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文百花园八]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下)

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共安排了五项语文活动。有“语海畅游”(内容是发现词语的构成特点、区分有相同词素的词语意思的异同、认识反问句)、“积少成多”(内容是阅读并背诵古诗)、“阅读平台”(内容是阅读短文《俞伯牙遇知音》)、“能说会道”(内容是说说家乡的习俗)、“笔下生辉”(写节日里你印象最深的事)。

这些语文活动的设计旨在引导同学们在读中积累词句,欣赏语言,开阔眼界,受到教育;在说说写写中锻炼并提高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新颖有趣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趣中学,在玩中学,在活动中感受语文的美妙。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词句,在读中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在对比中感受词语的异同,体会表达的不同效果,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发现的兴趣。

2.辅导学生读读背背,积累好词佳句。

3.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使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提高阅读的能力。

4.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感受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5.指导学生学习审题,并练习把一件事写具体。

【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具准备】

学生在课外搜集关于习俗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走进“语文百花园”,像辛勤的小蜜蜂一样采集百花的营养,酿造知识的甜蜜。在这里我们感受发现的新奇,交流学习的喜悦,品尝进步的甘甜。让我们快快走进“语海”,来畅游一番吧!

二、语海畅游,感受乐趣

(一)学习“词语真有趣”。

1.自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不懂的词语、读不准音的词语可以借助字典。

2.同桌交流词语的意思。

3.读一读这些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四字中的每一个字都表示一种事物或一种感受。

(2)这四个字组成一个词,不仅仅表示四种事物,而是表示某一类事物。如“鸟兽虫鱼”代表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各种动物。

(3)这些词语,都是四字词语,写起来整齐,读起来好听,抑扬顿挫,很有节奏。

(4)这些词语,用四个字代表许多,有言简意赅的效果。

(5)这类词语,组成灵活,生命力强,我们随时可以创造出新的词语„„

4.交流自己平时积累的这类词语。

如:说学逗唱 锅碗瓢盆 风雪雷电 江河湖海 刀枪棍棒 衣帽鞋袜 日月星辰

眼耳口鼻 生老病死 斧钺钩叉 老弱病残 吹拉弹唱

5.读一读书上的七个词语,感受祖国语言的奇妙。

(二)学习“读一读,填一填”。

1.观察这七个词语,看看有什么异同。

都是两字词语,其中都有一个“然”字,但它们的意思不同。

2.查字典,看看“然”字的几种解释,了解“然”字的基本意思。

3.想一想这七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4.读句子,分别把这些词语填到合适的地方。

5.交流所填的句子。读一读,感受这些词语意思不同,用法也不同。

6.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句子,并结合句子意思说说对所填词语的理解。

(三)读读比比,说说哪句好,为什么。

1.读句子,想一想,这两组句子意思有无不同。

2.读句子,找出这两组句子的异同。

(1)我怎么能饶你们呢?这样弹奏怎么会使人感动呢?

(2)我不能饶你们。这样弹奏不会使人感动。

引导学生理解:句(1)和句(2)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是句型不同。句(1)是反问句,句(2)是陈述句。它们表达的效果也不同。句(1)比句(2)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3.认识反问句。

(1)比较反问句与疑问句有什么不同。

反问句是无疑而问,不需要回答,答案寓在问话中。疑问句是有疑而问,问句中没有答案。

(2)反问句有强调的作用,能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4.读这两组句子,读出感情,体会反问句表达的效果。

5.从课文中找出反问句。

6.小组交流,读一读自己找出的反问句,注意读出强烈的语气。

三、读读背背,积少成多

1.自读古诗,扫除阅读障碍。

2.简介作者。

王昌龄,唐朝诗人。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诗人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遭到不少的攻击。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3.师生质疑解难,理解古诗的意思。

芙蓉楼:楼名,原名西北楼。

辛渐:人名,是王昌龄的朋友。

吴:今江苏南部,古属吴地。

平明:天刚亮。

古诗写江雨苍茫中,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传达了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4.引导学生边读边相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学生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6.集体背诵古诗。

四、阅读短文

1.自读短文,借助字典,解决生字的音、形、义的问题。

2.交流词语的意思。如:

风雨交加 琴弦 欣赏 头头是道 巍峨高耸 旋律 浩荡 奔放 知音

3.再读短文,说说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写的是春秋时代著名音乐家俞伯牙在乘船回家途中,遇到能从他的琴声中听懂他的心意的砍柴人钟子期,俞伯牙称钟子期为知音。

4.说说短文中“知音”是什么意思。

短文中“知音”是指钟子期知道琴声表达的意思。

5.再说说现在我们说的“知音”是什么意思。

现在我们说的“知音”是指知己的朋友。

6.读短文,把故事将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一、交流信息,扩展思路,感受我们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1.四人小组活动,交流自己在课外搜集的有关家乡的习俗资料。

