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县十二五规划

县十五届人大五次

会议文件(12)

旬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草案)

(在旬邑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书面报告)

一、“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突出发展主题,发挥资源优势,果畜劳务富民,煤电旅游强县,建设和谐新村,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聚精会神谋发展,扎扎实实促和谐,全心全意惠民生,全县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书写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辉煌篇章。

---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9.3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205.5%,年均增长17.6%,人均生产总值较2005年增加1.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259%,年均增长42.6%。

---三次产业稳步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产比例由2005年的44:27:29调整为29:57:14。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原煤产量700万吨。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粮、果、畜、菜等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苹果种植面积从2005年的32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50万亩,产量由25.5万吨增至50万吨,农民人均苹

果收入达到5000元。旅游、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6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50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6亿元,超规划目标46.6亿元。实施重点项目245个,福银高速彬旬引线、县城体育场改造、翠屏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县城集中供热工程、商业水街、旬中新校区、旬兴煤矿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3×100万千瓦电厂、煤炭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提高到30%。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8平方公里,实施了城区亮化、美化、绿化工程。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实现了省级卫生镇(社区)全覆盖。启动实施太村省级重点镇和5个“关中百镇”建设,镇区基础设施有效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新村138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74%。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狠抓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243平方公里,绿化造林26万亩,建成绿色家园示范村90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1.2%。加快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化学需氧量削减861吨,二氧化硫削减104吨,万元GDP能耗下降20%。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总投资3亿元的旬中新校区,完成了教学区和生活区建设任务,预计2011年秋季可投入使用。社会保障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和87.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

县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开工建设,完成14所镇(社区)卫生院改造。科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05年的1737元、5070元增加到2010年的4368元、15516元,分别是2005年的2.5倍和3.1倍。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各类群众团体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和社会调节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稳定。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大幅提升综合实力、全面建设小康旬邑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诸多的压力挑战。

发展机遇:旬邑位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的辐射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出台,将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咸旬高速、合凤高速、煤炭铁路专用线的建成,我县将更加便捷地融入全国高速公路、铁路网,跻身“西咸一小时经济圈”,为承接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国内经济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成为热点,我县生态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优势更加凸现;国家继续

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缩小城乡差距,关注弱势群体,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我们必须更加主动地抓住用好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实现旬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面临挑战:“十二五”时期我县发展也将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主要是综合经济实力仍然不强,经济发展基础依然薄弱,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适应。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用更加开放的思路、更快的发展速度、更好的发展效益来加以解决。

三、“十二五”发展总体设想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卫星城镇”目标,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运行质量,大力发展特色、低碳、循环经济,统筹解决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全面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设具有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新旬邑。

(二)总体原则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坚定走科学发展之路,更加注重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抢抓机遇,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统筹兼顾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引领为支撑,提升产业层次,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努力实现多元化发展和包容性增长。

---环境友好,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追求绿色增长,确保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三)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围绕“一条主线”(推进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实现“两个率先”(率先在咸阳北部崛起,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抓好“三大开发”(绿色农业资源、生态煤化资源、品牌旅游资源),突出“四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财政增收、民生改善),实施“五大战略”(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果畜富民、旅游兴县、城乡一体),努力实现“六个目标”(生态旬邑、实力旬邑、平安旬邑、文明旬邑、福利旬邑、和谐旬邑),持续提升全县人民幸福指数。

(四)奋斗目标

---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104亿元,年均增长16%;财政总收入达到13亿元,年均增长17.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18.5%;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到300亿元,年均增幅保持在20%以上。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产稳步增长,三产发展活跃,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到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

年均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69亿元,年均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9:66:15。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形成以“一铁两高”(煤炭铁路专用线、合凤高速、咸旬高速)及国省道为主骨架,县乡道为次骨架,乡村道为脉络,专用公路为补充的交通网络。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供电稳定性显著提升,电力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城乡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水资源供需矛盾有效缓解。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2015年,居民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86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210元,年均增长15%。

---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0%,在咸阳北部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社会事业实现一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农民居住环境和农村人文环境显著改善。

---生态旬邑效应显现。节能降耗全面加强,五年内万元GDP能耗下降15%。绿化造林、绿色家园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成效显著,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1.5%。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失业保险覆盖面达到95%以上,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上,自来

水入户率达到100%,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5‰以内。

四、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

(一)认真实施工业倍增工程,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1、大力发展煤炭工业。以扩大规模、提高产能为重点,以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旬兴煤矿建设进程,启动乔儿沟、小寺子等煤田开发,推动转角、职田等煤田勘探工作,对现有产能30万吨以下的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提高煤矿机械化开采程度,不断提高产能,力争到2015年原煤产量达到1500万吨,产值达到98亿元。继续提高煤炭附加值,建设青岗坪240万吨、旬兴180万吨洗煤厂,提高旬东煤矿洗煤厂等洗选能力。积极做好新建矿井选煤厂建设前期工作,不断增加精洗煤的比重,提高精制煤的市场竞争力。积极筹建煤炭运输公司,整合运输力量,提高煤炭运输组织化程度,增加煤炭工业的经济效益。

2、延伸发展能化工业。以建设咸阳北部重要的煤电油化工基地为目标,延长煤炭产业链条,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单一的煤炭经济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开拓发展空间。积极推进3×100万千瓦坑口电厂建设,加快中达热电厂、煤矸石电厂建设步伐,将集中供热工程发电机组扩容至40万千瓦。加快煤制化肥、残煤气化、粉煤灰加工利用步伐,实现煤炭向化工工业转化,力争到2015年,全县原煤产量的30%以上实现资源的就地转化。同时,积极推进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适时发展电解铝,不断优化工业结构。

3、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充分利用我县粮食、果蔬和畜

产品等资源,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支持通达果汁、亦康源乳品厂、水氏乳业、全民果干厂等企业扩大规模,开发新产品,争取培育为县域重点企业。积极引进肉制品加工企业,发展生猪、鸡、羊等肉食深加工。同时,围绕果业生产,发展果品包装、保鲜产品制造业,形成完整的果品工业链条,推动农业升级转型。到2015年,果汁产量达到4万吨,实现产值2.8亿元,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

