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 1

《春秋战国时代》(节选)   作者:秦望山若耶水

86、试图争当霸主的宋襄公

宋襄公在鲁僖公十八年(前642年),帮助公子昭回到齐国当上了国君,这是他宋襄公做得第一件非常成功的事情。也可以说,第一次办的事,就这样顺利,所以让宋襄公的自我感觉太好了。到了鲁僖公十九年,宋襄公先是在三月,将滕宣公囚禁起来,到了六月份,他又命邾国将前去邾国朝聘的鄫子杀死,用于祭祀次睢的社神。宋襄公想用这样的恐怖手段,来达到他意想统领东夷各诸侯国的目的。宋襄公当然想称霸。

到了秋季宋襄公又出兵伐曹,虽然在六月份刚与曹结盟,但曹并不甘心于奉承宋襄公称霸,所以对待曹等这样的不服气的小国,宋襄公就用武力来征服。

在关于囚禁滕子、用鄫子祭神以及伐曹的事情上,公子目夷,也就是当年宋襄公想让位给他的那位庶兄,却有他自己不同的见解。要点是,祭祀是祈福给人的,人才是神的主宰,你用人去祭神,神怎么敢享用呢?在诸侯不服从自己时,应该向自己的内心去反省修炼,以使自己的德能够完满起来,这样诸侯就会因您的有德而真心地听从您的命令了。但宋襄公听不进去,因为这样的修炼实在是太虚,无处着手。也看不清,真的会有,德完满了,人家就听您了的这样一个结果。所以,宋襄公照样依照他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鲁僖公二十一年(前639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在鹿上会盟。宋襄公在会上向楚成王提出请求,要他支持自己称霸,因为齐桓公已死了,而齐孝公此时,根本就不可能继承他父亲的事业。楚成王答应了。

但楚成王不过是口头上应了就算了,根本没当回事儿。因为,楚国此时,也想成为霸主,而且已在行动了。齐桓公是在鲁僖公十七年去世的,十八年郑文公就跑到楚国向楚成王报到,表示愿意服从楚王的意志。楚成王一高兴,还赐给了郑国很多的上好的铜。十九年楚鲁陈蔡郑齐等在齐国会盟,主题就是不要忘记齐桓公的仁德。这次盟会,就专门把宋国给排除出去,因为正是宋襄公的暴虐,才使人们想起了齐桓公。所以什么都是在比较后,才能看出好坏来。而楚这样本不会被中原诸侯接受的蛮地的国君,反倒参加进来了。而在汉水流域,楚成王在二十年时,已打败了妄想叛楚的随国,汉东诸侯均臣服于楚国了。在楚后方已安全的情况下,中原的诸侯又热情地欢迎楚成王的北上,楚成王为什么不自己称霸中原,而要拥戴你宋襄公呢?

鲁僖公二十一年(前639年)秋,宋楚陈蔡郑许曹等诸侯在宋国的盂会面。这是自齐桓公去世后,参加诸侯最多的一次会见。但让诸侯们没有想到的是,楚成王不但没有拥护宋襄公称霸,反而把宋襄公给囚禁了起来。然后帅诸侯伐宋。在宋表示了服从楚后,才释放了宋襄公。然后楚成王在宋的薄地结盟。一共有八国诸侯。这样看来,是楚成王可以用他的意志,左右诸侯们的行动了。那么楚成王实际上就是继齐桓公之后的霸主了。

但从楚的囚禁中,获得自由的宋襄公并不甘心于就这样地败在了楚人的手下。第二年,鲁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年),当郑文公再次到楚国朝见楚成王时,宋襄公就帅卫许滕伐郑,表示了他对楚成王的间接打击。而对郑国的警告就是,我宋才是中原的霸主国。

而另一个以中原霸主自居的楚成王,当然不能坐视自己的与国郑被宋来欺侮,所以出兵伐宋,以解救郑国。宋襄公只能回国,准备与楚会战。十一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相遇,泓水在今河南省柘城县。宋在此次战斗中,有两次非常有利的机会,可能可以战胜楚国。但宋襄公都放弃了。第一次是宋军已布好了阵,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时,公子目夷劝宋襄公出击。第二次是楚军虽然已渡过泓水,但军阵还未布好,公子目夷又劝宋襄公出击。但宋襄公都没有答应。在楚军的军阵都排好后,宋襄公才下令进攻,在军队人数多于自己的楚军面前,宋军战败,宋襄公的腿上也受了伤。

对于此次战争的失败,宋襄公并不认为自己是错的,因为他关于战争的理解,就与别人不同。宋襄公以为,一个君子式的军人,不会对已负伤的敌人,再给予重创,不会去俘虏年老的敌军。而作为一个军队的将帅,不应该利用有利的地形与敌作战,也不应该向还未布置好战阵的敌军进攻。

而公子目夷认为,作为一名军人,要牢记的就是要多杀敌。敌人受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再给予打击?不论年老年少,都是我们的敌人,而且楚又是强国,为什么不俘虏他年老的军人?强敌在险境而且没有布好阵,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约好的机会,为什么不利用?

