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

关于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

蔡立湘 彭新德 周蕴

现代农业是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今后发展的大前提和基本走势,更是农业科研选题的基本来源和方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这应该代表国家对现代农业的最新理解和要求。

一、 对现代农业的理解

多年来我们对现代农业的重视,从上至下,形式上已经到了不能再重视的程度。对现代农业一般意义的理解很丰富,但目前主要集中在实现现代农业的过程或结果上。大家引用最多的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我国自上世纪初开始,就有许多有识之士对现代农业作过多种探索。上世纪七十年代,社会对现代农业的认识在不断加深;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对现代农业的研究持续升温,2002年以后全国每年发表的现代农业方面的研究论文就超过了1000篇,近两年还在急剧攀升。这些论文涉及的范围广,就基本概念的认识角度,只是各研究者从不同的的角度强调了自己对现代农业实现过程的理解。还有许多如结果说、形式说等等,公开的资料中,从一般意义层面概括现代农业的研究工作很少。

我认为,现代农业就是为了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现代及未来人,对农产品、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可持续消费需求发展的社会公益性基础产业。

以前的论述,最大的疏忽在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起因和目的,没有充分注意到现代和将来的人的生存和发展。农业生产既是一个经济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生产的过程;同时,更是一个生态的过程,生物生存环境的再生产过程。人的发展既是我们规划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起点,又是我们检验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重要标准。从这个去角度理解, 把现代农业的位置放得再怎么重要我觉得都不过分。

1、 国际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

现代农业是全球发展的亮点。发达国家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一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重要的政策目标。政府对农业的管理由一个独特的产业部门负责。面对生态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大多数国家已经确立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赋予农业部门在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实际行动中具体落实。

二是强化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发展现代农业,决定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不是生产和供给,因而农产品的供给结构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以适应于社会的需求。

三是适时拓展农业的产业范围。现代农业的发展, 打破了传统农产品初级生产的范畴,紧密了与社会化大生产其他经济环节的联系,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新型产业链条。美国农产品的80%销售给食品工业;荷兰、丹麦2/3的农产品是经过深加工和精加工后再进入市场。

四是农产品安全空前重要。粮食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国家安全重中之重的物质基础。最近国家对含三聚氰胺奶制品事件的处理,就向世人昭示了中国政府对农产品品质、营养和安全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的标准化生产越来越普及,食物质量安全受到高度关注,也成为各级政府关注民生的优先发展目标。目前,发达国家一般都有规范有序的管理体系和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安全。

五是政府对农业的深度干预。目前,各国政府在制度安排、组织管理和支持政策体系等方面有意识地强化了对农业的保护和促进,直接影响着各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如确定适宜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提供各种优厚的金融、信贷服务以及信息服务等等。同时,发达国家一般都建立了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农业管理体系。

六是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许多国家都有法律保障,鼓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提高自组织和服务水平,以期节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社会成本和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扩大农业的获利空间。发达国家对现代农业的发展,都基于现代人及将来人生活、消费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认识。

2、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任务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组织的第四次研究报告表明:人类的活动很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种可能性在90%以上。农业生产是人类干预自然最早、最直接、影响最为深远的活动。同时,农业发展对自然、社会作用的研究成果也被人们越来越重视。现代农业发展,既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上不断增长的需求;又要满足农业生产过程对社会文明传承的历史责任;还要满足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必需赋予的一系列新任务,如节能减排等等。实际上现代农业已成为一个社会公益性的基础产业。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发展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承担了很多超出我们实际情况和能力的国际责任,我国农业承担的国内义务更加明显。

我国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究竟如何保障现代人及将来的人对农产品生活、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究竟如何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等,还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方案;通过什么农业措施既可达到上述目的,又可不断改善和优化地球生态环境?这就给科研人员、科研单位和全社会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

二、现代农业的发展

1、国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非常具体、明确的要求和任务。

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各地都要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强化扶持政策,落实储备任务,分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重点加强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依靠科技,提高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以县为单位集中投入、整体开发。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要向主产区倾斜,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扶持力度,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协调发展的目标,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逐步取消主产区资金配套。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加强产粮大县建设,确保区域内粮田面积不减少、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坚持放开市场,积极搞活流通,完善产销衔接。提高全社会的节粮意识,强化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节粮措施。加强粮食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为改善全球粮食供给作出贡献。

2)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发展油料生产,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棉花、糖料、马铃薯等大宗产品,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发展林业产业,繁荣山区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强化主要农产品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税收支持政策。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

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加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

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和管理信息、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继续办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挥国有农场运用先进技术和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江、大河和大湖治理,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水源工程建设,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

造任务。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2010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创新投资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搞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按照现代化水平高、覆盖范围广的要求,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

5)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尽快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物流现代化。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采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确实减免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依法惩治坑农害农行为。

6)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完善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实施草原建设和保护工程,推进退牧还草,发展灌溉草场,恢复草原生态植被。强化水资源保护。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加快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珍稀物种和种质资源,防范外来动植物疫病和有害物种入侵。多渠道筹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逐步提高补偿标准。积极培育以非粮油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质产业,推进农林副产品和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强农村工业、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7)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按照鼓励出口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适度进口结构性短缺产品的原则,完善农产品进出口战略规划和调控机制,加强国际市场研究和信息服务。强化农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和监管,提高出口优势产品附加值和质量安全水平。引导外商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健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外商经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准入制度,建立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安全审查机制。统筹开展对外农业合作,培育农业跨国经营企业,逐步建立农产品国际产销加工储运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和标准制定,促进形成公平合理的贸易秩序。

