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为什么世界金融机构越来越偏爱中国金融家?

?

近来,世界银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三大金融机构中,来自中国的重要参与者越来越多。

从1995年中国人章晟曼担任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到2008年世行任命林毅夫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经历了十三年的时间。之后,中国同胞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中西方媒体的头条中。

2010年,朱民成为IMF特别顾问,之后升任IMF副总裁;2012年,世行任命中国籍银行家蔡金勇为IFC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也成为IFC历史上第一位担任该职务的中国籍人士;2014年,魏尚进成为亚开行首位华人首席经济学家;2015年3月,林建海被任命为IMF秘书长,成为该组织成立以来首位担任此重要职位的中国人。

两年一“进”的速度,似乎有“停不下来”的节奏。

一直以来,欧美势力“垄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高管位置,世界银行行长来自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来自欧洲,这个惯例从这两家机构诞生之日起延续至今,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人才要跻身高管行列则十分困难。如今,为什么世界金融组织开始偏爱起“中国面孔”来了?

开始:发展中国家的声音

毫无例外,对发展中国家的深入了解,是中国金融家跻身世界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首位在世行获得高职位的中国人,在欧美认识占据绝对主流的世界银行,林毅夫做了什么?《南方周末》评论说:在所有这些场合,林毅夫都设定在一个模式:简单寒暄后直奔世界经济形势,反复讲,从不厌倦。

在世界银行内部,林毅夫开了一个博客,名字就叫“我们来谈谈发展吧”,通过与不断挑战他观点的人交流,林毅夫的“中国经验”影响了很多人。在林毅夫的推动下,世界银行开始尝试用一种新的眼光看待非洲的援助策略。

林毅夫离任世界银行副行长时,时任行长的佐利克用表达了对林毅夫的赞美:他给世行留下了崭新的理念、视角和挑战。

在接受杨澜采访中,林毅夫也谈到:大部分学者是以发达国家的力量来看发展中国家的问题,通常只能看到问题发展的表面,看不到问题背后的原因。作为离中国决策者最近的学者之一,林毅夫对中国经验十分熟悉。

为什么世界越来越偏爱来自中国的金融家,并不断委以重任?其实这一问题的答案十分清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位置不断提高。

蔡金勇是中国首批国际化的投行人才,作为中国首家中外合资投行——中金公司的初创元老,蔡金勇参与并领导了许多大型能源国企改制上市项目和兼并收购项目。作为“高盛毕业生”,蔡金勇的实战经验被格外看重。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多大程度上是因为是中国人”而当选的问题时,蔡金勇再次提到了当时IMF的标准——对新兴市场的重视,从发展中国家中选拔人才。

蔡金勇1990年任职于世界银行总部中欧局,2012年再入世行,中间隔了22年。他称,90年度,世行几乎是发展中国家唯一能得到资本的(地方),但今天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市场上随便能找到钱。所以世行的位置在今天和过去,就应该进行调整。

在“中国公民“和”世界公民“的身份中,中国金融人能够做到平衡,并能够很好的把握自己的职责和位置。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蔡金勇称:最现实的事情是把工作做好,让客户和团队认为蔡金勇首先是一个很好的CEO ,同时也碰巧是一个中国人,这是自己比较希望的一个结果。这大抵代表了中国金融家在世界舞台上的态度。

发展:包容世界的中国元素

掐指一算,中国人已经在世界金融组织中摸爬滚打“很多年”了。

在华尔街中,从来不乏华人的“传说“。高盛有方风雷、胡祖六;美林集团有刘二飞;摩根士丹利有朱强森;JP摩根有李小加;花旗集团(Citigroup)拥有孙玮等。这些人通常少年时在中国成长,通过留学达到“中西合璧”的境界,然后以包容性极强的中国元素,成为华尔街人口中的神秘的“东方高手”。

“勤奋”、“聪明”、“坚韧”、“务实”、“谦和”······这是华尔街对中国金融家的评价。而这恰恰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典型特征。而能担任国际金融组织高层管理者的中国金融家,其身上的中国魅力也更加突出。

