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低年级说话、写话能力初探
摘要: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说话(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书面表达)能力。说语文能力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形成学生的说、写能力。科学研究表明九岁以前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一二年级进行说、写训练就显得尤为必要。众所周知,低年级儿童的书面语表达明显落后于口头表达。因此小学低年级说话、写话能力的培养应该从说话开始。本着“多说少写,先说后写,由简入难,循序渐进”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说、写训练,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说话能力 写话能力 培养 措施
叶圣陶先生曾对“语文”的含义做了精辟的解释:“语文”者,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也。这就说明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的教学。从语文工具性的角度看,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说话(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书面表达)能力。也就是说语文能力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形成学生的说、写能力。科学研究表明九岁以前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在这段时期的对语言的敏感性,使得其语言学习事半功倍。如果错过了这段时期的学习,年级越高,其语言学习就变得越吃力。因此,在小学一二年级进行说写训练就显得尤为必要。
众所周知,低年级儿童的书面语表达明显落后于口头表达。这个时期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技能,大量会讲的字词不会写、不会用,会写的字又不能满足完整表达的需要,尤其是思维发展的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书面表达的发展。写话即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因此小学低段写话能力培养是从说话开始。本着“多说少写,先说后写,由简入难,循序渐进”的理念,我对低年级加强了说写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说话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是人生的启蒙阶段, 这时的孩子好奇心和模仿力极强,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年龄特点, 合理安排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内容, 为学生将来的语言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但是现在的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常有“无话可说”之感。这种材料“枯竭”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三点:(一)当前儿童生活中出现各种“时空压缩”的现象:社会生活绚丽多彩,儿童生活单调枯燥;居住空间日益宽敞,生长空间日渐狭小;肩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内驱力却逐渐减少。儿童严重缺少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缺乏生活的根基。接触外界的机会太少,视野不宽,导致认知上的贫乏。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重重管束下显得尤其娇嫩,学校和家庭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所有空间,缺乏多彩的生活经历,缺少丰富的情感体验(二)不善于观察导致为“无米之炊”而惑。小学生的注意力很不稳定,观察事物比较笼统,学习中多死背硬记,学习动机比较幼稚,兴趣易变,这些就导致了他们的观察力较差。平时难以做“生活的有心人”,所以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简单的、零乱的,所以无话可说(三)时空上的限制导致记忆材料的模糊或空缺。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由于事过境迁无法在头脑中显现自然无言以对。(四)老师要求太高,课堂气氛太沉闷,使孩子产生畏惧感而不敢说。
结合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应对:
1、开展活泼有趣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有话可说。
我经常带着训练要求组织一些寓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课间活动,如开展有益的游戏、模仿比赛等活动。活动后,我指导学生按要求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内容具体的话。
2、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有话可说。
仿照课文例句,进行说话训练。学习课文时,利用课文中的例句,对学生进行说话
训练,很多老师都很重视的。如在《阳光》这篇课文第二自然段有一个非常好的句子:“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在指导学生充分读书后,我出示了句式:,因为有了阳光,更了。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花园里的花朵,因为有了阳光,更美了。有的说:地球上的小朋友,因为有了阳光,更壮了。这样的引导,学生思维打开了,所学到的并非只是书上那一两个句式,到真正要用时,信手就可拈来了。
又如《自选商场》,课文先出示的是一些名词(自选商场里能买到的东西),学生认读后又学了一篇小短文,小短文的第一段是“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读完这段后,我顺势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有,有,有,还有。”“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有,有,有,还有。”再如,《雨点儿》这课形容雨点特别多时用了“数不清”一词,在形象地理解了“数不清”后,我又让学生说,还有什么是数不清的?于是“数不清的星星、数不清的树叶、数不清的沙子、数不清的蚂蚁”等形象生动的短语就从孩子们嘴里蹦出来。这样的语文课,不仅训练到位,而且趣味盎然,很让孩子喜欢。
