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与精致利己主义的招魂

网评:高考作文与精致利己主义的招魂

2015-06-09 11:38:26  来源:破土网  作者:李飞

点击:753   评论:0(查看) 分享到: 3

文章在传统中国被赋予了格外重要的意义:“文以载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因而在选拔人才之际,文章也成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并形成了影响数千年的科举制度。尽管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了,但是对文章的关注在现代教育中一直未减,中国人的“文章情结”一直未减,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演变成对高考作文的关注。

命题作文to话题作文,多元个体化表达新趋势

目前高考作文主导形式是话题作文。这种形式是在九十年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出现的,在最开始以提供人以情境、自由发挥空间较大等特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此之前,命题作文是高考作文主旋律,其反映了我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共识:

恢复高考的1977年的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的《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是文革结束后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反映;

1979年的作文是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反映了如何个人、集体与国家关系的问题;

1980年的“达芬奇画蛋”的材料中说“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更是为当时多元化表达和个体化表达摇旗呐喊。

话题作文的出现将多元化和个体化表达的精髓保留了下来,并变成了一种实践。这种变革适应了我国国家社会同构走向社会多元化表达的趋势。

高考作文,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招魂器

然而在这么多年之后,高考作文越来越有演变为精致利己主义招魂器的趋势。

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概念,由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召集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钱先生对教育中出现这种“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担忧和批判不可谓不深刻,然而他忽视了一点:并不是大学培养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一些著名的大学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集散地。

作为高考中分值最大的题型——作文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格外重要的角色。如果说传统的命题作文是奉旨成文,戴着镣铐舞蹈,考验一个人文章功底和思维能力,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唤寻”仪式;那么话题作文则提供了广阔的表达空间,提供了一个思想表达或情感释放的舞台,考验的是一个现代人在给定情境中的反应能力,是一种“文化表演”。

话题作文是伴随着我国“走向世界”、拥抱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改革出现的产物,本身带有浓烈的“告别革命”以及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的意图。事实上,高考作文题的创新与政治之间一直紧密联系着。早在1983年出现的以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形式给出的高考作文题,就有强烈的为改革和现代化做寓言式的摇旗呐喊在其中。

在话题作文成为主流的时代,许纪霖所言的改革开放的发起者们探索的拿条“以‘四个现代化’为中心诉求、世俗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已经变成了现实,现实中需要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常识”。

话题作文后面的社会话题

在高考话题作文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到现代社会建设、塑造现代社会人格等政治诉求与意识形态——情境化的出题,实际上提供了这样一个文字上的表演舞台,其将历史和政治排除在外,出题者具有浓厚的文人特色、世俗化乃至市侩化的特点在试题中张牙舞爪:

2015年湖北高考作文题《喷泉与泉水》的材料具有典型的文人主观臆断、肆意移情的成分在其中:“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骄傲地涌向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材料则将现实生活中的阶层分化与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现实选择性忽视而采用个人化的叙事方式:“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材料中富人有爱,穷人有骨气,各得其所,考究的是考生的文化和道德表演能力。

2015年河南高考作文题是社会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情与法”冲突的争论:“因父亲总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议论。要求是:请你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由于这些“情境”本身的材料限制,作文也成了一种纸上的文化表演而不是思想活动。在“文化表演”中,精于此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容易脱颖而出,因为出题者实际上是为他们开了后门,其中意思已经不言自明了——材料给你们了,你们就好好精雕细琢地做做形式主义的逻辑论证吧!思想,开玩笑,那是大师的行为!思维吗,批判思维?别逗了,那你驾驭得了吗?微博微信上都造势抹黑说了,辩证法拉低人智商。你们肯定性思维就好了,一边倒,自圆其说就行了。至于论点判断嘛,考试前不是都训练那么多次了吗?好好揣测呗,正常人八九不离十,只有外星人才出意外。

什么样的作文筛选出什么样的人

这样一来,当一批精致利己主义者鱼跃龙门,脱颖而出进入大学后,“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蔚为大观。在高中阶段养成的写文章的方式,在大学会有段时间的不适应,因为更多时候依赖的是揣测,而不是独立思考;依靠的是感情,而不是逻辑思维;凭借的是丰富的想象,而不是严密的论证;擅长的是差不多,是形式,是肯定思维,而不是精确的数据、批判性思维;传承的是古代文人一直延续下来的精致的文化生活意识以及八十年代思想解放肯定的个人主义观念混合而成的精致利己主义,而不是建国以来形成的吃苦耐劳、和历史实践紧密结合的创业传统。

