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处理的100问(21

21、发生过敏性皮疹病人后如何处理?

过敏性皮疹大多预后良好,用抗过敏药多能治愈。轻症仅口服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盐酸西替利嗪(仙特敏)等即可。盐酸苯海拉明(可他敏),成人每次25-50mg,儿童每次0.5-1mg/kg,每日2-3次。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成人每次4mg,儿童每次0.1-0.2mg/kg,每次2-3次。盐酸异丙嗪,成人每次12.5-25mg;儿童每次0.5-1 mg/kg,每日1-3次。也可用仙特敏,成人每次10 mg,儿童2-6岁每次5 mg,6-12岁每次10 mg,每日1次或氯雷他定(开瑞特)成人每次10mg,儿童<30 kg,每次5 mg,>30kg,每次10mg,每日1次治疗。局部奇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涂擦。

重症给予1:1000肾上腺素,剂量同过敏性休克,静脉输液急救,吸氧。也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若静滴注氢化可的松,成人每日100-200 mg,儿童每日按4-8 mg/kg溶于10%葡萄糖液500ml中,儿童<250ml,7-10天为1疗程,以后改为口服醋酸泼尼松(强的松),成人每次5-10mg,每次3-4次,儿童每天1-2 mg/kg分2-3次,同时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

必要时用10%葡萄糖酸钙成人10-20ml,加于2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儿童5-10ml,同前稀释,每日1次。

出现以下情况应给予特殊处理:伴支气管痉挛应吸入或口服支气管扩张剂,喉水肿者立即喷入或雾化吸入1:1000肾上腺素(将总量稀释至1-2ml),并可考虑皮质激素治疗,抽搐者尽快用适当药物镇静。

病情稍有好转立转院以便进一步处理,或至少留观12小时,以防晚期过敏反应的出现。

22、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Ⅱ型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导致出血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多种抗原均可引起本病,如食物、药物、微生物、虫咬等,接种疫苗是常见的因素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

一般在接种某些疫苗1-7天在接种部位发生紫癜。

皮肤紫癜多对称性分布于双下肢、双膝关节以下为多,也可见于双上肢、臀部。呈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疹、荨麻疹样丘疹,初起时可为淡红色,压之褪色,数小时即成为深紫色,红斑中心点状出血或融成片状,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少数病例可见出血性疱疹。紫癜分批出现,多于1-4周自然消退。部分病例于数日内,甚至数年内反复出现。有时可伴面部、手足皮肤血管性水肿。

也可表现为腹部症状,关节及肾脏损害。腹部症状表现为腹痛、呕吐,甚至血便。腹痛也可出现于皮肤紫癜以前数日或数周。可有一过性关节肿痛,多见于膝、踝、肘、腕关节。肾脏损害可有血尿,甚至水肿、高血压。少数病例呈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

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嗜酸粒细胞可增高。

23、发现过敏性紫癜病人后如何处理?

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等改善血管脆性。

糖皮质激素一般选用醋酸泼尼松,剂量为每天1-2 mg/kg分3次口服,也可用氢化可的松静滴,每天4-8 mg/kg。泼尼松用药一般使用4-6周,用药时间短易复发,病情稳定可逐步减量。

重症者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联合应用:可用环磷酰胺和泼尼松或硫唑嘌呤和泼尼松联合应用。每天用量:环磷酰胺2mg/kg,泼尼松1-2 mg/kg,硫唑嘌呤1.5-3 mg/kg。

甲基泼尼松龙:对于重症紫癜肾炎宜早期使用甲基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可使肾小球损伤恢复。儿童剂量每天1次,每次15-30 mg/kg(总量不超过0.6g),成人每天0.5-1g/kg,每日1次或每周3次,间日静点,3次为一疗程,一般2个疗程,若效果不佳,过1-2周可再用1-2疗程。治疗期间监测血压,冲击前停用泼尼松,冲击治疗后48小时重新使用泼尼松。

2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有:

一般在疫苗接种后2周发生。

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针尖大小的出血点,也可见皮肤瘀点或瘀斑。

重者有消化道、泌尿道或颅内出血。出血严重者可有贫血或失血性休克表现。

血小板减少多在50×109/L以下。

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适当限制运动,避免外伤。

糖皮质激素一般选用泼尼松,剂量为每天1-2 mg/kg,也可用氢化可的松静滴,每天4-8 mg/kg。泼尼松用药一般4-6周,用药时间短易复发,病情稳定可逐步减量。

严重出血者可使用丙种球蛋白,每天400 mg/kg,连用5天;或每天1 g/kg,静滴1天。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

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可以输注血小板。

25、接种疫苗后出现局部过敏性反应(Arthus反应)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治疗?

