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人本"意识,创新小学语文学习方式

  摘要: 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创新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类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不同程度的忽视了对创新学习方式的关注和重视,降低了教学效果。本文以创新学习方式的视角,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验提出改进策略。   Abstract: In the structure of teacher’s capability, innovative learning style is a very important kind of capacity types,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But a number of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ers ignored the concerns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ve learning style in different levels, which redu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ve learning sty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sitng in the current 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and combined with our teaching experiment proposes improvement strategies.   关键词: 创新学习方式;条件能力养成;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Key words: innovative learning style;ultivation of conditions capacity;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ers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216-02      0引言   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人才,不但依赖于现代化的课程 ,教材,更有赖于现代化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们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高的过程。传统课堂教学中维系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是一种单向的控制与服从关系,教师对教学和学生始终保持着全面的控制和极度的规约,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形式、组织、评价和方式等方面概括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如下:一是在教学内容方面,严格遵循教材知识,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教学被异化为把教学内容从教案到黑板的机械搬运。从内容上,缺少了课堂的整合,课程内容有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就是说,从课程建构上,未能给学生搭建宽阔的学习平台。二是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固定化模式,主要提倡讲授是教学方法,问答多,探索交流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教师认为自己所教即是学生所学,自己讲精、讲透了,学生也就顺理成章的学会了、搞懂了。教师没有创设为题情景,学生没有问题意识;教学缺乏交往与对话,基本是一种静态教学。三是在教学目标方面,要求整齐划一,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这种“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学生失去了因差异存在而呈现的本真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从而,学生没有了个性,也就没有了创造性,即使完成了认知目标,也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能力、个性的发展。四是在教学组织方面,一切行动听指挥,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强调课堂组织的纪录管理,缺少人文关怀与学生主体的发挥。五是在教学过程方面,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教学的权力多控制在教师手中,学生只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以教师的节奏来确定教学的进度和学习方式。这反映出教师在潜意识中隐藏的一种执行性的而非生成性的、静态性的而非动态调控性教学过程观。六是在教学评价方面,批评指责的多,鼓励表扬的少。学生人格得不到尊重,自信心得不到确立,始终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七是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讲解的多,学生思考的少。教师往往习惯于“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单向性的师生作用方式,习惯于独角戏似的“跑教案”的上课方式。让学生只顾听教师的声音,直观赏教师的表演,教师包办代替了本该由学生自己真是参与和亲身体验的丰富过程,剥夺了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发展的权力。传统教学的重心是教师“教”,其特点是以教定学,以教代学,教学的最终归宿指向以客体形式存在于学生自身之外的对象世界,课堂教学被简化为工艺流程是程序化操作,这必然使课堂教学失去它本有的张力和丰富的生命力。而新课程改革强调 “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构焕发生命力的有效课堂教学,倡导有效课堂教学的重心是学生的“学”,其特点是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指向学生自身内在的本体世界,使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下面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方式转变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注重朗读,着力培养语感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长期以来,很多老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繁琐的分析讲解上 ,一上课教师从开始讲到结尾,从段意讲到中心思想,一切都由教师包办代替,使原本生动的课文变成干巴巴的几条筋。情感淡化了,情趣没有了,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对语文课产生厌学情绪。对此,教师却顾及甚少,因而造成低效劳动。这种传统的教法,忽视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违背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规律。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途径就是要注重学生自己阅读,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朗读。读是感知、理解、思维表达的活水源头,是感受、体验、领悟的重要途径,是培养语感的最直接有效。语文教学,教师要抓住关键,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精讲,尽量给学生多挤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东西比老师讲懂的东西更弄得明白,记得扎实。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朗读。读是感知、理解、思维表达的活水源头,是感受体验领悟的重要途径,是培养语感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语文之树万古长青的根基所在。多读,能够使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智力。再加上学生自己理解,自己记忆,自己思维,自己想象,学生的语感能力将大大提高,进而为运用语言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堂上,我们以读为主线,采取各种读书的形式和方法,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思考。要求学生自己仔细揣摩所读课文“理”的所在、“道”的信念,体会重点词句、重点语段的思想内容及情感变化。引导学生读书,我们应采取悟读和朗读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细读每个句子,让激昂处还他个激昂,优美处还他个优美,深沉处还他个深沉。我们在讲《小池》一课时,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感悟出初夏小池的清静、柔美的特点,效果很好。汉语的特点是悦耳动听,优雅达意,表现力强。悠久的历史又使汉语言文字本身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小学生通过语文课程和教学中典雅而规范的言语材料的诵读与感悟,体会到了朦胧的诗意和美感。教师应紧紧地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想象、领悟,将一定收获颇多。   2巧设问题,善于点拨   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然而在语文课堂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如此的功效。如果只是提出问题,老师而不予有效的点拨,学生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那么问题再多也不能起到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更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同时,课上设计的问题多了,不但弄得整篇文章支离破碎,教学过程杂乱无章,而且占去学生自主学习和语言训练的时间,教师的短距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被动地、不动脑筋地应付教师的问话,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提问,要抓住教学上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提问。