4、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加快旬东循环经济工业园、太村产业园、土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等“三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路、通信等功能配套,不断提升园区的产业承载力。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入驻园区,不断丰富园区经济发展内涵,力争到2015年,全县园区入驻企业突破30家,园区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1、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稳粮、优果、促畜、扩菜、兴特”的思路,以实施“五大工程”为抓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①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优化粮食种植结构,调减低产小麦面积,扩大地膜玉米面积,增加复种指数,推广良种良方,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成一批百亩核心攻关田和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提高粮食产量。到2015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产量20万吨。②实施绿色果品提升工程。以现代果业循环经济发展项目为依托,建设“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大力推广果园标准化生产技术,建设10万亩果业循环经济区,加快衰老低产果园更新步伐,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总产由2010年的50万吨增加到60万吨,使苹果产业化步伐实现新跨越。积极发展核桃、杏、花

椒、柿子等干杂果种植,力争到2015 年,干杂果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③实施畜牧产业提速工程。以生猪、奶畜养殖为重点,以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为目标,积极推进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建设,推广家庭适度规模养殖。2012年完成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任务,建成千头祖代种猪繁育场3个、600头商品代种猪场100个,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100个,生猪年存栏达到65万头,出栏稳定在100万头以上。实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扶持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和良种扩繁场,积极发展肉蛋奶畜和家禽养殖,到2015年,牛存栏7万头(奶牛存栏1万头),羊存栏16万只,家禽存栏100万只。④实施设施农业推进工程。以大棚蔬菜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扩大无公害大棚蔬菜、西瓜等种植面积。到2015年,全县日光温室大棚达到2万座。⑤实施“一村一品”品牌工程。大力发展西甜瓜、大葱、土豆、烤烟种植,土鸡、獭兔养殖等特色农业,培育特色农产品专业村镇,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进特色农产品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十二五”期间,建设50个“一村一品” 省级示范村,培育5个左右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的“一村一品”名优品牌,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突破300个。

2、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培育壮大渭北优质苹果基地、渭北绿色畜产品两大农产品基地,发展绿色无公害高效农业。以减少农作物面源污染为重点,加强绿色农产品源产地的开发、保护,大力推广农药、化肥、地膜等农资的科学使用,不断扩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量;以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养殖、绿肥生产和沼液、沼渣应用为主要内容,推广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努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积极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推进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附加值和市场占

有率,增加农民种养业收入。到2015年,建成绿色果品生产基地30万亩,出口注册基地10万亩,有机苹果基地面积由2010年的

1.7万亩增加到5万亩。

3、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小型抽水灌区建设步伐,完成七里川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修建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扩大节水灌溉、果园微灌面积。严格落实基本农田建设等耕地保护措施,积极实施土地复垦整理、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新修四田3.5万亩,到2015年,耕地保有量41.64万亩。落实好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推广农业机械化适用技术,扩大农业机械作业面,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同时,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体系建设,加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应急管理体系、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强化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创新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模式,增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积极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快建立有序高效、安全环保、通畅便捷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覆盖全县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推广苹果、蔬菜、猪肉、鸡蛋等高价值农副产品产后预冷、初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技术,建设农资配送中心和肉产品冷藏处理中心。在主要果区建设一批万吨级果蔬保鲜冷藏和处理中心,并发展一批冷链运输车辆。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健全冷链物流作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系统,积极推行网上交易,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

(三)深入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发展壮大服务业

1、加快发展旅游业。以建设精品景区为抓手,使我县旅游跻身全省精品短线之列。把以石门山森林公园为龙头的生态旅游精

品景区,以马栏革命旧址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精品景区,以大象犀牛化石馆、秦商唐氏庄园、赵家洞崖居石窟、库淑兰剪纸展览馆、古豳文化博览园为支柱的古豳文化旅游精品景区,以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吃农家饭为内容的乡村体验旅游精品景区建设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加大景点建设力度,加快石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马栏革命旧址二期工程建设进度,加大秦直道、秦商唐氏庄园、赵家洞崖居石窟、泰塔等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建成一批农家乐示范村和农家乐经营户,在主要景区景点建设星级宾馆,提高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到2015年,石门山森林公园、马栏革命旧址达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开展专业的市场营销和网络促销,拓展旅游宣传渠道,进一步增强我县旅游的知名度,拓展旅游市场。深入挖掘唢呐、剪纸、刺绣、石刻等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加快开发以红色革命、自然生态、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民间工艺品;开发应用高档次的包装保鲜材料,提高花馍、御面、土豆、荞麦等特色饮食产品和土特产品的价值,依托旅游资源进行宣传推介,提高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益,力争五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亿元。

2、改造提升流通业。以设施现代化、管理信息化、服务配套化为目标,加大商贸流通网点建设。建设县城建材、家具、农资、饮食综合市场,建成县城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太村、土桥产业园区物流集散中心,改造提升镇(社区)农贸市场,建成9个镇(社区)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稳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中心镇、社区建设50个直营店,巩固提高286个村级便民超市,基本实现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点全覆盖,最大限

度地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需求,到 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亿元。

3、发展壮大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促进服务业增加总量、提高比重、提升档次,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和网络化。加大对餐饮、旅店等传统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管理,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水准、特色化的服务业品牌。加快发展信息、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充分发挥“农技110”、“12396热线”、“三电合一”平台的作用,促进农业信息网、科技信息网、果业信息网资源整合,在镇(社区)建设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在行政村建立信息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服务。整合广电、移动、联通、电信等资源,建立城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到2015年,光纤及宽带覆盖率达到30%以上。把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构建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业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作用。积极培育会计、法律、职介、咨询、评估、担保等现代服务业,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介服务企业,为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生活服务。

(四)实施基础设施上台阶工程,夯实县域发展基础

1、建立便捷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以建立路网协调完善、运输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积极筹建煤炭铁路专用线,配合完成咸旬高速、合凤高速旬邑段建设任务,争取配合实施211国道、306省道拓宽升等;加快土(桥)马(栏)、旬(邑)耀(县)、小塔至埝桥子、彬(县)底(庙)、旬兴煤矿运煤专线等5条194公里二级公路建设,新建旬(邑)马(栏)公路、甘(峪)蔡(家河)公路、太(村)湫(坡头)公路、郑(家)胡(家)公路等