看上去,宋襄公的想法,有些迂腐。但他所表现出来的君子的风度,却让人敬佩。就是失败,也要在合乎规范的规则中进行下去。不能乱了规则。当然,谁会不知道,战争就是你死我活的较量?但在死与规则之间,如果只选择一项,那么一个君子所选择的当是死或是失败,绝不能选择乱了规则。这就是宋襄公。

第二年,鲁僖公二十三年(前637年)五月二十五日,宋襄公因泓之战受伤,未能治愈而去世。他没有实现他称霸中原的愿望。这是很正常的,不是每个人的每个愿望都可以实现的。就是一个国家的国君也不例外。这就是人的意志,被否决了的部分,而否决的力量就是其它的相关者的意志。

87、公子重耳回到了祖国

现在我们再回到晋国,也是在这一年,鲁僖公二十三年九月,晋惠公夷吾去世,太子圉即位,这就是晋怀公。晋怀公的母亲,就是梁国公女,当年晋惠公出逃避难的梁国国君的女儿。很有意思的是,太子圉还有一个双胞胎的妹妹。当年,晋惠公从秦国被放回时,就是用太子圉为人质,而且还加上他的妹妹一同留在秦国,侍奉秦穆公为妾。一个国君的公子公女,一个名为圉,圉是养马的下人,一个名为妾,妾是可以用钱买来的没有地位的女人。这在当时,也并不太忌讳,但这兄妹俩,真的就成了他们的名字所指示的那种身份了。

即位的晋怀公下达的第一个命令,是限期所有的跟随公子重耳的人,离开重耳回到晋国。否者,就按有罪处罚。重耳确实是晋怀公最担心的忧患,因为现在只有他是可以夺取自己君位的公子了。但以一个命令的形式,就可以左右这些人的已形成的拥护重耳的意志,并抛弃重耳吗?可能很难。

而此时的重耳经过十九年的漂泊的流亡生活,现已来到了秦国。之前,重耳先后在狄、卫、齐、曹、宋、郑、楚等国短暂停留或长期居住过。此时的秦穆公已允诺,支持重耳回国执政。这不是说,秦穆公此时才有这样的想法,在十多年前,他就是想立重耳为晋国国君的,但当时重耳不想回国。而晋惠公的背信、忘恩,以及晋怀公私自逃回晋国,都使秦穆公更加坚定了他立重耳为晋君的决心。

鲁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正月,秦穆公帅军送重耳回国。渡过河水后,就马上把令狐围困了起来,并攻下了桑皋,臼衰。二月初三,晋怀公的军队,在吕甥和郤芮的率领下,在庐柳集结,准备抵抗秦军。但秦穆公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派使者到晋军谈判。吕、郤二位大夫同意了拥立重耳,并将晋军退到了郇。二月初十,重耳派狐偃为自己的代表,与秦国大夫、晋国吕、郤二大夫结盟。这样秦晋,就达成了一致的意向,公子重耳回国即位。晋怀公被无情地抛弃了。二月十一日,重耳进入了郇,吕、郤所率领的军队归顺了重耳。二月十五日,重耳进入了曲沃,并在第二天朝拜了武宫庙。二月十七日,重耳派出的使者,下令将跑到梁邑的晋怀公杀死。令狐、桑皋,臼衰、庐柳在今天山西省临猗县和运城市。

重耳,就是晋文公。在晋文公回到晋国时,虽然得到了吕甥、郤芮的反戈支持,但吕、郤一党从内心讲,还是支持晋怀公的。当时在秦军的压迫下,一时的犯了糊涂,才倒戈归顺了晋文公,现在还是怕晋文公容不下自己的。所以反倒后悔了自己的错误的行为,为此二人便阴谋要刺杀晋文公。

但他们此次的行动却被寺人披知道了,并报告给了晋文公。晋文公只好先离开绛都,悄悄地来到河上的王城,会见秦穆公,将吕、郤密谋叛乱的事儿对秦穆公讲了。三月二十九日,晋文公的宫殿起火,吕甥和郤芮没有捉住晋文公。反倒是吕、郤二人被秦穆公诱杀。为了确保晋文公的人身安全,秦穆公特别送给了三千人的武士给晋文公,作为晋文公的护卫,重耳再次回到了国都绛。

刚刚坐上国君的晋文公,完全是依靠秦穆公的支持,才回国的,才当上国君的。因此他所面对着的,是十多年来,晋惠公所经营了的晋国,不论晋惠公多么地可恶,总有人支持惠怀二公的。而在惠怀二公掌权时,晋国的很多大夫,都曾与重耳为敌过。怎样对待这些人,使他们能够不但不自疑,还愿意为晋文公效劳,就是晋文公所要做的重要事情。

而晋文公接见寺人披,就很鲜明地表达了晋文公的这样的一个意愿。就是晋文公对待过去的人和事,都是既往不咎的,只要你从现在起不再反对他就行了。寺人披曾有二次刺杀晋文公,一次就是在追捕重耳时,在蒲城将重耳的衣袖都斩下的那一次。还有一次是,重耳与狄君在田猎时,寺人披又奉晋惠公之命来追杀重耳。就是这样一个寺人披,当他知道重耳即位,而吕、郤一党要谋害晋文公时,来见晋文公时,晋文公也并没有因为他二次追杀自己而报复,只是不想见寺人披。这就可见重耳的仁厚的禀性。当寺人披指出,如果晋文公还要追究那些与他曾为敌的人,那么反对他的人就不会减少,最多只是逃到国外去。并要晋文公想想齐桓公是怎样对待曾刺杀过他齐桓公的管仲的。故此,晋文公才会见了寺人披,寺人披也才就吕、郤的阴谋告诉给了晋文公。如果说,晋文公能够赦免了寺人披的过错,其它人还有什么更大的过错,不能得到晋文公的原谅呢?

