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整合优质课教案
《观舞记》教案
单 位
姓 名
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乡中春 红 霞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丰富的想像能力,体悟印度舞的魅力。
教学重点
品位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联想想象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 课件、投影仪、关于中国舞蹈和印度舞蹈的CD 盘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思路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七年级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还很必要。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可用多媒体创设特定的情境,用多媒体播放《孔雀舞》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以观赏和描述《千手观音》结束,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美的感受,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合理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杨丽萍的《孔雀舞》。) 师: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舞蹈,然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鼓励。)
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捉襟见肘,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但大家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老人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会有许多收获的。
(多媒体显示教学目标 )
二、 初步感知课文
1、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画出不知读音的字词,可查工具书或请教同学。(多媒体显示)
yīyā níng pín cù càn 咿哑 端 凝 颦 蹙 粲 然
chēn chì zhà xiâ
嗔 视 叱 咤 风云 浑身 解 数
dāng háng xiù
本色 当 行 星宿
2、 默读,边读书边思考,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三、欣赏舞蹈之美
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文中描写卡拉马姐妹表演的语段,仔细揣摩,这些句子或段落表现的是哪个方面的美? 然后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这样的句
式来谈谈感受。
四、 品位语言之美
卡拉马姐妹的舞蹈的确很美,那么,作者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舞蹈之美的呢?
1、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密的语段,用心体味,然后行点评。(可以从词语、修辞、句式、写法等方面进行点评。)
2、小结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全文吧! (出示板书设计,师引导生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是作者自己一次观看印度舞蹈后写下的一篇散文。文章开篇表达感受,接着描绘精彩的表演过程,最后赞美和感谢;正面和侧面相结合,集中生动地展示了卡拉玛姐妹舞蹈 “飞动的美”。(稍停)用语言来表现艺术形象是件困难的事情,但作者巧妙地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视觉感受转化为语言形象,使读者透过文字发挥想象,获得了语言和舞蹈形象双重审美的享受。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既感受到舞蹈之美,又体会到语言之美。
五、 课堂延伸 表述美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请问同学们中国有这样的舞蹈吗?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舞蹈,一起来感受我们中华艺术文化的精妙吧。请欣赏舞蹈《千手观音》(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舞蹈《千手观音》,待播放一半时,师操作停止播放。)同学们,观看了这段舞蹈,大家内心是否也被这群无声天使的精彩表演所震撼呢?请大家仿写,拿起笔来,运用语言来表现艺术美吧。
要求用优美的语句,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来表现自己所看到和所想到的,可以是几句话或一段文字。
六、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中华的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的青年,应当热爱、学习、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可能创造出更优秀的现代文明!祝愿大家每天都如这舞蹈一样的精彩。
七、 课外作业(选择完成)
1、积累文中描写歌舞的精彩句子和描写歌舞的古诗词。
2、搜集整理有关印度文化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
板书设计
表达感受
服饰
语言美 神态
舞姿
教学反思
本节课合理运用教学多媒体,巧妙地整合信息技术手段与内容: 现在上课都提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很多专家又在大声呼吁:“语文是语言的艺术,不可轻易用图解读文字,那样会抹杀学生的想象力,退化学生
的阅读能力。”怎么办呢?无疑,就《观舞记》这篇文章来说,运用多媒体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而冰心老人的语言也是极美极富表现力的。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看舞与读书结合了起来。先在不读书的情况下展示舞蹈的实况录相,学生眼睛一亮,情绪被调动起来。再从语言的角度布置了活动任务:将自己的观后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接着再读文章,与作者的感受与描绘进行比较,顺势引入语言的学习;然后要学生将舞蹈《千手观音》用自己的语言描摹出来。媒体与文字、形式与内容的合理整合,使手段的运用与目标的完成和谐统一。
信息技术整合优质课教案
《观舞记》教案
单 位
姓 名
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乡中春 红 霞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丰富的想像能力,体悟印度舞的魅力。
教学重点
品位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联想想象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 课件、投影仪、关于中国舞蹈和印度舞蹈的CD 盘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思路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七年级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还很必要。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可用多媒体创设特定的情境,用多媒体播放《孔雀舞》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以观赏和描述《千手观音》结束,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美的感受,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合理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杨丽萍的《孔雀舞》。) 师: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舞蹈,然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鼓励。)
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捉襟见肘,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但大家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老人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会有许多收获的。
(多媒体显示教学目标 )
二、 初步感知课文
1、 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画出不知读音的字词,可查工具书或请教同学。(多媒体显示)
yīyā níng pín cù càn 咿哑 端 凝 颦 蹙 粲 然
chēn chì zhà xiâ
嗔 视 叱 咤 风云 浑身 解 数
dāng háng xiù
本色 当 行 星宿
2、 默读,边读书边思考,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三、欣赏舞蹈之美
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文中描写卡拉马姐妹表演的语段,仔细揣摩,这些句子或段落表现的是哪个方面的美? 然后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这样的句
式来谈谈感受。
四、 品位语言之美
卡拉马姐妹的舞蹈的确很美,那么,作者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舞蹈之美的呢?
1、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密的语段,用心体味,然后行点评。(可以从词语、修辞、句式、写法等方面进行点评。)
2、小结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全文吧! (出示板书设计,师引导生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是作者自己一次观看印度舞蹈后写下的一篇散文。文章开篇表达感受,接着描绘精彩的表演过程,最后赞美和感谢;正面和侧面相结合,集中生动地展示了卡拉玛姐妹舞蹈 “飞动的美”。(稍停)用语言来表现艺术形象是件困难的事情,但作者巧妙地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视觉感受转化为语言形象,使读者透过文字发挥想象,获得了语言和舞蹈形象双重审美的享受。学习这篇文章,我们既感受到舞蹈之美,又体会到语言之美。
五、 课堂延伸 表述美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请问同学们中国有这样的舞蹈吗?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舞蹈,一起来感受我们中华艺术文化的精妙吧。请欣赏舞蹈《千手观音》(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舞蹈《千手观音》,待播放一半时,师操作停止播放。)同学们,观看了这段舞蹈,大家内心是否也被这群无声天使的精彩表演所震撼呢?请大家仿写,拿起笔来,运用语言来表现艺术美吧。
要求用优美的语句,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来表现自己所看到和所想到的,可以是几句话或一段文字。
六、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中华的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的青年,应当热爱、学习、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可能创造出更优秀的现代文明!祝愿大家每天都如这舞蹈一样的精彩。
七、 课外作业(选择完成)
1、积累文中描写歌舞的精彩句子和描写歌舞的古诗词。
2、搜集整理有关印度文化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
板书设计
表达感受
服饰
语言美 神态
舞姿
教学反思
本节课合理运用教学多媒体,巧妙地整合信息技术手段与内容: 现在上课都提倡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很多专家又在大声呼吁:“语文是语言的艺术,不可轻易用图解读文字,那样会抹杀学生的想象力,退化学生
的阅读能力。”怎么办呢?无疑,就《观舞记》这篇文章来说,运用多媒体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而冰心老人的语言也是极美极富表现力的。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看舞与读书结合了起来。先在不读书的情况下展示舞蹈的实况录相,学生眼睛一亮,情绪被调动起来。再从语言的角度布置了活动任务:将自己的观后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接着再读文章,与作者的感受与描绘进行比较,顺势引入语言的学习;然后要学生将舞蹈《千手观音》用自己的语言描摹出来。媒体与文字、形式与内容的合理整合,使手段的运用与目标的完成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