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上一棵树作文指导

岭上一棵树,笔下几多文

文/姜艳

【活动背景】

八年级的孩子,对写作文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要求。正如学生们自己在日记中所写:“对自己幼稚的作文有些看不上了,而新鲜灵动的选材和敏锐深入的思想,总是很难从生活里闪现。”很多时候,他们的写作困难来自于选材。总觉得生活很单调,没有多少值得写的东西。所以更多的时候,我的作文课其实是在带着孩子一起创造“写作事件”,还原“写作现场”。“游泳是在游泳中学会的”,方法在于习得。我盼望着能和学生们一起,在最平常的“生活场”里,发现写作的素材。然后,我们能够兴味盎然、轻松畅快地把这些素材诉诸笔端,亲眼看着好作文从生活里长出来。

旬阳是座山城,因为旬河与汉江交汇天然形成的太极图案,又被称为“太极城”。在山城的高处,是美丽的宋家岭森林公园。几年前,不知从哪里的深山移来一株古老的桂树栽在岭上的观景台,费了好几番周折,老树苟延残喘了将近两年,在这个春天终于只剩下彻底干枯的主干。我们周末去看时,只有粗壮的主干被截断,颓然地躺在地上。

小城不大,宋家岭是学生们常去的地方,不知道这平常而又不平常的一幕,孩子们可曾记得,可曾深思过?如果用它入文,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和惊喜?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主题《抓住一条线索》,在这个春天,我想用这个素材来练笔,和孩子们一起抓住一条线,写好几个点,播种一点方法,长出一篇好文。用这样的方式吊念一棵树,习得作文方法。

【活动过程】

一、聊树

和孩子们一起聊聊对岭上那棵树的印象。你的所见,所思。学生们聊完之后,我在屏幕上打出了这棵树长在深山的美丽风姿。孩子们一阵唏嘘,一阵感叹。然后我趁机打出这棵树被挖掘的现场图片。当然这些图片来自网上,但是孩子们没有看出破绽,表情更加激动。有很多孩子简直是义愤填膺了。

我看情绪酝酿的火候差不多了,打出了第三张图片,老树被截了枝干,罩上这样的黑色遮光塑料网,打上“吊瓶”,我放大了树干的皲裂和枯萎,聚焦了枝头憔悴的几点新绿,并且刻意打上了时间。教室里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最后,我打出了第四张图片:老树彻底干枯了,主干被截断,横放在明媚的春光里。

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我非常希望能有一只鸟停在树上,然而我等了半天也未等到。但孩子们看到这里已经很触动了。我知道,文字已经在慢慢发酵,我似

乎能听到烘烤面包是那种声音,能闻到那种慢慢氤氲开来的香气。气氛刚刚好!

二、孕文

我们的孩子,写作基础好的并不多。感情的触动不代表好文字的诞生。很多时候,孩子们写出来之后自己也觉得很沮丧,觉得自己没能表达好自己心中的意思。这样的时候,我觉得老师千万不要去批评,也不要再去指导所谓的方法。因为我见过很多掌握了非常多方法但仍不会写作文的孩子。这个时候,我觉得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牵着孩子的手,铺路搭桥,让孩子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和成就感。他们的文字可以是稚嫩青涩的,但他们的快乐和成就感会成为写作的不竭动力。我的经验是,别的东西我们也许可以给孩子,但这种快乐和成就感,必须让他们自己在写作中体验。

孩子的成就感来自哪里,站在他们中间,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果他们写得不费劲,写得具体详实,这就是一种成就。怎样才能写得具体详实,写得有条理,而且很快就能动笔写呢?我想,结合人教版八上第一单元的训练主题,那就先来拟定一条线索吧。我让孩子们小组讨论给四张图片分别起个题目。很快,大家拟了五花八门的题目。例如:《前生》、《劫难》、《挣扎》、《离去》等。然后我们集体确定了一条线索:山中岁月;惨遭劫难;艰难生存;黯然离去。我们又讨论了每个部分重点突出什么,分别为:美好、惨痛、艰难、思考。然后先选一个点,在第一节课写成片段。很多孩子已经跃跃欲试了。不一会儿,教室里沙沙声一片!这真是最动人的交响!