又如《雪娃娃》一课,通过课文朗读分析启发学生想象他会对雪娃娃、对妈妈、对太阳公公说些什么。让学生扮演一下课文中的角色,引导他们进行角色对话,这不仅能激发儿童的表演欲,还能让孩子有话可说。还可以结合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根据教材插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或者让学生把这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或编成一个故事。生动有趣的富于想象力的画面,会使学生忍不住想把说的话说出来。
3,利用多媒体技术变“静”为“动” 增强感观性。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教学要为儿童提供感知事物的条件,使教学符合直观性的原则。小学低年级儿童年龄尚小,处于皮亚杰所谓的“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在教学中,教师播放的多媒体因为融合了光、声、影等因素,使学生在情感和行为上更为积极参与,并且多种感官的刺激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从而更易接受和理解。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时期的学生能更有效地对感官的直接刺激产生反应,多媒体的使用符合小学生的这种特点,更能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 从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诉说愿望。
4、 创设开放民主的课堂。
创设开放民主的课堂活跃授课氛围,师生互动,使学生从不敢说到能说。使学生自由表达所思所想。课堂评价要本着多鼓励肯定来给孩子充足的信心,使孩子热情高涨,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有趣好玩的语文学习活动中。
二、写话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段的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所谓“写话”,就是写一、两句话,或简单的写一段话。“写话”与“写作”不同,它是“写作”的开始,是“写作”的基础。要想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写作,就要为学生打好“写作”基础,也就是让学生掌握写话技能。《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话提出的要求是:“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起点低,坡度小、写生活”的原则,重表扬,不批评逐渐耐心培养,等到学生能写完整的话后,进而提出适当的要求,可以引导学生由原来的一句话,扩展为说写一段话,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写话技能呢?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拼音当“拐棍”,汉字夹拼音“扶”着写话
一、二年级学生识字不多,会说不会写,使表达能力受到了阻碍。为此,我教他们用汉语拼音做“拐棍”,要说的话用汉语拼音写下来,提高他们写的兴趣。在孩子们学完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教学时,为了巩固所学汉字,并同时巩固汉语拼音,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用当堂学的生字先口头组词,再用组的词口头造句,然后将造的句子写出来。写句时,会写的、学过的字一定要使用汉字,不会写的字则用拼音代替。这种拼音夹汉字,汉字带拼音的方式孩子们很喜欢,写句的劲头很大,不但巩固了所学拼音和汉字,提高了造句能力,而且养成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为作文起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激发兴趣爱说乐说作文实际上就是写在纸上的话。
(二) 、组词成句的游戏。
在一年级学生写字刚起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组词成句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动态生成句子概念,建立句子书写格式的正确表象。如在课堂上由教师提供各种写着词语或标点符号的卡片,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寻找相关的词语和标点符号,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也可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找朋友的活动,每个学生分得一张卡片,通过合作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样的游戏能使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兴趣盎然地掌握句子的概念,然后再把句子按正确的语序拼写在练习本上。
(三) 、抄写口语记录的练习。
写话从本质上讲就是口语的书面记录,即怎么说就怎么写。抄写口语记录就是学生说,教师写或学生抄。这是学生识字不多情况下的一种有效策略。如有位一年级教师,看到几个学生很兴奋地在说着什么,仔细一问,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父母的陪同下到海边玩耍,捡了各种各样的贝壳。在孩子们绘声绘色的描绘下,教师把其中一个孩子的话记了下来,并贴在教室的墙上。那个孩子十分兴奋,大声地读着墙上的口语记录稿,同时自豪地说:“这是我说的话,这是我说的话。”过了几天,他又悄悄地拿给老师一张纸,上面居然是一篇几十个字的汉字夹拼音的写话稿,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四) 、看图写话
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看图写话。如:《语文园地七》的口语交际“该怎么做”,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图下方的提示写一写。虽说情节不是很曲折,基本上都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出来。
(五)、续编
至于童话故事类的文章,话题的设计就更多种多样、轻松自如了。如:学习完了《雪孩子》后,让学生继续接下去编雪孩子回来后会发生什么事?