问题设计得要牵一发而动全局,问题的提出只有“一石激起千层浪”,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跃跃欲试,争相发言。在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一、什么叫纹丝不动?邱少云为什么要纹丝不动? 二、“我”是怎么想的?邱少云又是怎么做的?两个问题可以统领全篇,做到少而精。   如遇到学生不发言时,教师要尽量管住自己的嘴,撬开学生的嘴。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学生不能说或说不好的,教师要进行点拨、引导。老师要善用教材,激活课堂,让学生的思维之“河”掀起“波澜”,在矛盾冲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求得真知与真情的深层感悟。通过“众星捧月”法、前后联系法、层层剥笋法等不同的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要培养学生自己质疑的习惯,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唱主角,切忌包办代替。   3开展语文实践,关注语言训练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遣词造句是学生学好语言的关键,只凭教是学不会的。正如骑车,大家都懂怎么骑,但要掌握这种交通工具,不练几次,摔几跤,是学不会的。要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能够准确地使用祖国语言,同样必须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小学语文课要以语言训练为主,做到少讲、精讲,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要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重点、难点,注重选准训练点,选好训练方法,加大训练力度,训练到位。《熊猫妈妈听电话》是一篇童话色彩很浓的课文,教材以相似的段式、相仿的局式描写熊猫妈妈三次听电话的情景:丽丽、明明、林林分别从日本、英国、美国给她打来电话,报告朋友们是怎样欢迎他们的。有位老师作了这样的教学安排。在讲读课文二、三、四节时,帮助学生归纳熊猫说话的思路:我是谁――丽丽、我来到哪里――日本、朋友们怎么样――送我樱花;我是谁――明明、我来到哪里――英国、朋友们怎么样――一起照相;我是谁――林林、我来到哪里――美国、朋友们怎么样――笑个不停。然后,让学生给熊猫妈妈的其他孩子起名,再按这样的思路说话,如�s“我是盼盼。妈妈我来到了朝鲜,朋友们送我一束杜鹃花。”“我是笑笑。妈妈,我来到了香港,一群小朋友陪我到海洋公园看海豚表演。”由此看来, 教师应该少把自己的观点看法,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少研究写的什么,多研究怎么写。在训练中使学生读中生情,情中探知;说中有辩,辩中探理;写中有感,感中探义。让学生在大量语言材料的训练中去理解作者的意图,摸索遣词造句的规律,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掌握一定的语言的技巧,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4面向全体发展,尊重个性特长   素质教育的要义中就有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全员参与。所以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处理好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既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又注意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分类要求,分层指导。   制订教学目标,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考虑到学生的共性,更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课堂提问,要注意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堂提问。难度大的问题由优生回答,难度小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进行语言训练,要采用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的方法,尽可能给学困生提供获得第二次成功的机会;课堂作业梯度明显,要分层练习,在质和量上有不同的要求。使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练习时,不搞一刀切,齐步走。教师指导,对学困生要起小灶,吃偏饭,助一臂之力但切忌“拔苗助长”;对优等生应该扬鞭策马。要注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5淡化听讲,重视参与   “听”只是教学中的一种途径,而不是唯一途径。单调刺激,容易使学生情绪低沉,注意力分散。与其让学生被动听讲,不如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未知的变成已知的呢?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5.1 激发兴趣,引领参与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好的导语,设置悬念,幽默诙谐,表扬激励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鹅》一课时,用谜语导人新课。老师说:“头戴红帽子,身着白袍子,脚穿红靴子,唱歌伸脖子”。学生猜出后板书课题“鹅”,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师还可以利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参与,使学生形成积极参与的心理倾向,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5.2 创设情境,主动参与叶圣陶老先生讲:“作者原有境,入境始于亲。”创设美、趣、智的教学环境,缩短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诱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设情境,就是形象地再现教材本身描述过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情境之美,让学生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到教材中去体会教材。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一边利用电教手段演示桂林山水美景并配上优美的音乐,一边指名通读课文。让学生以旅游者的身份,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这样教学,能巧妙地把教材、学生、教师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学生在思维流动过程中,又纳入新的知识和情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6构架课堂,导控情感   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作用,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是课堂调控的催化剂。“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是教和学的融合,是师生心心相印的情感交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控者,要把自己视作普通一员置身于学生之中,要善于创设浓郁的感情氛,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感受自身力量的所在,体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如在《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文章的趣味性作为教学的突破点。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在茫茫宇宙中美丽可爱的地球被人类破坏所造成的一系列灾难、危害等相关资料,并配以声情并茂的解说和抒情感人的背景音乐。以画面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去仔细读书、深刻感悟。然后用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同的母亲。然而今天的地球却是满目疮痍,地球的出路何在?人类的出路又何在呢? ”这些富有激情的课堂导语感染学生,使师生产生了要精心保护地球的心灵共鸣;接着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写了地球哪些内容?”等问题读书,引导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把相关内容写在卡片上,并在小组讨论中谈出自己的体会;再次引导学生带着“此时此刻你们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吗 ?”等问题重温录像内容;最后,师生齐唱歌曲《热爱地球妈妈》、组织小组探究,引导学生精心设计一条保护地球的宣传标语。师生齐唱使情感达到高潮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精心设计宣传标语,使情感得到升华。此时学生心潮澎湃,肺腑之言在笔端流露,争先恐后地上讲台向大家介绍自己设计的标语,老师不失时机地把孩子们的标语作为板书的一部分写在黑板上,或提出中肯的意见使之更趋完美,或适时地给予热情的褒奖,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之乐、参与之乐、创造之乐、成功之乐。   7发散思维,创造参与   儿童具有创造性,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创造力为成人所欣赏,就可能做出更多的创造,进而形成创造性的人格。教师要尽力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使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出来。如《丰碑》一课,我们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一、结合插图说说军需处长可能在想什么?二、将军向冻僵的老处长敬军礼时,心情会是什么样的?他什么也没说,可能会说什么?其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既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石二鸟。   教学中也可以采取改变人称,改变处所,改变体裁,补充情节等方式,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复述,还可以通过给背景,作铺垫,议人物,引导学生编写童话,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创造性,体验创造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为人终身发展的基础。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让教师从中受益,让学生从中受益。

