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4高中语文同步精练:6-18齐桓晋文之事(人教选修[演讲与辩论])]

18 齐桓晋文之事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保民而王 .

B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C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D .天下之欲疾君者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解析 B 项隐:痛惜、哀怜。 答案 B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愿枉车骑过之/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B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彼且恶乎待哉 ..

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

D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

解析 A 项拜访;走过,经过。B 项怎么;什么。C 项道路;取道,经过。D 项称王。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③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④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

A .两个“为”字相同,两个“见”字相同。 B .两个“为”字相同,两个“见”字不相同。 C .两个“为”字不相同,两个“见”字相同。

( )

道:述说,谈论。 保:爱护,安抚。 爱:吝啬。 隐:隐瞒,隐藏。 明:视力。

形:情形,表现形式。 疾:憎恨。 敏:聪慧,通达。

( )

( )

D .两个“为”字不相同,两个“见”字不相同。

解析 ①为:做。②为:连词,相当于“因为”。③见:看见。④见:介词,表被动。 答案 D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彼恶知之 .B .①刑于寡妻 .C .①弱不可以敌强 .D .①其若是,又孰能御之 .

②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②然后从而刑之 .②以弱天下之民 .

②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

( )

解析 A 项恶:怎么/不好。B 项刑:通“型”,作榜样/处罚。C 项弱:弱国/削弱。D 项若:像。 答案 D

5.从文言句式角度看,下列各句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B .是以后世无传焉,民未之闻也 C .古之人不余欺也 D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解析 A 项为主谓倒装,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 答案 A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6~10题。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

( )

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

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

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

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6.下列加点的词与所给例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A .至若春和景明 .

B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C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D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

解析 D 项和例句都当“视力”讲。A 项明媚;B 项圣明;C 项明白地。 答案 D

7.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百姓之不见保 .B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C .度,然后知长短 .王请度之! .D .吾力足以举百钧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

解析 B 项都当“孩子”讲。A 项看见/表被动;C 项用尺子去量/思考;D 项举起/拿、用。 答案 B

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B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 )

( )

( )

C .有复于王者曰 .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D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解析 A 项都是转折连词。B 项来/用;C 项向/在;D 项表原因/表凭借。 答案 A

9.下列对本文段的判断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段选自《孟子》,文中孟子极力宣传了自己“仁政”的政治主张,指出“王之不王”是因为齐王没有实行仁政,而不是做不到。

B .文中引用了《诗经》的内容,借以说明推行仁政,必须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再推而广之,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

C .“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互文的句子,意即“推恩”可以“保妻子”,也可以“保四海”;“不推恩”则保不了“四海”,也保 不了“妻子”。

D .文段中突出运用了比喻、比拟、对比和排比等手法来加强说理的气势,正体现了《孟子》善喻善辩、咄咄逼人的语言特色。 解析 D 项文段中没有运用“比拟”手法。 答案 D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经》上说:“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拿这样的心(思想感情) 施加到他人身上罢了。 三、能力拓展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1~15题。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

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

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

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②。”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③,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④。有

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

【注】 ①诚:通“成”。②桡:弱。③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 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④政廷:执法官。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B .遁者无罪 ..C .还车而返 .

D .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

养:供养之地。 无罪:不加惩处。 还:退回。 阿:私,偏袒。

( )

解析 句中“还车而返”的“还”这里应读“xuán ”,通“旋”,回环,掉转。 答案 C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而行⎧令弟子趣驾,辞.⎨A.

曰⎩石渚辞.

荆国终为天下桡⎧若是则.⎨B.

其父也⎩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

( )

于王而遁⎧不复.⎨C. 事矣⎩子复.

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石渚之.

D. ⎨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鹏之.

解析 A 项辞别/拒绝;B 项那么/副词,表判断;C 项动词,告白/仍旧。 答案 D

13.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描述文中有关人物“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的一组是

( )

①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 ②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③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

④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 ⑤正法枉必死 ⑥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 A .①③⑥ C .②③⑥

B .①④⑤ D .③⑤⑥

解析 ②④⑤都不是对“行为”的描述,②是评价语,④⑤是表述观点。 答案 A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动必缘义”与“行必诚义”互文,意思是:“举动一定要依据道义,

实行道义”。

B .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赐他一具桐木棺材并“加斧锧其上”。

C .文中认为,在荆国历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杰,其节操不只单单激励一代人臣。

D .上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彰显儒家所谓的“廉耻”“仁爱”与“忠孝”。

解析 “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与“荆王追悔莫及”不符合原文意思。 答案 B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

【注】 充虞:孟子弟子。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您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②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 ,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2)体现了自视极高、自任极重(或“自信心、责任感极强”) 的心怀。(意思对即可) 四、表达交流

16.古人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识人、用人的五则经验,归纳起来为“五视”: 居而视其所亲,富而视其所为,达而视其所举,窘而视其所为,贫而视其所取。请根据示例,任选两则,作出合理解释。

