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眼中的中美关系

美国学者眼中的中美关系

中国资深媒体人、《共识网》负责人 周志兴

最近去了一趟美国,这是我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土地,待了十天。被张力奋兄发现了,要求我为FT 中文网写一篇文章,题目挺具体,就是说一说,美国人怎么看中国。

我又不是美国人,怎么代表美国人呢?出难题!

不过,这次在美国,拜访了20几位美国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像哥伦比亚大学的黎安友,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易明,霍普金斯大学的蓝普顿,哈佛大学的傅高义,肯尼迪政府学院的赛奇,布鲁金斯的贝德和李侃如,美中关系委员会的欧伦斯和白莉娟,华盛顿大学的沈大伟,哈佛大学的马若德(麦克法夸尔),东西方研究所的方大为,等等。别看都是中国名字,其实都是洋人,但基本上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有些学者,如果通电话,你不可能猜到他是老外。

而且,他们大都是非常资深的中国问题专家,大都在中国学习过,近年来,除了极个别例外,也是多次往返于中美之间。他们中,有的对中国十分友好,有的则就是一个饭碗,还有的还有点心怀敌意,这些正好构成了全方位。

像拿着一个万花筒,在他们眼睛里,中国是五颜六色的或者光怪陆离的。

美国学者很严谨,侃山时,他们用中文,海阔天空,古往今来。而一旦我说,录个音吧,他们马上就问,那我用英语?表达更准确些。

下面,我转换一下角色,就以美国学者的眼光来看看中国,当然只是看他们研究的和关心的一小点范围。

美国人大都关心中国,因为他们知道,最近几年以至今后几十年,中国是世界上不可忽视的大国,因为这一点,研究中美关系成了一门很吃香的学问,用个术语说,是显学,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学者,大都有不错的社会地位和不错的收入。记得一位陪同我的美国人不无羡慕地介绍说,我刚刚见过的某某学者,两个孩子都在纽约最好的私立学校上学,每年的学费都要十万美元。可见其收入之高。

其实,这些会说中国话的美国人在中国也是“香饽饽”,每次到中国,他们都会受到很高的礼遇。车接车送,领导接见,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都是出于对中美关系的重视,反过来又说明了中美关系的重要。

重视之外,还有几分喜爱,几分疑惑,几分恐惧。

我常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中美两国关系,以及如何看待新型大国关系?有些对中国有疑虑的学者这样告诉我:目前的现实是,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中美有必要发展良好的新型大国关系。在过去几年中,我们看到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些严肃的问题。第一个是中国缺乏透明性。第二个是中国对周边邻国所显示出的越来越强硬的姿态,而这些 1

国家很多都是美国的盟国。因为中国的不透明性,使得美国及其盟友越来越把中国视为潜在的威胁。第三就是很多中国国有的媒体也不是很透明,对了解中国发生的事情没有太大的帮助。

像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国家,而又这么不透明,这令很多人不安。

而对中国相对友好的学者就和缓一些,他们说,“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提法,首先是由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后来希拉里国务卿、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都曾提及。历史上,一个崛起的新兴大国和既存的超级大国经常会发生冲突。这个提法认为中美两国有着并且将来也应该保持避免冲突的新型大国关系。这不仅仅是一个希望,而是有现实原因来支持的。我们两个国家互相依赖,都很强大,如果双方发生冲突,对双方来说,后果都会是惨重的。

当然,他们也有疑惑,认为双方对于“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概念的具体内涵还不清楚,只是明白什么样的大国关系我们不应该有。现在需要学者以及双方的领导人充实这一概念。有学者告诉我,克林顿总统曾经说过,我们两个国家在一条船上。萨缪尔森则说过,他可以想象中美两国在21世纪都很富强,也可以都不富强;但他不能想象其中一个国家富强,而另外一个不是。这两个人的说法描绘了新型大国关系所应采取的措施,即我们需要意识到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两国要么都成功,要么都失败。

那么,中美之间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有些学者提出,可能会有几个重要问题出现:第一个问题是网络安全问题,它在慢慢让中美关系变坏。长期以来,美国的企业界是发展中美关系的最大支持者,而网络安全问题让他们对去中国做生意感到担心,害怕丢失商业信息。

另外一个问题是国际经济。如果经济不能得到全面复苏的话,各国——包括中美两国都会为了各自的利益,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这是很危险的。网络安全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这一问题有损双方的信任。

