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吸毒行为不是犯罪,但是违法

个人吸毒行为为什么违法?

  赵四ZS,反射弧可绕地球两圈

在我国,单纯的吸毒行为并不违反刑法。刑法总则第七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章节下,偏偏没有规定所谓的吸毒罪。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只有非法持有一定数量以上(非法持有鸦片 200 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 10 克以上)毒品的吸毒者才可能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或者吸毒者同时容留他人吸毒,或者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时构成犯罪;再或者同时构成了其他相关的毒品犯罪时,吸毒者才可能受到处罚。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除按上述规定处罚外,还应予以强制戒毒,进行治疗、教育。强制戒毒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实行劳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毒。

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吸毒行为只处治安行政处罚或者相应的强制措施。

为什么不专门规定吸毒罪来禁止吸毒呢?(即,为什么吸毒不是犯罪)

从法益保护的角度来看,吸毒是单纯的自伤行为,并不直接侵害他人的法益。就像自杀、自残行为并不触犯法律一样,这种自伤行为并不在刑法的保护的范围之内。

或者换句话说,吸毒是一个人纯粹的个人行为,在不对外界产生消极影响之前,是没有惩戒的必要的。

另一方面讲,吸毒者可以被视作药物依赖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吸毒成瘾是一种发生在大脑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吸毒者属于疾病患者。

那么为什么要专门颁布此类《关于禁毒的决定》来控制吸毒者的个人行为呢?(即,为什么吸毒要归于违法行为)

这主要是从维系社会稳定方面来看:

吸毒行为与毒品犯罪、财产性犯罪、经济犯罪和暴力性犯罪有极高的并发性;

相当部分的吸毒者携带艾滋病病毒;

吸毒时产生的幻觉有可能使得行为人无法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引发犯罪;

吸毒成瘾者很有可能产生相应的精神疾病,侵害他人法益。

在吸毒者可能带来的这些危险下,国家出台相应的禁毒政策是为了保护个人法益、社会法益和国家法益,维系社会稳定的必然之举。

评论区出现了一些对于犯罪和违法区别的疑问,主要原因是我可能说的不够直白易懂。为了不误导大家,我搜一个普法小知识给没看明白的知友:

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其外延极为广泛。

而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刑法》同时还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就说明,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

(信息来源:违法和犯罪)

查看知乎原文(27 条讨论)

个人吸毒行为为什么违法?

  赵四ZS,反射弧可绕地球两圈

在我国,单纯的吸毒行为并不违反刑法。刑法总则第七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章节下,偏偏没有规定所谓的吸毒罪。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只有非法持有一定数量以上(非法持有鸦片 200 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 10 克以上)毒品的吸毒者才可能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或者吸毒者同时容留他人吸毒,或者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时构成犯罪;再或者同时构成了其他相关的毒品犯罪时,吸毒者才可能受到处罚。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除按上述规定处罚外,还应予以强制戒毒,进行治疗、教育。强制戒毒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实行劳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毒。

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吸毒行为只处治安行政处罚或者相应的强制措施。

为什么不专门规定吸毒罪来禁止吸毒呢?(即,为什么吸毒不是犯罪)

从法益保护的角度来看,吸毒是单纯的自伤行为,并不直接侵害他人的法益。就像自杀、自残行为并不触犯法律一样,这种自伤行为并不在刑法的保护的范围之内。

或者换句话说,吸毒是一个人纯粹的个人行为,在不对外界产生消极影响之前,是没有惩戒的必要的。

另一方面讲,吸毒者可以被视作药物依赖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吸毒成瘾是一种发生在大脑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吸毒者属于疾病患者。

那么为什么要专门颁布此类《关于禁毒的决定》来控制吸毒者的个人行为呢?(即,为什么吸毒要归于违法行为)

这主要是从维系社会稳定方面来看:

吸毒行为与毒品犯罪、财产性犯罪、经济犯罪和暴力性犯罪有极高的并发性;