4条74.5公里,改建留(石村)职(田)公路等18条200公里,新建村级油路46条205公里,使农村公路网络向偏远自然村末梢延伸。到2015年,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600公里,其中,村级公路、专用公路总里程达到1180公里。同时,重视加强县乡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2、建立充裕稳定的电力保障体系。优化城乡电网结构,完成110千伏马栏输变电、110千伏太村输变电、110千伏乔儿沟变电站工程建设,建成110千伏环网、县城公网与太村园区手拉手环网。建设10千伏城网工程,改造35千伏旬(邑)土(桥)线、旬(邑)张(洪)线、旬(邑)职(田)线、太(村)湫(坡头)线等农网工程,完成网改完善村的电网建设。提高变电主变容量和设备运行可靠性,全县所有变电站实现双电源供电,基本实现“零停电”,使城区平均电压合格率达到99.6%,农村电压合格率达到99%以上,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要。

3、建立安全有效的供水保障体系。加大水源地建设力度,建成马栏河柏岭寺水库,完成胡家、苍儿沟等6座水库除险加固,加快三水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并适时启动马栏河柏岭寺水库二期建设工程,建立充足丰裕的生产生活供水水源。完善城乡供水体系,改造县城城区供水管网43.3公里,扩建职田供水站,新建太村供水站。加快解决边、远、散户的饮水困难,新修农村179处供水工程,新打机井18眼,解决14万人饮水问题。加快发展民生水利,保障饮水安全,到2015年,饮水安全率达到100%。鼓励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经济,支持煤炭企业进行节水改造,在城镇居民中推广节水器具,保障水资源供给安全,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1、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不断加大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力度。县城建设上,加快西区改造、东区开发步伐,启动北山综合治理,拓宽县城发展空间。完善县城路网体系,改造中山街什字、泰塔路、育才路西段,建设独具特色的街道景观。改造县城污水管网,积极实施县城雨污分流工程,扩大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加快城市天然气供气工程建设,实现集中供热、供气全覆盖。加强公共应急避险场所、停车场、商贸市场、绿地等公用服务设施建设,建设翠屏公园二期工程,不断增强县城承载力和服务功能。镇区建设上,加大水、电、路等改造力度,在有条件的镇(社区)启动天然气工程,加大镇(社区)农贸市场、超市、公厕、消防等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镇区绿化美化,到2015年,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加大对太村等重点镇建设支持力度,使其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作用的经济发展中心和人口聚集区。到2015年,重点镇镇区人口达到2万人以上,其它镇区达到8000人以上,重点镇成为旬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2、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为目标,科学编制村庄布局规划,通过开展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和管理服务城镇化,加快撤小村并大村、撤村建社区步伐,有序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积极引导基础薄弱、人口持续减少的村庄居民向建制镇和中心村集聚,争取到2015年在全县建设50个产业优势突出、经济实力较强、基础设施完善的中心村。以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到

2015年,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8%,改灶6.5万个,建成沼气池

1.1万口。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加快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农村计生、医疗、农技、文化服务,使农民生活更加文明、居住更加舒适、心情更加舒畅。

3、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使用制度、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和户籍制度等各项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五年实现全县6万农民“进城”,城镇人口达到15万,城镇化率达到50%,在咸阳北部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完善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方面政策,确保进城农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加快培育中小企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开拓旅游、商贸等服务性就业渠道,为进入城镇的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启动在城镇为农民建设普通商品住房工作,同时,面向进城农民选择性开发一批价格合理、面积适宜的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公租房,让农民进城后能够生活殷实、安居乐业。

(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建设福利旬邑

1、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按照“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要求,用五年时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一是以稳步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大力发展苹果、畜牧、蔬菜、“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以劳务输出和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建立镇(社区)就业培训基地,加强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不断发展和规范职业介绍组织,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转移;完善就业保障制度,健全就业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就业培训服务,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三是鼓励创业,拓展投资领域,增加财产性收入。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加强在创业培训、市场信息、技术发展等方面的服务,努力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四是以加大政府扶持增加转移性收入。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索完善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解决农民发展生产的后顾之忧;加强协调督促,确保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入;扩大城乡低保覆盖范围,到2015年,将年收入在2368元以下的农村居民、3984元以下的城镇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五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完善对困难群众的救助机制,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贫困线以下群众彻底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2、进一步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双高普九”、实现教育强县为目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年教育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增收部分的15%。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对全县中小学100座校舍进行加固改造。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底庙、职田、太村等7所寄宿制初中校舍,底庙、原底、土桥等9所寄宿制中心小学校舍和马栏、清塬、赤道等3所九年制学校校舍建设。加快中小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建设特殊教育学校,让弱势群体享受到公平的受教育权利。逐步实行免费的幼儿教育和高中教育,到2015年,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加强示范高中建设,加快旬中新校区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名校长工程”,引进和培育一批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力争每年有1-2个教研成果进入省级教研层面,把学校办成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教学质量领先的省级示范高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

积极与省、市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推进职业教育学校专业化建设、特色化发展。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年招生人数达到1600人,年培训人数2万人(次)。加快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加强学前教育设施建设,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到2015年,全县建成14所示范幼儿园、15所中心村幼儿园和15所小村联办幼儿园,以满足城乡幼儿入学需要。二是以建设文明旬邑为目标,加快科技、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工程,加强农村、社区科普站(室)建设,开展科普活动和科技服务,2011年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县。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创建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积极创建全省科技强县,到2015年,建成2-5个特色农业集群,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基地100个,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科技三项费用投入占年地方财政支出的1%以上。积极发展文化广电事业,在“十一五”实施的基础上,在剩余的9个镇(社区)、137个行政村实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102个村级标准化文体活动室。扶持文化企业、民间自乐班的发展,积极开展“文化下乡”和秦腔演唱、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大力推进农村有线电视入户,到2015年,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上。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素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建设县城室内体育馆、综合健身中心和太村等镇体育馆,实施体育设施“进农村、进小区、进企业”工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农村、住宅小区建设体育场,配备健身器材。定期举办全民运动会、中小学运