2、公众对现代农业的要求

1)、个性化消费对现代农业的要求。不同的消费者,因儿时的生长环境、年龄、性别、受教育的程度等背景不同,对农产品的消费都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食物,在色、香、味、形及搭配方面,都有各自的个性要求。由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预期越来越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在数量、品种,还是在质量,消费者在个性化方面的要求发展最突出。

现代农业消费,除了传统意义的农产品外,农业的生产过程、农业的生产环境等等,都成为可为消费者提供的消费品。一个家庭中早、中、晚餐;以及吃、穿、住、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别越来越大。这也是个性化消费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当然,在提供个性化消费的同时,农业消费品的价格、价值也是由市场经济规律驱动。享受了个性化消费,同样也要付出额外的报酬。所以,现在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农产品发展相当迅速,发展势头也好。

2)、地域化消费对现代农业的要求。不同的消费者因出生地、兴趣、受教育的程度、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决定了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地域化消费特点的形成,实际上是人类长期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相互斗争、相互适应的结果。地域化消费既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就某一个地域的农产品和消费而言,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演化的过程。所以,不同地域的农作物及品种结构有着明显

的地域特色;相对应的农产品消费,包括消费方式、消费形式都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就一般而言,地域化消费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不同的地域,温、光、水、气等自然资源有较大的差异。在同一地域自然资源相对比较稳定,适宜的作物品种,就生长旺盛,不适应就被淘汰。实际上,自然条件下的农作物品种是在人类的干预下,农作物与环境长期相互斗争、相互适应的结果。当然,一个地域的农产品消费,更是人类与自然环境长期斗争形成的。所以,农产品的地域化消费,实际上是人类通过农作物与当地的自然环境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人类智慧与当地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的结晶。很多地方的农产品消费,离开了当地就没有那个味道、没有那个气氛了。在这个角度,就很好理解“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含义。

3)、差别化消费对现代农业的要求。现代消费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消费的差距拉大。不同的消费群体,消费的目的都不一样;同是消费,有的是为了生存、有的是为了健康长寿、有的是为了享受、也有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体现自己的价值。前者还掂量价格性能比的问题;越往后,价格就成了一种身分和地位的象征,只是一个说法,只要服务到位,他们很少在价格上与顾客发生不愉快的冲突。所以,各种以差别化消费服务为切入点的农产品生产实体应运而生。

3、生态环境对现代农业的要求

人类的食物构成主要是谷类作物、水果和肉蛋奶等,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世界上农业生产的主要产品都是从生态系统中获得,如种植的谷类、豆类、水果,饲养的家禽家畜等。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为农业提供了适应变化和维持生产的能力,生态系统及农业环境的多样性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然而,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超过了历史上的其他任何时代。60%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因为人类活动而日趋恶化,不可替代的物种灭绝速度也在加剧。约五分之一的家畜品种

有灭绝之虞,平均每个月有一种家畜绝迹。在人类历史中驯化的7000个植物物种中,我们每天食用的绝大多数食物仅占其中的30种。

与气候变化相关联的极端气候事件,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破坏,农业产量不断下降,全球粮食储备处于历史的低位。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的说法:“粮食紧缺已成为世界面临的最大危机。”保护我们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可降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农作物和畜禽物种和品种的多样化是我们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重要保障。我国科学家袁隆平教授正是利用了野稗的遗传多样性,创造性地解决了水稻雄性不育系的稳定不育问题,把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梦想变为现实,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思路。

我们不仅要保护农业领域的牲畜与作物,更要保护森林、海洋和陆地其他生态系统中的丰富物种资源。维护拥有多种物种和遗传资源的功能性生态系统,与我们人类的利益息息相关。目前,与生物多样性有关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制定措施,为了实现2010年的生物多样性目标而努力。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更有责任为了二十一世纪及更远的未来,稳定农业生物多样性。积极采取措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国家农业政策,鼓励开展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培训、教育;加强对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确保子孙后代能继续享用我国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

4、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多年来,中央反复强调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一战略的提出,有一个大的背景,即我国的人均GDP 已达到和超过了1000美元,经济已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第一产业GDP 的比重已从1990年的27.05%下降到2008年的11.3%;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已从1990年的60%下降到2004年的49%;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26.4%提高到2004年的41.8%;农产品供求关系由长期的短缺到目前的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生产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从保障供给逐步转向适应需求,农副产品的商品率近年已达70%以上;农业的功能也从传统的保障粮食安全进入到提供食物安全的阶段。同时,

根据国际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说明我国今后一段时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1)、现代农业对传统农业的丰富和超越。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明显不同。一是现代农业具有多种功能和多样形式。相对于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拓展了农业的观赏、休闲、美育功能;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也迅速发展成为与传统农产品生产并驾齐驱的重要产业。由于现代农业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为人们个性化消费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人们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发展又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传统农业的主要功能是满足社会对基本农产品的消费,而现代农业的功能除了农产品的供给以外,还具有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教育等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成为“人”的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产品的消费也越来越讲究个性化;现代农业除供应人们生活消费品外,农业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也成了人们的消费品。农业的生活休闲功能是指从事农业,除了是人们的一种谋生手段和职业外,还是一种现代人向往和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旅游度假功能是在大城市附近的农村,为了满足城市居民节假日到农村亲密接触大自然、体验农业劳作、休闲等需要发展起来的;生态保护的功能是农业在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还是我国5000年农耕文明的承载者,在教育后代、发扬传统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农业不仅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生理需要;还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教育、文化需要;更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身心愉悦方面的需求。