第三个问题是奥巴马总统更多的是关注国内议题,而非国际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中国还未准备好处理各种突发的周边问题,第三国如朝鲜就可能制造一个让中美两国都感到吃惊的局势,进而指责对方。很多美国学者都建议说,中国的新领导应当更多地关注和解决好国内问题,这也是解决国际问题的前提。

钓鱼岛是中美双方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围绕这个不大的岛屿,中日之间发生了太多的争论以至于剑拔弩张,美国人怎么看呢?我基本上问遍了每个见到的美国学者。

在我看来,美国学者在整体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表述略有不同,有些强硬,有些则缓和。 强硬者说,美国坚决支持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这个立场是一贯的,也是被美日安保条约所保护的。因此,中国不应该认为美国为了避免与中国的冲突,就不会介入中日钓鱼岛问题。美国一定会坚持这个立场。因为不这样做的话,美国会在其他盟友面前失去信用。这不仅仅是一个钓鱼岛问题,这是美国与盟国的关系问题。

和缓者如此表达:这是一个短期性的问题,不是一个战略性问题。这个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主权问题,这个不会在短期内解决;另外一个方面是技术性的问题,即如何防止突发事件。在主权问题上,美国不是一个当事国,重要性相对较小。我们只是鼓励中日两国能够达成一个行动协议,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这些小岛屿仅仅是象征性的,他们在主权上是重要的,但在经济上和军事上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美国的主要利益就是避免冲突 2

的发生。

还有些人如是说:与日本的关系也让我们中的很多人担忧。中日发现两国在那几块礁石上发生了直接的对抗,但这个岛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价值。争执的背后有一些更深刻的原因在起作用,不仅仅是那几块礁石。对美国来说,这就造成了一个两难境地。在过去几十年,美国与日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日本也是以和平发展为主旋律的。不过,日本的领袖目前在朝着另外一个方面发展。因此,这显示了中美日三个国家虽然在经济上有很多合作,在政治和安全上达成共同目标是多么的困难。

更有学者表示,如果中日在钓鱼岛擦枪走火,美国也不会出兵,最多给予情报等方面的支援。

有的学者开玩笑说,最近几次的中美军事较量美国都输了,例如朝鲜战争,例如越战,所以,美国人轻易不和中国人开战。确实,在林肯纪念堂前,有两处战争纪念地,一处是朝鲜战争的,一处就是越战的,美国牺牲士兵的名字密密麻麻的刻满了纪念碑,而那些疲惫的塑像,大都神情沮丧,大有厌战情绪。

那么,现在,中国的领导者发生了变更,美国学者怎样看待中国的外交政策呢?

其实,美国学者在基本肯定中国新领导的同时,也是不无担忧的。他们说:在外交方面,我们看到有两点和过去不同。一是某些利益集团或组织的影响。例如,对于某些美国专家来说,中国军方的声音有时有点强硬。另外一个是中国民间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在加强,可以说中国存在着多种关于中美关系的声音。其中一种乐观的观点认为,两国所存在的共同利益可以建立富有成果的、持久性的合作性中美关系。但是,还有其他声音,例如对美国存有很深顾虑的人士认为,中国需要应对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这种可能性。除了这两种观点之外,还有很多介于中间的观点。美国存在同样的情况。但是美国对于多种声音挑战政府已经习以为常,而中国在这方面缺乏经验。

美国学者认为,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而中国的外交政策不能跟得上地位的提高,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例如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的两个新提法是存在矛盾的:“新型大国关系”是一张柔性牌,说明中国领导人希望和缓和美国的关系,而“中国梦”就是一张强硬的牌。尤其是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少将的那本《中国梦》,被有些美国学者看做是“中国梦”的理论支持之一,而书中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富强之国”,中华民族“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 ,“非兵力强盛不能立国” 等观点,使一些美国学者感到了硬朗。

一位非常资深的中美关系专家的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中美关系上,我们每几年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提法,但每个新的提法都没有什么新的内容。我认为中美之间需要有一个新型的对话机制以及活动,以增加双方的互信,以此来建构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质内容。目前,我们有超过60个正式的政府间对话机制。然而,现有的都是一些短期性的对话,没有一个机制讨论超过一年的中美之间的议题。这些可能的话题包括两国未来十年内的战略立场,例如朝鲜半岛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等。很多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都没有讨论。因此,我认为我们的问题不是目前面对的困难,而是两国缺乏战略互信。

在中美两国交往史上,两国人民一直有着良好的关系,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两国是盟国,血是流在一起的。上世纪的冷战给中美关系蒙上了阴云,现在,大风将起,阴云还会长久吗?

