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自信的认识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只有对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担当起文化引领、传承和创新的责任,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出力献策。

  关键词:文化;文化自信;党员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2014年2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他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4年3月7日在全国“两会”参加贵州团审议时,又指出,“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2014年10月15日,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在对其文化抱有强烈信任和发展的理想信念之下,才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激发发展创新的活力。

  (一)文化作为一种基因、血脉和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渗透到人的活动的方方面面,也渗透到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影响更广泛深远。2014年3月27日,习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说:“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习总书记始终把文化放在应有的位置,从一件件事情做起,从一次次强调做起,从自己做起,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树立文化自信。

  (二)一个民族的文化力强盛,这个民族的生命力就强盛。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不仅要靠经济实力,最终还要通过文化符号来表达,文化力量来展示。提出文化自信,实际上是中国软实力的最好注释。在文化融合加剧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更应为中国社会各界所重视与扶持。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历来对自己的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只是到了近代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文化自信、国民自信受到极大损伤。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时期,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一系列的重大言行举措,无不彰显着习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和推崇,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饱含着许多耳熟能详的治国理念,学习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可从中获取足够力量,为治国理政不断提供强力支撑。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党和人民群众长期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化独特价值,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他一再强调,“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毫无疑问,“讲清楚中华文化”,需要认识到中华文化是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一个整体;需要认识到中华文化既包含着历史,也涵盖了现在,更指向未来。”“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二、努力培养和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只有对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近代以来,我国长期积贫积弱的现状,诱发了人们“自卑自弃”的文化倾向。而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与文化的迷茫和失落,对文化的无知与粗暴等现象并存,使一些人失去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担当起文化引领、传承和创新的责任,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出力献策。

  (一)要努力学习民族文化,通过多读经典,掌握优秀民族文化的精髓,在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库中,存储大量传统文化信息,掌握这些知识并传下去。要保护民族文化,用高度的热爱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绝不自我贬低、自我放弃,搜集整理那些散落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资料和艺术表现等形式进行保护。要宣传民族文化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时代价值,在各种场合积极倡导,借助博客、微博、网络论坛等现代传媒进行传播。要发展民族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通过精心萃取,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涵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二)党员干部要担当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责任,认真贯彻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落实文化惠民政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要制订和实施文化精品战略,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在更高层次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推动文化服务群众形式的创新,着眼于群众的文化需求,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文化生活与交流空间。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文化创作,“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三)党员干部要积极学习和研究政治理论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以高度的理论自信,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上的知晓度和认同感,让世人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处理好学习与创新的关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地学习世界各民族有益文化,以增加新的积极健康的文化因子和元素,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要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打造国家形象文化产品,明确国家形象品牌定位,利用各种渠道推动国家形象建设。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只有对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担当起文化引领、传承和创新的责任,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出力献策。

  关键词:文化;文化自信;党员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2014年2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他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4年3月7日在全国“两会”参加贵州团审议时,又指出,“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2014年10月15日,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在对其文化抱有强烈信任和发展的理想信念之下,才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激发发展创新的活力。

  (一)文化作为一种基因、血脉和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渗透到人的活动的方方面面,也渗透到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影响更广泛深远。2014年3月27日,习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说:“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习总书记始终把文化放在应有的位置,从一件件事情做起,从一次次强调做起,从自己做起,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树立文化自信。

  (二)一个民族的文化力强盛,这个民族的生命力就强盛。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不仅要靠经济实力,最终还要通过文化符号来表达,文化力量来展示。提出文化自信,实际上是中国软实力的最好注释。在文化融合加剧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更应为中国社会各界所重视与扶持。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历来对自己的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只是到了近代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文化自信、国民自信受到极大损伤。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时期,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一系列的重大言行举措,无不彰显着习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和推崇,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饱含着许多耳熟能详的治国理念,学习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可从中获取足够力量,为治国理政不断提供强力支撑。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党和人民群众长期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化独特价值,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他一再强调,“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毫无疑问,“讲清楚中华文化”,需要认识到中华文化是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一个整体;需要认识到中华文化既包含着历史,也涵盖了现在,更指向未来。”“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二、努力培养和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只有对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近代以来,我国长期积贫积弱的现状,诱发了人们“自卑自弃”的文化倾向。而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与文化的迷茫和失落,对文化的无知与粗暴等现象并存,使一些人失去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担当起文化引领、传承和创新的责任,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出力献策。

  (一)要努力学习民族文化,通过多读经典,掌握优秀民族文化的精髓,在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库中,存储大量传统文化信息,掌握这些知识并传下去。要保护民族文化,用高度的热爱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绝不自我贬低、自我放弃,搜集整理那些散落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资料和艺术表现等形式进行保护。要宣传民族文化发掘中华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时代价值,在各种场合积极倡导,借助博客、微博、网络论坛等现代传媒进行传播。要发展民族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通过精心萃取,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涵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二)党员干部要担当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责任,认真贯彻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落实文化惠民政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要制订和实施文化精品战略,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在更高层次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推动文化服务群众形式的创新,着眼于群众的文化需求,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文化生活与交流空间。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文化创作,“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三)党员干部要积极学习和研究政治理论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以高度的理论自信,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上的知晓度和认同感,让世人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要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处理好学习与创新的关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地学习世界各民族有益文化,以增加新的积极健康的文化因子和元素,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要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打造国家形象文化产品,明确国家形象品牌定位,利用各种渠道推动国家形象建设。


相关文章

  • 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政治与学术
  • 文化自信问题,是一个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学术性的问题.不理解它的政治性,就不懂它在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意义:不能从学理上阐明这个问题,就不懂它何以在当代中国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文化自信中的政治性与学术性不能分割. 文化自信中的政治与学术 作者: ...查看


  • 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时间:2011年09月16日 13时07分 来源:文艺报 作者:董学文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定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这是社会的期待,历史的必然.回顾百年中国现代文艺 ...查看


  •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 [关键词] 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6―0020―02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 ...查看


  • 试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 试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重要论述,而当代大学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先进青年群体,是中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更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查看


  • 认识.适应.引领.推动文化新常态
  • 游客体验国家级非遗项目威县土布纺织技艺. 杨国勇 摄 丰宁剪纸展销人员同其他参展商交流. 杨国勇 摄 承德市隆化县文化馆表演民间水族灯舞<八大怪>. 周美芹 摄 京津辽蒙非遗展示区场景. 杨国勇 摄 河北省非遗优秀衍生品创意设计 ...查看


  • 2017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
  • 1.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并把这种可能变为了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连接起来,使主体 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认识内容和思维模式来源于实践. ...查看


  • 初一政治上册全部教案
  • 教学课题:我们的新集体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新集体:感受相识的快乐并认识到从相识到成为好朋友所需要的条件:了解班风的含义,优良班风的主要体现,优良班风的意义,掌握形成优良班风的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1.优良班风的含义 ...查看


  • 传统文化对发展中医药的重要性
  • 什么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应该怎样做? 文化自觉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所谓的文化自信,是要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自信,对 ...查看


  • 论新形势下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 中国奇迹的一大法宝 --论新形势下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在更深地融入并影响着世界.中国经济连续30多年高速增长,2010年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世界经济低迷中依然保持强劲动力.2011年5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