三、作文

片段完成后,小组交流。选了几个片段在班上朗读。孩子们很快发现,有的地方会有重复。这个时候怎么办?我鼓励大家在每个部分做一点创新。尤其是第四部分的思考和结尾的设计。孩子们发现,很多的细节可以想象,很多的细节可以模糊一点处理。我趁机告诉他们,调动你的生活,发挥你的想象。作文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此刻这句话也许有更多的孩子能有所感悟吧!

岭上这棵树,很多孩子看见,很多孩子忘记,很多孩子看见犹如没有看见,但是当它在有目的的作文活动中走进孩子的文字,这种看见,就会成为发现,成为铭记,成为经验。不到四十分钟,大部分孩子写了800多字,最好的孩子写了1500多字。我看到他们脸上的兴奋很酣畅。真好!作文,本应如此。

【学生作品】

旬阳县城关一中八四班 杨必煜

山间,一棵百年古树静静地矗立着。百余年来,它静静地立在那里,感受着春的繁华,夏的热烈,秋的和煦,冬的安逸。清晨,栖息在它身上的鸟儿用甜美的声线将它唤醒;午间,它同鸟儿嬉戏,欣赏着蝴蝶曼妙的舞姿,同身边的伙伴一同交谈,还贴心地为地上柔嫩的小草遮住火辣辣的太阳,以免它们娇嫩的身躯被灼伤;傍晚,它又在日暮西山中沉醉,晚风哼着歌儿,它就在那一片安详而又美丽的氛围中睡去。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每一天它都过得无比快活。对它来说,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因此,它也变得越来越健壮美丽,苍翠挺拔的枝干,浓密碧绿的嫩叶,无不让人心醉。

可有一天,那种安逸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横祸打碎,那一天,成了它一生的噩耗。

早晨,它没有一如往日地被鸟儿唤醒,而是被一阵极其刺耳的嘈杂震醒。它诧异地看着那些从未见过的“怪物”,一些人正站在这些“怪物”旁讨论着什么,时不时地指指它,最后他们看着它,满意地点点头,随即退到了一边。待他们退开后,那些“怪物”们便开始了工作。“怪物”挥动着巨大的挖铲,狠狠地向它的根部挖去。霎时,它感到了一阵前所未有的剧痛,“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不解与痛苦迫使它喊了出来。可惜,没人听见它的呼喊。它的根部连同泥土一起被挖了出来,它的许多根须被狠狠斩断。最后,它的根连同泥土一起被包在塑料布里。最后,它被起重机吊起,缓缓放在车上,此时,它身上多余的枝叶也已被砍去,只剩下巨大的树干和几根最为粗壮的枝条。

它拼命地呐喊着,可没有人听见,终究,它被放在了车里。它无力地倒在车里,凝视着它日日夜夜伫立的地方——此刻,那里只剩下一个巨大的土坑。它的心

在滴血,身上的痛远远不及心里疼痛的万分之一。最终,故土在它的凝视中渐渐远去,直至再也不见。

不知过了多久,它来到了一个繁华的都市,被种到了公园里高高的观景台上。刚开始,很多人都拥簇在它的身旁,赞叹着它的高大挺立。谁又曾想过,隐藏在那健壮外表下的内心已经碎成丝丝缕缕。

一天早晨,观景台上如往日一样人满为患,它怏怏地立着,突然听见了一个稚嫩的童音:“哇!妈妈你快看!这棵树好高好美呦!”它微微低头,与那双如水晶般明亮的眸子对视,这是它在这么久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他看到不知何时,身上被扎上了管子,有一种液体缓缓流入体内。不知何时,它竟慢慢吐出了几丝新绿。人们雀跃不已,认为它一定能活,早晚围在它身边赞美它的人更多了。可谁也不知道,它已经像一只快要燃尽的蜡烛,在生命的最后时分回光返照般闪耀些许光亮。

人们在赞美,在期待。可是,它难受极了。坚硬的大理石台阶明晃晃地反射着太阳的光芒,聒噪的人群,晃动不止的人影,议论的目光,孤零零地站立,这些都让它无法忍受!它知道自己不属于这里。它思念田野里清新的风,它思念山林里蔚蓝的天,还有花香和鸟鸣。它放弃了挣扎,慢慢的,它的状况一天比一天差,苦苦挣扎了一天又一天,它不知何时已奄奄一息。