我在美国听到一个极有意思的说法:美国有印度问题专家,有俄罗斯问题专家,也有阿 3

拉伯问题专家,但是,要数中国问题专家是带着最多的感情研究中美关系的,这些人都喜欢中国。从他们办公室的中国元素可以看到这一点。无论李侃如桌上的大号毛笔,还是赛奇办公室的中国文革中的雕塑,无论易明办公室墙上挂的云南织锦,还是方大为那里“学贯东西”的条幅,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怎见得那些研究印度、阿拉伯或者俄罗斯的美国专家办公室里没有这些国家当地的物件?这我可不敢说,因为我也没有去过。但是,这些美国专家对中国确实有感情,是不止一个人告诉我的。

4

美国学者眼中的中美关系

中国资深媒体人、《共识网》负责人 周志兴

最近去了一趟美国,这是我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土地,待了十天。被张力奋兄发现了,要求我为FT 中文网写一篇文章,题目挺具体,就是说一说,美国人怎么看中国。

我又不是美国人,怎么代表美国人呢?出难题!

不过,这次在美国,拜访了20几位美国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像哥伦比亚大学的黎安友,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易明,霍普金斯大学的蓝普顿,哈佛大学的傅高义,肯尼迪政府学院的赛奇,布鲁金斯的贝德和李侃如,美中关系委员会的欧伦斯和白莉娟,华盛顿大学的沈大伟,哈佛大学的马若德(麦克法夸尔),东西方研究所的方大为,等等。别看都是中国名字,其实都是洋人,但基本上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有些学者,如果通电话,你不可能猜到他是老外。

而且,他们大都是非常资深的中国问题专家,大都在中国学习过,近年来,除了极个别例外,也是多次往返于中美之间。他们中,有的对中国十分友好,有的则就是一个饭碗,还有的还有点心怀敌意,这些正好构成了全方位。

像拿着一个万花筒,在他们眼睛里,中国是五颜六色的或者光怪陆离的。

美国学者很严谨,侃山时,他们用中文,海阔天空,古往今来。而一旦我说,录个音吧,他们马上就问,那我用英语?表达更准确些。

下面,我转换一下角色,就以美国学者的眼光来看看中国,当然只是看他们研究的和关心的一小点范围。

美国人大都关心中国,因为他们知道,最近几年以至今后几十年,中国是世界上不可忽视的大国,因为这一点,研究中美关系成了一门很吃香的学问,用个术语说,是显学,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学者,大都有不错的社会地位和不错的收入。记得一位陪同我的美国人不无羡慕地介绍说,我刚刚见过的某某学者,两个孩子都在纽约最好的私立学校上学,每年的学费都要十万美元。可见其收入之高。

其实,这些会说中国话的美国人在中国也是“香饽饽”,每次到中国,他们都会受到很高的礼遇。车接车送,领导接见,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都是出于对中美关系的重视,反过来又说明了中美关系的重要。

重视之外,还有几分喜爱,几分疑惑,几分恐惧。

我常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中美两国关系,以及如何看待新型大国关系?有些对中国有疑虑的学者这样告诉我:目前的现实是,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中美有必要发展良好的新型大国关系。在过去几年中,我们看到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些严肃的问题。第一个是中国缺乏透明性。第二个是中国对周边邻国所显示出的越来越强硬的姿态,而这些 1

国家很多都是美国的盟国。因为中国的不透明性,使得美国及其盟友越来越把中国视为潜在的威胁。第三就是很多中国国有的媒体也不是很透明,对了解中国发生的事情没有太大的帮助。

像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国家,而又这么不透明,这令很多人不安。

而对中国相对友好的学者就和缓一些,他们说,“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提法,首先是由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后来希拉里国务卿、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都曾提及。历史上,一个崛起的新兴大国和既存的超级大国经常会发生冲突。这个提法认为中美两国有着并且将来也应该保持避免冲突的新型大国关系。这不仅仅是一个希望,而是有现实原因来支持的。我们两个国家互相依赖,都很强大,如果双方发生冲突,对双方来说,后果都会是惨重的。

当然,他们也有疑惑,认为双方对于“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概念的具体内涵还不清楚,只是明白什么样的大国关系我们不应该有。现在需要学者以及双方的领导人充实这一概念。有学者告诉我,克林顿总统曾经说过,我们两个国家在一条船上。萨缪尔森则说过,他可以想象中美两国在21世纪都很富强,也可以都不富强;但他不能想象其中一个国家富强,而另外一个不是。这两个人的说法描绘了新型大国关系所应采取的措施,即我们需要意识到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两国要么都成功,要么都失败。