二是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传统农业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而现代农业则日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这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高新技术,这些技术使现代农业成为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这些技术的应用,一是可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二是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三是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四是可以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新技术的应用,使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扩张,转移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另外,传统农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使其具有典型的弱质产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由于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已不再是投资大、回收慢、效益低的产业。相反,由于全球性的资源短

缺问题日益突出,作为资源性的农产品将日益显得重要,从而使农业有可能成为效益最好、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同时,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的风险也在成几何积数增长,三鹿奶业的教训是深刻的、也是及时地,通过毒奶事件,既可以警示社会:现代农业出问题就可能是事关全局的大问题。同时,也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上了沉痛的一课,积极处理,坏事可以变好事。

三是现代农业的内涵更为丰富。产前领域,包括农业机械、化肥、水利、农药、地膜等领域;产中领域,包括种植业(含种子产业) 、林业、畜牧业(含饲料生产) 和水产业;产后领域,包括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运输、营销及进出口贸易技术等。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部门,而是涵盖了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相关领域,原有的第一产业扩大到第二和第三产业。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集群。这个围绕着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庞大的产业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与农业生产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

四是现代农业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与传统农业环境相比,现代农业的就业人员经济意识增强,市场经济机制决定着他们的劳动价值和今后的决策意向。现代农业农产品的商品率很高,用一些剩余农产品向市场提供商品供应已不再是农户的基本目的。商业化“利润”成了评价经营成败的主要准则, 生产完全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市场取向是现代农民采用新的农业技术、发展农业新的功能的动力源泉。一个新的创意,有可能搞活一方经济,带动一群产业。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无论是种植经济向畜牧经济转化,还是单一的农户经济向合作化、产业化方向转化,以及新的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都是由市场机制推动的,政府并无过多干预。

五是现代农业重视生态健康。现代农业在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的一体性、产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还十分强调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对环境的损害控制在最低程度。生态健康意识贯穿于现代农业全过程,因此现代农业也是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担负着维护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使命。目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全球共识,在土、温、光、水、气、生物多样性和营养安全等方面均有严格的环境标准,这些环境标准,既包括产品本身,

又包括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既包括对某地、某国的地方环境影响,也包括对相邻国家和相邻地区以及全球的环境影响。

六是现代农业的组织形式是产业化。传统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元的小生产。现代农业发展,首先是产前、产中、产后有一个系统的设计,农民只是作为一个就业者,广泛地参与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其次,具体的某一个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组成相应的专业合作组织,形成相应的生产规模,便于实行产业化经营。这些合作组织有专业协会、专业委员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公司加农户等形式,它们活跃在生产、流通、消费、信贷等领域。

2)、发展现代农业要求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很重,既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又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更要大力发展畜牧业, 保护天然草场, 建设饲草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 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还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改造中低产田, 搞好土地整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加快农业标准化,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 科学使用肥料、农药,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等。东西南北的基础和条件差异很大,显然,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我们必须完成、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

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不是政府强势推动的结果,而是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市场机制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源动力。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无一不是市场化改革的结果。建设现代农业首先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在未来几年内,农村市场体制改革,一是要不断改善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体制和机制,尤其是加大资金和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步伐。实现资金市场化的目标,是改变目前农业资金外流和农村信用社的垄断局面,建立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土地要素市场化是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同时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同时,促进土地的合理流动

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二是逐步改革和完善政府的农村管理体制。使政府管理体制由权力型体制逐步向服务型体制转变,工作过程中,在尊重村民的自主选择,尽量减少对农村经济活动的干预的同时;还要不断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

3)、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支持。推进农村的市场化改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体制基础。为切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组织力量,借鉴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系列配套政策。

保护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合法权益为核心的法规和政策。农民依靠各种合作组织参与市场竞争,这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前些年我国在开发式扶贫、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做了大量工作。但从各地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地方不但没有致富农民,反而是农民负了债、政府失了信、金融机构还增加了风险。究其原因,是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严重不适应大市场的结果,在市场中没有平等的交易地位,小农户无法承受来自市场的各种风险。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靠农民自己组织起来,鼓励发展农民在生产、流通、消费、农产品加工、金融等领域的合作组织,用市场经济的办法,通过合作经济组织面向市场,尽量避免分散农户面对市场,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交易地位和主张权力的能力。

完善公共财政对农业稳定投入的法规和政策。现代农业为社会不仅提供了农副产品、旅游休闲等具有经济功能的产品;还提供了具有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存传统文明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的产品,就使现代农业具有了社会公共产品的一般性质。各级公共财政有责任和义务扩大对现代农业的资金投入。一是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投入,培养现代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人是基础,没有高素质的农业就业人口,发展现代农业是一句空话。二是建立和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性产业,没有技术创新和技术投入,农业就没有竞争力,也就不能成其为现代农业。三是建立动植物检疫体系和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标准体系,提高农副产品及其制成品的安全质量标准。四是加强农民社会救助和医疗保险体系建设,避免使农民陷入绝对贫困的境地。五是加强农业救灾防灾体制和机制建设,降低农业的自