七、学写“悄悄话”。
到二年级时,可以在学生的作业登记本上布置这样一道题,让孩子跟老师说一说“悄悄话”。“悄悄话”的形式很多,可以画——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画今天发生的一件事,画课文的插图,画看课外书上的情节;可以写——写自己想跟老师说的话,写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看课外书的收获(好词或好句);也可以问——向老师、向父母提出你的疑问(学习、生活等)。这种“悄悄话”其实已经是日记了。它们不仅培养了低年级孩子的观察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真实表达的能力。我想,如果要求孩子写日记,或让他们每天写一段话,结果肯定不会这样好。“悄悄话”这三个字,就足以吊起孩子说话的欲望了。如果老师在批语上能及时和孩子交流的话,孩子的表达能力将是非常出乎意料的。
另外在培养学生写话能力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注意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阅读、写字还是写作,它都要让学生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需要老师的督促,家长的监督,同学的提醒,他会自觉的完成每一项任务。
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自我约束能力差,有时全凭着自己的兴趣做事,因此在写话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低要求中写话
《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一学段的作文称为“写话”,目的是为了降低写作难度。学生刚开始练习写话时,教师一定要放宽尺度,哪怕是一句很简单,很普通的完整话,就要给予肯定,如:“我会写字。”“我在吃饭。”“我要去上学了”等等。在老师的肯定下,学生就会觉得写话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他们就会越写越想写。如果,一开始就给他们提出高的要求,如:“我会写字。”你告诉他这句话太简单了,写具体些,那么学生就会有畏难的心里。毕竟低年级的学生词汇是有限的,他们的语言是特殊的,他们不懂什么是具体或者具体到什么程度。一旦知道自己达不到要求,久而久之就会对写话产生畏惧心里,那么就会无法完成写话的任务了。所以,一定要降低要求,激发他们的写话兴趣,再逐步提高要求。
(2)、获得成功的喜悦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成就感非常容易实现,哪怕是老师的一句肯定的话语、一句鼓励的话,都会让他们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如果说老师把他们的作品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念出来,或者在班上的某一个角落展示出来,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心花怒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比如:有的写“我喜欢老师。”教师就要给予肯定的说:你真棒能懂得用“喜欢”这个词。也有的写“小莉和小洪一起去上学”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说:不错呀,你还懂得用“和、一起”这两个词。这样既让每个孩子有了被别人认可的机会,又提高了各自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欣赏水平,同时也能带动全班学生写话的积极性。
2、需要处理好的矛盾
大家都知道《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要求是:“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低年级的写话明显降低了难度,强调了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个性化的感悟体验,这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是相吻合的。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语文课程标准》对低段写话中语言本体方面的要求采取了模糊处理的策略,除了运用词语、学习使用标点符号外,对诸如“语句完整、通顺、连贯”等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均未明确提及,这就给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具体操作上带来一定的困惑,如处理不好,很可能给高段的习作教学留下隐患。
事实上,小学作文教学长期存在个两难问题:在语言表达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有可能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强调兴趣,降低语言表达的质量要求,又会影响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级的随意写话中形成的不良言语习惯很可能制约后续的写作教学。综合考虑小学作文教学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低段写话教学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写话的内容,珍视童真童趣,又要用发展和关怀的价值观重视学生写话中的语言质量问题,打好语言文字基本功。所以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练好书面语表达的基本功,这是小学生作文的内功一定要抓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训练:
(1)、抄写词、句、段的练习。
从书面语发展的演进过程看,首先是识字学词,然后是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结段成篇,呈现出一条言语单位逐级扩大的发展轨迹。因此,在学生识字不多、写字不熟练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抄写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句子和段落。通过动手操作,形成词语、句子和段落书写格式化的心理图式。其中,抄写词语要注意词的连
写,防止写错别字,因为词语是语言的最基本单位;抄写句子,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整句连写,以形成句感,有些字不会写,可以用汉语拼音代替。如:“梨树挂起了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dao 海fan 起金色的波浪,高liang 举起ran 烧的火把。”抄写段落,要精选典型语段,注意格式的书写规范,教师要对段内句与句之间的连接作适当的讲解,以助于形成书面语感。
