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论文2(开题报告)题目: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中导游
讲解体系的构建
院
专
班系:业:级: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系旅游管理T663-1班
潘长海
[1**********]
王超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中导游讲解体系的构建
潘长海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十堰442002)
1选题缘由
导游讲解是一种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道教文化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由于导游讲解和道教文化旅游在文化层面的共同属性,二者自然不可分割。
传播者、信息、受众是其传播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导游讲解是导游人员作为主要传播者,以景区景点及其语言化的导游词等文化内容作为信息,以现实及潜在的旅游者作为受众而进行的一系列传播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信息”这一要素的关键性载体是导游词。导游词不仅要向广大受众介绍可以看到的各类景物实体,还要揭示各类隐藏在实体中的丰富内涵。因而,在导游讲解中应该重视构建以导游词等文化信息为主要传播信息的内容体系。
同时,导游词与其它文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带有浓重的文化内涵和感情色彩,而且强调对受众的传播效果。作为“民间文化传播”大使的导游员及其讲解不应该只是一个单向的“传声筒”,而该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应当进行文化层面的诠释和相应的讲解结构体系构建。
武当道教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直长盛不衰,与其丰富的文化内容是分不开的。而道教文化是武当文化的核心和主体所在。道教文化作为人文旅游资源的一种,是武当山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旅游活动中以健全的内容体系和合适的结构体系,把道教资文化的丰富内涵传达给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旅游者,不仅关系到一次导游活动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整个武当形象的营销和武当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打好武当牌”意义重大。
总之,如何展示武当山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游客在趣味性、幽默性、生动性体验中更全面、准确、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武当山的建筑文化、宗教文化、自然生②①①黄爱琴. 武当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4.
②杨立志. 武当文化概论[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0.
态和民俗风情等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及其对武当的美誉度,加强武当山的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是本文重要的研究目的和写作动力。
2选题背景
2.1现实背景
应该说,武当山旅游资源的体量和内涵是全国乃至世界都屈指可数的,其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堪称双绝,但是迄今为止,其知名度和吸引力都远不如北方的少林。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导游讲解体系的落后与不合时宜,自然也是原因之一。目前,适逢湖北省大力建设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十堰全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十漫高速公路的通车和武当国际机场的落成的巨大历史契机,这使得“打好武当牌”更显紧要和迫切。
对于高层次的旅游者来说,景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远比实物本身更为重要,而道教文化除了可以看见的宫观与仪式之外,还有更多无形的内涵蕴赋其中,这就需要有一个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导游词文本作为内容体系来承载和宣传。但是目前关于武当的导游词文本多由十堰市各旅行社提供和导游员自己收集,或者直接来自网络转载,而作为一线工作人员的导游员当然也没有时间和精力的保证去编写一部可以覆盖整个武当文化内涵的、赋予权威性和学术性的导游词文本,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中工作的传播环节中存在一些制约性的问题。
目前,武当山旅游业随着武当山交通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在武当山各景点的导游词方面与其“世界文化遗产”盛名不相符合,与国内其它名山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的武当山导游词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甚至不准确等诸多问题。要深度挖掘武当山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首先就应当在导游词上下功夫,整理现有的各景点的导游词,找出其中的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背景,加以修订和完善,对不断提高武当山的美誉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显然,武当山有关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2009年10月24日,武当山特区工委副书记柯尊勇主持召开《武当山导游词》编写修改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武当山导游词的研究讨论和编写工作。③
③徐斌. 武当山特区组织开展《武当山导游词》编写修改工作[EB/OL].http://www.shiyan.gov.cn/SY/News/009/10/content_27323.html.2009-10-26.
