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七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0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 ”处表示此处

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正是江南好风景,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

(5)鸟向檐上飞, 。(吴均《山中杂诗》) (6) ,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7)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8)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9)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10)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驯良(xùn) 阔绰(chuò) 窥伺(guī) ...

B.嗔视 (chēng) 畸形 (jī) 娴熟(xián) ...

C.逞能(chěng) 蓦然(mù) 阴霾 (mái) ...

D.销蚀(shí) 羸弱(léi) 悲怆(chuàng) ...

3.下列词语的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癫狂 遒劲 变幻多姿 B.幅射 晦暗 眼花缭乱

C.告罄 剽捍 养精蓄锐 D.搏击 真谛 迫不急待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油价大幅上涨,是自己开车,还是乘坐公交,许多有车一族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

B.为了牟取暴利,一些药企竟使用皮革废料来制造药用胶囊,这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

C.两只足球强队势均力敌,西班牙队在拼抢上具有优势,但巴西队在脚法上略胜一筹。 ....

D.罗老师天籁般的嗓音和张小凡充满激情的琴声相得益彰,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

5. 阅读下面一则小故事,写出它所隐含的大道理。(2分)

有一位妇人梦见自己走进一家新型的商店,不可思议的是,柜台后面站着的竟然是一

位天使。“您都卖些什么?”妇人兴奋地问道。“您心中所想要的一切。”妇人真有点不敢相

信自己的耳朵,然后决定要了一些人心最渴望的:“我要买平安、快乐、智慧以及坚强。现

在就可以提货吗?”天使含笑着说:“太太,我想你弄错了,我们这里不卖果子,只卖种子。”

大道理: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3分)

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

它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不光

是动作奇特,它还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它把自己的

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上面。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

这段文字选自 (填写人名)写的《 昆虫记》,它生动地描写了 (填

写昆虫名)捕食时的情态。从这段文字可以理解:难怪鲁迅把这部书奉为“ ”

的楷模。

7.下面是某教育机构的徽标,请依据图形,写出它构图的含义。

(3分)

图形说明:

在一个镂空的心形图案中,有一只手托起了一颗稚嫩的幼苗和一棵茂盛的大树。

构图含义:

二(43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3题。(15分) 【古诗阅读】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诗句中一个“ ”字,表现了诗人对涧边野草的喜爱之情。(1分)

9.请展开想象,描写诗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所展现的画面。(2分)

【古文阅读】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节选自蒲松龄《狼》)

【乙】

①②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

③④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

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

焉,盖创鹜之报也。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①鹜:野鸭子 ② 就:靠近 ③奉:通“捧”。④颔:点头。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其一犬坐于前 (2)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屠自后断其股 (2)妇不忍市之 .

(3)止露尻尾 (4) 临去,频频颔之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13.甲文中的“狼”表现出 的特点;乙文中的鹜具有 的品质。(2分)

(二)阅读《社戏》选段,完成14~18题。(14分)

社 戏

鲁迅

①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

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

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

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

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

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②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

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③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

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

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

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

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

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

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

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④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⑤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⑥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

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

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

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

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⑦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

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

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

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⑧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

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⑨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

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

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

14.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4分)

15.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③段中的加点词“底细”具体指什么。(2分)

16.联系人物言行,请说说以“双喜”为代表的一群少年是怎样的人。(2分)

17.赏析下列句子。(3分)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

A文章记叙了看社戏前的波折,着重描写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曲折生动的情节、波

澜起伏的心理,使得文章引人入胜。

B.第②段写“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既表明了没能看戏的“我”对看戏的急切向往之

情,也说明戏台距离平桥村并不遥远。

C.第③段写外祖母“说我应当不高兴”,体现了外祖母对“我”的宽慰,并且和上文“(外

祖母)怪家里的人不早定(船)”照应。

D .第⑦⑧⑨三段,作者描写月夜行船时所见景色,绘出一幅优美的水乡夏夜图。三次提及

“赵庄”,渲染了“我”的迫切心理。

(三)现代文阅读 ,完成19~23题(14分)

蝈 蝈

赵丽宏

1窗台上挂起一只拳头大小的竹笼子。○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地爬动着,两根

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着

什么。

2“怪了,○它怎么不肯叫呢?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真怪了……一位白发老人凑近蝈蝈

笼子看了半天,嘴里在自言自语。

3老人的孙子和孙女,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也趴在窗台上看新鲜。 ○

4“它不肯叫,准是怕生。○”小女孩说。

5“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

6小男孩说着,伸出小手去摘蝈蝈笼子。 ○

7“小囡家,别瞎说!○”老人把笼子挂到小孙子摘不到的地方,然后又说:“别着急.它

一定会叫的!”

