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穿刺与引流术

胸腔穿刺术

一、 适应症

1、 胸腔积液性质不明,穿刺化验 2、 胸腔积液或气胸,有压迫症状

3、 脓胸或恶性胸腔积液,进行胸膜腔内给药 二、 禁忌症

1、 不合作的病人; 2、 未纠正的凝血疾病;

3、 呼吸功能不全或不稳定(除非是行治疗性胸腔穿刺术进行缓

解);

4、 心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律不齐;不稳定性心绞痛。 5、 相对禁忌证包括机械通气和大泡性肺疾病。 6、 在针穿入胸腔之前必须排除局部感染。 三、 并发症

1、 气胸:通过穿刺针气体逸漏或其下的肺创伤产生的气胸; 2、 血胸:穿刺针损伤肋下血管所致的胸膜腔或胸壁出血; 3、 穿刺点外渗积液

4、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或单纯晕厥; 5、 空气栓塞(罕见,但灾难性); 6、 感染;

7、 进针过低或过深导致的脾或肝刺伤;

8、 快速排液>1L所致的复张性肺水肿。死亡极为罕见。

四、 准备 1、 体位

坐位或者半卧位患侧向上,患侧手臂上举过头,以使肋间相对张开。 2、 确定穿刺点

1) 气胸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 2) 首选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 3) 必要时也可选择腋中线6—7肋间

或腋前线第5肋间

在肋角以外,血管神经行于肋沟内,并于腋后线处均分为上支和下支,上支行于肋沟内,下支行于下位肋骨上缘。因此,在胸腔穿刺是,在后壁通过肋间隙,靠近下位肋骨上缘;在前、侧壁通过肋间隙则通过两肋中间,可避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

血管与神经的位置关系为:由上向下分别为静脉、动脉、神经。 穿刺针应在有液体的肋间隙部位进针。无包裹的胸腔积液,穿刺点一般低于液面的一个肋间隙,位于肩胛下线。碘酊消毒皮肤后,术者戴无菌手套,铺好无菌洞巾后,用1%或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先在皮肤上做一皮丘,然后行皮下组织,下一根肋骨上缘的骨膜浸润(防止接触到上一根肋骨的下缘以避免损伤肋下神经血管丛),最后至壁层胸膜。当进入壁层胸膜,麻醉针管即可吸到胸液,然后在皮肤水平给麻醉针夹上血管夹标记针的深度。将大口径(16~19号)胸腔穿刺针或针-套管装置连于一个三通开关上,并分别连接30~50ml的针筒,

和将针筒内的液体排空至容器中的管道。医生应注意麻醉针上的到达胸液深度的标记,然后再进针0.5cm,这时大口径针可进入胸腔而减少穿破下面肺组织的危险。穿刺针垂直进入胸壁,皮下组织,沿着下根肋骨的上缘进入胸液。柔韧的导管优于传统使用的简单胸腔穿刺针,因为可减少发生气胸的危险。大多数医院存有特为安全,有效地进行穿刺设计的一次性胸腔穿刺盘,其中有针,针筒,开关和试管。 3、 消毒

1) 常规皮肤消毒,3碘3酒精,直径15cm 2) 戴无菌手套, 3) 铺洞巾 4、 逐层局部浸润麻醉

1) 可给予患者静脉注射0.011mg/kg的阿托品,以防止抽液

时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麻醉剂或镇静剂不需使用。 2) 穿刺过程中应避免患者咳嗽及体位转动,必要时可先服

可待因。

3) 利多卡因2ml,在下一肋骨的上缘穿刺形成皮丘 4) 逐层进入,防止注入血管,不要过深进入胸膜腔 五、 穿刺

左手固定穿刺位点皮肤,右手进针

在下一肋骨的上缘,局部麻醉的位点,进针至抵抗感消失,停止进针

固定穿刺针,防止刺破内脏

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操作针筒和三通开关时应小心,空气不允许进入胸腔。绝对不可强力抽吸胸液,以避免进入胸膜的针或导管伤及肺。 六、 拔针

1) 拔除穿刺针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加压固定 2) 术后静卧,避免局部清洗 七、 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1、 如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立即停止操作,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0.1%------------0.3ml—0.5ml