晋文公在外十九年,跟随着的人,在他即位后都得到了赏赐,这是一定的。但只是这样还不够。就是常和重耳在一起的人,难免没有不得罪他重耳的事情发生。在重耳即将回国即位时,重耳的舅舅狐偃,就对重耳说,要告辞离开重耳,原因就是怕在跟随的这么多年时间里,一定有让重耳心里不快的事情发生,就怕重耳将来追究。重耳为此专门在河水边,立了誓,证明自己与舅舅狐偃同心。狐偃是重耳的舅舅都怕这一点,其它人就更可想而知了。所以重耳必须用官位、爵禄、财富来慰劳这些一同与自己流亡的人,这不但是赏劳,其实也是安抚他们不安的心。

通过这样的举动,以及晋文公自己的对人真诚的友善,晋国上下才拥护他。

88、晋文公平定王子带之乱

晋文公即位的第二年,鲁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年),听从了狐偃的建议,主动承担了平定周王室的内乱。

前面我们说过,王子带由于不能即王位,跑到了齐国去。齐桓公当时想让周襄王与王子带和好,但周襄王当时无意于请王子带回成周,所以也就放过这事。过去十年后的鲁僖公二十二年,周襄王接受了富辰的建议,召回了王子带。富辰的理由,就是您周王,兄弟都不能和睦相处,又怎么能责怪诸侯们之间的争斗呢?其实富辰的话,不去深思的话,是有道理的。但兄弟之间,如果有了利益的因素参在了里面,就难保兄弟不争斗。何况是诸侯们,本身就是为了利益才相互地侵伐?王子带本来就是想要与哥哥争夺王位的,而周襄王又不愿意让位,他二人怎么会和睦相处呢?怎么会不争斗呢?

回到成周的王子带,并没有把兄弟情谊当回事儿,在不能做天王的境况下,就先把天王的王后隗氏弄到手,也算是对自己的安慰吧。当周襄王知道王后,与弟弟私通后,只是把隗氏的后位给废黜了,对弟弟王子带倒没有处置。

但隗氏的娘家人不干了。当年周襄王与郑文公在关于滑邑的归属问题上,有了矛盾,周襄王借助狄人的力量向郑国报复。为了报答狄人,周襄王娶了狄人的女儿隗氏,并立隗氏为后。现在,王子带的党羽,周的大夫颓叔和桃子主谋,于鲁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拥立王子带,请狄人发兵攻打成周,周襄王只好跑到郑国去了。而占领成周的王子带,并没有居住在成周,而是纳娶了隗氏,居住在温邑。

现在晋文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恢复周襄王的王位。这就是勤王。勤王可以使诸侯们信任自己,借此可以成为霸主。所以晋文公请准备勤王的秦穆公回军,由他晋文公率领晋国的军队,来解决王子带之乱。秦穆公,可能也没想那么多,就真的没去勤王,回国去了。

鲁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年)三月二十日,晋军顺着东去的河水,来到了阳樊(河南济源)。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直奔温邑,并将温邑围困起来,准备抓捕王子带。一路来到郑国,迎接周襄王回京。四月初三,周襄王回到了成周。而王子带被杀。四月初四,晋文公朝见周襄王。周王非常慷慨地送给了晋国四座城邑,阳樊、温、原、和欑茅。而这四座城邑,都在太行山以南,河水以北,晋国人称南阳。进入了南阳,就为晋国向东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这扇大门是周襄公给晋国打开的。

但四座城邑中,阳樊人并不情愿归属于晋国。晋文公就用军队把阳樊给围了起来。而这样的举动更加使阳樊人增加了对晋的反感。阳樊人说,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何况我们都是周王的子孙或姻亲,你晋国不但不用德,反而用军队,我们怎么能服从呢?

这时晋文公才明白自己这样对待阳樊人,是一个错误的举动,但已无法挽回了。所以只好同意,不愿意留下来的人,可以离开阳樊。这样晋文公实际上就只是得到了一座空城,无人耕种的田地的阳樊。

还有就是原邑的人,也不愿归顺晋国。晋文公还是带着军队去围原邑,但下令只带了三日的粮草。三天过去了,看上去原城内的人并无投降的意思,于是晋文公下令撤军。这时晋国安插在原城内的间谍出城报告,说原城打算投降了。但晋文公还是命军队撤离原城,然后在三十里的地方,纳降。

晋文公在原城,围而不打,是接受了阳樊城的教训。限期三日,是表明自己希望原城人仔细考虑是否投降。而主动撤军,是表示自己不强求于人归顺自己。退一舍受降是表示尊重原城人,晋国与原城人是平等的。不搞城下之盟。晋文公知道,自己必须以平等的关系处理与原城的事务,而这种平等的关系,其实是为了得到整个天下的诸侯们,承认一个不平等的现状,就是晋国是高于其它诸侯的霸主。晋文公平定王子带之乱,或许得到了他的想得到的政治资本,但晋文公处理原城的事件,所得到政治好处可能更多。

89、晋国的三军将佐

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晋文公率诸侯与楚战于城濮,楚军战败。而晋楚的这场战争的起因,却是因为宋齐两国。楚国在伐宋,伐齐。宋齐两国都向晋文公请求帮助。

楚成王伐宋,是因为宋国背叛了自己。宋襄公在泓之战受伤去世后,太子王臣即位,即宋成公。宋成公很快就与楚结盟,实际上是成为楚国的同盟国。这样宋郑两国就成为楚国一方最大的诸侯国了。当晋文公即位后,宋成公的父亲,由于曾有恩于重耳,所以宋成公想脱离楚而进入晋国阵营。原来,当年重耳流亡到宋国时,宋襄公对重耳非常客气,并馈赠给了重耳八十匹马。给重耳这样丰厚的馈赠,在当时还有一位齐桓公做过。这可见宋襄公、齐桓公,还有晋文公确实是意气相投的朋友。

宋成公想借着父亲与晋文公的交情,弃楚就晋,这当然惹怒了楚成王。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4年),楚成王命子玉、子西伐宋。第二年楚联合陈蔡郑许两次围宋。宋成公派出公孙固到晋国请求救援。

