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迷途的孩子需要的是"一盏灯"

连鹏  原创 2017-02-22 07:41:02 举报

阅读数:1429

重要的是,将孩子视为祖国的花朵,而非人口的红利。帮助他们回归正途,而非一关了之。

?最近小恙,一直没怎么更新。前几天,微博时评邀请谈谈对公安部拟将行政拘留年龄从16周岁降至14周岁的看法。扯了几句,新浪好像有所推荐,转评赞都挺多的。今天把留言都看了,绝大多数人都支持,甚至还有激烈者认为,刑拘年龄应该8岁开始,至少让孩子知道,任何时候都是有法律制约的。

对这些言论,也不是不能理解。这两年每看到校园霸凌,未成年人犯罪的新闻,如扒去同学的衣服殴打还拍视频上传,为了抢手机向老师泼汽油并点燃,那些受害者,真的很可怜,让人恨不得去抽那些行凶者。但私下什么情绪都行,写文章还得理性述评。

有人说,随着营养状况提升,青少年越来越早熟,社会知识半懵懂,力大无处发泄,低龄犯罪越来越多;也有人说,不要以为孩子不会利用法律的漏洞作恶,日本电影《告白》就展示了很多赤裸裸的现实。我都赞同,但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能仅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应对。理解公安机关在处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时的尴尬和无奈,但行拘拟从16岁降至14岁,是典型的“懒政”,称之“甩锅”也不为过。行政拘留降低到14周岁后,若有12岁孩子犯事,再降低到12周岁?

去年最高检也回应说,单纯刑罚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是的,研究证明,拘留和监禁对阻止他们走上犯罪道路并无太大帮助,反而让未成年人在缺少分押的情况下,掉进大染缸,进一步学坏。国人向来迷恋“乱世用重典”那一套,但它既不符合法治精神,司法实践又告诉我们,作用有限,且不治本。

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我觉得根源在教育——家庭原因最主要,学校缺乏德育也是一方面。

▍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

这两年看了一些美剧,发现许多罪犯的背后,家庭都有问题。被父母遗弃,被忽略,被否定等等。有些青少年犯罪,是孩子极度讨厌否认自己,一直尝试做“别人”。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怎么夸大都不为过。一些根深蒂固的心理问题,都与自己的家庭,父母教育方式有关系。

别说我们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父教缺失、母教溺爱等问题了,就是我们的家庭,也是各种残缺破碎,什么婚外情,暴力,离婚单亲,没有温暖......大人都有各种问题,能培养出怎样的孩子呢?

至于我们的教育制度,离现代教育理念还差的很远。半个多世纪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反复谈及,“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独特和自由性。可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都充斥着扼杀想像力与创造力的极端功利主义。“唯分数论”,“爱国教育”也不少,却没有“始于生命,达于精神”。

下一个层面,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少年儿童最重要的心理是模仿。咱这充满丛林法则的大环境,还有各种色情,暴力和诱惑,一定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成长。

追究监护人的相关责任,学校别太功利要开展生命教育,影视文化作品分级等等,相对而言都好解决。再往下说,没错,就涉及到国家了。政府总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可在福利、保护方面的投入远不如喊的口号那么美好。

有个网友留言说:“如何减少未成年人越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更是和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等纠结在一起,短时间内很难解决”。我挺赞同的。但难解决也得解决,不能一直“击鼓传炸弹”啊。

前几年,官方说有6000万留守儿童。去年底,民政部又说中国有902万留守儿童,近九成无父母监护。不管怎么改“定义”,玩数字游戏,留守儿童的现况真的大幅好转了吗?国务院《意见》对外出务工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劝诫,追究法律责任,会同村(居)民委员会联系父母,责令返回等。问题是,有可操作性吗?