局部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为:

重复注射某种疫苗后易于发生。

在注射局部发生急性小血管炎症为特征,其表现为局部组织变硬,并有明显红肿,轻者直径5.0cm以下,严重者扩展到整个上臂。一般持续时间可达月余,愈后不留痕迹。

严重者在注射部位有轻度坏死,深部组织变硬。

个别严重局部组织、皮肤和肌肉发生坏死和溃烂。

发现局部过敏反应的治疗:

反应范围较小,仅有红肿或硬块,一般不需处理,可以逐渐消退。

症状较重可以给抗过敏药治疗,氢化可的松每天0.5-2 mg/kg,分3次口服,局部用氢化可的松油膏。

若坏死,局部保持清洁,防止感染,促使坏死组织更新。

26、如何诊断血管性水肿?

血管性水肿是注射类毒素、抗毒素可溶性抗原以及极少数疫苗(如未经提纯的鸡胚疫苗)后,极个别受种者发生的一种异常反应,并以反复注射者多见。临床表现为:

注射疫苗后不久或最迟于1-2天内产生。

注射局部的红肿范围逐渐扩大,皮肤光亮,不痛,仅有瘙痒、麻木、胀感。重者肿胀范围可以显著扩大至肘关节及整个上臂。

水肿在全身各个部位均可发生,出现在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症状和后果。发生在皮肤,表现为荨麻疹或水肿,发生在眼睑或眼结膜,则严重妨碍视觉;发生在视神经周围可导致视力减退或暂时性失明;发生在尿道可引起尿闭;发生在咽喉或气管可引起窒息;发生在肠壁、肠系膜可引起腹痛等症状。

如无其他症状,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或持久的损害,消退后不留痕迹。

27、怎样治疗血管性水肿病人?

用干净毛巾热敷。

抗过敏治疗,口服盐酸苯海拉明,成人25-50 mg/次,每天2-3次;儿童每次1 mg/kg,每天3-4次。很快痊愈,预后良好。

28、怎样鉴别局部炎性反应与血管性水肿和局部过敏反应?

见下表:

局部炎性反应

血管性水肿

局部过敏反应

发生原因

疫苗中异种蛋白及毒性物质

Ⅰ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

反应发生

疫苗接种后6-12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缓解

红肿可由注射部达前手臂

红肿浸润由注射部位为中心,直径>10cm

局部表现

红肿热痛,痛觉明显

红、肿、热、痛觉不明显,而瘙痒明显,皮肤紧有光泽

浸润为主,消退缓慢

处置

局部热敷可加速缓解

抗组胺类药效果显著

抗变应性炎症药物如糖皮质类固醇药口服和外用

29、多发性神经炎有哪些症状?

多发性神经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全身多数周围神经的对称性损害。主要临床表现有:

一般在接种疫苗后1-2周发病,通常开始为足部和小腿肌肉无力和刺痛性感觉异常,在几日时间内逐渐累及躯干、臂部和头颈肌肉。表现为对称性的迅速上行性多发性神经炎,即四肢远端对称性分布的感觉、运动和营养功能障碍。起病最初表现为手指或足趾的疼痛、麻木、肢端皮肤可有痛觉过敏现象,轻触亦有疼痛,并伴有蚁走感和刺痛等异常感觉,常有自限倾向。

典型感觉障碍的分布呈对称性手套和袜子感,感觉一般不消失,但病区有明显的压痛及运动障碍,首先是肌力减退,以手、足部为甚,严重的可影响四肢关节的肌力,有手足肌肉萎缩,但很少有上下肢肌肉萎缩的,引起全身性弛缓性瘫痪的也不多见。

常见并发症是肋间肌和膈肌麻痹,导致呼吸麻痹、吞咽困难和无力排除支气管中分泌物。脑脊液检查蛋白质增高。

一般起病后2-3周病情稳定,并开始逐步恢复。本病预后较好,大部分病人完全或几乎完全恢复正常功能,少数可有复发。

30、如何治疗多发性神经炎?