当肺复张至胸壁时,病人可能感到胸痛。如果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昏厥或其他严重症状时,提示患者发生胸膜变态反应 ,应停止放液,即使胸腔内仍存在大量胸水。

2、 一次抽液不宜过多,首次不超过700,以后不超过1000。对

于大量胸液患者,每次放液少于1500ml,以避免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和/或肺复张后肺水肿。

创伤性血胸穿刺时,宜同断放出积血,随时注意血压,并加快输血输液速度,以防抽液过程中突然发生呼吸循环功能紊乱或休克。

3、 诊断性抽液50—100

4、 如果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吸干净

5、 细胞学检查至少要100,并且要立即送检,防止细胞自溶 6、 避免在第九肋间以下穿刺,防止损伤腹腔脏器

7、 液、气胸胸腔穿刺后,应继续临床观察,可能数小时或一二

天后,胸腔液、气体又增多,必要时可重复穿刺。

胸腔留置管---------胸腔闭式引流

一、 适应症

1、 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气胸压迫呼吸者(一

般单侧气胸肺压缩在50%以上时)。 2、 胸腔穿刺术治疗下气胸增加者

3、 需接受机械通气或者人工通气的气胸和血气胸者 4、 拔除胸腔引流管后气胸或血气胸复发者 5、 外伤性血气胸,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者。 二、 准备 1、 体位

坐位或者半卧位

患者取半卧位(生命体征未稳定者,取平卧位)。 2、 选取位点

1) 气胸引流选取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2) 胸腔积液选取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第6—7肋间 3、 消毒

常规皮肤消毒,直径15,3碘3酒精 4、 局部浸润麻醉

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lg。

局部浸润麻醉切口区胸壁备层,直至胸膜;沿肋间走行切开皮肤2cm,沿肋骨上缘伸入血管钳,分开肋间肌肉各层直至胸腔;见有液体涌出时立即置入引流管。引流管伸入胸腔深度不宜超过4~5cm,以中号丝线缝合胸壁皮肤切口,并结扎固定引流管,敷盖无菌纱布;纱布外再以长胶布环绕引流管后粘贴于胸壁。引流管末端连接于消毒长橡皮管至水封瓶,并用胶布将接水封瓶的橡皮管固定于床面上。引流瓶置于病床下不易被碰倒的地方。 三、 插管 1、 切开皮肤

2、 钝性分离肌层,经肋骨上缘,置入带侧孔的胸腔引流管 3、 引流管侧孔应深入胸腔内2—3cm 四、 注意事项

1、 如系大量积血(或积液),初放引流时应密切监测血压,以

防病人突然休克或虚脱,必要时间断施放,以免突发危险。 2、 注意保持引流管畅通,不使其受压或扭曲。

3、 每日帮助患者适当变动体位,或鼓励病人作深呼吸,使之达

到充分引流。

4、 记录每天引流量(伤后早期每小时引流量)及其性状变化,

并酌情X线透视或摄片复查。

5、 更换消毒水封瓶时,应先临时阻断引流管,待更换完毕后再

重新放开引流管,以防止空气被胸腔负压吸入。

6、 如发现引流液性状有改变,为排除继发感染,可作引流液细

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7、 拔引流管时,应先消毒切口周围皮肤,拆除固定缝线,以血

管钳夹住近胸壁处的引流管,用12~16层纱布及2层凡士林纱布(含凡士林稍多为佳)覆盖引流口处,术者一手按住纱布,另一手握住引流管,迅速将其拔除。并用面积超过纱布的大块胶布,将引流口处的纱布完全封贴在胸壁上,48~72h后可更换敷料。

五、 术后护理

术后经常积压引流管以保持管腔通畅,记录每小时或24小时引流量,引流后肺膨胀良好,已无气体和液体流出,可在病人深吸气时拔除引流管并用凡士林纱布与胶布封闭伤口

套管针胸腔穿刺引流术的方法

一、 适应症

穿刺闭式引流主要适用于张力性气胸或胸腔积液。 二、 穿刺步骤

1、 咳嗽较频者,施术前需口服可待因0.03~0.06g,以免

操作时突然剧烈咳嗽,影响操作或针尖刺伤肺部。 2、 穿刺部位同胸腔闭式引流术入口处。

3、 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常规局部麻醉直至胸

膜层。

4、 入针处皮肤先用尖刀做一0.5cm的小切口,直至皮下;