2.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我们各民族的典型习俗。

二、说说对“习俗”一词的理解

学情预设:可以解释词语,可以谈对习俗的认识、意义、看法等。如:

1.顾名思义,“习俗”即习惯与风俗。

2.我们的习俗经过搜集、梳理、甄别、吸收,遗弃了落后的、迷信的、蒙昧的糟粕,发扬优秀的、先进的、科学的内容,成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资源。

3.“习俗”是我们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的缩影。展示了我们无限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生活。

4.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习俗很多,而且各地有所不同。

5.习俗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三、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

活动(一)——招募民族村的导游员

导游员的要求:介绍你是哪个民族的,你们民族有哪些独特的习俗。要清楚地说出这些习俗的内容、表现形式、人们怎样做、什么时间做、做的顺序以及这样做的原因。

(1)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各民族独特的民族习俗,再选出不同民族的代表,在吸收大家意见,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在全班进行交流。

(2)全体同学为评委,评一评谁的发言好,好在哪里,并向介绍者提出什么合理化的建议。

(3)选出民族村的导游员。

活动(二)——创办传统节日文化园

(1)对承办各节日分园的小组进行招标。

(小组讨论申报节日,每组限选一个。)

春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

竹、除夕守夜、拜年

元宵节——吃元宵、看花灯

青龙节——龙抬头、挑菜、迎富、踏青

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插艾草、喝雄黄酒

夏至——吃面

乞巧节——牛郎会织女、求赐美满姻缘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登高、插茱萸

冬至——吃饺子

腊八节——喝腊八粥

小年——祀灶

(2)小组成员分角色,各自进行准备。

(老师提示:恰当的手势、动作的表演,有助于准确地表达。)

举例:

导游员: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请大家随我到春节园里做客,你们在流连忘返的参观中,一定能感受我们的生活情趣与丰厚的传统民俗文化。

“扫尘”介绍:“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扫房,开展一次卫生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春。扫尘的习俗,由来已久。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污秽、尘沫与疾病传播有关。民谚云:“二四扫房屋,二七、二八贴花花。”就是说,从 腊月二十四开始,到年终,均为“扫年”时间。“扫年”的风俗,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

贴“福”字介绍:人们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呢?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

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3)小组交流介绍。

(4)全体同学依次参观传统节日文化园。

(5)评一评,哪个分园办得好,哪个人介绍得好。写出获奖的评语。

四、进行总结评价,议论谁说得好,谁听得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入民族习俗园,领略了祖国丰厚的民俗文化。同学们介绍的内容不少是节日的习俗,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这些都是传统节日。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现代节日吗?国庆节、劳动节、教师节、植树节、儿童节、妇女节„„节日里发生的事情往往令人难忘。一提起这些节日,你回忆起哪些事情?我们今天的习作就与这些节日有关。

二、指导学生认真读书,找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学习审题

写一件事;

写一件发生在节日里的事;

写一件发生在节日里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

三、提示思考

写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这一天有什么事值得回忆?怎样写出节日的特点,表现出节日的气氛?

四、小组成员之间交流,相互启发

五、打草稿,自由习作

老师提示:

1.你怎样表现节日的特点?(通过描写场面,通过人物衣着、饮食的描写,通过典型的人物活动的描写„„)

2.你怎样把事情写具体、完整、生动?(事情的原因是什么?事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样?这件事为什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把当时的情景、人物的表现、你的感受写清楚了吗?)

六、同桌互相交流、欣赏

七、把自己的习作推荐给父母看,请他们欣赏评价,与他们一起分享写作的快乐

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共安排了五项语文活动。有“语海畅游”(内容是发现词语的构成特点、区分有相同词素的词语意思的异同、认识反问句)、“积少成多”(内容是阅读并背诵古诗)、“阅读平台”(内容是阅读短文《俞伯牙遇知音》)、“能说会道”(内容是说说家乡的习俗)、“笔下生辉”(写节日里你印象最深的事)。

这些语文活动的设计旨在引导同学们在读中积累词句,欣赏语言,开阔眼界,受到教育;在说说写写中锻炼并提高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新颖有趣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趣中学,在玩中学,在活动中感受语文的美妙。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词句,在读中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在对比中感受词语的异同,体会表达的不同效果,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发现的兴趣。

2.辅导学生读读背背,积累好词佳句。

3.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使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提高阅读的能力。

4.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使学生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感受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5.指导学生学习审题,并练习把一件事写具体。

【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具准备】

学生在课外搜集关于习俗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走进“语文百花园”,像辛勤的小蜜蜂一样采集百花的营养,酿造知识的甜蜜。在这里我们感受发现的新奇,交流学习的喜悦,品尝进步的甘甜。让我们快快走进“语海”,来畅游一番吧!

