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城市管理考察报告(湖北省政府学习考察组)

【导语】:株洲市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从2008年开始,先后开展了“三创五改”、“四创四化”和“城市提质”战役,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品味和形象迅速提升。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等称号。其城市管理经验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许多城市前去学习参观。现转发湖北省政府学习考察组的调研文章,以拓宽我们的视野。

株洲市城市管理考察报告

湖北省政府学习考察组

一、株洲市基本情况

株洲市位于湖南东部,实行市管县体制,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辖5县4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人口391万,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万。

2010年株洲市经济“高开高走”,实现了经济总量、投资总额、消费总额、财政收入、居民收入“五个大幅增长”。全市GDP达到1230亿元,增长15.5%;财政收入130.9亿元,增长30.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0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亿元,增长1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4%和16.1%。株洲的综合实力在湖南省排名第二,位居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第一,是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2010年荣膺“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

株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从2008年开始,紧紧围绕建设“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总体目标,先后开展了“三创五改”(“三创”是指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五改”包括小街小巷改造工程、主次干道混凝土道路改沥青路面工程、10KV架空电力线入地工程、人行道板改造工程、主次干道临街建筑物“穿衣戴帽”改造工程)、“四创四化”(“四创”,即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活动。“四化”包括:美化,对城市主干道建筑“穿衣戴帽”刷漆;绿化,拆围(墙)透绿种树;亮化,整治广告、店牌;数字化,在城管方面推行数字化)和“城市提质”战役,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品味和形象迅速提升。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等称号。目前,株洲正在向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迈进。

二、株洲市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十一五”时期,株洲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建设的重大机遇,将城市管理纳入“两型社会”改革范畴,注重从细节入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市场化、数字化、规范化水平,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增强了城市核心竞争力,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株洲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抓招商引资”的指导思想。市委书记陈君文被市民亲切地称为“三大书记”(扫大街、抓大项目、做大产业)。市长王群把城市管理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紧紧抓在手上,经常带领各城区负责人进行明查或轻车简从进行暗访,对城市管理工作亲自检查、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在政策、资金、机构、人员上予以大力扶持。目前,城市管理已成为株洲各级各部门领导工作的主要抓手,汇聚社会资源的首要平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管理理念先进超前。株洲市的城市管理理念先进超前。一是追求卓越目标,保持持续发展。考察组所到之处,看到城市道路干净卫生、交通通畅有序、临街建筑立面整洁美观,路边园林绿化生机盎然,大街小巷几乎看不到垃圾和灰尘。株洲市通过2008年至2010连续三年的集中整治,城市形象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围绕“创卫”目标整治市容环境,改变了脏乱差面貌;2009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5%提高到55%,绿地率由25%提高到45.5%,超过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10年抓“城市提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2011年又提出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争取进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真正做到了城市管理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目标,保证了城市管理的劲头不松、管理水平不降,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二是追求超前谋划,科学规划布局。株洲城市总体布局可用高起点、大手笔来形容。其总体规划邀请中国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进行设计。考察组参观的神农广场项目占地2970亩,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以炎帝广场为核心,以神农文化为主题,包括神农像、神农湖等九大标志性建筑与景观,是一个集文体、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开放空间,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点项目;湘江风光带总投资116.5亿元,全长104公里,秉承“把湘江融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湘江”的设计建设理念,将“神农文化”、“工业文明”、“红色政权”等历史、人文元素融入其中,打造“一江两岸十景”的景观结构,既是防洪工程,更是生态项目,还是市民运动、娱乐、休闲的好地方。株洲市老城区、工业区、休闲度假区等城市功能分区明确,城市绿化、道路、交通、管网、给排水、集贸市场、垃圾收运系统、公厕、路灯等专业规划完备。三是追求先进科技,引领发展潮流。2008年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作为“数字株洲”信息化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立项,2009年11月建成试运行,2010年12月通过住建部验收,成为全国44个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市,从而初步建立了“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格”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高效运转,显著提升了城市整体管理水平。