8整整一天,蝈蝈无声无息。两个孩子也差点把它忘了。 ○

9第二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红辣椒,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说:○“吃

了辣椒,它就会叫的。”他很自信。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一丝

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

10整个白天,蝈蝈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夜深人静的时候,蝈○

蝈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亮,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11“听见么,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很有点得意。

12两个孩子睡眠蒙眬,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

13蝈蝈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

亮的声音向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了。蝈蝈的叫声仿佛成了这个家

庭的一部分。

14蝈蝈的叫声毕竟太响了一点。○在一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夜里,屋子里终于发出了怨言:

15“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说话的是孩子的父亲。

16“爸爸,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呢?” ○

17男孩问了一句,可大人们谁也不回答。于是两个孩子自问自答了。 ○

18“它大概也热得睡不着,所以叫。○”

19“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

20大人们只是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

息了一声……

21早晨醒来时,听不见蝈蝈的叫声了。两个孩子趴在窗台上一看,小笼子还挂在那儿,○

可里面的蝈蝈不见了。小笼子上有一个整齐的口子,像是用剪刀剪的。

22“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他说。

19.从老人的角度,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4分)

①老人对蝈蝈不叫,感到奇怪。

④ 老人听了孩子的议论,悄悄地把 蝈蝈放了。

20.孩子的哪两句话最有情感力度,促使老人放了蝈蝈?请摘录下来(2分)

21.品析文章画线句中动词的表现力。(2分)

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地爬动着,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

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

20节提到老人“叹息了一声”后运用了省略号,请揣摩老人的心理活动,用第一22. 文章第○

人称写出来。(3分)

23 .下面对文章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时间为序,以“蝈蝈”为线索来叙说故事,展开情节。主体部分从蝈蝈的“不叫”

写到“叫”再写到“不停地叫”

B.蝈蝈刚“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后来“无声无息”,第二天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叫了起

来”,这个过程表现了蝈蝈顽强的生命力和绝不屈服的精神。

14至○20节,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了大人和孩子对蝈蝈叫声的截然不同的感受,由C. 第○

此可见童心的纯真可爱。

D.课文结尾写老人放走蝈蝈,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作者意在启发我们:要呵护童心,珍

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三(30分)

24.请以“与 为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七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0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 ”处表示此处

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正是江南好风景,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

(5)鸟向檐上飞, 。(吴均《山中杂诗》) (6) ,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7)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8)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9)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10)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驯良(xùn) 阔绰(chuò) 窥伺(guī) ...

B.嗔视 (chēng) 畸形 (jī) 娴熟(xián) ...

C.逞能(chěng) 蓦然(mù) 阴霾 (mái) ...

D.销蚀(shí) 羸弱(léi) 悲怆(chuàng) ...

3.下列词语的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癫狂 遒劲 变幻多姿 B.幅射 晦暗 眼花缭乱

C.告罄 剽捍 养精蓄锐 D.搏击 真谛 迫不急待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油价大幅上涨,是自己开车,还是乘坐公交,许多有车一族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

B.为了牟取暴利,一些药企竟使用皮革废料来制造药用胶囊,这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

C.两只足球强队势均力敌,西班牙队在拼抢上具有优势,但巴西队在脚法上略胜一筹。 ....

