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仁义礼智信

忠孝仁义礼智信

几千年以来,由于经受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中华民族具有了独特而鲜明的民族性格。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忠孝仁义礼智信”。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为什么会愈挫愈坚、继往开来,是因为这些文化内核,深深根植于这个民族的血液之中,与时代同步,与日月齐辉。

“儒”字,是一个会意字,即人需,符合人性需要的学问。需,“雨天需”,是《周易》一个卦名,就是说,密云行天,即将下雨,成为“需”的本义。儒家学说,是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文化,对我国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学者认为,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同属于儒家文化圈,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基本内涵。

“忠”,《说文解字》说,“忠,敬也,尽心曰忠,从心。”从字形上看,是人对祭器鞠躬作礼。古代非常重视祭祀活动,从忠字的本义来说,就是人们祭祀时要保持肃穆恭敬的态度。后来,引申为人们要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一般特指为“忠君爱国”,正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方面,抗金名将岳飞被认为是“忠”的典范。

“孝”,是一个会意形声字。这个字形造得非常巧妙,高度体现中国文字的神韵和意蕴。上半部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是“子”字全形,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融为一体,儿子继承老子,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之为“孝”者。“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占有重要之地,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最典型的当属“二十四孝”的故事。 “仁”,是一个会意字,孔子说,仁就是“爱人”。《说文解字》说,从人,从二。人是“天地之生,最贵者也。”“二”是地之数。我看一位学者对仁的解释,更具有浪漫色彩和震撼力。他说,只有弄通读透这个“仁”字,才能真正理解的孔子哲学思想体系和真正的中国文化。“仁”由“人”和“二”构成,可以理解为由二人所构成的一种类似亚瑟和夏娃的亲密关系,即爱或爱情。这种理解不仅富有诗意,而且与现代词语“仁爱”的意思非常吻合。那么,结合起来看,“仁”体现人的高尚情怀,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

“义”,是会意字,比较复杂。现在的“义”字是一个简化字,完全丧失了“本义”,客观上说明当今很多人“无义”。繁体“義”字,从我,从羊。现代专家认为,“義”和“羲”相同,都和祭祀有关。“義”是由“我”和“羊”会意。这个字的关键就是“我”。“我”的本义是一种器具,用来屠宰牛羊。请注意,“我”的右半边是“戈”,左半部分是指“戈”上有很多锯齿。这个说明,“我”的本义是一种带锯齿的刀具,人们用“我”来杀牛羊用于祭祀,表示对神的尊重。所以“義”就包含有“死亡”、“牺牲”、“杀害”的意义。至于“我”字,后来才借用作第一人称代词。因此,义的本义是合乎道德

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表明为了重信义可以牺牲生命。古代讲义气的典型人物,当属关羽第一。

“礼”,是形声字,也是会意字。同样,简化后的“礼”则完全“无礼”,完全丧失了“禮”所代表的基本含义。繁体的“禮”,从示,发“豊”声(发音同礼声)。“示”的意思,就是把东西展示给别人看。“豊”字从豆象形,古代祭祀用的器物,用于事神就叫礼。所以,“礼”初始的意思是举行仪礼,祭神求福。用珍贵的器物祭祀,表示对“天”的感谢和尊重。“禮”的核心就是“尊重”二字。简化的“礼”字,巧妙地讽刺了我们今天的现状,就是很多人“无礼”。

“智”,会意兼形声字,知是智的古字,先有“知”字,方有“智”。知,也是个会意字,从矢从口。矢本义是箭,引申为正直、端正。按照清代学者段玉裁的解释,“知”的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熟悉到可以脱口而出。因此,我们把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人,成为智者。按照孔圣人的认识论和伦理学,“智”的内涵,涉及知的性质、来源、内容和效果等方面。真正掌握“智”的实质的人,一定是不会偏离道德仁义的。可见,这个“智”的要求,是“大聪明”,不许耍“小聪明”;小聪明的人,不是“智者”。

“信”,是会意字,从人,从言。《说文解字》说,“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就是说,心里有什么话就直说,叫做“言”;通过判断推理、辩论诘问的话叫做“语”。看来,古人对什么是“言语”,是有明确分别的。古人说,言为心声,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真实的、不虚伪的。一个说话言不由衷、言行不一的人,肯定不是重“信”的。孔子将