(2)、情景性遣词造句。
造句是小学生练习写话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处理不当很可能变成无意义的机械的文字练习。例如用“高兴”造句,学生写出了“我今天真高兴”一句。单纯从语言的角度看,这句话完全符合语法要求,如果不加引导,学生就会顺势造出“难过——我今天真难过””寒冷——今天天气真寒冷”等句子,这在现实中是屡见不鲜的。其实,这样的造句从语言的角度看虽无可挑剔,但从言语表达的角度看就很成问题,如今天为什么高兴? 其实,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会写出具有一定情景性的句子:“今天,爸爸从广州回来,给我买了一架数码相机,我真是高兴极了。”学生一高兴,也有可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今天,爸爸从广州回来,给我买了一架数码相机。这可是我做梦都想要的啊! 我激动得扑在爸爸怀里,真不知说什么好。”这个学生高兴得连“高兴”这个词也忘记用了。这时,教师不必苛求,因为这个句子的内涵和质量都明显高于前几句,如有需要,只要稍加点拨就可以了。
(3)、阅读书面小练笔。
这是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的一种书面语表达练习。每学一篇课文,教师都可设计一两个小问题,让学生书面回答,既有助于巩固知识,又能相机进行书面语表达训练。如二年级下册《难忘的一天》一课,可设计以下问题:“那天我为什么又紧张又激动? 后来又为什么平静下来了? ”这样的问题难度不大,答案都能在课文中找到。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书面回答:“因为我马上就要见到伟大的邓爷爷了,所以又紧张又激动。后来因为我看着邓爷爷和蔼可亲的样子,所以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下来了。”这种练习花时不多,学生组织语言的难度也不大。实践证明,经常坚持这样的小练笔,能收到大面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奇效。
总之,教师在低年级小学说话、写话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敢说—能说—会说-写话。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和想象,积极带领学生实践,不断活跃学生思维,逐步积累写话材料和语言知识,切实加强写话方法的指导,努力使学生们通过教学互动写出心灵,说出心声,就肯定能促进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 《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顾黄初 .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讲话》. 开明出版社。
3、王爱民. 《小学语文教师》.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4、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5、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6、刘德华主编:《中外教育简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培养小学低年级说话、写话能力初探
摘要: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说话(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书面表达)能力。说语文能力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形成学生的说、写能力。科学研究表明九岁以前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一二年级进行说、写训练就显得尤为必要。众所周知,低年级儿童的书面语表达明显落后于口头表达。因此小学低年级说话、写话能力的培养应该从说话开始。本着“多说少写,先说后写,由简入难,循序渐进”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说、写训练,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说话能力 写话能力 培养 措施
叶圣陶先生曾对“语文”的含义做了精辟的解释:“语文”者,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也。这就说明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的教学。从语文工具性的角度看,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说话(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书面表达)能力。也就是说语文能力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形成学生的说、写能力。科学研究表明九岁以前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他们在这段时期的对语言的敏感性,使得其语言学习事半功倍。如果错过了这段时期的学习,年级越高,其语言学习就变得越吃力。因此,在小学一二年级进行说写训练就显得尤为必要。
众所周知,低年级儿童的书面语表达明显落后于口头表达。这个时期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技能,大量会讲的字词不会写、不会用,会写的字又不能满足完整表达的需要,尤其是思维发展的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书面表达的发展。写话即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因此小学低段写话能力培养是从说话开始。本着“多说少写,先说后写,由简入难,循序渐进”的理念,我对低年级加强了说写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说话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是人生的启蒙阶段, 这时的孩子好奇心和模仿力极强,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年龄特点, 合理安排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内容, 为学生将来的语言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但是现在的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常有“无话可说”之感。