比如林毅夫之“随和”、朱民之“敢言”、林建海之“君子”、蔡金勇之“实战”、金立群之“老练”,都是中国金融家身上的标签。中国智慧,是他们折服西方的重要武器。

林毅夫的同事、著名经济学家Partha Dasgupta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参加任何研讨会都带着随和的魅力,在会议上有时很难看出他是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他鼓励大家说出想法,并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结束。而当他表达的时候,他似乎能够总结所有会议上的内容。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品格,这种品格让林毅夫极具影响力。”对此,林毅夫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领导艺术:“我有权威,但是我不用。”

不仅林毅夫有“学者范”,朱民的“经济学家”形象同样深入人心。朱民给人的第一印象“一点也不像国有银行的副行长”。他能言善辩、富有幽默感,行事“西化”。在西方人眼中,他颇有英伦绅士风范;而在中国人眼中,他海派文化的浪漫也为人津津乐道。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的介绍时,朱民欣然接受“经济学家”的称谓。

利用西方的金融理论和实践经验探索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似乎是中国金融学者心中共同的愿望。在杨澜访谈录中,朱民提出一个问题:新兴经济未来的发展模式在哪里?他认为自己现在还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所以如果离开IMF,自己想要做研究,努力探索、回答这些问题。

不爱喝咖啡的林建海,则似乎更传统一些。作为一个江南水乡走出的普通人,承接父辈的梦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从1989年进入IMF工作,直到成为IMF第一位来自中国的秘书长,“做事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一直是林建海恪守的信条。

“中国是养育我的故乡,作为一个工作在国际经济舞台的中国人,我感到骄傲。”林建海说。他这样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一是脚踏实地,以IMF的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经济;二是大视野;三是不屈不挠;四是抓主要矛盾; 五是要有开阔的胸怀;六是以诚待人。在IMF,林建海很少拒绝别人的请求,愿意帮助别人,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他的人情味,因而受到大家的信赖。每年员工在评价他时都给他最高分,这在该组织是少有的。

IMF总裁拉加德曾这样评价林建海:“他在基金组织有着广博的职业经历,精熟国别和政策工作。他善于在工作人员、管理层和全球成员国之间构筑共识,他的这种才干为执董会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现在:亚投行和金立群的舞台

除了中国智慧, 外交能力和全球视野也是“常规武器”。朱民曾感慨道:“IMF工作面非常广,每天要处理变化非常大的全球市场、全球各经济体的情况,特别复杂。且工作高度技术化、高度政治化,高度外交化,所以对我个人是个很大的挑战。”直到现在,他也一直认为,在IMF的经历是一种学习过程。

而金立群“金融外交家”的魅力,为何能够赢得世界金融机构的认可,原因也在于此。

6月29日,在亚投行“基本大法”最终协定签署仪式现场,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握住了一头白发的金立群的手,难得一见地笑逐颜开。这一刻,世界同样对金立群的努力致以共同的喝彩和敬意。

何其相似,金立群也是世界金融组织中“非典型”中国金融高管。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研究生,金立群年轻时是“酷爱文学的外语奇才”,曾志在文学的金立群在恩师许国璋的一番话下,改变了人生方向。许国璋说:“我们国家也许需要上百个英美文学方面的专家,但是,更需要的是懂经济、懂金融的人才。”

铭记下恩师的话语,金立群开始书写他近乎完美的履历。中国财政部副部长、亚洲开发银行第一副行长、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以及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英国BBC称,金立群是少见的人才,具有国际视野。中国媒体称他为“拆弹高手”和“辞令大师”。

英国《金融时报》曾援引与金立群打过交道认识他的人的话说,金立群与英国人交流时喜欢引用莎士比亚的话;他向法国人讲述自己多么迷恋法国的文化;他还跟德国人说因为他们诚实所以自己最喜欢他们。

和林毅夫、朱民、蔡金勇相似的是:金立群也拥有“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深刻理解”。1981 年,金立群曾见证中国从世界银行获得第一笔开发性贷款。就任亚行副行长后,金立群很快意识到就事论事来谈为发展中国家减轻贫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认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制约在于能源、交通、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匮乏,绕开基础设施,国际金融机构将是舍本求末。而亚投行的建立,正是应需求而生。