在法国类似于我国高考的中学会考中,同样是一帮知识分子出题,考题还带着十九世纪文人论政传统,其作文作为考验的是考生是否具有成为现代国家中合格公民的素质。2014年文科作文三题任选其一中涉及到艺术品和人洞察力关系、追求幸福快乐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以及对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选段的解读;社会经济科作文是选择权是否意味自由、人为什么需要认识自己以及对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选段的解读;理科作文是人活着是否是为了幸福、艺术家是否是其作品的主宰以及读解笛卡尔作品的选段等。从作文题来看,涉及到了艺术、哲学和历史等领域的经典思想家。

这种命题类的作文,体现的是对现代社会文明教育的强调和规训——也只有达到标准和要求、将社会共识与历史传统烂熟于心的考生才能通过考试,成为公民。会考作文本身是对社会共识和知识的一种“唤寻”,其中蕴含的意识形态色彩远比我国高考作文浓厚。我国高考作文在去政治化和去历史化后,基本上是传统文人精致利己主义的招魂。

高考话题作文已经异化成为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表演的舞台。高考话题作文有强烈的“情境主义”倾向:具体的做法是提供一个阅读材料,让考生提炼话题,并据此写一篇文章,或立论论证,表明态度立场;或叙述论事,抒发情感。从话题来看,四川卷高考作文题是“老实与聪明”,上海卷“造就和谐的自我”,重庆卷是“公车上的等待”等无不是提供一个移情的情境,来考验公民的文化素养。但是在现实中的备考中,这最后演变成为一个标准的以得分为导向的“给你满意答案”、“给你个性”的舞台——高考的备考思维则是以小博大,寻找作文的套路——作文套路和秘诀给文化出版业和知识界精英提供了广阔市场,名师往往成为无形品牌,为精致文章打磨提供了指导——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就曾担任《高考作文高分第一范本》《作文素材必考60则素材-高考版》《作文素材 2015高考作文热点素材速用》、《高考作文热点冲刺》《高中生语文素质教育及高考语文指导方案:作文与阅读双向突破》等多本高考作文方面书籍的顾问。

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使得蒋昕捷被破额保送进了南京师范大学,书写了一个满分作文的传奇,更像风向标一样影响着考生。实际上,高考成绩不错的,基本上语文不会差到哪去,都知道如何写迎合阅卷老师,尽量弄得符合形式逻辑就好。

这样一来,由于我国在高考中缺乏系统的现代公民意识培养、文化共识方面的意识,没有一套核心的传统和共识的论述,致使高考作文异化成为一个精致的、“给你满意答案”的舞台。传统文化中文章承载的责任在这种异化中被消弭了,在精致利己主义的招魂中成为了一种文字游戏和玩世不恭现实智慧的体现。

只是,这样的高考作文,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吗?这样的考试机制中选拔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真的就是我们社会人才吗?

欢迎扫描二维码,订阅红歌会网微信,每天精彩,不容错过。(红歌会微信号:szhgh001)

网评:高考作文与精致利己主义的招魂

2015-06-09 11:38:26  来源:破土网  作者:李飞

点击:753   评论:0(查看) 分享到: 3

文章在传统中国被赋予了格外重要的意义:“文以载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因而在选拔人才之际,文章也成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并形成了影响数千年的科举制度。尽管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了,但是对文章的关注在现代教育中一直未减,中国人的“文章情结”一直未减,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演变成对高考作文的关注。

命题作文to话题作文,多元个体化表达新趋势

目前高考作文主导形式是话题作文。这种形式是在九十年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出现的,在最开始以提供人以情境、自由发挥空间较大等特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此之前,命题作文是高考作文主旋律,其反映了我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共识:

恢复高考的1977年的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1978年的《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是文革结束后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反映;

1979年的作文是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反映了如何个人、集体与国家关系的问题;

1980年的“达芬奇画蛋”的材料中说“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更是为当时多元化表达和个体化表达摇旗呐喊。