动会、越野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三是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建立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的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上,加强县、镇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推动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县级医院与镇卫生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加强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改善就医条件,到2015年,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由2010年的1.8、2.6提高到3.0、4.0。积极实施人才强医工程,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级技术人员和紧缺专业人才,到2015年,卫生系统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0%以上,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到20%以上。医疗保障水平提高上,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到2015年,三大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规范定点医院诊疗行为,创新新农合支付制度,不断完善新农合重大疾病费用补助办法。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上,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县医院推行药品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三统一”管理体制和零差率销售制度,优化药品经营结构,提高药品经营管理水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上,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扎实开展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妇女病普查普治、孕产妇保健服务、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等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全覆盖,提高疾病预防能力。完成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健全计划生育质量服务体系,着力构建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确保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结构性矛盾逐步缓解。四是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廉租房、经济

适用房建设力度,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力争到2015年,城乡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平方米。加快实施安居工程、移民搬迁、易地搬迁等民生项目,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城镇职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015年,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建设镇(社区)敬老供养设施,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到2015年,全县“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75%以上。

3、全力建设平安旬邑。强力推进平安创建活动,注重加强基层防控网络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政府应急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演练,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应急网络体系建设,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强化对食品、药品和餐饮卫生等的监督,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开放旬邑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力争到2015年,全县引进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以上,5亿元以上的企业25家以上,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围绕我县优势农果畜资源、煤炭资源、旅游资源,精心策划包装精品项目,筛选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到我县投资,以大企业的落户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推进形成产业集群。积极探索通过招商中介、招商代表和网络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提高

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加强招商

引资服务,简化各项行政审批手续,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支持,以优质的环境吸引投资。

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工作上放手,加快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2015年,力争私营企业达到200户,个体工商户达到5000户,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70%,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主体。坚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领域,落实各种税费减免优惠政策,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信息服务,创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和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投资环境和体制环境。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资金、科技方面的支持,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困难。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融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提升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规模和层次,到2015年,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3-5个。

3、加强开放合作。以关天规划统筹城乡示范区和彬长旬能化基地有利的政策、区位、产业优势为依托,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重点优势农产品拓展外向型市场。重视和加强对外资的吸引、利用,争取在特色优势产业、教育卫生、生态环保、扶贫开发等领域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深化区域合作,全方位、多领域拓展区域合作空间,加强与周边县区的互动合作,积极参与地区资源合作开发、项目引进,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地区合作。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把产业结构调整与吸引产业转移紧密结合,把我县建设成咸阳市最大的东部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基地之一。

(八)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旬邑

1、推进节能降耗。五年万元GDP能耗下降15%。加快工业节能降耗,加强对煤矿等重点耗能企业监管,严格控制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鼓励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落户。支持一批节能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建设旬邑煤矸石电厂、风力发电厂等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项目。推进建筑、交通领域节能降耗,提高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广使用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开展新农村节能房建设试点,到2015年,所有建筑达到节能标准。优化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推广使用节油、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交通工具,限制和淘汰技术等级低、能源消耗大的公共车辆。推进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加大商场、医院、机关等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力度,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到2015年,公共场所节能产品普及率达到60%以上。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在有条件的公共机构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强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加强对居民节能意识和节能知识的宣传教育,促进民用节能。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垃圾转运处理设施建设,建设城乡垃圾中转设施和村级垃圾收集设施,形成完善的垃圾转运处理体系,到2015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加强镇(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建设镇区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注重在有条件的农村新社区和中心村建设污水管网和净化设施,到2015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严格限制重污染企业入驻园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削减污染,逐步建立循环经济体系,走循环发展之路。加强低产低效林的改造和天然林的保护,完成造林12万亩,建设30个绿色家园村,

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1.5%。加大水土保持、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程建设力度,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00平方公里,完成三水河综合治理工程和郑家、太村等镇40处沟头治理工程。加强煤矿采空区、山洪地质灾害区等区域治理,加大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开展生态镇、生态村创建活动,五年内建设5个国家级生态示范镇、10个国家级生态示范村。

五、保障措施

(一)积极实施项目带动

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大项目带动、好项目支撑”作用,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实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分析研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向,策划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优、辐射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决策过程要充分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专题研究,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要精心调度项目,落实项目建设和追踪问效责任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早开工、早见效。

(二)坚持推进改革创新 坚持把改革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推进各领域改革。一是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巩固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改革成果,不断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财政信息化建设力度,努力推进非税收入、财政投资评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机制等管理制度

改革,加强对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的全过程管理,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财政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市场引导、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完善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制度和配套措施,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有序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推行业务办理流程化操作,实行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方式,理顺镇和部门的权责关系,激发镇域经济活力。四是加快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围绕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建设、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健全社保体系、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地谋划社会事业改革的着力点,真正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大力实施人才强县

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才结构,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大力建设和完善人才市场,加强人才储备工作。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实现借脑发展。实行“柔性人才政策”,吸引一大批具有先进理念、拥有创新思维、掌握一定核心技术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和懂金融、会管理、善经营、能创新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来旬工作、访问和交流,聘请专家、学者成立“智囊团”,组建重大项目咨询、策划专业队伍,发挥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

作用。 (四)全力转变政府职能

一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要求,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加强监察和审计工作,建设透明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二是健全政府决策与政策实施的民主参与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和社会公众参与制度,使政策、规定明确具体、科学规范、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认真实行行政复议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三是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特别要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创造有利于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环境。通过政府职能转变,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附:1、旬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

(草案);

2、旬邑县“十二五”拟实施的重大项目(草案)。

县十五届人大五次

会议文件(12)

旬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草案)

(在旬邑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书面报告)

一、“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突出发展主题,发挥资源优势,果畜劳务富民,煤电旅游强县,建设和谐新村,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聚精会神谋发展,扎扎实实促和谐,全心全意惠民生,全县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书写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辉煌篇章。

---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9.3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205.5%,年均增长17.6%,人均生产总值较2005年增加1.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259%,年均增长42.6%。

---三次产业稳步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产比例由2005年的44:27:29调整为29:57:14。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原煤产量700万吨。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粮、果、畜、菜等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苹果种植面积从2005年的32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50万亩,产量由25.5万吨增至50万吨,农民人均苹