  摘要: 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创新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类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不同程度的忽视了对创新学习方式的关注和重视,降低了教学效果。本文以创新学习方式的视角,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验提出改进策略。   Abstract: In the structure of teacher’s capability, innovative learning style is a very important kind of capacity types,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But a number of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ers ignored the concerns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ve learning style in different levels, which redu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ve learning sty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sitng in the current 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and combined with our teaching experiment proposes improvement strategies.   关键词: 创新学习方式;条件能力养成;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Key words: innovative learning style;ultivation of conditions capacity;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ers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216-02      0引言   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人才,不但依赖于现代化的课程 ,教材,更有赖于现代化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们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高的过程。传统课堂教学中维系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是一种单向的控制与服从关系,教师对教学和学生始终保持着全面的控制和极度的规约,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形式、组织、评价和方式等方面概括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如下:一是在教学内容方面,严格遵循教材知识,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教学被异化为把教学内容从教案到黑板的机械搬运。从内容上,缺少了课堂的整合,课程内容有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就是说,从课程建构上,未能给学生搭建宽阔的学习平台。二是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固定化模式,主要提倡讲授是教学方法,问答多,探索交流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教师认为自己所教即是学生所学,自己讲精、讲透了,学生也就顺理成章的学会了、搞懂了。教师没有创设为题情景,学生没有问题意识;教学缺乏交往与对话,基本是一种静态教学。三是在教学目标方面,要求整齐划一,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这种“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学生失去了因差异存在而呈现的本真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从而,学生没有了个性,也就没有了创造性,即使完成了认知目标,也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能力、个性的发展。四是在教学组织方面,一切行动听指挥,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强调课堂组织的纪录管理,缺少人文关怀与学生主体的发挥。五是在教学过程方面,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教学的权力多控制在教师手中,学生只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以教师的节奏来确定教学的进度和学习方式。这反映出教师在潜意识中隐藏的一种执行性的而非生成性的、静态性的而非动态调控性教学过程观。六是在教学评价方面,批评指责的多,鼓励表扬的少。学生人格得不到尊重,自信心得不到确立,始终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七是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讲解的多,学生思考的少。教师往往习惯于“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单向性的师生作用方式,习惯于独角戏似的“跑教案”的上课方式。让学生只顾听教师的声音,直观赏教师的表演,教师包办代替了本该由学生自己真是参与和亲身体验的丰富过程,剥夺了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发展的权力。传统教学的重心是教师“教”,其特点是以教定学,以教代学,教学的最终归宿指向以客体形式存在于学生自身之外的对象世界,课堂教学被简化为工艺流程是程序化操作,这必然使课堂教学失去它本有的张力和丰富的生命力。而新课程改革强调 “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构焕发生命力的有效课堂教学,倡导有效课堂教学的重心是学生的“学”,其特点是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指向学生自身内在的本体世界,使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方式,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下面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方式转变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注重朗读,着力培养语感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长期以来,很多老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繁琐的分析讲解上 ,一上课教师从开始讲到结尾,从段意讲到中心思想,一切都由教师包办代替,使原本生动的课文变成干巴巴的几条筋。情感淡化了,情趣没有了,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对语文课产生厌学情绪。对此,教师却顾及甚少,因而造成低效劳动。