(三)管理体制科学顺畅。株洲城市管理实行“两级主体、分级管理”的体制,运行顺畅高效。市城管局负责指导、协调、考核各区园林绿化、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城管行政执法工作;负责城区破路占道、户外广告、招(店)牌、停车场设置等审批和监督管理;负责渣土处置管理和渣土运输行业管理;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调度和协调工作;负责指导各县市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将环卫保洁、绿化管养、城管执法等具体作业、执法事项全部下放到城区。市里定标准,区里抓落实,责任明确、职能明晰、责权统一,有效解决了相互扯皮推诿、都管都不管的状况。比如,在对城市“毒瘤”----违法建设的防控上,该市把规划的监管和违法建设的防控查处职能全部交由区级政府行使。城区设城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区长亲任主任,常务副区长和分管副区长任副主任。委员会下设治理违法建设协调监察大队,为副科级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正因为由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违法建设防控查处,该市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

(四)管理机制灵活高效。株洲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了一套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了涉及经济、行政、纪律多方位的考核奖惩机制。从2010年起,为充分发挥市级检查、考核、督办职能,采取“鞭子”、“票子”、“帽子”相结合的方式,每年由四个城区各拿出400万元,市财政配套400万元、设立了2000万元的城市管理奖励基金,由市城管局通过暗查、明检和数字化平台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城区城市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排名、奖惩兑现,每月对获得第一名的城区奖励100万元,第二名奖励30万元,第三名不奖不罚,末名罚款30万元,并通过市级主流媒体公布排名及其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姓名。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城区,由纪检部门按照干部问责和诫勉谈话程序,提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其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并记录在案。奖励区里的资金直接拨付至区城管局,60%用于城管工作方面的投入,40%用于奖励城市管理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这项机制的建立,使市级对区级的考核更加量化、更加具体,更能发挥检查督办作用。二是建立了市场化运行机制。从2007年开始,先后对环卫作业、建筑渣土清运、园林绿化、城市“牛皮癣”清理、户外广告设计制作、市政设施维护、楼宇清洗等实行市场化运营,公开招标相关公司进行维护管理,成效明显。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株洲神农广场完全市场化运作,政府没投一分钱,项目建成后每年还可提供3亿元税收。三是建立了严管重罚机制。市、区两级根据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需要,按照原建设部“城管人员按城市人口万分之三至万分之五比例配备”的要求,株洲市、区两级按万分之四的标准共配备城管执法人员410名,全部实行参公管理。建立了完整的城管执法队伍录用、辞退、监督、着装、奖惩、执法过错追究等考核制度,市级执法部门负责对区级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所有城管执法人员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过错行为通过媒体曝光。为加大执法管理力量,聘请1045名“4050”人员和享有城市低保人员为“市容环卫监督员”,分布在城区主要广场、主次干道等107个岗点,授权他们负责对乱倒垃圾、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穿马路等“六乱”行为进行纠章处罚,所罚金额全额返还个人。这是该市“先行先试”的一个创举。

(五)资金投入保障到位。株洲市每年用于城市维护管理的财政经费达12.5亿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的1/3。近几年,除投资7亿元实施“穿衣戴帽”工程外,该市还投资100多亿元正在新建炎帝神农广场综合体项目,投资1.6亿元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规划展览馆,投资3600万元建成了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并由财政每年保证1000万元的运行费用。2008年,新建75座公厕、35个垃圾转运站、40个环卫工人休息室。2009年和2010年,每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购置环卫清扫和清洗车辆,2011年又投入1000万元从中联重科购置24台大型清洗车辆,使市区环卫清洗清扫车辆达到112台,城市机扫率达69.28%。除此之外,每年由财政安排环卫机械设备更新专项经费2000万元。由于保障到位,该市环卫清扫作业模式已由传统的“扫路”变为“洗路”,达到发达国家城市水平。据了解,2008-2010年,湖南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实施“三年三步走”战略,利用国家拉动内需之机,省级财政每年配套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经费3亿元,支持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目前湖南全省各市县均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