2.2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关于武当道教研究的文章较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从整体上研究武当道教文化,如武当道教的起源、生成、发展、特质等,这一方面研究的代表是郧阳师范高等学校的杨立志以及由他领导的“武当文化研究协会”;二是从武当道教文化构成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研究武当道教文化,如研究武当道教建筑、音乐、文学、文物、养生等;而关于武当山旅游资源研究的文章也有很多,这方面的主要研究力量集中在十堰市政府、十堰地区高校。
在学者们关于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方面,涉及到武当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文献很多,许多文献对武当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各个方面进入了十分深入的论述,但是对于导游讲解体系这方面的内容及导游词的编写工作几乎都没有涉及。
综上可知,由于对武当文化和道教文化系统性研究的历史较为短暂,部分权威性的学术机构和学者都致力于系统的学术体系构建和基础性的研究;而肩负振兴武当重任的道教协会近些年也由于忙于修复道教宫观、开展道教活动和研究道学,弘扬道教文化,也无暇顾及导游讲解体系的构建工作。笔者以“导游讲解体系”为关键词检索中国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得到的纪录数为零,说明这方面的研究是比较缺乏的。
尽管目前尚无专门论述武当山导游讲解服务体系的文章,然而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武当文化的研究成果颇多,这对武当山导游词的撰写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可以成为本文撰写的学理依据和知识基础。
3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
道教文化旅游的研究是一项庞杂的工作。鉴于水平和精力所限,本文在研究中,倾向于从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导游讲解体系的构建方面展开探究,并力争结合实际,使课题实现专业化和具体化。因而,本文所研究的导游讲解体系主要界定为——在以武当山为中心的道教文化旅游范围内,构建以导游员为主要传播者,以导游词及其讲解的为内容体系,以“一处景点一个主题、一条线路一个景点、一个景点一段讲解词”为结构体系,以现实及潜在的各类旅游者为主要受众对象的导游讲解体系。具体来讲,主要包括武当道教文化旅游活动中导游讲解的现状和不足,以及涉及到导游讲解体系构建方面的具体措施等内容。
本文整个研究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的主要行文思路是:一是力求较为系统地从导游讲解角度论述武当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二是结合自己的调查和研究所得,力求从导游传播方面对武当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预期目标
本文力求实现的目标主要有三方面:调查和分析武当道教文化导游讲解工作的现状;提出构建武当道教文化导游讲解的基本原则;建立构建武当道教文化导游讲解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模式的具体内容如下:
4.1内容体系
内容体系部分,文章认为首先应该对道教文化内涵进行一个全面、深入、细致的发掘,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系统全面、科学合理、适合武当道教文化旅游的游词文本,以此作为主要承载形式。同时,辅之以其的手段进行配合传播。而这份导游词文本必须具有规范性、专业性、通俗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4.1.1道教文化内涵讲解体系
道教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主要包含了神仙文化、哲学思想、养生文化、斋醮科仪、建筑文物、石刻壁画、武术文化、道医文化和武当文学等,内容丰富,体系庞大,这些都是需要在导游讲解中进行系统梳理,并在实际讲解中有所侧重,灵活取舍。
4.1.2规范的景点导游词体系
规范性。首先,这份导游词的出处应该是正规的,由相应学术机构和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完成,而非道听途说,七拼八凑而来;其次,它的内容和结构应该是科学严谨,经得起论证和无错误的,最后,它应该是适合导游讲解所需的导游词,具有知识性,艺术语和口语化的特点。
专业性。导游活动本身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脑体高度结合的复杂活动。导游词文本的专业性也应该体现这种特点,应该是兼顾整个旅游活动各个环节中的导游服务心理和游客游览心理,兼顾散客游和团队游、兼顾大众化与个性化的专业性文本。
通俗性。导游词除了应该具有知识性和专业性之外,其本身还应该具备口语化和现场感强的特点,这也是导游讲解的艺术魅力所在。或者是说,这份导游
词文本应该是雅俗共赏、导游与游客共赏的。
实用性。文本的通俗性决定了其能为导游与游客共享的实用性;而规范和专业性又决定了它能为学者与研究人员所共享的特点,是可以为大多数人的服务的。
4.1.3具有指导性的教材案例体系
目前,许多导游培训教材是在介绍知识的同时,未能结合案例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使导游对实际导游工作的操作难以形成直观、深刻的理解,导致很多导游知识在记忆具体知识点,而对于如何独立开展导游工作及处理具体事务仍不知所措。因此,今后的培训教材应补充相关案例,让导游知识与导游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尽量缩短,增强导游教材对导游实践工作的指导性。本文认为,主要可以从启示类案例、经典型案例、身边的案例三类进行案例结构体系进行的构建。④
4.2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是内容体系的承载形式和具体化,具体来讲,本文主能通过构建针对游客类型的导游讲解体系和旅游主题活动的导游讲解体系来实现内容体系的具体化。
