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教案[1]

植树节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认识身边的树,以及树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进行环保教育。

4、引导学生珍惜光阴,明白一年之季在于春。

一、了解——身边的树

1、 观察认识身边的树,查找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

2、 认识身边的树。(课件展示)

3、 树的分类知识。(课件展示)

教学意图

通过课前的观察、了解认识身边的树,从而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

手进行观察习惯的培养,以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认识——树的作用

1、 通过课前的观察、了解、收集,汇报树对人类都有那些作用。(树的好处

首先,植树造林为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原料和用品。如在吃的方面,有各种香甜鲜美的水果;有芳香四溢的茶叶;还有滋补身体的冬青树上的女贞子,鲜美可口、清肺平喘的银杏等珍贵药材。在用的方面,搞建筑,开采煤炭,交通运输,制造车辆、船舶、尺机,修建桥梁、码头,造纸等都需要木材。比如,修建1000平方米混合结构的房屋需要木材130立方米;开采1000吨煤,需要22立方米的坑木。在农业生产中,我们使用的大量农具也离不开木材。

木材加工产品更受到人们的喜爱。锯末水解可得葡萄糖、洒精等物质。50公斤锯末可提取糖桨37公斤或结晶葡萄糖10公斤,食用或药用均可。每1立方米干锯末,可提取酒精70公斤,饲料酵酶18公斤, 醛4.2公斤,干冰18公斤,木素板33平方米。每百斤桦树皮可提炼桦皮焦油15公斤~30公斤,它可用来配制木材防腐剂,或加工提取汽油等物质。用1立方米木材,能制成150多公斤的人造丝或人造毛,相当于7.5亩棉田的年产量或20只~30只羊的年产毛量。还有用于房屋建筑、家具等用的胶合板、纤维板大都是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剩余的“废物”制成的。至于车辆上的轮胎,大家肯定知道是从橡胶树上“脱胎”而来的。

其次,植树造林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知道人每天吸入氧气,吸出二氧化碳,树正好相反,它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树木能粘附空气中的尘埃而使空气清洁、新鲜。科学测试表明:

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原菌。道路两旁栽树可以降低噪音,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可以美化环境,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环境。

再次,植树造林能够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我国许多地方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黄河流域,由于土质松散,每到雨季,雨水冲刷,大量泥沙流入黄河,致使河水变浑,河床增高,给防洪防汛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而多植树,就可以控制水土的流失。因为树木有庞大的根系,这些根系像一只只巨手牢牢抓住了土壤。土壤中的水分,就被树根吸收畜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要控制沙漠,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因为“沙漠向人类进攻的主要武器是风和沙”(竺可桢语),大量植树造林,就可以形成一道道防护林,减少风的速度和力量,固定沙丘,起到控制风沙的作用。)

2、 思考:如果没有树,人类会怎样?(课件展示)

教学意图

树是人类的朋友,使学生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保护和改善着我们的环境……课堂上,师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汇报展示,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以及视觉形象。

三、畅想——我们来植树

1、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引出植树节。植树节的由来:世界上有植树节,首始美国。起初只是在内布拉斯加州,后很快风行全美,其他许多国家纷纷仿效。中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后,民国4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

民国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8年(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民国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至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和对“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予以通过。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次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适合植树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许多省市还规定了自己的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

2、你想怎样来做?(如何植树

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植树活动,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消息说,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每年植树活动中能够成活的树很少,即使是有专业人员负责后期维护,栽种过程是否科学合理也是成活与否的关键。

在东北地区,约3月中旬至4月下旬为种树的最佳时段,最好选在阴天和降雨前进行。种植时,在确定好树坑位置后,可根据树种根系情况或土球大小以及土壤情况决定树坑的规格,一般应比根幅范围或土球大,周围应加宽40—100厘米,高度加深20—40厘米。

树坑好坏对栽植质量和日后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因此要格外注意,树坑以圆柱形最好,以树干为圆心画圈,沿圈边向下垂直挖掘,直到达到规定深度,要保持上下垂直,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锥形或锅底形,否则栽植踩实时会使根系劈裂、拳曲或上翘,造成不舒展而影响树木生长。

挖坑时注意把表土和底土分开放置,并按相应位置回填。如果是坚实的上壤或建筑垃圾土则应该加大树坑的直径,并将坑底的土挖松;土质不好的应过筛或全部换土;在新填平和新堆土上挖坑时,应先在树坑附近适当夯实,挖好后坑底也适当踩实,以防栽后灌水土塌树斜。