每次在微博上谈论类似问题,都有人骂农村人“只生不养”。呵呵,奇葩父母哪都有,但要说千万父母都不爱孩子,你信吗?都是人啊,条件允许谁不愿陪在孩子身边?政府不去反省自身的作为,却一味强调孩子父母的监护不力,不是推卸责任又是什么?对从小没人陪伴,被社会抛弃的孩子,若他们有天犯了错违了法,用降低刑责年龄去惩罚,哪怕你骂“圣母”,我也觉得是“不教而诛”,有些残忍。

看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谈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怎么扯到留守儿童了。因为据统计,留守儿童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七成。据我观察,在一些穷困的农村,不少孩子很小就辍学,因为没有父母关爱,最后能学门手艺养活自己就算不错的了,被人带坏误入歧途的并不在少数。说留守儿童问题是世纪之痛也好,定时炸弹也罢,大环境不好,没人能独善其身,除非你移民。对于城市中不为衣食而忧的家庭,我们可以谈教育,但对留守儿童,更值得探讨的是保障制度中的国家责任。

▍加拿大bc省针对校园欺凌的家长手册,某页截图

孩子不仅是父母的,更是国家的。许多文明国度对于儿童的保护相当全面,我们国家伤害孩子的事却频频发生。毒奶粉、假疫苗、毒跑道、弃婴......数不胜数,省略号点60个小数点都少了。

写这篇文章前,顺手搜了下加拿大怎么应对校园欺凌的,找到一个家长手册,校方列举了各种情况,家长该如何应对,联系哪个机构,甚至拿小故事来说明,还翻译成各种语言,方便英语不太好的移民家庭;美国亦有保护观察、社区服务,教育辅导等矫治体系,专业、热心、负责,不仅针对“问题少年”,还有对监护人的辅导和监督。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

对降低行拘甚至刑事责任年龄,我并不完全反对,但前提是做好教育和纠治。将孩子视为祖国的花朵,而非人口的红利。帮助他们回归正途,而非一关了之。犯罪的是孩子,却意味着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和保护上的失败。以前可以找理由说国家穷,现在么,至少每次外援都挺大方的。

对了,去年在建议废除计划生育时,替政府想了如何解决百万计生干部下岗问题:“咱国家对孩子的保护不够,受虐儿童的救助措施、专业救助机构匮乏。这些人可以分流到保护和救助儿童、福利院等方面的工作中来,比干断子绝孙的勾当,生孩子没屁眼的活计,强千百倍”。现在可以再加个“社区辅导和纠正”。

什么妇联,关爱委员会,这机构那组织的,都是人浮于事,浪费纳税人的钱。没有咱政府做不到的,只有想不想,若用网格化维稳的精力去关心青少年儿童,我看肯定能成功。

连鹏  原创 2017-02-22 07:41:02 举报

阅读数:1429

重要的是,将孩子视为祖国的花朵,而非人口的红利。帮助他们回归正途,而非一关了之。

?最近小恙,一直没怎么更新。前几天,微博时评邀请谈谈对公安部拟将行政拘留年龄从16周岁降至14周岁的看法。扯了几句,新浪好像有所推荐,转评赞都挺多的。今天把留言都看了,绝大多数人都支持,甚至还有激烈者认为,刑拘年龄应该8岁开始,至少让孩子知道,任何时候都是有法律制约的。

对这些言论,也不是不能理解。这两年每看到校园霸凌,未成年人犯罪的新闻,如扒去同学的衣服殴打还拍视频上传,为了抢手机向老师泼汽油并点燃,那些受害者,真的很可怜,让人恨不得去抽那些行凶者。但私下什么情绪都行,写文章还得理性述评。

有人说,随着营养状况提升,青少年越来越早熟,社会知识半懵懂,力大无处发泄,低龄犯罪越来越多;也有人说,不要以为孩子不会利用法律的漏洞作恶,日本电影《告白》就展示了很多赤裸裸的现实。我都赞同,但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能仅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应对。理解公安机关在处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时的尴尬和无奈,但行拘拟从16岁降至14岁,是典型的“懒政”,称之“甩锅”也不为过。行政拘留降低到14周岁后,若有12岁孩子犯事,再降低到12周岁?

