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今社会结构日趋多元化的条件下,各种意识形态并存已经成为无产阶级必须面对的现实,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在承认多种价值观和多种意识形态并存的前提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防止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边缘化的倾向,要求人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因为主流意识形态如果没有维护好,其他意识形态就会泛滥,社会发展就会脱离预期的方向,社会也就没有和谐可言。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坚持以人为本。当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作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力量,其存在将是长期的,人们的一切活动仍主要处于对“物的依赖”关系之下。在此情况下,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其焦点在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解决绝大多数的发展与“物的依赖”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居主导地位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防止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过度发展,防止人从属于物的“物化”现象的出现,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实现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促进。换句话说,既要发展“物”,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主义要防止出现人从属于物、受制于物的现象,就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3)注重科学技术的人道化发展。卢卡奇认为,劳动的发展过程就是科学技术在生产中不断应用的过程,就是理性征服自然对象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沦丧与异化的过程。科技使世界发生了巨变,既带来了文明的进步又“把现实世界撕成了碎片”,“世界整体的美好梦幻烟消云散”

[8,p88-89]

从卢卡奇对“科技理性”的这一批判可以看出,实际上也批判了西方传统的“增长第一”的社会发展观,即把社会的进步仅仅归结为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增长。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虽然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过于发达和物质产品的过于丰富,而是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水平。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能盲目重视“物”的发展,而应同时从西方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吸取教训,规范科学技术的应用,充分考虑到科学技术的人道主义方面。过于依赖机器势必会出现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人沦为物质(这里指机器)的奴隶”的现象,也就是卢卡奇所说的“人从属于物”、“受制于物”的现象。因此,我国要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承认人的价值,尽量避免科学技术理性过度膨胀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成都:四川人

民出版社,1986.

[4]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责任编辑、校对:孙尚斌)

-105-

第33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月 Vol. 33 No. 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11

物化理论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李媛媛1,祈 丽2

(1. 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2.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档案馆,河北 唐山 063018)

摘 要:物化理论主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人从属于物、受制于物的现象。物化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一切具有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社会形态都存在物化现象,社会主义社会也会存在这种现象。这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物化;和谐社会;启示 中图分类号: B 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1)03-0103-03

Reification View of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ic Harmonious Society

LI Yuan-yuan1, QI Li2

(1.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2. Department of Archives, Kailuan (Group)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Tangshan 063018, China)

Abstract: Reification mainly reveals the phenomenon that people are subordinate and confined to substance which is caused by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in capitalist society. Materialization is the product of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 which exists in each social form with commodity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money, so does socialist society.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Key Words: reification; harmonious society; inspiration

物化理论是由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最富有创发性的思想。这一理论主要揭示了物化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意识等领域的不同表现。这一理论至今仍在学术界引起不少争议,多数研究者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与社会主义社会无关。但是,物化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一切具有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社会形态都会存在物化现象,社会主义社会当然也会存在这种现象。随着全球化的扩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可避免会使得资本主义一些不良现象连同其先进技术一起传入我国,如资本主义特有的“商品拜物教”。这一现象会致使人们陷入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圈

[1,p9]

,套,甚至使“人拜倒在物面前,把物作为自己的灵魂”

的了解。

一、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提出

20世纪中上期,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给整个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同时,由于各种社会历史原因和自身因素,各社会主义国家及资本主义国家的弊端日益暴露,这给广大民众的生活和情感造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二战以后,世界两大社会阵营的对抗与冷战、人口危机、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等矛盾凸显,这就使得人民大众尤其是知识分子中的有识之士,对这一切进行冷静的审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就是结合当时革命斗争的实践,敏锐地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物化现象并对之进行批判而提出的。

物化概念是卢卡奇在没有读到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直接从《资本论》关于商品拜物教的分析中得出来的,它同时又融合了韦伯的合理化理论。马克思

“人成为物质的奴隶”,它对个人造成了压抑、攻击和摧残,使个人完全丧失了自己的自由。因此,当前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有必要对物化理论进行全面而系统