然风险。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国家,这方面的建设亟待加强。当务之急是尽快完成对农村水、电、路、环境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引导城市资金和工业企业投向现代农业的法规和政策。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国际经验,我国发展现代农业一是畜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消费对肉、蛋、奶的消费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在现代农业中,传统种植业的比重会越来越低。二是特色种植业,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农产品和传统风味小吃等,国际化的过程中无数事实一再强调:民族的就是国际的;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绿色农产品生产,以满足人们对营养、健康、无公害、环保等需求发展。三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四是发展农村物流、农村金融和保险、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五是有条件的地方要发展旅游农业、休闲农业,通过这类产业的发展实现城乡互动,尤其是在东部发达地区,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可以成为城市人群休闲度假的乐园,甚至成为城市人的退休社区。要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资金的安全和适当增值,才能确保城市资金通过投资这些产业,实现对农村的反哺。这些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农副产品的转化、加工和服务增值等,提高农村就业人口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些产业的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大量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农村劳力资源的劳动生产率,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以科研的发展支撑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

1)、改革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中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必须着眼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整合现代农业科研力量;要不断创新和完善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点设施三位一体的建设机制;以隆平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基础,突出加强以创新型人才团队建设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和不断完善科技人员的分配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任用制度、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社会待遇与工作环境保障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要通过这些制度的运用,形成崇尚农业、崇尚创新、崇尚劳动的良好院风。要把与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作为农业科研

后备人才的主要基地,争取包括大学在内的各方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培养质量。特别是要通过制度建设,吸引一大批确是有志于农业科技创新的青年科技人才,让他们进得来、想干事、能干事、有事干、干得好、留得住、能成才。

2)、加强袁隆平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抓住机遇,争取地方公共财政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逐步提高人均事业费投入水平,整合全省农业科技力量;要通过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中心建设、创新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际、国内认证的监测、检验体系建设,大幅度提升全省的农业科技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示范基地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基地建设;同时要采取措施,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生产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和农村发展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积极争取地方各级政府对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同等的财政补贴等。

3)、要确实组织一批有较大影响的重大科研项目。采用新的机制,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农业生产中的难题,集中优势力量联合攻关,统一设计、各有分工,上下联动,根据国家的要求,严密组织科研项目实施,争取在以杂交水稻为标志的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等育种和种苗领域,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以功能基因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为切入点,加强转基因产品和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迅速形成相应的学科优势。要保持一支精干的力量,稳定支持食用优质稻、专用油菜、蔬菜、油茶、毛竹等用材林种、柑橘、大豆、甘薯、专用高粱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苗繁育技术的研究。要利用我省生物技术力量比较多的现状,尽快把力量集中起来,重点争取在生物功能基因的鉴定、克隆及基因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有所突破。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以土壤修复、减少农田面源污染为核心的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农业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要结合城郊区休闲农业发展较快的实际,开展休闲农业规划布局、项目设计及具体项目的经济学、土壤学、水体及空气等环境学方面的研究;要利用国家长沙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机会,组织力量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验示范研究基地;研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提高我省循环农业技术的水平;提高农业废弃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和农业资源、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效率。要抓住机遇,把现有的技术力量组织起来,通力协作,打造全省农

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整体形象。要特别加强地方农作物、畜禽渔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要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这是具有湖南特色农业生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从大局出发,谋划长江中游环湖区农业,特别是洞庭湖农区的发展问题,组织力量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国家各项科技计划对洞庭湖区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要组织力量跟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发展现代咨询业和软科学研究,在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方案。

4)、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争取财政支持,加强和市、县农业科技组织的联系和实质上的和作,充分发挥他们与当地农户联系紧密的优势,通过发动各类种养大户,组织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等,密切和农业、农民、农村发展的联系。选择典型的农业区域,设立若干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指导、跟踪、研究“三农”的发展。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专业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和扩散网络。

5)、 加快农业技术信息化建设。争取在建立国家、省、市、县、乡、村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全省数字化农业建设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作者单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关于湖南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

蔡立湘 彭新德 周蕴

现代农业是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今后发展的大前提和基本走势,更是农业科研选题的基本来源和方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这应该代表国家对现代农业的最新理解和要求。

一、 对现代农业的理解

多年来我们对现代农业的重视,从上至下,形式上已经到了不能再重视的程度。对现代农业一般意义的理解很丰富,但目前主要集中在实现现代农业的过程或结果上。大家引用最多的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我国自上世纪初开始,就有许多有识之士对现代农业作过多种探索。上世纪七十年代,社会对现代农业的认识在不断加深;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对现代农业的研究持续升温,2002年以后全国每年发表的现代农业方面的研究论文就超过了1000篇,近两年还在急剧攀升。这些论文涉及的范围广,就基本概念的认识角度,只是各研究者从不同的的角度强调了自己对现代农业实现过程的理解。还有许多如结果说、形式说等等,公开的资料中,从一般意义层面概括现代农业的研究工作很少。

我认为,现代农业就是为了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现代及未来人,对农产品、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可持续消费需求发展的社会公益性基础产业。

