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统计指标解释

工业统计指标解释

(一)生产、销售及财务状况

3、是否本年或去年新建企业:

指本年或去年由基建完成的新建投产的企业,不包括“重新登记注册、合并、拆分、改制、搬迁或扩建等”新生成的企业,是填“1”,否填“0”。填“1”的企业必须同时填报开业时间□□□□年□□月。

一、生产、销售

5、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 :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计算公式:工业总产值=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1)成品价值:

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最终成品价值合计。

注: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

计算方法:成品价值=成品实物量×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

计算成品价值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凡是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经验收合格、入库,不再加工的产品,不管是成品,还是半成品都要计算为成品价值。废品、次品、废料等不计算价值。

例1、某制鞋企业2005年生产资料如下:

①生产皮鞋6000双,平均销售单价70元;生产棉鞋1000双,平均销售 单价30元。

②生产皮鞋鞋底10000双,其中6000双直接用于制鞋车间,另外4000双入库准备销

售给另一制鞋厂,平均销售单价30元。

则该企业2005年工业总产值的规范计算如下:

该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成品价值=6000×70+1000×30+4000×30=570000(元)=570(千元),即生产成品价值不仅包括皮鞋、棉鞋等成品的价值,还包括直接对外销售的鞋底等半成品价值。

第二、成品价值包括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成品价值或在外单位提供的产品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后所形成的成品价值。

例2、某制鞋企业2005年生产资料如下:

①生产皮鞋50万双,平均销售单价70元(不含税);

②提供原材料委托甲单位加工皮鞋20万双,加工费每双10元,平均销售单价(不含

税)70元;

③购买乙企业生产的皮鞋鞋底10万双,购入单价为30元;购买丙企业生产的皮鞋鞋

面10万双,购买单价为10元,后经企业加工成皮鞋10万双,平均销售单价为70元。

则该企业2005年工业总价值=50×70+20×70+10×70=560(万元)

第三、成品价值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这部分价值按加工费金额计入“对外加工费收入”。

第四、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或加工的产品,不包括从外单位购入,未经任何加工而直接转售的产品价值。

(2)对外加工费收入:

指企业在本年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 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的价格计算,可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

①按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分两种情况:

第一、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在年度内收取的,直接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

例3、某制鞋企业2005年生产资料如下: ①生产皮鞋20万双,平均销售单价50元;

②6、7、8三个月份还为甲企业来料加工皮鞋5万双,年底前收到甲企业支付的加工费收入50万元。

则该企业2005年工业总产值=20×50+50=1050(万元)

第二、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年度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按报告期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计算。

例4、某制鞋企业2005年生产资料如下:

①生产皮鞋20万双,平均销售单价为50元;

②6-8月份还为甲企业来料加工皮鞋5万双,每双加工费10元,年内已收到甲企业

支付的加工费收入40万元,另10万元将于2005年2月份支付。

则该企业2005年工业总产值=20×50+5×10=1050(万元)

第三、包括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

例5、某一生产空调企业2005年资料如下:

①生产挂式空调1万台,平均销售单价1000元;生产立式空调5000台,平均销售单价2500元;

②空调维修部门对外空调修理收入20万元。

则该企业2005年工业总产值=1×1000+0.5×2500+20=2770(万元)

委托加工的具体规定:

①凡自备原材料,不论其加工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即包括自备原材料的价值,计算工业总产值。

②凡来料加工,加工企业一律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即不包括定货者来料的价值。一般分两种情况:

a 、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即承包单位) 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委托加工的企业(即发包单位) 按全价计算工业总产值。

b 、工业企业与非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当工业企业作为加工企业时一律按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

(3)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规定本指标的计算原则是:凡是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工业总产值中必须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反之则不包括。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等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后的余额,如果期末价值小于期初价值,该指标为负值,企业在计算产值时,应按负值计算,不能作为零处理。

具体规定:

①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原则上应计入工业总产值,但如果会计产品

成本核算中不计算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不计入工业总产值;如果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成本的,则计入工业总产值。

6. 新产品产值:指报告期本企业生产的新产品的价值,既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以经济普查为准) 。

7. 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格) :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本年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价值的总价值量。

工业销售产值=销售成品价值(包括本期生产和非本期生产)+对外加工费收入。

二、主要经济指标

9、主营业务(产品销售)收入 :指企业在销售商品(不一定是本企业生产)、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项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产品销售收入”的本年累计数代替。

10、主营业务(产品销售)成本: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根据会计“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项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产品销售成本”的本年累计数代替。

11、营业(产品销售)费用(53):指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费用”项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产品销售费用”的本年累计数代替。12、主营业务(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49):指企业日常活动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的本年累计数代替。

15、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手续费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16、利息支出: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利息支出扣除利息收入后的净额。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归纳计算本期累计数填列。