它再一次被挖了出来,被丢弃在了一个角落里,那些曾经赞美过它的人们不见了,观景台上只有凌厉的风。

“好丑的树!妈妈,你看它,又老又丑!咦?上面居然还有露珠?”熟悉的童音响起,它用尽全身力气睁开了双眼——依旧是那双纯洁的眼眸,可说出的

话却让它感到万箭穿心。没人知道那露水是它的泪水,不会有人明白它的心痛。

“但愿永远不要再有和我一样的树了。”它微微叹息,双眼凝视着故土的方向,缓缓闭上。它的叹息依旧没人听见。

观景台上,只剩下一个巨大的坑。

【活动后记】

孩子们作文完成之后,我们有后续了“最有创意的片段”评选活动。先由孩子自己推荐,再有大家评选。孩子们在一起作文的过程中,感受“入格”和“个性”。如果有足够的篇幅,真想把每个孩子的作文都拿出来晒晒!

岭上一棵树,笔下几多文

文/姜艳

【活动背景】

八年级的孩子,对写作文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要求。正如学生们自己在日记中所写:“对自己幼稚的作文有些看不上了,而新鲜灵动的选材和敏锐深入的思想,总是很难从生活里闪现。”很多时候,他们的写作困难来自于选材。总觉得生活很单调,没有多少值得写的东西。所以更多的时候,我的作文课其实是在带着孩子一起创造“写作事件”,还原“写作现场”。“游泳是在游泳中学会的”,方法在于习得。我盼望着能和学生们一起,在最平常的“生活场”里,发现写作的素材。然后,我们能够兴味盎然、轻松畅快地把这些素材诉诸笔端,亲眼看着好作文从生活里长出来。

旬阳是座山城,因为旬河与汉江交汇天然形成的太极图案,又被称为“太极城”。在山城的高处,是美丽的宋家岭森林公园。几年前,不知从哪里的深山移来一株古老的桂树栽在岭上的观景台,费了好几番周折,老树苟延残喘了将近两年,在这个春天终于只剩下彻底干枯的主干。我们周末去看时,只有粗壮的主干被截断,颓然地躺在地上。

小城不大,宋家岭是学生们常去的地方,不知道这平常而又不平常的一幕,孩子们可曾记得,可曾深思过?如果用它入文,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和惊喜?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主题《抓住一条线索》,在这个春天,我想用这个素材来练笔,和孩子们一起抓住一条线,写好几个点,播种一点方法,长出一篇好文。用这样的方式吊念一棵树,习得作文方法。

【活动过程】

一、聊树

和孩子们一起聊聊对岭上那棵树的印象。你的所见,所思。学生们聊完之后,我在屏幕上打出了这棵树长在深山的美丽风姿。孩子们一阵唏嘘,一阵感叹。然后我趁机打出这棵树被挖掘的现场图片。当然这些图片来自网上,但是孩子们没有看出破绽,表情更加激动。有很多孩子简直是义愤填膺了。

我看情绪酝酿的火候差不多了,打出了第三张图片,老树被截了枝干,罩上这样的黑色遮光塑料网,打上“吊瓶”,我放大了树干的皲裂和枯萎,聚焦了枝头憔悴的几点新绿,并且刻意打上了时间。教室里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最后,我打出了第四张图片:老树彻底干枯了,主干被截断,横放在明媚的春光里。

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我非常希望能有一只鸟停在树上,然而我等了半天也未等到。但孩子们看到这里已经很触动了。我知道,文字已经在慢慢发酵,我似

乎能听到烘烤面包是那种声音,能闻到那种慢慢氤氲开来的香气。气氛刚刚好!

二、孕文

我们的孩子,写作基础好的并不多。感情的触动不代表好文字的诞生。很多时候,孩子们写出来之后自己也觉得很沮丧,觉得自己没能表达好自己心中的意思。这样的时候,我觉得老师千万不要去批评,也不要再去指导所谓的方法。因为我见过很多掌握了非常多方法但仍不会写作文的孩子。这个时候,我觉得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牵着孩子的手,铺路搭桥,让孩子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和成就感。他们的文字可以是稚嫩青涩的,但他们的快乐和成就感会成为写作的不竭动力。我的经验是,别的东西我们也许可以给孩子,但这种快乐和成就感,必须让他们自己在写作中体验。