去年最高检也回应说,单纯刑罚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是的,研究证明,拘留和监禁对阻止他们走上犯罪道路并无太大帮助,反而让未成年人在缺少分押的情况下,掉进大染缸,进一步学坏。国人向来迷恋“乱世用重典”那一套,但它既不符合法治精神,司法实践又告诉我们,作用有限,且不治本。

校园欺凌,未成年人犯罪,我觉得根源在教育——家庭原因最主要,学校缺乏德育也是一方面。

▍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

这两年看了一些美剧,发现许多罪犯的背后,家庭都有问题。被父母遗弃,被忽略,被否定等等。有些青少年犯罪,是孩子极度讨厌否认自己,一直尝试做“别人”。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怎么夸大都不为过。一些根深蒂固的心理问题,都与自己的家庭,父母教育方式有关系。

别说我们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父教缺失、母教溺爱等问题了,就是我们的家庭,也是各种残缺破碎,什么婚外情,暴力,离婚单亲,没有温暖......大人都有各种问题,能培养出怎样的孩子呢?

至于我们的教育制度,离现代教育理念还差的很远。半个多世纪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反复谈及,“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独特和自由性。可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都充斥着扼杀想像力与创造力的极端功利主义。“唯分数论”,“爱国教育”也不少,却没有“始于生命,达于精神”。

下一个层面,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少年儿童最重要的心理是模仿。咱这充满丛林法则的大环境,还有各种色情,暴力和诱惑,一定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成长。

追究监护人的相关责任,学校别太功利要开展生命教育,影视文化作品分级等等,相对而言都好解决。再往下说,没错,就涉及到国家了。政府总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可在福利、保护方面的投入远不如喊的口号那么美好。

有个网友留言说:“如何减少未成年人越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更是和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等纠结在一起,短时间内很难解决”。我挺赞同的。但难解决也得解决,不能一直“击鼓传炸弹”啊。

前几年,官方说有6000万留守儿童。去年底,民政部又说中国有902万留守儿童,近九成无父母监护。不管怎么改“定义”,玩数字游戏,留守儿童的现况真的大幅好转了吗?国务院《意见》对外出务工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劝诫,追究法律责任,会同村(居)民委员会联系父母,责令返回等。问题是,有可操作性吗?

每次在微博上谈论类似问题,都有人骂农村人“只生不养”。呵呵,奇葩父母哪都有,但要说千万父母都不爱孩子,你信吗?都是人啊,条件允许谁不愿陪在孩子身边?政府不去反省自身的作为,却一味强调孩子父母的监护不力,不是推卸责任又是什么?对从小没人陪伴,被社会抛弃的孩子,若他们有天犯了错违了法,用降低刑责年龄去惩罚,哪怕你骂“圣母”,我也觉得是“不教而诛”,有些残忍。

看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谈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怎么扯到留守儿童了。因为据统计,留守儿童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七成。据我观察,在一些穷困的农村,不少孩子很小就辍学,因为没有父母关爱,最后能学门手艺养活自己就算不错的了,被人带坏误入歧途的并不在少数。说留守儿童问题是世纪之痛也好,定时炸弹也罢,大环境不好,没人能独善其身,除非你移民。对于城市中不为衣食而忧的家庭,我们可以谈教育,但对留守儿童,更值得探讨的是保障制度中的国家责任。

▍加拿大bc省针对校园欺凌的家长手册,某页截图

孩子不仅是父母的,更是国家的。许多文明国度对于儿童的保护相当全面,我们国家伤害孩子的事却频频发生。毒奶粉、假疫苗、毒跑道、弃婴......数不胜数,省略号点60个小数点都少了。

写这篇文章前,顺手搜了下加拿大怎么应对校园欺凌的,找到一个家长手册,校方列举了各种情况,家长该如何应对,联系哪个机构,甚至拿小故事来说明,还翻译成各种语言,方便英语不太好的移民家庭;美国亦有保护观察、社区服务,教育辅导等矫治体系,专业、热心、负责,不仅针对“问题少年”,还有对监护人的辅导和监督。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