17、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亏盈总额,包括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19、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全部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计算公式为:

1至12月各月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之和

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12

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

=

1至12月各月月初、月末流动资产之和

24

流动资产月平均余额流动资产季平均余额

==

月初流动资产合计+月末流动资产合计

余额

2

季内各月流动资产平均

3

21、产成品存货

产成品:指企业报告期末已经加工生产并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可以对外销售的制成产品。 存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资产,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的期末数填列。

22、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净值指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净额,其平均余额指报告期内余额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

额=

1至12月各月固定资产净值平

12

均余额之和

或:

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

额=

1至12月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之和

24

其中:

固定资产净值月平均余固定资产净值季平均余

额=额=

月初固定资产净值

+月末固定资产净额

平均余额

2

季内各月固定资产净值

3

23、本年折旧:“本年折旧”:指企业在报告年度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根据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中“固定资产折旧”项的数值填列。

若企业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该指标根据会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内“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项本期增加数填列。

计算公式:本年折旧=2005年的累计折旧-2004年的累计折旧

25、本年应交增值税:指企业按税法规定,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本期应交纳的税金。指企业在报告期应交增值税额。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

27、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

是指企业报告期用以增加生产性、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全部投资额即实际支出全部投资额。投资额的支出,不一定都能形成固定资产,因此,不仅包括可以形成固定资产的,也包括不能形成固定资产的实际支出的全部投资额。但是不能照抄固定资产的期末数,而只能通过设备办、投资办查询今年的实际投资数。 29、工业中间投入合计

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消耗的外购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是计算工业增加值的重要基础指标,是工业总产值与工业增加值之间所扣除的差额部分。准确计算工业中间投入是准确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和前提。

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对企业来讲,难度相对较大, 因此我们设计了一张计算表格(见附表)

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2)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等转移价值。

(3)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的部分。

30、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

指企业在报告年度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列入科研开发的经费支出以及技措技改等资金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支出和归还货款支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分为企业内部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和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不包括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

31、购置技术成果费用

指本企业在报告期购买国内外其他单位科技成果的经费支出。包括购买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图纸、配方、专利、技术诀窍及关键设备的费用支出总额。 32、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和本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

33、全部从业人员(年、月)平均人数

是指报告期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人数。平均人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年平均人数= 其中: 月平均人数=

1-12月各月平均人数之和

12

月初从业人数+月末从业人数

2

三、其他

36、存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资产,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的期末数填列。

50. 法人资本:指法人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

51. 个人资本:指自然人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 60. 营业利润: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即主营业务利润加其他业务利润扣除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的净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66、研究开发费:

指企业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全部实际支出。包括用于研究与发展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还包括间接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一切支出(院、所、中心管理费,维持院所中心正常运转的必需费用和研究发展有关的基础建设支出。

二、工业总产值及主要产品产量

1、企业用电量

● 概念:指企业本期工业生产所消耗的电量,既包括购自电网的电量,也包括自备发

电量。若无法区分工业用电和非工业用电的,取企业全部用电量。用电量一般可从电表的期末读数和期初读数相减得出。 ● 发电企业只能计算自身所用的电量

● 注:电网内企业(如供电局)的企业用电量除了自身企业生产消耗的电量外,如照

明、机器运转等,还包括电在传输过程中的线损电量。

2、工业总产值按工业行业小类分解

由大中型企业自行分解,统计部门审核。

例子9:某企业当月工业总产值4000千元,其中整流器1000千元,空气开关1000千元,电压表1000千元,电流表1000千元,那么分解后的行业小类数据应填报如下:

3、“产、销、存”的基本平衡关系:

本年累计生产量+年初库存量-累计销售量-自用及其它=期末库存量

工业统计指标解释

(一)生产、销售及财务状况

3、是否本年或去年新建企业:

指本年或去年由基建完成的新建投产的企业,不包括“重新登记注册、合并、拆分、改制、搬迁或扩建等”新生成的企业,是填“1”,否填“0”。填“1”的企业必须同时填报开业时间□□□□年□□月。

一、生产、销售

5、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 :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计算公式:工业总产值=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1)成品价值:

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最终成品价值合计。

注: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

计算方法:成品价值=成品实物量×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

计算成品价值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凡是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经验收合格、入库,不再加工的产品,不管是成品,还是半成品都要计算为成品价值。废品、次品、废料等不计算价值。

例1、某制鞋企业2005年生产资料如下:

①生产皮鞋6000双,平均销售单价70元;生产棉鞋1000双,平均销售 单价30元。

②生产皮鞋鞋底10000双,其中6000双直接用于制鞋车间,另外4000双入库准备销

售给另一制鞋厂,平均销售单价30元。

则该企业2005年工业总产值的规范计算如下:

