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研究

  摘要:品质西安建设是西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选择。西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要素间并没有形成合力。在网络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运用各种互联网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和享用者之间搭建高效的互动网络平台,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更好地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关键词:品质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8.012   1 对品质西安建设的战略思考   1.1 西安现有的品质形象   西安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以这些历史文化为依托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城市形象,彰显城市魅力。在不断吸引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将城市名片发向全世界的同时,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创新西安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升城市居民对本城市的认可度,使民众对城市的信心大增,并努力将西安建设得更好。   1.2 提升西安品质建设的战略意义   但是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越来越近,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对于城市发展的要求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品质西安建设无疑是西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选择,也是深入调整结构、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   1.3 品质西安建设的举措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打造出一个“承古开新、开放包容、高端优质、和谐宜居”的富裕、和谐、美丽的西安,就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城市治理,改善宜居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生活和提升政府服务,这六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彼此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其中,经济发展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是生命线。要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面向未来,才能使经济发展有源源不断的原动力和驱动力。只有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才能为其他各方面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对环境有或多或少的破坏,或者城市和环境发展滞后,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其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要不断完善城市治理,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建设美丽城市,改善民众的居住环境;不断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改善人们生活,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   2 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 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为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行为及其相关制度与系统的总称。各地方政府通过加大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力度、拓展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式、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切实提升了公共部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效益。西安也在不断挖掘其优秀的科技、文化资源为民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西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秉承了“兴废继绝、遗产保护、服务大众”等基本理念,形成了玄奘广场、钟鼓楼广场、开元广场等为代表的公共文化广场,各级各类的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场馆,以及各类遗址公园、地质公园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公共文化设施也逐步增多,公共文化的承载空间激增。在不断挖掘西安文化资源的产业潜力的过程中,“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设施的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   2.2 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和可持续的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同时要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西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对西安本身具有的历史文化的挖掘还不够充分;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动参与性不是很强,彼此之间的沟通缺乏有力的平台支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滞后,电子信息平台的效率和利用率不高;文化信息的丰富程度与信息需求的差距大,文化资源的共享度低。   2.3 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的可能性   在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伴随着新时期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等战略的有序开展,以及西安深厚多元的文化资源,使得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综合优势尤其突出。这些内外在条件的日趋成熟为西安“是否要建设”、“建设成何种”以及“怎样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现实条件。如何从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高度,挖掘、整合西安的文化资源与文化特色,进而构建既能满足“文化都市”建设目标、又能彰显国际化情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课题。   3 如何推进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一项理论性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实践性的现实活动。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的新的社交时代,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升级提供了新的技术和可能。在推进西安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升级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息的充分互动与交流。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和享用者之间搭建高效的互动网络平台。如图1所示。   民众可以通过高效的网络互动平台提出自己的文化需求,表达自己的意愿。政府可以及时在网络互动平台中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愿,以及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建议等,实现“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1 政务公开平台   建立政务公开平台,达到上传下达的效果,做好信息传递的工作,发挥好桥梁作用。要做到制度公开、信息公开和司法公开等。保证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和能够较为顺利的履行义务。真正实现民众自己选举自己的代表,实现代表真正代表民众的利益,发出民众的心声。政务公开平台无论采用何种途径,军营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信息传递的真正效果,而并非只是冰冷的文字表达,老百姓容易产生距离感,进而可能影响制度或政策的传递效果。   3.2 监督举报平台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关于基层民众应该采取的是基层民众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基层民众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由基层民众自己管理自己。具体表现为农村的村民自治,城市的居民自治。但是在基层民众自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基层腐败等问题。许多的基础党员干部觉得自己是“天高皇帝远”,做事情为所欲为,使自己成为了小皇帝或地方一霸。在他们身上已经丝毫看不到“为人民服务”的踪影,反而有可能成为他们为自己或其家人朋友谋福利的挡箭牌,办大事小事托关系走后门已经成为司空见惯。在机制,农民或许多基层民众的自我维权意识淡薄,总想着只要事情能办成,花点钱送点礼都没有关系。再加之民众对“土皇帝”们是否会受到国家制裁没有信心,也都不愿意得罪“官员”,遇到吃拿卡要,只能忍气吞声,这个问题在农村尤为突出。例如最近的“甘肃一农妇亲手杀死自己的四个子女而后自杀”的现象,无不从某个方面反映出基层管理的漏洞,同时还对国家造成了恶劣影响。因此建立网络监督举报平台至关重要。出来接受民众的监督举报外,还可将有关基层的事件处理的形式和过程以案例形式进行分享,让民众对政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期待,从而对政府充满信心。   3.3 公共文化服务的VR平台   西安已经免费向民众开放了多家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和音乐厅等公共文化资源,满足了民众的某些公共文化需求,但是对于一些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些人无法进入这些地方享受这些资源。如果可以运用VR技术,在网络中将这些对应资源虚拟现实,可以满足民众足不出户或是随时随地都能尽享这些资源,以实现资源的最大限度的使用(利用),特别是艺术馆和科技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感受艺术的氛围,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   3.4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承古开新至关重要。承古就是要继承和传承,在不断加强对文化古迹的开发的同时可能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略显不足。创新开发和保持保护之间本身就是一堆矛盾体。如何平衡其关系,我们是要在承古基础上开创新的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更好地为百姓谋福利。为当代百姓的同时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周全,不能因为我们的开发而让子孙后代失去承古的机会。   在因循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公共服务社会化与市场化改革的宏观背景的基础上,面向西安地区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形成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客观定位,不断升级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于西安建设“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大都市的战略安排。让每个勤奋的人在西安都有机会、都能出彩、都可以成功,让每个怀揣梦想的人在西安都有筑梦空间、都会为梦想奋斗、都能梦想成真,让每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都有归属感、自豪感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为品质西安建设建实言谋良策――访西安市政协主席董军[N].人民政协报,2016.3.1.   [2]全国人大代表上官吉庆在京接受本报专访 建设品质西安 共享品质生活[N].西安日报,2016.3.6.   [3]夏国锋,吴理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述评[J].学术综述与动态,2011,(01).   [4]柯平,朱明,何颖芳.构建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报,2015,(02).   [5]傅才武.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转型[J].江汉论坛,2012,(01).   [6]胡红,李海潮.西安厚重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驱动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2014,(06).