大部分病人应用激素治疗有效。严重病例应给予氢化可的松,成人100-300mg,儿童每天5-10mg/kg加在10%葡萄糖液250-500ml,每日静滴。病情轻者可用醋酸泼尼松(强的松),成人每天20-60mg,分3-4次;儿童每次1.0-2mg/kg口服,每日3-4次,一般均在数日内见效,疗程2周左右。病情好转可减量服至1个月左右停药。

如有呼吸困难,关键在于维持呼吸,最理想的方法是用人工呼吸机、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畅通,一般度过2周左右,大多可恢复正常。

肢体疼痛者进行对症治疗,应用止痛剂。

应用葡萄糖,维生素C等静脉滴注支持疗法。

31、臂丛神经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一般在接种后3个月内发生。

本病多见于成年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及发病早期多伴有发热及全身症状。

病初以肩和上肢的疼痛为主,继而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

臂丛神经炎临床需与臂丛损伤鉴别。后者可呈持续性疼痛或有阵发性加剧,夜间或肢体活动时疼痛更甚。病因多为臂丛邻近组织的病变压迫所致,如颈椎病、颈椎间盘脱出、颈椎结核和肿瘤等。

32、如何治疗臂丛神经炎病人?

对症止痛药物,如去痛片,芬必得等。

理疗、针灸和中医中药治疗。

病程超过数周,有学者主张用泼尼松治疗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对缓解疼痛有较好效果。

33、什么是脊灰疫苗相关病例,它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治疗?

脊灰疫苗相关病例是由于疫苗病毒发生变异、个体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一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极低。临床上可分为服苗者疫苗相关病例和服苗接触者疫苗相关病例2种。

服苗者疫苗相关病例:

服用活疫苗(多见于首剂服苗)后4-35天内发热,6-40天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无明显感觉丧失,临床诊断符合脊灰。

麻痹后未再服用脊灰活疫苗,粪便标本只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者。

如有血清学检测脊灰lgM抗体阳性,或中和抗体或lgG抗体有4倍增高并与分离的疫苗病毒型别一致者,则诊断依剧更为充分。

服苗接触者疫苗相关病例:

与服用脊灰活疫苗者在服苗后35天内有密切接触史,接触后6-60天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符合脊灰的临床诊断。

麻痹后未再服脊灰活疫苗,粪便中只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者。

如有血清学特异性lgM抗体阳性或lgG抗体(或中和抗体)4倍以上升高并与分离的疫苗株病毒性别相一致者,则诊断依剧更为充分。

脊灰疫苗相关病例的治疗:

目前对于脊灰疫苗相关病例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可使用维生素营养神经药物,麻痹静止后加强麻痹肢体功能锻炼。有后遗症者,建议手术矫治。

34、接种卡介苗后有哪些异常反应?

接种卡介苗后常见的异常反应有淋巴结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35、接种卡介苗后发生淋巴结炎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治疗?

临床表现:

卡介苗接种后同侧局部淋巴结肿大超过1cm或发生脓疡破溃,并有1个或数个淋巴结肿大。

分泌物涂片检查发现抗酸杆菌,培养阳性,菌性鉴定为卡介苗株,淋巴结组织病例检查为结核病变。

治疗方法:

若局部淋巴结继续增大,可口服异烟肼。小儿每日按体重8-10mg/kg,一日总量不超过0.3g顿服,或加用利福平;局部用异烟肼粉未可加用利福平敷,最好采用油纱布,起初每天换药1次,好转后改为2-3换药1次。大龄儿童可以采用链霉素局部封闭。

脓疡有破溃趋势,应及早切开,用20%对氨基水杨酸油膏布纱条或利福平纱布条引流。若脓疡自发破溃,用20%对氨基水杨酸软膏或利福平粉剂涂敷。

36、卡介苗骨髓炎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治疗?