那么,中美之间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有些学者提出,可能会有几个重要问题出现:第一个问题是网络安全问题,它在慢慢让中美关系变坏。长期以来,美国的企业界是发展中美关系的最大支持者,而网络安全问题让他们对去中国做生意感到担心,害怕丢失商业信息。

另外一个问题是国际经济。如果经济不能得到全面复苏的话,各国——包括中美两国都会为了各自的利益,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这是很危险的。网络安全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表现。这一问题有损双方的信任。

第三个问题是奥巴马总统更多的是关注国内议题,而非国际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中国还未准备好处理各种突发的周边问题,第三国如朝鲜就可能制造一个让中美两国都感到吃惊的局势,进而指责对方。很多美国学者都建议说,中国的新领导应当更多地关注和解决好国内问题,这也是解决国际问题的前提。

钓鱼岛是中美双方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围绕这个不大的岛屿,中日之间发生了太多的争论以至于剑拔弩张,美国人怎么看呢?我基本上问遍了每个见到的美国学者。

在我看来,美国学者在整体基本一致的前提下,表述略有不同,有些强硬,有些则缓和。 强硬者说,美国坚决支持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这个立场是一贯的,也是被美日安保条约所保护的。因此,中国不应该认为美国为了避免与中国的冲突,就不会介入中日钓鱼岛问题。美国一定会坚持这个立场。因为不这样做的话,美国会在其他盟友面前失去信用。这不仅仅是一个钓鱼岛问题,这是美国与盟国的关系问题。

和缓者如此表达:这是一个短期性的问题,不是一个战略性问题。这个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主权问题,这个不会在短期内解决;另外一个方面是技术性的问题,即如何防止突发事件。在主权问题上,美国不是一个当事国,重要性相对较小。我们只是鼓励中日两国能够达成一个行动协议,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这些小岛屿仅仅是象征性的,他们在主权上是重要的,但在经济上和军事上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美国的主要利益就是避免冲突 2

的发生。

还有些人如是说:与日本的关系也让我们中的很多人担忧。中日发现两国在那几块礁石上发生了直接的对抗,但这个岛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价值。争执的背后有一些更深刻的原因在起作用,不仅仅是那几块礁石。对美国来说,这就造成了一个两难境地。在过去几十年,美国与日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日本也是以和平发展为主旋律的。不过,日本的领袖目前在朝着另外一个方面发展。因此,这显示了中美日三个国家虽然在经济上有很多合作,在政治和安全上达成共同目标是多么的困难。

更有学者表示,如果中日在钓鱼岛擦枪走火,美国也不会出兵,最多给予情报等方面的支援。

有的学者开玩笑说,最近几次的中美军事较量美国都输了,例如朝鲜战争,例如越战,所以,美国人轻易不和中国人开战。确实,在林肯纪念堂前,有两处战争纪念地,一处是朝鲜战争的,一处就是越战的,美国牺牲士兵的名字密密麻麻的刻满了纪念碑,而那些疲惫的塑像,大都神情沮丧,大有厌战情绪。

那么,现在,中国的领导者发生了变更,美国学者怎样看待中国的外交政策呢?

其实,美国学者在基本肯定中国新领导的同时,也是不无担忧的。他们说:在外交方面,我们看到有两点和过去不同。一是某些利益集团或组织的影响。例如,对于某些美国专家来说,中国军方的声音有时有点强硬。另外一个是中国民间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在加强,可以说中国存在着多种关于中美关系的声音。其中一种乐观的观点认为,两国所存在的共同利益可以建立富有成果的、持久性的合作性中美关系。但是,还有其他声音,例如对美国存有很深顾虑的人士认为,中国需要应对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这种可能性。除了这两种观点之外,还有很多介于中间的观点。美国存在同样的情况。但是美国对于多种声音挑战政府已经习以为常,而中国在这方面缺乏经验。

美国学者认为,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而中国的外交政策不能跟得上地位的提高,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例如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的两个新提法是存在矛盾的:“新型大国关系”是一张柔性牌,说明中国领导人希望和缓和美国的关系,而“中国梦”就是一张强硬的牌。尤其是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少将的那本《中国梦》,被有些美国学者看做是“中国梦”的理论支持之一,而书中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富强之国”,中华民族“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 ,“非兵力强盛不能立国” 等观点,使一些美国学者感到了硬朗。