示例:“居而视其所亲”——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跟谁在一起。如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相反,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加以当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富而视其所为”——看他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果只满足私欲,大肆挥霍,贪图享乐,则不可重用。“达而视其所举”——如已处于显赫之位,需要观察他如何选部属。若能任人唯贤,量才录用,自然是胸襟坦荡、秉公办事的有为之士。“窘而视其所为”——对处于困境的人,可以视其操守如何。身处困境,却不做任何苟且之事,这样的人就可以放心地委以重任。“贫而视其所取”——看一个人在贫因潦倒之时的行为。不取不义之财,甘守清贫,则

品行高洁。若见钱眼开,如蝇逐臭,就万不可重用。

17.中国文物学会长城研究会会长成大林在谈到长城保护问题时,认为“应 该将当地老百姓的利益与长城捆绑起来,引导他们,让长城成为老百姓的经济来源,这样他们自然就会保护这棵‘摇钱树’,而不是去破坏。”

这段话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请认真琢磨这段话,然后从赞成和反对的角度各写一段文字,陈述其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赞成:(1)将长城保护与当地老百姓经济利益挂钩,能将责、权、利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利于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能使得保护工作落到实处。(2)长城的保护不能停留于经济利益的低层面上,功利性的劝说只会导致功利性的“保护”。树立对长城的自豪感,加强责任感,严格按照法律保护,强化监督,才是保护长城的大道。反对:经济利益与保护意识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杀鸡取卵的事情在现实中屡见不鲜。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去破坏文物,或者是进行破坏性开发、破坏性建设的例子在我国还少吗? 五、尝试体验

18.下面是《庄子·秋水》中的一则故事,仔细体会庄子与惠子的辩论技巧, 与同桌排演这则短剧,进一步揣摩辩论的语言和方法。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

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答案 略。

18 齐桓晋文之事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保民而王 .

B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C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D .天下之欲疾君者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解析 B 项隐:痛惜、哀怜。 答案 B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愿枉车骑过之/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B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彼且恶乎待哉 ..

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

D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

解析 A 项拜访;走过,经过。B 项怎么;什么。C 项道路;取道,经过。D 项称王。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③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④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

A .两个“为”字相同,两个“见”字相同。 B .两个“为”字相同,两个“见”字不相同。 C .两个“为”字不相同,两个“见”字相同。

( )

道:述说,谈论。 保:爱护,安抚。 爱:吝啬。 隐:隐瞒,隐藏。 明:视力。

形:情形,表现形式。 疾:憎恨。 敏:聪慧,通达。

( )

( )

D .两个“为”字不相同,两个“见”字不相同。

解析 ①为:做。②为:连词,相当于“因为”。③见:看见。④见:介词,表被动。 答案 D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彼恶知之 .B .①刑于寡妻 .C .①弱不可以敌强 .D .①其若是,又孰能御之 .

②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②然后从而刑之 .②以弱天下之民 .

②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

( )

解析 A 项恶:怎么/不好。B 项刑:通“型”,作榜样/处罚。C 项弱:弱国/削弱。D 项若:像。 答案 D

5.从文言句式角度看,下列各句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B .是以后世无传焉,民未之闻也 C .古之人不余欺也 D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解析 A 项为主谓倒装,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 答案 A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6~10题。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

( )

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

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

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

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6.下列加点的词与所给例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A .至若春和景明 .

B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C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D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

解析 D 项和例句都当“视力”讲。A 项明媚;B 项圣明;C 项明白地。 答案 D

7.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百姓之不见保 .B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C .度,然后知长短 .王请度之! .D .吾力足以举百钧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

解析 B 项都当“孩子”讲。A 项看见/表被动;C 项用尺子去量/思考;D 项举起/拿、用。 答案 B

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B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 )

( )

( )

C .有复于王者曰 .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D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解析 A 项都是转折连词。B 项来/用;C 项向/在;D 项表原因/表凭借。 答案 A

9.下列对本文段的判断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段选自《孟子》,文中孟子极力宣传了自己“仁政”的政治主张,指出“王之不王”是因为齐王没有实行仁政,而不是做不到。

B .文中引用了《诗经》的内容,借以说明推行仁政,必须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再推而广之,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

C .“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互文的句子,意即“推恩”可以“保妻子”,也可以“保四海”;“不推恩”则保不了“四海”,也保 不了“妻子”。

D .文段中突出运用了比喻、比拟、对比和排比等手法来加强说理的气势,正体现了《孟子》善喻善辩、咄咄逼人的语言特色。 解析 D 项文段中没有运用“比拟”手法。 答案 D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经》上说:“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拿这样的心(思想感情) 施加到他人身上罢了。 三、能力拓展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1~15题。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

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

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

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②。”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③,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④。有

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

【注】 ①诚:通“成”。②桡:弱。③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 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④政廷:执法官。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B .遁者无罪 ..C .还车而返 .

D .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

养:供养之地。 无罪:不加惩处。 还:退回。 阿:私,偏袒。

( )

解析 句中“还车而返”的“还”这里应读“xuán ”,通“旋”,回环,掉转。 答案 C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而行⎧令弟子趣驾,辞.⎨A.

曰⎩石渚辞.