──────────

收稿日期:2010-12-04

作者简介:李媛媛(1985-),女,安徽阜阳人,硕士,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

-103-

第33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月

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分析中指出:“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2,p138-139]根据这一描述,卢卡奇把“物化”界定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通过物的关系表现出来。韦伯从欧洲现代文化和社会结构变迁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合理化进程。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出:“生为现代欧洲文明之子,在研究任何有关世界历史问题时都必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西方文明中,而且只有在西方文明中,出现了一个(我们认为)其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文化现象,究竟应归结为哪些事件的合成作用? ”[3,p11]他认为,合理化在现代文化知识领域和社会组织中的不断分化和发展是形成西方文化的主要动因。但他也意识到,随着工具理性的扩张,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使人失去了自主性,成为庞大经济机器的一个部件,成了被动执行系统命令的存在物。卢卡奇吸收了他的这一理论成果进而形成了物化理论。

二、物化的基本内涵

卢卡奇认为,“物化”是指“人自身的活动,他自己的劳动变成了客观的、不以自己的意志转移的某种东西,变成了依靠背离人的自律力而控制了人的某种东西”[4,p96-97]。由此看来,卢卡奇所谓的物化就是指异化。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劳动异化”的概念。他指出:“人自身异化了以及这个异化了的人的社会是一幅描绘他的真正的类生活的讽刺画。他的生命表现为他的生命的牺牲,他的本质的实现表现为他的生命的失去现实性,他的生产表现为他的非存在的生产,他支配物的权力表现为物支配他的权力,而他本身,即他的创造物的主人,则表现

为这个创造物的奴隶。”

[5,p25]

劳动异化实际上是一种直接的物化现象。卢卡奇认为商品拜物教还不是异化的成熟表述,他进一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揭示了物化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规定。

从客观方面看,人之外的整个物质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及其规律,不是作为属人的存在,而是成为与人相对立的非人的存在。它处处制约着人的活动,制约着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的发挥。在它面前,人是孤立无助的,是不自由的。从主观方面看,人成了物化的产品,人的活动越来越与自身相分离,越来越不属于自己,人的体力和人格变成了有价的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卢卡奇指出:“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地方,人的活动同人本身相对立地被客体化,变成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服从社会的自然规律的异于人的客观性,它正如变-104-

为商品的任何消费品一样,必然不依赖于人而进行自己的运动。”[4,p103]

三、卢卡奇物化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1. 物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逻辑关系

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6]从这一表述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要实现人际和谐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曾设想“自由人联合体”这种未来的和谐社会模式。他们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p294]。他们关于“自由人联合体”或者“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的思想无疑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根据物化的本质规定,物化在全社会的普遍化的最深刻表现就是物化的内化,即内化到人的思想领域,形成物化意识。人自觉地或不加批判地认同外在的物化现象和物化结构,并将这种物化现象当作外在的规律以及人的本来命运加以遵循与服从,丧失了批判意识和超越的主体性维度。特别是无产阶级,在这种物化意识的支配下,不仅成为社会的被动观察者,而且沦为对自己被物化了的能力抱以默认态度的人,因而不可能对现存制度采取“批判行动”。这是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物化现象及其危害的深刻揭露。虽然社会主义社会尚未出现卢卡奇所描述的上述现象,且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改进,但随之而来的是些消极影响,如市场经济一方面解放了人,使独立形态的个人得以确立;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人的物化状态,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人们沉迷于(满足于)现实的物质生活,缺少危机意识和批判意识。马克思曾说过有商品的地方就存在资本剥削,在此可以把这一概念延伸一下:有商品的地方就存在“商品拜物教”,也就存在“物化”。当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应采取措施努力克服物化,防止其肆意发展,否则,它将“侵蚀”社会主义的根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实现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人际和谐,因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将各种矛盾控制在秩序范围内,使矛盾日趋缓和,达到社会总体的和谐。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着手扬弃物化

马克思认为物化有两种:一种是对象化的物化,一种是异化的物化。前者是对人的肯定,而后者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的否定。由此可以看出,物化不仅有消极的作用还有积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对物化进行扬弃,取其合理性的因素。

