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之费,甚于天灾]阅读答案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①。故先王之化②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古者尧有茅茨③,今之百姓竟丰其屋;古者臣无玉食,今之贾竖皆厌粱肉④。古者后妃乃有殊饰,今之婢妾被服绫罗;古者大夫乃不徒行,今之贱隶乘轻驱肥。古者人稠地狭而有储蓄,由于节也;今者土广人稀而患不足,由于奢也。欲时之俭,当诘其奢;奢不见诘,转相高尚。昔毛蚧⑤为吏部尚书,时无敢好衣美食者。魏武帝叹曰:孤之法不如毛尚书。令诸部用心,各如毛蚧,风俗之移,在不难矣。

(选自《晋书傅咸传》)

【注释】

①匮:贫乏,缺少。②化:统治,治理。③茅茨:指茅草屋。④粱肉:泛指美食佳肴。粱:谷子。⑤毛玠:曹操的谋士,为吏部尚书。主张廉洁节俭。

【阅读理解】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无缘不匮

(2)今之百姓竟丰其屋

(3)古者后妃乃有殊饰

(4)欲时之俭,当诘其奢

(5)奢不见诘,转相高尚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

(2)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3.有人认为本文论点是奢侈之费,甚于天灾,有人认为是主张推行节俭的风气。你是怎么看的?

4.下列对本文论证方法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化用 举例 B.举例 引用 C.比较 类比 D.对比 举例

【参考答案】

1.(1)缘故,原因 (2)尽,全 (3)出色 (4)查究 (5)崇高,推崇

2.(1)我认为粮食与布帛是不容易长成制成的,因而使用不节俭的话,没有理由不匮乏

(2)我私下认为奢侈风气的耗费,比天灾还要严重。

3.前者是主旨,后者体现现实针对性,二者合起来就是本文写作目的。所以两种看法都有道理,还是合起来为好。

4.D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①。故先王之化②天下,食肉衣帛,皆有其制。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古者尧有茅茨③,今之百姓竟丰其屋;古者臣无玉食,今之贾竖皆厌粱肉④。古者后妃乃有殊饰,今之婢妾被服绫罗;古者大夫乃不徒行,今之贱隶乘轻驱肥。古者人稠地狭而有储蓄,由于节也;今者土广人稀而患不足,由于奢也。欲时之俭,当诘其奢;奢不见诘,转相高尚。昔毛蚧⑤为吏部尚书,时无敢好衣美食者。魏武帝叹曰:孤之法不如毛尚书。令诸部用心,各如毛蚧,风俗之移,在不难矣。

(选自《晋书傅咸传》)

【注释】

①匮:贫乏,缺少。②化:统治,治理。③茅茨:指茅草屋。④粱肉:泛指美食佳肴。粱:谷子。⑤毛玠:曹操的谋士,为吏部尚书。主张廉洁节俭。

【阅读理解】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无缘不匮

(2)今之百姓竟丰其屋

(3)古者后妃乃有殊饰

(4)欲时之俭,当诘其奢

(5)奢不见诘,转相高尚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为谷帛难生,而用之不节,无缘不匮。

(2)窃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3.有人认为本文论点是奢侈之费,甚于天灾,有人认为是主张推行节俭的风气。你是怎么看的?

4.下列对本文论证方法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化用 举例 B.举例 引用 C.比较 类比 D.对比 举例

【参考答案】

1.(1)缘故,原因 (2)尽,全 (3)出色 (4)查究 (5)崇高,推崇

2.(1)我认为粮食与布帛是不容易长成制成的,因而使用不节俭的话,没有理由不匮乏

(2)我私下认为奢侈风气的耗费,比天灾还要严重。

3.前者是主旨,后者体现现实针对性,二者合起来就是本文写作目的。所以两种看法都有道理,还是合起来为好。

4.D


相关文章

  • 2015年高考阅读理解知识指导:阳关古道苍凉美
  • 阳关古道苍凉美 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 ...查看


  • 学会奢侈,比学会节俭还要考验人的财商.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学会奢侈,比学会节俭还要考验人的财商. 奢侈与理财无关.这是常识. 因为理财追求的是金钱的使用效率,如果一分钱能掰成三瓣花,那就不要掰两瓣.计划开支.节制欲望,是理财生活的基本元素,只有这样我们才福寿绵长.而奢 ...查看


  • [唐诗宋词元曲]诗歌鉴赏复习测试卷
  • 诗歌鉴赏练习(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阅读以下王维的两首诗,说说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 ...查看


  • [听雨的奢侈林如求]阅读答案
  •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①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②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 ...查看


  • 惟有书香最怡人--[读书是件奢侈的事]课外阅读教学案例
  • 2014年平阳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案 例.叙事.反思等文稿评选评审表 文稿类别:1. □案例.课例类 类别编号: 1. 2. □叙事.反思类 学 段:□普高 □职教 □初中 □小学 □学前 是否直接研究教育教学质量:□是 □否 题 目: 惟 ...查看


  • [贞观政要·论俭约]阅读答案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dú)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 ...查看


  • 低碳经济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低碳经济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 ...查看


  • 崔橹[华清宫三首(其三)]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 [原文]: 华清宫①(其三) 崔 橹② 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 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如尘. [注释] ①华清宫,唐朝行宫,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行乐处.②崔橹:晚唐诗人. [翻译]:门上横锁着金锁静悄悄的没有人,在渭水之滨只有落 ...查看


  • 后汉书·卷四十三阅读答案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家于汝阴.敞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时务,每请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是时京师及四方累有奇异鸟兽草木,言事者以为祥瑞.敞通经传,意甚恶之.乃言于二公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