话题作文的出现将多元化和个体化表达的精髓保留了下来,并变成了一种实践。这种变革适应了我国国家社会同构走向社会多元化表达的趋势。

高考作文,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招魂器

然而在这么多年之后,高考作文越来越有演变为精致利己主义招魂器的趋势。

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概念,由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召集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提出:“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钱先生对教育中出现这种“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担忧和批判不可谓不深刻,然而他忽视了一点:并不是大学培养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一些著名的大学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集散地。

作为高考中分值最大的题型——作文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格外重要的角色。如果说传统的命题作文是奉旨成文,戴着镣铐舞蹈,考验一个人文章功底和思维能力,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唤寻”仪式;那么话题作文则提供了广阔的表达空间,提供了一个思想表达或情感释放的舞台,考验的是一个现代人在给定情境中的反应能力,是一种“文化表演”。

话题作文是伴随着我国“走向世界”、拥抱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改革出现的产物,本身带有浓烈的“告别革命”以及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的意图。事实上,高考作文题的创新与政治之间一直紧密联系着。早在1983年出现的以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形式给出的高考作文题,就有强烈的为改革和现代化做寓言式的摇旗呐喊在其中。

在话题作文成为主流的时代,许纪霖所言的改革开放的发起者们探索的拿条“以‘四个现代化’为中心诉求、世俗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已经变成了现实,现实中需要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常识”。

话题作文后面的社会话题

在高考话题作文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到现代社会建设、塑造现代社会人格等政治诉求与意识形态——情境化的出题,实际上提供了这样一个文字上的表演舞台,其将历史和政治排除在外,出题者具有浓厚的文人特色、世俗化乃至市侩化的特点在试题中张牙舞爪:

2015年湖北高考作文题《喷泉与泉水》的材料具有典型的文人主观臆断、肆意移情的成分在其中:“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骄傲地涌向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材料则将现实生活中的阶层分化与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现实选择性忽视而采用个人化的叙事方式:“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材料中富人有爱,穷人有骨气,各得其所,考究的是考生的文化和道德表演能力。

2015年河南高考作文题是社会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情与法”冲突的争论:“因父亲总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议论。要求是:请你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由于这些“情境”本身的材料限制,作文也成了一种纸上的文化表演而不是思想活动。在“文化表演”中,精于此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容易脱颖而出,因为出题者实际上是为他们开了后门,其中意思已经不言自明了——材料给你们了,你们就好好精雕细琢地做做形式主义的逻辑论证吧!思想,开玩笑,那是大师的行为!思维吗,批判思维?别逗了,那你驾驭得了吗?微博微信上都造势抹黑说了,辩证法拉低人智商。你们肯定性思维就好了,一边倒,自圆其说就行了。至于论点判断嘛,考试前不是都训练那么多次了吗?好好揣测呗,正常人八九不离十,只有外星人才出意外。

什么样的作文筛选出什么样的人

这样一来,当一批精致利己主义者鱼跃龙门,脱颖而出进入大学后,“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蔚为大观。在高中阶段养成的写文章的方式,在大学会有段时间的不适应,因为更多时候依赖的是揣测,而不是独立思考;依靠的是感情,而不是逻辑思维;凭借的是丰富的想象,而不是严密的论证;擅长的是差不多,是形式,是肯定思维,而不是精确的数据、批判性思维;传承的是古代文人一直延续下来的精致的文化生活意识以及八十年代思想解放肯定的个人主义观念混合而成的精致利己主义,而不是建国以来形成的吃苦耐劳、和历史实践紧密结合的创业传统。

在法国类似于我国高考的中学会考中,同样是一帮知识分子出题,考题还带着十九世纪文人论政传统,其作文作为考验的是考生是否具有成为现代国家中合格公民的素质。2014年文科作文三题任选其一中涉及到艺术品和人洞察力关系、追求幸福快乐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以及对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选段的解读;社会经济科作文是选择权是否意味自由、人为什么需要认识自己以及对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选段的解读;理科作文是人活着是否是为了幸福、艺术家是否是其作品的主宰以及读解笛卡尔作品的选段等。从作文题来看,涉及到了艺术、哲学和历史等领域的经典思想家。

这种命题类的作文,体现的是对现代社会文明教育的强调和规训——也只有达到标准和要求、将社会共识与历史传统烂熟于心的考生才能通过考试,成为公民。会考作文本身是对社会共识和知识的一种“唤寻”,其中蕴含的意识形态色彩远比我国高考作文浓厚。我国高考作文在去政治化和去历史化后,基本上是传统文人精致利己主义的招魂。