中国金融家“务实”、“包容”、“开放”的管理风格,早已受到国际金融界的认可。这也正是世界三大金融机构越来越“偏爱”中国高官的原因。

许多学者认为,这些只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具有更多发言权的一个开始。随着亚投行步入正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重要参与者”进入这一游戏。在亚投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人才无疑将大展拳脚。对于域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亚投行不仅是一个信息交流的中枢,是一股开辟市场、赢得回报的东风。对于它的倡导者中国来说,亚投行更是视野、是责任,是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平台。

来源:博鳌观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

近来,世界银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三大金融机构中,来自中国的重要参与者越来越多。

从1995年中国人章晟曼担任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到2008年世行任命林毅夫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经历了十三年的时间。之后,中国同胞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中西方媒体的头条中。

2010年,朱民成为IMF特别顾问,之后升任IMF副总裁;2012年,世行任命中国籍银行家蔡金勇为IFC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也成为IFC历史上第一位担任该职务的中国籍人士;2014年,魏尚进成为亚开行首位华人首席经济学家;2015年3月,林建海被任命为IMF秘书长,成为该组织成立以来首位担任此重要职位的中国人。

两年一“进”的速度,似乎有“停不下来”的节奏。

一直以来,欧美势力“垄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高管位置,世界银行行长来自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来自欧洲,这个惯例从这两家机构诞生之日起延续至今,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人才要跻身高管行列则十分困难。如今,为什么世界金融组织开始偏爱起“中国面孔”来了?

开始:发展中国家的声音

毫无例外,对发展中国家的深入了解,是中国金融家跻身世界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首位在世行获得高职位的中国人,在欧美认识占据绝对主流的世界银行,林毅夫做了什么?《南方周末》评论说:在所有这些场合,林毅夫都设定在一个模式:简单寒暄后直奔世界经济形势,反复讲,从不厌倦。

在世界银行内部,林毅夫开了一个博客,名字就叫“我们来谈谈发展吧”,通过与不断挑战他观点的人交流,林毅夫的“中国经验”影响了很多人。在林毅夫的推动下,世界银行开始尝试用一种新的眼光看待非洲的援助策略。

林毅夫离任世界银行副行长时,时任行长的佐利克用表达了对林毅夫的赞美:他给世行留下了崭新的理念、视角和挑战。

在接受杨澜采访中,林毅夫也谈到:大部分学者是以发达国家的力量来看发展中国家的问题,通常只能看到问题发展的表面,看不到问题背后的原因。作为离中国决策者最近的学者之一,林毅夫对中国经验十分熟悉。

为什么世界越来越偏爱来自中国的金融家,并不断委以重任?其实这一问题的答案十分清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位置不断提高。

蔡金勇是中国首批国际化的投行人才,作为中国首家中外合资投行——中金公司的初创元老,蔡金勇参与并领导了许多大型能源国企改制上市项目和兼并收购项目。作为“高盛毕业生”,蔡金勇的实战经验被格外看重。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多大程度上是因为是中国人”而当选的问题时,蔡金勇再次提到了当时IMF的标准——对新兴市场的重视,从发展中国家中选拔人才。

蔡金勇1990年任职于世界银行总部中欧局,2012年再入世行,中间隔了22年。他称,90年度,世行几乎是发展中国家唯一能得到资本的(地方),但今天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市场上随便能找到钱。所以世行的位置在今天和过去,就应该进行调整。

在“中国公民“和”世界公民“的身份中,中国金融人能够做到平衡,并能够很好的把握自己的职责和位置。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蔡金勇称:最现实的事情是把工作做好,让客户和团队认为蔡金勇首先是一个很好的CEO ,同时也碰巧是一个中国人,这是自己比较希望的一个结果。这大抵代表了中国金融家在世界舞台上的态度。

