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鲁恂:西方研究中国政治文化的先驱

  白鲁恂(Lucian w.Pye,1921年10月21日~2008年9月5日),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一生致力于政治学研究,是国外研究中国政治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在山西汾州,父母是在华传教士。从小在中国长大,后回美国,就读于著名的卡勒顿学院(CarletonCollege),并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他曾在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学府任职。曾担任美国比较政治学会主席、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还是美国国务院与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在学界和政界颇有声誉,对中国研究和对华政策均曾产生较大影响。

  白鲁恂首次采用了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政治文化进行较为深刻的分析,他沿着文化、心理、人格的路径来分析中国政治文化,揭示出许多中国政治文化底层积淀在现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与阻碍因素,建构出西方学者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具有权威性的认识。他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不可能自生出现代政治即宪政与民主的制度,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可以包容民主制度。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外力撞击并进行有效的内部整合。

  白鲁恂写于1968年的《中国政治的精髓:一个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权威危机的心理文化研究》一书提出,中国政治的主要问题,在于政权总是无法调和中国文明已载于史册的辉煌成就与当下社会要求急剧进步的心态。中国的地理环境和频繁的自然灾害,迫切要求一个强大政权来维持这一博大地域内的社会稳定。经过历代政权的血腥暴力更迭,集体意识中对分裂与离乱的恐惧逐渐压倒了对高压威权的抵触。

  1976年,白鲁恂出版了一部以其擅长的心理学方法为特色的毛泽东传记――《作为领袖的毛泽东》(MaoTse-Tung:The Man in the Leader.NewYork:Basic Books,1976)。该书是西方众多毛泽东研究著述中的名著之一,被认为既不乏洞见又充满学术上的危险性。其突出特色是从心理学角度对毛泽东的人格特征与中国政治的特殊性进行分析,他认为,著名政治人物毛泽东早年的特殊经历,特别是那些“创伤性记忆”,奠定了其人格、秉性、气质和情感的基本结构,这一人格结构对其成熟时期的政治思维和政治决策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1981年,《中国政治的动力》(The dynamics of Chinese politics,台湾出版的中译本名为《中国政治的变与常》)一书出版,该书认为,中国政治是文化因素和结构因素的混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中心假设――中国政治本质始终是两种观念相互激荡的结果。

  白鲁恂的心理文化研究法和个案研究弥补了过于强调政治社会经济结构的偏颇,充实了政治文化的概念。他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权威依赖、关系政治、政治权力源自道德权威、人民的认知不协调等特色的深刻洞见,对分析中国政治问题极具价值。但由于其成长于中国的经历和自身文化的优越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加上其研究对象多为特殊群体、以及获取资料的间接性等方面因素的作用,使其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文化优越的倾向和夸大政治文化作用的缺陷。

  白鲁恂(Lucian w.Pye,1921年10月21日~2008年9月5日),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一生致力于政治学研究,是国外研究中国政治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在山西汾州,父母是在华传教士。从小在中国长大,后回美国,就读于著名的卡勒顿学院(CarletonCollege),并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他曾在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学府任职。曾担任美国比较政治学会主席、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还是美国国务院与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在学界和政界颇有声誉,对中国研究和对华政策均曾产生较大影响。

  白鲁恂首次采用了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政治文化进行较为深刻的分析,他沿着文化、心理、人格的路径来分析中国政治文化,揭示出许多中国政治文化底层积淀在现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与阻碍因素,建构出西方学者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具有权威性的认识。他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不可能自生出现代政治即宪政与民主的制度,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可以包容民主制度。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外力撞击并进行有效的内部整合。

  白鲁恂写于1968年的《中国政治的精髓:一个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权威危机的心理文化研究》一书提出,中国政治的主要问题,在于政权总是无法调和中国文明已载于史册的辉煌成就与当下社会要求急剧进步的心态。中国的地理环境和频繁的自然灾害,迫切要求一个强大政权来维持这一博大地域内的社会稳定。经过历代政权的血腥暴力更迭,集体意识中对分裂与离乱的恐惧逐渐压倒了对高压威权的抵触。