楚成王伐齐是因为,齐孝公曾出兵伐鲁,鲁国向楚国请援。楚派出申公叔武伐齐,并占领了齐的谷邑。所以齐国也请求晋国帮助驱逐走楚国在谷邑的军队。

现在晋国既要解宋国之围,又要帮助齐国赶走在谷邑的楚军。但一下子要解决两个问题,比较难办。所以,狐偃提出了伐楚国的盟国曹卫,以逼使楚军离开宋齐,援救曹卫,这样就可以解救宋齐两国。

而为了打胜这场战争,晋国将军队扩编为三军,也就是当时诸侯大国的应当配置的军队编制。经晋国君臣的讨论,这很重要,是君臣共同讨论,不是晋文公一个人说了算的。由郤谷为中军将,郤溱为中军佐;狐毛为上军将,狐偃为上军佐;栾枝为下军将,先轸为下军佐。

这就是晋国的六卿。这里中军将,又称元帅,是排位第一的上卿。后面依次排列,是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这里要清楚,将不一定比佐大,如上军将,就比中军佐低一级;佐也不是就比将低,如上军佐,就比下军将高一级。其排列上,中军高于上军,上军高于下军。

这样我们就第一次,清楚地看到了晋国的领导核心集团。国君是晋文公,六卿是郤谷、郤溱、狐毛、狐偃、栾枝、先轸。实际上晋国能够称霸中原,并不单靠一位国君的英明,也不是单靠一位大臣的才能。而是有一代一代的领导核心集团的不断更新,而这个领导核心集团的成员,就是六卿加上国君,也就是说,晋国是靠集体的智慧取得霸主地位的。

90、恩怨分明的晋文公

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正月,晋伐曹(山东定陶)。晋先向卫国借道,但卫成公不答应。晋军只好先渡过南河,进攻曹国,然后再北上攻打卫国。晋军非常顺利地拿下了卫国的五鹿(河南濮阳)。

五鹿这个地方,晋文公是不会不记得的。当年,他重耳流亡到卫国,卫成公的父亲卫文公就对他重耳不礼。重耳只好离开卫国准备到齐国去。在走到五鹿时,因为没有食物了,就向当地人讨要。但人家只是从地上,拿起一块土块给了重耳他们,把重耳气得要用鞭子抽打人家。还是狐偃劝重耳说,这是天意,要送土地给我们。所以重耳才恭恭敬敬地接受了这土块。然后饿着肚子离开了五鹿这个地方。现在重耳真的有了晋国这块那么大的土地,当他再回到五鹿时,当是会感慨良多。

而此时,齐昭公也来到了卫国。齐孝公在鲁僖公二十七年八月去世,他的弟弟公子潘即位,就是齐昭公。齐昭公在敛盂,与晋国结盟。卫成公看到晋攻下了五鹿,就想与晋和谈,但晋不答应。卫成公只能彻底倒向楚国。但卫国人民又不答应,并把卫成公给逐出了国都楚丘,卫成公跑到了襄牛。

二月,在暂时解决了卫国后,晋文公再回过头来,攻打曹国。但此时中军将郤谷去世,由下军佐先轸破格晋升为中军将,这个破格可不是一级,而是五级。命胥臣为下军佐。这样在先轸的指挥下,晋军将曹国整个地围困了起来。然后攻打城门。但晋军士卒死伤惨重,而城门却并没有攻下。而这些死伤的士卒却被曹人放在城墙上陈放,以向晋人示威。晋军就把军队住扎在了曹人的墓葬地,以此恐吓曹人,意思是有可能挖曹人的祖坟。曹人也确实很骇怕,就把死了的晋国士卒用棺木给盛敛起来。而晋军就是在曹人因恐惧,而没有士气时,攻下了曹。时间是三月初九。

而在进入曹时,晋文公专门下达了一道命令,不许进入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宅院。这是晋文公在报恩。也是当年,重耳流亡到曹国时,曹共公知道重耳长得很特别,是骈肋,所以想看看。在重耳沐浴时,曹共公就躲藏在帘子后面偷看了。这事儿,不但重耳知道了,僖负羁也知道了。关于此事,妻子对僖负羁说,公子重耳所跟随的人都是有能力辅佐国君,经营天下的人。有他们的帮助,重耳一定能回国即位,也一定能够得志于诸侯,并讨伐那些无礼于他的人,而曹国就是首选,因为曹君对公子重耳无礼。您得向重耳表示,您与曹君不同。这样僖负羁就在送给重耳饭菜时,在饭菜里放了一枚玉璧,表示自己用外臣的礼节,向重耳致敬。

但对于晋文公的这个命令,魏犫和颠颉却不满意,他们因长期跟随重耳,但在封官时,他二人却封得很低,魏犫由于力气大,不过做了晋文公的戎右。颠颉的职位,也不是核心集团。看来晋文公多少还是有疏忽的事情,但人实在难以把事情做得十分完善,有缺陷也是正常的。这二人就违背晋文公的命令,把僖负羁的宅院给点火烧了。为了整肃纪律,晋文公只能杀二人,但由于晋文公很喜欢魏犫的有力气,所以派人去看,如果受伤的魏犫不行了,就杀死他。但魏犫确实是位壮士,他还能跳高三百次,跳远三百下。所以晋文公留下了他一条性命,但那个颠颉被杀。

这样晋国就攻下了卫曹两国,并逮捕了曹共公。为了使齐秦两国参战,先轸提出,由宋国向齐秦两国请援,并由齐秦两国向楚提出和谈。而我们晋国这里,却把曹卫两国的部分田地割给宋国。那么楚国不可能放弃曹卫,所以就不会答应齐秦两国的和谈,这样齐秦就必然会参与到伐楚的战争中来。

