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说_半生缘_中的男性青年形象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37・

浅析小说《半生缘》中的男性青年形象

李娟梅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073)

摘要:张爱玲在小说《半生缘》中塑造了三位男性知识青年形象,讲述了他们对爱情的态度和寻求爱情的艰难历程。他

们有一定的思想和爱情自主意识,但是由于本身所具有的软弱和妥协性,不能战胜自我矛盾的心理,无法冲破封建因素和社会现实的阻挠,以至于所有的爱情故事都以凄凉的悲剧结束。

关键词:小说《半生缘》;男性知识青年;形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1)04—0037—02

女作家张爱玲在她的长篇小说《半生缘》中描写了一些在精神上渴望真实美好的爱情,在现实中有所尝试,但最终因为缺乏勇气和胆量而失败的男性知识分子,从中我们看到了那个特殊时代中生活得压抑并且无奈的一群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本文以张爱玲小说描写的旧上海的知识青年沈世钧为代表,结合许叔惠、张豫瑾的形象,探究了作者塑造的这三位男性知识分子对爱情的态度,指出了存在于他们身上的软弱的性格特征。

知识分子沈世钧出生于南京封建暴发户商人家庭,从小家庭不幸福,造成了他敏感、懦弱、自卑还有些叛逆和悲观的性格。他的父亲沈啸桐、母亲沈太太都是封建旧式的家长。父母感情不和,父亲迷恋姨太太,家外有家,常年住在姨太太的小公馆里,对于沈太太和儿子很少过问。被冷落的沈太太与小儿子沈世钧、守寡的大儿媳、孙子小健一起生活。沈父有些资产,对沈世钧来说,他应该算是有钱人家的少爷,但是这个家庭里没有多少温情和快乐,充满着凄凉、沉闷和压抑。从小到大,在沈世钧的成长过程中常常看到成为怨妇的母亲在每年过年过节的时候与丈夫吵闹、抱怨,这样的家庭生活让他无奈而悲伤。他对家庭不满,对荒唐、自私而且没有责任感的父亲很反感,也看不惯母亲的旧派作风。最终,他不惜与父亲决裂,离开家庭出去读书并自谋生路,以求得心理上的片刻宁静。他朋友很少,不善交际,在开始自己的爱情之前,他寄居在唯一的朋友家里,生活单调孤独而悲凉。与他的女同事顾曼桢的相遇相知让沈世钧的生命里有了一些亮色,

他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对未来产生了憧憬和渴望。

二十岁出头的顾曼桢是出身于上海清贫而又封建的小户人家的女儿,她单纯可爱,外表柔弱内心却坚强而又执着,是一位有理想、热爱生活的新一代青年女性[1]。她十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无能又不愿意走出家庭做事,一家八口靠十七岁的姐姐曼璐出卖色相养活。曼桢在毕业后靠自己的辛苦工作承担起了养家的重担,生活艰辛、忙碌,却从未抱怨、沉沦,只是在内心深处对于自己的家世感到悲哀和无奈。她没有朋友,内心是孤独的。

这两个都不开心的孤单的年青人偶然相识,渐渐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关心和爱意,慢慢走到了一起,如同寒夜里两只紧紧依靠的孤独的猫,互相温暖着对方。作为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在他们身上看不到激进的鲜明的新时代的气息,他们只是两个平凡的都市男女。在他们的爱情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也没有什么海誓山盟,甚至在公开的地方说话,两个人都拘谨、羞涩,但却满心欢喜和快乐。

张爱玲笔下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总是平淡、自然,却很真实。一个渴望爱情的人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了一个自己喜欢正好又喜欢自己的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缘,也许这正是她所渴望的生活的本原。

曼桢对这段感情很执着,为了家庭和沈世钧的事业,他们认识两年了都没有结婚,她在艰辛的生活中静静等待着幸福的到来。但是,由于这两个青年男女的性格和对待生活

[收稿日期]2011-04-03

[作者简介]李娟梅(1978-),女,陕西岐山人,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教学。

・38・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的态度的不同,再加上来自双方家庭的变故却无情地撕碎了两个年轻人的幸福。

