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述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诸多困难挑战,徐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动改革创新,全面加快转型升级,全心办好民生实事,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各项改革在攻坚克难中稳步前进。

一、经济运行总体稳定

(一)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201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63.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3.5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246.24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2244.13亿元,增长13.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655元。从全年各季经济增速走势看,一季度增长10.7%,上半年增长10.7%,前三季度增长10.6%,全年增长10.5%,科比增幅变动保持在0.2个百分点内,总体上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二)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2014年,全市粮食总产469.18万吨,比上年增长4.0%,其中,夏粮204.65万吨,秋粮264.53万吨;粮食亩产426.73公斤,增长3.5%。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生猪、羊分别出栏544.95万头和419.06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6%和3.7%,家禽出栏24730.16万只,下降1.7%;年末生猪存栏305.27万头,增长2.7%,羊存栏232.90万只,增长2.4%,家禽存栏9750.05万只,下降1.6%。

(三)工业生产总体平稳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1390.64亿元,比上年增长8.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14.00亿元,增长11.2%。列统的37个工业行业大类产值中有31个保持增长,增速同比提升的有13个。其中,占全市工业比重较大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主导产业分别增长10.7%、31.2%、14.9%、16.5%和15.2%。全市重点培育的六大千亿元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336.13亿元,较上年增长12.3%。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671.56亿元,同比增长18.8%,从全年各月增势看,前7个月整体呈缓慢回落态势,从8月份开始连续5个月持续回升。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976.93亿元,增长15.8%;房地产投资完成468.88亿元,增长23.2%。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支撑有力,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1652.59亿元,增长21.9%;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20.10亿元,增长41.6%,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1.3%,拉动投资增长5.9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展加快,全年在建项目达2986个,完成投资2709.66亿元,同比增加31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461个,同比增加361个,完成投资2482.77亿元,增长21.6%,拉动投资增长14.3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平稳增长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9.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从全年增长情况看,各季度增速上下波动保持在0.2个百分点内,增长态势稳定。分消费形态看,批发业零售额335.16亿元,增长13.3%,零售业零售额1590.73亿元,增长13.0%,住宿业零售额35.37亿元,增长12.2%,餐饮业零售额137.94亿元,增长12.0%;分商品类别看,食品类、中西药品类、服装类等基本生活型

需求分别增长16.3%、11.1%和11.2%;家用电器类、家具类、建筑装潢材料类等居住类消费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0.7%、21.6%和19.9;汽车类消费回落明显,仅增长5.4%,增速较上年回落14.5个百分点。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59.88亿美元,其中,出口46.7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4.8%和4.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58亿美元,增长15.0%。

(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全年全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平均上涨2.1%,涨幅低于全省0.1个百分点,较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从全年物价运行走势看,各月CPI 总体呈上半年波动上扬、下半年震荡回落态势。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五涨三降”,除烟酒类、医疗保健类、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下跌2.2%、0.2%和0.5%外,其他五类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食品仍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累计上涨4.1%,拉动总指数上升1.24个百分点。

二、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一)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调整

1、服务业经济较快发展。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增速分别快于GDP 和第二产业3.1、4.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45.3:45.2,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从三产内部结构看,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19.8%、13.4%和11.1%,占三产比重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市公路客货运量分别达15063万人和16967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1.7%和9.8%。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2.91亿元,增长5.7%。

2、工业经济调优调强成效明显。全市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3.0%,增速快于重工业2.7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4.8%,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两新产业较快发展。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47.7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4.9%;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4320.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7.2%。高耗能产业占比下降。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产值3675.08亿元,增长4.6%,增速低于全部规上工业7.5个百分点,占比较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

3、设施农业发展领跑全省。全年设施农业占地面积 191.7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超过20%,总量、占比继续保持全省第一。设施农业上山工程成效显著,4个千亩设施农业上山示范方建成使用。装备档次提升与设施农业扩面并驾齐驱,全市智能型温室达到1万亩、日光温室25万亩、钢架大棚85万亩,占设施农业总面积的58%;先进的避雨设施、套袋技术、防虫网等技术得到有效利用与大力推广。

(二)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1、服务业投资结构趋优。2014年,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5.0%,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15个服务业行业中有9个保持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较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55.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34.9%;金融业增长22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9.7%;教育业增长105.0%。

2、制造业投资内部结构优化。全市制造业完成投资1745.72亿元,增长11.9%。30个行业中有21个保持增长,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和高新产业上,其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

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93.5%、28.7%、77.5%、46.0%和34.8%。