  1976年,白鲁恂出版了一部以其擅长的心理学方法为特色的毛泽东传记――《作为领袖的毛泽东》(MaoTse-Tung:The Man in the Leader.NewYork:Basic Books,1976)。该书是西方众多毛泽东研究著述中的名著之一,被认为既不乏洞见又充满学术上的危险性。其突出特色是从心理学角度对毛泽东的人格特征与中国政治的特殊性进行分析,他认为,著名政治人物毛泽东早年的特殊经历,特别是那些“创伤性记忆”,奠定了其人格、秉性、气质和情感的基本结构,这一人格结构对其成熟时期的政治思维和政治决策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1981年,《中国政治的动力》(The dynamics of Chinese politics,台湾出版的中译本名为《中国政治的变与常》)一书出版,该书认为,中国政治是文化因素和结构因素的混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中心假设――中国政治本质始终是两种观念相互激荡的结果。

  白鲁恂的心理文化研究法和个案研究弥补了过于强调政治社会经济结构的偏颇,充实了政治文化的概念。他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权威依赖、关系政治、政治权力源自道德权威、人民的认知不协调等特色的深刻洞见,对分析中国政治问题极具价值。但由于其成长于中国的经历和自身文化的优越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加上其研究对象多为特殊群体、以及获取资料的间接性等方面因素的作用,使其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文化优越的倾向和夸大政治文化作用的缺陷。


相关文章

  • 50位中国近代名人简历
  • 梁启超林则徐龚自珍魏源徐继畲冯桂芬曾国藩左宗棠洪秀全郭嵩焘徐桐洪仁玕李鸿章王韬容闳奕 张之洞曾纪泽倭仁郑观应张謇严复康有为袁世凯谭嗣同 孙中山蔡元培章太炎杨度黄兴陈天华王国维陈独秀胡汉民周树人宋教仁蔡锷汪精卫江亢虎刘师培邹容18731929 ...查看


  • 简论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
  • 新闻学与传播学 简论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 ■ 丁俊杰 [编者按] 弥尔顿是西方新闻自由运动和新闻自由思想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的出版自由思想在西方有很大影响,在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史上具有特殊重要地位.他的出版自由思想是17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时 ...查看


  • 从强国之梦到强国之路
  • 作者:马识途 文史杂志 1996年08期 史坛纵论 到底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英雄在历史上的作用到底怎样? 英雄和时势的关系,历史是谁创造的,这是历史学上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古往今来一直有不同说法的问题,也是我一直没有搞清楚的问题. ...查看


  • 郑观应的评价
  • 一.关于郑观应的总体评价 与会者普遍认为,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先驱, 是爱国进步的思想家和成功的.卓越的实业家.作为实业家, 郑观应启蒙思想的酝酿.成形和发展, 具有亲身实践的丰富经验与坚实基础; 作为启蒙思想家, 郑观应的实业活动具 ...查看


  • 对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的评价
  • 对第三章的评价 庞德生 摘要:吴芳思写的<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是对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抱有"怀疑"之集大成,是历史研究者关注焦点之一.本文将对其第三章做出评价,从传教士多如牛毛,马可波罗是先驱说明其选题的目的没 ...查看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quo ...查看


  • 国家形象在对外传播中的评价
  • 中国应具备的国际形象,不是强权国家,同时也绝不是"病夫弱国",但在国际舞台上,要么"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要么"欺负你没商量".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与其大国地位极不相称,这不仅与中国 ...查看


  • 湖南电大地域文化练习题(新)
  •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题(单选题部分及答案) 1. 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湖湘名人是 A A魏源 B曾国藩 C王夫之 D 宋教仁 2.以下作品不属于魏源撰写编辑的是 D A<海国图志> B<筹漕篇> ...查看


  •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第四章V1
  • 11第四章 外来冲击与中国近代传统 汤因比用挑战与回应来解释文明的兴起,认为挑战强度的不足或过于猛烈均不利于文明的成长,唯有强度适中最有利于创造文明.也许,用这种方法分析文明起源过于简单化了.但是,当一种文化传统已充分成熟后,外来冲击可以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