4.2.1针对游客类型的讲解体系
不同的游客类型有不同有旅游偏好,准确把握这一特点就能有所侧重的安排导游讲解的内容,因而应该细分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旅游者,根据他们的特点打造与之相适应的游览线路和组合产品,以利于较好的做好导游服务工作。
4.2.2旅游活动(线路)主题讲解体系
除了根据游客特点临时组织线路产品和之外,也可以根据特定的节日、节庆等打造特点的主题活动,打造出“仙境神话游”、“求学励志游”、“健身养生游”、“问道朝拜游”等一系列的线路组合和主题产品。
4.2.3针对时长定位的线路结构体系
游客在某个景点所停留的时间,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行程上对景点的覆盖和线路的安排,也会影响到导游员们的讲解主题和景点贯串。因而研究时长定位,并以此为例来说明如何实现“一处景点一个主题、一条线路一个景点、一个景点一段讲解词”的结构体系的构建就具有相当的意义,同时也是对上文所述的针对④尹燕. 当代导游知识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游客类型和针对主题活动讲解体系设想的具体实现。事实上,笔者了解到,北京的一家组团旅行社曾组织过“武当养生八日游”,这从侧面也说明“延长武当游时长定位”的设想是有具现实可行性的。由于武当道教对明朝多位皇帝的特殊意义,形成了完整而庞大的“少年真武修行”的神仙故事体系,武当道教宫观的主体建筑基本上也是以“少年真武修行”的故事体系为蓝本而进行布局的,这构成了武当道教宫观布局的一大特色。
4.3辅助体系
导游讲解也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除了内容体系和结构体系外,还应有许多辅助的手段进行配合。文章主要以构建人工导游与电子导游相结合的讲解体系、注重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等讲解艺术的运用等方式来开展。而这些,都需要有一份权威的导游词文本作为支撑。
4.3.1人工讲解体系与电子导游讲解体系
武当山作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胜地,不仅应该有高素质的人工导游,也应该有配套的电子导游系统。实地实时的电子导游系统,不仅利于团队导游,更利于散客导游,人工导游与电子导游的配合,有利于武当山道教文化的内涵的深度发掘和广泛传播。
□构建高素质的导游讲解队伍体系
针对武当山导游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应通过组建专项型导游队伍;定期培训,组织适应导游需求的专家讲座和组建导游俱乐部等方式来构建高素质的专业导游队伍体系。
□构建健全的电子导游讲解系统
电子导游是相对于人工导游而言的,目前对电子导游的理解,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原理制造的各种导游讲解设备系统,用于改变原有人工导游讲解方式和方法。武当山作为一个世界级的道教文化旅游胜地,不仅应该有高素质的人工导游,也应该有配套的电子导游系统。实地实时的电子导游系统,不仅利于团队导游,更利于散客导游,人工导游与电子导游的结合,有利于武当山道教文化的内涵的深度发掘和广泛传播。笔者认为,在武当山的重要景点、武当博物馆以及在购物场合都应该用到电子导游系统。
4.3.2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讲解体系
导游讲解不仅仅是内容与知识的传播,也是一门艺术,随着个性化导游与体验式导游的时代的来临,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等讲解艺术的运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导游讲解服务中最为灵活,最见导游功夫的重要环节之一。
最后,本文力求想实现的一个目标就是和特点就同这份导游词文本应该是适合导游和游客共用的,可以为游客导游,并与其游览线路一致的导游词文本,不仅应该迎合了当地导游的需要,当然也应该成为外地导游来武当的必须消费品,同样,也应该受到散客青睐。因而导游与游客自然也就成了这份文本的双重消费对象,而文本内容体系的雅俗共享性和讲解结构体系的大众性,决定了其市场前景的广阔性。
5创新点
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章首次从学术角度提出武当道教文化旅游中导游讲解的构建及其内容的界定,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人研究过;二是文章将会结合在实际中调查和研究对导游讲解体系的构建提出大量的对策和研究,这些对策将来自于自己的实践、调研和总结,这亦将构成文章的一大创新点。6进度安排
2009年11月16日前
2010年01月22日
2010年02月25-29日
2010年03月25-31日
2010年05月25-31日
2010年06月01-06日
2010年06月07-09日
2010年06月10日与指导教师见面交开题报告交论文提纲交论文初稿、交英文翻译论文定稿论文查新提交优秀毕业设计小论文论文答辩
7写作大纲
1导论
2当代旅游发展对导游工作的新要求
3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中导游讲解工作的现状分析
4构建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讲解体系的基本模式
5结语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参考文献
[1]夏林根.新编导游概论[M].山两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健民.旅行社产品理论与操作实务[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4]吕龙根.导游知识读本[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5]韩荔华.实用导游语言技巧[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6]邵骥顺.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概论[M].上海二联书店.1998.