果收入达到5000元。旅游、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6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50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6亿元,超规划目标46.6亿元。实施重点项目245个,福银高速彬旬引线、县城体育场改造、翠屏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县城集中供热工程、商业水街、旬中新校区、旬兴煤矿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3×100万千瓦电厂、煤炭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提高到30%。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8平方公里,实施了城区亮化、美化、绿化工程。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实现了省级卫生镇(社区)全覆盖。启动实施太村省级重点镇和5个“关中百镇”建设,镇区基础设施有效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基础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新村138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74%。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狠抓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243平方公里,绿化造林26万亩,建成绿色家园示范村90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1.2%。加快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化学需氧量削减861吨,二氧化硫削减104吨,万元GDP能耗下降20%。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总投资3亿元的旬中新校区,完成了教学区和生活区建设任务,预计2011年秋季可投入使用。社会保障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和87.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

县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开工建设,完成14所镇(社区)卫生院改造。科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05年的1737元、5070元增加到2010年的4368元、15516元,分别是2005年的2.5倍和3.1倍。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各类群众团体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和社会调节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稳定。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大幅提升综合实力、全面建设小康旬邑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诸多的压力挑战。

发展机遇:旬邑位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的辐射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出台,将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咸旬高速、合凤高速、煤炭铁路专用线的建成,我县将更加便捷地融入全国高速公路、铁路网,跻身“西咸一小时经济圈”,为承接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国内经济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成为热点,我县生态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优势更加凸现;国家继续

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缩小城乡差距,关注弱势群体,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我们必须更加主动地抓住用好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实现旬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面临挑战:“十二五”时期我县发展也将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主要是综合经济实力仍然不强,经济发展基础依然薄弱,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适应。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用更加开放的思路、更快的发展速度、更好的发展效益来加以解决。

三、“十二五”发展总体设想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卫星城镇”目标,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运行质量,大力发展特色、低碳、循环经济,统筹解决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全面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设具有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新旬邑。

(二)总体原则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坚定走科学发展之路,更加注重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抢抓机遇,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统筹兼顾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引领为支撑,提升产业层次,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努力实现多元化发展和包容性增长。

---环境友好,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追求绿色增长,确保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三)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围绕“一条主线”(推进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实现“两个率先”(率先在咸阳北部崛起,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抓好“三大开发”(绿色农业资源、生态煤化资源、品牌旅游资源),突出“四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财政增收、民生改善),实施“五大战略”(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果畜富民、旅游兴县、城乡一体),努力实现“六个目标”(生态旬邑、实力旬邑、平安旬邑、文明旬邑、福利旬邑、和谐旬邑),持续提升全县人民幸福指数。

(四)奋斗目标

---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104亿元,年均增长16%;财政总收入达到13亿元,年均增长17.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18.5%;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到300亿元,年均增幅保持在20%以上。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产稳步增长,三产发展活跃,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到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

年均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69亿元,年均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9:66:15。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形成以“一铁两高”(煤炭铁路专用线、合凤高速、咸旬高速)及国省道为主骨架,县乡道为次骨架,乡村道为脉络,专用公路为补充的交通网络。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供电稳定性显著提升,电力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城乡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水资源供需矛盾有效缓解。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2015年,居民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86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210元,年均增长15%。

---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0%,在咸阳北部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社会事业实现一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农民居住环境和农村人文环境显著改善。

---生态旬邑效应显现。节能降耗全面加强,五年内万元GDP能耗下降15%。绿化造林、绿色家园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成效显著,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1.5%。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失业保险覆盖面达到95%以上,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上,自来

水入户率达到100%,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5‰以内。

四、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

(一)认真实施工业倍增工程,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1、大力发展煤炭工业。以扩大规模、提高产能为重点,以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旬兴煤矿建设进程,启动乔儿沟、小寺子等煤田开发,推动转角、职田等煤田勘探工作,对现有产能30万吨以下的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提高煤矿机械化开采程度,不断提高产能,力争到2015年原煤产量达到1500万吨,产值达到98亿元。继续提高煤炭附加值,建设青岗坪240万吨、旬兴180万吨洗煤厂,提高旬东煤矿洗煤厂等洗选能力。积极做好新建矿井选煤厂建设前期工作,不断增加精洗煤的比重,提高精制煤的市场竞争力。积极筹建煤炭运输公司,整合运输力量,提高煤炭运输组织化程度,增加煤炭工业的经济效益。

2、延伸发展能化工业。以建设咸阳北部重要的煤电油化工基地为目标,延长煤炭产业链条,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单一的煤炭经济结构向多元化发展,开拓发展空间。积极推进3×100万千瓦坑口电厂建设,加快中达热电厂、煤矸石电厂建设步伐,将集中供热工程发电机组扩容至40万千瓦。加快煤制化肥、残煤气化、粉煤灰加工利用步伐,实现煤炭向化工工业转化,力争到2015年,全县原煤产量的30%以上实现资源的就地转化。同时,积极推进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适时发展电解铝,不断优化工业结构。

3、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充分利用我县粮食、果蔬和畜

产品等资源,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支持通达果汁、亦康源乳品厂、水氏乳业、全民果干厂等企业扩大规模,开发新产品,争取培育为县域重点企业。积极引进肉制品加工企业,发展生猪、鸡、羊等肉食深加工。同时,围绕果业生产,发展果品包装、保鲜产品制造业,形成完整的果品工业链条,推动农业升级转型。到2015年,果汁产量达到4万吨,实现产值2.8亿元,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

4、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加快旬东循环经济工业园、太村产业园、土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等“三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路、通信等功能配套,不断提升园区的产业承载力。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入驻园区,不断丰富园区经济发展内涵,力争到2015年,全县园区入驻企业突破30家,园区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1、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稳粮、优果、促畜、扩菜、兴特”的思路,以实施“五大工程”为抓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①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优化粮食种植结构,调减低产小麦面积,扩大地膜玉米面积,增加复种指数,推广良种良方,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成一批百亩核心攻关田和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提高粮食产量。到2015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产量20万吨。②实施绿色果品提升工程。以现代果业循环经济发展项目为依托,建设“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大力推广果园标准化生产技术,建设10万亩果业循环经济区,加快衰老低产果园更新步伐,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总产由2010年的50万吨增加到60万吨,使苹果产业化步伐实现新跨越。积极发展核桃、杏、花