D.罗老师天籁般的嗓音和张小凡充满激情的琴声相得益彰,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

5. 阅读下面一则小故事,写出它所隐含的大道理。(2分)

有一位妇人梦见自己走进一家新型的商店,不可思议的是,柜台后面站着的竟然是一

位天使。“您都卖些什么?”妇人兴奋地问道。“您心中所想要的一切。”妇人真有点不敢相

信自己的耳朵,然后决定要了一些人心最渴望的:“我要买平安、快乐、智慧以及坚强。现

在就可以提货吗?”天使含笑着说:“太太,我想你弄错了,我们这里不卖果子,只卖种子。”

大道理: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3分)

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

它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不光

是动作奇特,它还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它把自己的

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上面。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

这段文字选自 (填写人名)写的《 昆虫记》,它生动地描写了 (填

写昆虫名)捕食时的情态。从这段文字可以理解:难怪鲁迅把这部书奉为“ ”

的楷模。

7.下面是某教育机构的徽标,请依据图形,写出它构图的含义。

(3分)

图形说明:

在一个镂空的心形图案中,有一只手托起了一颗稚嫩的幼苗和一棵茂盛的大树。

构图含义:

二(43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3题。(15分) 【古诗阅读】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诗句中一个“ ”字,表现了诗人对涧边野草的喜爱之情。(1分)

9.请展开想象,描写诗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所展现的画面。(2分)

【古文阅读】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节选自蒲松龄《狼》)

【乙】

①②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

③④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

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

焉,盖创鹜之报也。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①鹜:野鸭子 ② 就:靠近 ③奉:通“捧”。④颔:点头。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其一犬坐于前 (2)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屠自后断其股 (2)妇不忍市之 .

(3)止露尻尾 (4) 临去,频频颔之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13.甲文中的“狼”表现出 的特点;乙文中的鹜具有 的品质。(2分)

(二)阅读《社戏》选段,完成14~18题。(14分)

社 戏

鲁迅

①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

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

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

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

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

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②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

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③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

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

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

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

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

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

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

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④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⑤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⑥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

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

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

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

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⑦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

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

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

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⑧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

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⑨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

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

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

14.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4分)

15.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③段中的加点词“底细”具体指什么。(2分)

16.联系人物言行,请说说以“双喜”为代表的一群少年是怎样的人。(2分)

17.赏析下列句子。(3分)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

A文章记叙了看社戏前的波折,着重描写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曲折生动的情节、波

澜起伏的心理,使得文章引人入胜。

B.第②段写“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既表明了没能看戏的“我”对看戏的急切向往之

情,也说明戏台距离平桥村并不遥远。

C.第③段写外祖母“说我应当不高兴”,体现了外祖母对“我”的宽慰,并且和上文“(外

祖母)怪家里的人不早定(船)”照应。

D .第⑦⑧⑨三段,作者描写月夜行船时所见景色,绘出一幅优美的水乡夏夜图。三次提及

“赵庄”,渲染了“我”的迫切心理。

(三)现代文阅读 ,完成19~23题(14分)

蝈 蝈

赵丽宏

1窗台上挂起一只拳头大小的竹笼子。○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地爬动着,两根

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着

什么。

2“怪了,○它怎么不肯叫呢?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真怪了……一位白发老人凑近蝈蝈

笼子看了半天,嘴里在自言自语。

3老人的孙子和孙女,两个不满8岁的孩子,也趴在窗台上看新鲜。 ○

4“它不肯叫,准是怕生。○”小女孩说。

5“把它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

6小男孩说着,伸出小手去摘蝈蝈笼子。 ○

7“小囡家,别瞎说!○”老人把笼子挂到小孙子摘不到的地方,然后又说:“别着急.它

一定会叫的!”

8整整一天,蝈蝈无声无息。两个孩子也差点把它忘了。 ○

9第二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红辣椒,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说:○“吃

了辣椒,它就会叫的。”他很自信。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一丝

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

10整个白天,蝈蝈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夜深人静的时候,蝈○

蝈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亮,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11“听见么,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很有点得意。

12两个孩子睡眠蒙眬,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

13蝈蝈一叫就再也没有停下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叫,叫……它不停地用那清脆洪

亮的声音向这一家人宣告它的存在。很快.他们就习以为常了。蝈蝈的叫声仿佛成了这个家

庭的一部分。

14蝈蝈的叫声毕竟太响了一点。○在一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夜里,屋子里终于发出了怨言:

15“烦死了,真拿它没办法。○”说话的是孩子的父亲。

16“爸爸,蝈蝈为什么不停地叫呢?” ○

17男孩问了一句,可大人们谁也不回答。于是两个孩子自问自答了。 ○

18“它大概也热得睡不着,所以叫。○”