[7]陈蔚德.导游讲解实务[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8]陈志学,吴洪芹.旅游培训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
[9]何克抗.探讨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M].电化教育研究.1997(3).
[10]郭赤婴.导游员职业道德.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11]文瑾,宫辉力.国内自助旅游的安全问题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8).
[12]甘朝有.旅游心理学[M]南开人学出版社.1998.
[13]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一一理论·战略·实践[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14]梁焰.论导游的个性培养[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
[15]蔡家成.刍议国外导游管理体制及其成因[J].旅游学刊.1995(3).
[16]李小波.从终身教育、全比教育到全纳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2003.
[17]壬洪滨.导游词创作论[J].桂林旅专学报.1998(4).
[18]侯卫.导游词创作中应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19]唐凡茗, 范晓梅.阳朔休闲自助旅游游客行为市场调查分析[J].旅游论坛,2008,1(2).
[20]陈经华,张百佳.导游翻译技巧刍议[J].集美航海学院学报.16(4).
[21]陈永发.导游风格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1).
[22]陈俊鸿,宋军等.论旅游城市的自助旅游开发[J].旅游学刊.1998.
[23]陈俊鸿.论风景名胜区的自助旅游开发[J].旅游学刊.1995,6.
[24]丁磊.浅析自助旅游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6.9.
[25]张婷.上海自助旅游发展障碍及其应对措施[J].科技经济市场.2006,3.
[26]班晓燕.自助旅游下的旅游营销管理[J].技术与市场.2007,5.
[27]刘红燃.基于市场细分的中国旅游企业自助旅游市场开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9.
[28]詹姆斯·H·吉尔摩,B约瑟大·派恩.复业良译.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9]deKadt,E.(1979).Tourism:Passportto development..NewYork:OxfordUniversity Press.
[30]EFTGA.(1998).Europeanfederation of tour guides association*Informationbrochure,Unpublished.
学期论文2(开题报告)题目: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中导游
讲解体系的构建
院
专
班系:业:级: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系旅游管理T663-1班
潘长海
[1**********]
王超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中导游讲解体系的构建
潘长海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十堰442002)
1选题缘由
导游讲解是一种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道教文化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由于导游讲解和道教文化旅游在文化层面的共同属性,二者自然不可分割。
传播者、信息、受众是其传播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导游讲解是导游人员作为主要传播者,以景区景点及其语言化的导游词等文化内容作为信息,以现实及潜在的旅游者作为受众而进行的一系列传播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信息”这一要素的关键性载体是导游词。导游词不仅要向广大受众介绍可以看到的各类景物实体,还要揭示各类隐藏在实体中的丰富内涵。因而,在导游讲解中应该重视构建以导游词等文化信息为主要传播信息的内容体系。
同时,导游词与其它文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带有浓重的文化内涵和感情色彩,而且强调对受众的传播效果。作为“民间文化传播”大使的导游员及其讲解不应该只是一个单向的“传声筒”,而该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应当进行文化层面的诠释和相应的讲解结构体系构建。
武当道教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直长盛不衰,与其丰富的文化内容是分不开的。而道教文化是武当文化的核心和主体所在。道教文化作为人文旅游资源的一种,是武当山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旅游活动中以健全的内容体系和合适的结构体系,把道教资文化的丰富内涵传达给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旅游者,不仅关系到一次导游活动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整个武当形象的营销和武当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打好武当牌”意义重大。
总之,如何展示武当山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游客在趣味性、幽默性、生动性体验中更全面、准确、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武当山的建筑文化、宗教文化、自然生②①①黄爱琴. 武当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4.
②杨立志. 武当文化概论[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0.