以前的论述,最大的疏忽在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起因和目的,没有充分注意到现代和将来的人的生存和发展。农业生产既是一个经济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生产的过程;同时,更是一个生态的过程,生物生存环境的再生产过程。人的发展既是我们规划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起点,又是我们检验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重要标准。从这个去角度理解, 把现代农业的位置放得再怎么重要我觉得都不过分。

1、 国际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

现代农业是全球发展的亮点。发达国家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一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重要的政策目标。政府对农业的管理由一个独特的产业部门负责。面对生态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大多数国家已经确立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赋予农业部门在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实际行动中具体落实。

二是强化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发展现代农业,决定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不是生产和供给,因而农产品的供给结构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以适应于社会的需求。

三是适时拓展农业的产业范围。现代农业的发展, 打破了传统农产品初级生产的范畴,紧密了与社会化大生产其他经济环节的联系,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新型产业链条。美国农产品的80%销售给食品工业;荷兰、丹麦2/3的农产品是经过深加工和精加工后再进入市场。

四是农产品安全空前重要。粮食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国家安全重中之重的物质基础。最近国家对含三聚氰胺奶制品事件的处理,就向世人昭示了中国政府对农产品品质、营养和安全的重视程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的标准化生产越来越普及,食物质量安全受到高度关注,也成为各级政府关注民生的优先发展目标。目前,发达国家一般都有规范有序的管理体系和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安全。

五是政府对农业的深度干预。目前,各国政府在制度安排、组织管理和支持政策体系等方面有意识地强化了对农业的保护和促进,直接影响着各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如确定适宜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提供各种优厚的金融、信贷服务以及信息服务等等。同时,发达国家一般都建立了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农业管理体系。

六是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许多国家都有法律保障,鼓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提高自组织和服务水平,以期节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社会成本和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扩大农业的获利空间。发达国家对现代农业的发展,都基于现代人及将来人生活、消费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认识。

2、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任务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组织的第四次研究报告表明:人类的活动很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种可能性在90%以上。农业生产是人类干预自然最早、最直接、影响最为深远的活动。同时,农业发展对自然、社会作用的研究成果也被人们越来越重视。现代农业发展,既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上不断增长的需求;又要满足农业生产过程对社会文明传承的历史责任;还要满足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必需赋予的一系列新任务,如节能减排等等。实际上现代农业已成为一个社会公益性的基础产业。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发展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承担了很多超出我们实际情况和能力的国际责任,我国农业承担的国内义务更加明显。

我国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究竟如何保障现代人及将来的人对农产品生活、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究竟如何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等,还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方案;通过什么农业措施既可达到上述目的,又可不断改善和优化地球生态环境?这就给科研人员、科研单位和全社会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

二、现代农业的发展

1、国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非常具体、明确的要求和任务。

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各地都要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强化扶持政策,落实储备任务,分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重点加强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依靠科技,提高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以县为单位集中投入、整体开发。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要向主产区倾斜,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扶持力度,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协调发展的目标,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逐步取消主产区资金配套。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加强产粮大县建设,确保区域内粮田面积不减少、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坚持放开市场,积极搞活流通,完善产销衔接。提高全社会的节粮意识,强化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节粮措施。加强粮食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为改善全球粮食供给作出贡献。

2)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发展油料生产,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棉花、糖料、马铃薯等大宗产品,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发展林业产业,繁荣山区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强化主要农产品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税收支持政策。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

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加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

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进展。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和管理信息、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继续办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挥国有农场运用先进技术和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江、大河和大湖治理,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水源工程建设,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

造任务。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2010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创新投资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搞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按照现代化水平高、覆盖范围广的要求,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

5)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尽快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物流现代化。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采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确实减免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依法惩治坑农害农行为。

6)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完善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实施草原建设和保护工程,推进退牧还草,发展灌溉草场,恢复草原生态植被。强化水资源保护。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加快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珍稀物种和种质资源,防范外来动植物疫病和有害物种入侵。多渠道筹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逐步提高补偿标准。积极培育以非粮油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质产业,推进农林副产品和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强农村工业、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7)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按照鼓励出口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适度进口结构性短缺产品的原则,完善农产品进出口战略规划和调控机制,加强国际市场研究和信息服务。强化农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和监管,提高出口优势产品附加值和质量安全水平。引导外商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健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外商经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准入制度,建立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安全审查机制。统筹开展对外农业合作,培育农业跨国经营企业,逐步建立农产品国际产销加工储运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和标准制定,促进形成公平合理的贸易秩序。

2、公众对现代农业的要求

1)、个性化消费对现代农业的要求。不同的消费者,因儿时的生长环境、年龄、性别、受教育的程度等背景不同,对农产品的消费都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食物,在色、香、味、形及搭配方面,都有各自的个性要求。由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预期越来越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在数量、品种,还是在质量,消费者在个性化方面的要求发展最突出。

现代农业消费,除了传统意义的农产品外,农业的生产过程、农业的生产环境等等,都成为可为消费者提供的消费品。一个家庭中早、中、晚餐;以及吃、穿、住、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别越来越大。这也是个性化消费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当然,在提供个性化消费的同时,农业消费品的价格、价值也是由市场经济规律驱动。享受了个性化消费,同样也要付出额外的报酬。所以,现在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农产品发展相当迅速,发展势头也好。

