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研究

如何加强我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调研报告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要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这是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面向21世纪,向全党、全军提出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作为主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业务部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胡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努力推进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以《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统一对加强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在新的形势下,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不断增强国防实力。‛民兵、预备役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对于增强国防实力,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适应国际形势和世界军事变

革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正如《讲话》所指出:‚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很不太平。‛应当看到,世界霸权主义加大了对我国‚遏制‛、‚围堵‛的力度,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了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我国在国际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还要看到,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军事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一些主要国家为谋求新世纪的战略主动,在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加速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战场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编成一体化,指挥自动化,成为世界军事发展的大趋势。军事领域的竞争,日益表现为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将军队的发展蕴含于综合国力的发展之中,将战力的增强植根于雄厚的潜力之中。减少常备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健全动员体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军事发展的明显趋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我们必须牢记胡总书记在《讲话》中‚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的教导,在加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常备军和后备力量是构成国防力量的两大支柱,二者缺一不可。没有常备军的国防,是经不起战争风浪考验的、脆弱的国防;同样,没有后备力量的国防,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国防。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协调发展,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钢

铁长城‛。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常备军建设,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打牢进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础。这样,才能从容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才能迎接世界军事变革带来的挑战。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讲话》指出:‚我们有最大的诚意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能承诺放弃武力,我们完全有能力制止任何‘台独’分裂图谋。‛要确保我被迫使用武力时‚打得赢‛,我们还是要靠人民战争这一克敌制胜的法宝,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是敌人最害怕的。越是高技术战争,越要发挥三结合武装力量的整体威力,越要坚持打人民战争。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是进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坚实基础。民兵、预备役部队不仅是直接参战的实战力量,而且是担负战场勤务的骨干力量,也是补充兵员、组建扩建部队的主要来源。只要我们把后备力量建设搞好了,把动员工作搞扎实了,就能聚万众之心,举三军之锐,倾举国之力,泰山压顶,重拳出击,打一场以现役部队为骨干,以高技术装备为杀手锏,以民兵、预备役部队和广大群众为基础的人民战争,就可以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民兵、预备役人员

年轻力壮、文化素质高,而且组织严密、突击力强,是生产力中最有活力、最有生气的一部分,不仅是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建设的一支有生力量,而且是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骨干力量,还是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把后备力量建设搞好了,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就可以在促进改革、发展经济、保持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以《讲话》精神为指导,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贯彻落实《讲话》关于‚要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指示,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深化调整改革,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加强教育训练,改善武器装备,努力建设‚数量充足、转型质量较高、动员快速、机制完善‛的强大国防后备力量。

一是抓改革,促发展。《讲话》指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经验表明,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动力;反之,因循守旧,裹足不前,就只能落伍于时代。当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概括讲就是‚两

个不适应‛,即: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不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新要求。如何做到‚两个适应‛,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在于创新。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就是要解决民兵、预备役部队‚编得好、管得住、召得来‛的问题,使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适应城乡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变化,适应平时和战时遂行任务的需要;在民兵、预备役人员流动性增大的情况下,建立健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和制度,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关键时候,召得回、收得拢、拉得出、起作用。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新要求,就是要研究民兵、预备役部队平时的编法、训法和战法,研究战时的用兵之道、破敌之招、胜敌之法,不断提高后备力量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二是抓重点,带全面。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在抓重点上下功夫、见成效、求突破,有所取有所舍,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是在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后备力量建设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更要把财力、物力用在刀刃上,抓好那些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地区、重点对象、重点工作。民兵,要重点抓好骨干力量建设,增强‚四个能力‛,即:增强配合我军防空作战的能力;增强配合我军海上作战和支前的能力;增强维稳应急的能力;增强科技参战、科技支前的能力。预备役部队,要突出重点部队建设,确保这些部队

尽快形成战斗力。预备役登记工作,要重点抓好首批动员对象,等等。总之,要通过突出重点,带动一般,走活全盘,促进国防后备力量的整体建设。

三是抓质量,上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加强质量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建设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优化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组织结构,把那些高科技人才编进来,多组建一些科技含量高的对口专业分队,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科技含量。要大力开展科技练兵,改革训练内容,增强训练的针对性;运用高科技手段,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质量;利用科技优势,改善训练条件,保证训练效果。要在立足现有装备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不断增强主要方向、重点人防城市和边海防地区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作战能力。要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队伍纯洁、政治合格,听党指挥、跟党走。