二、语海畅游,感受乐趣

(一)学习“词语真有趣”。

1.自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不懂的词语、读不准音的词语可以借助字典。

2.同桌交流词语的意思。

3.读一读这些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四字中的每一个字都表示一种事物或一种感受。

(2)这四个字组成一个词,不仅仅表示四种事物,而是表示某一类事物。如“鸟兽虫鱼”代表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各种动物。

(3)这些词语,都是四字词语,写起来整齐,读起来好听,抑扬顿挫,很有节奏。

(4)这些词语,用四个字代表许多,有言简意赅的效果。

(5)这类词语,组成灵活,生命力强,我们随时可以创造出新的词语„„

4.交流自己平时积累的这类词语。

如:说学逗唱 锅碗瓢盆 风雪雷电 江河湖海 刀枪棍棒 衣帽鞋袜 日月星辰

眼耳口鼻 生老病死 斧钺钩叉 老弱病残 吹拉弹唱

5.读一读书上的七个词语,感受祖国语言的奇妙。

(二)学习“读一读,填一填”。

1.观察这七个词语,看看有什么异同。

都是两字词语,其中都有一个“然”字,但它们的意思不同。

2.查字典,看看“然”字的几种解释,了解“然”字的基本意思。

3.想一想这七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4.读句子,分别把这些词语填到合适的地方。

5.交流所填的句子。读一读,感受这些词语意思不同,用法也不同。

6.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句子,并结合句子意思说说对所填词语的理解。

(三)读读比比,说说哪句好,为什么。

1.读句子,想一想,这两组句子意思有无不同。

2.读句子,找出这两组句子的异同。

(1)我怎么能饶你们呢?这样弹奏怎么会使人感动呢?

(2)我不能饶你们。这样弹奏不会使人感动。

引导学生理解:句(1)和句(2)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是句型不同。句(1)是反问句,句(2)是陈述句。它们表达的效果也不同。句(1)比句(2)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3.认识反问句。

(1)比较反问句与疑问句有什么不同。

反问句是无疑而问,不需要回答,答案寓在问话中。疑问句是有疑而问,问句中没有答案。

(2)反问句有强调的作用,能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4.读这两组句子,读出感情,体会反问句表达的效果。

5.从课文中找出反问句。

6.小组交流,读一读自己找出的反问句,注意读出强烈的语气。

三、读读背背,积少成多

1.自读古诗,扫除阅读障碍。

2.简介作者。

王昌龄,唐朝诗人。字少伯,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诗人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遭到不少的攻击。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安史之乱后,回到故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与诗人王之涣、高适、岑参、王维、李白等都有交往。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3.师生质疑解难,理解古诗的意思。

芙蓉楼:楼名,原名西北楼。

辛渐:人名,是王昌龄的朋友。

吴:今江苏南部,古属吴地。

平明:天刚亮。

古诗写江雨苍茫中,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 “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传达了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4.引导学生边读边相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学生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6.集体背诵古诗。

四、阅读短文

1.自读短文,借助字典,解决生字的音、形、义的问题。

2.交流词语的意思。如:

风雨交加 琴弦 欣赏 头头是道 巍峨高耸 旋律 浩荡 奔放 知音

3.再读短文,说说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写的是春秋时代著名音乐家俞伯牙在乘船回家途中,遇到能从他的琴声中听懂他的心意的砍柴人钟子期,俞伯牙称钟子期为知音。

4.说说短文中“知音”是什么意思。

短文中“知音”是指钟子期知道琴声表达的意思。

5.再说说现在我们说的“知音”是什么意思。

现在我们说的“知音”是指知己的朋友。

6.读短文,把故事将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一、交流信息,扩展思路,感受我们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1.四人小组活动,交流自己在课外搜集的有关家乡的习俗资料。

2.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我们各民族的典型习俗。

二、说说对“习俗”一词的理解

学情预设:可以解释词语,可以谈对习俗的认识、意义、看法等。如:

1.顾名思义,“习俗”即习惯与风俗。

2.我们的习俗经过搜集、梳理、甄别、吸收,遗弃了落后的、迷信的、蒙昧的糟粕,发扬优秀的、先进的、科学的内容,成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资源。

3.“习俗”是我们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的缩影。展示了我们无限丰富的地方民俗文化生活。

4.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习俗很多,而且各地有所不同。

5.习俗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三、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

活动(一)——招募民族村的导游员

导游员的要求:介绍你是哪个民族的,你们民族有哪些独特的习俗。要清楚地说出这些习俗的内容、表现形式、人们怎样做、什么时间做、做的顺序以及这样做的原因。

(1)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各民族独特的民族习俗,再选出不同民族的代表,在吸收大家意见,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在全班进行交流。