对降低行拘甚至刑事责任年龄,我并不完全反对,但前提是做好教育和纠治。将孩子视为祖国的花朵,而非人口的红利。帮助他们回归正途,而非一关了之。犯罪的是孩子,却意味着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和保护上的失败。以前可以找理由说国家穷,现在么,至少每次外援都挺大方的。

对了,去年在建议废除计划生育时,替政府想了如何解决百万计生干部下岗问题:“咱国家对孩子的保护不够,受虐儿童的救助措施、专业救助机构匮乏。这些人可以分流到保护和救助儿童、福利院等方面的工作中来,比干断子绝孙的勾当,生孩子没屁眼的活计,强千百倍”。现在可以再加个“社区辅导和纠正”。

什么妇联,关爱委员会,这机构那组织的,都是人浮于事,浪费纳税人的钱。没有咱政府做不到的,只有想不想,若用网格化维稳的精力去关心青少年儿童,我看肯定能成功。


相关文章

  • 守望者罪恶迷途观后感6篇
  • 如果,陈志辉目睹了落魄汉与妻子相敬如宾的真实情感:如果,陈志辉看懂了周栋与他交谈往事的真正意图:如果,陈志辉了解红姐思念亡夫的苦痛:如果堂兄没有残疾而是亲自把陈志辉接回家 <守望者:罪恶迷途>将瞬间蒸发. 人之初,性本善.经过二 ...查看


  • 让孩子"迷途知返"
  • 让孩子"迷途知返" 摘要:小学生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和由逆反心理产生的逆反行为对这一成长阶段的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同时逆反心理也给教育工作.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认真研究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好的解决方法,不仅具有 ...查看


  • 翟永明诗选
  • 翟永明诗选 翟永明(1955- ),出版的诗集有<女人>(1987).<在一切玫瑰之上>(1992).<翟永明诗集>(1994).<黑夜里的素歌>(1997).<称之为一切>(19 ...查看


  • 关于青春的名言:那些关于青春的诗歌
  • <青春> 席慕容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查看


  • 精选莫言经典语录-久远是迷途里酝酿的酒,愈陈愈香
  • 一个好铁匠,总是盼望着一块好钢的出世,然后用奇特的方式,使它服从自己的意志,变成一把宝刀. 因了命途中的你们,我才没有荒芜了青春. 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就忘了:有些人,你想方设法,都忘不了. 遇上令自己痛心的男子,当做小姐送错的那杯咖啡,大 ...查看


  • 后来我们都哭了
  • 后来,我们都哭了 黄旗龙 031A10130 确切的说,这是我第一次完完整整的看完感动中国的视频,以前都是看新闻报道没仔细的看过视频,后来,当自己静下心来好好的看完整个视频以后,不知觉中,自己的眼角已满满划过眼泪的痕迹,原来,一直在感动! ...查看


  •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黎:稀里糊涂地过完了大一上学期的大部分日子,那时,热闹太多,快乐太多,幻想太多,痴狂太多.那条看不见的时光之河,旁若无人的流淌. 陈:仓促的青春之书,因为迷茫,因为无知,一路跌跌撞撞走来,总难免落入粗糙,难以精美,匆匆 ...查看


  •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解决对策
  •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家庭幸福.社会稳定息息相关,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透视形形色色的青少年犯罪,面对青少年犯罪导致一个个破碎的家庭,面对青少年因一时失足导致他人受损受害自己花季泯灭,令人 ...查看


  • [蛮童之歌]观后感
  • <蛮童之歌>观后感 利用空闲时间,我观看了电影<蛮童之歌>,这部电影的结尾让我久久不能释怀,那一幅幅画面依旧在我眼前:泪水划过jack的脸庞,他注视这脚下的海水.我期望这是对过去的真正告别. Jack是一个温和的大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