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领教育未来--武汉试点"教育云"驱动教育改革纪实

到今年年底,武汉市所有校园将均能享受“国家教育云”资源的推送服务,共享知名重点校园的教学课件、视频、教案等资源、开展信息化教育云教学应用,并以此提高校园信息化教学水平,让中小学生接受更高质量、更公平的教育教学服务。

■本报记者 柯进 程墨 实习生 汪亮亮

学“等量代换”,教室电子白板上出现“曹冲称象”的Flash动画;老师打磨一节课,众多名师当智囊……作为全国首批“教育云”试点城市,武汉的不少中小学已率先进入教育“云”时代。

武汉建设“教育云”的基础构架是“三通两平台”,其中“三通”为“班班通”、“校校通”、“人人通”;而“两平台”则为教育教学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解决资源不足和教育管理问题,为用户构造千变万化的个性应用。

“按照计划,到2015年,武汉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并对外开放,中小学校和学生均可通过网络接入该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网上共享。”武汉市教育工委书记靳雁说。

校际联合

在“云端”真正用起来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无数河流,它们是大自然的杰作”。边说边点开谷歌地图,世界各地的河流就逐一呈现在了同学们面前。这是日前,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以下简称育才二小)的“云间课堂”上,二年级(10)班教师晏昭给学生们讲解《奇异的河流》时的场景。

与此同步,在育才二小二年级其他教室里,十几个班的同学也正利用电子白板,与晏昭老师进行着实时课堂互动,体验了这次奇妙的“环球之旅”。

一个老师不仅可以同时给全年级的学生上课。更神奇的是,与育才二小为同一联盟体的惠济路小学、三眼桥小学、花桥小学等7所小学也实现了这样的同步课堂。

“下一步,名师课件还将与更多农村学校教师共享。”育才二小校长徐宇珊介绍,2012年,武汉市被列为全国首批“教育云”试点城市,“云间教室”只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之一。该平台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第三代互联网学习平台。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机构共同参与建设,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环境,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

“教育均衡最难的是师资均衡。通过‘教育云’工程,一个学校的名师,一节好课上传到网上,就成了全国师生共享的公共资源。”育才高中校长毛晓峰说。

师生转变

学生理解更实学得更快

“不能登岛的情况下,怎样测量钓鱼岛东西向长度?”数学老师余岿哲轻点电子白板,钓鱼岛地图立体呈现,同时,题目也出现在51名同学面前的平板电脑上。

不需纸笔,同学们熟练地用手指在电脑触屏上操作解题。“老师,我做完了。”黄英博同学第一个举起手,余老师连接他的电脑,即时上传的解题方案清晰地展现在教室前的白板上,请全班同学讨论。

与此同时,因生病请假在家休息的小高同学,通过家校互通软件,同步上完了这节课。只需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一个专用软件,学生不仅能在家里看到课堂直播,还能与老师即时互动。

“以前老师都是一边在黑板上写字一边讲解,不仅占用上课时间,很多问题仅仅依靠粉笔也表述得不太清楚。”大集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陈咏秋对此深有体会。“三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数学老师给我们讲长方体体积都是在黑板上画砖块。现在手指在电脑上轻轻一点,各种立体图形就显示在了电子白板上。上课就像在看电视,没听懂的回家还可以找出视频再看一遍。”

抛开沉重的书包,一部平板电脑就可以容纳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不用担心错过老师课堂讲解的内容,在家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教育云平台既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也让老师的传统教育模式不断转变。

“熟悉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开始也很难适应这种思想上的转变。”四年级班主任蒋玲是一位在教育一线工作了15年的老教师。“从前都是课前写好教案,上课再带着学生学。现在则是提前制订导学案,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来决定上课内容。从一个知识灌输者到引导者,学生理解更快、学得更实,上课也比以前轻松了。”

内生资源

教师既是贡献者又是受益者

与传统电教馆、多媒体教室不同,“教育云”的资源并不存在教室内的电脑上,而是储存在武汉移动超大容量的服务器中,这为“教育云”走出教室随身携带提供了基础。

目前武汉市正在与天喻公司签署《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合作协议》,预备以教育行政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机制,着力打造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武汉教育资源云。同时组织由校长、特级教师、教研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提出自愿需求意向,征集、推荐、评审优质资源。