椒、柿子等干杂果种植,力争到2015 年,干杂果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③实施畜牧产业提速工程。以生猪、奶畜养殖为重点,以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为目标,积极推进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建设,推广家庭适度规模养殖。2012年完成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任务,建成千头祖代种猪繁育场3个、600头商品代种猪场100个,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100个,生猪年存栏达到65万头,出栏稳定在100万头以上。实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扶持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和良种扩繁场,积极发展肉蛋奶畜和家禽养殖,到2015年,牛存栏7万头(奶牛存栏1万头),羊存栏16万只,家禽存栏100万只。④实施设施农业推进工程。以大棚蔬菜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扩大无公害大棚蔬菜、西瓜等种植面积。到2015年,全县日光温室大棚达到2万座。⑤实施“一村一品”品牌工程。大力发展西甜瓜、大葱、土豆、烤烟种植,土鸡、獭兔养殖等特色农业,培育特色农产品专业村镇,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进特色农产品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十二五”期间,建设50个“一村一品” 省级示范村,培育5个左右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的“一村一品”名优品牌,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突破300个。

2、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培育壮大渭北优质苹果基地、渭北绿色畜产品两大农产品基地,发展绿色无公害高效农业。以减少农作物面源污染为重点,加强绿色农产品源产地的开发、保护,大力推广农药、化肥、地膜等农资的科学使用,不断扩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量;以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养殖、绿肥生产和沼液、沼渣应用为主要内容,推广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努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积极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推进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附加值和市场占

有率,增加农民种养业收入。到2015年,建成绿色果品生产基地30万亩,出口注册基地10万亩,有机苹果基地面积由2010年的

1.7万亩增加到5万亩。

3、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小型抽水灌区建设步伐,完成七里川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修建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扩大节水灌溉、果园微灌面积。严格落实基本农田建设等耕地保护措施,积极实施土地复垦整理、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新修四田3.5万亩,到2015年,耕地保有量41.64万亩。落实好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推广农业机械化适用技术,扩大农业机械作业面,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同时,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体系建设,加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气象应急管理体系、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强化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创新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模式,增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积极构建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快建立有序高效、安全环保、通畅便捷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覆盖全县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推广苹果、蔬菜、猪肉、鸡蛋等高价值农副产品产后预冷、初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技术,建设农资配送中心和肉产品冷藏处理中心。在主要果区建设一批万吨级果蔬保鲜冷藏和处理中心,并发展一批冷链运输车辆。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健全冷链物流作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系统,积极推行网上交易,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

(三)深入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发展壮大服务业

1、加快发展旅游业。以建设精品景区为抓手,使我县旅游跻身全省精品短线之列。把以石门山森林公园为龙头的生态旅游精

品景区,以马栏革命旧址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精品景区,以大象犀牛化石馆、秦商唐氏庄园、赵家洞崖居石窟、库淑兰剪纸展览馆、古豳文化博览园为支柱的古豳文化旅游精品景区,以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吃农家饭为内容的乡村体验旅游精品景区建设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加大景点建设力度,加快石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马栏革命旧址二期工程建设进度,加大秦直道、秦商唐氏庄园、赵家洞崖居石窟、泰塔等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建成一批农家乐示范村和农家乐经营户,在主要景区景点建设星级宾馆,提高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到2015年,石门山森林公园、马栏革命旧址达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开展专业的市场营销和网络促销,拓展旅游宣传渠道,进一步增强我县旅游的知名度,拓展旅游市场。深入挖掘唢呐、剪纸、刺绣、石刻等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加快开发以红色革命、自然生态、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民间工艺品;开发应用高档次的包装保鲜材料,提高花馍、御面、土豆、荞麦等特色饮食产品和土特产品的价值,依托旅游资源进行宣传推介,提高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益,力争五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亿元。

2、改造提升流通业。以设施现代化、管理信息化、服务配套化为目标,加大商贸流通网点建设。建设县城建材、家具、农资、饮食综合市场,建成县城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太村、土桥产业园区物流集散中心,改造提升镇(社区)农贸市场,建成9个镇(社区)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稳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中心镇、社区建设50个直营店,巩固提高286个村级便民超市,基本实现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点全覆盖,最大限

度地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需求,到 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亿元。

3、发展壮大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促进服务业增加总量、提高比重、提升档次,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和网络化。加大对餐饮、旅店等传统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管理,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水准、特色化的服务业品牌。加快发展信息、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充分发挥“农技110”、“12396热线”、“三电合一”平台的作用,促进农业信息网、科技信息网、果业信息网资源整合,在镇(社区)建设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在行政村建立信息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服务。整合广电、移动、联通、电信等资源,建立城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到2015年,光纤及宽带覆盖率达到30%以上。把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构建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业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作用。积极培育会计、法律、职介、咨询、评估、担保等现代服务业,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介服务企业,为城乡居民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生活服务。

(四)实施基础设施上台阶工程,夯实县域发展基础

1、建立便捷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以建立路网协调完善、运输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积极筹建煤炭铁路专用线,配合完成咸旬高速、合凤高速旬邑段建设任务,争取配合实施211国道、306省道拓宽升等;加快土(桥)马(栏)、旬(邑)耀(县)、小塔至埝桥子、彬(县)底(庙)、旬兴煤矿运煤专线等5条194公里二级公路建设,新建旬(邑)马(栏)公路、甘(峪)蔡(家河)公路、太(村)湫(坡头)公路、郑(家)胡(家)公路等

4条74.5公里,改建留(石村)职(田)公路等18条200公里,新建村级油路46条205公里,使农村公路网络向偏远自然村末梢延伸。到2015年,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600公里,其中,村级公路、专用公路总里程达到1180公里。同时,重视加强县乡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2、建立充裕稳定的电力保障体系。优化城乡电网结构,完成110千伏马栏输变电、110千伏太村输变电、110千伏乔儿沟变电站工程建设,建成110千伏环网、县城公网与太村园区手拉手环网。建设10千伏城网工程,改造35千伏旬(邑)土(桥)线、旬(邑)张(洪)线、旬(邑)职(田)线、太(村)湫(坡头)线等农网工程,完成网改完善村的电网建设。提高变电主变容量和设备运行可靠性,全县所有变电站实现双电源供电,基本实现“零停电”,使城区平均电压合格率达到99.6%,农村电压合格率达到99%以上,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要。