我们分析了“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内涵,对客观认识儒家学说是有现实意义的。对此,有人认为,这些理念是孔孟之道,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包含着大量的封建糟粕,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一种文化的形成、发展、传承,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潮流的浸洗,有时候变得面目全非了。单说“忠”字,最初,它要求人们要专注于做好任何事情,被引申为对国家、对君主的忠诚,尤其是“忠于君主”,这是有悖于民主法制理念的。孟子在几千年前就说过,“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说明了君臣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的,不是臣民对君主单向的“忠”,而君主对他的臣民却没有应有的义务。虽然孟子的思想,同样未能摆脱“忠君”的思想,但毕竟比孔圣人前进了一大步。

“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两字,支撑着这个国家、民族以至于整个家庭的“大厦”,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动;否则,家国大厦将倾。“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这是立身之本。以“忠孝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化上的优势。我们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学习发扬她的合理内核,既不能妄自菲薄,对孔孟之学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在故纸堆中被束缚。在“西风东渐”尤其是各种不良思潮泛滥的形势下,更有必要保持和发扬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所以,我们要合理挖掘儒家文化内核的科学成分,使之成为利国利民的新的思想武器。

我们要提倡“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现在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君延伸为爱国,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码的要求。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到国外读书,他的父母对他殷殷期望说,我对你就两个基本要求:其一,你可以反对什么,但一定要爱国;其二,你的小孩可以不学什么,但一定要学会普通话。我听了非常感慨。忠于职守,就是忠于你从事的工作。至少,你不能当一天和尚不撞一天钟,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不能像鲁迅一样拿了政府的工资还骂娘。

我们要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古人非常强调孝道,并且有绝对化的思想,如“父命难违”、“父叫子亡子必亡”等,这些是不可取的。但是,孝是维系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的基本纽带,如果子孙不孝,这个家庭就将乱套,这个国家就将乱套。所以,孔子提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尤其是对待父母,关键是要真心爱敬,缺乏爱敬,赡养父母就跟养个猪养个狗没有什么区别了。孝道的另一引申义,就是要尊老敬贤,一个社会只有这样,老者有所养,贤者有所尊,这个社会还不文明进步吗?所以,一个不孝者,当如“范跑跑”之流,一定会被社会抛弃的。

我们要提倡“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古代君主把推行仁政,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仁的核心,我认为就是要与人为本,一切从关怀人、爱护人、发展人的目标出发,使这个国家民族达到和谐的最佳状态,《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能够做到上下相亲,这个社会一定是很和谐的了。仁的思想,还体现在众生平等的状态,孔子的教育观是“有教无类”,社会平等才能体现爱心,如果对待别人,不是出于一种平等的理念,那么善良将成为怜悯,它就不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了。

我们要提倡“义”,就是坚持正义,保持节操。说到义字,就会想到朋友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是小义。我们要讲的是民族大义,一种高于自我的善,一种超越自我的善。任何人,在关键时候不能做出危害国家、民族的事情;在敌人、困难面前,不能变节投敌。在社会上要坚持正义,敢于与丑恶势力做斗争,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对待朋友要讲义气,不能出卖朋友,不能损害朋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素质。

我们要提倡“礼”,就是注重礼仪,尊重他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说到“礼”,就是要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礼仪、礼节和礼貌。大到国家的外交,要遵循它;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要遵循它。讲究礼仪、礼节和礼貌,既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个人素质的基本体现。礼的实际运用,也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难怪不讲“礼”的人,人们会鄙夷说他是个“动物”。

我们要提倡“智”,就是提高素质,服务社会。我认为,“智”首先体现的就是个人的能力。这个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如果都是无才无德的人,这个社会史是不会发展的,甚至会陷入民族危机。作为个体的人,首先要养家糊口,如果没有一技之长,那么不要谈服务社会,恐怕家庭都很难稳定。现在,竞争的形势非常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体现在个人能力上,读了大学找不到工作比比皆是。因此,只有强化自身的能力,才能谈得上为社会为家庭做贡献。