孩子的成就感来自哪里,站在他们中间,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果他们写得不费劲,写得具体详实,这就是一种成就。怎样才能写得具体详实,写得有条理,而且很快就能动笔写呢?我想,结合人教版八上第一单元的训练主题,那就先来拟定一条线索吧。我让孩子们小组讨论给四张图片分别起个题目。很快,大家拟了五花八门的题目。例如:《前生》、《劫难》、《挣扎》、《离去》等。然后我们集体确定了一条线索:山中岁月;惨遭劫难;艰难生存;黯然离去。我们又讨论了每个部分重点突出什么,分别为:美好、惨痛、艰难、思考。然后先选一个点,在第一节课写成片段。很多孩子已经跃跃欲试了。不一会儿,教室里沙沙声一片!这真是最动人的交响!

三、作文

片段完成后,小组交流。选了几个片段在班上朗读。孩子们很快发现,有的地方会有重复。这个时候怎么办?我鼓励大家在每个部分做一点创新。尤其是第四部分的思考和结尾的设计。孩子们发现,很多的细节可以想象,很多的细节可以模糊一点处理。我趁机告诉他们,调动你的生活,发挥你的想象。作文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此刻这句话也许有更多的孩子能有所感悟吧!

岭上这棵树,很多孩子看见,很多孩子忘记,很多孩子看见犹如没有看见,但是当它在有目的的作文活动中走进孩子的文字,这种看见,就会成为发现,成为铭记,成为经验。不到四十分钟,大部分孩子写了800多字,最好的孩子写了1500多字。我看到他们脸上的兴奋很酣畅。真好!作文,本应如此。

【学生作品】

旬阳县城关一中八四班 杨必煜

山间,一棵百年古树静静地矗立着。百余年来,它静静地立在那里,感受着春的繁华,夏的热烈,秋的和煦,冬的安逸。清晨,栖息在它身上的鸟儿用甜美的声线将它唤醒;午间,它同鸟儿嬉戏,欣赏着蝴蝶曼妙的舞姿,同身边的伙伴一同交谈,还贴心地为地上柔嫩的小草遮住火辣辣的太阳,以免它们娇嫩的身躯被灼伤;傍晚,它又在日暮西山中沉醉,晚风哼着歌儿,它就在那一片安详而又美丽的氛围中睡去。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每一天它都过得无比快活。对它来说,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因此,它也变得越来越健壮美丽,苍翠挺拔的枝干,浓密碧绿的嫩叶,无不让人心醉。

可有一天,那种安逸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横祸打碎,那一天,成了它一生的噩耗。

早晨,它没有一如往日地被鸟儿唤醒,而是被一阵极其刺耳的嘈杂震醒。它诧异地看着那些从未见过的“怪物”,一些人正站在这些“怪物”旁讨论着什么,时不时地指指它,最后他们看着它,满意地点点头,随即退到了一边。待他们退开后,那些“怪物”们便开始了工作。“怪物”挥动着巨大的挖铲,狠狠地向它的根部挖去。霎时,它感到了一阵前所未有的剧痛,“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不解与痛苦迫使它喊了出来。可惜,没人听见它的呼喊。它的根部连同泥土一起被挖了出来,它的许多根须被狠狠斩断。最后,它的根连同泥土一起被包在塑料布里。最后,它被起重机吊起,缓缓放在车上,此时,它身上多余的枝叶也已被砍去,只剩下巨大的树干和几根最为粗壮的枝条。

它拼命地呐喊着,可没有人听见,终究,它被放在了车里。它无力地倒在车里,凝视着它日日夜夜伫立的地方——此刻,那里只剩下一个巨大的土坑。它的心

在滴血,身上的痛远远不及心里疼痛的万分之一。最终,故土在它的凝视中渐渐远去,直至再也不见。

不知过了多久,它来到了一个繁华的都市,被种到了公园里高高的观景台上。刚开始,很多人都拥簇在它的身旁,赞叹着它的高大挺立。谁又曾想过,隐藏在那健壮外表下的内心已经碎成丝丝缕缕。