19“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

20大人们只是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

息了一声……

21早晨醒来时,听不见蝈蝈的叫声了。两个孩子趴在窗台上一看,小笼子还挂在那儿,○

可里面的蝈蝈不见了。小笼子上有一个整齐的口子,像是用剪刀剪的。

22“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他说。

19.从老人的角度,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4分)

①老人对蝈蝈不叫,感到奇怪。

④ 老人听了孩子的议论,悄悄地把 蝈蝈放了。

20.孩子的哪两句话最有情感力度,促使老人放了蝈蝈?请摘录下来(2分)

21.品析文章画线句中动词的表现力。(2分)

一只翠绿色的蝈蝈在笼子里不安地爬动着,两根又细又长的触须不时从竹笼的小圆孔里

伸出来,可怜巴巴地摇晃几下,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

20节提到老人“叹息了一声”后运用了省略号,请揣摩老人的心理活动,用第一22. 文章第○

人称写出来。(3分)

23 .下面对文章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时间为序,以“蝈蝈”为线索来叙说故事,展开情节。主体部分从蝈蝈的“不叫”

写到“叫”再写到“不停地叫”

B.蝈蝈刚“买的时候还叫得起劲”,后来“无声无息”,第二天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叫了起

来”,这个过程表现了蝈蝈顽强的生命力和绝不屈服的精神。

14至○20节,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了大人和孩子对蝈蝈叫声的截然不同的感受,由C. 第○

此可见童心的纯真可爱。

D.课文结尾写老人放走蝈蝈,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作者意在启发我们:要呵护童心,珍

爱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三(30分)

24.请以“与 为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相关文章

  • 2012-2013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 2012-2013第二学期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说明:学生组词语或写句子时,允许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 二年级(下 )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学生组词语 或写句子的时候,允许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 三年级(下) ...查看


  • 小学期末考试工作方案
  • 小学期末考试工作方案 一.考试时间 2012年1月12日 午别 时间 年级 科目 上午 8:00--9:00 1--2 数学 8:00--9:20 3--4 8:00--9:30 5--0:00--11:00 1--2 语文 10:00-- ...查看


  • 九年级期末考试时间安排
  • +关于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初中期末考试的通知 1.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上册全部内容.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 .七八年级古诗词文言文要求 背诵篇目(只考默写部分). 数学:第二十一章到第二十六章结束 英语:十单元结束(包括6---10 ...查看


  • 五年级语文试题库[6]
  •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WORD版 http://www.docin.com/p-534894762.html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期末试题(试卷) http://www.docin.com/p-534894689.html 苏教版 ...查看


  • 广州各区期末试卷(初中)
  • 初一试题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语文) http://bbs.eduu.com/thread-1780967-1-1.html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2(语文)http://bbs.eduu.com/thread-17 ...查看


  • 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期末试卷精选.doc
  • 您好!请登录 收藏本站 爱问 关闭 确定 关闭 封号提示 内容 确定 搜索 全部 TXT DOC PDF PPT 首页 资源分类 排行榜 共享资料首页 >教育资料 >小学初中 >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期末试卷精选.doc 小学 ...查看


  • 2012年三年级下册小学语文期末评价试卷1
  • 2012年三年级下册小学语文期末评价试卷 (检测时间:80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快乐的暑假要到了,想给自己送一份满意的学习成绩吗?就让我们运用学过的本领来大显身手吧!相信我们一定会成功! 一.我保证书写认真,并保持卷面整洁. 广 播 站 二 ...查看


  • 智能中英文学校2012
  • 2013 --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学质量监测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关教 ...查看


  • 2012年秋期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面分析
  • 2012年秋期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面分析 五里中心小学 总体分析 总体而言,该试卷知识覆盖面较广,信息量大,贴近学生生活,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检测了运用的能力.题量适中,难易适度.依据课标,尊重教材.本次考试有二大块内容,基础知识的考 ...查看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相关栏目推荐 北京中考答案 北京中考数学试题 北京2014中考真题 北京中考语文真题 北京中考改革 北京中考模拟试题 北京中考报名网 北京中考生物真题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100字 北京中考试卷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200字 北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