我们要提倡“信”,就是诚信守法,一诺千金。上面说过,孔圣人说的治国“三要”,足食,足兵,民信之。也就是说,国家的根本,要让人民安居乐业,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来保护胜利果实,国家要用信用来维系整个统治体系。如果三者取一,孔圣人说,不要吃饭,不要国防,就要信用。读到这里,我很感叹孔圣人的独到视野,他的高瞻远瞩,一个没有信用的国家,一定会灭亡的;同样,一个不讲信用的人,在社会上是混不下去的。

当今时下,提倡“忠孝仁义礼智信”,我认为不会过时。如果一个社会,是非混淆美丑颠倒,撒谎骗人不再丢人;盗版书籍层出不穷,山寨产品即为褒义;假唱替身成为家常便饭,走私贩毒受人景仰尊敬;公平正义受到抑制,社会信用付诸流水。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将是没有前途的。

忠孝仁义礼智信

几千年以来,由于经受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中华民族具有了独特而鲜明的民族性格。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忠孝仁义礼智信”。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为什么会愈挫愈坚、继往开来,是因为这些文化内核,深深根植于这个民族的血液之中,与时代同步,与日月齐辉。

“儒”字,是一个会意字,即人需,符合人性需要的学问。需,“雨天需”,是《周易》一个卦名,就是说,密云行天,即将下雨,成为“需”的本义。儒家学说,是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文化,对我国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学者认为,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同属于儒家文化圈,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作为儒家学说的核心,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基本内涵。

“忠”,《说文解字》说,“忠,敬也,尽心曰忠,从心。”从字形上看,是人对祭器鞠躬作礼。古代非常重视祭祀活动,从忠字的本义来说,就是人们祭祀时要保持肃穆恭敬的态度。后来,引申为人们要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一般特指为“忠君爱国”,正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方面,抗金名将岳飞被认为是“忠”的典范。

“孝”,是一个会意形声字。这个字形造得非常巧妙,高度体现中国文字的神韵和意蕴。上半部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是“子”字全形,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融为一体,儿子继承老子,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之为“孝”者。“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占有重要之地,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最典型的当属“二十四孝”的故事。 “仁”,是一个会意字,孔子说,仁就是“爱人”。《说文解字》说,从人,从二。人是“天地之生,最贵者也。”“二”是地之数。我看一位学者对仁的解释,更具有浪漫色彩和震撼力。他说,只有弄通读透这个“仁”字,才能真正理解的孔子哲学思想体系和真正的中国文化。“仁”由“人”和“二”构成,可以理解为由二人所构成的一种类似亚瑟和夏娃的亲密关系,即爱或爱情。这种理解不仅富有诗意,而且与现代词语“仁爱”的意思非常吻合。那么,结合起来看,“仁”体现人的高尚情怀,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

“义”,是会意字,比较复杂。现在的“义”字是一个简化字,完全丧失了“本义”,客观上说明当今很多人“无义”。繁体“義”字,从我,从羊。现代专家认为,“義”和“羲”相同,都和祭祀有关。“義”是由“我”和“羊”会意。这个字的关键就是“我”。“我”的本义是一种器具,用来屠宰牛羊。请注意,“我”的右半边是“戈”,左半部分是指“戈”上有很多锯齿。这个说明,“我”的本义是一种带锯齿的刀具,人们用“我”来杀牛羊用于祭祀,表示对神的尊重。所以“義”就包含有“死亡”、“牺牲”、“杀害”的意义。至于“我”字,后来才借用作第一人称代词。因此,义的本义是合乎道德

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表明为了重信义可以牺牲生命。古代讲义气的典型人物,当属关羽第一。

“礼”,是形声字,也是会意字。同样,简化后的“礼”则完全“无礼”,完全丧失了“禮”所代表的基本含义。繁体的“禮”,从示,发“豊”声(发音同礼声)。“示”的意思,就是把东西展示给别人看。“豊”字从豆象形,古代祭祀用的器物,用于事神就叫礼。所以,“礼”初始的意思是举行仪礼,祭神求福。用珍贵的器物祭祀,表示对“天”的感谢和尊重。“禮”的核心就是“尊重”二字。简化的“礼”字,巧妙地讽刺了我们今天的现状,就是很多人“无礼”。