张豫瑾是一位被曼桢坚强独立的个性吸引的三十几岁的单身青年,他来到顾家,向曼桢求婚被拒绝。本来就不自信的沈世钧得知曼桢势利的母亲和祖母也想让曼桢嫁给张豫瑾,心中非常不快,他误以为曼桢变心而生气,冒雨离开顾家。后来两人虽然和解,但由于他敏感自卑和嫉妒的心理,使他从此暗暗将张豫瑾看做情敌甚至怀疑曼桢。父亲突然重病也使他有了得到父亲家产的机会,为解决母亲、自己与曼桢以后可能面临的现实经济问题,他违心地放弃在经济上独立自主的想法,辞职回到封建的家庭,接管父亲的生意。

与独立坚强的曼桢相比,沈世钧软弱了很多,他畏惧世俗的眼光,在现实生活重压下,他选择妥协让步。他虽然邀曼桢到南京并与她订婚,却不敢大胆地告诉家人,甚至当父母怀疑曼桢家世不好,母亲询问他时,沈世钧不敢承认事实。为隐瞒真相,他要曼桢搬家,并疏远已经不做舞女并结婚的曼璐。这伤害了曼桢的自尊,两人发生激烈的争吵,沈世钧气愤地离开。从此,一别就是十四年。后来曼桢被姐姐、姐夫设计囚禁失去了自由,并被姐夫强奸,贪财势利的顾太太也成了他们的帮凶。沈世钧也曾去找过曼桢,但被他们欺骗,失望地离开上海。父亲去世之前,沈世钧陪他到上海看病,再次去寻找曼桢,却误以为她变心嫁给了张豫瑾,于是对这段爱情彻底死了心,内心却痛苦无比。父亲死后不久,他娶了并不相爱的门当户对的大家小姐石翠芝,成为一个洋行职员,有了两个孩子,两个无爱的人循规蹈矩地过着上海小资产阶级家

[2]庭寻常的日子。

向许叔惠求助,他内心虽然痛苦沮丧,但大醉一场之后,却依然选择了退缩。在翠芝即将结婚之际,他们又意外地见了面,这一次,翠芝更加坚定了立刻解除婚约的决心,再次写信给他,期望他能够有所表示,他却还是逃避。后来,翠芝甚至离家出走要到上海找他,却被家人阻止。最后,翠芝在痛苦失望之极选择嫁给了沈世钧,许叔惠显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但他并不曾做些什么来争取这段感情。他只是在婚礼上喝得大醉,痛苦地只身去了美国。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婚姻后又独自归来,却发现内心里爱的人还是翠芝,而已成为少奶奶多年的翠芝也还深爱着他。无疑,那种从心底里生出的无尽的悲凉的感觉,是让他痛彻心扉的。

另一个男青年张豫瑾在上海大学毕业后成为六安某医院的院长,十年里他痴情于初恋情人曼璐。在曼璐结婚后又爱上了外表象她的曼桢,他向曼桢求婚遭拒绝后,便再也没有追求爱情的信心,内心虽不满足,但在现实面前他还是低头了,很快就和一个没有感情基础的女子结了婚。

张爱玲在小说《半生缘》中塑造的上述三位男性知识青年在面对爱情的时候,不管选择如何,最终都走进了无爱情的婚姻。整个小说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揭露出他们软弱悲观的性格决定了其悲剧的人生和命运。沈世钧一度坚决地逃离封建家庭,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可是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他身上那种懦弱、妥协、缺乏勇气的性格最终导致他不能坚持到底。自卑和多疑的性格也使他始终不能相信曼桢对他的执着和绝对真诚,从而轻易地放弃爱情,最终选择了无爱的婚姻。许叔惠对于爱情一味地逃避也是他自卑懦弱的性格造成的,他远远不如翠芝勇敢。张豫瑾虽对于自己的初恋坚持了十年,但是在两次求婚失败后,也选择了快快结婚来逃避现实。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些知识青年在面对现实问题、情感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性,他们的命运不仅叫人同情,也应引人思考。知识改变了他们的生存方式,却不曾给他们战胜生活难题、勇敢面对爱情、大胆追求幸福的勇气;时代的变革给他们带来的冲击不足以使他们冲破自己生活中狭小沉闷的空间,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他们缺乏与封建家庭和观念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力量,因而始终无法摆脱凄凉悲剧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苟建明.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42.

[2]罗艳.论张爱玲的悲剧意识[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5):21.