(2)全体同学为评委,评一评谁的发言好,好在哪里,并向介绍者提出什么合理化的建议。

(3)选出民族村的导游员。

活动(二)——创办传统节日文化园

(1)对承办各节日分园的小组进行招标。

(小组讨论申报节日,每组限选一个。)

春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

竹、除夕守夜、拜年

元宵节——吃元宵、看花灯

青龙节——龙抬头、挑菜、迎富、踏青

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插艾草、喝雄黄酒

夏至——吃面

乞巧节——牛郎会织女、求赐美满姻缘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登高、插茱萸

冬至——吃饺子

腊八节——喝腊八粥

小年——祀灶

(2)小组成员分角色,各自进行准备。

(老师提示:恰当的手势、动作的表演,有助于准确地表达。)

举例:

导游员: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请大家随我到春节园里做客,你们在流连忘返的参观中,一定能感受我们的生活情趣与丰厚的传统民俗文化。

“扫尘”介绍:“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每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扫房,开展一次卫生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春。扫尘的习俗,由来已久。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污秽、尘沫与疾病传播有关。民谚云:“二四扫房屋,二七、二八贴花花。”就是说,从 腊月二十四开始,到年终,均为“扫年”时间。“扫年”的风俗,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

贴“福”字介绍:人们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呢?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

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3)小组交流介绍。

(4)全体同学依次参观传统节日文化园。

(5)评一评,哪个分园办得好,哪个人介绍得好。写出获奖的评语。

四、进行总结评价,议论谁说得好,谁听得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入民族习俗园,领略了祖国丰厚的民俗文化。同学们介绍的内容不少是节日的习俗,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这些都是传统节日。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现代节日吗?国庆节、劳动节、教师节、植树节、儿童节、妇女节„„节日里发生的事情往往令人难忘。一提起这些节日,你回忆起哪些事情?我们今天的习作就与这些节日有关。

二、指导学生认真读书,找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学习审题

写一件事;

写一件发生在节日里的事;

写一件发生在节日里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

三、提示思考

写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这一天有什么事值得回忆?怎样写出节日的特点,表现出节日的气氛?

四、小组成员之间交流,相互启发

五、打草稿,自由习作

老师提示:

1.你怎样表现节日的特点?(通过描写场面,通过人物衣着、饮食的描写,通过典型的人物活动的描写„„)

2.你怎样把事情写具体、完整、生动?(事情的原因是什么?事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样?这件事为什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把当时的情景、人物的表现、你的感受写清楚了吗?)

六、同桌互相交流、欣赏

七、把自己的习作推荐给父母看,请他们欣赏评价,与他们一起分享写作的快乐


相关文章

  •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百花园三]教学设计
  • 教 课 板 材:语文(S)二年级下册 文:语文百花园三 块:教学设计-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次语文百花园有四项内容,分别是"语海畅游""背一背""我的采集本" & ...查看


  •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百花园八]教学设计
  • 教 课 板 材:语文(S)二年级下册 文:语文百花园八 块:教学设计-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树立大语文观,重视语文综合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 创造性,努力构建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 ...查看


  • 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大熊猫]备课教案
  • 教 课 板 语文(S)教学设计 材:语文(S)一年级下册 文:7 大熊猫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1.猜谜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对比朗读句子,品读重点词语,让学生在充分的诵读中感悟形容词.叠词等 在文中的修饰作用. 3.利用课件 ...查看


  •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备课
  •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向东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 1 - - 2 - - 3 - - 4 -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向东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 5 - - 6 - - 7 - - 8 -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向东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 9 - - 10 - ...查看


  •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教案
  • <惊弓之鸟>的教学设计 城南小学 张艳梅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战国时候魏国的射箭能手更羸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故事.通过更羸和魏王的对话我们知道了原来这是一只受过 ...查看


  •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表达 我们眼里的秋天]优秀教案(精品) 1
  • <表达 我们眼里的秋天>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感受秋天的美丽. 2. 表达中应用已有知识储备的词语,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表达,使表达清楚.具体. 教学重点 能发挥想像抓住景物的 ...查看


  • 9巨人的花园教案 1
  •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 9.<巨人的花园>教案 一.[教材分析] <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起着以篇带篇.引领的作用,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童话故事,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体会童话的语言美. ...查看


  • 小学三年级语文综合实践课活动课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综合实践课活动课教案 乌市76小学 李彬 一.教学准备. 1. 情境设置 2. 课件制作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今天,我们这节活动课的题目是??神医大会诊(电脑伴乐出示该课题).昨天,语言王国来了几位客人,个个愁容满 ...查看


  • 二年级自我介绍作文教案
  • 篇一:低年级自我介绍作文指导教案 三年 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习作 <自我介绍>教 学 设 计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 地三·习作:这次习作,让我们来向别人介绍自己.可以说说自己的性格.爱好,也可以说 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