3、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和支撑作用显著。全市8大类258项城建重点工程开工230项、竣工110项,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1.6%,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31.3%,拉动投资增长5.9个百分点。四大行业中有3个保持增长,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增长37.7%、7.8%和55.8%。

(三)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全年民营经济单位总数达47.48万个,其中,民营企业12.10万个、个体经营户35.38万户,分别较上年增长11.5%和8.9%。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3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占全市GDP 的比重达61.2%,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全市私营(个体)企业完成税收395.33亿元,增长14.3%,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民营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498.36亿元,增长11.3%,增速快于全部工业产值增速0.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完成2597.25亿元,增长12.7%

(四)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7家,总数达231家,省高新技术产品总数达486项。全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1家,新建校企联盟180家。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3家,市级企业研发机构总数超过4000家。全市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24家,孵化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全年授权专利846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441件、授权676件。企业专利产出大幅提高,全市企业共申请专利8243件,授权专利5004件。全面启动“智慧徐州”建设,获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

(四)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2014年,徐州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开展四大专项行动,扩展节能领域,巩固节能成果。全市单位GDP 能耗降低8.1%,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4%,单位GDP 电耗下降10.5%,三项节能降耗指标降幅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面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

三、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一)财政收入保持增长

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2.33亿元,增长11.7%。主体税种普遍增收,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分别入库46.06亿元、155.16亿元、21.99亿元、9.38亿元、27.38亿元、11.33亿元、14.01亿元和49.03亿元,增长42.3%、15.2%、

5.7%、23.7%、12.6%、12.6%、10.9%和23.2%。公共财政保障能力继续增强,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6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民生支出达515.29亿元,增长13.0%。

(二)金融市场运行稳健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比存款余额4286.46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377.44亿元,增长13.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724.79亿元,当年新增贷款363.99亿元,增长15.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97.9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162.27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94.08亿元和214.20亿元;个人消费贷款548.73亿元,增加97.68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23.15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525.58亿元。

(三)企业效益总体良好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912.79亿元,同比增长8.6%;利税总额1657.40亿元,增长9.9%;主营业务利润率8.0%,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每百元业务收入的成本为83.93元,较上年减少0.8元。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8.5%,降幅较上年扩大2.6个百分点。

(四)民生状况持续改善

1、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4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44元,增长10.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80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11元,增长11.3%。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1.91缩小至1.88。全市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67元,增长8.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005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011元,增长11.5%。

2、人口、就业情况保持稳定。全市年末户籍人口1023.52万人,比上年增加16.67万人,年末常住人口862.83万人,增长0.4%。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7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6.37万人,城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19万人,比上年减少0.19万人。完成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7.81万人、创业培训3.5万人。全市年末从业人员480.91万人,其中一产162.71万人,比上年减少8.79万人;二产150.70万人,比上年增加4.9万人;三产167.50万人,比上年增加6.1万人。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07.71万人,比上年下降1.9%;年末单位在岗职工人数99.88万人,下降1.6%。全市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22.32万人,增长3.0%;个体从业人员56.31万人,增长8.1%。

3、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57.89万人(含参保离退休人员)、156.71万人(含参保退休人员)和85.72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6.06万人、

3.76万人和2.57万人。社保卡持卡人数310万人,社保基金收支总额363亿元,主要险种参保覆盖率均超过95%。新农合参合657.54万人,新农保参保198.87万人。年末全市福利性收养单位拥有床位4.45万张,比上年增加0.22万张;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达3.09万人和16.83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四、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一)教育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全市共有各类全日制学校1266所,在校学生136.18万人,同比增长2.0%;毕业生27.87万人,同比下降13.5%。全市普通高校达9所,招生3.77万人,在校生13.72万人,当年毕业3.57万人,其中,研究生教育招生3713人,在校研究生达14.20人,毕业生3283人。普通中学招生11.48万人,在校生35.93万人,毕业生13.38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0%。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全市共有幼儿园581所,在园幼儿39.22万人;小学906所,在校学生75.4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6%。师资力量稳步增强,全市专任教师8.54万人,比上年增加0.04万人。

(二)文化繁荣惠及全民

2014年末,全市共有文化站158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21个,文物藏品总量8.34万件(套),其中一级藏品194件。全年报纸出版1.01亿份,期刊出版25.18万册,图书出版6995.98万册。全市共有国家级文

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成功举办首届徐州文化博览会,全年送戏下乡493场、电影2.72万场、图书100万元。广播电视户户通等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2014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台8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2座和调频转播台8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271.36万户,比上年增长0.6%,有线电视入户率98.5%,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达163.25万户,增长10.7%,有线电视数字化率60.2%,比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