态和民俗风情等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及其对武当的美誉度,加强武当山的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是本文重要的研究目的和写作动力。
2选题背景
2.1现实背景
应该说,武当山旅游资源的体量和内涵是全国乃至世界都屈指可数的,其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堪称双绝,但是迄今为止,其知名度和吸引力都远不如北方的少林。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导游讲解体系的落后与不合时宜,自然也是原因之一。目前,适逢湖北省大力建设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十堰全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十漫高速公路的通车和武当国际机场的落成的巨大历史契机,这使得“打好武当牌”更显紧要和迫切。
对于高层次的旅游者来说,景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远比实物本身更为重要,而道教文化除了可以看见的宫观与仪式之外,还有更多无形的内涵蕴赋其中,这就需要有一个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导游词文本作为内容体系来承载和宣传。但是目前关于武当的导游词文本多由十堰市各旅行社提供和导游员自己收集,或者直接来自网络转载,而作为一线工作人员的导游员当然也没有时间和精力的保证去编写一部可以覆盖整个武当文化内涵的、赋予权威性和学术性的导游词文本,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中工作的传播环节中存在一些制约性的问题。
目前,武当山旅游业随着武当山交通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在武当山各景点的导游词方面与其“世界文化遗产”盛名不相符合,与国内其它名山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的武当山导游词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甚至不准确等诸多问题。要深度挖掘武当山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首先就应当在导游词上下功夫,整理现有的各景点的导游词,找出其中的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背景,加以修订和完善,对不断提高武当山的美誉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显然,武当山有关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2009年10月24日,武当山特区工委副书记柯尊勇主持召开《武当山导游词》编写修改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武当山导游词的研究讨论和编写工作。③
③徐斌. 武当山特区组织开展《武当山导游词》编写修改工作[EB/OL].http://www.shiyan.gov.cn/SY/News/009/10/content_27323.html.2009-10-26.
2.2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关于武当道教研究的文章较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从整体上研究武当道教文化,如武当道教的起源、生成、发展、特质等,这一方面研究的代表是郧阳师范高等学校的杨立志以及由他领导的“武当文化研究协会”;二是从武当道教文化构成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研究武当道教文化,如研究武当道教建筑、音乐、文学、文物、养生等;而关于武当山旅游资源研究的文章也有很多,这方面的主要研究力量集中在十堰市政府、十堰地区高校。
在学者们关于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方面,涉及到武当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文献很多,许多文献对武当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各个方面进入了十分深入的论述,但是对于导游讲解体系这方面的内容及导游词的编写工作几乎都没有涉及。
综上可知,由于对武当文化和道教文化系统性研究的历史较为短暂,部分权威性的学术机构和学者都致力于系统的学术体系构建和基础性的研究;而肩负振兴武当重任的道教协会近些年也由于忙于修复道教宫观、开展道教活动和研究道学,弘扬道教文化,也无暇顾及导游讲解体系的构建工作。笔者以“导游讲解体系”为关键词检索中国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得到的纪录数为零,说明这方面的研究是比较缺乏的。
尽管目前尚无专门论述武当山导游讲解服务体系的文章,然而长期以来,众多学者对武当文化的研究成果颇多,这对武当山导游词的撰写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可以成为本文撰写的学理依据和知识基础。
3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
道教文化旅游的研究是一项庞杂的工作。鉴于水平和精力所限,本文在研究中,倾向于从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导游讲解体系的构建方面展开探究,并力争结合实际,使课题实现专业化和具体化。因而,本文所研究的导游讲解体系主要界定为——在以武当山为中心的道教文化旅游范围内,构建以导游员为主要传播者,以导游词及其讲解的为内容体系,以“一处景点一个主题、一条线路一个景点、一个景点一段讲解词”为结构体系,以现实及潜在的各类旅游者为主要受众对象的导游讲解体系。具体来讲,主要包括武当道教文化旅游活动中导游讲解的现状和不足,以及涉及到导游讲解体系构建方面的具体措施等内容。