“智”,会意兼形声字,知是智的古字,先有“知”字,方有“智”。知,也是个会意字,从矢从口。矢本义是箭,引申为正直、端正。按照清代学者段玉裁的解释,“知”的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熟悉到可以脱口而出。因此,我们把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人,成为智者。按照孔圣人的认识论和伦理学,“智”的内涵,涉及知的性质、来源、内容和效果等方面。真正掌握“智”的实质的人,一定是不会偏离道德仁义的。可见,这个“智”的要求,是“大聪明”,不许耍“小聪明”;小聪明的人,不是“智者”。

“信”,是会意字,从人,从言。《说文解字》说,“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就是说,心里有什么话就直说,叫做“言”;通过判断推理、辩论诘问的话叫做“语”。看来,古人对什么是“言语”,是有明确分别的。古人说,言为心声,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真实的、不虚伪的。一个说话言不由衷、言行不一的人,肯定不是重“信”的。孔子将

我们分析了“忠孝仁义礼智信”的内涵,对客观认识儒家学说是有现实意义的。对此,有人认为,这些理念是孔孟之道,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包含着大量的封建糟粕,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一种文化的形成、发展、传承,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潮流的浸洗,有时候变得面目全非了。单说“忠”字,最初,它要求人们要专注于做好任何事情,被引申为对国家、对君主的忠诚,尤其是“忠于君主”,这是有悖于民主法制理念的。孟子在几千年前就说过,“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说明了君臣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的,不是臣民对君主单向的“忠”,而君主对他的臣民却没有应有的义务。虽然孟子的思想,同样未能摆脱“忠君”的思想,但毕竟比孔圣人前进了一大步。

“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两字,支撑着这个国家、民族以至于整个家庭的“大厦”,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动;否则,家国大厦将倾。“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这是立身之本。以“忠孝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化上的优势。我们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学习发扬她的合理内核,既不能妄自菲薄,对孔孟之学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在故纸堆中被束缚。在“西风东渐”尤其是各种不良思潮泛滥的形势下,更有必要保持和发扬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所以,我们要合理挖掘儒家文化内核的科学成分,使之成为利国利民的新的思想武器。

我们要提倡“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现在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君延伸为爱国,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码的要求。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到国外读书,他的父母对他殷殷期望说,我对你就两个基本要求:其一,你可以反对什么,但一定要爱国;其二,你的小孩可以不学什么,但一定要学会普通话。我听了非常感慨。忠于职守,就是忠于你从事的工作。至少,你不能当一天和尚不撞一天钟,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不能像鲁迅一样拿了政府的工资还骂娘。

我们要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古人非常强调孝道,并且有绝对化的思想,如“父命难违”、“父叫子亡子必亡”等,这些是不可取的。但是,孝是维系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的基本纽带,如果子孙不孝,这个家庭就将乱套,这个国家就将乱套。所以,孔子提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尤其是对待父母,关键是要真心爱敬,缺乏爱敬,赡养父母就跟养个猪养个狗没有什么区别了。孝道的另一引申义,就是要尊老敬贤,一个社会只有这样,老者有所养,贤者有所尊,这个社会还不文明进步吗?所以,一个不孝者,当如“范跑跑”之流,一定会被社会抛弃的。

我们要提倡“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古代君主把推行仁政,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仁的核心,我认为就是要与人为本,一切从关怀人、爱护人、发展人的目标出发,使这个国家民族达到和谐的最佳状态,《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能够做到上下相亲,这个社会一定是很和谐的了。仁的思想,还体现在众生平等的状态,孔子的教育观是“有教无类”,社会平等才能体现爱心,如果对待别人,不是出于一种平等的理念,那么善良将成为怜悯,它就不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了。

我们要提倡“义”,就是坚持正义,保持节操。说到义字,就会想到朋友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是小义。我们要讲的是民族大义,一种高于自我的善,一种超越自我的善。任何人,在关键时候不能做出危害国家、民族的事情;在敌人、困难面前,不能变节投敌。在社会上要坚持正义,敢于与丑恶势力做斗争,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对待朋友要讲义气,不能出卖朋友,不能损害朋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素质。