该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成品价值=6000×70+1000×30+4000×30=570000(元)=570(千元),即生产成品价值不仅包括皮鞋、棉鞋等成品的价值,还包括直接对外销售的鞋底等半成品价值。

第二、成品价值包括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成品价值或在外单位提供的产品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后所形成的成品价值。

例2、某制鞋企业2005年生产资料如下:

①生产皮鞋50万双,平均销售单价70元(不含税);

②提供原材料委托甲单位加工皮鞋20万双,加工费每双10元,平均销售单价(不含

税)70元;

③购买乙企业生产的皮鞋鞋底10万双,购入单价为30元;购买丙企业生产的皮鞋鞋

面10万双,购买单价为10元,后经企业加工成皮鞋10万双,平均销售单价为70元。

则该企业2005年工业总价值=50×70+20×70+10×70=560(万元)

第三、成品价值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这部分价值按加工费金额计入“对外加工费收入”。

第四、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或加工的产品,不包括从外单位购入,未经任何加工而直接转售的产品价值。

(2)对外加工费收入:

指企业在本年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 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的价格计算,可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

①按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分两种情况:

第一、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在年度内收取的,直接根据会计“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有关资料取得。

例3、某制鞋企业2005年生产资料如下: ①生产皮鞋20万双,平均销售单价50元;

②6、7、8三个月份还为甲企业来料加工皮鞋5万双,年底前收到甲企业支付的加工费收入50万元。

则该企业2005年工业总产值=20×50+50=1050(万元)

第二、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年度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按报告期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计算。

例4、某制鞋企业2005年生产资料如下:

①生产皮鞋20万双,平均销售单价为50元;

②6-8月份还为甲企业来料加工皮鞋5万双,每双加工费10元,年内已收到甲企业

支付的加工费收入40万元,另10万元将于2005年2月份支付。

则该企业2005年工业总产值=20×50+5×10=1050(万元)

第三、包括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

例5、某一生产空调企业2005年资料如下:

①生产挂式空调1万台,平均销售单价1000元;生产立式空调5000台,平均销售单价2500元;

②空调维修部门对外空调修理收入20万元。

则该企业2005年工业总产值=1×1000+0.5×2500+20=2770(万元)

委托加工的具体规定:

①凡自备原材料,不论其加工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即包括自备原材料的价值,计算工业总产值。

②凡来料加工,加工企业一律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即不包括定货者来料的价值。一般分两种情况:

a 、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即承包单位) 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委托加工的企业(即发包单位) 按全价计算工业总产值。

b 、工业企业与非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当工业企业作为加工企业时一律按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

(3)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规定本指标的计算原则是:凡是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工业总产值中必须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反之则不包括。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等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后的余额,如果期末价值小于期初价值,该指标为负值,企业在计算产值时,应按负值计算,不能作为零处理。

具体规定:

①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原则上应计入工业总产值,但如果会计产品

成本核算中不计算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不计入工业总产值;如果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成本的,则计入工业总产值。

6. 新产品产值:指报告期本企业生产的新产品的价值,既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以经济普查为准) 。

7. 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格) :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本年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价值的总价值量。

工业销售产值=销售成品价值(包括本期生产和非本期生产)+对外加工费收入。

二、主要经济指标

9、主营业务(产品销售)收入 :指企业在销售商品(不一定是本企业生产)、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项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产品销售收入”的本年累计数代替。

10、主营业务(产品销售)成本: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根据会计“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项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产品销售成本”的本年累计数代替。

11、营业(产品销售)费用(53):指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费用”项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产品销售费用”的本年累计数代替。12、主营业务(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49):指企业日常活动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的本年累计数填报。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的本年累计数代替。

15、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失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手续费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16、利息支出: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利息支出扣除利息收入后的净额。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归纳计算本期累计数填列。

17、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亏盈总额,包括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19、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全部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计算公式为:

1至12月各月流动资产平均余额之和

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12

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

=

1至12月各月月初、月末流动资产之和

24

流动资产月平均余额流动资产季平均余额

==

月初流动资产合计+月末流动资产合计

余额

2

季内各月流动资产平均

3

21、产成品存货

产成品:指企业报告期末已经加工生产并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可以对外销售的制成产品。 存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资产,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的期末数填列。

22、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净值指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净额,其平均余额指报告期内余额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

额=

1至12月各月固定资产净值平

12

均余额之和

或:

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

额=

1至12月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之和

24

其中:

固定资产净值月平均余固定资产净值季平均余

额=额=

月初固定资产净值

+月末固定资产净额

平均余额

2

季内各月固定资产净值

3

23、本年折旧:“本年折旧”:指企业在报告年度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根据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中“固定资产折旧”项的数值填列。

若企业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该指标根据会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内“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项本期增加数填列。

