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类 毕业论文

摘 要

环境新闻始于美国19世纪的资源保护运动(The Conservation Movement 1850-1920),20世纪60年代走向成熟,到70年代,随着各国环境组织的建立,北美、西欧、日本、澳大利亚的环境新闻报道此起彼伏、蔚为大观。20世纪中后期,随着人类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问题渐成显学,随着媒体上环境报道数量的急遽上升,环境新闻日趋成熟。1985年,《中国环境报》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环境报道迈出了重大一步,1986年中国环境新闻记者协会成立,1993年,中国加入了国际环境新闻记者协会,至21世纪初,中国的环境新闻已融入了世界潮流。环境新闻在欧美学术领域尚未能够给出一个较为合理并达成一致的阐释。业界关于环境新闻的定义坚持了环境报道必须通过大众传媒这样一个共识,学界则强调环境写作在环境新闻中的核心地位,欧洲的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健康传播、科学传播理论显示出环境新闻直接为构建环境、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新媒体的发展是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而生的。它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

关键词:环境新闻;新媒体;康菲石油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News was started in 19th century for the Conservation Movement of the USA (1850-1920),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1960s. In 1970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various countries, the environmental news presented a splendid sight in North America, Western Europe, Japan and Australia for its breaking spread. In the middle ages of 20th century ,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became the influential subject for the deterioration of human environment. The environmental news became established in the breaking increasing of the report news in Medias. In 1985, the establishment of signed the big step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port.In 1986, the Chinese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stab li shed. In 1993, China became a partner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he Chinese environmental news has become a part of the world environmental news in the early of the 21th century . The explanation of the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al news hasn ’t been logical and agreeable in Euramerican academy society. The industry insisted on the point that the environmental news must be spread by mass media, while the academy society insisted on the core of the environmental news is writing. The target of environmental news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human and society ,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urope risk management, especially the theory of the healthy spread and scientific sprea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 faces the need of the fragmentation of entertainment and recreation, due to the pace of life gradually accelerated.

Keywords: Environmental News New Medias the petroleum pollution of ConocoPhillips Company

目 录

1绪 论 .......................................................... 1

2介绍环境新闻与传统的新闻报道 ...................................... 1

2.1环境新闻的概念 .................................................. 1

2.2环境新闻的特点 .................................................. 2

2.2.1 环境新闻有广泛性的特点 ....................................... 2

2.2.2环境新闻有冲突性的特点 ........................................ 2

2.2.3环境新闻有刺激性的特点 ........................................ 2

2.2.4环境新闻有相关性的特点 ........................................ 2

2.2.5环境新闻有复杂性的特点 ........................................ 3

2.2.6环境新闻有国际性的特点 ........................................ 3

2.2.7环境新闻有预测性的特点 ........................................ 3

2.2.8 环境新闻有科学性的特点 ....................................... 3

2.2.9环境新闻有连续性的特点 ........................................ 3

3介绍新媒体的现状与特点 ............................................ 4

4环境问题在新媒体报道中的意义 ...................................... 5

5就康菲问题报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 6

6环境新闻报道中更多的新模式探索 .................................... 8

6.1环境新闻报道应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与引导作用 ........................ 8

6.2环境新闻报道应积极推动环保法规政策的建立与施行 .................. 8

6.3加强与非政府组织(NGO)的联系与合作 ............................... 9

6.4加强各类媒体的联动 ............................................. 10

7结 语 ..........................................................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1绪 论

通常的环境新闻报道是由传统媒体经过新闻调查举证形成文字、图片、影像来让公众知晓,才会在微博或者新媒体上引发讨论。“康菲事件”刚好相反,首先是微博上面的“爆料”,接着才是传统媒体的大讨论,迫于传媒的压力官方才公布真相,才不让康菲公司逍遥法外。这样的传播方式在环境新闻中还属于首次,值得讨论与研究。

2介绍环境新闻与传统的新闻报道

2.1环境新闻的概念

有学者对环境新闻记者做过专项调查, 对于“环境新闻”的回答范围从“物质资源的报道”到“所有事物”各不相同。有些环境记者把“环境新闻”定义为负面消息,如威胁、恶化、污染等;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环境记者把他们的定义缩小到物质资源上,如空气、水、陆地等;有将近一半的环境新闻记者集中到人上,即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新闻。

环境新闻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传入我国,而国内学术界对“环境新闻”的研究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目前对“环境新闻”还没有形成公认的权威定义。几位学者、记者在其文章中有过关于“环境新闻”的论述:

许正隆认为的环境新闻,是用新闻手段传播人们关心的种种环境信息,是变动着的环境事实与新闻的表达或传播方式的完美结合。

张威认为的环境新闻是有关环境报道,它探求环境报道的独特规律,聚焦于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重在将人类环境的现状告知受众,引起社会的警示。

程少华认为的环境新闻,狭义理解是指以大众传播手段传递的、公众普遍关注的各种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广义理解是指以大众传播手段传递的、为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的信息。简言之,环境新闻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反映变动着的环境事实。

王宏波认为的环境新闻是专指以反映人们从事维持生态平衡、提高人类生存环保意识的活动的专类新闻报道。

笔者较为赞同的是由《中国环境报》所下的定义,即以环境问题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新闻,也就是用新闻手段传播人们关心的种种新近发生的环境信息,是时时变动着的环境事实与新闻的表达和传播方式相结合的完美方式。

2.2环境新闻的特点

作为新闻大家族的一员,环境新闻除了有着新闻本身的真实性、新颖性、贴近性等新闻价值因素的共性外,既然把它单列出来,就表明它有着一些自己的特点:

2.2.1 环境新闻有广泛性的特点

环境关乎每个人甚至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环境新闻的对象如水、空气、食品、服装、处所、交通等是人们须臾不可忽视的,它们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以及心理情绪。因此,环境新闻对公众有着天然广泛性。环境问题的受众范围之广以及对它的关注程度之高,可说要超过某些类型特别是娱乐类、休闲类的新闻。环境新闻的这一特点不受民族文化、阶级关系或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并超越了地域制约。如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新闻,都能普遍引起人们相似的情感体验。

2.2.2环境新闻有冲突性的特点

环境新闻的内容多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这种失衡是由人与自然的冲突带来的必然结果。人的实践活动许多都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农耕社会中只是有限地利用自然,进入工业社会后人对自然的过分索取,便与自然产生了矛盾,如滥砍滥伐使得水土流失、植被减少、物种减少、荒漠化加剧; 废气污水排放污染了大气、水质、土壤等等。人与自然的冲突,其后果是加剧了气象灾害及地质灾害新闻的发生,甚至会引发诸多的严重的社会事态,如水资源的争夺就会引发国家间的纠纷乃至战争的新闻。

2.2.3环境新闻有刺激性的特点

这是指许多环境新闻具有的能引起人惊愕的特性。人的活动通常是循序渐进的,到了一定阶段预期目的实现,便有了新闻事实。如会议的召开、工程的竣工等等,它们对人的情绪刺激通常不大。而许多环境新闻是突发性的反常变动,对人的情绪刺激性强。心理学上表明,人们对事物反常变动的兴趣远大于对事物正常运动的关注,这种反常会立即引起人的大脑神经兴奋感到惊愕。各种反常的环境变异如洪水、塌方、泥石流、海啸、飓风、核原料泄露等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新闻,它们都会迅速刺激人的感知神经,引起人们的严重关切。