栽植时,一人扶正苗木,一人填土,填一部分踩实一遍(若粘土不可重踩),直到填满后再踩实一次,填好的土要与原根颈痕相平或略高3—5厘米。

栽后应立即灌水,无雨天不要超过一昼夜就应浇上头遍水。水一定要浇透,使土壤吸足水分,有助于根系与土壤密接,才能确保成活。)

教学意图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思想;启发学生大胆地想象,树立创建绿色家园的远大理想。

四、设计——绿化校园

1、 我们共同设计完成绿化我们校园的任务。

2、运用绘画的方法,每人至少设计一棵树。

3、树的造型要美,树的排列要体现出秩序美。

教学意图

集体合作完成设计绿化校园的任务,感受集体力量的强大;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美化自己身边的环境,以及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

五、升华——保护树木

1、 欣赏绿色的校园。

2、 共同探讨,合理安排构图美的处理。

3、 谈谈怎样保护我们身边的树?

教学意图

面对全体学生共同设计创作绿色校园,他们是多么的兴奋,同时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共同调整画面的组合,又培养了学生的构图的组织能力,并树立了保护树木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思想意识。

植树节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认识身边的树,以及树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进行环保教育。

4、引导学生珍惜光阴,明白一年之季在于春。

一、了解——身边的树

1、 观察认识身边的树,查找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

2、 认识身边的树。(课件展示)

3、 树的分类知识。(课件展示)

教学意图

通过课前的观察、了解认识身边的树,从而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

手进行观察习惯的培养,以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认识——树的作用

1、 通过课前的观察、了解、收集,汇报树对人类都有那些作用。(树的好处

首先,植树造林为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原料和用品。如在吃的方面,有各种香甜鲜美的水果;有芳香四溢的茶叶;还有滋补身体的冬青树上的女贞子,鲜美可口、清肺平喘的银杏等珍贵药材。在用的方面,搞建筑,开采煤炭,交通运输,制造车辆、船舶、尺机,修建桥梁、码头,造纸等都需要木材。比如,修建1000平方米混合结构的房屋需要木材130立方米;开采1000吨煤,需要22立方米的坑木。在农业生产中,我们使用的大量农具也离不开木材。

木材加工产品更受到人们的喜爱。锯末水解可得葡萄糖、洒精等物质。50公斤锯末可提取糖桨37公斤或结晶葡萄糖10公斤,食用或药用均可。每1立方米干锯末,可提取酒精70公斤,饲料酵酶18公斤, 醛4.2公斤,干冰18公斤,木素板33平方米。每百斤桦树皮可提炼桦皮焦油15公斤~30公斤,它可用来配制木材防腐剂,或加工提取汽油等物质。用1立方米木材,能制成150多公斤的人造丝或人造毛,相当于7.5亩棉田的年产量或20只~30只羊的年产毛量。还有用于房屋建筑、家具等用的胶合板、纤维板大都是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剩余的“废物”制成的。至于车辆上的轮胎,大家肯定知道是从橡胶树上“脱胎”而来的。

其次,植树造林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知道人每天吸入氧气,吸出二氧化碳,树正好相反,它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树木能粘附空气中的尘埃而使空气清洁、新鲜。科学测试表明:

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原菌。道路两旁栽树可以降低噪音,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可以美化环境,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环境。

再次,植树造林能够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我国许多地方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黄河流域,由于土质松散,每到雨季,雨水冲刷,大量泥沙流入黄河,致使河水变浑,河床增高,给防洪防汛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而多植树,就可以控制水土的流失。因为树木有庞大的根系,这些根系像一只只巨手牢牢抓住了土壤。土壤中的水分,就被树根吸收畜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要控制沙漠,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因为“沙漠向人类进攻的主要武器是风和沙”(竺可桢语),大量植树造林,就可以形成一道道防护林,减少风的速度和力量,固定沙丘,起到控制风沙的作用。)

2、 思考:如果没有树,人类会怎样?(课件展示)

教学意图

树是人类的朋友,使学生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保护和改善着我们的环境……课堂上,师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汇报展示,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以及视觉形象。

三、畅想——我们来植树

1、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引出植树节。植树节的由来:世界上有植树节,首始美国。起初只是在内布拉斯加州,后很快风行全美,其他许多国家纷纷仿效。中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变,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后,民国4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