2)、地域化消费对现代农业的要求。不同的消费者因出生地、兴趣、受教育的程度、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决定了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地域化消费特点的形成,实际上是人类长期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相互斗争、相互适应的结果。地域化消费既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就某一个地域的农产品和消费而言,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演化的过程。所以,不同地域的农作物及品种结构有着明显

的地域特色;相对应的农产品消费,包括消费方式、消费形式都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就一般而言,地域化消费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不同的地域,温、光、水、气等自然资源有较大的差异。在同一地域自然资源相对比较稳定,适宜的作物品种,就生长旺盛,不适应就被淘汰。实际上,自然条件下的农作物品种是在人类的干预下,农作物与环境长期相互斗争、相互适应的结果。当然,一个地域的农产品消费,更是人类与自然环境长期斗争形成的。所以,农产品的地域化消费,实际上是人类通过农作物与当地的自然环境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人类智慧与当地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的结晶。很多地方的农产品消费,离开了当地就没有那个味道、没有那个气氛了。在这个角度,就很好理解“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含义。

3)、差别化消费对现代农业的要求。现代消费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消费的差距拉大。不同的消费群体,消费的目的都不一样;同是消费,有的是为了生存、有的是为了健康长寿、有的是为了享受、也有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体现自己的价值。前者还掂量价格性能比的问题;越往后,价格就成了一种身分和地位的象征,只是一个说法,只要服务到位,他们很少在价格上与顾客发生不愉快的冲突。所以,各种以差别化消费服务为切入点的农产品生产实体应运而生。

3、生态环境对现代农业的要求

人类的食物构成主要是谷类作物、水果和肉蛋奶等,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世界上农业生产的主要产品都是从生态系统中获得,如种植的谷类、豆类、水果,饲养的家禽家畜等。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为农业提供了适应变化和维持生产的能力,生态系统及农业环境的多样性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然而,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超过了历史上的其他任何时代。60%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因为人类活动而日趋恶化,不可替代的物种灭绝速度也在加剧。约五分之一的家畜品种

有灭绝之虞,平均每个月有一种家畜绝迹。在人类历史中驯化的7000个植物物种中,我们每天食用的绝大多数食物仅占其中的30种。

与气候变化相关联的极端气候事件,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破坏,农业产量不断下降,全球粮食储备处于历史的低位。根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的说法:“粮食紧缺已成为世界面临的最大危机。”保护我们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可降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农作物和畜禽物种和品种的多样化是我们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重要保障。我国科学家袁隆平教授正是利用了野稗的遗传多样性,创造性地解决了水稻雄性不育系的稳定不育问题,把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梦想变为现实,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思路。

我们不仅要保护农业领域的牲畜与作物,更要保护森林、海洋和陆地其他生态系统中的丰富物种资源。维护拥有多种物种和遗传资源的功能性生态系统,与我们人类的利益息息相关。目前,与生物多样性有关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制定措施,为了实现2010年的生物多样性目标而努力。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更有责任为了二十一世纪及更远的未来,稳定农业生物多样性。积极采取措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国家农业政策,鼓励开展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培训、教育;加强对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确保子孙后代能继续享用我国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

4、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多年来,中央反复强调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一战略的提出,有一个大的背景,即我国的人均GDP 已达到和超过了1000美元,经济已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第一产业GDP 的比重已从1990年的27.05%下降到2008年的11.3%;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已从1990年的60%下降到2004年的49%;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26.4%提高到2004年的41.8%;农产品供求关系由长期的短缺到目前的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生产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从保障供给逐步转向适应需求,农副产品的商品率近年已达70%以上;农业的功能也从传统的保障粮食安全进入到提供食物安全的阶段。同时,

根据国际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说明我国今后一段时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

1)、现代农业对传统农业的丰富和超越。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明显不同。一是现代农业具有多种功能和多样形式。相对于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拓展了农业的观赏、休闲、美育功能;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也迅速发展成为与传统农产品生产并驾齐驱的重要产业。由于现代农业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为人们个性化消费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人们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发展又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传统农业的主要功能是满足社会对基本农产品的消费,而现代农业的功能除了农产品的供给以外,还具有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教育等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成为“人”的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产品的消费也越来越讲究个性化;现代农业除供应人们生活消费品外,农业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也成了人们的消费品。农业的生活休闲功能是指从事农业,除了是人们的一种谋生手段和职业外,还是一种现代人向往和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旅游度假功能是在大城市附近的农村,为了满足城市居民节假日到农村亲密接触大自然、体验农业劳作、休闲等需要发展起来的;生态保护的功能是农业在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还是我国5000年农耕文明的承载者,在教育后代、发扬传统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农业不仅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生理需要;还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教育、文化需要;更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身心愉悦方面的需求。

二是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传统农业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而现代农业则日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这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高新技术,这些技术使现代农业成为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这些技术的应用,一是可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二是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三是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四是可以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新技术的应用,使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扩张,转移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另外,传统农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使其具有典型的弱质产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由于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已不再是投资大、回收慢、效益低的产业。相反,由于全球性的资源短

缺问题日益突出,作为资源性的农产品将日益显得重要,从而使农业有可能成为效益最好、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同时,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的风险也在成几何积数增长,三鹿奶业的教训是深刻的、也是及时地,通过毒奶事件,既可以警示社会:现代农业出问题就可能是事关全局的大问题。同时,也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上了沉痛的一课,积极处理,坏事可以变好事。