(三)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62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81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14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2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62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4.32万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70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21人,注册护士1.68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58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811人。乡镇卫生院159个,床位9350张,卫生技术人员9302人。每千人拥有病床数5.02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5.07人。

五、城乡环境建设统筹发展

(一)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验收,持续抓好“外创示范道路、内创幸福家园”活动,全年新增5条省级示范路、2个省级示范社区,34个小区被评为市级幸福家园。五县(市)“1+3个100万”工程深入推进,累计完成征迁9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700万平方米。全年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7.01亿元。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83万吨/日,供水总量39783万吨,售水量19382万吨,用水普及率达97.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年末全市道路面积7908万平方米,排水管道5316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8.5%和25.0%。

(二)生态环境保护明显改善

“天更蓝”等五大行动计划成效显著。年末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面积21.7千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20.6千公顷,公园绿地面积4.4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增加2.8和0.3千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2.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0%。全市拥有污水处理厂26个,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9.5%。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238天,比上年增加46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12.6%。功能区三类以上水体占比76.6%,南水北调国控断面实现稳定达标。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了达100%。

(三)社会治安环境优化提升

全市全年刑事案件立案数7137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2.4%;全年发生各类事故946起,死亡382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1%和2.6%;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273起,死亡181人。火灾2312起,死亡14人。亿元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8人,比上年下降10.2%。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诸多困难挑战,徐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动改革创新,全面加快转型升级,全心办好民生实事,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各项改革在攻坚克难中稳步前进。

一、经济运行总体稳定

(一)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2014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63.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3.5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246.24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2244.13亿元,增长13.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655元。从全年各季经济增速走势看,一季度增长10.7%,上半年增长10.7%,前三季度增长10.6%,全年增长10.5%,科比增幅变动保持在0.2个百分点内,总体上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二)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2014年,全市粮食总产469.18万吨,比上年增长4.0%,其中,夏粮204.65万吨,秋粮264.53万吨;粮食亩产426.73公斤,增长3.5%。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生猪、羊分别出栏544.95万头和419.06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6%和3.7%,家禽出栏24730.16万只,下降1.7%;年末生猪存栏305.27万头,增长2.7%,羊存栏232.90万只,增长2.4%,家禽存栏9750.05万只,下降1.6%。

(三)工业生产总体平稳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1390.64亿元,比上年增长8.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14.00亿元,增长11.2%。列统的37个工业行业大类产值中有31个保持增长,增速同比提升的有13个。其中,占全市工业比重较大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主导产业分别增长10.7%、31.2%、14.9%、16.5%和15.2%。全市重点培育的六大千亿元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336.13亿元,较上年增长12.3%。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671.56亿元,同比增长18.8%,从全年各月增势看,前7个月整体呈缓慢回落态势,从8月份开始连续5个月持续回升。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976.93亿元,增长15.8%;房地产投资完成468.88亿元,增长23.2%。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支撑有力,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1652.59亿元,增长21.9%;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20.10亿元,增长41.6%,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1.3%,拉动投资增长5.9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展加快,全年在建项目达2986个,完成投资2709.66亿元,同比增加31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461个,同比增加361个,完成投资2482.77亿元,增长21.6%,拉动投资增长14.3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平稳增长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9.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从全年增长情况看,各季度增速上下波动保持在0.2个百分点内,增长态势稳定。分消费形态看,批发业零售额335.16亿元,增长13.3%,零售业零售额1590.73亿元,增长13.0%,住宿业零售额35.37亿元,增长12.2%,餐饮业零售额137.94亿元,增长12.0%;分商品类别看,食品类、中西药品类、服装类等基本生活型

需求分别增长16.3%、11.1%和11.2%;家用电器类、家具类、建筑装潢材料类等居住类消费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0.7%、21.6%和19.9;汽车类消费回落明显,仅增长5.4%,增速较上年回落14.5个百分点。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59.88亿美元,其中,出口46.7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4.8%和4.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58亿美元,增长15.0%。

(六)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全年全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平均上涨2.1%,涨幅低于全省0.1个百分点,较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从全年物价运行走势看,各月CPI 总体呈上半年波动上扬、下半年震荡回落态势。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五涨三降”,除烟酒类、医疗保健类、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下跌2.2%、0.2%和0.5%外,其他五类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食品仍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累计上涨4.1%,拉动总指数上升1.24个百分点。

二、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一)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调整