2.2.4环境新闻有相关性的特点

环境事件的发生常常是由多种因素交织促成的,而非单一的事缘导致。从新闻传播实践来看,许多新闻通常发生在自己的领域,如教育、卫生、军事等,关涉其它方面的东西不多。而不少环境新闻则多来自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野生动植物减少、碳排量增加等等,往往牵涉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凸显出其相关性、综合性的特征。环境新闻的这一特点,

需要传播者具备较为丰富的知识结构与较高的理论素养,才能揭示出这类新闻的实质,否则易流于表面。

2.2.5环境新闻有复杂性的特点

不少环境新闻涉及领域广,往往处于不明朗的复杂状态一时难以定性,“横看成岭侧成峰”,就像多棱镜观测事物,从不同方面看会释放不同的特质。一些灾害似乎是自然发生的,但实质上又可能是人为引起或兼而有之,如“圆明园湖底防渗膜工程铺设”、“太湖蓝藻爆发”、“墨西哥湾石油污染”等事件。如果说冲突性是环境新闻的现象和本质一致性特点明晰的话,那么复杂性则是其外表与本质的一时含混的表象。环境新闻的这一特征容易被忽略,它提醒传播者不要被某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环境现象所迷惑,而要深入挖掘分析,才能将其真实面貌展示出来。

2.2.6环境新闻有国际性的特点

国际性环境问题是不受民族文化、国家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的,对于整个地球村来说,它是需要人类共同面对的。空气污染、温室效应、水土流失等等都是影响和破坏全球生态环境的问题,有赖于国际社会加强协作、共同努力解决。因此,环境问题这种无国界的特性赋予了环境新闻鲜明的国际性。另外,因为很多环境问题具有共通性,所以环境新闻传播的内容很多是可供国家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例如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另一方面也要学习发达国家在治理环境和修复生态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2.2.7环境新闻有预测性的特点

不少环境新闻中都会包含对未来环境的预测内容,例如从目前生态修复的现实行动中展望将来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或者更多时候是通过对环境危机的报道来警示环境灾难的临近、正面或反面,以此引起人们的憧憬或觉醒。因为这一特性,环境新闻常常体现出一种忧患意识。

2.2.8 环境新闻有科学性的特点

科学性虽然是人类身边的环境,即使是最常见的空气、水、垃圾等都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专业科学知识,例如“什么是影响空气质量的可吸入颗粒物”、“何谓水质富营养化”、“装修甲醛污染来自哪里”等等。这种科学性要求环境新闻的传播者必须对环境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有系统的把握和精准的理解。但是,与此同时,因为环境新闻是面向大众进行传播的,所以强调其科学性并不能忽视其通俗性,必须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进行相互转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环境新闻传播的科普功能。

2.2.9环境新闻有连续性的特点

连续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许多环境新闻事件从

发生到结束往往需要几个月、几年,而“彻底解决”则需要更长的时间,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就算某些突发环境事件短期内解决了,但它带来的影响却是持续的。正因为环境新闻“未完成”的这种连续性特点,之前笔者才在其定义中用“变动”一词代替“新近发生”的状态。

3介绍新媒体的现状与特点

新媒体定义:新媒体是一种突破固有的传播方式借助新的传播手段而充分实现个体自主选择和传播信息的媒介。

个人的自由话语权的重新获得,表现为传统信息接受者角色和地位的革命性变革。在传统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决定着整个传播过程,决定着信息内容的数量与质量,流量与流向,从而牢牢掌握话语霸权。而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重新定义传播者与受众概念,二者之意的区分将逐渐模糊,因为任何个体都可以通过新媒体,以新媒体所具备的特有方式获取和传播信息,每个个体既是传播者也是受众。这种传播方式是对传统的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颠覆,是传播主体的自我传播需求的真正实现。新媒体使个体在他们对信息的选择、生产、传播和接收的过程中进行信息的自主化选择,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遵循自由意愿,有效而主动地建立起个性化的信息传播环境。

传播秩序的重建,表现为打破既有传播秩序,以新媒体为中心建立新的传播秩序。新媒体必将改变传统的媒体环境,“去中心化”是新媒体向传统媒体挑战的核心话语。新媒体将淡化意识形态的主导、利益集团化的主导、强势强权的主导,代之以平民舆论、草根文化、个体体验。传统森严的等级划分在新媒体所创建的共享交流平台上已经不复存在,同等的话语机会成为了新媒体传播中的独特风景。因此,新媒体开创的传播秩序开启了并实践着、分享着媒体环境的民主和平等,个体因此拥有了自由传播权。

网民曝光首选媒体更多是微博,2010年对国内20件重大的事件进行分析,由微博曝光事件有11起,成为了网络爆料第一选择。经过微博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在诸多领域的日益渗透和日益广泛,4.3%的用户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8%的用户会在微博了解大量的公共事件和突发事件,并发表意见,6.5%的用户参与了微博的发表。可见,微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媒体是一个冲击,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微博媒体的成长,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明显,微博在两三年内增长速度仍然是惊人的,可能在1亿、2亿;微博打通了很多的通道,包括手机、MSN ,通过手机打开微博,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和正在讨论的热点话题进行对话。话语权正在向受众转移。新媒体的发展使传播者和受众两者关系越来越模糊,传播者和受者统一,很多事件记者不再是唯一的新闻发言者,这也给现在

新闻生产方式形成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各大微博网站都实现了实名认证制度,具有相当大的进步。过去,提到互联网最大的问题就是可信度低,实名制增加了可信度,提升了微博的影响。

4环境问题在新媒体报道中的意义

网络媒体作为互联网作为“第四传媒”, 除了融声、像、图、文于一体外, 还具备信息传播的高度适时性、参与性和互动性,不受截稿时间和版面空间的限制。网络传播的特点突出了个人化和交互性特点, 可以达到最强的传播效果。

网络媒体向公众通报环境变动的事实,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网络媒体发挥传统媒体舆论引导的功能。舆论引导是我国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新闻当然也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网络传播使环境保护宣传具有互动性网络传播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 在环境保护宣传中, 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沟通, 将吸引大家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变为主动参与交流, 在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宣传和引导, 实现一切交流都是只见文字不见人的交心讨论, 这种互动式、引导式的教育方式, 可大大提高思想灌输的有效性。

网络媒体的环境新闻报道, 随着我国环保实践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关注面在不断扩大, 环境新闻报道正呈现出新的气象, 发生着新的变化。但是, 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曝光存在极大的负面效应, 同时媒体又面临着来自政府、企业、受众等各个方面的压力, 于是进行环境新闻报道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存在很多不足。如一味的污染曝光虽然尊重新闻的真实性, 但却缺乏有效的舆论引导, 实为不明智之举。此外, 环境记者的“寻租”问题也应改采取有效的规制和管理手段进行控制, 应该大力提高记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而在新时期环境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自媒体”的出现也引起了对传播新闻传播模式的改变。每个关注环境并且能够上网的人都能够拥有自己的媒体,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自己本身就是媒体,并且经过网络和新兴媒体的放大效应,影响力也成几何级增长。然而,由于能够收发信息的便捷性,所以更多比较的是个人的意见。而且往往在这个环境中,容易形成意见领袖和信息的小圈子。可以说,“自媒体”现象是媒体传播的碎片化趋势,也是个性化传在新时代的反映。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自媒体建立的简易性,发布信息的方便性,加之自媒体数量的庞大,最后能够在这其中脱颖而出的必然是那些更懂得传播规律和观点个性鲜明的意见领袖。环境新闻报道从借助传统媒体发力到使用自媒体来发声,体现的是一种传播模式的嬗变。它不再局限于媒体的审查、版面的限制、话题的力度,而仅仅决定于同某些群体相关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