接种卡介苗引起的骨髓炎极为罕见,发病率为0.18/百万。潜伏期较长,几个月至几年不等,平均(12±4)个月。发生原因可能与个体素质、疫苗质量、接种技术和接种部位有关。好发部位以四肢长骨,尤以股骨、胫骨、骨骺及股骨颈为多见,可单发也可多发,有的病例可形成脓肿。

本病呈慢性良性过程,症状一般轻微,患儿全身健康状况良好。主要表现为患处骨骼肿胀、轻度疼痛与功能障碍、关节肿胀,附近淋巴结肿大伴发热。X线查检符合结核性骨髓炎。病灶处可分离出卡介苗菌。

对卡介苗骨髓炎可使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疗程至少6个月。必要时可行短期石膏固定。因为卡介苗菌株对吡嗪酰胺存在天然耐药性,故联用时不加吡嗪酰胺。

37、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处理?

卡介苗接种后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破溃、愈合慢、同时合并全身淋巴结结核和/或肝脾结核、腹腔结核和/或脑膜炎等其它部位结核。一般表现长期发热、体重下降或不增、易合并机会性感染。诊断依赖于体液标本培养发现有结核杆菌生长,组织活检可查到结核杆菌和结核病变,菌型鉴定为卡介苗株。

处理原则为联合抗结核治疗,一经发现,转上级有关医疗单位诊治。

38、什么是预防接种的偶合症?

预防接种的偶合症严格地说可分为偶合、诱发和加重原有疾病3种情况。

偶合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它与预防接种无因果关系,纯属巧合,即不论接种与否,这种疾病都必将发生。

诱发是指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影响生理过程。

加重是指受种者原患有慢性疾病,在预防接种后立即引起加重或急性复发,经调查证实与预防接种有一定关系者。加重原有疾病实际上也是诱发的一种,不过临床症状和体征更加严重。

诱发和加重则与预防接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即不接种疫苗,可能就不会引起原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国务院下发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性加重,不属于预防接异常反应。

39、诊断预防接种偶合症要注意什么?

偶合症的诊断要注意病人的发病时间和临床表现与疫苗接种后的固有反应符合,并经过临床诊断、化验检查和病理活检能明显地查出由原发疾病而引起的有关症状或后遗症,或根据潜伏期及疾病的发展规律,能推论出在疫苗接种前就存在,或当地及其周围正在发生或流行某些传染病,必要时可采集标本检验。一部分偶合症容易鉴别,但有一些偶合症的鉴别相当困难,尤其是偶合症病因不明或者由多因素所致,鉴别更加困难。

在鉴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接种灭活疫苗,或者属成分疫苗,不可能引起相应疾病。

接种减毒活疫苗就不能草率下结论,单凭临床方面资料难以定论,应全面考虑,并结合病原学,血清学及方面的检查才能定论。

偶合症原因不明或属多因素所致时,应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有有关专家组成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进行鉴别诊断,其它个人和医院不得做出结论。

40、在预防接种中会常碰到哪些偶合症?

在预防接种时各种各样的偶合症都可能碰到,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偶合急性传染病:在大规模预防接种时,该地区正发生某种急性传染病流行,处于潜伏期或前驱期的患儿,有时有些症状与体征容易被忽略。

偶合内科疾病:患儿有内科慢性疾病,但症状不明显,或有明显禁忌症,因体检草率未能发现,或因问诊不够而疏忽。患儿经预防接种后不久急性发作。

偶合神经精神疾病:如癫痫和癔症。

偶合婴儿窒息或猝死。

21、发生过敏性皮疹病人后如何处理?

过敏性皮疹大多预后良好,用抗过敏药多能治愈。轻症仅口服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盐酸西替利嗪(仙特敏)等即可。盐酸苯海拉明(可他敏),成人每次25-50mg,儿童每次0.5-1mg/kg,每日2-3次。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成人每次4mg,儿童每次0.1-0.2mg/kg,每次2-3次。盐酸异丙嗪,成人每次12.5-25mg;儿童每次0.5-1 mg/kg,每日1-3次。也可用仙特敏,成人每次10 mg,儿童2-6岁每次5 mg,6-12岁每次10 mg,每日1次或氯雷他定(开瑞特)成人每次10mg,儿童<30 kg,每次5 mg,>30kg,每次10mg,每日1次治疗。局部奇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涂擦。

重症给予1:1000肾上腺素,剂量同过敏性休克,静脉输液急救,吸氧。也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若静滴注氢化可的松,成人每日100-200 mg,儿童每日按4-8 mg/kg溶于10%葡萄糖液500ml中,儿童<250ml,7-10天为1疗程,以后改为口服醋酸泼尼松(强的松),成人每次5-10mg,每次3-4次,儿童每天1-2 mg/kg分2-3次,同时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