一位非常资深的中美关系专家的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中美关系上,我们每几年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提法,但每个新的提法都没有什么新的内容。我认为中美之间需要有一个新型的对话机制以及活动,以增加双方的互信,以此来建构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质内容。目前,我们有超过60个正式的政府间对话机制。然而,现有的都是一些短期性的对话,没有一个机制讨论超过一年的中美之间的议题。这些可能的话题包括两国未来十年内的战略立场,例如朝鲜半岛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等。很多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都没有讨论。因此,我认为我们的问题不是目前面对的困难,而是两国缺乏战略互信。

在中美两国交往史上,两国人民一直有着良好的关系,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两国是盟国,血是流在一起的。上世纪的冷战给中美关系蒙上了阴云,现在,大风将起,阴云还会长久吗?

我在美国听到一个极有意思的说法:美国有印度问题专家,有俄罗斯问题专家,也有阿 3

拉伯问题专家,但是,要数中国问题专家是带着最多的感情研究中美关系的,这些人都喜欢中国。从他们办公室的中国元素可以看到这一点。无论李侃如桌上的大号毛笔,还是赛奇办公室的中国文革中的雕塑,无论易明办公室墙上挂的云南织锦,还是方大为那里“学贯东西”的条幅,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怎见得那些研究印度、阿拉伯或者俄罗斯的美国专家办公室里没有这些国家当地的物件?这我可不敢说,因为我也没有去过。但是,这些美国专家对中国确实有感情,是不止一个人告诉我的。

4


相关文章

  • 福山眼中的美国政治制度正在褪色
  • 从"历史终结论"到"美国政治衰败论" 福山眼中的美国政治制度正在褪色(热点辨析) 杨光斌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15日 07 版)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 ...查看


  • 美国总统眼中的宪法及其启示新论
  • 作者:邓联繁 时代法学 2007年08期 中图分类号:D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69X(2007)03-0018-07 一.从实践意义到理论价值--分析美国总统宪法观的新缘由 之所以分析美国总统的宪法观,当初的考虑是从 ...查看


  • 陌生化_或者不是形式主义_从陌生化理论透视俄国形式主义
  • (双月刊) <学术界> 总第100期,2003.3 ACADEMICSINCHINA No.3May.2003 陌生化,或者不是形式主义[3] ---从陌生化理论透视俄国形式主义 ○杨 帆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 [摘要] ...查看


  • 民国女杰陈衡哲
  • 杨绛撰写回忆文章<怀念陈衡哲>,称道她"才子佳人兼在一身".这个评语很漂亮,也很准确,并非投机取巧的恭维. 有件事不免令人疑窦丛生,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果真只是手指间那一截烟灰,可以轻易弹落?要不然,陈衡哲的沉寂 ...查看


  • 费正清:以中国为志业
  • 费正清:以中国为志业 导语:费正清既是中国问题的研究者,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现代中国的观察家,不同的角色让他对中国的认识较其它学者而言更为丰富. 经济观察报 张耐冬/文 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给他的一位美国朋友拟了一个中文名字.1942年, ...查看


  • 我眼中的传播学
  • 我眼中的传播学 开始时我对传播也没有明确的定义,只是觉得它和生活中的现象息息相关.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对传播的理解最深刻的案例就是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的先进的技术和思想才传播到其它国家,也是丝绸之路让人们了解到中国之外的世界.我觉 ...查看


  • 中国民族主义再解码
  • 民族主义已成了有独立个性.可被不同演绎的有机生命体.并非单是爱不爱国这样铁板一块.政府的最大担心,并非爱国热情本身的走火,而是它会否通过爱国的大框架,连带触及国民对其它政府施政的不满. 围绕着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海外华人以群众运动的方式进行声 ...查看


  • 只有你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时,你才能做成很了不起的事,成为别人眼中很了不起的人
  • 只有你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时,你才能做成很了不起的事,成为别人眼中很了不起的人. 1.我的时尚品位不被认可,有一年,我穿了一条特别品牌的泳裤,结果那个品牌的销量急剧下降. --英国首相布莱尔自嘲曾导致一个品牌的灾难日 2.无论你来自哪里,都 ...查看


  • 新闻宣传异同论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新闻宣传异同论 展 江 =内容摘要> 在现代社会中,政治组织.经济实体和其他社会集团无不以新闻媒介为最便捷.最有力的传播工具.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人常将新闻与宣传视为同一体.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要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