《春秋战国时代》(节选)   作者:秦望山若耶水

86、试图争当霸主的宋襄公

宋襄公在鲁僖公十八年(前642年),帮助公子昭回到齐国当上了国君,这是他宋襄公做得第一件非常成功的事情。也可以说,第一次办的事,就这样顺利,所以让宋襄公的自我感觉太好了。到了鲁僖公十九年,宋襄公先是在三月,将滕宣公囚禁起来,到了六月份,他又命邾国将前去邾国朝聘的鄫子杀死,用于祭祀次睢的社神。宋襄公想用这样的恐怖手段,来达到他意想统领东夷各诸侯国的目的。宋襄公当然想称霸。

到了秋季宋襄公又出兵伐曹,虽然在六月份刚与曹结盟,但曹并不甘心于奉承宋襄公称霸,所以对待曹等这样的不服气的小国,宋襄公就用武力来征服。

在关于囚禁滕子、用鄫子祭神以及伐曹的事情上,公子目夷,也就是当年宋襄公想让位给他的那位庶兄,却有他自己不同的见解。要点是,祭祀是祈福给人的,人才是神的主宰,你用人去祭神,神怎么敢享用呢?在诸侯不服从自己时,应该向自己的内心去反省修炼,以使自己的德能够完满起来,这样诸侯就会因您的有德而真心地听从您的命令了。但宋襄公听不进去,因为这样的修炼实在是太虚,无处着手。也看不清,真的会有,德完满了,人家就听您了的这样一个结果。所以,宋襄公照样依照他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鲁僖公二十一年(前639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在鹿上会盟。宋襄公在会上向楚成王提出请求,要他支持自己称霸,因为齐桓公已死了,而齐孝公此时,根本就不可能继承他父亲的事业。楚成王答应了。

但楚成王不过是口头上应了就算了,根本没当回事儿。因为,楚国此时,也想成为霸主,而且已在行动了。齐桓公是在鲁僖公十七年去世的,十八年郑文公就跑到楚国向楚成王报到,表示愿意服从楚王的意志。楚成王一高兴,还赐给了郑国很多的上好的铜。十九年楚鲁陈蔡郑齐等在齐国会盟,主题就是不要忘记齐桓公的仁德。这次盟会,就专门把宋国给排除出去,因为正是宋襄公的暴虐,才使人们想起了齐桓公。所以什么都是在比较后,才能看出好坏来。而楚这样本不会被中原诸侯接受的蛮地的国君,反倒参加进来了。而在汉水流域,楚成王在二十年时,已打败了妄想叛楚的随国,汉东诸侯均臣服于楚国了。在楚后方已安全的情况下,中原的诸侯又热情地欢迎楚成王的北上,楚成王为什么不自己称霸中原,而要拥戴你宋襄公呢?

鲁僖公二十一年(前639年)秋,宋楚陈蔡郑许曹等诸侯在宋国的盂会面。这是自齐桓公去世后,参加诸侯最多的一次会见。但让诸侯们没有想到的是,楚成王不但没有拥护宋襄公称霸,反而把宋襄公给囚禁了起来。然后帅诸侯伐宋。在宋表示了服从楚后,才释放了宋襄公。然后楚成王在宋的薄地结盟。一共有八国诸侯。这样看来,是楚成王可以用他的意志,左右诸侯们的行动了。那么楚成王实际上就是继齐桓公之后的霸主了。

但从楚的囚禁中,获得自由的宋襄公并不甘心于就这样地败在了楚人的手下。第二年,鲁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年),当郑文公再次到楚国朝见楚成王时,宋襄公就帅卫许滕伐郑,表示了他对楚成王的间接打击。而对郑国的警告就是,我宋才是中原的霸主国。

而另一个以中原霸主自居的楚成王,当然不能坐视自己的与国郑被宋来欺侮,所以出兵伐宋,以解救郑国。宋襄公只能回国,准备与楚会战。十一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相遇,泓水在今河南省柘城县。宋在此次战斗中,有两次非常有利的机会,可能可以战胜楚国。但宋襄公都放弃了。第一次是宋军已布好了阵,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时,公子目夷劝宋襄公出击。第二次是楚军虽然已渡过泓水,但军阵还未布好,公子目夷又劝宋襄公出击。但宋襄公都没有答应。在楚军的军阵都排好后,宋襄公才下令进攻,在军队人数多于自己的楚军面前,宋军战败,宋襄公的腿上也受了伤。

对于此次战争的失败,宋襄公并不认为自己是错的,因为他关于战争的理解,就与别人不同。宋襄公以为,一个君子式的军人,不会对已负伤的敌人,再给予重创,不会去俘虏年老的敌军。而作为一个军队的将帅,不应该利用有利的地形与敌作战,也不应该向还未布置好战阵的敌军进攻。

而公子目夷认为,作为一名军人,要牢记的就是要多杀敌。敌人受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再给予打击?不论年老年少,都是我们的敌人,而且楚又是强国,为什么不俘虏他年老的军人?强敌在险境而且没有布好阵,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约好的机会,为什么不利用?