从实践意义上,扬弃物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李媛媛:物化理论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地位,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卢卡奇认为,消灭物化的途径是无产阶级的意识觉醒,进而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结构。这也是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最终目标,即破除物化意识对无产阶级的奴役,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作为无产阶级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人类世界、人的生存,其理论宗旨是关注人的存在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今社会结构日趋多元化的条件下,各种意识形态并存已经成为无产阶级必须面对的现实,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在承认多种价值观和多种意识形态并存的前提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防止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边缘化的倾向,要求人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因为主流意识形态如果没有维护好,其他意识形态就会泛滥,社会发展就会脱离预期的方向,社会也就没有和谐可言。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坚持以人为本。当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作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力量,其存在将是长期的,人们的一切活动仍主要处于对“物的依赖”关系之下。在此情况下,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其焦点在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解决绝大多数的发展与“物的依赖”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居主导地位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防止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过度发展,防止人从属于物的“物化”现象的出现,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实现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促进。换句话说,既要发展“物”,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主义要防止出现人从属于物、受制于物的现象,就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3)注重科学技术的人道化发展。卢卡奇认为,劳动的发展过程就是科学技术在生产中不断应用的过程,就是理性征服自然对象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沦丧与异化的过程。科技使世界发生了巨变,既带来了文明的进步又“把现实世界撕成了碎片”,“世界整体的美好梦幻烟消云散”

[8,p88-89]

从卢卡奇对“科技理性”的这一批判可以看出,实际上也批判了西方传统的“增长第一”的社会发展观,即把社会的进步仅仅归结为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增长。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虽然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过于发达和物质产品的过于丰富,而是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水平。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能盲目重视“物”的发展,而应同时从西方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吸取教训,规范科学技术的应用,充分考虑到科学技术的人道主义方面。过于依赖机器势必会出现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人沦为物质(这里指机器)的奴隶”的现象,也就是卢卡奇所说的“人从属于物”、“受制于物”的现象。因此,我国要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承认人的价值,尽量避免科学技术理性过度膨胀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成都:四川人

民出版社,1986.

[4]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责任编辑、校对:孙尚斌)

-105-


相关文章

  • 我国[历史与阶级意识]研究综述
  • 我国<历史与阶级意识>研究综述 黄广飞 摘 要:国内对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研究,主要围绕‚物化理论‛.‚总体性思想‛.‚阶级意识‛.‚正统马克思主义‛以及<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总体作用等主题而展开, ...查看


  • 云南省任玲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
  • 云南省任玲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特制定以下规章制度,请全体人员自觉遵守. 一.团队协作制度 l.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虚心接受指导.检查.评估,充分发挥主体能动作用,真诚交流,团结互助,协 ...查看


  •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为每一个 ...查看


  • 浅谈科技异化
  • 浅谈科技异化 [摘要]: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产物和武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人类依靠科技创造了许多奇迹.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其威力日益强大,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空前提高,以至于人类已变得极度依赖科技并习惯于生活 ...查看


  • 开放式舞蹈教学课题工作报告oc
  •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青年基金项目课题 <开放式舞蹈教学对高职高专学生身心发展作用的研究> 研 究 报 告 课题负责人:周红娟 课题组成员:饶晋国.吴忠华.何苇.王静.左国春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10年6月 开 ...查看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作者:何玉艳 张丽娟 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17期 摘 要 如何将文学.艺术学科的评价合理纳入高校现有的科研管理和评价体系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认知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异同,在分析文艺创作纳 ...查看


  • 文化的界定与文艺研究
  • 作者:王晓路 文艺理论研究 2008年04期 "文化"一词的宽泛和复杂表现了人类历史和生活状况本身的复杂性.而英文的culture是从源自古法文和拉丁语"cultūra"和"colere&q ...查看


  • 创新的重要性及创新能力的提高途径论文
  • 考试时间 2012年6月28日 学生姓名 学 号 ***** 所在院系 ***** 任课教师 创新的重要性及创新能力的提高途径 创新,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必备能力,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以后走向社会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包 ...查看


  • 高职院校性质_培养目标的思考_林松柏
  • 第1期(总第54期)2007年3月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JournalofLimingVocationalUniversity #专论# No.1Mar.2007 文章编号:1008)8075(2007)01)0003)03 高职院校性质.培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