每一个角落都有可能成为报道的最前线。图文、音频、视频并茂的模式更具有现场感。也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记者也不再是种身份和业,而成为了一种传播的模式需要。因此,未来的环境新闻报道模式也更生动,更具体,信息的来源也更加多样化。立体式的媒介组合报道模式也必然将环境新闻报道推动垒一个更高的层面。

网络媒体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为一体,同时兼具传播时间上的快捷性、传播空间上的无限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等特征。因此我们更多看到的足网络信息的海量与快速,信息发布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互动。

网络环境新闻报道模式呈现多种模式,有各级政府部门创办的环境网,比如“中国环境资源网”等,还有搜狐、新浪、网易等各自门户网站开辟的专栏,比如搜狐推出的“绿色频道”。同时也有民问环保组织创办的网站,比如“自然之友”网站,同时时各种BBS 和视频例站也大量充斥环境保护的新闻报道。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带来极大的提升。特别是在Web2.0理念指导下的网络媒体,以其参与性、组织性、非中心化、微内容和个性化的特性,改变着传统的传播观念,成为当前传播格局中不容忽视的新力量。

5就康菲问题报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传统环境新闻媒体及报道模式为环境的改善做出很多的贡献,然而其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弊端。由于信息发布媒体的可控性,往往在传播伊始就易遭遇信息的封锁。公众的知情权很容易被侵犯。同时,受众仅仅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受众之间以及受众与信息发出者之间无法形成互动,导致信息传递很难形成持续状态。尤其是在我国以往的环境新闻报道中,可以影响媒体的因素较多,所以传统的报道模式更多的是停留在浮光掠影的表层。然而,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传统的环境新闻报道模式开始遭遇挑战。而这其中影响比较大的事件是康菲石油的漏油问题。

“康菲问题”事件缘起2011年6月21日,一条语焉不详的爆料帖,它出现在一家股票社区网站上。点击率不超过四千、回复不足二十条的网帖中,质疑者称发帖者“妖言惑众”。

随后的几天所有信息渠道一片静默。直到过了一周,“渤海油田海底漏油好几天”的只言片语才在新浪微博上出现。

然而传统媒体在这种事情上一向失语或者扮演传声筒的角色,民意自此没了一般意义上的出口。在传统媒体集体失语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选择了网络和手机,各种版本、真实不一的“康菲漏油”在民众间流传、转发,并成为饭桌必备话题。

传播学家格林伯格对新闻以人际传播方式扩散的研究告诉我们,对于“某些极端紧迫、重要和富有高度戏剧性的事件,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往往足同时开动人际渠道和大众传播渠道”。而兼顾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特性的新媒体恰恰符合了这样的要求。这样的网络大潮愈演愈烈,国家海洋局在7月初举行媒体会,发布事故调查结果,距6月4日发现第一处溢油点,已过去整整一个月。一个月里,肇事者康菲中国、合作方中海油,以及身为溢油监管者的国家海洋局,三方虽立场迥异,却不约而同保持沉默。新闻发布会后,民众可以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上共同关注“康菲”事件的进展,但对于一些地方网站在本次事件过程中都完全按照地方政府的相关通知或暗示,将所有涉及到该事件的反对信息尽数删除。由此可以看出,在时下中国这种多元化的转型时期,各方利益诉求往往是不一致,甚至足严重对立的。

诉求出口也呈现两分化,强势方、组织方、往往凭借传统的强势途径如报纸、电视传导观点;弱势方、非组织方、民众方,只能借助新兴媒体网络、手机来保障发言权利。当时很多网站对此都采取了严格限制的办法,然而只有罗永浩创办的的牛博网采取了不删帖的处理念度,同时专栏作家连岳也在自己的牛博网博客卜发布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晚明,从而展示了博客等新兴媒体形式的强人威力。在此期间,国内上下都在讨论“康菲事件”,形成了强人的舆论压力,最终导致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康菲公司三方将真实的事件告知国人。

在传播过程中,传统的正襟危坐的传播模式已经被“互动”的信息传递模式所替代,互动性成为改变单向度传播的决定性因素。网络舆论领袖的出现和作用在不断加大。在“康菲”事件中,网络上的个人信息源显示出强大的号召力。纵观事件的前前后后,新媒体成为信息即时互动的半台。手机这一带着朦胧面纱的新媒体暂时还是个民意自由地;而网络,尤其是WEB2.0的网站,却颠覆了“一对多”的传统话语霸权,使得多元化的声音有了发散、传播的地方。我们有理由相信,公众对于新兴媒体传播规律的摸索,各级部门对于新兴媒体的监管、牵制,新兴媒体在于传统媒体的打通、互动,都需要一个过程,期间甚至会有波折、困顿、倒退、打压,也可能会有虚假的繁荣或者泡沫。网络的发散与传统媒体的权威正在融合、衍生、升华。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新媒体的确使每个人顺畅的表达意见和情绪成为可能,能,事件中不论是网络论坛、即时通讯工具还足手机短信都常常能看到“还我渤海”,“保卫华北”等字眼,这种颇具煽动性的情绪蔓延成了整个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基调。这在一方面紧密了各方的情感联系,使其更加团结一致而另一方面却也带来了非理性态度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播主题和渠道是变化的,信息的可信度难以得到保证,十分容易在传播过程中失真。有关方面必须在传播过程中保持规范化的管理与引导。同时,

我们也要承认,网络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兴起是必然的趋势,人际交流的电子化将改变我们的传播观念。同时,“康菲漏油”事件也是环境新闻传播模式的新尝试,足摆脱传统传播模式的一次新的探索。

随着网络、数码相机的普及,“公民环境记者”开始萌芽并产生影响。“公民环境记者”其实就是关注本地环境的人,这可能在预示一个新趋势:随管关注本地的“公民环境记者”越来越多,中国公众保护环境的能力将逐步增强。随着环境保护事业同益得到社会的关注,公民环境专家和公民环境记者的出现已经成为必然潮流。成为公民环境记者不仅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环境责任感的问题。

6环境新闻报道中更多的新模式探索

6.1环境新闻报道应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与引导作用

在环境新闻报道中,大众传媒首先作为公共的信息发布半台为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公众等环保力最传播环境信息。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力量,通过大众传媒公布权威坏境监测数据、环境状况和环境治理状况,发布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企业运用大众传媒改善自身形象,传播各自的环保产品,传播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发展理念。公众则主要通过大众传媒将自身对环境恶化的体验和对环境保护的经验告知更多的人。在此过程中大众传媒应尽量做到完整、客观、正确地将它们的信息进行发布;其次,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的交流平台,让政府、企业、民间环保组织、公众等各方的声音在大众传媒提供的这一公共平台上,通过观点的碰撞交锋,最终达成理解和妥协。人们经常形容媒体表达的舆论为“观察世界的一面镜子”,的确,新闻媒体集中了各个领域、各种人士对世界的看法,表达了一种较为全面的认识。人们获得舆论的影响大量来自大众传媒。它以巨大无形的媒介网格覆盖人类的生活空间。现代化卫星广播系统和互联网的运用,使得人们有可能把握全球性的各种舆论,现代媒体也最大限度地发挥着舆论引导的作用,具有最高的舆论效率,在极短的时间迅速扩散舆论空问。作为舆论传播的大众传媒,充当着社会思想的引导部门,既是社会舆论的集合主体,也是舆论的创造发命源头。因此,它肩负着引导舆论、控制舆论的作用。在环保传播领域,代表社会舆论对环保问题进行监督,是人众传媒进行环保传播的重要职能之一。