用套管针自皮肤切口徐徐刺入,直达胸腔;拔除针芯,迅速置入前端多孔的硅胶管,退出套管;硅胶管连接水封瓶;针孔处以中号丝线缝合一针,将引流管固定于胸壁上。若需记录抽气量时,需将引流管连接人工气胸器,可记录抽气量,并观测胸腔压力的改变。

三、 注意事项

1、 整个操作应该严格无菌程序,以防止继发感染,穿刺

引流处应以无菌纱布覆盖。

2、 注意严格执行引流管“双固定”的要求,用胶布将接水

封瓶的胶管固定在床面上。 3、 其他注意事项同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积液化验检查

胸水常规(15~30ml) 胸水培养(15~30ml) 细胞计数(15~30ml) 生化检查(15~30ml) 比重(15~30ml) 细胞学检查50ml

胸腔穿刺术

一、 适应症

1、 胸腔积液性质不明,穿刺化验 2、 胸腔积液或气胸,有压迫症状

3、 脓胸或恶性胸腔积液,进行胸膜腔内给药 二、 禁忌症

1、 不合作的病人; 2、 未纠正的凝血疾病;

3、 呼吸功能不全或不稳定(除非是行治疗性胸腔穿刺术进行缓

解);

4、 心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律不齐;不稳定性心绞痛。 5、 相对禁忌证包括机械通气和大泡性肺疾病。 6、 在针穿入胸腔之前必须排除局部感染。 三、 并发症

1、 气胸:通过穿刺针气体逸漏或其下的肺创伤产生的气胸; 2、 血胸:穿刺针损伤肋下血管所致的胸膜腔或胸壁出血; 3、 穿刺点外渗积液

4、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或单纯晕厥; 5、 空气栓塞(罕见,但灾难性); 6、 感染;

7、 进针过低或过深导致的脾或肝刺伤;

8、 快速排液>1L所致的复张性肺水肿。死亡极为罕见。

四、 准备 1、 体位

坐位或者半卧位患侧向上,患侧手臂上举过头,以使肋间相对张开。 2、 确定穿刺点

1) 气胸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 2) 首选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 3) 必要时也可选择腋中线6—7肋间

或腋前线第5肋间

在肋角以外,血管神经行于肋沟内,并于腋后线处均分为上支和下支,上支行于肋沟内,下支行于下位肋骨上缘。因此,在胸腔穿刺是,在后壁通过肋间隙,靠近下位肋骨上缘;在前、侧壁通过肋间隙则通过两肋中间,可避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

血管与神经的位置关系为:由上向下分别为静脉、动脉、神经。 穿刺针应在有液体的肋间隙部位进针。无包裹的胸腔积液,穿刺点一般低于液面的一个肋间隙,位于肩胛下线。碘酊消毒皮肤后,术者戴无菌手套,铺好无菌洞巾后,用1%或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先在皮肤上做一皮丘,然后行皮下组织,下一根肋骨上缘的骨膜浸润(防止接触到上一根肋骨的下缘以避免损伤肋下神经血管丛),最后至壁层胸膜。当进入壁层胸膜,麻醉针管即可吸到胸液,然后在皮肤水平给麻醉针夹上血管夹标记针的深度。将大口径(16~19号)胸腔穿刺针或针-套管装置连于一个三通开关上,并分别连接30~50ml的针筒,

和将针筒内的液体排空至容器中的管道。医生应注意麻醉针上的到达胸液深度的标记,然后再进针0.5cm,这时大口径针可进入胸腔而减少穿破下面肺组织的危险。穿刺针垂直进入胸壁,皮下组织,沿着下根肋骨的上缘进入胸液。柔韧的导管优于传统使用的简单胸腔穿刺针,因为可减少发生气胸的危险。大多数医院存有特为安全,有效地进行穿刺设计的一次性胸腔穿刺盘,其中有针,针筒,开关和试管。 3、 消毒

1) 常规皮肤消毒,3碘3酒精,直径15cm 2) 戴无菌手套, 3) 铺洞巾 4、 逐层局部浸润麻醉

1) 可给予患者静脉注射0.011mg/kg的阿托品,以防止抽液

时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麻醉剂或镇静剂不需使用。 2) 穿刺过程中应避免患者咳嗽及体位转动,必要时可先服