这种材料“枯竭”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三点:(一)当前儿童生活中出现各种“时空压缩”的现象:社会生活绚丽多彩,儿童生活单调枯燥;居住空间日益宽敞,生长空间日渐狭小;肩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内驱力却逐渐减少。儿童严重缺少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缺乏生活的根基。接触外界的机会太少,视野不宽,导致认知上的贫乏。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重重管束下显得尤其娇嫩,学校和家庭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所有空间,缺乏多彩的生活经历,缺少丰富的情感体验(二)不善于观察导致为“无米之炊”而惑。小学生的注意力很不稳定,观察事物比较笼统,学习中多死背硬记,学习动机比较幼稚,兴趣易变,这些就导致了他们的观察力较差。平时难以做“生活的有心人”,所以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简单的、零乱的,所以无话可说(三)时空上的限制导致记忆材料的模糊或空缺。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由于事过境迁无法在头脑中显现自然无言以对。(四)老师要求太高,课堂气氛太沉闷,使孩子产生畏惧感而不敢说。
结合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应对:
1、开展活泼有趣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有话可说。
我经常带着训练要求组织一些寓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课间活动,如开展有益的游戏、模仿比赛等活动。活动后,我指导学生按要求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内容具体的话。
2、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有话可说。
仿照课文例句,进行说话训练。学习课文时,利用课文中的例句,对学生进行说话
训练,很多老师都很重视的。如在《阳光》这篇课文第二自然段有一个非常好的句子:“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在指导学生充分读书后,我出示了句式:,因为有了阳光,更了。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花园里的花朵,因为有了阳光,更美了。有的说:地球上的小朋友,因为有了阳光,更壮了。这样的引导,学生思维打开了,所学到的并非只是书上那一两个句式,到真正要用时,信手就可拈来了。
又如《自选商场》,课文先出示的是一些名词(自选商场里能买到的东西),学生认读后又学了一篇小短文,小短文的第一段是“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读完这段后,我顺势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有,有,有,还有。”“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有,有,有,还有。”再如,《雨点儿》这课形容雨点特别多时用了“数不清”一词,在形象地理解了“数不清”后,我又让学生说,还有什么是数不清的?于是“数不清的星星、数不清的树叶、数不清的沙子、数不清的蚂蚁”等形象生动的短语就从孩子们嘴里蹦出来。这样的语文课,不仅训练到位,而且趣味盎然,很让孩子喜欢。
又如《雪娃娃》一课,通过课文朗读分析启发学生想象他会对雪娃娃、对妈妈、对太阳公公说些什么。让学生扮演一下课文中的角色,引导他们进行角色对话,这不仅能激发儿童的表演欲,还能让孩子有话可说。还可以结合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根据教材插图请学生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或者让学生把这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或编成一个故事。生动有趣的富于想象力的画面,会使学生忍不住想把说的话说出来。
3,利用多媒体技术变“静”为“动” 增强感观性。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教学要为儿童提供感知事物的条件,使教学符合直观性的原则。小学低年级儿童年龄尚小,处于皮亚杰所谓的“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在教学中,教师播放的多媒体因为融合了光、声、影等因素,使学生在情感和行为上更为积极参与,并且多种感官的刺激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从而更易接受和理解。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时期的学生能更有效地对感官的直接刺激产生反应,多媒体的使用符合小学生的这种特点,更能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 从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诉说愿望。
4、 创设开放民主的课堂。
创设开放民主的课堂活跃授课氛围,师生互动,使学生从不敢说到能说。使学生自由表达所思所想。课堂评价要本着多鼓励肯定来给孩子充足的信心,使孩子热情高涨,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有趣好玩的语文学习活动中。
二、写话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段的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所谓“写话”,就是写一、两句话,或简单的写一段话。“写话”与“写作”不同,它是“写作”的开始,是“写作”的基础。要想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写作,就要为学生打好“写作”基础,也就是让学生掌握写话技能。《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话提出的要求是:“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起点低,坡度小、写生活”的原则,重表扬,不批评逐渐耐心培养,等到学生能写完整的话后,进而提出适当的要求,可以引导学生由原来的一句话,扩展为说写一段话,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写话技能呢?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拼音当“拐棍”,汉字夹拼音“扶”着写话