6.2环境新闻报道应积极推动环保法规政策的建立与施行

大众传媒通过将重大环境问题及时呈现,将环保各个层面的意见进行迅速全面地反映,通过舆论压力推动政府环保法规,政策的制定与有效实施,这就是大众传媒作为环保法规政策的呼唤、推动者的作用。而环境法规、政策制定、实施

中,也能看到大众传媒积极呼吁、推动的身影。中国官方组织新闻媒体进行的规模浩大的环保传播与舆论监督行动。每年的宣传主题都直指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通过记者深入现场进行调研采访,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推动了我团相关环保政策和法律的出台,促进了环境执法力度的加强。这些活动充分的清楚地表达了一个观点:环境治理要靠法制。

我国目前己经有《水污染防治法》,而且《刑法》中也有对相关环境问题的规定,但是目前对公民提起环境损害诉讼的支持不够,具体表现在对哪些部门应当成为被诉主体规定不够,对相关部门所应承担的环境公害救济责任规定不够,相关处罚程序制度建立到位,显然难以适应目前复杂的环境治理的要求。因此,在完善法律和严格执法方面,我们的确有很多事情要做。大众传媒作为为环保法规政策呼唤、推动者的角色发挥,能够使得环保传播存促进法律完善和监督执法方面具自.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美国的著名记者葛瑞乃尔多次发起对滥杀滥捕猎物的声讨。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和见诸于报刊上的大量文章,导敛美国一系列自然生物保护法的出台,其中包括1885年冰河国家公园的建立和1894年的《黄石公园保护法》。在我国,有“中国环保第一人”称号的曲格平于1993年提出了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的想法,此项活动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通过媒体的参与扩大了环境保护的影响范围,终于由国务院在1996年出台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法制治理环境污染的阶段。

6.3加强与非政府组织(NGO)的联系与合作

非政府组织英文缩写为“NGO ”,在环境保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发达困家都有:多非政府环境保护群众组织,许多重大的环境保护运动和环境保护工作,都离不开环保群众组织的参与,确的则首先由环境保护民间组织发起或倡导他们的活动和声音几乎传遍环境与发展的各个角落,他们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兴旺发达程度的标志。我国的环保NGO 开展最普遍的就是环境宣传教育,倡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这与大众传媒的环保文化价值塑造者角色相契合。相对于传媒从业者来说,环保NGO 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更加专业的知识背景,而环保NGO 亦需要大众传媒来将自己所倡导的理念更加广泛、有效地产生影响。同时,住一些重大的环境事件中,经常能够看到大众传媒的环保NGO 合作的身影,环保NGO 为大众传媒提供专业、独家的环境信息,大众传媒将环境事件“放火”,形成舆论压力,促使其快速、科学地得到解决。36而一些环保NGO 还成为了培训环境记者的基地。如环境记者沙龙成为了记者培训的场所,并成为一个可持续的项目。这个模式现今己复制到全国省市,搭建了类似平台。由北京地球村主办,能源基金会协办的“可持续能源记者沦坛”己经办了三年,为的是提

高各大众传媒对可持续能源问题的关注和认识,培养一批关注持续能源问题的专家型传媒从业者,写出持续性的有深度的报道,从而引起公众关注,推动国家合理的能源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同时倡导公众行为的改变,选择可持续的能源消费方式。现在“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的参与者已有200人。

6.4加强各类媒体的联动

由于新兴传播媒介的出现,大众传媒考虑如何有效地设置媒介议程时必须要思考如何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加以整合以发挥出其媒介议程设置的最大效应,达到各种媒体之间联动最终产生媒体间共鸣的效果。现住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合作已成为报道策划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在一些重大选题、重大典型、重大活动的报道上。通常是由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动报道,然后网络媒体积极予以跟进,凭借其多媒体互动和访问量巨大的优势,深入挖掘报道,将影响力扩展到极致。如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为代表的依托传统媒体的网站,以及以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为代表的门户网站,近年都在传统媒体的重大、热点环境新闻追踪报道中展示了各自的特色和实力。今后,还可以实现将同样的信息资源分派给不同的媒体:网站先发快讯,接着电视新闻播出,然后报纸进行深度报道,同时网站还可以以超文本链接、多媒体等多方整合信息,策划专题网页进行集中报道,手机媒体通过手机报等形式让用户进行群发,这种各类媒介联动式的集中报道,不断提高了整个大众传媒有关环境新闻报道的议程设置的效果,而目的更有助于不同类型的受众形成合力,起到强化最终议程设置效果的作用。

7结 语

当前中国正处在进行生念文明建设的社会实践,这给环境新闻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在这过程中,环境新闻传播报道必须充分发挥报道、沟通、宣传、教育的巨大作用,提高伞体公众积极支持、参与社会变革和文明再造的觉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一片碧水蓝天。

参考文献

[1]李骏. 论我国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兴起与改进措施[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15~18

[2]邹妍艳.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突发事件传播研究[J].新闻窗2011(03)25~30

[3]文运政. 新媒体环境下涉检舆情引导策略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1(25)29~35

[4]李振华. 关于新媒体的全球进程调查19新媒体软件的兴起[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08)56~62

[5]肖明超. 发掘内容价值, 户外新媒体大步走来[J].中国传媒科技2011(06)34~36

[6]郑强. 寻求全媒体运营的战略突破——写在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实施全媒体战略三年之际[J].中国记者2011(07)23~25

[7]陆红坚. 环保传播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年第10期40~42

[8]王积龙. 什么是环境新闻学[J]. 江淮论坛,2007 年第2 期8~10 [9]高立鹅、唐秀萍. 中国环境祈闻的现状及趋势[J].采编谈艺,2002年第9期13~16

[10]Curtis Brainard ,Environmental Journalism? Environmentalism? , Behind the News89~102

[11]Jan Knight ,Environmental Coverage in National Geographic 1960 - 1998 35~42

[12]Peter K. Ngure Ngugi ,Media Coverage of the Environment Inkenya :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105~110

致 谢

在我的毕业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在我攻读本科学士学位的过程中曾经指导过我的老师,关心过我的朋友,关怀过我的领导和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致以真诚的感谢!

首先感谢导师刘琳讲师两年多来的指导和教诲。本论文是在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撰写、修改到定稿,刘老师都始终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在本科的学习和生活中,刘老师不仅给我们传授知识,还传授了研究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态度,这些宝贵的财富将使我终身受益。在此,向刘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感谢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的所有对我进行过授课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各位老师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他们一直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研究中去。

最后,中心感谢本设计中引用文献的作者们,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摘 要

环境新闻始于美国19世纪的资源保护运动(The Conservation Movement 1850-1920),20世纪60年代走向成熟,到70年代,随着各国环境组织的建立,北美、西欧、日本、澳大利亚的环境新闻报道此起彼伏、蔚为大观。20世纪中后期,随着人类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问题渐成显学,随着媒体上环境报道数量的急遽上升,环境新闻日趋成熟。1985年,《中国环境报》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环境报道迈出了重大一步,1986年中国环境新闻记者协会成立,1993年,中国加入了国际环境新闻记者协会,至21世纪初,中国的环境新闻已融入了世界潮流。环境新闻在欧美学术领域尚未能够给出一个较为合理并达成一致的阐释。业界关于环境新闻的定义坚持了环境报道必须通过大众传媒这样一个共识,学界则强调环境写作在环境新闻中的核心地位,欧洲的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健康传播、科学传播理论显示出环境新闻直接为构建环境、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新媒体的发展是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而生的。它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

关键词:环境新闻;新媒体;康菲石油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News was started in 19th century for the Conservation Movement of the USA (1850-1920),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1960s. In 1970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various countries, the environmental news presented a splendid sight in North America, Western Europe, Japan and Australia for its breaking spread. In the middle ages of 20th century ,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became the influential subject for the deterioration of human environment. The environmental news became established in the breaking increasing of the report news in Medias. In 1985, the establishment of signed the big step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port.In 1986, the Chinese environmental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stab li shed. In 1993, China became a partner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he Chinese environmental news has become a part of the world environmental news in the early of the 21th century . The explanation of the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al news hasn ’t been logical and agreeable in Euramerican academy society. The industry insisted on the point that the environmental news must be spread by mass media, while the academy society insisted on the core of the environmental news is writing. The target of environmental news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human and society ,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urope risk management, especially the theory of the healthy spread and scientific sprea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 faces the need of the fragmentation of entertainment and recreation, due to the pace of life gradually accelerated.