(六)社会群众广泛参与。株洲市把社会和群众视为城市管理的主力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管理城市。2008年以来,株洲市通过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先后开展“三创五改”、“四创四化”和“城市提质”战役,对29条主次干道的临街面1600栋建筑物进行“穿衣戴帽”,拆除防盗窗44984个,安装隐形防盗网33250个,整治店招店牌11164块,安装空调格栅22686个,整治管线970栋,改造卷闸门218张。完成8个老旧小区改造、24条道路路面提质改造、324个绿化新建和改造项目、66条小街小巷路灯新建和10条道路路灯改造、417栋建筑亮化工程。在这些工作中,市、区两级步调一致,部门通力合作,积极争取群众社会广泛参与。为调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开通市民有奖举报短信平台,凡核查属实的,给举报人每次5元或10元的奖励,并从环卫公司分片包干费用中列支。现在,领导重视,社会联动,群众参与,严管重罚在株洲已成为常态,群众以遵章守纪、维护秩序、配合管理为荣,市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三、考察株洲城市管理工作经验的几点启示

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同志有句名言:“解放思想,黄金万两”。株洲市城市管理所取得的成绩,是全市上下解放思想的结果,科学发展的结果,先行先试的结果,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启示一:抓城市管理,领导重视是保证。株洲市委、市政府把抓城市管理放在与抓经济发展同样重要的地位,认为抓城市管理工作、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经济、抓民生、抓稳定。只有环境优美了,人们才能安居乐业,只有环境优化了,企业才能放心投资。学习株洲经验,就是要学习党委、政府领导如何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如何把城市管理工作纳入一级党委、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注重从顶端到微观的科学谋划和设计,这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启示二:抓城市管理,科学规划是支撑。株洲建有全国一流的规划展览馆,可以看到株洲市城市功能分区明确,设施完善。株洲近几年的发展实践也证明,科学的城市规划促进了株洲高水平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学习株洲经验,就是要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好城市规划,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启示三:抓城市管理,理顺体制是基础。株洲市城市管理实施市级管总、区级实施、监管分离的模式,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极大的调动了市、区两级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株洲经验,就是要严格按照“该统的统到位,该放的放彻底”的原则,实行监管分离,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就是要成立强有力的综合指挥协调机构,实行高位监督,这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

启示四:抓城市管理,健全机制是关键。株洲市创造的标准化的考评机制、严格的奖惩机制、市场化运作机制、严管重罚机制、经费投入机制涵盖了城市管理运行的各个方面。学习株洲经验,就要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以保障城市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高效运转。

启示五:抓城市管理,加大投入是保障。株洲市用于城市管理的城市维护费用占城市建设投资的比重大,并逐年随城市管理难度的加大而增加,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学习株洲经验,就是要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加大城市管理经费的投入,维持城市正常、有序运转。

【导语】:株洲市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从2008年开始,先后开展了“三创五改”、“四创四化”和“城市提质”战役,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品味和形象迅速提升。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等称号。其城市管理经验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许多城市前去学习参观。现转发湖北省政府学习考察组的调研文章,以拓宽我们的视野。

株洲市城市管理考察报告

湖北省政府学习考察组

一、株洲市基本情况

株洲市位于湖南东部,实行市管县体制,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辖5县4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人口391万,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万。

2010年株洲市经济“高开高走”,实现了经济总量、投资总额、消费总额、财政收入、居民收入“五个大幅增长”。全市GDP达到1230亿元,增长15.5%;财政收入130.9亿元,增长30.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0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亿元,增长1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4%和16.1%。株洲的综合实力在湖南省排名第二,位居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第一,是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市,2010年荣膺“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

株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从2008年开始,紧紧围绕建设“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总体目标,先后开展了“三创五改”(“三创”是指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五改”包括小街小巷改造工程、主次干道混凝土道路改沥青路面工程、10KV架空电力线入地工程、人行道板改造工程、主次干道临街建筑物“穿衣戴帽”改造工程)、“四创四化”(“四创”,即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活动。“四化”包括:美化,对城市主干道建筑“穿衣戴帽”刷漆;绿化,拆围(墙)透绿种树;亮化,整治广告、店牌;数字化,在城管方面推行数字化)和“城市提质”战役,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品味和形象迅速提升。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等称号。目前,株洲正在向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迈进。