一、二年级学生识字不多,会说不会写,使表达能力受到了阻碍。为此,我教他们用汉语拼音做“拐棍”,要说的话用汉语拼音写下来,提高他们写的兴趣。在孩子们学完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教学时,为了巩固所学汉字,并同时巩固汉语拼音,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用当堂学的生字先口头组词,再用组的词口头造句,然后将造的句子写出来。写句时,会写的、学过的字一定要使用汉字,不会写的字则用拼音代替。这种拼音夹汉字,汉字带拼音的方式孩子们很喜欢,写句的劲头很大,不但巩固了所学拼音和汉字,提高了造句能力,而且养成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为作文起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激发兴趣爱说乐说作文实际上就是写在纸上的话。
(二) 、组词成句的游戏。
在一年级学生写字刚起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组词成句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动态生成句子概念,建立句子书写格式的正确表象。如在课堂上由教师提供各种写着词语或标点符号的卡片,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寻找相关的词语和标点符号,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也可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找朋友的活动,每个学生分得一张卡片,通过合作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样的游戏能使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兴趣盎然地掌握句子的概念,然后再把句子按正确的语序拼写在练习本上。
(三) 、抄写口语记录的练习。
写话从本质上讲就是口语的书面记录,即怎么说就怎么写。抄写口语记录就是学生说,教师写或学生抄。这是学生识字不多情况下的一种有效策略。如有位一年级教师,看到几个学生很兴奋地在说着什么,仔细一问,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父母的陪同下到海边玩耍,捡了各种各样的贝壳。在孩子们绘声绘色的描绘下,教师把其中一个孩子的话记了下来,并贴在教室的墙上。那个孩子十分兴奋,大声地读着墙上的口语记录稿,同时自豪地说:“这是我说的话,这是我说的话。”过了几天,他又悄悄地拿给老师一张纸,上面居然是一篇几十个字的汉字夹拼音的写话稿,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四) 、看图写话
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看图写话。如:《语文园地七》的口语交际“该怎么做”,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图下方的提示写一写。虽说情节不是很曲折,基本上都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出来。
(五)、续编
至于童话故事类的文章,话题的设计就更多种多样、轻松自如了。如:学习完了《雪孩子》后,让学生继续接下去编雪孩子回来后会发生什么事?
七、学写“悄悄话”。
到二年级时,可以在学生的作业登记本上布置这样一道题,让孩子跟老师说一说“悄悄话”。“悄悄话”的形式很多,可以画——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画今天发生的一件事,画课文的插图,画看课外书上的情节;可以写——写自己想跟老师说的话,写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看课外书的收获(好词或好句);也可以问——向老师、向父母提出你的疑问(学习、生活等)。这种“悄悄话”其实已经是日记了。它们不仅培养了低年级孩子的观察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真实表达的能力。我想,如果要求孩子写日记,或让他们每天写一段话,结果肯定不会这样好。“悄悄话”这三个字,就足以吊起孩子说话的欲望了。如果老师在批语上能及时和孩子交流的话,孩子的表达能力将是非常出乎意料的。
另外在培养学生写话能力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注意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阅读、写字还是写作,它都要让学生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需要老师的督促,家长的监督,同学的提醒,他会自觉的完成每一项任务。
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自我约束能力差,有时全凭着自己的兴趣做事,因此在写话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低要求中写话
《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一学段的作文称为“写话”,目的是为了降低写作难度。学生刚开始练习写话时,教师一定要放宽尺度,哪怕是一句很简单,很普通的完整话,就要给予肯定,如:“我会写字。”“我在吃饭。”“我要去上学了”等等。在老师的肯定下,学生就会觉得写话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他们就会越写越想写。如果,一开始就给他们提出高的要求,如:“我会写字。”你告诉他这句话太简单了,写具体些,那么学生就会有畏难的心里。毕竟低年级的学生词汇是有限的,他们的语言是特殊的,他们不懂什么是具体或者具体到什么程度。一旦知道自己达不到要求,久而久之就会对写话产生畏惧心里,那么就会无法完成写话的任务了。所以,一定要降低要求,激发他们的写话兴趣,再逐步提高要求。
(2)、获得成功的喜悦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成就感非常容易实现,哪怕是老师的一句肯定的话语、一句鼓励的话,都会让他们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如果说老师把他们的作品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念出来,或者在班上的某一个角落展示出来,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心花怒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比如:有的写“我喜欢老师。”教师就要给予肯定的说:你真棒能懂得用“喜欢”这个词。也有的写“小莉和小洪一起去上学”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说:不错呀,你还懂得用“和、一起”这两个词。这样既让每个孩子有了被别人认可的机会,又提高了各自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欣赏水平,同时也能带动全班学生写话的积极性。