本文整个研究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的主要行文思路是:一是力求较为系统地从导游讲解角度论述武当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二是结合自己的调查和研究所得,力求从导游传播方面对武当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预期目标
本文力求实现的目标主要有三方面:调查和分析武当道教文化导游讲解工作的现状;提出构建武当道教文化导游讲解的基本原则;建立构建武当道教文化导游讲解体系的基本模式。基本模式的具体内容如下:
4.1内容体系
内容体系部分,文章认为首先应该对道教文化内涵进行一个全面、深入、细致的发掘,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系统全面、科学合理、适合武当道教文化旅游的游词文本,以此作为主要承载形式。同时,辅之以其的手段进行配合传播。而这份导游词文本必须具有规范性、专业性、通俗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4.1.1道教文化内涵讲解体系
道教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主要包含了神仙文化、哲学思想、养生文化、斋醮科仪、建筑文物、石刻壁画、武术文化、道医文化和武当文学等,内容丰富,体系庞大,这些都是需要在导游讲解中进行系统梳理,并在实际讲解中有所侧重,灵活取舍。
4.1.2规范的景点导游词体系
规范性。首先,这份导游词的出处应该是正规的,由相应学术机构和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完成,而非道听途说,七拼八凑而来;其次,它的内容和结构应该是科学严谨,经得起论证和无错误的,最后,它应该是适合导游讲解所需的导游词,具有知识性,艺术语和口语化的特点。
专业性。导游活动本身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脑体高度结合的复杂活动。导游词文本的专业性也应该体现这种特点,应该是兼顾整个旅游活动各个环节中的导游服务心理和游客游览心理,兼顾散客游和团队游、兼顾大众化与个性化的专业性文本。
通俗性。导游词除了应该具有知识性和专业性之外,其本身还应该具备口语化和现场感强的特点,这也是导游讲解的艺术魅力所在。或者是说,这份导游
词文本应该是雅俗共赏、导游与游客共赏的。
实用性。文本的通俗性决定了其能为导游与游客共享的实用性;而规范和专业性又决定了它能为学者与研究人员所共享的特点,是可以为大多数人的服务的。
4.1.3具有指导性的教材案例体系
目前,许多导游培训教材是在介绍知识的同时,未能结合案例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使导游对实际导游工作的操作难以形成直观、深刻的理解,导致很多导游知识在记忆具体知识点,而对于如何独立开展导游工作及处理具体事务仍不知所措。因此,今后的培训教材应补充相关案例,让导游知识与导游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尽量缩短,增强导游教材对导游实践工作的指导性。本文认为,主要可以从启示类案例、经典型案例、身边的案例三类进行案例结构体系进行的构建。④
4.2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是内容体系的承载形式和具体化,具体来讲,本文主能通过构建针对游客类型的导游讲解体系和旅游主题活动的导游讲解体系来实现内容体系的具体化。
4.2.1针对游客类型的讲解体系
不同的游客类型有不同有旅游偏好,准确把握这一特点就能有所侧重的安排导游讲解的内容,因而应该细分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旅游者,根据他们的特点打造与之相适应的游览线路和组合产品,以利于较好的做好导游服务工作。
4.2.2旅游活动(线路)主题讲解体系
除了根据游客特点临时组织线路产品和之外,也可以根据特定的节日、节庆等打造特点的主题活动,打造出“仙境神话游”、“求学励志游”、“健身养生游”、“问道朝拜游”等一系列的线路组合和主题产品。
4.2.3针对时长定位的线路结构体系
游客在某个景点所停留的时间,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行程上对景点的覆盖和线路的安排,也会影响到导游员们的讲解主题和景点贯串。因而研究时长定位,并以此为例来说明如何实现“一处景点一个主题、一条线路一个景点、一个景点一段讲解词”的结构体系的构建就具有相当的意义,同时也是对上文所述的针对④尹燕. 当代导游知识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游客类型和针对主题活动讲解体系设想的具体实现。事实上,笔者了解到,北京的一家组团旅行社曾组织过“武当养生八日游”,这从侧面也说明“延长武当游时长定位”的设想是有具现实可行性的。由于武当道教对明朝多位皇帝的特殊意义,形成了完整而庞大的“少年真武修行”的神仙故事体系,武当道教宫观的主体建筑基本上也是以“少年真武修行”的故事体系为蓝本而进行布局的,这构成了武当道教宫观布局的一大特色。
4.3辅助体系
导游讲解也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除了内容体系和结构体系外,还应有许多辅助的手段进行配合。文章主要以构建人工导游与电子导游相结合的讲解体系、注重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等讲解艺术的运用等方式来开展。而这些,都需要有一份权威的导游词文本作为支撑。
4.3.1人工讲解体系与电子导游讲解体系
武当山作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旅游胜地,不仅应该有高素质的人工导游,也应该有配套的电子导游系统。实地实时的电子导游系统,不仅利于团队导游,更利于散客导游,人工导游与电子导游的配合,有利于武当山道教文化的内涵的深度发掘和广泛传播。
□构建高素质的导游讲解队伍体系
针对武当山导游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应通过组建专项型导游队伍;定期培训,组织适应导游需求的专家讲座和组建导游俱乐部等方式来构建高素质的专业导游队伍体系。
□构建健全的电子导游讲解系统
电子导游是相对于人工导游而言的,目前对电子导游的理解,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原理制造的各种导游讲解设备系统,用于改变原有人工导游讲解方式和方法。武当山作为一个世界级的道教文化旅游胜地,不仅应该有高素质的人工导游,也应该有配套的电子导游系统。实地实时的电子导游系统,不仅利于团队导游,更利于散客导游,人工导游与电子导游的结合,有利于武当山道教文化的内涵的深度发掘和广泛传播。笔者认为,在武当山的重要景点、武当博物馆以及在购物场合都应该用到电子导游系统。