这种传统的教法,忽视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违背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规律。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途径就是要注重学生自己阅读,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朗读。读是感知、理解、思维表达的活水源头,是感受、体验、领悟的重要途径,是培养语感的最直接有效。语文教学,教师要抓住关键,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精讲,尽量给学生多挤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东西比老师讲懂的东西更弄得明白,记得扎实。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朗读。读是感知、理解、思维表达的活水源头,是感受体验领悟的重要途径,是培养语感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语文之树万古长青的根基所在。多读,能够使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智力。再加上学生自己理解,自己记忆,自己思维,自己想象,学生的语感能力将大大提高,进而为运用语言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堂上,我们以读为主线,采取各种读书的形式和方法,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思考。要求学生自己仔细揣摩所读课文“理”的所在、“道”的信念,体会重点词句、重点语段的思想内容及情感变化。引导学生读书,我们应采取悟读和朗读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细读每个句子,让激昂处还他个激昂,优美处还他个优美,深沉处还他个深沉。我们在讲《小池》一课时,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感悟出初夏小池的清静、柔美的特点,效果很好。汉语的特点是悦耳动听,优雅达意,表现力强。悠久的历史又使汉语言文字本身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小学生通过语文课程和教学中典雅而规范的言语材料的诵读与感悟,体会到了朦胧的诗意和美感。教师应紧紧地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想象、领悟,将一定收获颇多。   2巧设问题,善于点拨   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然而在语文课堂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如此的功效。如果只是提出问题,老师而不予有效的点拨,学生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那么问题再多也不能起到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更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同时,课上设计的问题多了,不但弄得整篇文章支离破碎,教学过程杂乱无章,而且占去学生自主学习和语言训练的时间,教师的短距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被动地、不动脑筋地应付教师的问话,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提问,要抓住教学上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提问。问题设计得要牵一发而动全局,问题的提出只有“一石激起千层浪”,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跃跃欲试,争相发言。在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一、什么叫纹丝不动?邱少云为什么要纹丝不动? 二、“我”是怎么想的?邱少云又是怎么做的?两个问题可以统领全篇,做到少而精。   如遇到学生不发言时,教师要尽量管住自己的嘴,撬开学生的嘴。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学生不能说或说不好的,教师要进行点拨、引导。老师要善用教材,激活课堂,让学生的思维之“河”掀起“波澜”,在矛盾冲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求得真知与真情的深层感悟。通过“众星捧月”法、前后联系法、层层剥笋法等不同的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要培养学生自己质疑的习惯,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唱主角,切忌包办代替。   3开展语文实践,关注语言训练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遣词造句是学生学好语言的关键,只凭教是学不会的。正如骑车,大家都懂怎么骑,但要掌握这种交通工具,不练几次,摔几跤,是学不会的。要形成一定的语言能力,能够准确地使用祖国语言,同样必须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小学语文课要以语言训练为主,做到少讲、精讲,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言文字训练才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要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重点、难点,注重选准训练点,选好训练方法,加大训练力度,训练到位。《熊猫妈妈听电话》是一篇童话色彩很浓的课文,教材以相似的段式、相仿的局式描写熊猫妈妈三次听电话的情景:丽丽、明明、林林分别从日本、英国、美国给她打来电话,报告朋友们是怎样欢迎他们的。有位老师作了这样的教学安排。在讲读课文二、三、四节时,帮助学生归纳熊猫说话的思路:我是谁――丽丽、我来到哪里――日本、朋友们怎么样――送我樱花;我是谁――明明、我来到哪里――英国、朋友们怎么样――一起照相;我是谁――林林、我来到哪里――美国、朋友们怎么样――笑个不停。然后,让学生给熊猫妈妈的其他孩子起名,再按这样的思路说话,如�s“我是盼盼。妈妈我来到了朝鲜,朋友们送我一束杜鹃花。”“我是笑笑。妈妈,我来到了香港,一群小朋友陪我到海洋公园看海豚表演。”由此看来, 教师应该少把自己的观点看法,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少研究写的什么,多研究怎么写。在训练中使学生读中生情,情中探知;说中有辩,辩中探理;写中有感,感中探义。让学生在大量语言材料的训练中去理解作者的意图,摸索遣词造句的规律,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掌握一定的语言的技巧,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4面向全体发展,尊重个性特长   素质教育的要义中就有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全员参与。所以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处理好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既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又注意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分类要求,分层指导。   