育才第二小学是武汉市教育云建设主要的试点学校之一,作为教学资源的“神经末梢”,该校教师们充分体会到了“既是资源的贡献者,也是资源的受益者”的云应用特点。

该校每间“云端教室”均由两个房间组成,通过一大块单透玻璃隔开,一边是教室,一边是观察室。在教室里,老师用电子白板给学生讲课,坐在下面的学生则一人一个平板电脑。观察室里可以看清教室里的一举一动,并对上课情况进行录像,通过互联网传递到异地的同步课堂上。通过教室内的白板、4个摄像头、8个麦克风,老师走到教室里任何地方,坐在任何位置的同学回答问题,都能全程录播。教师和学生无需佩戴任何标志物,在无干扰的条件下实现自然的教学活动,为武汉“教育云”提供最为真实的一线教学资源。

“到今年年底,武汉市所有校园将均能享受‘国家教育云’资源的推送服务,共享知名重点校园的教学课件、视频、教案等资源、开展信息化教育云教学应用,让中小学生接受更高质量、更公平的教育教学服务。”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徐定斌如是说。

到今年年底,武汉市所有校园将均能享受“国家教育云”资源的推送服务,共享知名重点校园的教学课件、视频、教案等资源、开展信息化教育云教学应用,并以此提高校园信息化教学水平,让中小学生接受更高质量、更公平的教育教学服务。

■本报记者 柯进 程墨 实习生 汪亮亮

学“等量代换”,教室电子白板上出现“曹冲称象”的Flash动画;老师打磨一节课,众多名师当智囊……作为全国首批“教育云”试点城市,武汉的不少中小学已率先进入教育“云”时代。

武汉建设“教育云”的基础构架是“三通两平台”,其中“三通”为“班班通”、“校校通”、“人人通”;而“两平台”则为教育教学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解决资源不足和教育管理问题,为用户构造千变万化的个性应用。

“按照计划,到2015年,武汉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并对外开放,中小学校和学生均可通过网络接入该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网上共享。”武汉市教育工委书记靳雁说。

校际联合

在“云端”真正用起来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无数河流,它们是大自然的杰作”。边说边点开谷歌地图,世界各地的河流就逐一呈现在了同学们面前。这是日前,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以下简称育才二小)的“云间课堂”上,二年级(10)班教师晏昭给学生们讲解《奇异的河流》时的场景。

与此同步,在育才二小二年级其他教室里,十几个班的同学也正利用电子白板,与晏昭老师进行着实时课堂互动,体验了这次奇妙的“环球之旅”。

一个老师不仅可以同时给全年级的学生上课。更神奇的是,与育才二小为同一联盟体的惠济路小学、三眼桥小学、花桥小学等7所小学也实现了这样的同步课堂。

“下一步,名师课件还将与更多农村学校教师共享。”育才二小校长徐宇珊介绍,2012年,武汉市被列为全国首批“教育云”试点城市,“云间教室”只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之一。该平台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第三代互联网学习平台。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机构共同参与建设,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环境,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

“教育均衡最难的是师资均衡。通过‘教育云’工程,一个学校的名师,一节好课上传到网上,就成了全国师生共享的公共资源。”育才高中校长毛晓峰说。

师生转变

学生理解更实学得更快

“不能登岛的情况下,怎样测量钓鱼岛东西向长度?”数学老师余岿哲轻点电子白板,钓鱼岛地图立体呈现,同时,题目也出现在51名同学面前的平板电脑上。

不需纸笔,同学们熟练地用手指在电脑触屏上操作解题。“老师,我做完了。”黄英博同学第一个举起手,余老师连接他的电脑,即时上传的解题方案清晰地展现在教室前的白板上,请全班同学讨论。

与此同时,因生病请假在家休息的小高同学,通过家校互通软件,同步上完了这节课。只需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一个专用软件,学生不仅能在家里看到课堂直播,还能与老师即时互动。

“以前老师都是一边在黑板上写字一边讲解,不仅占用上课时间,很多问题仅仅依靠粉笔也表述得不太清楚。”大集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陈咏秋对此深有体会。“三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数学老师给我们讲长方体体积都是在黑板上画砖块。现在手指在电脑上轻轻一点,各种立体图形就显示在了电子白板上。上课就像在看电视,没听懂的回家还可以找出视频再看一遍。”