可待因。

3) 利多卡因2ml,在下一肋骨的上缘穿刺形成皮丘 4) 逐层进入,防止注入血管,不要过深进入胸膜腔 五、 穿刺

左手固定穿刺位点皮肤,右手进针

在下一肋骨的上缘,局部麻醉的位点,进针至抵抗感消失,停止进针

固定穿刺针,防止刺破内脏

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操作针筒和三通开关时应小心,空气不允许进入胸腔。绝对不可强力抽吸胸液,以避免进入胸膜的针或导管伤及肺。 六、 拔针

1) 拔除穿刺针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加压固定 2) 术后静卧,避免局部清洗 七、 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1、 如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立即停止操作,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0.1%------------0.3ml—0.5ml

当肺复张至胸壁时,病人可能感到胸痛。如果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昏厥或其他严重症状时,提示患者发生胸膜变态反应 ,应停止放液,即使胸腔内仍存在大量胸水。

2、 一次抽液不宜过多,首次不超过700,以后不超过1000。对

于大量胸液患者,每次放液少于1500ml,以避免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和/或肺复张后肺水肿。

创伤性血胸穿刺时,宜同断放出积血,随时注意血压,并加快输血输液速度,以防抽液过程中突然发生呼吸循环功能紊乱或休克。

3、 诊断性抽液50—100

4、 如果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吸干净

5、 细胞学检查至少要100,并且要立即送检,防止细胞自溶 6、 避免在第九肋间以下穿刺,防止损伤腹腔脏器

7、 液、气胸胸腔穿刺后,应继续临床观察,可能数小时或一二

天后,胸腔液、气体又增多,必要时可重复穿刺。

胸腔留置管---------胸腔闭式引流

一、 适应症

1、 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气胸压迫呼吸者(一

般单侧气胸肺压缩在50%以上时)。 2、 胸腔穿刺术治疗下气胸增加者

3、 需接受机械通气或者人工通气的气胸和血气胸者 4、 拔除胸腔引流管后气胸或血气胸复发者 5、 外伤性血气胸,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者。 二、 准备 1、 体位

坐位或者半卧位

患者取半卧位(生命体征未稳定者,取平卧位)。 2、 选取位点

1) 气胸引流选取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2) 胸腔积液选取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第6—7肋间 3、 消毒

常规皮肤消毒,直径15,3碘3酒精 4、 局部浸润麻醉

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lg。

局部浸润麻醉切口区胸壁备层,直至胸膜;沿肋间走行切开皮肤2cm,沿肋骨上缘伸入血管钳,分开肋间肌肉各层直至胸腔;见有液体涌出时立即置入引流管。引流管伸入胸腔深度不宜超过4~5cm,以中号丝线缝合胸壁皮肤切口,并结扎固定引流管,敷盖无菌纱布;纱布外再以长胶布环绕引流管后粘贴于胸壁。引流管末端连接于消毒长橡皮管至水封瓶,并用胶布将接水封瓶的橡皮管固定于床面上。引流瓶置于病床下不易被碰倒的地方。 三、 插管 1、 切开皮肤

2、 钝性分离肌层,经肋骨上缘,置入带侧孔的胸腔引流管 3、 引流管侧孔应深入胸腔内2—3cm 四、 注意事项

1、 如系大量积血(或积液),初放引流时应密切监测血压,以

防病人突然休克或虚脱,必要时间断施放,以免突发危险。 2、 注意保持引流管畅通,不使其受压或扭曲。

3、 每日帮助患者适当变动体位,或鼓励病人作深呼吸,使之达

到充分引流。

4、 记录每天引流量(伤后早期每小时引流量)及其性状变化,

并酌情X线透视或摄片复查。

5、 更换消毒水封瓶时,应先临时阻断引流管,待更换完毕后再

重新放开引流管,以防止空气被胸腔负压吸入。

6、 如发现引流液性状有改变,为排除继发感染,可作引流液细

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7、 拔引流管时,应先消毒切口周围皮肤,拆除固定缝线,以血