制订教学目标,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考虑到学生的共性,更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课堂提问,要注意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堂提问。难度大的问题由优生回答,难度小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进行语言训练,要采用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的方法,尽可能给学困生提供获得第二次成功的机会;课堂作业梯度明显,要分层练习,在质和量上有不同的要求。使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练习时,不搞一刀切,齐步走。教师指导,对学困生要起小灶,吃偏饭,助一臂之力但切忌“拔苗助长”;对优等生应该扬鞭策马。要注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5淡化听讲,重视参与   “听”只是教学中的一种途径,而不是唯一途径。单调刺激,容易使学生情绪低沉,注意力分散。与其让学生被动听讲,不如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未知的变成已知的呢?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5.1 激发兴趣,引领参与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好的导语,设置悬念,幽默诙谐,表扬激励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鹅》一课时,用谜语导人新课。老师说:“头戴红帽子,身着白袍子,脚穿红靴子,唱歌伸脖子”。学生猜出后板书课题“鹅”,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师还可以利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参与,使学生形成积极参与的心理倾向,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5.2 创设情境,主动参与叶圣陶老先生讲:“作者原有境,入境始于亲。”创设美、趣、智的教学环境,缩短了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诱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设情境,就是形象地再现教材本身描述过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情境之美,让学生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到教材中去体会教材。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一边利用电教手段演示桂林山水美景并配上优美的音乐,一边指名通读课文。让学生以旅游者的身份,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这样教学,能巧妙地把教材、学生、教师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学生在思维流动过程中,又纳入新的知识和情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6构架课堂,导控情感   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作用,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是课堂调控的催化剂。“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是教和学的融合,是师生心心相印的情感交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控者,要把自己视作普通一员置身于学生之中,要善于创设浓郁的感情氛,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感受自身力量的所在,体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如在《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丰富文章的趣味性作为教学的突破点。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在茫茫宇宙中美丽可爱的地球被人类破坏所造成的一系列灾难、危害等相关资料,并配以声情并茂的解说和抒情感人的背景音乐。以画面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去仔细读书、深刻感悟。然后用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同的母亲。然而今天的地球却是满目疮痍,地球的出路何在?人类的出路又何在呢? ”这些富有激情的课堂导语感染学生,使师生产生了要精心保护地球的心灵共鸣;接着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写了地球哪些内容?”等问题读书,引导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把相关内容写在卡片上,并在小组讨论中谈出自己的体会;再次引导学生带着“此时此刻你们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吗 ?”等问题重温录像内容;最后,师生齐唱歌曲《热爱地球妈妈》、组织小组探究,引导学生精心设计一条保护地球的宣传标语。师生齐唱使情感达到高潮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精心设计宣传标语,使情感得到升华。此时学生心潮澎湃,肺腑之言在笔端流露,争先恐后地上讲台向大家介绍自己设计的标语,老师不失时机地把孩子们的标语作为板书的一部分写在黑板上,或提出中肯的意见使之更趋完美,或适时地给予热情的褒奖,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之乐、参与之乐、创造之乐、成功之乐。   7发散思维,创造参与   儿童具有创造性,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创造力为成人所欣赏,就可能做出更多的创造,进而形成创造性的人格。教师要尽力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使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出来。如《丰碑》一课,我们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一、结合插图说说军需处长可能在想什么?二、将军向冻僵的老处长敬军礼时,心情会是什么样的?他什么也没说,可能会说什么?其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发表自己的看法。既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石二鸟。   教学中也可以采取改变人称,改变处所,改变体裁,补充情节等方式,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复述,还可以通过给背景,作铺垫,议人物,引导学生编写童话,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创造性,体验创造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为人终身发展的基础。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让教师从中受益,让学生从中受益。