二、株洲市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

“十一五”时期,株洲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建设的重大机遇,将城市管理纳入“两型社会”改革范畴,注重从细节入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市场化、数字化、规范化水平,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增强了城市核心竞争力,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株洲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抓招商引资”的指导思想。市委书记陈君文被市民亲切地称为“三大书记”(扫大街、抓大项目、做大产业)。市长王群把城市管理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紧紧抓在手上,经常带领各城区负责人进行明查或轻车简从进行暗访,对城市管理工作亲自检查、亲自部署、亲自督办,在政策、资金、机构、人员上予以大力扶持。目前,城市管理已成为株洲各级各部门领导工作的主要抓手,汇聚社会资源的首要平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管理理念先进超前。株洲市的城市管理理念先进超前。一是追求卓越目标,保持持续发展。考察组所到之处,看到城市道路干净卫生、交通通畅有序、临街建筑立面整洁美观,路边园林绿化生机盎然,大街小巷几乎看不到垃圾和灰尘。株洲市通过2008年至2010连续三年的集中整治,城市形象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围绕“创卫”目标整治市容环境,改变了脏乱差面貌;2009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5%提高到55%,绿地率由25%提高到45.5%,超过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10年抓“城市提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2011年又提出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争取进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真正做到了城市管理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目标,保证了城市管理的劲头不松、管理水平不降,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二是追求超前谋划,科学规划布局。株洲城市总体布局可用高起点、大手笔来形容。其总体规划邀请中国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进行设计。考察组参观的神农广场项目占地2970亩,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以炎帝广场为核心,以神农文化为主题,包括神农像、神农湖等九大标志性建筑与景观,是一个集文体、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开放空间,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点项目;湘江风光带总投资116.5亿元,全长104公里,秉承“把湘江融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湘江”的设计建设理念,将“神农文化”、“工业文明”、“红色政权”等历史、人文元素融入其中,打造“一江两岸十景”的景观结构,既是防洪工程,更是生态项目,还是市民运动、娱乐、休闲的好地方。株洲市老城区、工业区、休闲度假区等城市功能分区明确,城市绿化、道路、交通、管网、给排水、集贸市场、垃圾收运系统、公厕、路灯等专业规划完备。三是追求先进科技,引领发展潮流。2008年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作为“数字株洲”信息化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立项,2009年11月建成试运行,2010年12月通过住建部验收,成为全国44个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市,从而初步建立了“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格”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高效运转,显著提升了城市整体管理水平。

(三)管理体制科学顺畅。株洲城市管理实行“两级主体、分级管理”的体制,运行顺畅高效。市城管局负责指导、协调、考核各区园林绿化、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城管行政执法工作;负责城区破路占道、户外广告、招(店)牌、停车场设置等审批和监督管理;负责渣土处置管理和渣土运输行业管理;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调度和协调工作;负责指导各县市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将环卫保洁、绿化管养、城管执法等具体作业、执法事项全部下放到城区。市里定标准,区里抓落实,责任明确、职能明晰、责权统一,有效解决了相互扯皮推诿、都管都不管的状况。比如,在对城市“毒瘤”----违法建设的防控上,该市把规划的监管和违法建设的防控查处职能全部交由区级政府行使。城区设城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区长亲任主任,常务副区长和分管副区长任副主任。委员会下设治理违法建设协调监察大队,为副科级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正因为由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违法建设防控查处,该市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