必要时用10%葡萄糖酸钙成人10-20ml,加于2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儿童5-10ml,同前稀释,每日1次。

出现以下情况应给予特殊处理:伴支气管痉挛应吸入或口服支气管扩张剂,喉水肿者立即喷入或雾化吸入1:1000肾上腺素(将总量稀释至1-2ml),并可考虑皮质激素治疗,抽搐者尽快用适当药物镇静。

病情稍有好转立转院以便进一步处理,或至少留观12小时,以防晚期过敏反应的出现。

22、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Ⅱ型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导致出血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多种抗原均可引起本病,如食物、药物、微生物、虫咬等,接种疫苗是常见的因素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

一般在接种某些疫苗1-7天在接种部位发生紫癜。

皮肤紫癜多对称性分布于双下肢、双膝关节以下为多,也可见于双上肢、臀部。呈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疹、荨麻疹样丘疹,初起时可为淡红色,压之褪色,数小时即成为深紫色,红斑中心点状出血或融成片状,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少数病例可见出血性疱疹。紫癜分批出现,多于1-4周自然消退。部分病例于数日内,甚至数年内反复出现。有时可伴面部、手足皮肤血管性水肿。

也可表现为腹部症状,关节及肾脏损害。腹部症状表现为腹痛、呕吐,甚至血便。腹痛也可出现于皮肤紫癜以前数日或数周。可有一过性关节肿痛,多见于膝、踝、肘、腕关节。肾脏损害可有血尿,甚至水肿、高血压。少数病例呈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

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嗜酸粒细胞可增高。

23、发现过敏性紫癜病人后如何处理?

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等改善血管脆性。

糖皮质激素一般选用醋酸泼尼松,剂量为每天1-2 mg/kg分3次口服,也可用氢化可的松静滴,每天4-8 mg/kg。泼尼松用药一般使用4-6周,用药时间短易复发,病情稳定可逐步减量。

重症者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联合应用:可用环磷酰胺和泼尼松或硫唑嘌呤和泼尼松联合应用。每天用量:环磷酰胺2mg/kg,泼尼松1-2 mg/kg,硫唑嘌呤1.5-3 mg/kg。

甲基泼尼松龙:对于重症紫癜肾炎宜早期使用甲基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可使肾小球损伤恢复。儿童剂量每天1次,每次15-30 mg/kg(总量不超过0.6g),成人每天0.5-1g/kg,每日1次或每周3次,间日静点,3次为一疗程,一般2个疗程,若效果不佳,过1-2周可再用1-2疗程。治疗期间监测血压,冲击前停用泼尼松,冲击治疗后48小时重新使用泼尼松。

2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有:

一般在疫苗接种后2周发生。

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针尖大小的出血点,也可见皮肤瘀点或瘀斑。

重者有消化道、泌尿道或颅内出血。出血严重者可有贫血或失血性休克表现。

血小板减少多在50×109/L以下。

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适当限制运动,避免外伤。

糖皮质激素一般选用泼尼松,剂量为每天1-2 mg/kg,也可用氢化可的松静滴,每天4-8 mg/kg。泼尼松用药一般4-6周,用药时间短易复发,病情稳定可逐步减量。

严重出血者可使用丙种球蛋白,每天400 mg/kg,连用5天;或每天1 g/kg,静滴1天。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

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可以输注血小板。

25、接种疫苗后出现局部过敏性反应(Arthus反应)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治疗?

局部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为:

重复注射某种疫苗后易于发生。

在注射局部发生急性小血管炎症为特征,其表现为局部组织变硬,并有明显红肿,轻者直径5.0cm以下,严重者扩展到整个上臂。一般持续时间可达月余,愈后不留痕迹。

严重者在注射部位有轻度坏死,深部组织变硬。

个别严重局部组织、皮肤和肌肉发生坏死和溃烂。

发现局部过敏反应的治疗:

反应范围较小,仅有红肿或硬块,一般不需处理,可以逐渐消退。

症状较重可以给抗过敏药治疗,氢化可的松每天0.5-2 mg/kg,分3次口服,局部用氢化可的松油膏。

若坏死,局部保持清洁,防止感染,促使坏死组织更新。

26、如何诊断血管性水肿?