发展:包容世界的中国元素

掐指一算,中国人已经在世界金融组织中摸爬滚打“很多年”了。

在华尔街中,从来不乏华人的“传说“。高盛有方风雷、胡祖六;美林集团有刘二飞;摩根士丹利有朱强森;JP摩根有李小加;花旗集团(Citigroup)拥有孙玮等。这些人通常少年时在中国成长,通过留学达到“中西合璧”的境界,然后以包容性极强的中国元素,成为华尔街人口中的神秘的“东方高手”。

“勤奋”、“聪明”、“坚韧”、“务实”、“谦和”······这是华尔街对中国金融家的评价。而这恰恰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典型特征。而能担任国际金融组织高层管理者的中国金融家,其身上的中国魅力也更加突出。

比如林毅夫之“随和”、朱民之“敢言”、林建海之“君子”、蔡金勇之“实战”、金立群之“老练”,都是中国金融家身上的标签。中国智慧,是他们折服西方的重要武器。

林毅夫的同事、著名经济学家Partha Dasgupta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参加任何研讨会都带着随和的魅力,在会议上有时很难看出他是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他鼓励大家说出想法,并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结束。而当他表达的时候,他似乎能够总结所有会议上的内容。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品格,这种品格让林毅夫极具影响力。”对此,林毅夫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领导艺术:“我有权威,但是我不用。”

不仅林毅夫有“学者范”,朱民的“经济学家”形象同样深入人心。朱民给人的第一印象“一点也不像国有银行的副行长”。他能言善辩、富有幽默感,行事“西化”。在西方人眼中,他颇有英伦绅士风范;而在中国人眼中,他海派文化的浪漫也为人津津乐道。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的介绍时,朱民欣然接受“经济学家”的称谓。

利用西方的金融理论和实践经验探索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似乎是中国金融学者心中共同的愿望。在杨澜访谈录中,朱民提出一个问题:新兴经济未来的发展模式在哪里?他认为自己现在还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所以如果离开IMF,自己想要做研究,努力探索、回答这些问题。

不爱喝咖啡的林建海,则似乎更传统一些。作为一个江南水乡走出的普通人,承接父辈的梦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从1989年进入IMF工作,直到成为IMF第一位来自中国的秘书长,“做事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一直是林建海恪守的信条。

“中国是养育我的故乡,作为一个工作在国际经济舞台的中国人,我感到骄傲。”林建海说。他这样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一是脚踏实地,以IMF的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经济;二是大视野;三是不屈不挠;四是抓主要矛盾; 五是要有开阔的胸怀;六是以诚待人。在IMF,林建海很少拒绝别人的请求,愿意帮助别人,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他的人情味,因而受到大家的信赖。每年员工在评价他时都给他最高分,这在该组织是少有的。

IMF总裁拉加德曾这样评价林建海:“他在基金组织有着广博的职业经历,精熟国别和政策工作。他善于在工作人员、管理层和全球成员国之间构筑共识,他的这种才干为执董会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现在:亚投行和金立群的舞台

除了中国智慧, 外交能力和全球视野也是“常规武器”。朱民曾感慨道:“IMF工作面非常广,每天要处理变化非常大的全球市场、全球各经济体的情况,特别复杂。且工作高度技术化、高度政治化,高度外交化,所以对我个人是个很大的挑战。”直到现在,他也一直认为,在IMF的经历是一种学习过程。

而金立群“金融外交家”的魅力,为何能够赢得世界金融机构的认可,原因也在于此。

6月29日,在亚投行“基本大法”最终协定签署仪式现场,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握住了一头白发的金立群的手,难得一见地笑逐颜开。这一刻,世界同样对金立群的努力致以共同的喝彩和敬意。

何其相似,金立群也是世界金融组织中“非典型”中国金融高管。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研究生,金立群年轻时是“酷爱文学的外语奇才”,曾志在文学的金立群在恩师许国璋的一番话下,改变了人生方向。许国璋说:“我们国家也许需要上百个英美文学方面的专家,但是,更需要的是懂经济、懂金融的人才。”

铭记下恩师的话语,金立群开始书写他近乎完美的履历。中国财政部副部长、亚洲开发银行第一副行长、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以及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英国BBC称,金立群是少见的人才,具有国际视野。中国媒体称他为“拆弹高手”和“辞令大师”。