3、建立安全有效的供水保障体系。加大水源地建设力度,建成马栏河柏岭寺水库,完成胡家、苍儿沟等6座水库除险加固,加快三水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并适时启动马栏河柏岭寺水库二期建设工程,建立充足丰裕的生产生活供水水源。完善城乡供水体系,改造县城城区供水管网43.3公里,扩建职田供水站,新建太村供水站。加快解决边、远、散户的饮水困难,新修农村179处供水工程,新打机井18眼,解决14万人饮水问题。加快发展民生水利,保障饮水安全,到2015年,饮水安全率达到100%。鼓励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经济,支持煤炭企业进行节水改造,在城镇居民中推广节水器具,保障水资源供给安全,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1、加快城镇建设步伐。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不断加大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力度。县城建设上,加快西区改造、东区开发步伐,启动北山综合治理,拓宽县城发展空间。完善县城路网体系,改造中山街什字、泰塔路、育才路西段,建设独具特色的街道景观。改造县城污水管网,积极实施县城雨污分流工程,扩大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加快城市天然气供气工程建设,实现集中供热、供气全覆盖。加强公共应急避险场所、停车场、商贸市场、绿地等公用服务设施建设,建设翠屏公园二期工程,不断增强县城承载力和服务功能。镇区建设上,加大水、电、路等改造力度,在有条件的镇(社区)启动天然气工程,加大镇(社区)农贸市场、超市、公厕、消防等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镇区绿化美化,到2015年,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加大对太村等重点镇建设支持力度,使其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作用的经济发展中心和人口聚集区。到2015年,重点镇镇区人口达到2万人以上,其它镇区达到8000人以上,重点镇成为旬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2、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为目标,科学编制村庄布局规划,通过开展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和管理服务城镇化,加快撤小村并大村、撤村建社区步伐,有序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积极引导基础薄弱、人口持续减少的村庄居民向建制镇和中心村集聚,争取到2015年在全县建设50个产业优势突出、经济实力较强、基础设施完善的中心村。以实施水、电、路、气、房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到

2015年,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8%,改灶6.5万个,建成沼气池

1.1万口。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加快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农村计生、医疗、农技、文化服务,使农民生活更加文明、居住更加舒适、心情更加舒畅。

3、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使用制度、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和户籍制度等各项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五年实现全县6万农民“进城”,城镇人口达到15万,城镇化率达到50%,在咸阳北部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完善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方面政策,确保进城农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加快培育中小企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开拓旅游、商贸等服务性就业渠道,为进入城镇的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启动在城镇为农民建设普通商品住房工作,同时,面向进城农民选择性开发一批价格合理、面积适宜的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公租房,让农民进城后能够生活殷实、安居乐业。

(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建设福利旬邑

1、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按照“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要求,用五年时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一是以稳步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大力发展苹果、畜牧、蔬菜、“一村一品”等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以劳务输出和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建立镇(社区)就业培训基地,加强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不断发展和规范职业介绍组织,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转移;完善就业保障制度,健全就业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就业培训服务,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三是鼓励创业,拓展投资领域,增加财产性收入。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加强在创业培训、市场信息、技术发展等方面的服务,努力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四是以加大政府扶持增加转移性收入。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索完善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解决农民发展生产的后顾之忧;加强协调督促,确保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入;扩大城乡低保覆盖范围,到2015年,将年收入在2368元以下的农村居民、3984元以下的城镇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五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完善对困难群众的救助机制,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贫困线以下群众彻底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2、进一步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以“双高普九”、实现教育强县为目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年教育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增收部分的15%。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对全县中小学100座校舍进行加固改造。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底庙、职田、太村等7所寄宿制初中校舍,底庙、原底、土桥等9所寄宿制中心小学校舍和马栏、清塬、赤道等3所九年制学校校舍建设。加快中小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建设特殊教育学校,让弱势群体享受到公平的受教育权利。逐步实行免费的幼儿教育和高中教育,到2015年,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加强示范高中建设,加快旬中新校区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名校长工程”,引进和培育一批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力争每年有1-2个教研成果进入省级教研层面,把学校办成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教学质量领先的省级示范高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

积极与省、市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推进职业教育学校专业化建设、特色化发展。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年招生人数达到1600人,年培训人数2万人(次)。加快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加强学前教育设施建设,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到2015年,全县建成14所示范幼儿园、15所中心村幼儿园和15所小村联办幼儿园,以满足城乡幼儿入学需要。二是以建设文明旬邑为目标,加快科技、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工程,加强农村、社区科普站(室)建设,开展科普活动和科技服务,2011年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县。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创建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积极创建全省科技强县,到2015年,建成2-5个特色农业集群,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基地100个,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科技三项费用投入占年地方财政支出的1%以上。积极发展文化广电事业,在“十一五”实施的基础上,在剩余的9个镇(社区)、137个行政村实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102个村级标准化文体活动室。扶持文化企业、民间自乐班的发展,积极开展“文化下乡”和秦腔演唱、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大力推进农村有线电视入户,到2015年,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上。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素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建设县城室内体育馆、综合健身中心和太村等镇体育馆,实施体育设施“进农村、进小区、进企业”工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农村、住宅小区建设体育场,配备健身器材。定期举办全民运动会、中小学运

动会、越野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三是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建立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的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上,加强县、镇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推动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县级医院与镇卫生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加强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改善就医条件,到2015年,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由2010年的1.8、2.6提高到3.0、4.0。积极实施人才强医工程,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级技术人员和紧缺专业人才,到2015年,卫生系统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0%以上,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到20%以上。医疗保障水平提高上,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到2015年,三大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规范定点医院诊疗行为,创新新农合支付制度,不断完善新农合重大疾病费用补助办法。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上,全面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县医院推行药品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三统一”管理体制和零差率销售制度,优化药品经营结构,提高药品经营管理水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上,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扎实开展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妇女病普查普治、孕产妇保健服务、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等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全覆盖,提高疾病预防能力。完成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健全计划生育质量服务体系,着力构建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确保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结构性矛盾逐步缓解。四是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廉租房、经济

适用房建设力度,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力争到2015年,城乡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平方米。加快实施安居工程、移民搬迁、易地搬迁等民生项目,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城镇职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015年,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建设镇(社区)敬老供养设施,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到2015年,全县“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75%以上。