血管性水肿是注射类毒素、抗毒素可溶性抗原以及极少数疫苗(如未经提纯的鸡胚疫苗)后,极个别受种者发生的一种异常反应,并以反复注射者多见。临床表现为:

注射疫苗后不久或最迟于1-2天内产生。

注射局部的红肿范围逐渐扩大,皮肤光亮,不痛,仅有瘙痒、麻木、胀感。重者肿胀范围可以显著扩大至肘关节及整个上臂。

水肿在全身各个部位均可发生,出现在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症状和后果。发生在皮肤,表现为荨麻疹或水肿,发生在眼睑或眼结膜,则严重妨碍视觉;发生在视神经周围可导致视力减退或暂时性失明;发生在尿道可引起尿闭;发生在咽喉或气管可引起窒息;发生在肠壁、肠系膜可引起腹痛等症状。

如无其他症状,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或持久的损害,消退后不留痕迹。

27、怎样治疗血管性水肿病人?

用干净毛巾热敷。

抗过敏治疗,口服盐酸苯海拉明,成人25-50 mg/次,每天2-3次;儿童每次1 mg/kg,每天3-4次。很快痊愈,预后良好。

28、怎样鉴别局部炎性反应与血管性水肿和局部过敏反应?

见下表:

局部炎性反应

血管性水肿

局部过敏反应

发生原因

疫苗中异种蛋白及毒性物质

Ⅰ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

反应发生

疫苗接种后6-12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缓解

红肿可由注射部达前手臂

红肿浸润由注射部位为中心,直径>10cm

局部表现

红肿热痛,痛觉明显

红、肿、热、痛觉不明显,而瘙痒明显,皮肤紧有光泽

浸润为主,消退缓慢

处置

局部热敷可加速缓解

抗组胺类药效果显著

抗变应性炎症药物如糖皮质类固醇药口服和外用

29、多发性神经炎有哪些症状?

多发性神经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全身多数周围神经的对称性损害。主要临床表现有:

一般在接种疫苗后1-2周发病,通常开始为足部和小腿肌肉无力和刺痛性感觉异常,在几日时间内逐渐累及躯干、臂部和头颈肌肉。表现为对称性的迅速上行性多发性神经炎,即四肢远端对称性分布的感觉、运动和营养功能障碍。起病最初表现为手指或足趾的疼痛、麻木、肢端皮肤可有痛觉过敏现象,轻触亦有疼痛,并伴有蚁走感和刺痛等异常感觉,常有自限倾向。

典型感觉障碍的分布呈对称性手套和袜子感,感觉一般不消失,但病区有明显的压痛及运动障碍,首先是肌力减退,以手、足部为甚,严重的可影响四肢关节的肌力,有手足肌肉萎缩,但很少有上下肢肌肉萎缩的,引起全身性弛缓性瘫痪的也不多见。

常见并发症是肋间肌和膈肌麻痹,导致呼吸麻痹、吞咽困难和无力排除支气管中分泌物。脑脊液检查蛋白质增高。

一般起病后2-3周病情稳定,并开始逐步恢复。本病预后较好,大部分病人完全或几乎完全恢复正常功能,少数可有复发。

30、如何治疗多发性神经炎?

大部分病人应用激素治疗有效。严重病例应给予氢化可的松,成人100-300mg,儿童每天5-10mg/kg加在10%葡萄糖液250-500ml,每日静滴。病情轻者可用醋酸泼尼松(强的松),成人每天20-60mg,分3-4次;儿童每次1.0-2mg/kg口服,每日3-4次,一般均在数日内见效,疗程2周左右。病情好转可减量服至1个月左右停药。

如有呼吸困难,关键在于维持呼吸,最理想的方法是用人工呼吸机、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畅通,一般度过2周左右,大多可恢复正常。

肢体疼痛者进行对症治疗,应用止痛剂。

应用葡萄糖,维生素C等静脉滴注支持疗法。

31、臂丛神经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一般在接种后3个月内发生。

本病多见于成年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及发病早期多伴有发热及全身症状。

病初以肩和上肢的疼痛为主,继而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

臂丛神经炎临床需与臂丛损伤鉴别。后者可呈持续性疼痛或有阵发性加剧,夜间或肢体活动时疼痛更甚。病因多为臂丛邻近组织的病变压迫所致,如颈椎病、颈椎间盘脱出、颈椎结核和肿瘤等。

32、如何治疗臂丛神经炎病人?