1、服务业经济较快发展。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增速分别快于GDP 和第二产业3.1、4.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45.3:45.2,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从三产内部结构看,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19.8%、13.4%和11.1%,占三产比重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市公路客货运量分别达15063万人和16967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1.7%和9.8%。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2.91亿元,增长5.7%。

2、工业经济调优调强成效明显。全市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3.0%,增速快于重工业2.7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4.8%,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两新产业较快发展。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47.7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4.9%;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4320.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7.2%。高耗能产业占比下降。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产值3675.08亿元,增长4.6%,增速低于全部规上工业7.5个百分点,占比较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

3、设施农业发展领跑全省。全年设施农业占地面积 191.7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超过20%,总量、占比继续保持全省第一。设施农业上山工程成效显著,4个千亩设施农业上山示范方建成使用。装备档次提升与设施农业扩面并驾齐驱,全市智能型温室达到1万亩、日光温室25万亩、钢架大棚85万亩,占设施农业总面积的58%;先进的避雨设施、套袋技术、防虫网等技术得到有效利用与大力推广。

(二)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1、服务业投资结构趋优。2014年,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5.0%,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15个服务业行业中有9个保持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较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55.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34.9%;金融业增长22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9.7%;教育业增长105.0%。

2、制造业投资内部结构优化。全市制造业完成投资1745.72亿元,增长11.9%。30个行业中有21个保持增长,增长较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和高新产业上,其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

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93.5%、28.7%、77.5%、46.0%和34.8%。

3、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和支撑作用显著。全市8大类258项城建重点工程开工230项、竣工110项,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1.6%,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31.3%,拉动投资增长5.9个百分点。四大行业中有3个保持增长,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增长37.7%、7.8%和55.8%。

(三)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全年民营经济单位总数达47.48万个,其中,民营企业12.10万个、个体经营户35.38万户,分别较上年增长11.5%和8.9%。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3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占全市GDP 的比重达61.2%,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全市私营(个体)企业完成税收395.33亿元,增长14.3%,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民营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498.36亿元,增长11.3%,增速快于全部工业产值增速0.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完成2597.25亿元,增长12.7%

(四)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7家,总数达231家,省高新技术产品总数达486项。全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1家,新建校企联盟180家。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3家,市级企业研发机构总数超过4000家。全市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24家,孵化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全年授权专利846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441件、授权676件。企业专利产出大幅提高,全市企业共申请专利8243件,授权专利5004件。全面启动“智慧徐州”建设,获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

(四)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2014年,徐州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开展四大专项行动,扩展节能领域,巩固节能成果。全市单位GDP 能耗降低8.1%,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4%,单位GDP 电耗下降10.5%,三项节能降耗指标降幅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面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

三、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一)财政收入保持增长

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2.33亿元,增长11.7%。主体税种普遍增收,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分别入库46.06亿元、155.16亿元、21.99亿元、9.38亿元、27.38亿元、11.33亿元、14.01亿元和49.03亿元,增长42.3%、15.2%、

5.7%、23.7%、12.6%、12.6%、10.9%和23.2%。公共财政保障能力继续增强,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6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民生支出达515.29亿元,增长13.0%。

(二)金融市场运行稳健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比存款余额4286.46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377.44亿元,增长13.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724.79亿元,当年新增贷款363.99亿元,增长15.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97.9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162.27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94.08亿元和214.20亿元;个人消费贷款548.73亿元,增加97.68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23.15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525.58亿元。

(三)企业效益总体良好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912.79亿元,同比增长8.6%;利税总额1657.40亿元,增长9.9%;主营业务利润率8.0%,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每百元业务收入的成本为83.93元,较上年减少0.8元。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8.5%,降幅较上年扩大2.6个百分点。

(四)民生状况持续改善

1、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4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44元,增长10.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80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11元,增长11.3%。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1.91缩小至1.88。全市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67元,增长8.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005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011元,增长11.5%。

2、人口、就业情况保持稳定。全市年末户籍人口1023.52万人,比上年增加16.67万人,年末常住人口862.83万人,增长0.4%。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7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6.37万人,城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19万人,比上年减少0.19万人。完成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7.81万人、创业培训3.5万人。全市年末从业人员480.91万人,其中一产162.71万人,比上年减少8.79万人;二产150.70万人,比上年增加4.9万人;三产167.50万人,比上年增加6.1万人。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07.71万人,比上年下降1.9%;年末单位在岗职工人数99.88万人,下降1.6%。全市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22.32万人,增长3.0%;个体从业人员56.31万人,增长8.1%。

3、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57.89万人(含参保离退休人员)、156.71万人(含参保退休人员)和85.72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6.06万人、