3、全力建设平安旬邑。强力推进平安创建活动,注重加强基层防控网络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政府应急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演练,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应急网络体系建设,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强化对食品、药品和餐饮卫生等的监督,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开放旬邑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力争到2015年,全县引进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以上,5亿元以上的企业25家以上,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围绕我县优势农果畜资源、煤炭资源、旅游资源,精心策划包装精品项目,筛选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到我县投资,以大企业的落户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推进形成产业集群。积极探索通过招商中介、招商代表和网络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提高

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加强招商

引资服务,简化各项行政审批手续,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支持,以优质的环境吸引投资。

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工作上放手,加快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2015年,力争私营企业达到200户,个体工商户达到5000户,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70%,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主体。坚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领域,落实各种税费减免优惠政策,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信息服务,创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和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投资环境和体制环境。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资金、科技方面的支持,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困难。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融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提升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规模和层次,到2015年,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3-5个。

3、加强开放合作。以关天规划统筹城乡示范区和彬长旬能化基地有利的政策、区位、产业优势为依托,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重点优势农产品拓展外向型市场。重视和加强对外资的吸引、利用,争取在特色优势产业、教育卫生、生态环保、扶贫开发等领域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深化区域合作,全方位、多领域拓展区域合作空间,加强与周边县区的互动合作,积极参与地区资源合作开发、项目引进,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地区合作。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把产业结构调整与吸引产业转移紧密结合,把我县建设成咸阳市最大的东部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基地之一。

(八)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旬邑

1、推进节能降耗。五年万元GDP能耗下降15%。加快工业节能降耗,加强对煤矿等重点耗能企业监管,严格控制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鼓励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落户。支持一批节能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建设旬邑煤矸石电厂、风力发电厂等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项目。推进建筑、交通领域节能降耗,提高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广使用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开展新农村节能房建设试点,到2015年,所有建筑达到节能标准。优化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推广使用节油、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交通工具,限制和淘汰技术等级低、能源消耗大的公共车辆。推进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加大商场、医院、机关等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力度,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到2015年,公共场所节能产品普及率达到60%以上。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在有条件的公共机构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强高效照明产品的推广,加强对居民节能意识和节能知识的宣传教育,促进民用节能。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垃圾转运处理设施建设,建设城乡垃圾中转设施和村级垃圾收集设施,形成完善的垃圾转运处理体系,到2015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加强镇(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建设镇区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注重在有条件的农村新社区和中心村建设污水管网和净化设施,到2015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严格限制重污染企业入驻园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削减污染,逐步建立循环经济体系,走循环发展之路。加强低产低效林的改造和天然林的保护,完成造林12万亩,建设30个绿色家园村,

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1.5%。加大水土保持、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程建设力度,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00平方公里,完成三水河综合治理工程和郑家、太村等镇40处沟头治理工程。加强煤矿采空区、山洪地质灾害区等区域治理,加大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开展生态镇、生态村创建活动,五年内建设5个国家级生态示范镇、10个国家级生态示范村。

五、保障措施

(一)积极实施项目带动

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大项目带动、好项目支撑”作用,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实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分析研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向,策划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优、辐射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决策过程要充分征求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专题研究,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要精心调度项目,落实项目建设和追踪问效责任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早开工、早见效。

(二)坚持推进改革创新 坚持把改革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推进各领域改革。一是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巩固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改革成果,不断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财政信息化建设力度,努力推进非税收入、财政投资评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机制等管理制度

改革,加强对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的全过程管理,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财政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市场引导、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完善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制度和配套措施,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有序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推行业务办理流程化操作,实行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方式,理顺镇和部门的权责关系,激发镇域经济活力。四是加快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围绕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建设、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健全社保体系、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地谋划社会事业改革的着力点,真正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大力实施人才强县

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才结构,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大力建设和完善人才市场,加强人才储备工作。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实现借脑发展。实行“柔性人才政策”,吸引一大批具有先进理念、拥有创新思维、掌握一定核心技术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和懂金融、会管理、善经营、能创新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来旬工作、访问和交流,聘请专家、学者成立“智囊团”,组建重大项目咨询、策划专业队伍,发挥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

作用。 (四)全力转变政府职能

一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要求,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加强监察和审计工作,建设透明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二是健全政府决策与政策实施的民主参与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和社会公众参与制度,使政策、规定明确具体、科学规范、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认真实行行政复议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三是增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特别要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创造有利于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制度环境。通过政府职能转变,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附:1、旬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

(草案);

2、旬邑县“十二五”拟实施的重大项目(草案)。


相关文章

  • 鹿邑县特色小镇投资建设研究报告(目录)
  • 鹿邑县特色小镇投资建设调查研究分析报告 2017-2022年 前 言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 ...查看


  • 鹿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报告
  • "十三五"鹿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前 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支撑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引领创新驱动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 ...查看


  • 平邑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公示
  • 城建科 城建科 2011-08-19 公示采用两种方式,张贴公告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1年8月19日-9月19日,公示期30天,期间可通过拨打电话和电子邮件反馈意见,欢迎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提出您的意见和建议. 受理电话:0539-42 ...查看


  • 大邑:国际旅游目的地 现代山水田园城镇
  • 作者:成都日报记者    文章来源:成都日报    点击数:61    更新时间:2010-5-7 宽敞的柏油路逶迤在山间,放眼望去,黄灿灿的油菜花.粉嫩嫩的桃花,点缀在绿油油的林木间:路过的小镇各有各的建筑风格,有的是木质森林小屋,有的是 ...查看


  • 旬邑县党代会
  • 着眼统筹目标 提升认知境界 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创造百姓福利.建设陕西强县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旬邑县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刘 新 余 (2011年10月11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旬邑县第十五届 ...查看


  •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 旬邑县留石村煤矿 二〇一一年一月一日 旬邑县留石村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为保证安全生产,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员工(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危害防 ...查看


  • 沥青路面监理规划
  • 监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理 规 划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二章 工程建设监理阶段.范围和目标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监理组织机构 开工准备工作 ...查看


  • 成都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 新农村综合体已建成54个
  • 点位3 大邑县苏家镇香林村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和城乡空间差异化发展原则,科学规划县域村镇体系,统筹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成都的实践是, ...查看


  • 县住建局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谋划
  • 县住建局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谋划 今年以来来,武邑县城镇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以"三年振兴.五年崛起"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和谐发展.有序跨越的理念,依法行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