(四)管理机制灵活高效。株洲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了一套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了涉及经济、行政、纪律多方位的考核奖惩机制。从2010年起,为充分发挥市级检查、考核、督办职能,采取“鞭子”、“票子”、“帽子”相结合的方式,每年由四个城区各拿出400万元,市财政配套400万元、设立了2000万元的城市管理奖励基金,由市城管局通过暗查、明检和数字化平台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城区城市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排名、奖惩兑现,每月对获得第一名的城区奖励100万元,第二名奖励30万元,第三名不奖不罚,末名罚款30万元,并通过市级主流媒体公布排名及其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姓名。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城区,由纪检部门按照干部问责和诫勉谈话程序,提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其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并记录在案。奖励区里的资金直接拨付至区城管局,60%用于城管工作方面的投入,40%用于奖励城市管理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这项机制的建立,使市级对区级的考核更加量化、更加具体,更能发挥检查督办作用。二是建立了市场化运行机制。从2007年开始,先后对环卫作业、建筑渣土清运、园林绿化、城市“牛皮癣”清理、户外广告设计制作、市政设施维护、楼宇清洗等实行市场化运营,公开招标相关公司进行维护管理,成效明显。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株洲神农广场完全市场化运作,政府没投一分钱,项目建成后每年还可提供3亿元税收。三是建立了严管重罚机制。市、区两级根据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需要,按照原建设部“城管人员按城市人口万分之三至万分之五比例配备”的要求,株洲市、区两级按万分之四的标准共配备城管执法人员410名,全部实行参公管理。建立了完整的城管执法队伍录用、辞退、监督、着装、奖惩、执法过错追究等考核制度,市级执法部门负责对区级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所有城管执法人员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过错行为通过媒体曝光。为加大执法管理力量,聘请1045名“4050”人员和享有城市低保人员为“市容环卫监督员”,分布在城区主要广场、主次干道等107个岗点,授权他们负责对乱倒垃圾、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穿马路等“六乱”行为进行纠章处罚,所罚金额全额返还个人。这是该市“先行先试”的一个创举。

(五)资金投入保障到位。株洲市每年用于城市维护管理的财政经费达12.5亿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的1/3。近几年,除投资7亿元实施“穿衣戴帽”工程外,该市还投资100多亿元正在新建炎帝神农广场综合体项目,投资1.6亿元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规划展览馆,投资3600万元建成了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并由财政每年保证1000万元的运行费用。2008年,新建75座公厕、35个垃圾转运站、40个环卫工人休息室。2009年和2010年,每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购置环卫清扫和清洗车辆,2011年又投入1000万元从中联重科购置24台大型清洗车辆,使市区环卫清洗清扫车辆达到112台,城市机扫率达69.28%。除此之外,每年由财政安排环卫机械设备更新专项经费2000万元。由于保障到位,该市环卫清扫作业模式已由传统的“扫路”变为“洗路”,达到发达国家城市水平。据了解,2008-2010年,湖南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实施“三年三步走”战略,利用国家拉动内需之机,省级财政每年配套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经费3亿元,支持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目前湖南全省各市县均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

(六)社会群众广泛参与。株洲市把社会和群众视为城市管理的主力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管理城市。2008年以来,株洲市通过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先后开展“三创五改”、“四创四化”和“城市提质”战役,对29条主次干道的临街面1600栋建筑物进行“穿衣戴帽”,拆除防盗窗44984个,安装隐形防盗网33250个,整治店招店牌11164块,安装空调格栅22686个,整治管线970栋,改造卷闸门218张。完成8个老旧小区改造、24条道路路面提质改造、324个绿化新建和改造项目、66条小街小巷路灯新建和10条道路路灯改造、417栋建筑亮化工程。在这些工作中,市、区两级步调一致,部门通力合作,积极争取群众社会广泛参与。为调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开通市民有奖举报短信平台,凡核查属实的,给举报人每次5元或10元的奖励,并从环卫公司分片包干费用中列支。现在,领导重视,社会联动,群众参与,严管重罚在株洲已成为常态,群众以遵章守纪、维护秩序、配合管理为荣,市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三、考察株洲城市管理工作经验的几点启示