荆国终为天下桡⎧若是则.⎨B.

其父也⎩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

( )

于王而遁⎧不复.⎨C. 事矣⎩子复.

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石渚之.

D. ⎨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鹏之.

解析 A 项辞别/拒绝;B 项那么/副词,表判断;C 项动词,告白/仍旧。 答案 D

13.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描述文中有关人物“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的一组是

( )

①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 ②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 ③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

④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 ⑤正法枉必死 ⑥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 A .①③⑥ C .②③⑥

B .①④⑤ D .③⑤⑥

解析 ②④⑤都不是对“行为”的描述,②是评价语,④⑤是表述观点。 答案 A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动必缘义”与“行必诚义”互文,意思是:“举动一定要依据道义,

实行道义”。

B .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赐他一具桐木棺材并“加斧锧其上”。

C .文中认为,在荆国历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杰,其节操不只单单激励一代人臣。

D .上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彰显儒家所谓的“廉耻”“仁爱”与“忠孝”。

解析 “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与“荆王追悔莫及”不符合原文意思。 答案 B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

【注】 充虞:孟子弟子。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您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②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 ,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2)体现了自视极高、自任极重(或“自信心、责任感极强”) 的心怀。(意思对即可) 四、表达交流

16.古人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识人、用人的五则经验,归纳起来为“五视”: 居而视其所亲,富而视其所为,达而视其所举,窘而视其所为,贫而视其所取。请根据示例,任选两则,作出合理解释。

示例:“居而视其所亲”——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跟谁在一起。如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相反,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加以当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富而视其所为”——看他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果只满足私欲,大肆挥霍,贪图享乐,则不可重用。“达而视其所举”——如已处于显赫之位,需要观察他如何选部属。若能任人唯贤,量才录用,自然是胸襟坦荡、秉公办事的有为之士。“窘而视其所为”——对处于困境的人,可以视其操守如何。身处困境,却不做任何苟且之事,这样的人就可以放心地委以重任。“贫而视其所取”——看一个人在贫因潦倒之时的行为。不取不义之财,甘守清贫,则

品行高洁。若见钱眼开,如蝇逐臭,就万不可重用。

17.中国文物学会长城研究会会长成大林在谈到长城保护问题时,认为“应 该将当地老百姓的利益与长城捆绑起来,引导他们,让长城成为老百姓的经济来源,这样他们自然就会保护这棵‘摇钱树’,而不是去破坏。”

这段话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请认真琢磨这段话,然后从赞成和反对的角度各写一段文字,陈述其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赞成:(1)将长城保护与当地老百姓经济利益挂钩,能将责、权、利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利于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能使得保护工作落到实处。(2)长城的保护不能停留于经济利益的低层面上,功利性的劝说只会导致功利性的“保护”。树立对长城的自豪感,加强责任感,严格按照法律保护,强化监督,才是保护长城的大道。反对:经济利益与保护意识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杀鸡取卵的事情在现实中屡见不鲜。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去破坏文物,或者是进行破坏性开发、破坏性建设的例子在我国还少吗? 五、尝试体验

18.下面是《庄子·秋水》中的一则故事,仔细体会庄子与惠子的辩论技巧, 与同桌排演这则短剧,进一步揣摩辩论的语言和方法。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

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答案 略。


相关文章

  • 中学物理教案.学案.试卷.课件.素材全集
  • 山东省华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全套18份,含答案,全站免费)02-08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集[52份打包,全站免费]01-31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集[40份打包,全站免费]01-3 ...查看


  • 高中全套课本清单-20140912
  • 高中全套课本清单 首先,高中有以下课程: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高考科目,都有学分) 体育,美术(或音乐),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分科目) 心理,自习,班会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九门课共有课本(必修和选修)共111本,清单如下 书名 价 ...查看


  • 人教版高中语文目录
  •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 必修一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现代新诗 1.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再别康桥(徐志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第二单元 古代记叙散文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 ...查看


  •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18]
  • 课时训练18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一.夯基训练 1. 下列词语中, 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应届 应酬 应有尽有 心手相应 .... B. 间距 . C. 喷薄 . D. 离散 .间歇 .喷饭 .间不容发 亲密无间 .. ...查看


  • 高中语文课本内容安排
  • 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访谈(提纲) 佚 名 主持人: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将于2004年6月正式出版,2004年秋季开始使用.这套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和北京大学中文系合作编写的.今天我们邀请这套教材的编者,介绍一下这套教材的基本情况 ...查看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1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 ...查看


  • 2004年版 鲁教版高中语文目录
  • 第一册 第一单元 开启智慧之门 1 劝学„„„„„„„„„<荀子> 2 2 师说„„„„„„„„„韩 愈 4 学习活动 一 文本品读 二 学习成果展示 三 关于"教师作用"的调查 选读文本 从美学角度看数理科 ...查看


  •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
  •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 一 ) 指导思想 1. 在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基础上 , 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独特优势 , 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 ...查看


  • 蜀相 说课稿
  • <蜀相>说课稿 人文08本二 黄承椿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蜀相>.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今天我说的<蜀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