看上去,宋襄公的想法,有些迂腐。但他所表现出来的君子的风度,却让人敬佩。就是失败,也要在合乎规范的规则中进行下去。不能乱了规则。当然,谁会不知道,战争就是你死我活的较量?但在死与规则之间,如果只选择一项,那么一个君子所选择的当是死或是失败,绝不能选择乱了规则。这就是宋襄公。

第二年,鲁僖公二十三年(前637年)五月二十五日,宋襄公因泓之战受伤,未能治愈而去世。他没有实现他称霸中原的愿望。这是很正常的,不是每个人的每个愿望都可以实现的。就是一个国家的国君也不例外。这就是人的意志,被否决了的部分,而否决的力量就是其它的相关者的意志。

87、公子重耳回到了祖国

现在我们再回到晋国,也是在这一年,鲁僖公二十三年九月,晋惠公夷吾去世,太子圉即位,这就是晋怀公。晋怀公的母亲,就是梁国公女,当年晋惠公出逃避难的梁国国君的女儿。很有意思的是,太子圉还有一个双胞胎的妹妹。当年,晋惠公从秦国被放回时,就是用太子圉为人质,而且还加上他的妹妹一同留在秦国,侍奉秦穆公为妾。一个国君的公子公女,一个名为圉,圉是养马的下人,一个名为妾,妾是可以用钱买来的没有地位的女人。这在当时,也并不太忌讳,但这兄妹俩,真的就成了他们的名字所指示的那种身份了。

即位的晋怀公下达的第一个命令,是限期所有的跟随公子重耳的人,离开重耳回到晋国。否者,就按有罪处罚。重耳确实是晋怀公最担心的忧患,因为现在只有他是可以夺取自己君位的公子了。但以一个命令的形式,就可以左右这些人的已形成的拥护重耳的意志,并抛弃重耳吗?可能很难。

而此时的重耳经过十九年的漂泊的流亡生活,现已来到了秦国。之前,重耳先后在狄、卫、齐、曹、宋、郑、楚等国短暂停留或长期居住过。此时的秦穆公已允诺,支持重耳回国执政。这不是说,秦穆公此时才有这样的想法,在十多年前,他就是想立重耳为晋国国君的,但当时重耳不想回国。而晋惠公的背信、忘恩,以及晋怀公私自逃回晋国,都使秦穆公更加坚定了他立重耳为晋君的决心。

鲁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正月,秦穆公帅军送重耳回国。渡过河水后,就马上把令狐围困了起来,并攻下了桑皋,臼衰。二月初三,晋怀公的军队,在吕甥和郤芮的率领下,在庐柳集结,准备抵抗秦军。但秦穆公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派使者到晋军谈判。吕、郤二位大夫同意了拥立重耳,并将晋军退到了郇。二月初十,重耳派狐偃为自己的代表,与秦国大夫、晋国吕、郤二大夫结盟。这样秦晋,就达成了一致的意向,公子重耳回国即位。晋怀公被无情地抛弃了。二月十一日,重耳进入了郇,吕、郤所率领的军队归顺了重耳。二月十五日,重耳进入了曲沃,并在第二天朝拜了武宫庙。二月十七日,重耳派出的使者,下令将跑到梁邑的晋怀公杀死。令狐、桑皋,臼衰、庐柳在今天山西省临猗县和运城市。

重耳,就是晋文公。在晋文公回到晋国时,虽然得到了吕甥、郤芮的反戈支持,但吕、郤一党从内心讲,还是支持晋怀公的。当时在秦军的压迫下,一时的犯了糊涂,才倒戈归顺了晋文公,现在还是怕晋文公容不下自己的。所以反倒后悔了自己的错误的行为,为此二人便阴谋要刺杀晋文公。

但他们此次的行动却被寺人披知道了,并报告给了晋文公。晋文公只好先离开绛都,悄悄地来到河上的王城,会见秦穆公,将吕、郤密谋叛乱的事儿对秦穆公讲了。三月二十九日,晋文公的宫殿起火,吕甥和郤芮没有捉住晋文公。反倒是吕、郤二人被秦穆公诱杀。为了确保晋文公的人身安全,秦穆公特别送给了三千人的武士给晋文公,作为晋文公的护卫,重耳再次回到了国都绛。

刚刚坐上国君的晋文公,完全是依靠秦穆公的支持,才回国的,才当上国君的。因此他所面对着的,是十多年来,晋惠公所经营了的晋国,不论晋惠公多么地可恶,总有人支持惠怀二公的。而在惠怀二公掌权时,晋国的很多大夫,都曾与重耳为敌过。怎样对待这些人,使他们能够不但不自疑,还愿意为晋文公效劳,就是晋文公所要做的重要事情。

而晋文公接见寺人披,就很鲜明地表达了晋文公的这样的一个意愿。就是晋文公对待过去的人和事,都是既往不咎的,只要你从现在起不再反对他就行了。寺人披曾有二次刺杀晋文公,一次就是在追捕重耳时,在蒲城将重耳的衣袖都斩下的那一次。还有一次是,重耳与狄君在田猎时,寺人披又奉晋惠公之命来追杀重耳。就是这样一个寺人披,当他知道重耳即位,而吕、郤一党要谋害晋文公时,来见晋文公时,晋文公也并没有因为他二次追杀自己而报复,只是不想见寺人披。这就可见重耳的仁厚的禀性。当寺人披指出,如果晋文公还要追究那些与他曾为敌的人,那么反对他的人就不会减少,最多只是逃到国外去。并要晋文公想想齐桓公是怎样对待曾刺杀过他齐桓公的管仲的。故此,晋文公才会见了寺人披,寺人披也才就吕、郤的阴谋告诉给了晋文公。如果说,晋文公能够赦免了寺人披的过错,其它人还有什么更大的过错,不能得到晋文公的原谅呢?

