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与宋

五代十国

一、立法概况:

1、后唐《同光刑律统类》,沿袭《大中刑律统类》。

2、后周《大周刑统》(又称《显德刑统》),是该时期最重要最完善的一部法典。是以律为主,附议相关律、令、格、式、敕的综合性刑事法规,对《宋刑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二、法制内容演变及特点:

1、刑罚酷烈:(1)刺配:五代时期已有“刺配”,到宋真宗时期才将刺配刑上升为法定的刑罚之一。(杖刑、流刑、刺面三刑合一);(2)凌迟:凌迟出现于五代,至南宋时以国家大法的形式肯定了凌迟刑。

三、司法制度:

1、监狱管理:设立“病囚院”

宋朝

一、立法指导思想:

1、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2、崇文抑武,儒道兼用。所倡导的儒学吸收了佛、老两家的精要的儒学,成为后来的理学。

3、强调慎法,法贵力行。

4、义利并用,通商惠工。重视经济立法

二、立法概况:

1、刑统:《宋建隆详定刑统》(《宋刑统》),是宋代第一部、最基本的法典,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体例效仿唐宣宗时期《大中刑律统类》与后周的《显德刑统》,共12篇30卷502条。

《宋刑统》特点:

(1)、以刑律为主,律敕合编。形式规范性质的敕令,每条钱加“准”字,称准条。

(2)、篇下设门,将12篇按大体调整同类社会关系的法律条文汇编为一门,共213门。 “余条准此”条共有44条,集于一门,附于《明例律》后。(判例)

(3)、立“起请”条。编修者对某些律、律疏或“准”字条的补充,作为参照,也具有法律效力。

《宋刑统》与《唐律疏议》区别:

(1)、没有篇首的沿革史;(2)、“折杖法”的规定,以杖刑代替流徒杖笞之刑,体现体恤原则。

2、编敕:

敕是皇帝在特定时间对特定的人或事临时发布的诏旨,称为散敕,又称宣敕。编敕成为宋朝最重要的立法活动。出现“以敕代律”的趋势,编敕跟适合社会实际。

3、编例:

包括指挥与断例。指挥是中央尚书省等官署对下级官署的指令,对下级官署有制约力;断例是中央司法机关或皇帝审判的案例。

4、条法事类:

以公事性质为标准,把统编的敕令格式分门编纂的法规大全。改变了原来敕令格式中同类法规分散在不同篇章中,给司法官的实践带来不便的情况。最早是《淳熙敕令格式》后的《淳熙条法事类》,只有《庆元条法事类》保存至今。

三、法学成就:

1、关于“刑法”研究:

《刑统赋》将《宋刑统》编成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的律学读本,亲自作注。

2、案例研究:

《名公书判例清明集》是胡颖等人著的一部宋代诉讼判词和官府公文的分类汇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司法实践“实判”著作。《清明集.》作为现存唯一的宋代判词专集,代表了中国古代判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3、法医学研究:

宋慈《洗冤集录》,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法医学专著。

四、刑事法律:

刑罚制度:折杖法。宋太祖时期的改革,总体趋势从轻。决杖代替笞杖徒流,“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

五、定罪量刑制度:

重法地与《重法地法》,北宋仁宗对重要地区的盗贼犯罪论以重法,从首都开封扩大。

六、民事法律:

1、买卖契约:典当契约成立经过“先问亲临”“输钱印契”“过割赋税”“原主离业”。

2、家庭法规:夫妇双亡后亲属制定的养子“命继子”,而父母双方或至少一方健在时收养的叫“立继子”。

七、行政法律:

1、中央行政机关:二府:中书门下(行政)和枢密院(军事);三司: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

八、司法制度:

1、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审刑院(刑部之上的审判复核机关,防止大理寺及刑部舞弊,用于加强中央集权)、御史台

2、受理诣阙投诉的司法机关:登闻鼓院、登闻检院、理检院。

九、诉讼审判制度:

1、鞫谳分司制:宋朝的诉讼审判制度之一,即将审与判分离,分别由不同的官员担当的诉讼审判制度。负责审问的机关叫“狱司”或“鞫司”,负责判决的机关为“法司”或“谳司”

2、翻异别推制:宋朝的诉讼审判制度之一,指犯人推翻原口供时应该改换审判官重新审理的制度。

3、务限制度:宋朝的诉讼审判制度之一,关于农忙停止民事诉讼的制度。

4、理学制度:宋朝有关申诉的法律制度。当判决生效后,犯人及其家属如有不服,可以以程序逐级进行申诉,但只能在判决生效的三年内提起。

五代十国

一、立法概况:

1、后唐《同光刑律统类》,沿袭《大中刑律统类》。

2、后周《大周刑统》(又称《显德刑统》),是该时期最重要最完善的一部法典。是以律为主,附议相关律、令、格、式、敕的综合性刑事法规,对《宋刑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二、法制内容演变及特点:

1、刑罚酷烈:(1)刺配:五代时期已有“刺配”,到宋真宗时期才将刺配刑上升为法定的刑罚之一。(杖刑、流刑、刺面三刑合一);(2)凌迟:凌迟出现于五代,至南宋时以国家大法的形式肯定了凌迟刑。

三、司法制度:

1、监狱管理:设立“病囚院”

宋朝

一、立法指导思想:

1、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2、崇文抑武,儒道兼用。所倡导的儒学吸收了佛、老两家的精要的儒学,成为后来的理学。

3、强调慎法,法贵力行。

4、义利并用,通商惠工。重视经济立法

二、立法概况:

1、刑统:《宋建隆详定刑统》(《宋刑统》),是宋代第一部、最基本的法典,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体例效仿唐宣宗时期《大中刑律统类》与后周的《显德刑统》,共12篇30卷502条。

《宋刑统》特点:

(1)、以刑律为主,律敕合编。形式规范性质的敕令,每条钱加“准”字,称准条。

(2)、篇下设门,将12篇按大体调整同类社会关系的法律条文汇编为一门,共213门。 “余条准此”条共有44条,集于一门,附于《明例律》后。(判例)

(3)、立“起请”条。编修者对某些律、律疏或“准”字条的补充,作为参照,也具有法律效力。

《宋刑统》与《唐律疏议》区别:

(1)、没有篇首的沿革史;(2)、“折杖法”的规定,以杖刑代替流徒杖笞之刑,体现体恤原则。

2、编敕:

敕是皇帝在特定时间对特定的人或事临时发布的诏旨,称为散敕,又称宣敕。编敕成为宋朝最重要的立法活动。出现“以敕代律”的趋势,编敕跟适合社会实际。

3、编例:

包括指挥与断例。指挥是中央尚书省等官署对下级官署的指令,对下级官署有制约力;断例是中央司法机关或皇帝审判的案例。

4、条法事类:

以公事性质为标准,把统编的敕令格式分门编纂的法规大全。改变了原来敕令格式中同类法规分散在不同篇章中,给司法官的实践带来不便的情况。最早是《淳熙敕令格式》后的《淳熙条法事类》,只有《庆元条法事类》保存至今。

三、法学成就:

1、关于“刑法”研究:

《刑统赋》将《宋刑统》编成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的律学读本,亲自作注。

2、案例研究:

《名公书判例清明集》是胡颖等人著的一部宋代诉讼判词和官府公文的分类汇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司法实践“实判”著作。《清明集.》作为现存唯一的宋代判词专集,代表了中国古代判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3、法医学研究:

宋慈《洗冤集录》,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法医学专著。

四、刑事法律:

刑罚制度:折杖法。宋太祖时期的改革,总体趋势从轻。决杖代替笞杖徒流,“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

五、定罪量刑制度:

重法地与《重法地法》,北宋仁宗对重要地区的盗贼犯罪论以重法,从首都开封扩大。

六、民事法律:

1、买卖契约:典当契约成立经过“先问亲临”“输钱印契”“过割赋税”“原主离业”。

2、家庭法规:夫妇双亡后亲属制定的养子“命继子”,而父母双方或至少一方健在时收养的叫“立继子”。

七、行政法律:

1、中央行政机关:二府:中书门下(行政)和枢密院(军事);三司: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

八、司法制度:

1、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审刑院(刑部之上的审判复核机关,防止大理寺及刑部舞弊,用于加强中央集权)、御史台

2、受理诣阙投诉的司法机关:登闻鼓院、登闻检院、理检院。

九、诉讼审判制度:

1、鞫谳分司制:宋朝的诉讼审判制度之一,即将审与判分离,分别由不同的官员担当的诉讼审判制度。负责审问的机关叫“狱司”或“鞫司”,负责判决的机关为“法司”或“谳司”

2、翻异别推制:宋朝的诉讼审判制度之一,指犯人推翻原口供时应该改换审判官重新审理的制度。

3、务限制度:宋朝的诉讼审判制度之一,关于农忙停止民事诉讼的制度。

4、理学制度:宋朝有关申诉的法律制度。当判决生效后,犯人及其家属如有不服,可以以程序逐级进行申诉,但只能在判决生效的三年内提起。


相关文章

  •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五代历史情况表(五代皇帝顺序): 序号 朝代 1 2 3 4 5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都城 汴州(今河南开封) 洛阳(今河南洛阳) 汴州 汴州 汴州 统治年代 907年--923年 923年--936年 936年 ...查看


  • 中国历代帝王史
  • 中国历代帝王史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qu ...查看


  • 中国历史上的100位皇帝
  • 中国历史上的 100 位皇帝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 ...查看


  • 中国历史百大皇帝
  • 1.秦始皇(嬴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qu ...查看


  • 中国历史朝代100位皇帝顺序表
  • 中国历史朝代100位皇帝顺序表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 ...查看


  • 历代诗歌佳作之作者简介(二)(5)五代十国作者
  • (5)五代十国作者 五代(公元907-959年)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五十三年.实际上十国当中有六个在960年之后灭亡,北汉在最后,被灭时已是979年.五代是中原上的五个王朝,即梁唐晋汉周, ...查看


  • 五代十国简介 1
  • 五代十国简介 基本概况 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是公元 907 年朱温灭唐到 960 年 北宋建立这一历史时期.在此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 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 五朝之外 ...查看


  •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学案
  •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班级 姓名 等级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2.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 ...查看


  •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酿成"安史 之乱"的情况;知道唐末农民起义及唐朝的灭亡.中国进人纷乱的"五代 十国& ...查看


  • 五代十国简介
  • 五代十国简介 五代依次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这是五代十国的开始.公元923年,盘踞太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后唐建国.后唐之后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孙与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