相当部分的吸毒者携带艾滋病病毒;

吸毒时产生的幻觉有可能使得行为人无法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引发犯罪;

吸毒成瘾者很有可能产生相应的精神疾病,侵害他人法益。

在吸毒者可能带来的这些危险下,国家出台相应的禁毒政策是为了保护个人法益、社会法益和国家法益,维系社会稳定的必然之举。

评论区出现了一些对于犯罪和违法区别的疑问,主要原因是我可能说的不够直白易懂。为了不误导大家,我搜一个普法小知识给没看明白的知友:

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其外延极为广泛。

而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刑法》同时还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就说明,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

(信息来源:违法和犯罪)

查看知乎原文(27 条讨论)


相关文章

  • 法制教育2
  • 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 单位:龙王李小学 第十一课法律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每一个适龄的少年儿童都有进学校学习的权利:学校.家长.社会也有保证少年儿童实现受教育权利的责任和义务. 2.初步了解义务教育制度,懂得每一 ...查看


  • 2015年12.4法制宣传日演讲稿
  • 警员2015年法制宣传日演讲稿 各位同学,你们好! 我们是双龙镇司法所的警员.今天来到贵校是为了宣扬<未成年人保护法>这部法律,让我们的同学们更早更透彻的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第三条规定,未成 ...查看


  • 预防犯罪讲稿
  • 石埠子小学生法制教育讲稿(一) 主讲:杨所长 同学们: 你们的暑假已经结束了,新的学期也开始了,为增强少年儿童的安全法制观念,,现由我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小学生应当了解的法律常识,应当具备的自我防范能力及心理素质,应当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等各方 ...查看


  • 在禁毒课堂上的讲话
  • 在禁毒课堂上的讲话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花象罂粟花一样神秘而又美丽,可谁又曾想到这美丽之花,所孕育出的罂粟果流出来的白汁液晒后即可成为鸦片.160多年前,英帝国主义把一船船鸦片运向中国,装走一船船真金**,留给中国的是"东亚病夫&qu ...查看


  • 2015年广西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题库
  • 2015年全区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题库(标红选中项为正确答案) 一.单选题(133题) 1.鸦片最早传入中国的记录是在? A.元朝 B.明朝 C.唐朝 D.清朝 2.( )时期,医学家发现罂粟的副作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查看


  • 2016年全国禁毒月知识讲座禁毒试题库14
  • 2016年全国禁毒月知识讲座禁毒试题库14 1.正常人在滥用兴奋剂后,人体会产生以下( )情形. A.脱水.精疲力竭 B.抑郁.失眠 C.心脏及肾脏衰竭 D.食欲不振.出现幻觉或妄想:中毒性精神病 答案:ABCD 2.以下哪一种毒品不会产生 ...查看


  • 2016年禁毒知识网络竞赛活动测试题15
  • 2016年禁毒知识网络竞赛活动测试题15 1.近年来,一些犯罪分子常用( )来实施麻醉抢劫. A.杜冷丁 B.冰毒 C.三唑仑 D.安钠咖 [参考答案:C] 2.目前最常用的脱毒药物是( ),它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适用于海洛因毒瘾较深者. ...查看


  • 关于毒品犯罪调研报告
  • 实习报告 2013年1月23日至2013年2月20日,我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到榆树市公安局刑警队实习,在刑警队实习期间曾多次接触毒品犯罪,在备勤以及休息时间,我着重关注了一下关于毒品犯罪的一些相关知识,根据自身了解与感受,在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查看


  • 2016年禁毒知识网络竞赛活动测试题19
  • 2016年禁毒知识网络竞赛活动测试题19 1.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 A.性传播 B.母婴传播 C.血液传播 D.A.B和C 答案:D 2.吸毒者具有()等多重属性. A.病人 B.违法者 C.受害者 D.罪犯 答案:ABC 3.吸毒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