英国《金融时报》曾援引与金立群打过交道认识他的人的话说,金立群与英国人交流时喜欢引用莎士比亚的话;他向法国人讲述自己多么迷恋法国的文化;他还跟德国人说因为他们诚实所以自己最喜欢他们。

和林毅夫、朱民、蔡金勇相似的是:金立群也拥有“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深刻理解”。1981 年,金立群曾见证中国从世界银行获得第一笔开发性贷款。就任亚行副行长后,金立群很快意识到就事论事来谈为发展中国家减轻贫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认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制约在于能源、交通、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的匮乏,绕开基础设施,国际金融机构将是舍本求末。而亚投行的建立,正是应需求而生。

中国金融家“务实”、“包容”、“开放”的管理风格,早已受到国际金融界的认可。这也正是世界三大金融机构越来越“偏爱”中国高官的原因。

许多学者认为,这些只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具有更多发言权的一个开始。随着亚投行步入正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重要参与者”进入这一游戏。在亚投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人才无疑将大展拳脚。对于域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亚投行不仅是一个信息交流的中枢,是一股开辟市场、赢得回报的东风。对于它的倡导者中国来说,亚投行更是视野、是责任,是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平台。

来源:博鳌观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相关文章

  • 性格测试选择专业--源自澳际留学
  • 根据性格选择专业- 源自澳际留学 1) 经营型性格的分析: 具有领导.规划才能,喜欢影响.管理.控制他人,自信.好冒险,喜欢同人非琐碎 事务打交道.专业介绍: 物流在中国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其最初被应用于企业商品销售.买卖的过程当 中, ...查看


  • 经典的股票书籍推荐
  • 经典的股票书籍推荐 作为一个没有做过股票的朋友,如果现在开始准备做股票了 我觉得第一步要知道做股票的游戏规则,就是怎么玩 记得<专业投机原理>的开篇讲了一个很生动的故事"赌博例" 乔是扑克好手,但他却在一次和 ...查看


  • 经济学二级学科分析
  • 经济学二级学科分析 经济学类的硕士专业分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理论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6个二级学科,有部分学校还新增了网络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可持续发展 ...查看


  • 理财规划师论文
  •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理财规划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中级) 论文题目:公司理财中的行为金融分析 姓名:邓复亮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湖北武汉 所在单位:武汉世纪鼎丰房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摘要」现代 ...查看


  • 2011营销案例候选•金融篇
  • 华泰长城:"投资者教育"提升企业形象 推荐理由: 华泰长城期货公司整合优势资源打造"风险管理顾问模式",为企业及个人投资者规避经营风险,抵御金融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案例简述 ...查看


  • 仇彦英:20家令人尊敬的企业(名单)
  • 2007年12月07日12:30 来源: 和讯网 作者:和讯股票 发表评论(2)支持(1)反对(1) 12月10日大盘动向分析 12月10日独家内幕消息 点击赠送下周暴涨牛股 12月10日牛股寻踪 独家:天相2008年度"珠海之风 ...查看


  • 北大某客座教授推荐 改变一个人价值观的书
  • 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家,课下是个挺和蔼的老爷爷,上课的时候精神矍铄. 教授的原话是: "有些书适合读,有些书适合送人,有些书适合放在书架上撑面子.我推荐给你们的这些书是可以看的,有些书知名,有些书不知名,我不给你们推荐那些看完没几 ...查看


  • 经济学科在美国_钱颖一
  • 2002年 增刊 FINANCE&ECON OMICS Supplement <财经科学> Jul. 2002 [学科建设] 经济学科在美国 钱颖一本况.现代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前沿, 了解经济学科在美国的情况, 对于如何 ...查看


  • 如何让风险投资快速找到你--[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 如何让风险投资快速找到你 cye.com.cn 时间:2010-1-6 10:38:30 来源: 作者: 我来说两句 一边是企业的新生,另一边却是企业的夭亡,商业竞争就是这么残酷,这里面,资金在企业运行中往往承担着输血的重任,一旦遭遇流动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