四是抓作用,作贡献。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世纪全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各级人武部门要带领民兵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生产、振兴经济中的主力军作用;在抢险救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突击队作用;在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中的卫士作用;在学科学、用科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中的骨干带头作用,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的完成,为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贡献。当前,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大事。西部地区各级人武部门要抓住机遇,精心组织,成建制、多形式、大规模地组织各族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重点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担负急难险重任务,为再造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作贡献。

以《讲话》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头绪多,涉及范围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必须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讲话》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13亿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国民兵、预备役部队是三结合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必须臵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这是永远不变的军魂。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民兵、预备役部队才能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人民武装的根本性质,才能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一致,才能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重大课题。

必须坚持双重领导制度。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统一领导下,实行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双重领导,是我国后备力量建设的传统领导体制,必须坚持和进一步完善。各级人武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组织和协调社会各个部门,重视、关心和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及时研究解决后备力量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党政军民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既出军事效益,又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必须坚持发挥人武部门的职能作用。各级人武部门是主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做民兵、预备役工作和动员工作,必须把主要精力、主要力量和财力、物力用到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动员工作上来。党委要重点抓,主官要亲自抓,机关要合力抓。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拓新路子,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再造我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辉煌。

如何加强我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调研报告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要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这是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面向21世纪,向全党、全军提出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作为主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业务部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胡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努力推进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以《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统一对加强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在新的形势下,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不断增强国防实力。‛民兵、预备役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对于增强国防实力,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适应国际形势和世界军事变

革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正如《讲话》所指出:‚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很不太平。‛应当看到,世界霸权主义加大了对我国‚遏制‛、‚围堵‛的力度,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了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我国在国际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还要看到,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军事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一些主要国家为谋求新世纪的战略主动,在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加速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战场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编成一体化,指挥自动化,成为世界军事发展的大趋势。军事领域的竞争,日益表现为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将军队的发展蕴含于综合国力的发展之中,将战力的增强植根于雄厚的潜力之中。减少常备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健全动员体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军事发展的明显趋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我们必须牢记胡总书记在《讲话》中‚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的教导,在加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常备军和后备力量是构成国防力量的两大支柱,二者缺一不可。没有常备军的国防,是经不起战争风浪考验的、脆弱的国防;同样,没有后备力量的国防,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国防。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协调发展,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钢

铁长城‛。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常备军建设,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打牢进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础。这样,才能从容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才能迎接世界军事变革带来的挑战。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讲话》指出:‚我们有最大的诚意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能承诺放弃武力,我们完全有能力制止任何‘台独’分裂图谋。‛要确保我被迫使用武力时‚打得赢‛,我们还是要靠人民战争这一克敌制胜的法宝,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是敌人最害怕的。越是高技术战争,越要发挥三结合武装力量的整体威力,越要坚持打人民战争。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是进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坚实基础。民兵、预备役部队不仅是直接参战的实战力量,而且是担负战场勤务的骨干力量,也是补充兵员、组建扩建部队的主要来源。只要我们把后备力量建设搞好了,把动员工作搞扎实了,就能聚万众之心,举三军之锐,倾举国之力,泰山压顶,重拳出击,打一场以现役部队为骨干,以高技术装备为杀手锏,以民兵、预备役部队和广大群众为基础的人民战争,就可以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民兵、预备役人员

年轻力壮、文化素质高,而且组织严密、突击力强,是生产力中最有活力、最有生气的一部分,不仅是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建设的一支有生力量,而且是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骨干力量,还是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把后备力量建设搞好了,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就可以在促进改革、发展经济、保持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以《讲话》精神为指导,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贯彻落实《讲话》关于‚要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指示,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深化调整改革,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加强教育训练,改善武器装备,努力建设‚数量充足、转型质量较高、动员快速、机制完善‛的强大国防后备力量。

一是抓改革,促发展。《讲话》指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经验表明,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动力;反之,因循守旧,裹足不前,就只能落伍于时代。当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概括讲就是‚两