管钳夹住近胸壁处的引流管,用12~16层纱布及2层凡士林纱布(含凡士林稍多为佳)覆盖引流口处,术者一手按住纱布,另一手握住引流管,迅速将其拔除。并用面积超过纱布的大块胶布,将引流口处的纱布完全封贴在胸壁上,48~72h后可更换敷料。

五、 术后护理

术后经常积压引流管以保持管腔通畅,记录每小时或24小时引流量,引流后肺膨胀良好,已无气体和液体流出,可在病人深吸气时拔除引流管并用凡士林纱布与胶布封闭伤口

套管针胸腔穿刺引流术的方法

一、 适应症

穿刺闭式引流主要适用于张力性气胸或胸腔积液。 二、 穿刺步骤

1、 咳嗽较频者,施术前需口服可待因0.03~0.06g,以免

操作时突然剧烈咳嗽,影响操作或针尖刺伤肺部。 2、 穿刺部位同胸腔闭式引流术入口处。

3、 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常规局部麻醉直至胸

膜层。

4、 入针处皮肤先用尖刀做一0.5cm的小切口,直至皮下;

用套管针自皮肤切口徐徐刺入,直达胸腔;拔除针芯,迅速置入前端多孔的硅胶管,退出套管;硅胶管连接水封瓶;针孔处以中号丝线缝合一针,将引流管固定于胸壁上。若需记录抽气量时,需将引流管连接人工气胸器,可记录抽气量,并观测胸腔压力的改变。

三、 注意事项

1、 整个操作应该严格无菌程序,以防止继发感染,穿刺

引流处应以无菌纱布覆盖。

2、 注意严格执行引流管“双固定”的要求,用胶布将接水

封瓶的胶管固定在床面上。 3、 其他注意事项同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积液化验检查

胸水常规(15~30ml) 胸水培养(15~30ml) 细胞计数(15~30ml) 生化检查(15~30ml) 比重(15~30ml) 细胞学检查50ml


相关文章

  •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这 5 个问题你不可不知
  • 胸腔积液是呼吸内科常见病,中到大量胸腔积液可对心.肺等重要脏器产生压迫症状,可导致胸部胀痛.胸闷.心悸及呼吸困难,无论是从诊断还是治疗上都应该把积液积极地排出. 先前传统胸穿针方法:由双人进行操作,采用一次性胸腔穿刺包内胸腔穿刺针进行治疗, ...查看


  • 100例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中的护理
  • [摘要]目的讨论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患者中的护理.方法选择100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通过100例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配合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胸腔积液 ...查看


  • 评价胸腔细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 评价胸腔细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秀花 作者单位: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53 [摘要]目的:评价胸腔细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单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其中15例为常规间断胸腔穿刺抽液者,1 ...查看


  • 胸膜腔微导管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 胸腔积液是呼吸科临床常见的症状,多见于结核性胸膜炎.胸膜恶性肿瘤.心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目前临床上为明确胸腔积液的病因.控制胸腔积液常需要反复胸穿以排液缓解症状.协助诊断和局部注射药物治疗,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痛苦,而且增加了出血及气胸等并发症 ...查看


  • 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后的护理体会
  •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12.84 摘 要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后的护理疗效.方法:收治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06例,术前进行相关护理,置管期间加强监护,置管后进一步综合 ...查看


  • 自发性气胸治疗分析
  •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07年1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持续漏气者胸膜腔固定:对照 ...查看


  •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恶性胸水的护理
  •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5-0245-02 [摘要]恶性胸腔积液是肺癌等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可引起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从2004年8月~2007年8 ...查看


  • 胸腔积液的护理
  • [引言]胸膜腔内积液的形成与吸收处于动态平衡,任何原因使胸腔内液体形成过多或吸收过少,均可导致胸膜的壁层和脏层之间有较多的液体异常积聚称胸腔积液.多见于结核.炎症.低蛋白.肿瘤等原因,结核性临床上最常见.主要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患侧饱满且 ...查看


  • 非小细胞肺癌并胸腔积液胸腔置管化疗的护理
  • [摘要]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及胸腔积液病人进行胸腔置管引流的护理要点.方法 取我院非小细胞肺癌出现恶性胸水的病例64例,B超定位下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化疗药物,观察置管引流过程中病人心理.引流管.体位等方面的护理要求.结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