我们要提倡“礼”,就是注重礼仪,尊重他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说到“礼”,就是要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礼仪、礼节和礼貌。大到国家的外交,要遵循它;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要遵循它。讲究礼仪、礼节和礼貌,既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个人素质的基本体现。礼的实际运用,也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难怪不讲“礼”的人,人们会鄙夷说他是个“动物”。

我们要提倡“智”,就是提高素质,服务社会。我认为,“智”首先体现的就是个人的能力。这个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如果都是无才无德的人,这个社会史是不会发展的,甚至会陷入民族危机。作为个体的人,首先要养家糊口,如果没有一技之长,那么不要谈服务社会,恐怕家庭都很难稳定。现在,竞争的形势非常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体现在个人能力上,读了大学找不到工作比比皆是。因此,只有强化自身的能力,才能谈得上为社会为家庭做贡献。

我们要提倡“信”,就是诚信守法,一诺千金。上面说过,孔圣人说的治国“三要”,足食,足兵,民信之。也就是说,国家的根本,要让人民安居乐业,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来保护胜利果实,国家要用信用来维系整个统治体系。如果三者取一,孔圣人说,不要吃饭,不要国防,就要信用。读到这里,我很感叹孔圣人的独到视野,他的高瞻远瞩,一个没有信用的国家,一定会灭亡的;同样,一个不讲信用的人,在社会上是混不下去的。

当今时下,提倡“忠孝仁义礼智信”,我认为不会过时。如果一个社会,是非混淆美丑颠倒,撒谎骗人不再丢人;盗版书籍层出不穷,山寨产品即为褒义;假唱替身成为家常便饭,走私贩毒受人景仰尊敬;公平正义受到抑制,社会信用付诸流水。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将是没有前途的。


相关文章

  •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
  •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的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 忠孝勇恭廉的意思是忠心.孝悌.勇敢.谦恭.廉洁 仁义礼智信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 ...查看


  • 忠孝仁义礼智信2
  • 忠孝仁义礼智信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ti,敬重兄长),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一条:弟子--,分明最对小孩子说的.这一条教大家谨言慎行,切不能有开拓精神.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条教大家当官, ...查看


  • 2014申论写作范文:家风·国风
  • 微信号:shxsydw 2014申论写作范文:家风·国风 材料:中华文化向来注重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5000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quo ...查看


  • 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 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1. 借助解释,通读全文 2.字斟句酌 增.留.换.删(加点字和句子翻译) (1).回忆在哪篇出现过 (2).一字多义的比较 (语境) (3).揣摩 3.道理启示:透过现象看本质,有结果找原因,看标题,抓抒情.议论 ...查看


  • 郭氏湖北谱字辈分
  • 第十二榜:湖北区 湖北:启芝定德远,常发万代兴. 湖北:长兴洪如意. 湖北:万邦怀再德. 湖北:德泽大诗书开. 湖北:德修自尔才用治邦. 湖北:在朝礼诗章,明显成天佑. 湖北:增锦洪荣炳均清元宝辉. 湖北:万代兴隆昌,荣华永天长,宗祖方德广 ...查看


  • 家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 家风家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以责人之心责己, 以恕己之心恕人. ------题记 "严"是我们家家训的唯一根本.父母一直坚信无规矩不成方圆.哪怕是平时嘻哈的父亲也不可能在严上退让,尽管那不像母亲一样全写在脸上. 父亲做 ...查看


  • 5.仁义礼智信,是在内心中运行的一个程序
  • [原文]关尹子曰:圣人之道,或以仁为仁,或以义为仁,或以礼以智以信为仁.仁义礼智信,各兼五者,圣人一之不胶1,天下名之不得. [译文]关尹子说:圣人的人生道路,或者以仁爱为仁爱,或者以最佳行为方式为仁爱,或者以社会行为规范.以智慧.以诚信为 ...查看


  • 六 1班家风家训主题班会教案
  • 家风家训伴我成长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家风家训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通过本次主题活动,让学生知晓家风家训,传承家庭美德,强化"感恩父母,对父母负责"的意识,建设文明的家庭文化.通过 ...查看


  • 家风家训伴我成长主题班会教案二6
  • "家风家训伴我成长"主题班会教案 二年级(6)班 活动目的:家风家训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通过本次主题活动,让学生知晓家风家训,传承家庭美德,强化"感恩父母,对父母负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