晋文公在外十九年,跟随着的人,在他即位后都得到了赏赐,这是一定的。但只是这样还不够。就是常和重耳在一起的人,难免没有不得罪他重耳的事情发生。在重耳即将回国即位时,重耳的舅舅狐偃,就对重耳说,要告辞离开重耳,原因就是怕在跟随的这么多年时间里,一定有让重耳心里不快的事情发生,就怕重耳将来追究。重耳为此专门在河水边,立了誓,证明自己与舅舅狐偃同心。狐偃是重耳的舅舅都怕这一点,其它人就更可想而知了。所以重耳必须用官位、爵禄、财富来慰劳这些一同与自己流亡的人,这不但是赏劳,其实也是安抚他们不安的心。

通过这样的举动,以及晋文公自己的对人真诚的友善,晋国上下才拥护他。

88、晋文公平定王子带之乱

晋文公即位的第二年,鲁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年),听从了狐偃的建议,主动承担了平定周王室的内乱。

前面我们说过,王子带由于不能即王位,跑到了齐国去。齐桓公当时想让周襄王与王子带和好,但周襄王当时无意于请王子带回成周,所以也就放过这事。过去十年后的鲁僖公二十二年,周襄王接受了富辰的建议,召回了王子带。富辰的理由,就是您周王,兄弟都不能和睦相处,又怎么能责怪诸侯们之间的争斗呢?其实富辰的话,不去深思的话,是有道理的。但兄弟之间,如果有了利益的因素参在了里面,就难保兄弟不争斗。何况是诸侯们,本身就是为了利益才相互地侵伐?王子带本来就是想要与哥哥争夺王位的,而周襄王又不愿意让位,他二人怎么会和睦相处呢?怎么会不争斗呢?

回到成周的王子带,并没有把兄弟情谊当回事儿,在不能做天王的境况下,就先把天王的王后隗氏弄到手,也算是对自己的安慰吧。当周襄王知道王后,与弟弟私通后,只是把隗氏的后位给废黜了,对弟弟王子带倒没有处置。

但隗氏的娘家人不干了。当年周襄王与郑文公在关于滑邑的归属问题上,有了矛盾,周襄王借助狄人的力量向郑国报复。为了报答狄人,周襄王娶了狄人的女儿隗氏,并立隗氏为后。现在,王子带的党羽,周的大夫颓叔和桃子主谋,于鲁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拥立王子带,请狄人发兵攻打成周,周襄王只好跑到郑国去了。而占领成周的王子带,并没有居住在成周,而是纳娶了隗氏,居住在温邑。

现在晋文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恢复周襄王的王位。这就是勤王。勤王可以使诸侯们信任自己,借此可以成为霸主。所以晋文公请准备勤王的秦穆公回军,由他晋文公率领晋国的军队,来解决王子带之乱。秦穆公,可能也没想那么多,就真的没去勤王,回国去了。

鲁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年)三月二十日,晋军顺着东去的河水,来到了阳樊(河南济源)。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直奔温邑,并将温邑围困起来,准备抓捕王子带。一路来到郑国,迎接周襄王回京。四月初三,周襄王回到了成周。而王子带被杀。四月初四,晋文公朝见周襄王。周王非常慷慨地送给了晋国四座城邑,阳樊、温、原、和欑茅。而这四座城邑,都在太行山以南,河水以北,晋国人称南阳。进入了南阳,就为晋国向东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这扇大门是周襄公给晋国打开的。

但四座城邑中,阳樊人并不情愿归属于晋国。晋文公就用军队把阳樊给围了起来。而这样的举动更加使阳樊人增加了对晋的反感。阳樊人说,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何况我们都是周王的子孙或姻亲,你晋国不但不用德,反而用军队,我们怎么能服从呢?

这时晋文公才明白自己这样对待阳樊人,是一个错误的举动,但已无法挽回了。所以只好同意,不愿意留下来的人,可以离开阳樊。这样晋文公实际上就只是得到了一座空城,无人耕种的田地的阳樊。

还有就是原邑的人,也不愿归顺晋国。晋文公还是带着军队去围原邑,但下令只带了三日的粮草。三天过去了,看上去原城内的人并无投降的意思,于是晋文公下令撤军。这时晋国安插在原城内的间谍出城报告,说原城打算投降了。但晋文公还是命军队撤离原城,然后在三十里的地方,纳降。

晋文公在原城,围而不打,是接受了阳樊城的教训。限期三日,是表明自己希望原城人仔细考虑是否投降。而主动撤军,是表示自己不强求于人归顺自己。退一舍受降是表示尊重原城人,晋国与原城人是平等的。不搞城下之盟。晋文公知道,自己必须以平等的关系处理与原城的事务,而这种平等的关系,其实是为了得到整个天下的诸侯们,承认一个不平等的现状,就是晋国是高于其它诸侯的霸主。晋文公平定王子带之乱,或许得到了他的想得到的政治资本,但晋文公处理原城的事件,所得到政治好处可能更多。

89、晋国的三军将佐

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晋文公率诸侯与楚战于城濮,楚军战败。而晋楚的这场战争的起因,却是因为宋齐两国。楚国在伐宋,伐齐。宋齐两国都向晋文公请求帮助。

楚成王伐宋,是因为宋国背叛了自己。宋襄公在泓之战受伤去世后,太子王臣即位,即宋成公。宋成公很快就与楚结盟,实际上是成为楚国的同盟国。这样宋郑两国就成为楚国一方最大的诸侯国了。当晋文公即位后,宋成公的父亲,由于曾有恩于重耳,所以宋成公想脱离楚而进入晋国阵营。原来,当年重耳流亡到宋国时,宋襄公对重耳非常客气,并馈赠给了重耳八十匹马。给重耳这样丰厚的馈赠,在当时还有一位齐桓公做过。这可见宋襄公、齐桓公,还有晋文公确实是意气相投的朋友。

宋成公想借着父亲与晋文公的交情,弃楚就晋,这当然惹怒了楚成王。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4年),楚成王命子玉、子西伐宋。第二年楚联合陈蔡郑许两次围宋。宋成公派出公孙固到晋国请求救援。

楚成王伐齐是因为,齐孝公曾出兵伐鲁,鲁国向楚国请援。楚派出申公叔武伐齐,并占领了齐的谷邑。所以齐国也请求晋国帮助驱逐走楚国在谷邑的军队。

现在晋国既要解宋国之围,又要帮助齐国赶走在谷邑的楚军。但一下子要解决两个问题,比较难办。所以,狐偃提出了伐楚国的盟国曹卫,以逼使楚军离开宋齐,援救曹卫,这样就可以解救宋齐两国。