对症止痛药物,如去痛片,芬必得等。

理疗、针灸和中医中药治疗。

病程超过数周,有学者主张用泼尼松治疗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对缓解疼痛有较好效果。

33、什么是脊灰疫苗相关病例,它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治疗?

脊灰疫苗相关病例是由于疫苗病毒发生变异、个体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一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极低。临床上可分为服苗者疫苗相关病例和服苗接触者疫苗相关病例2种。

服苗者疫苗相关病例:

服用活疫苗(多见于首剂服苗)后4-35天内发热,6-40天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无明显感觉丧失,临床诊断符合脊灰。

麻痹后未再服用脊灰活疫苗,粪便标本只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者。

如有血清学检测脊灰lgM抗体阳性,或中和抗体或lgG抗体有4倍增高并与分离的疫苗病毒型别一致者,则诊断依剧更为充分。

服苗接触者疫苗相关病例:

与服用脊灰活疫苗者在服苗后35天内有密切接触史,接触后6-60天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符合脊灰的临床诊断。

麻痹后未再服脊灰活疫苗,粪便中只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者。

如有血清学特异性lgM抗体阳性或lgG抗体(或中和抗体)4倍以上升高并与分离的疫苗株病毒性别相一致者,则诊断依剧更为充分。

脊灰疫苗相关病例的治疗:

目前对于脊灰疫苗相关病例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可使用维生素营养神经药物,麻痹静止后加强麻痹肢体功能锻炼。有后遗症者,建议手术矫治。

34、接种卡介苗后有哪些异常反应?

接种卡介苗后常见的异常反应有淋巴结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35、接种卡介苗后发生淋巴结炎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治疗?

临床表现:

卡介苗接种后同侧局部淋巴结肿大超过1cm或发生脓疡破溃,并有1个或数个淋巴结肿大。

分泌物涂片检查发现抗酸杆菌,培养阳性,菌性鉴定为卡介苗株,淋巴结组织病例检查为结核病变。

治疗方法:

若局部淋巴结继续增大,可口服异烟肼。小儿每日按体重8-10mg/kg,一日总量不超过0.3g顿服,或加用利福平;局部用异烟肼粉未可加用利福平敷,最好采用油纱布,起初每天换药1次,好转后改为2-3换药1次。大龄儿童可以采用链霉素局部封闭。

脓疡有破溃趋势,应及早切开,用20%对氨基水杨酸油膏布纱条或利福平纱布条引流。若脓疡自发破溃,用20%对氨基水杨酸软膏或利福平粉剂涂敷。

36、卡介苗骨髓炎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治疗?

接种卡介苗引起的骨髓炎极为罕见,发病率为0.18/百万。潜伏期较长,几个月至几年不等,平均(12±4)个月。发生原因可能与个体素质、疫苗质量、接种技术和接种部位有关。好发部位以四肢长骨,尤以股骨、胫骨、骨骺及股骨颈为多见,可单发也可多发,有的病例可形成脓肿。

本病呈慢性良性过程,症状一般轻微,患儿全身健康状况良好。主要表现为患处骨骼肿胀、轻度疼痛与功能障碍、关节肿胀,附近淋巴结肿大伴发热。X线查检符合结核性骨髓炎。病灶处可分离出卡介苗菌。

对卡介苗骨髓炎可使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治疗,疗程至少6个月。必要时可行短期石膏固定。因为卡介苗菌株对吡嗪酰胺存在天然耐药性,故联用时不加吡嗪酰胺。

37、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处理?

卡介苗接种后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破溃、愈合慢、同时合并全身淋巴结结核和/或肝脾结核、腹腔结核和/或脑膜炎等其它部位结核。一般表现长期发热、体重下降或不增、易合并机会性感染。诊断依赖于体液标本培养发现有结核杆菌生长,组织活检可查到结核杆菌和结核病变,菌型鉴定为卡介苗株。

处理原则为联合抗结核治疗,一经发现,转上级有关医疗单位诊治。

38、什么是预防接种的偶合症?