  摘要:品质西安建设是西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选择。西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要素间并没有形成合力。在网络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运用各种互联网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和享用者之间搭建高效的互动网络平台,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更好地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关键词:品质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8.012   1 对品质西安建设的战略思考   1.1 西安现有的品质形象   西安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以这些历史文化为依托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城市形象,彰显城市魅力。在不断吸引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将城市名片发向全世界的同时,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创新西安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升城市居民对本城市的认可度,使民众对城市的信心大增,并努力将西安建设得更好。   1.2 提升西安品质建设的战略意义   但是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越来越近,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对于城市发展的要求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品质西安建设无疑是西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选择,也是深入调整结构、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   1.3 品质西安建设的举措   十三五期间我们要打造出一个“承古开新、开放包容、高端优质、和谐宜居”的富裕、和谐、美丽的西安,就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城市治理,改善宜居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生活和提升政府服务,这六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彼此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其中,经济发展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是生命线。要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面向未来,才能使经济发展有源源不断的原动力和驱动力。只有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才能为其他各方面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对环境有或多或少的破坏,或者城市和环境发展滞后,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其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要不断完善城市治理,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建设美丽城市,改善民众的居住环境;不断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改善人们生活,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   2 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 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为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行为及其相关制度与系统的总称。各地方政府通过加大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力度、拓展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式、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切实提升了公共部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和效益。西安也在不断挖掘其优秀的科技、文化资源为民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西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秉承了“兴废继绝、遗产保护、服务大众”等基本理念,形成了玄奘广场、钟鼓楼广场、开元广场等为代表的公共文化广场,各级各类的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场馆,以及各类遗址公园、地质公园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公共文化设施也逐步增多,公共文化的承载空间激增。在不断挖掘西安文化资源的产业潜力的过程中,“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设施的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   2.2 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和可持续的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同时要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西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对西安本身具有的历史文化的挖掘还不够充分;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动参与性不是很强,彼此之间的沟通缺乏有力的平台支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滞后,电子信息平台的效率和利用率不高;文化信息的丰富程度与信息需求的差距大,文化资源的共享度低。   2.3 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的可能性   在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伴随着新时期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等战略的有序开展,以及西安深厚多元的文化资源,使得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综合优势尤其突出。这些内外在条件的日趋成熟为西安“是否要建设”、“建设成何种”以及“怎样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现实条件。如何从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高度,挖掘、整合西安的文化资源与文化特色,进而构建既能满足“文化都市”建设目标、又能彰显国际化情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课题。   3 如何推进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一项理论性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实践性的现实活动。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的新的社交时代,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升级提供了新的技术和可能。在推进西安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升级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息的充分互动与交流。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和享用者之间搭建高效的互动网络平台。如图1所示。   民众可以通过高效的网络互动平台提出自己的文化需求,表达自己的意愿。政府可以及时在网络互动平台中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愿,以及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建议等,实现“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1 政务公开平台   建立政务公开平台,达到上传下达的效果,做好信息传递的工作,发挥好桥梁作用。要做到制度公开、信息公开和司法公开等。保证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和能够较为顺利的履行义务。真正实现民众自己选举自己的代表,实现代表真正代表民众的利益,发出民众的心声。政务公开平台无论采用何种途径,军营采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信息传递的真正效果,而并非只是冰冷的文字表达,老百姓容易产生距离感,进而可能影响制度或政策的传递效果。   3.2 监督举报平台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关于基层民众应该采取的是基层民众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基层民众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由基层民众自己管理自己。具体表现为农村的村民自治,城市的居民自治。但是在基层民众自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基层腐败等问题。许多的基础党员干部觉得自己是“天高皇帝远”,做事情为所欲为,使自己成为了小皇帝或地方一霸。在他们身上已经丝毫看不到“为人民服务”的踪影,反而有可能成为他们为自己或其家人朋友谋福利的挡箭牌,办大事小事托关系走后门已经成为司空见惯。在机制,农民或许多基层民众的自我维权意识淡薄,总想着只要事情能办成,花点钱送点礼都没有关系。再加之民众对“土皇帝”们是否会受到国家制裁没有信心,也都不愿意得罪“官员”,遇到吃拿卡要,只能忍气吞声,这个问题在农村尤为突出。例如最近的“甘肃一农妇亲手杀死自己的四个子女而后自杀”的现象,无不从某个方面反映出基层管理的漏洞,同时还对国家造成了恶劣影响。因此建立网络监督举报平台至关重要。出来接受民众的监督举报外,还可将有关基层的事件处理的形式和过程以案例形式进行分享,让民众对政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期待,从而对政府充满信心。   3.3 公共文化服务的VR平台   西安已经免费向民众开放了多家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和音乐厅等公共文化资源,满足了民众的某些公共文化需求,但是对于一些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些人无法进入这些地方享受这些资源。如果可以运用VR技术,在网络中将这些对应资源虚拟现实,可以满足民众足不出户或是随时随地都能尽享这些资源,以实现资源的最大限度的使用(利用),特别是艺术馆和科技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感受艺术的氛围,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   3.4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承古开新至关重要。承古就是要继承和传承,在不断加强对文化古迹的开发的同时可能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略显不足。创新开发和保持保护之间本身就是一堆矛盾体。如何平衡其关系,我们是要在承古基础上开创新的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更好地为百姓谋福利。为当代百姓的同时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周全,不能因为我们的开发而让子孙后代失去承古的机会。   在因循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公共服务社会化与市场化改革的宏观背景的基础上,面向西安地区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形成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客观定位,不断升级西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于西安建设“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大都市的战略安排。让每个勤奋的人在西安都有机会、都能出彩、都可以成功,让每个怀揣梦想的人在西安都有筑梦空间、都会为梦想奋斗、都能梦想成真,让每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都有归属感、自豪感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为品质西安建设建实言谋良策――访西安市政协主席董军[N].人民政协报,2016.3.1.   [2]全国人大代表上官吉庆在京接受本报专访 建设品质西安 共享品质生活[N].西安日报,2016.3.6.   [3]夏国锋,吴理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述评[J].学术综述与动态,2011,(01).   [4]柯平,朱明,何颖芳.构建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报,2015,(02).   [5]傅才武.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转型[J].江汉论坛,2012,(01).   [6]胡红,李海潮.西安厚重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驱动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2014,(06).


