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分享#忙趁东风放纸鸢

纸鸢,就是风筝,南方人称“鹞子”,“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北方人则称“风筝”,“槐榆舒绿柳含青,阵阵东风拂面生。最是儿童行乐事,置身檐瓦放风筝”。在屋顶上放风筝,古今都不多见,童心童趣,跃然纸上。

放风筝的历史由来已久,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墨子·鲁问》:“公输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风筝。明·郎瑛《询刍录》上说:“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而戏,复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鸣,故名风筝。”这便是“风筝”之名的由来。

在古代,风筝不仅仅是一件娱乐工具,也是人们在战争中使用的武器。楚汉相争时,汉将韩信曾围楚军于垓下,找人做一架大风筝,让一个身轻如燕的士兵坐在上面,唱着凄凉的楚歌飞向楚营上空,哀怨的歌声触动了楚兵的思乡之情,涣散了楚兵的军心,瓦解了楚兵的斗志,最后楚兵溃不成军,一败涂地。唐朝末年,临安守将张伾被困后,曾利用风筝捎出书信,搬来救兵。我国的五位古代科学家的名字上了月球,他们分别是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和王古,其中的王古就是受风筝的启发,发明了可操纵的火箭推进装置,被英国人瑟姆称颂为“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当然,风筝主要还是人们的娱乐工具。“草长鸢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了。元代诗人谢宗可《纸鸢》一诗,又把当时人们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画里休看郭恕先,巧糊片楮作蹁跹。影驰空碧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避雨飞来芳草地,乘风游遍绿杨天。黄昏人倚楼头望,添个红灯到上边。”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还有关于风筝的诗谜,可见古时候风筝已经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不仅如此,放风筝还可以活动全身的筋骨血脉,泄内热清眼目,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宋·李石《续博物志》:“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儿童放之空中,最能清目。”

“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带着孩子爱人去公园去田野放风筝吧,把孩子的心放飞,把家人的梦放飞。天上白云飘飘,地上芳草萋萋,“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让我们吟着苏东坡老夫子的诗句,到田野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吧。

摘自《北京晚报》

————————————————

纸鸢,就是风筝,南方人称“鹞子”,“春衣称体近清明,风急鹞鞭处处鸣。忽听儿童齐拍手,松梢吹落美人筝”;北方人则称“风筝”,“槐榆舒绿柳含青,阵阵东风拂面生。最是儿童行乐事,置身檐瓦放风筝”。在屋顶上放风筝,古今都不多见,童心童趣,跃然纸上。

放风筝的历史由来已久,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墨子·鲁问》:“公输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风筝。明·郎瑛《询刍录》上说:“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而戏,复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鸣,故名风筝。”这便是“风筝”之名的由来。

在古代,风筝不仅仅是一件娱乐工具,也是人们在战争中使用的武器。楚汉相争时,汉将韩信曾围楚军于垓下,找人做一架大风筝,让一个身轻如燕的士兵坐在上面,唱着凄凉的楚歌飞向楚营上空,哀怨的歌声触动了楚兵的思乡之情,涣散了楚兵的军心,瓦解了楚兵的斗志,最后楚兵溃不成军,一败涂地。唐朝末年,临安守将张伾被困后,曾利用风筝捎出书信,搬来救兵。我国的五位古代科学家的名字上了月球,他们分别是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和王古,其中的王古就是受风筝的启发,发明了可操纵的火箭推进装置,被英国人瑟姆称颂为“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

当然,风筝主要还是人们的娱乐工具。“草长鸢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了。元代诗人谢宗可《纸鸢》一诗,又把当时人们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得淋漓尽致:“画里休看郭恕先,巧糊片楮作蹁跹。影驰空碧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避雨飞来芳草地,乘风游遍绿杨天。黄昏人倚楼头望,添个红灯到上边。”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还有关于风筝的诗谜,可见古时候风筝已经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不仅如此,放风筝还可以活动全身的筋骨血脉,泄内热清眼目,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宋·李石《续博物志》:“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儿童放之空中,最能清目。”

“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带着孩子爱人去公园去田野放风筝吧,把孩子的心放飞,把家人的梦放飞。天上白云飘飘,地上芳草萋萋,“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让我们吟着苏东坡老夫子的诗句,到田野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吧。

摘自《北京晚报》

————————————————


相关文章

  • 村居的诗意
  • 村居的诗意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 ...查看


  • 古诗村居的意思
  • 古诗村居的意思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 ...查看


  • 春晓的意思
  • 春居的意思草长莺飞二月天,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儿童散学归来早,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忙趁东风放纸鸢.他们趁着春风 ...查看


  • 撑小艇.放纸鸢.追蝴蝶-童年的天真烂漫都藏在这10首古诗里
  •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最烂漫的日子, 必须是孩童时期. 而古诗里的童真童趣, 最是天真烂漫时. <咏鹅> [唐代]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赏 ...查看


  • 放风筝教学设计
  • 放风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3个生字,学会其中1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风筝.阳光明媚.体育场.各式各样.老鹰.仙鹤.线轴.拽着.稳稳当当.骨碌碌.橘红色.墨绿.精致.宇宙"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查看


  • 古人发明风筝是用来做什么的?
  • 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春天.春暖花开,泥融沙暖,燕子归来.空中的燕子悠闲自在,地上的人们也放起了风筝,与燕子一起翱翔. 最初的风筝,与我们现在所见不大一样.几千多年以前,墨 ...查看


  • 寻梦的彩鸢
  • 一只风筝,一只极普通的风筝或是一只极讲究的风筝,都像是人们追寻的一个彩梦:一片摇曳在朗空中的情怀:一段随命运之丝上下牵动.随东风起伏不定的因果. 雪芹的风筝,早在数百年前的除夕夜就坠落了.那个冬夜好冷好冷:北风凛冽如剑,寒山的枯枝尤显得凄冷 ...查看


  • 五下美术[风筝风筝天上飞]教案
  • 风筝风筝天上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以及造型特点,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2.在观察分析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的过程中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3.体验中国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 ...查看


  • 11课 古诗里的故事2552字
  • 四年级11课 十一.古诗里的故事 --改写古诗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把这首古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