预防接种的偶合症严格地说可分为偶合、诱发和加重原有疾病3种情况。

偶合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它与预防接种无因果关系,纯属巧合,即不论接种与否,这种疾病都必将发生。

诱发是指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影响生理过程。

加重是指受种者原患有慢性疾病,在预防接种后立即引起加重或急性复发,经调查证实与预防接种有一定关系者。加重原有疾病实际上也是诱发的一种,不过临床症状和体征更加严重。

诱发和加重则与预防接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即不接种疫苗,可能就不会引起原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国务院下发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性加重,不属于预防接异常反应。

39、诊断预防接种偶合症要注意什么?

偶合症的诊断要注意病人的发病时间和临床表现与疫苗接种后的固有反应符合,并经过临床诊断、化验检查和病理活检能明显地查出由原发疾病而引起的有关症状或后遗症,或根据潜伏期及疾病的发展规律,能推论出在疫苗接种前就存在,或当地及其周围正在发生或流行某些传染病,必要时可采集标本检验。一部分偶合症容易鉴别,但有一些偶合症的鉴别相当困难,尤其是偶合症病因不明或者由多因素所致,鉴别更加困难。

在鉴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接种灭活疫苗,或者属成分疫苗,不可能引起相应疾病。

接种减毒活疫苗就不能草率下结论,单凭临床方面资料难以定论,应全面考虑,并结合病原学,血清学及方面的检查才能定论。

偶合症原因不明或属多因素所致时,应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有有关专家组成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进行鉴别诊断,其它个人和医院不得做出结论。

40、在预防接种中会常碰到哪些偶合症?

在预防接种时各种各样的偶合症都可能碰到,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偶合急性传染病:在大规模预防接种时,该地区正发生某种急性传染病流行,处于潜伏期或前驱期的患儿,有时有些症状与体征容易被忽略。

偶合内科疾病:患儿有内科慢性疾病,但症状不明显,或有明显禁忌症,因体检草率未能发现,或因问诊不够而疏忽。患儿经预防接种后不久急性发作。

偶合神经精神疾病:如癫痫和癔症。

偶合婴儿窒息或猝死。


相关文章

  • 疫苗种类及使用
  • 疫苗类别及使用说明 1.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苗[SH株] 商品名:圆克清 主要成分与含量: 疫苗中含量有灭活的猪圆环病毒2型SH株,灭活前每毫升病毒含量至少为灭活前每毫升病毒含量至少为10 6.0TCID50. [性状] 乳白色或淡粉红色均匀 ...查看


  • 关于做好麻疹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
  • 关于做好麻疹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确保2012年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根据<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2010-2012年山东省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和近期市.县卫生局.疾控中心关于做好麻疹防控工作的 ...查看


  • 关于抽调部分市级人员参加省级
  • 附件 1:全省检查抽调人员情况一览表市卫生局 副局长 市级疾控中心人员 科长 1 1 1 1 1 1 业务人员 县(市.区) 疾控中心人员 人员 2 1 1 1 1 1 1 1 1 1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7 5 ...查看


  • 国境卫生检疫收费管理办法
  • [时效性]:现行有效 [颁布日期]:1990-01-15 [生效日期]:1990-01-15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颁布机构]:卫生部(已撤销) 目录 * 1 href="#heading_1" class=&quo ...查看


  • 脊灰疫情应急处理宣传资料1
  • 1.什么是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受该病毒感染后多数无症状,约1%-1‰的感染者出现急性单侧性(或双侧 病多发生在儿童时期,故俗称为小儿麻痹症.发生麻 ...查看


  • AEFI部分试题
  •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试题 一. 单选题: 1.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 )的定义正确的是( C ) A. 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不良反应或事件 B.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或事件 C.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 ...查看


  • 新型多功能预防接种操作台的设计与应用
  • 2015年7月 第21卷 No.3 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 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研究 通讯作者) 夏红霞 张春芳( 1(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公共卫生科 湖北咸宁 437100) 2 (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产科 湖北咸宁 43710 ...查看


  • 动物疫病免疫接种技术
  • 动物疫病免疫接种技术 一.概念 免疫接种是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使动物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对某一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抵抗力的一种手段.通过免疫接种,使动物产生或获得特异性抵抗力,预防疫病的发生,保护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二 ...查看


  • 创卫健康教育知识手册
  • 松阳县人民医院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健康教育知识手册 目录 目录 一.创卫相关知识问答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