计算公式:本年折旧=2005年的累计折旧-2004年的累计折旧

25、本年应交增值税:指企业按税法规定,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本期应交纳的税金。指企业在报告期应交增值税额。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

27、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

是指企业报告期用以增加生产性、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全部投资额即实际支出全部投资额。投资额的支出,不一定都能形成固定资产,因此,不仅包括可以形成固定资产的,也包括不能形成固定资产的实际支出的全部投资额。但是不能照抄固定资产的期末数,而只能通过设备办、投资办查询今年的实际投资数。 29、工业中间投入合计

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消耗的外购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是计算工业增加值的重要基础指标,是工业总产值与工业增加值之间所扣除的差额部分。准确计算工业中间投入是准确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和前提。

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对企业来讲,难度相对较大, 因此我们设计了一张计算表格(见附表)

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2)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等转移价值。

(3)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的部分。

30、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

指企业在报告年度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列入科研开发的经费支出以及技措技改等资金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支出和归还货款支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分为企业内部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和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不包括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

31、购置技术成果费用

指本企业在报告期购买国内外其他单位科技成果的经费支出。包括购买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图纸、配方、专利、技术诀窍及关键设备的费用支出总额。 32、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和本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

33、全部从业人员(年、月)平均人数

是指报告期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从业人员人数。平均人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年平均人数= 其中: 月平均人数=

1-12月各月平均人数之和

12

月初从业人数+月末从业人数

2

三、其他

36、存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资产,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的期末数填列。

50. 法人资本:指法人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

51. 个人资本:指自然人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 60. 营业利润: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即主营业务利润加其他业务利润扣除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的净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列。 66、研究开发费:

指企业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全部实际支出。包括用于研究与发展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还包括间接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一切支出(院、所、中心管理费,维持院所中心正常运转的必需费用和研究发展有关的基础建设支出。

二、工业总产值及主要产品产量

1、企业用电量

● 概念:指企业本期工业生产所消耗的电量,既包括购自电网的电量,也包括自备发

电量。若无法区分工业用电和非工业用电的,取企业全部用电量。用电量一般可从电表的期末读数和期初读数相减得出。 ● 发电企业只能计算自身所用的电量

● 注:电网内企业(如供电局)的企业用电量除了自身企业生产消耗的电量外,如照

明、机器运转等,还包括电在传输过程中的线损电量。

2、工业总产值按工业行业小类分解

由大中型企业自行分解,统计部门审核。

例子9:某企业当月工业总产值4000千元,其中整流器1000千元,空气开关1000千元,电压表1000千元,电流表1000千元,那么分解后的行业小类数据应填报如下:

3、“产、销、存”的基本平衡关系:

本年累计生产量+年初库存量-累计销售量-自用及其它=期末库存量


相关文章

  • 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考核办法
  • 附件3: 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考核评分各项指标说明及计算方法 1.人均工业增加值 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从业人员人均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计算公 ...查看


  • 黑龙江2015统计年鉴目录
  • 黑龙江2015统计年鉴目录 ∙ 统计图 o 特色黑龙江 o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o 黑龙江的一天(2014年) o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o 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 o 地区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占比重(%) o 人口总数(万人 ...查看


  • 统计指标解释
  • 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的周转次数,它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反映资金利用效果和再生产循环的速度.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产品销售收入÷全部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2÷累计月数 (5)成本费用利润率: 是企业全部生产投入与实现利润之比,既 ...查看


  • 生态创建文件汇编(一)
  • 生态创建文件汇编 (一) 遂  昌  县  环  境  保  护  局 遂昌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印 二○一○年四月 目     录 一.生态县创建篇 1.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环发[2010]16号)... 1 ...查看


  • 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
  • 附件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 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 总则 一.为明确和细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年度考核各项指标的定义.考核要求和计分方法,加快落实考核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 ...查看


  • 汽车工业企业统计报表制度制度说明
  • 附件2 汽 车 工 业 企 业 统 计 报 表 二○○三年九月 制 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制 汽车工业企业统计报表制度说明 1.为了掌握全国汽车工业宏观经济运行和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为各级管理部门制订行业政策.规划及进行经济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查看


  •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计量分析
  • [摘要]本文使用协整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与环境污染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要想组织环境的恶化,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激励措施,以及企业自身在生产上减少污染等. [关键词]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环境 ...查看


  • 关于中国高经济增长率的几种解释
  • 关于中国高经济增长率的几种解释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波动较大,但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很快.1978-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4%.与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在经济起飞时期的20年(1961-1 ...查看


  • 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研究--[新型城镇化研究]课题报告之五
  •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研 究 参 考 资 料 第52期 2013年11月21日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 ------------ 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研究 --<新型城镇化研究>课题报告之五1 摘要: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之间既相互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