十几年后,他与经历了种种人生磨难之后孤身一人的曼桢再次相见,面对无奈的现实,他内心痛苦悲凉到了极点,十八年的爱情在此终结。由于性格的差异,他们不能达到心灵上完全的沟通和理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沈世钧不能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缺乏面对生活重压的勇气,不能完全摆脱封建家庭的影响并对之有依赖心理。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困惑,也是作品中塑造的其他两位知识分子面对的人生难题。

许叔惠出身于上海清贫的银行小职员家庭,是一个聪明而又漂亮的青年工程师。许叔惠在南京偶遇漂亮的大家闺秀石翠芝,两人一见钟情。但是自卑和爱面子的心理使家境贫寒的他不敢接受石翠芝对他的爱意。作为一个女子,虽然知道自己的家人很势利,石翠芝仍主动给他写信,他却始终缺乏勇气。石翠芝因父母逼迫她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写信

                (责任编辑:刘芳)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37・

浅析小说《半生缘》中的男性青年形象

李娟梅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073)

摘要:张爱玲在小说《半生缘》中塑造了三位男性知识青年形象,讲述了他们对爱情的态度和寻求爱情的艰难历程。他

们有一定的思想和爱情自主意识,但是由于本身所具有的软弱和妥协性,不能战胜自我矛盾的心理,无法冲破封建因素和社会现实的阻挠,以至于所有的爱情故事都以凄凉的悲剧结束。

关键词:小说《半生缘》;男性知识青年;形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1)04—0037—02

女作家张爱玲在她的长篇小说《半生缘》中描写了一些在精神上渴望真实美好的爱情,在现实中有所尝试,但最终因为缺乏勇气和胆量而失败的男性知识分子,从中我们看到了那个特殊时代中生活得压抑并且无奈的一群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本文以张爱玲小说描写的旧上海的知识青年沈世钧为代表,结合许叔惠、张豫瑾的形象,探究了作者塑造的这三位男性知识分子对爱情的态度,指出了存在于他们身上的软弱的性格特征。

知识分子沈世钧出生于南京封建暴发户商人家庭,从小家庭不幸福,造成了他敏感、懦弱、自卑还有些叛逆和悲观的性格。他的父亲沈啸桐、母亲沈太太都是封建旧式的家长。父母感情不和,父亲迷恋姨太太,家外有家,常年住在姨太太的小公馆里,对于沈太太和儿子很少过问。被冷落的沈太太与小儿子沈世钧、守寡的大儿媳、孙子小健一起生活。沈父有些资产,对沈世钧来说,他应该算是有钱人家的少爷,但是这个家庭里没有多少温情和快乐,充满着凄凉、沉闷和压抑。从小到大,在沈世钧的成长过程中常常看到成为怨妇的母亲在每年过年过节的时候与丈夫吵闹、抱怨,这样的家庭生活让他无奈而悲伤。他对家庭不满,对荒唐、自私而且没有责任感的父亲很反感,也看不惯母亲的旧派作风。最终,他不惜与父亲决裂,离开家庭出去读书并自谋生路,以求得心理上的片刻宁静。他朋友很少,不善交际,在开始自己的爱情之前,他寄居在唯一的朋友家里,生活单调孤独而悲凉。与他的女同事顾曼桢的相遇相知让沈世钧的生命里有了一些亮色,

他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对未来产生了憧憬和渴望。

二十岁出头的顾曼桢是出身于上海清贫而又封建的小户人家的女儿,她单纯可爱,外表柔弱内心却坚强而又执着,是一位有理想、热爱生活的新一代青年女性[1]。她十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无能又不愿意走出家庭做事,一家八口靠十七岁的姐姐曼璐出卖色相养活。曼桢在毕业后靠自己的辛苦工作承担起了养家的重担,生活艰辛、忙碌,却从未抱怨、沉沦,只是在内心深处对于自己的家世感到悲哀和无奈。她没有朋友,内心是孤独的。

这两个都不开心的孤单的年青人偶然相识,渐渐感受到来自对方的关心和爱意,慢慢走到了一起,如同寒夜里两只紧紧依靠的孤独的猫,互相温暖着对方。作为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在他们身上看不到激进的鲜明的新时代的气息,他们只是两个平凡的都市男女。在他们的爱情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也没有什么海誓山盟,甚至在公开的地方说话,两个人都拘谨、羞涩,但却满心欢喜和快乐。

张爱玲笔下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总是平淡、自然,却很真实。一个渴望爱情的人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了一个自己喜欢正好又喜欢自己的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缘,也许这正是她所渴望的生活的本原。