Keywords: Environmental News New Medias the petroleum pollution of ConocoPhillips Company

目 录

1绪 论 .......................................................... 1

2介绍环境新闻与传统的新闻报道 ...................................... 1

2.1环境新闻的概念 .................................................. 1

2.2环境新闻的特点 .................................................. 2

2.2.1 环境新闻有广泛性的特点 ....................................... 2

2.2.2环境新闻有冲突性的特点 ........................................ 2

2.2.3环境新闻有刺激性的特点 ........................................ 2

2.2.4环境新闻有相关性的特点 ........................................ 2

2.2.5环境新闻有复杂性的特点 ........................................ 3

2.2.6环境新闻有国际性的特点 ........................................ 3

2.2.7环境新闻有预测性的特点 ........................................ 3

2.2.8 环境新闻有科学性的特点 ....................................... 3

2.2.9环境新闻有连续性的特点 ........................................ 3

3介绍新媒体的现状与特点 ............................................ 4

4环境问题在新媒体报道中的意义 ...................................... 5

5就康菲问题报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 6

6环境新闻报道中更多的新模式探索 .................................... 8

6.1环境新闻报道应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与引导作用 ........................ 8

6.2环境新闻报道应积极推动环保法规政策的建立与施行 .................. 8

6.3加强与非政府组织(NGO)的联系与合作 ............................... 9

6.4加强各类媒体的联动 ............................................. 10

7结 语 ..........................................................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1绪 论

通常的环境新闻报道是由传统媒体经过新闻调查举证形成文字、图片、影像来让公众知晓,才会在微博或者新媒体上引发讨论。“康菲事件”刚好相反,首先是微博上面的“爆料”,接着才是传统媒体的大讨论,迫于传媒的压力官方才公布真相,才不让康菲公司逍遥法外。这样的传播方式在环境新闻中还属于首次,值得讨论与研究。

2介绍环境新闻与传统的新闻报道

2.1环境新闻的概念

有学者对环境新闻记者做过专项调查, 对于“环境新闻”的回答范围从“物质资源的报道”到“所有事物”各不相同。有些环境记者把“环境新闻”定义为负面消息,如威胁、恶化、污染等;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环境记者把他们的定义缩小到物质资源上,如空气、水、陆地等;有将近一半的环境新闻记者集中到人上,即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新闻。

环境新闻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传入我国,而国内学术界对“环境新闻”的研究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目前对“环境新闻”还没有形成公认的权威定义。几位学者、记者在其文章中有过关于“环境新闻”的论述:

许正隆认为的环境新闻,是用新闻手段传播人们关心的种种环境信息,是变动着的环境事实与新闻的表达或传播方式的完美结合。

张威认为的环境新闻是有关环境报道,它探求环境报道的独特规律,聚焦于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重在将人类环境的现状告知受众,引起社会的警示。

程少华认为的环境新闻,狭义理解是指以大众传播手段传递的、公众普遍关注的各种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广义理解是指以大众传播手段传递的、为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的信息。简言之,环境新闻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反映变动着的环境事实。

王宏波认为的环境新闻是专指以反映人们从事维持生态平衡、提高人类生存环保意识的活动的专类新闻报道。

笔者较为赞同的是由《中国环境报》所下的定义,即以环境问题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新闻,也就是用新闻手段传播人们关心的种种新近发生的环境信息,是时时变动着的环境事实与新闻的表达和传播方式相结合的完美方式。

2.2环境新闻的特点

作为新闻大家族的一员,环境新闻除了有着新闻本身的真实性、新颖性、贴近性等新闻价值因素的共性外,既然把它单列出来,就表明它有着一些自己的特点:

2.2.1 环境新闻有广泛性的特点

环境关乎每个人甚至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环境新闻的对象如水、空气、食品、服装、处所、交通等是人们须臾不可忽视的,它们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以及心理情绪。因此,环境新闻对公众有着天然广泛性。环境问题的受众范围之广以及对它的关注程度之高,可说要超过某些类型特别是娱乐类、休闲类的新闻。环境新闻的这一特点不受民族文化、阶级关系或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并超越了地域制约。如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新闻,都能普遍引起人们相似的情感体验。

2.2.2环境新闻有冲突性的特点

环境新闻的内容多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这种失衡是由人与自然的冲突带来的必然结果。人的实践活动许多都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农耕社会中只是有限地利用自然,进入工业社会后人对自然的过分索取,便与自然产生了矛盾,如滥砍滥伐使得水土流失、植被减少、物种减少、荒漠化加剧; 废气污水排放污染了大气、水质、土壤等等。人与自然的冲突,其后果是加剧了气象灾害及地质灾害新闻的发生,甚至会引发诸多的严重的社会事态,如水资源的争夺就会引发国家间的纠纷乃至战争的新闻。

2.2.3环境新闻有刺激性的特点

这是指许多环境新闻具有的能引起人惊愕的特性。人的活动通常是循序渐进的,到了一定阶段预期目的实现,便有了新闻事实。如会议的召开、工程的竣工等等,它们对人的情绪刺激通常不大。而许多环境新闻是突发性的反常变动,对人的情绪刺激性强。心理学上表明,人们对事物反常变动的兴趣远大于对事物正常运动的关注,这种反常会立即引起人的大脑神经兴奋感到惊愕。各种反常的环境变异如洪水、塌方、泥石流、海啸、飓风、核原料泄露等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新闻,它们都会迅速刺激人的感知神经,引起人们的严重关切。

2.2.4环境新闻有相关性的特点

环境事件的发生常常是由多种因素交织促成的,而非单一的事缘导致。从新闻传播实践来看,许多新闻通常发生在自己的领域,如教育、卫生、军事等,关涉其它方面的东西不多。而不少环境新闻则多来自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野生动植物减少、碳排量增加等等,往往牵涉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凸显出其相关性、综合性的特征。环境新闻的这一特点,

需要传播者具备较为丰富的知识结构与较高的理论素养,才能揭示出这类新闻的实质,否则易流于表面。

2.2.5环境新闻有复杂性的特点

不少环境新闻涉及领域广,往往处于不明朗的复杂状态一时难以定性,“横看成岭侧成峰”,就像多棱镜观测事物,从不同方面看会释放不同的特质。一些灾害似乎是自然发生的,但实质上又可能是人为引起或兼而有之,如“圆明园湖底防渗膜工程铺设”、“太湖蓝藻爆发”、“墨西哥湾石油污染”等事件。如果说冲突性是环境新闻的现象和本质一致性特点明晰的话,那么复杂性则是其外表与本质的一时含混的表象。环境新闻的这一特征容易被忽略,它提醒传播者不要被某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环境现象所迷惑,而要深入挖掘分析,才能将其真实面貌展示出来。