4.3.2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讲解体系
导游讲解不仅仅是内容与知识的传播,也是一门艺术,随着个性化导游与体验式导游的时代的来临,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等讲解艺术的运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导游讲解服务中最为灵活,最见导游功夫的重要环节之一。
最后,本文力求想实现的一个目标就是和特点就同这份导游词文本应该是适合导游和游客共用的,可以为游客导游,并与其游览线路一致的导游词文本,不仅应该迎合了当地导游的需要,当然也应该成为外地导游来武当的必须消费品,同样,也应该受到散客青睐。因而导游与游客自然也就成了这份文本的双重消费对象,而文本内容体系的雅俗共享性和讲解结构体系的大众性,决定了其市场前景的广阔性。
5创新点
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章首次从学术角度提出武当道教文化旅游中导游讲解的构建及其内容的界定,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人研究过;二是文章将会结合在实际中调查和研究对导游讲解体系的构建提出大量的对策和研究,这些对策将来自于自己的实践、调研和总结,这亦将构成文章的一大创新点。6进度安排
2009年11月16日前
2010年01月22日
2010年02月25-29日
2010年03月25-31日
2010年05月25-31日
2010年06月01-06日
2010年06月07-09日
2010年06月10日与指导教师见面交开题报告交论文提纲交论文初稿、交英文翻译论文定稿论文查新提交优秀毕业设计小论文论文答辩
7写作大纲
1导论
2当代旅游发展对导游工作的新要求
3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中导游讲解工作的现状分析
4构建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讲解体系的基本模式
5结语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参考文献
[1]夏林根.新编导游概论[M].山两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健民.旅行社产品理论与操作实务[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4]吕龙根.导游知识读本[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5]韩荔华.实用导游语言技巧[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6]邵骥顺.中国旅游历史文化概论[M].上海二联书店.1998.
[7]陈蔚德.导游讲解实务[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8]陈志学,吴洪芹.旅游培训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
[9]何克抗.探讨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M].电化教育研究.1997(3).
[10]郭赤婴.导游员职业道德.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11]文瑾,宫辉力.国内自助旅游的安全问题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8).
[12]甘朝有.旅游心理学[M]南开人学出版社.1998.
[13]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一一理论·战略·实践[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14]梁焰.论导游的个性培养[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
[15]蔡家成.刍议国外导游管理体制及其成因[J].旅游学刊.1995(3).
[16]李小波.从终身教育、全比教育到全纳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2003.
[17]壬洪滨.导游词创作论[J].桂林旅专学报.1998(4).
[18]侯卫.导游词创作中应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
[19]唐凡茗, 范晓梅.阳朔休闲自助旅游游客行为市场调查分析[J].旅游论坛,2008,1(2).
[20]陈经华,张百佳.导游翻译技巧刍议[J].集美航海学院学报.16(4).
[21]陈永发.导游风格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1).
[22]陈俊鸿,宋军等.论旅游城市的自助旅游开发[J].旅游学刊.1998.
[23]陈俊鸿.论风景名胜区的自助旅游开发[J].旅游学刊.1995,6.
[24]丁磊.浅析自助旅游发展的障碍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6.9.
[25]张婷.上海自助旅游发展障碍及其应对措施[J].科技经济市场.2006,3.
[26]班晓燕.自助旅游下的旅游营销管理[J].技术与市场.2007,5.
[27]刘红燃.基于市场细分的中国旅游企业自助旅游市场开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9.
[28]詹姆斯·H·吉尔摩,B约瑟大·派恩.复业良译.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9]deKadt,E.(1979).Tourism:Passportto development..NewYork:OxfordUniversity Press.
[30]EFTGA.(1998).Europeanfederation of tour guides association*Informationbrochure,Un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