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同志有句名言:“解放思想,黄金万两”。株洲市城市管理所取得的成绩,是全市上下解放思想的结果,科学发展的结果,先行先试的结果,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启示一:抓城市管理,领导重视是保证。株洲市委、市政府把抓城市管理放在与抓经济发展同样重要的地位,认为抓城市管理工作、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经济、抓民生、抓稳定。只有环境优美了,人们才能安居乐业,只有环境优化了,企业才能放心投资。学习株洲经验,就是要学习党委、政府领导如何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如何把城市管理工作纳入一级党委、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注重从顶端到微观的科学谋划和设计,这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启示二:抓城市管理,科学规划是支撑。株洲建有全国一流的规划展览馆,可以看到株洲市城市功能分区明确,设施完善。株洲近几年的发展实践也证明,科学的城市规划促进了株洲高水平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学习株洲经验,就是要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好城市规划,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启示三:抓城市管理,理顺体制是基础。株洲市城市管理实施市级管总、区级实施、监管分离的模式,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极大的调动了市、区两级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株洲经验,就是要严格按照“该统的统到位,该放的放彻底”的原则,实行监管分离,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就是要成立强有力的综合指挥协调机构,实行高位监督,这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

启示四:抓城市管理,健全机制是关键。株洲市创造的标准化的考评机制、严格的奖惩机制、市场化运作机制、严管重罚机制、经费投入机制涵盖了城市管理运行的各个方面。学习株洲经验,就要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以保障城市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高效运转。

启示五:抓城市管理,加大投入是保障。株洲市用于城市管理的城市维护费用占城市建设投资的比重大,并逐年随城市管理难度的加大而增加,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学习株洲经验,就是要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加大城市管理经费的投入,维持城市正常、有序运转。


相关文章

  •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1
  •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为了进一步做好省估协的各项工作,逐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同行间的交流和沟通.2月28日至3月初,由张祖旺会长.何方副会长带队,秘书处相关同志参加的学习考察,前后分别赴湖北.广东就我省土地估价师协会建设和 ...查看


  • 关于市电子商务发展调查报告2015年调查报告大全
  • 关于市电子商务发展调查报告2015年调查报告大全 市政协"电子商务发展"课题组联合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农业局等部门,自20**年下半年起,开始了关于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的调研,先后召开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座谈会6次,问卷调查 ...查看


  • 四川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 精选范文:四川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共2篇)四川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省政府赴四川考察组2004年11月3日10月29日-11月2日,省政府副省长韩忠学率省直发展改革.财政.交通.建设.旅游.政策研究等部门和黄冈.神农架.武汉市黄陂区.武当山等地 ...查看


  • 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宣讲提纲
  • 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宣讲提纲 按照中央部署,从今年开始,全国省.市.县.乡四级领导班子将自下而上进行换届.根据市委安排,我市乡镇和区县将分别于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换届.这次换届,背景特殊,意义重大.第一,能否搞好换届,选举产生坚强 ...查看


  • 5000亩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
  • 5000亩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项目单位:株洲中鸿人和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建设地点:株洲县 可研报告编制时间:二00九年十一月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概要 1.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株洲市 ...查看


  • 违反换届纪律案例
  • 跑官要官类 山东省济宁市委统战部原副部长郭新海跑官案 郭新海,男,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06年12月任山东省济宁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经查,2006年12月,济宁市委根据换届考察情况,将时任汶上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的郭新海调到市委 ...查看


  • 对创卫成功的思考
  • 株洲市副市长李异建:株洲创卫成功后的思考 2009年12月29日,全国爱卫会正式发文命名株洲市为国家卫生城市. 至此,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多年的创卫夙愿得以实现.数年的创卫历程,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和启示. 启示一:创卫是以人为本.惠及 ...查看


  • 2016发展承诺书
  • 2016发展承诺书 发展承诺书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创优发展环境年"活动,优化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的职能作用,努力建设现代开放型.创新效率型.群众满意 ...查看


  • 湘江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和保护
  • 湘江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和保护 湘江调查组 组长: 组员: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日--8月31日 调查地点:湘江长沙段 .岳阳段 报告提交时间:2013年10月10日 指导老师:张卫国 目录 1.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和保护调查 (1)湘江水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