个不适应‛,即: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不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新要求。如何做到‚两个适应‛,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在于创新。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就是要解决民兵、预备役部队‚编得好、管得住、召得来‛的问题,使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适应城乡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变化,适应平时和战时遂行任务的需要;在民兵、预备役人员流动性增大的情况下,建立健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和制度,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关键时候,召得回、收得拢、拉得出、起作用。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新要求,就是要研究民兵、预备役部队平时的编法、训法和战法,研究战时的用兵之道、破敌之招、胜敌之法,不断提高后备力量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二是抓重点,带全面。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在抓重点上下功夫、见成效、求突破,有所取有所舍,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是在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后备力量建设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更要把财力、物力用在刀刃上,抓好那些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地区、重点对象、重点工作。民兵,要重点抓好骨干力量建设,增强‚四个能力‛,即:增强配合我军防空作战的能力;增强配合我军海上作战和支前的能力;增强维稳应急的能力;增强科技参战、科技支前的能力。预备役部队,要突出重点部队建设,确保这些部队

尽快形成战斗力。预备役登记工作,要重点抓好首批动员对象,等等。总之,要通过突出重点,带动一般,走活全盘,促进国防后备力量的整体建设。

三是抓质量,上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加强质量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建设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优化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组织结构,把那些高科技人才编进来,多组建一些科技含量高的对口专业分队,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科技含量。要大力开展科技练兵,改革训练内容,增强训练的针对性;运用高科技手段,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质量;利用科技优势,改善训练条件,保证训练效果。要在立足现有装备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不断增强主要方向、重点人防城市和边海防地区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作战能力。要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队伍纯洁、政治合格,听党指挥、跟党走。

四是抓作用,作贡献。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世纪全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各级人武部门要带领民兵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生产、振兴经济中的主力军作用;在抢险救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突击队作用;在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中的卫士作用;在学科学、用科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中的骨干带头作用,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的完成,为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贡献。当前,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大事。西部地区各级人武部门要抓住机遇,精心组织,成建制、多形式、大规模地组织各族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重点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担负急难险重任务,为再造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作贡献。

以《讲话》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头绪多,涉及范围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必须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讲话》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13亿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国民兵、预备役部队是三结合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必须臵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这是永远不变的军魂。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民兵、预备役部队才能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人民武装的根本性质,才能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一致,才能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重大课题。

必须坚持双重领导制度。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统一领导下,实行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双重领导,是我国后备力量建设的传统领导体制,必须坚持和进一步完善。各级人武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组织和协调社会各个部门,重视、关心和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及时研究解决后备力量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党政军民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既出军事效益,又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必须坚持发挥人武部门的职能作用。各级人武部门是主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做民兵、预备役工作和动员工作,必须把主要精力、主要力量和财力、物力用到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动员工作上来。党委要重点抓,主官要亲自抓,机关要合力抓。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拓新路子,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再造我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辉煌。


相关文章

  •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问题及对策_读后感
  • 一.当前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少数干部和群众的国防法制意识不强.在一些机关和部门,少数同志仍然存在着"落实国防法规是军队的事,与地方无关"的思想,表现在贯彻落实国防法规上自觉性不高,往往强调本单位.本行 ...查看


  •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强化战略思维
  • <理论探索>2003年第6 期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强化战略思维 张凤桐 (晋中军分区,山西 榆次 030600) [摘要] 为适应世界军事变革趋势和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要求,必须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把思考的重心 ...查看


  • 国防动员软实力建设途径探析
  • [摘 要]近年来关于"软实力"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之一.国防动员领域是军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动员软实力建设可从牢固树立建设国防动员软实力的意识.紧紧扭住凝聚力形成这一根本.完善发展国防动员软实力的规章制度.促进 ...查看


  • 军事理论322
  • 军事理论[要点_重点] 第一章 一. 国防的基本要素? 1国防的主体 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2国防的目的 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3国防的手段 国防的手段是指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 ...查看


  • 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加强海洋意识教育的思考
  • 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加强海洋意识教育的思考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海洋,利用开发海洋成为各国面临的战略问题.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但其中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存在主权争议,海洋权益 ...查看


  •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 课后习题 第一章 军事科学概论 1.什么是军事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 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2.军事科学的任务是什么? 军事科学 ...查看


  • 国防教育手抄报:国防力量
  • 一.我国国防领导的最高权力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 ...查看


  • 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1)
  •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3日/第006版 要闻 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王冠中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了过去5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巨大成就,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报告第九部分围绕加快推进国防和军 ...查看


  • 国防教育手抄报:国防领导体制
  • 我国的国防领导体制 国防领导体制是党和国家领导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的组织体系,包括党和国家最高军事决策和领导机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和武装力量指挥机构等.我国现行的国防领导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家元首.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