曼桢对这段感情很执着,为了家庭和沈世钧的事业,他们认识两年了都没有结婚,她在艰辛的生活中静静等待着幸福的到来。但是,由于这两个青年男女的性格和对待生活

[收稿日期]2011-04-03

[作者简介]李娟梅(1978-),女,陕西岐山人,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教研室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教学。

・38・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的态度的不同,再加上来自双方家庭的变故却无情地撕碎了两个年轻人的幸福。

张豫瑾是一位被曼桢坚强独立的个性吸引的三十几岁的单身青年,他来到顾家,向曼桢求婚被拒绝。本来就不自信的沈世钧得知曼桢势利的母亲和祖母也想让曼桢嫁给张豫瑾,心中非常不快,他误以为曼桢变心而生气,冒雨离开顾家。后来两人虽然和解,但由于他敏感自卑和嫉妒的心理,使他从此暗暗将张豫瑾看做情敌甚至怀疑曼桢。父亲突然重病也使他有了得到父亲家产的机会,为解决母亲、自己与曼桢以后可能面临的现实经济问题,他违心地放弃在经济上独立自主的想法,辞职回到封建的家庭,接管父亲的生意。

与独立坚强的曼桢相比,沈世钧软弱了很多,他畏惧世俗的眼光,在现实生活重压下,他选择妥协让步。他虽然邀曼桢到南京并与她订婚,却不敢大胆地告诉家人,甚至当父母怀疑曼桢家世不好,母亲询问他时,沈世钧不敢承认事实。为隐瞒真相,他要曼桢搬家,并疏远已经不做舞女并结婚的曼璐。这伤害了曼桢的自尊,两人发生激烈的争吵,沈世钧气愤地离开。从此,一别就是十四年。后来曼桢被姐姐、姐夫设计囚禁失去了自由,并被姐夫强奸,贪财势利的顾太太也成了他们的帮凶。沈世钧也曾去找过曼桢,但被他们欺骗,失望地离开上海。父亲去世之前,沈世钧陪他到上海看病,再次去寻找曼桢,却误以为她变心嫁给了张豫瑾,于是对这段爱情彻底死了心,内心却痛苦无比。父亲死后不久,他娶了并不相爱的门当户对的大家小姐石翠芝,成为一个洋行职员,有了两个孩子,两个无爱的人循规蹈矩地过着上海小资产阶级家

[2]庭寻常的日子。

向许叔惠求助,他内心虽然痛苦沮丧,但大醉一场之后,却依然选择了退缩。在翠芝即将结婚之际,他们又意外地见了面,这一次,翠芝更加坚定了立刻解除婚约的决心,再次写信给他,期望他能够有所表示,他却还是逃避。后来,翠芝甚至离家出走要到上海找他,却被家人阻止。最后,翠芝在痛苦失望之极选择嫁给了沈世钧,许叔惠显然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但他并不曾做些什么来争取这段感情。他只是在婚礼上喝得大醉,痛苦地只身去了美国。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婚姻后又独自归来,却发现内心里爱的人还是翠芝,而已成为少奶奶多年的翠芝也还深爱着他。无疑,那种从心底里生出的无尽的悲凉的感觉,是让他痛彻心扉的。

另一个男青年张豫瑾在上海大学毕业后成为六安某医院的院长,十年里他痴情于初恋情人曼璐。在曼璐结婚后又爱上了外表象她的曼桢,他向曼桢求婚遭拒绝后,便再也没有追求爱情的信心,内心虽不满足,但在现实面前他还是低头了,很快就和一个没有感情基础的女子结了婚。

张爱玲在小说《半生缘》中塑造的上述三位男性知识青年在面对爱情的时候,不管选择如何,最终都走进了无爱情的婚姻。整个小说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揭露出他们软弱悲观的性格决定了其悲剧的人生和命运。沈世钧一度坚决地逃离封建家庭,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可是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他身上那种懦弱、妥协、缺乏勇气的性格最终导致他不能坚持到底。自卑和多疑的性格也使他始终不能相信曼桢对他的执着和绝对真诚,从而轻易地放弃爱情,最终选择了无爱的婚姻。许叔惠对于爱情一味地逃避也是他自卑懦弱的性格造成的,他远远不如翠芝勇敢。张豫瑾虽对于自己的初恋坚持了十年,但是在两次求婚失败后,也选择了快快结婚来逃避现实。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些知识青年在面对现实问题、情感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软弱性,他们的命运不仅叫人同情,也应引人思考。知识改变了他们的生存方式,却不曾给他们战胜生活难题、勇敢面对爱情、大胆追求幸福的勇气;时代的变革给他们带来的冲击不足以使他们冲破自己生活中狭小沉闷的空间,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他们缺乏与封建家庭和观念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力量,因而始终无法摆脱凄凉悲剧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苟建明.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42.