高考话题作文已经异化成为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表演的舞台。高考话题作文有强烈的“情境主义”倾向:具体的做法是提供一个阅读材料,让考生提炼话题,并据此写一篇文章,或立论论证,表明态度立场;或叙述论事,抒发情感。从话题来看,四川卷高考作文题是“老实与聪明”,上海卷“造就和谐的自我”,重庆卷是“公车上的等待”等无不是提供一个移情的情境,来考验公民的文化素养。但是在现实中的备考中,这最后演变成为一个标准的以得分为导向的“给你满意答案”、“给你个性”的舞台——高考的备考思维则是以小博大,寻找作文的套路——作文套路和秘诀给文化出版业和知识界精英提供了广阔市场,名师往往成为无形品牌,为精致文章打磨提供了指导——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就曾担任《高考作文高分第一范本》《作文素材必考60则素材-高考版》《作文素材 2015高考作文热点素材速用》、《高考作文热点冲刺》《高中生语文素质教育及高考语文指导方案:作文与阅读双向突破》等多本高考作文方面书籍的顾问。

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使得蒋昕捷被破额保送进了南京师范大学,书写了一个满分作文的传奇,更像风向标一样影响着考生。实际上,高考成绩不错的,基本上语文不会差到哪去,都知道如何写迎合阅卷老师,尽量弄得符合形式逻辑就好。

这样一来,由于我国在高考中缺乏系统的现代公民意识培养、文化共识方面的意识,没有一套核心的传统和共识的论述,致使高考作文异化成为一个精致的、“给你满意答案”的舞台。传统文化中文章承载的责任在这种异化中被消弭了,在精致利己主义的招魂中成为了一种文字游戏和玩世不恭现实智慧的体现。

只是,这样的高考作文,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吗?这样的考试机制中选拔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真的就是我们社会人才吗?

欢迎扫描二维码,订阅红歌会网微信,每天精彩,不容错过。(红歌会微信号:szhgh001)


相关文章

  • [说明文]端午龙舟竞渡
  • 龙舟竞渡都起源于秭归.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诞生在秭归县乐平里.他一生忧国忧民,深受人民爱戴.当屈原大夫农历五月初五在汩罗江投江的消息传到家乡以后,父老乡亲无不失声痛苦,纷纷驾船去汩罗江寻找屈原的遗体,经过多天的寻找,遗体 ...查看


  • 高考作文素材坚持
  • 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约,又害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查看


  • 高考语文黄金答题模式答题模板3
  • 高考语文黄金答题模式答题模板3 三.课内训练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难道不能不使我感动得淌下眼泪吗? B.今年,我国的主要日用工业品如棉布.服装.书籍等,都比去年同期增多. C.尤其是现在,群众的意见和看 ...查看


  • 创新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素材选择力技法二:避热就冷
  • 高考满分作文素材选择力技法二:避热就冷 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套用到满分作文的素材中也成立.即:如果说你比别人写得更好,那是因为你使用的素材是建立在热点基础上的"冷素材".考场 ...查看


  • 高考语文对联题及参考答案
  • (一)1987年全国高考题 六.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3分)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查看


  •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拟好提纲练写作省时保质
  • 近日,一些高三考生通过热线咨询如何备考的问题,不少考生认为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个慢功夫,离高考就剩不到一个月时间,再练也不会有太大的改观.对此,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张胜老师认为,考生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其实在考前最后一个月,作文不仅要花时 ...查看


  • 高考议论性散文的入题诀窍[2]
  • 高考议论性散文的入题诀窍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题一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为考生展示才华提供了很自由的写作空间,每年的高考都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作文,在各种文体的优秀作文中最为出彩的要属议论性散文了.议论性散文可以包容丰富 ...查看


  • 2016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模板
  • 2016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模板 总体框架:引.议.联.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中间主体:议(分析问题),讲清楚赞成或反对的理由(好处/危害):兼谈对立面 思维方式(即是"论证角度和方法"):因果分析. ...查看


  • [母亲作文]母爱的伟大
  • 每一个有生命,有思想的生物都会有爱,再冷血的动物也一样.上一个母亲节,让我体会到女儿对我的爱. 离母亲节还有一星期了,我心想:女儿会不会送我礼物?哪怕一支鲜花,甚至一句祝福的话.时间在我每天忙碌中悄然的过去,离母亲节只剩下三天了,可女儿马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