三是现代农业的内涵更为丰富。产前领域,包括农业机械、化肥、水利、农药、地膜等领域;产中领域,包括种植业(含种子产业) 、林业、畜牧业(含饲料生产) 和水产业;产后领域,包括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运输、营销及进出口贸易技术等。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部门,而是涵盖了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相关领域,原有的第一产业扩大到第二和第三产业。现代农业已经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集群。这个围绕着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庞大的产业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与农业生产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

四是现代农业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与传统农业环境相比,现代农业的就业人员经济意识增强,市场经济机制决定着他们的劳动价值和今后的决策意向。现代农业农产品的商品率很高,用一些剩余农产品向市场提供商品供应已不再是农户的基本目的。商业化“利润”成了评价经营成败的主要准则, 生产完全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市场取向是现代农民采用新的农业技术、发展农业新的功能的动力源泉。一个新的创意,有可能搞活一方经济,带动一群产业。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无论是种植经济向畜牧经济转化,还是单一的农户经济向合作化、产业化方向转化,以及新的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都是由市场机制推动的,政府并无过多干预。

五是现代农业重视生态健康。现代农业在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的一体性、产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还十分强调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对环境的损害控制在最低程度。生态健康意识贯穿于现代农业全过程,因此现代农业也是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担负着维护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使命。目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全球共识,在土、温、光、水、气、生物多样性和营养安全等方面均有严格的环境标准,这些环境标准,既包括产品本身,

又包括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既包括对某地、某国的地方环境影响,也包括对相邻国家和相邻地区以及全球的环境影响。

六是现代农业的组织形式是产业化。传统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元的小生产。现代农业发展,首先是产前、产中、产后有一个系统的设计,农民只是作为一个就业者,广泛地参与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其次,具体的某一个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组成相应的专业合作组织,形成相应的生产规模,便于实行产业化经营。这些合作组织有专业协会、专业委员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公司加农户等形式,它们活跃在生产、流通、消费、信贷等领域。

2)、发展现代农业要求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很重,既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又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更要大力发展畜牧业, 保护天然草场, 建设饲草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 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还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改造中低产田, 搞好土地整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加快农业标准化,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 科学使用肥料、农药,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等。东西南北的基础和条件差异很大,显然,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我们必须完成、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

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不是政府强势推动的结果,而是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市场机制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源动力。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无一不是市场化改革的结果。建设现代农业首先要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在未来几年内,农村市场体制改革,一是要不断改善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体制和机制,尤其是加大资金和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步伐。实现资金市场化的目标,是改变目前农业资金外流和农村信用社的垄断局面,建立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土地要素市场化是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同时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同时,促进土地的合理流动

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二是逐步改革和完善政府的农村管理体制。使政府管理体制由权力型体制逐步向服务型体制转变,工作过程中,在尊重村民的自主选择,尽量减少对农村经济活动的干预的同时;还要不断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

3)、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支持。推进农村的市场化改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体制基础。为切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组织力量,借鉴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系列配套政策。

保护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合法权益为核心的法规和政策。农民依靠各种合作组织参与市场竞争,这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经验。前些年我国在开发式扶贫、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做了大量工作。但从各地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地方不但没有致富农民,反而是农民负了债、政府失了信、金融机构还增加了风险。究其原因,是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严重不适应大市场的结果,在市场中没有平等的交易地位,小农户无法承受来自市场的各种风险。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靠农民自己组织起来,鼓励发展农民在生产、流通、消费、农产品加工、金融等领域的合作组织,用市场经济的办法,通过合作经济组织面向市场,尽量避免分散农户面对市场,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交易地位和主张权力的能力。

完善公共财政对农业稳定投入的法规和政策。现代农业为社会不仅提供了农副产品、旅游休闲等具有经济功能的产品;还提供了具有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存传统文明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的产品,就使现代农业具有了社会公共产品的一般性质。各级公共财政有责任和义务扩大对现代农业的资金投入。一是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投入,培养现代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人是基础,没有高素质的农业就业人口,发展现代农业是一句空话。二是建立和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性产业,没有技术创新和技术投入,农业就没有竞争力,也就不能成其为现代农业。三是建立动植物检疫体系和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标准体系,提高农副产品及其制成品的安全质量标准。四是加强农民社会救助和医疗保险体系建设,避免使农民陷入绝对贫困的境地。五是加强农业救灾防灾体制和机制建设,降低农业的自

然风险。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国家,这方面的建设亟待加强。当务之急是尽快完成对农村水、电、路、环境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引导城市资金和工业企业投向现代农业的法规和政策。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国际经验,我国发展现代农业一是畜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消费对肉、蛋、奶的消费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在现代农业中,传统种植业的比重会越来越低。二是特色种植业,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农产品和传统风味小吃等,国际化的过程中无数事实一再强调:民族的就是国际的;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绿色农产品生产,以满足人们对营养、健康、无公害、环保等需求发展。三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四是发展农村物流、农村金融和保险、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提高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五是有条件的地方要发展旅游农业、休闲农业,通过这类产业的发展实现城乡互动,尤其是在东部发达地区,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可以成为城市人群休闲度假的乐园,甚至成为城市人的退休社区。要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资金的安全和适当增值,才能确保城市资金通过投资这些产业,实现对农村的反哺。这些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农副产品的转化、加工和服务增值等,提高农村就业人口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些产业的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大量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农村劳力资源的劳动生产率,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以科研的发展支撑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