2.2.6环境新闻有国际性的特点

国际性环境问题是不受民族文化、国家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的,对于整个地球村来说,它是需要人类共同面对的。空气污染、温室效应、水土流失等等都是影响和破坏全球生态环境的问题,有赖于国际社会加强协作、共同努力解决。因此,环境问题这种无国界的特性赋予了环境新闻鲜明的国际性。另外,因为很多环境问题具有共通性,所以环境新闻传播的内容很多是可供国家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例如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另一方面也要学习发达国家在治理环境和修复生态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2.2.7环境新闻有预测性的特点

不少环境新闻中都会包含对未来环境的预测内容,例如从目前生态修复的现实行动中展望将来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或者更多时候是通过对环境危机的报道来警示环境灾难的临近、正面或反面,以此引起人们的憧憬或觉醒。因为这一特性,环境新闻常常体现出一种忧患意识。

2.2.8 环境新闻有科学性的特点

科学性虽然是人类身边的环境,即使是最常见的空气、水、垃圾等都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专业科学知识,例如“什么是影响空气质量的可吸入颗粒物”、“何谓水质富营养化”、“装修甲醛污染来自哪里”等等。这种科学性要求环境新闻的传播者必须对环境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有系统的把握和精准的理解。但是,与此同时,因为环境新闻是面向大众进行传播的,所以强调其科学性并不能忽视其通俗性,必须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进行相互转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环境新闻传播的科普功能。

2.2.9环境新闻有连续性的特点

连续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许多环境新闻事件从

发生到结束往往需要几个月、几年,而“彻底解决”则需要更长的时间,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就算某些突发环境事件短期内解决了,但它带来的影响却是持续的。正因为环境新闻“未完成”的这种连续性特点,之前笔者才在其定义中用“变动”一词代替“新近发生”的状态。

3介绍新媒体的现状与特点

新媒体定义:新媒体是一种突破固有的传播方式借助新的传播手段而充分实现个体自主选择和传播信息的媒介。

个人的自由话语权的重新获得,表现为传统信息接受者角色和地位的革命性变革。在传统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决定着整个传播过程,决定着信息内容的数量与质量,流量与流向,从而牢牢掌握话语霸权。而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重新定义传播者与受众概念,二者之意的区分将逐渐模糊,因为任何个体都可以通过新媒体,以新媒体所具备的特有方式获取和传播信息,每个个体既是传播者也是受众。这种传播方式是对传统的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颠覆,是传播主体的自我传播需求的真正实现。新媒体使个体在他们对信息的选择、生产、传播和接收的过程中进行信息的自主化选择,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遵循自由意愿,有效而主动地建立起个性化的信息传播环境。

传播秩序的重建,表现为打破既有传播秩序,以新媒体为中心建立新的传播秩序。新媒体必将改变传统的媒体环境,“去中心化”是新媒体向传统媒体挑战的核心话语。新媒体将淡化意识形态的主导、利益集团化的主导、强势强权的主导,代之以平民舆论、草根文化、个体体验。传统森严的等级划分在新媒体所创建的共享交流平台上已经不复存在,同等的话语机会成为了新媒体传播中的独特风景。因此,新媒体开创的传播秩序开启了并实践着、分享着媒体环境的民主和平等,个体因此拥有了自由传播权。

网民曝光首选媒体更多是微博,2010年对国内20件重大的事件进行分析,由微博曝光事件有11起,成为了网络爆料第一选择。经过微博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在诸多领域的日益渗透和日益广泛,4.3%的用户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8%的用户会在微博了解大量的公共事件和突发事件,并发表意见,6.5%的用户参与了微博的发表。可见,微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媒体是一个冲击,带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微博媒体的成长,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明显,微博在两三年内增长速度仍然是惊人的,可能在1亿、2亿;微博打通了很多的通道,包括手机、MSN ,通过手机打开微博,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和正在讨论的热点话题进行对话。话语权正在向受众转移。新媒体的发展使传播者和受众两者关系越来越模糊,传播者和受者统一,很多事件记者不再是唯一的新闻发言者,这也给现在

新闻生产方式形成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各大微博网站都实现了实名认证制度,具有相当大的进步。过去,提到互联网最大的问题就是可信度低,实名制增加了可信度,提升了微博的影响。

4环境问题在新媒体报道中的意义

网络媒体作为互联网作为“第四传媒”, 除了融声、像、图、文于一体外, 还具备信息传播的高度适时性、参与性和互动性,不受截稿时间和版面空间的限制。网络传播的特点突出了个人化和交互性特点, 可以达到最强的传播效果。

网络媒体向公众通报环境变动的事实,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网络媒体发挥传统媒体舆论引导的功能。舆论引导是我国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 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新闻当然也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网络传播使环境保护宣传具有互动性网络传播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 在环境保护宣传中, 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沟通, 将吸引大家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变为主动参与交流, 在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宣传和引导, 实现一切交流都是只见文字不见人的交心讨论, 这种互动式、引导式的教育方式, 可大大提高思想灌输的有效性。

网络媒体的环境新闻报道, 随着我国环保实践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关注面在不断扩大, 环境新闻报道正呈现出新的气象, 发生着新的变化。但是, 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曝光存在极大的负面效应, 同时媒体又面临着来自政府、企业、受众等各个方面的压力, 于是进行环境新闻报道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存在很多不足。如一味的污染曝光虽然尊重新闻的真实性, 但却缺乏有效的舆论引导, 实为不明智之举。此外, 环境记者的“寻租”问题也应改采取有效的规制和管理手段进行控制, 应该大力提高记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而在新时期环境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自媒体”的出现也引起了对传播新闻传播模式的改变。每个关注环境并且能够上网的人都能够拥有自己的媒体,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自己本身就是媒体,并且经过网络和新兴媒体的放大效应,影响力也成几何级增长。然而,由于能够收发信息的便捷性,所以更多比较的是个人的意见。而且往往在这个环境中,容易形成意见领袖和信息的小圈子。可以说,“自媒体”现象是媒体传播的碎片化趋势,也是个性化传在新时代的反映。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自媒体建立的简易性,发布信息的方便性,加之自媒体数量的庞大,最后能够在这其中脱颖而出的必然是那些更懂得传播规律和观点个性鲜明的意见领袖。环境新闻报道从借助传统媒体发力到使用自媒体来发声,体现的是一种传播模式的嬗变。它不再局限于媒体的审查、版面的限制、话题的力度,而仅仅决定于同某些群体相关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

每一个角落都有可能成为报道的最前线。图文、音频、视频并茂的模式更具有现场感。也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记者也不再是种身份和业,而成为了一种传播的模式需要。因此,未来的环境新闻报道模式也更生动,更具体,信息的来源也更加多样化。立体式的媒介组合报道模式也必然将环境新闻报道推动垒一个更高的层面。

网络媒体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为一体,同时兼具传播时间上的快捷性、传播空间上的无限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等特征。因此我们更多看到的足网络信息的海量与快速,信息发布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互动。

网络环境新闻报道模式呈现多种模式,有各级政府部门创办的环境网,比如“中国环境资源网”等,还有搜狐、新浪、网易等各自门户网站开辟的专栏,比如搜狐推出的“绿色频道”。同时也有民问环保组织创办的网站,比如“自然之友”网站,同时时各种BBS 和视频例站也大量充斥环境保护的新闻报道。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带来极大的提升。特别是在Web2.0理念指导下的网络媒体,以其参与性、组织性、非中心化、微内容和个性化的特性,改变着传统的传播观念,成为当前传播格局中不容忽视的新力量。