2、需要处理好的矛盾
大家都知道《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要求是:“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低年级的写话明显降低了难度,强调了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个性化的感悟体验,这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是相吻合的。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语文课程标准》对低段写话中语言本体方面的要求采取了模糊处理的策略,除了运用词语、学习使用标点符号外,对诸如“语句完整、通顺、连贯”等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均未明确提及,这就给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在具体操作上带来一定的困惑,如处理不好,很可能给高段的习作教学留下隐患。
事实上,小学作文教学长期存在个两难问题:在语言表达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有可能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强调兴趣,降低语言表达的质量要求,又会影响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级的随意写话中形成的不良言语习惯很可能制约后续的写作教学。综合考虑小学作文教学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低段写话教学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写话的内容,珍视童真童趣,又要用发展和关怀的价值观重视学生写话中的语言质量问题,打好语言文字基本功。所以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练好书面语表达的基本功,这是小学生作文的内功一定要抓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训练:
(1)、抄写词、句、段的练习。
从书面语发展的演进过程看,首先是识字学词,然后是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结段成篇,呈现出一条言语单位逐级扩大的发展轨迹。因此,在学生识字不多、写字不熟练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抄写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句子和段落。通过动手操作,形成词语、句子和段落书写格式化的心理图式。其中,抄写词语要注意词的连
写,防止写错别字,因为词语是语言的最基本单位;抄写句子,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整句连写,以形成句感,有些字不会写,可以用汉语拼音代替。如:“梨树挂起了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dao 海fan 起金色的波浪,高liang 举起ran 烧的火把。”抄写段落,要精选典型语段,注意格式的书写规范,教师要对段内句与句之间的连接作适当的讲解,以助于形成书面语感。
(2)、情景性遣词造句。
造句是小学生练习写话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处理不当很可能变成无意义的机械的文字练习。例如用“高兴”造句,学生写出了“我今天真高兴”一句。单纯从语言的角度看,这句话完全符合语法要求,如果不加引导,学生就会顺势造出“难过——我今天真难过””寒冷——今天天气真寒冷”等句子,这在现实中是屡见不鲜的。其实,这样的造句从语言的角度看虽无可挑剔,但从言语表达的角度看就很成问题,如今天为什么高兴? 其实,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会写出具有一定情景性的句子:“今天,爸爸从广州回来,给我买了一架数码相机,我真是高兴极了。”学生一高兴,也有可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今天,爸爸从广州回来,给我买了一架数码相机。这可是我做梦都想要的啊! 我激动得扑在爸爸怀里,真不知说什么好。”这个学生高兴得连“高兴”这个词也忘记用了。这时,教师不必苛求,因为这个句子的内涵和质量都明显高于前几句,如有需要,只要稍加点拨就可以了。
(3)、阅读书面小练笔。
这是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的一种书面语表达练习。每学一篇课文,教师都可设计一两个小问题,让学生书面回答,既有助于巩固知识,又能相机进行书面语表达训练。如二年级下册《难忘的一天》一课,可设计以下问题:“那天我为什么又紧张又激动? 后来又为什么平静下来了? ”这样的问题难度不大,答案都能在课文中找到。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书面回答:“因为我马上就要见到伟大的邓爷爷了,所以又紧张又激动。后来因为我看着邓爷爷和蔼可亲的样子,所以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下来了。”这种练习花时不多,学生组织语言的难度也不大。实践证明,经常坚持这样的小练笔,能收到大面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奇效。
总之,教师在低年级小学说话、写话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敢说—能说—会说-写话。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和想象,积极带领学生实践,不断活跃学生思维,逐步积累写话材料和语言知识,切实加强写话方法的指导,努力使学生们通过教学互动写出心灵,说出心声,就肯定能促进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 《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顾黄初 .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讲话》. 开明出版社。
3、王爱民. 《小学语文教师》.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4、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5、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6、刘德华主编:《中外教育简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