1)、改革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中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必须着眼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整合现代农业科研力量;要不断创新和完善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点设施三位一体的建设机制;以隆平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基础,突出加强以创新型人才团队建设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和不断完善科技人员的分配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任用制度、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社会待遇与工作环境保障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要通过这些制度的运用,形成崇尚农业、崇尚创新、崇尚劳动的良好院风。要把与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作为农业科研

后备人才的主要基地,争取包括大学在内的各方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培养质量。特别是要通过制度建设,吸引一大批确是有志于农业科技创新的青年科技人才,让他们进得来、想干事、能干事、有事干、干得好、留得住、能成才。

2)、加强袁隆平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抓住机遇,争取地方公共财政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逐步提高人均事业费投入水平,整合全省农业科技力量;要通过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中心建设、创新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际、国内认证的监测、检验体系建设,大幅度提升全省的农业科技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示范基地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基地建设;同时要采取措施,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生产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和农村发展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积极争取地方各级政府对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同等的财政补贴等。

3)、要确实组织一批有较大影响的重大科研项目。采用新的机制,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农业生产中的难题,集中优势力量联合攻关,统一设计、各有分工,上下联动,根据国家的要求,严密组织科研项目实施,争取在以杂交水稻为标志的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等育种和种苗领域,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以功能基因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为切入点,加强转基因产品和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迅速形成相应的学科优势。要保持一支精干的力量,稳定支持食用优质稻、专用油菜、蔬菜、油茶、毛竹等用材林种、柑橘、大豆、甘薯、专用高粱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苗繁育技术的研究。要利用我省生物技术力量比较多的现状,尽快把力量集中起来,重点争取在生物功能基因的鉴定、克隆及基因产品的开发等方面有所突破。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以土壤修复、减少农田面源污染为核心的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农业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要结合城郊区休闲农业发展较快的实际,开展休闲农业规划布局、项目设计及具体项目的经济学、土壤学、水体及空气等环境学方面的研究;要利用国家长沙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机会,组织力量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验示范研究基地;研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提高我省循环农业技术的水平;提高农业废弃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和农业资源、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效率。要抓住机遇,把现有的技术力量组织起来,通力协作,打造全省农

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整体形象。要特别加强地方农作物、畜禽渔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要加强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这是具有湖南特色农业生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从大局出发,谋划长江中游环湖区农业,特别是洞庭湖农区的发展问题,组织力量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国家各项科技计划对洞庭湖区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要组织力量跟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发展现代咨询业和软科学研究,在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方案。

4)、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争取财政支持,加强和市、县农业科技组织的联系和实质上的和作,充分发挥他们与当地农户联系紧密的优势,通过发动各类种养大户,组织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等,密切和农业、农民、农村发展的联系。选择典型的农业区域,设立若干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指导、跟踪、研究“三农”的发展。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专业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和扩散网络。

5)、 加快农业技术信息化建设。争取在建立国家、省、市、县、乡、村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全省数字化农业建设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作者单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相关文章

  • 湖南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 湖南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休闲农业是依托农业资源,结合旅游业,为消费者提供娱乐.观光.度假.健身.休闲为一体的一种新型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路径.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对于突破农业发展瓶颈,进一步拉动消费 ...查看


  • 湖南省教育学会关于
  • 湖南省教育学会关于"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申报的通知 湘教学会[2010]11号 各市州教育学会.各省属专业委员会: 省教育学会将启动"十二五"(2011-2015)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为使这项工作 ...查看


  • 湖南电大地域文化练习题(新)
  •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题(单选题部分及答案) 1. 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湖湘名人是 A A魏源 B曾国藩 C王夫之 D 宋教仁 2.以下作品不属于魏源撰写编辑的是 D A<海国图志> B<筹漕篇> ...查看


  • 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传达提纲
  • 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传达提纲 11月18日至11月22日,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长沙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科学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参加这次大会的应到代表733人,实到代表71 ...查看


  • 湖南湘绣推广方案
  • 湖南湘绣推广方案 一.简介 充分挖掘湘绣的优势,结合互联网及网络营销的特点,通过网络平台宣传推广湖南湘绣,让古代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以针代笔的绝艺能得以流传,并能够予以发扬光大. 二.公司简介 伊飞湘绣起源于中国湘绣之乡 -- 湖南长沙沙坪镇 ...查看


  •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 科技应用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唐钦一 黄 晶 杨 蕾 1.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2. 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湖南 汉寿 415900 摘要:农业是我国支柱型产业,农业在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安全方面有 ...查看


  • 2011湖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计划)管理办法
  • 湖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计划)管理办法 发布日期:2011-5-16 14:26:4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湘发[2006]1号)和<关于增强自主创新 ...查看


  • 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 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湖南省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处 改革开放以来,为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 湖 南经济社会辉煌成就30 124 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湖南省在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就业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工作 ...查看


  • 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 理论探索青年与社会 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刘 芳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6) [摘 要]人才强国.人才兴国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问题,农业现代化建设同样需要 ...查看


  • 浅析湖南机械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发展
  • 摘要:本文通过对湖南机械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调研与分析,以湖南机电职院的焊接专业为例,提出了高职教育必须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工作导向模式.产学结合模式,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培养出适合满足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