5就康菲问题报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传统环境新闻媒体及报道模式为环境的改善做出很多的贡献,然而其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弊端。由于信息发布媒体的可控性,往往在传播伊始就易遭遇信息的封锁。公众的知情权很容易被侵犯。同时,受众仅仅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受众之间以及受众与信息发出者之间无法形成互动,导致信息传递很难形成持续状态。尤其是在我国以往的环境新闻报道中,可以影响媒体的因素较多,所以传统的报道模式更多的是停留在浮光掠影的表层。然而,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传统的环境新闻报道模式开始遭遇挑战。而这其中影响比较大的事件是康菲石油的漏油问题。

“康菲问题”事件缘起2011年6月21日,一条语焉不详的爆料帖,它出现在一家股票社区网站上。点击率不超过四千、回复不足二十条的网帖中,质疑者称发帖者“妖言惑众”。

随后的几天所有信息渠道一片静默。直到过了一周,“渤海油田海底漏油好几天”的只言片语才在新浪微博上出现。

然而传统媒体在这种事情上一向失语或者扮演传声筒的角色,民意自此没了一般意义上的出口。在传统媒体集体失语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选择了网络和手机,各种版本、真实不一的“康菲漏油”在民众间流传、转发,并成为饭桌必备话题。

传播学家格林伯格对新闻以人际传播方式扩散的研究告诉我们,对于“某些极端紧迫、重要和富有高度戏剧性的事件,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往往足同时开动人际渠道和大众传播渠道”。而兼顾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特性的新媒体恰恰符合了这样的要求。这样的网络大潮愈演愈烈,国家海洋局在7月初举行媒体会,发布事故调查结果,距6月4日发现第一处溢油点,已过去整整一个月。一个月里,肇事者康菲中国、合作方中海油,以及身为溢油监管者的国家海洋局,三方虽立场迥异,却不约而同保持沉默。新闻发布会后,民众可以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上共同关注“康菲”事件的进展,但对于一些地方网站在本次事件过程中都完全按照地方政府的相关通知或暗示,将所有涉及到该事件的反对信息尽数删除。由此可以看出,在时下中国这种多元化的转型时期,各方利益诉求往往是不一致,甚至足严重对立的。

诉求出口也呈现两分化,强势方、组织方、往往凭借传统的强势途径如报纸、电视传导观点;弱势方、非组织方、民众方,只能借助新兴媒体网络、手机来保障发言权利。当时很多网站对此都采取了严格限制的办法,然而只有罗永浩创办的的牛博网采取了不删帖的处理念度,同时专栏作家连岳也在自己的牛博网博客卜发布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晚明,从而展示了博客等新兴媒体形式的强人威力。在此期间,国内上下都在讨论“康菲事件”,形成了强人的舆论压力,最终导致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康菲公司三方将真实的事件告知国人。

在传播过程中,传统的正襟危坐的传播模式已经被“互动”的信息传递模式所替代,互动性成为改变单向度传播的决定性因素。网络舆论领袖的出现和作用在不断加大。在“康菲”事件中,网络上的个人信息源显示出强大的号召力。纵观事件的前前后后,新媒体成为信息即时互动的半台。手机这一带着朦胧面纱的新媒体暂时还是个民意自由地;而网络,尤其是WEB2.0的网站,却颠覆了“一对多”的传统话语霸权,使得多元化的声音有了发散、传播的地方。我们有理由相信,公众对于新兴媒体传播规律的摸索,各级部门对于新兴媒体的监管、牵制,新兴媒体在于传统媒体的打通、互动,都需要一个过程,期间甚至会有波折、困顿、倒退、打压,也可能会有虚假的繁荣或者泡沫。网络的发散与传统媒体的权威正在融合、衍生、升华。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新媒体的确使每个人顺畅的表达意见和情绪成为可能,能,事件中不论是网络论坛、即时通讯工具还足手机短信都常常能看到“还我渤海”,“保卫华北”等字眼,这种颇具煽动性的情绪蔓延成了整个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基调。这在一方面紧密了各方的情感联系,使其更加团结一致而另一方面却也带来了非理性态度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播主题和渠道是变化的,信息的可信度难以得到保证,十分容易在传播过程中失真。有关方面必须在传播过程中保持规范化的管理与引导。同时,

我们也要承认,网络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兴起是必然的趋势,人际交流的电子化将改变我们的传播观念。同时,“康菲漏油”事件也是环境新闻传播模式的新尝试,足摆脱传统传播模式的一次新的探索。

随着网络、数码相机的普及,“公民环境记者”开始萌芽并产生影响。“公民环境记者”其实就是关注本地环境的人,这可能在预示一个新趋势:随管关注本地的“公民环境记者”越来越多,中国公众保护环境的能力将逐步增强。随着环境保护事业同益得到社会的关注,公民环境专家和公民环境记者的出现已经成为必然潮流。成为公民环境记者不仅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环境责任感的问题。

6环境新闻报道中更多的新模式探索

6.1环境新闻报道应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与引导作用

在环境新闻报道中,大众传媒首先作为公共的信息发布半台为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公众等环保力最传播环境信息。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力量,通过大众传媒公布权威坏境监测数据、环境状况和环境治理状况,发布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企业运用大众传媒改善自身形象,传播各自的环保产品,传播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发展理念。公众则主要通过大众传媒将自身对环境恶化的体验和对环境保护的经验告知更多的人。在此过程中大众传媒应尽量做到完整、客观、正确地将它们的信息进行发布;其次,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的交流平台,让政府、企业、民间环保组织、公众等各方的声音在大众传媒提供的这一公共平台上,通过观点的碰撞交锋,最终达成理解和妥协。人们经常形容媒体表达的舆论为“观察世界的一面镜子”,的确,新闻媒体集中了各个领域、各种人士对世界的看法,表达了一种较为全面的认识。人们获得舆论的影响大量来自大众传媒。它以巨大无形的媒介网格覆盖人类的生活空间。现代化卫星广播系统和互联网的运用,使得人们有可能把握全球性的各种舆论,现代媒体也最大限度地发挥着舆论引导的作用,具有最高的舆论效率,在极短的时间迅速扩散舆论空问。作为舆论传播的大众传媒,充当着社会思想的引导部门,既是社会舆论的集合主体,也是舆论的创造发命源头。因此,它肩负着引导舆论、控制舆论的作用。在环保传播领域,代表社会舆论对环保问题进行监督,是人众传媒进行环保传播的重要职能之一。

6.2环境新闻报道应积极推动环保法规政策的建立与施行

大众传媒通过将重大环境问题及时呈现,将环保各个层面的意见进行迅速全面地反映,通过舆论压力推动政府环保法规,政策的制定与有效实施,这就是大众传媒作为环保法规政策的呼唤、推动者的作用。而环境法规、政策制定、实施

中,也能看到大众传媒积极呼吁、推动的身影。中国官方组织新闻媒体进行的规模浩大的环保传播与舆论监督行动。每年的宣传主题都直指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通过记者深入现场进行调研采访,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推动了我团相关环保政策和法律的出台,促进了环境执法力度的加强。这些活动充分的清楚地表达了一个观点:环境治理要靠法制。