民国17年(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8年(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民国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至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林业总局局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和对“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予以通过。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次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较大,各地适合植树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许多省市还规定了自己的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

2、你想怎样来做?(如何植树

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植树活动,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消息说,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每年植树活动中能够成活的树很少,即使是有专业人员负责后期维护,栽种过程是否科学合理也是成活与否的关键。

在东北地区,约3月中旬至4月下旬为种树的最佳时段,最好选在阴天和降雨前进行。种植时,在确定好树坑位置后,可根据树种根系情况或土球大小以及土壤情况决定树坑的规格,一般应比根幅范围或土球大,周围应加宽40—100厘米,高度加深20—40厘米。

树坑好坏对栽植质量和日后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因此要格外注意,树坑以圆柱形最好,以树干为圆心画圈,沿圈边向下垂直挖掘,直到达到规定深度,要保持上下垂直,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锥形或锅底形,否则栽植踩实时会使根系劈裂、拳曲或上翘,造成不舒展而影响树木生长。

挖坑时注意把表土和底土分开放置,并按相应位置回填。如果是坚实的上壤或建筑垃圾土则应该加大树坑的直径,并将坑底的土挖松;土质不好的应过筛或全部换土;在新填平和新堆土上挖坑时,应先在树坑附近适当夯实,挖好后坑底也适当踩实,以防栽后灌水土塌树斜。

栽植时,一人扶正苗木,一人填土,填一部分踩实一遍(若粘土不可重踩),直到填满后再踩实一次,填好的土要与原根颈痕相平或略高3—5厘米。

栽后应立即灌水,无雨天不要超过一昼夜就应浇上头遍水。水一定要浇透,使土壤吸足水分,有助于根系与土壤密接,才能确保成活。)

教学意图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思想;启发学生大胆地想象,树立创建绿色家园的远大理想。

四、设计——绿化校园

1、 我们共同设计完成绿化我们校园的任务。

2、运用绘画的方法,每人至少设计一棵树。

3、树的造型要美,树的排列要体现出秩序美。

教学意图

集体合作完成设计绿化校园的任务,感受集体力量的强大;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美化自己身边的环境,以及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

五、升华——保护树木

1、 欣赏绿色的校园。

2、 共同探讨,合理安排构图美的处理。

3、 谈谈怎样保护我们身边的树?

教学意图

面对全体学生共同设计创作绿色校园,他们是多么的兴奋,同时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共同调整画面的组合,又培养了学生的构图的组织能力,并树立了保护树木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思想意识。


相关文章

  • 呼唤绿色教案
  • "呼唤绿色,拥抱地球"主题班会课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树木.了解植树节的日期.由来及相关历史. 2.激发学生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学生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 ...查看


  •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种一棵小树
  • 一.活动背景: 早春三月,草长鹰飞间,冬天的寒意还未褪尽,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来,春风吹绿了枝头上的嫩芽,吹绿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动了西二幼孩子们的热情.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社区环境"对话&quo ...查看


  •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
  • 一.活动背景: 早春三月,草长鹰飞间,冬天的寒意还未褪尽,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来,春风吹绿了枝头上的嫩芽,吹绿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动了西二幼孩子们的热情.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社区环境"对话&quo ...查看


  • 走,我们去植树教案
  • (教案) 姓名 课题 刘林影 班级 13 语文教育(4)班 走,我们去植树 教 学 目 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自学本课 6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和好处,体会少 ...查看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快乐的植树节
  • 活动目标:1.能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2.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3.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 活动准备:1.请幼儿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2.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活动过程:一. ...查看


  • 植树节教案
  • 活动 教 案 漳州师范学院 11级日语二班团支部 一.设计意图 春天的脚步款款走来,微风吹上了我们的脸,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微笑和欢乐.因为春天来了,因为植树节要到了,每当植树节来的时候,天气总是暖暖的,小鸟总是唱着欢快的歌曲.为了让小朋友知 ...查看


  • 美化校园,你我做起主题班会教案
  • 美化校园,你我做起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主题:"美化校园,你我做起"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着力提高学生的"两个意识".告别一个"不良行为"和形成一个"良好习惯".& ...查看


  •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植树系列活动
  • 设计意图: 我园幼儿大多数来自农村,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很大的益处.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3月12日是植树节,我们决定乘此机会带领中班年级组的幼 ...查看


  • [走_我们去植树]教案(1)
  • 1<走,我们去植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知道植树的重要性,能说说植树的好处.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中的比喻用法.培养学生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