3.76万人和2.57万人。社保卡持卡人数310万人,社保基金收支总额363亿元,主要险种参保覆盖率均超过95%。新农合参合657.54万人,新农保参保198.87万人。年末全市福利性收养单位拥有床位4.45万张,比上年增加0.22万张;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达3.09万人和16.83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四、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一)教育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全市共有各类全日制学校1266所,在校学生136.18万人,同比增长2.0%;毕业生27.87万人,同比下降13.5%。全市普通高校达9所,招生3.77万人,在校生13.72万人,当年毕业3.57万人,其中,研究生教育招生3713人,在校研究生达14.20人,毕业生3283人。普通中学招生11.48万人,在校生35.93万人,毕业生13.38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9.0%。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全市共有幼儿园581所,在园幼儿39.22万人;小学906所,在校学生75.4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6%。师资力量稳步增强,全市专任教师8.54万人,比上年增加0.04万人。

(二)文化繁荣惠及全民

2014年末,全市共有文化站158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21个,文物藏品总量8.34万件(套),其中一级藏品194件。全年报纸出版1.01亿份,期刊出版25.18万册,图书出版6995.98万册。全市共有国家级文

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成功举办首届徐州文化博览会,全年送戏下乡493场、电影2.72万场、图书100万元。广播电视户户通等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2014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台8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2座和调频转播台8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271.36万户,比上年增长0.6%,有线电视入户率98.5%,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达163.25万户,增长10.7%,有线电视数字化率60.2%,比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

(三)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62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81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14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2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62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4.32万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70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21人,注册护士1.68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58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811人。乡镇卫生院159个,床位9350张,卫生技术人员9302人。每千人拥有病床数5.02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5.07人。

五、城乡环境建设统筹发展

(一)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验收,持续抓好“外创示范道路、内创幸福家园”活动,全年新增5条省级示范路、2个省级示范社区,34个小区被评为市级幸福家园。五县(市)“1+3个100万”工程深入推进,累计完成征迁9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700万平方米。全年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7.01亿元。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83万吨/日,供水总量39783万吨,售水量19382万吨,用水普及率达97.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年末全市道路面积7908万平方米,排水管道5316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8.5%和25.0%。

(二)生态环境保护明显改善

“天更蓝”等五大行动计划成效显著。年末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面积21.7千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20.6千公顷,公园绿地面积4.4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增加2.8和0.3千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2.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0%。全市拥有污水处理厂26个,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9.5%。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238天,比上年增加46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12.6%。功能区三类以上水体占比76.6%,南水北调国控断面实现稳定达标。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了达100%。

(三)社会治安环境优化提升

全市全年刑事案件立案数7137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2.4%;全年发生各类事故946起,死亡382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1%和2.6%;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273起,死亡181人。火灾2312起,死亡14人。亿元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8人,比上年下降10.2%。


相关文章

  • 2014年6月徐州房地产市场报告
  • 2014年6月份*纵横方略 徐州市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 徐州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2014年6月刊 目录 市场综述 ................................................................. ...查看


  • "多规合一"的实践综述
  • 李琼:上海.重庆.广州等地"多规合一"的实践综述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97号),要 ...查看


  • 2016年工业设计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发展回顾与市场前景预 测报告(2016-2020年) 报告编号:167936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 ...查看


  • 生物降解塑料市场格局
  • 2014-2018年中国生物降解塑料市场格 局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2014-2018年中国生物降解塑料市场格局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共十一章,包含2013年中国生物降解塑料行业主导企业关键性数据分析,2014-2018年 ...查看


  • 2016年智能交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中国智能交通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 析报告(2016-2022年) 报告编号:162002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 ...查看


  • 2016-2020年广州餐饮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6-2020年广州餐饮业投资分析及 前景预测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内容概述 第一章 餐饮业概述 1.1 餐饮业的定义及分类 1.1.1 餐饮业的定义 1.1.2 餐饮业的分类 1.2 餐饮业的特点 1.2 ...查看


  • 2015年云南省旅游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 2015年云南省旅游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发布日期:2016年02月14日 来源: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网站编辑:朱艳 [打印文章]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发展的收官之年,面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增速放缓和国际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 ...查看


  • 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 2015年版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业 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56869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 ...查看


  • [实务] 坐着不动也犯罪! --不作为犯罪综述及案例分析
  • 刑事法律圈/ID:zhxsbhw 超三百万人阅读过的文章"开门,我是警察,这时他做了22件事"首发公众号,值得你关注! 搜索"qinya0510"微信号,加好友,与[刑事法律圈]创办人张智勇律师交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