抛开沉重的书包,一部平板电脑就可以容纳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不用担心错过老师课堂讲解的内容,在家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教育云平台既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也让老师的传统教育模式不断转变。

“熟悉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开始也很难适应这种思想上的转变。”四年级班主任蒋玲是一位在教育一线工作了15年的老教师。“从前都是课前写好教案,上课再带着学生学。现在则是提前制订导学案,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来决定上课内容。从一个知识灌输者到引导者,学生理解更快、学得更实,上课也比以前轻松了。”

内生资源

教师既是贡献者又是受益者

与传统电教馆、多媒体教室不同,“教育云”的资源并不存在教室内的电脑上,而是储存在武汉移动超大容量的服务器中,这为“教育云”走出教室随身携带提供了基础。

目前武汉市正在与天喻公司签署《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合作协议》,预备以教育行政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机制,着力打造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武汉教育资源云。同时组织由校长、特级教师、教研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提出自愿需求意向,征集、推荐、评审优质资源。

育才第二小学是武汉市教育云建设主要的试点学校之一,作为教学资源的“神经末梢”,该校教师们充分体会到了“既是资源的贡献者,也是资源的受益者”的云应用特点。

该校每间“云端教室”均由两个房间组成,通过一大块单透玻璃隔开,一边是教室,一边是观察室。在教室里,老师用电子白板给学生讲课,坐在下面的学生则一人一个平板电脑。观察室里可以看清教室里的一举一动,并对上课情况进行录像,通过互联网传递到异地的同步课堂上。通过教室内的白板、4个摄像头、8个麦克风,老师走到教室里任何地方,坐在任何位置的同学回答问题,都能全程录播。教师和学生无需佩戴任何标志物,在无干扰的条件下实现自然的教学活动,为武汉“教育云”提供最为真实的一线教学资源。

“到今年年底,武汉市所有校园将均能享受‘国家教育云’资源的推送服务,共享知名重点校园的教学课件、视频、教案等资源、开展信息化教育云教学应用,让中小学生接受更高质量、更公平的教育教学服务。”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徐定斌如是说。


相关文章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变迁的主题变奏与时代特征
  • 作者:周元宽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3年02期 中图分类号:G40-0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468(2012)04-0050-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大变化,这些变化遍布于社会各领域与各层面. ...查看


  • 航天科工集团社会责任报告
  • 放飞神剑收获和平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 012 中国航天科工声明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此郑重声明,在社会责任履行实践中,我们 坚持以国为重,为国家铸造安全基石坚持军民融合,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坚持自主创新,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坚持以质取胜,为 ...查看


  • 中共中央2011治国理政纪实
  • 新华社:中共中央2011治国理政纪实 核心提示:新华社3日播发<总揽全局 科学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2011年治国理政纪实>一文,全文共分七节,整理中共中央2011年治国理政的要点.分别系:一种眼光纵观世界--劈波 ...查看


  • 201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 201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27日在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长 王国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 ...查看


  • 2015年开发区创新发展趋势解读-产业新区
  • 王春阳:2015年开发区创新发展趋势解读 2015年1月16日,由人民日报社国际金融报主办,搜狐焦点产业新区.云投搜索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开发区创 新发展年会(CDI)"在上海举行,中国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区管理处副处 ...查看


  • 福建探索落实主体责任全程纪实
  • 来源:福建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浏览次数:104   2016-08-31 07:59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分享: 近日,福建省出台<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程纪实试点工作的通知>,在部分设区 ...查看


  • 产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及政策环境分析
  • 产业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及政策环境分析 产业地产相关政策分析 (一)土地集约利用推进 2014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推进,监管力度加强.国土资源部正式发布首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对用地规模整体调控,实现"控总量.挤存量. ...查看


  • 2016年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 2016年1月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1. 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5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显示,中国在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9.4%升至2014年的43.7%,位居亚洲,以高铁.核电和卫星等为代表的中国高 ...查看


  •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
  • 附件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5年4月 目 录 前 言...............................................1 第一章 发展背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