相关文章

  • 小学教育管理论文-新时期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通用版(1)
  • 小学教育管理论文-新时期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通用版 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既是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挑战,又是对教研工作的挑战.因此教学管理者强化人本意识.科研意识.创新意识是新 ...查看


  • 人本主义教育宣言
  • 人本主义教育宣言 (杨东平,2015,北京,首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 以1905年清廷废科举.兴新学为起点,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已逾百年.积百年之功和近30年来的改革发展,我国教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社会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充沛的人力资源支持. ...查看


  • 小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 长期教学管理规划 2014年度 为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发展步伐,创建特色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制定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面,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以服 ...查看


  • 小学体育之教学内容.方法改进探讨
  • 摘 要: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当前教学创新的重点,也是现代体育教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正确地面对现实,准确地审时度势,努力在实践中促进体育这门学科健康高效地发展.在此,主要针对体育教学方法改进的指导理念与体育 ...查看


  • 农村小学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农村小学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备课是教学的前提条件和必备环节.没有精心的课前备课,教师很难开展精彩的授课活动.年轻教师作为老教师队伍的后备军,需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由于他们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 ...查看


  • 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方法探讨
  • [摘 要] 教育学范畴上的创新能力不但与智力有关,也与其追求创意的人格特征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积极改变自身,以更好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本文分析当前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现状,提出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并探讨培养小学生作 ...查看


  • 校长岗位竞聘演讲稿400
  • 校长岗位竞聘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 我的基本情况想必各位已通过登记表有所了解,在此就不再多说.下面,我重点从学校 管理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因时间关系,不准备对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目标. 用人理念.培育开发市场 ...查看


  • 耀中保洁公司的管理创新研究
  • 中文摘要 当前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不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 是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并以市 场为导向,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地调整自己的产 品结构.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针对中小型企业在管理中普遍存 在 ...查看


  • 学校常规管理讲话稿
  • 在学校常规管理调研会上的发言材料 2015年5月9日 各位同志: 按照座谈会安排,下面我就如何加强学校管理作一发言,发言仅在于抛砖引玉,与大家 交流.探讨,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常规管理是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是形成良好校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