一天早晨,观景台上如往日一样人满为患,它怏怏地立着,突然听见了一个稚嫩的童音:“哇!妈妈你快看!这棵树好高好美呦!”它微微低头,与那双如水晶般明亮的眸子对视,这是它在这么久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他看到不知何时,身上被扎上了管子,有一种液体缓缓流入体内。不知何时,它竟慢慢吐出了几丝新绿。人们雀跃不已,认为它一定能活,早晚围在它身边赞美它的人更多了。可谁也不知道,它已经像一只快要燃尽的蜡烛,在生命的最后时分回光返照般闪耀些许光亮。

人们在赞美,在期待。可是,它难受极了。坚硬的大理石台阶明晃晃地反射着太阳的光芒,聒噪的人群,晃动不止的人影,议论的目光,孤零零地站立,这些都让它无法忍受!它知道自己不属于这里。它思念田野里清新的风,它思念山林里蔚蓝的天,还有花香和鸟鸣。它放弃了挣扎,慢慢的,它的状况一天比一天差,苦苦挣扎了一天又一天,它不知何时已奄奄一息。

它再一次被挖了出来,被丢弃在了一个角落里,那些曾经赞美过它的人们不见了,观景台上只有凌厉的风。

“好丑的树!妈妈,你看它,又老又丑!咦?上面居然还有露珠?”熟悉的童音响起,它用尽全身力气睁开了双眼——依旧是那双纯洁的眼眸,可说出的

话却让它感到万箭穿心。没人知道那露水是它的泪水,不会有人明白它的心痛。

“但愿永远不要再有和我一样的树了。”它微微叹息,双眼凝视着故土的方向,缓缓闭上。它的叹息依旧没人听见。

观景台上,只剩下一个巨大的坑。

【活动后记】

孩子们作文完成之后,我们有后续了“最有创意的片段”评选活动。先由孩子自己推荐,再有大家评选。孩子们在一起作文的过程中,感受“入格”和“个性”。如果有足够的篇幅,真想把每个孩子的作文都拿出来晒晒!


相关文章

  • 霸王岭上听猿啼(沧桑看云)
  • 梁 衡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20日   24 版) 猿,这种灵长类的动物,离我们人类最近又最远.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由水里的鱼变成陆上的虫.鸟.兽,最后变成两腿可直立的猿,又一咬牙,打了个哆嗦就变成了人.猿离 ...查看


  • 100首经典老歌
  • 1.何日君再来 好花不常开 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 泪洒相思带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喝完了这杯 请进点小菜 人生难得几回醉 不欢更何待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停唱阳关叠 重擎白玉杯 殷勤频致语 牢牢抚君怀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喝完 ...查看


  • 长城写物练习题11.7
  • 未来星教育[键入文档标题] 厦大班姓名: 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 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 条石和 ...查看


  • 误入城市草坪里的玉米苗
  • 一辆牛车驮着高高的麦秸垛 我的臂膀总是不够强壮有力 无法把整个村庄揽入怀里 只能搂紧一株正在拔节的玉米 或者与一棵秧苗合二为一 共同组成母亲年成里 那些最生动感人的瞬间 甚至 我的心胸也不足够大 关注不了天涯海角的事情 仅仅只够关注故乡江淮 ...查看


  •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 (2012-01-04 20:22:16) 转载▼ 标签: 庄灿煌整理 分类: 文化巡礼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1.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2.怡悦:取悦:喜悦. 你问我我山中有 ...查看


  • POP广告设计策划
  • 双阳市商贸城的POP广告策划方案 摘要:pop广告又称"售点广告",是众多广告形式中的一种,其特点引导.快速.直接.终端,在诸多领域应用颇为广泛,在商场应用最多.它的形式不仅多样化,而且种类极其广泛,设计与展示都是具有针 ...查看


  • 著名作曲家傅庚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而写"
  • 著名作曲家傅庚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而写"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6-06-17 06:30 "聆听大家"系列访谈-- 著名作曲家傅庚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而写&qu ...查看


  • 六单元延伸
  • 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1.<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表达了对家乡孩子 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2.书信格式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3.巴 ...查看


  • 山茱萸:野岭上的月光树
  • 山茱萸:野岭上的月光树 人们说,秋天那个最美丽的夜晚,月光如水,它在乡村的屋瓦上沙少作响,深情地淌一夜檐滴,推开宽大的木门或者狭窄的木窗. 多长了个心眼的人,会在雍家坡的山腰里搁置几十个敞口土陶器皿,收养荒野的月光潮. 密密麻麻的平淡日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