我国目前己经有《水污染防治法》,而且《刑法》中也有对相关环境问题的规定,但是目前对公民提起环境损害诉讼的支持不够,具体表现在对哪些部门应当成为被诉主体规定不够,对相关部门所应承担的环境公害救济责任规定不够,相关处罚程序制度建立到位,显然难以适应目前复杂的环境治理的要求。因此,在完善法律和严格执法方面,我们的确有很多事情要做。大众传媒作为为环保法规政策呼唤、推动者的角色发挥,能够使得环保传播存促进法律完善和监督执法方面具自.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美国的著名记者葛瑞乃尔多次发起对滥杀滥捕猎物的声讨。由于他的不懈努力和见诸于报刊上的大量文章,导敛美国一系列自然生物保护法的出台,其中包括1885年冰河国家公园的建立和1894年的《黄石公园保护法》。在我国,有“中国环保第一人”称号的曲格平于1993年提出了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的想法,此项活动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通过媒体的参与扩大了环境保护的影响范围,终于由国务院在1996年出台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法制治理环境污染的阶段。

6.3加强与非政府组织(NGO)的联系与合作

非政府组织英文缩写为“NGO ”,在环境保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发达困家都有:多非政府环境保护群众组织,许多重大的环境保护运动和环境保护工作,都离不开环保群众组织的参与,确的则首先由环境保护民间组织发起或倡导他们的活动和声音几乎传遍环境与发展的各个角落,他们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兴旺发达程度的标志。我国的环保NGO 开展最普遍的就是环境宣传教育,倡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这与大众传媒的环保文化价值塑造者角色相契合。相对于传媒从业者来说,环保NGO 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更加专业的知识背景,而环保NGO 亦需要大众传媒来将自己所倡导的理念更加广泛、有效地产生影响。同时,住一些重大的环境事件中,经常能够看到大众传媒的环保NGO 合作的身影,环保NGO 为大众传媒提供专业、独家的环境信息,大众传媒将环境事件“放火”,形成舆论压力,促使其快速、科学地得到解决。36而一些环保NGO 还成为了培训环境记者的基地。如环境记者沙龙成为了记者培训的场所,并成为一个可持续的项目。这个模式现今己复制到全国省市,搭建了类似平台。由北京地球村主办,能源基金会协办的“可持续能源记者沦坛”己经办了三年,为的是提

高各大众传媒对可持续能源问题的关注和认识,培养一批关注持续能源问题的专家型传媒从业者,写出持续性的有深度的报道,从而引起公众关注,推动国家合理的能源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同时倡导公众行为的改变,选择可持续的能源消费方式。现在“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的参与者已有200人。

6.4加强各类媒体的联动

由于新兴传播媒介的出现,大众传媒考虑如何有效地设置媒介议程时必须要思考如何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加以整合以发挥出其媒介议程设置的最大效应,达到各种媒体之间联动最终产生媒体间共鸣的效果。现住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合作已成为报道策划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在一些重大选题、重大典型、重大活动的报道上。通常是由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发动报道,然后网络媒体积极予以跟进,凭借其多媒体互动和访问量巨大的优势,深入挖掘报道,将影响力扩展到极致。如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为代表的依托传统媒体的网站,以及以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为代表的门户网站,近年都在传统媒体的重大、热点环境新闻追踪报道中展示了各自的特色和实力。今后,还可以实现将同样的信息资源分派给不同的媒体:网站先发快讯,接着电视新闻播出,然后报纸进行深度报道,同时网站还可以以超文本链接、多媒体等多方整合信息,策划专题网页进行集中报道,手机媒体通过手机报等形式让用户进行群发,这种各类媒介联动式的集中报道,不断提高了整个大众传媒有关环境新闻报道的议程设置的效果,而目的更有助于不同类型的受众形成合力,起到强化最终议程设置效果的作用。

7结 语

当前中国正处在进行生念文明建设的社会实践,这给环境新闻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在这过程中,环境新闻传播报道必须充分发挥报道、沟通、宣传、教育的巨大作用,提高伞体公众积极支持、参与社会变革和文明再造的觉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一片碧水蓝天。

参考文献

[1]李骏. 论我国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兴起与改进措施[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15~18

[2]邹妍艳.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突发事件传播研究[J].新闻窗2011(03)25~30

[3]文运政. 新媒体环境下涉检舆情引导策略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1(25)29~35

[4]李振华. 关于新媒体的全球进程调查19新媒体软件的兴起[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08)56~62

[5]肖明超. 发掘内容价值, 户外新媒体大步走来[J].中国传媒科技2011(06)34~36

[6]郑强. 寻求全媒体运营的战略突破——写在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实施全媒体战略三年之际[J].中国记者2011(07)23~25

[7]陆红坚. 环保传播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年第10期40~42

[8]王积龙. 什么是环境新闻学[J]. 江淮论坛,2007 年第2 期8~10 [9]高立鹅、唐秀萍. 中国环境祈闻的现状及趋势[J].采编谈艺,2002年第9期13~16

[10]Curtis Brainard ,Environmental Journalism? Environmentalism? , Behind the News89~102

[11]Jan Knight ,Environmental Coverage in National Geographic 1960 - 1998 35~42

[12]Peter K. Ngure Ngugi ,Media Coverage of the Environment Inkenya :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105~110

致 谢

在我的毕业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在我攻读本科学士学位的过程中曾经指导过我的老师,关心过我的朋友,关怀过我的领导和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致以真诚的感谢!

首先感谢导师刘琳讲师两年多来的指导和教诲。本论文是在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撰写、修改到定稿,刘老师都始终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在本科的学习和生活中,刘老师不仅给我们传授知识,还传授了研究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态度,这些宝贵的财富将使我终身受益。在此,向刘老师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感谢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的所有对我进行过授课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各位老师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他们一直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使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研究中去。

最后,中心感谢本设计中引用文献的作者们,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相关文章

  • 2015-2016第二学期环境设计专业教研室工作总结
  • 四 川 大 学 锦 城 学 院 艺 术 系 2015-2016第二学期环境设计教研室述职 尊敬的领导及各位同事: 环境设计专业本学期在领导的正确指引下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各项工作有计划地顺利进行,现就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总 ...查看


  • 太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4
  • 太湖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陈荷生 水利部国家环保局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上海 200424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ENT IN THE YANGTAE 英文刊名: RESOURCES AND ENVIRONM BASI ...查看


  • 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对砷的富集特征
  • 10100eh国c 简报 第47卷第3期2002年2月错掌五矗 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对砷的富集特征 黑器巍坤黧黑研煮霎象室黄.JL启i(I飞00鲁E-m全aiLche..煮竺羔.两)An[h唾-P们N L卜l医科学院地坤利学与资源研究所环 ...查看


  • 海洋资源与环境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海洋资源与环境毕业论文选题(1157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 ...查看


  • 近年来我国档案学专业硕士论文题目选录
  • 文章来源: 中国国家图书馆 1 迪莉娅 著 国外电子政府公共服务的透视 [硕士论文] / 迪莉娅著 2004 2 徐拥军 著 "知识人"假设和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硕士论文] / 徐拥军著 2004 3 陆文军 著 我国档 ...查看


  •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王良健 (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长沙410079) [摘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学术界及旅游管理部门备受关注的课题,科学地制订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实施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 ...查看


  • 最新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稿演讲自述范文
  • 最新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 答辩稿自述优秀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们好!(鞠躬致意) 首先,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倾听我的毕业论文答辩.我叫××,是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这里改成环境 ...查看


  • 最新生物资源科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结束语精品范文
  • 最新生物资源科学专业毕业论文 开场白结束语优秀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 早上好! 我叫××,是生物资源科学专业××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这里改成生物资源科学专业论文题目).首先,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倾听我的生物资源科学专业 ...查看


  • 最新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模板
  •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论文 致谢词优秀范文 个人原创有效避免雷同 值得下载 历时三个月的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大学生活在这个季节也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作为×××大 ...查看


  • 论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结果公平的影响
  • 论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结果公平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成员由传统的四大阶层逐渐分化为十大阶层: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