[2]罗艳.论张爱玲的悲剧意识[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5):21.

十几年后,他与经历了种种人生磨难之后孤身一人的曼桢再次相见,面对无奈的现实,他内心痛苦悲凉到了极点,十八年的爱情在此终结。由于性格的差异,他们不能达到心灵上完全的沟通和理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沈世钧不能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缺乏面对生活重压的勇气,不能完全摆脱封建家庭的影响并对之有依赖心理。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困惑,也是作品中塑造的其他两位知识分子面对的人生难题。

许叔惠出身于上海清贫的银行小职员家庭,是一个聪明而又漂亮的青年工程师。许叔惠在南京偶遇漂亮的大家闺秀石翠芝,两人一见钟情。但是自卑和爱面子的心理使家境贫寒的他不敢接受石翠芝对他的爱意。作为一个女子,虽然知道自己的家人很势利,石翠芝仍主动给他写信,他却始终缺乏勇气。石翠芝因父母逼迫她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写信

                (责任编辑:刘芳)


相关文章

  •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浅析
  • 而纵容男子对女子的玩弄和欺凌,是一种惨无人道的荒谬行为.鲁迅愤怒地指出:"节"和"烈"是架在中国妇女脖颈上的两把尖刀,几千年来残害了多少无辜的妇女.鲁迅认为:"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 沈 ...查看


  • 浅析张爱玲的爱情观
  • 浅析张爱玲的爱情观 刘 畅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0007) 摘要: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却没有常人想象得那么美好.她所描写的爱情是那样可望而不可及.她在爱情观上持悲观的态度.不论小说中人物对命运是积极抗争 ...查看


  • 浅析[白鹿原]人物形象的对比
  • 浅析<白鹿原>中人物形象的对比 这是我第二次翻开<白鹿原>,朴实的写作风格,纯朴的民族风气.敢作敢为的行事作风,连同白鹿镇再简单不过的风景再次给予我震撼,且不去理会陈忠实在小说中所倾注的伦理感情因素,<白鹿原& ...查看


  • 浅析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蒋娜
  •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浅析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学生姓名:蒋娜 学号: 入学时间:2014秋 专业:汉语言文学 试点电大(分校)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綦江工作站 指导教师 :周强 重 庆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2015 年 11 月 ...查看


  • 二叶亭四迷文学中的近代爱情
  • /二叶亭四迷文学中的近代爱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李志颖 510420] <浮云>围绕着一对青年男女恋情的波折,将"文明女学生"形象引入日日本近代文学先驱二叶亭四迷的小说摘要: 标志着明治维新二十年后, ...查看


  • [莎菲女士的日记]浅析
  • 浅析莎菲形象在丁玲小说中的典型意义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例 [摘要]<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家丁玲的成名作,作品中的主人公桫菲在丁玲的小说中具有典型意义,莎菲多层次的内心世界多侧面的性格内涵,体现出作家再现生活时 ...查看


  • [傲慢与偏见]的研究综述
  • 关于<傲慢与偏见>的研究综述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奥斯丁生活的十八世纪末期大英帝国正处于颠峰时期,而奥斯丁 ...查看


  • 读张爱玲作品有感
  • 读张爱玲作品有感 汉奸文人胡兰成称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 水照花人‛.有人因为特别讨厌始乱终弃四处留 情的男子,对其作品读得索然无味.但是谈到张 爱玲, 喜爱她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胡兰成之于她的 了解.胡在他的<今时今曰>说张爱玲 ...查看


  • 浅析[白鹿原]中田小娥的自我意识文献综述
  • 一曲飞"娥"扑火的不朽赞歌--浅析<白鹿原>中田小娥的自我意识文献综述 翻开历史的书卷,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一直承受着"神权.族权.父权和夫权"的重重压迫,她们被当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