相关文章

  • [最新发布]文化部发布"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附全文)
  • 最新发布 4月19日,在苏州举行的文化部2017年文化产业工作会议正式发布了<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 ...查看


  •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全文)
  •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全文) 目 录 第一篇 规划背景 第一章 重大意义 第二章 发展现状 第三章 发展态势 第二篇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四章 指导思想 第五章 发展目标 第三篇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六章 ...查看


  • 2011嘉兴市--政府工作报告
  •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6日在嘉兴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代市长 鲁 俊 各位代表: 根据中共嘉兴市委<关于制定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查看


  •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标准化事业快速发展,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应用范围不断扩 ...查看


  • 广东省2012政府工作报告
  •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我省转型升级与改善民生互促共进.推动科学发展取得新成绩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省政协的支持监督下,省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q ...查看


  • 舟山市普陀区人代会"十二五"规划纲要
  • 舟山市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舟山市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五年规划,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港航强省 ...查看


  • 201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 代理市长 陈建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和2011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市科学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 ...查看


  • 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全文)
  • (全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开创全面振兴新局面 第一节 发展环境 第二节 指导思想 第三节 振兴目标 第二章 建设富裕美好新农村 第一节 巩固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节第三节第三章第一节第 ...查看


  • 2014年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 --2014年1月13日在无锡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 汪 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无锡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