而为了打胜这场战争,晋国将军队扩编为三军,也就是当时诸侯大国的应当配置的军队编制。经晋国君臣的讨论,这很重要,是君臣共同讨论,不是晋文公一个人说了算的。由郤谷为中军将,郤溱为中军佐;狐毛为上军将,狐偃为上军佐;栾枝为下军将,先轸为下军佐。

这就是晋国的六卿。这里中军将,又称元帅,是排位第一的上卿。后面依次排列,是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这里要清楚,将不一定比佐大,如上军将,就比中军佐低一级;佐也不是就比将低,如上军佐,就比下军将高一级。其排列上,中军高于上军,上军高于下军。

这样我们就第一次,清楚地看到了晋国的领导核心集团。国君是晋文公,六卿是郤谷、郤溱、狐毛、狐偃、栾枝、先轸。实际上晋国能够称霸中原,并不单靠一位国君的英明,也不是单靠一位大臣的才能。而是有一代一代的领导核心集团的不断更新,而这个领导核心集团的成员,就是六卿加上国君,也就是说,晋国是靠集体的智慧取得霸主地位的。

90、恩怨分明的晋文公

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正月,晋伐曹(山东定陶)。晋先向卫国借道,但卫成公不答应。晋军只好先渡过南河,进攻曹国,然后再北上攻打卫国。晋军非常顺利地拿下了卫国的五鹿(河南濮阳)。

五鹿这个地方,晋文公是不会不记得的。当年,他重耳流亡到卫国,卫成公的父亲卫文公就对他重耳不礼。重耳只好离开卫国准备到齐国去。在走到五鹿时,因为没有食物了,就向当地人讨要。但人家只是从地上,拿起一块土块给了重耳他们,把重耳气得要用鞭子抽打人家。还是狐偃劝重耳说,这是天意,要送土地给我们。所以重耳才恭恭敬敬地接受了这土块。然后饿着肚子离开了五鹿这个地方。现在重耳真的有了晋国这块那么大的土地,当他再回到五鹿时,当是会感慨良多。

而此时,齐昭公也来到了卫国。齐孝公在鲁僖公二十七年八月去世,他的弟弟公子潘即位,就是齐昭公。齐昭公在敛盂,与晋国结盟。卫成公看到晋攻下了五鹿,就想与晋和谈,但晋不答应。卫成公只能彻底倒向楚国。但卫国人民又不答应,并把卫成公给逐出了国都楚丘,卫成公跑到了襄牛。

二月,在暂时解决了卫国后,晋文公再回过头来,攻打曹国。但此时中军将郤谷去世,由下军佐先轸破格晋升为中军将,这个破格可不是一级,而是五级。命胥臣为下军佐。这样在先轸的指挥下,晋军将曹国整个地围困了起来。然后攻打城门。但晋军士卒死伤惨重,而城门却并没有攻下。而这些死伤的士卒却被曹人放在城墙上陈放,以向晋人示威。晋军就把军队住扎在了曹人的墓葬地,以此恐吓曹人,意思是有可能挖曹人的祖坟。曹人也确实很骇怕,就把死了的晋国士卒用棺木给盛敛起来。而晋军就是在曹人因恐惧,而没有士气时,攻下了曹。时间是三月初九。

而在进入曹时,晋文公专门下达了一道命令,不许进入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宅院。这是晋文公在报恩。也是当年,重耳流亡到曹国时,曹共公知道重耳长得很特别,是骈肋,所以想看看。在重耳沐浴时,曹共公就躲藏在帘子后面偷看了。这事儿,不但重耳知道了,僖负羁也知道了。关于此事,妻子对僖负羁说,公子重耳所跟随的人都是有能力辅佐国君,经营天下的人。有他们的帮助,重耳一定能回国即位,也一定能够得志于诸侯,并讨伐那些无礼于他的人,而曹国就是首选,因为曹君对公子重耳无礼。您得向重耳表示,您与曹君不同。这样僖负羁就在送给重耳饭菜时,在饭菜里放了一枚玉璧,表示自己用外臣的礼节,向重耳致敬。

但对于晋文公的这个命令,魏犫和颠颉却不满意,他们因长期跟随重耳,但在封官时,他二人却封得很低,魏犫由于力气大,不过做了晋文公的戎右。颠颉的职位,也不是核心集团。看来晋文公多少还是有疏忽的事情,但人实在难以把事情做得十分完善,有缺陷也是正常的。这二人就违背晋文公的命令,把僖负羁的宅院给点火烧了。为了整肃纪律,晋文公只能杀二人,但由于晋文公很喜欢魏犫的有力气,所以派人去看,如果受伤的魏犫不行了,就杀死他。但魏犫确实是位壮士,他还能跳高三百次,跳远三百下。所以晋文公留下了他一条性命,但那个颠颉被杀。

这样晋国就攻下了卫曹两国,并逮捕了曹共公。为了使齐秦两国参战,先轸提出,由宋国向齐秦两国请援,并由齐秦两国向楚提出和谈。而我们晋国这里,却把曹卫两国的部分田地割给宋国。那么楚国不可能放弃曹卫,所以就不会答应齐秦两国的和谈,这样齐秦就必然会参与到伐楚的战争中来。


相关文章

  • 考古学概论
  • 考古学概论 导言: 原始社会的考古 夏商周时期的考古 春秋战国(东周)时期的考古 秦汉时期的考古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考古 一.考古学的意义及其研究对象 : 1]考古学的意义 :考古学一词是从希腊文中翻译过来的,英文为"Arche ...查看


  • 先秦文学资料
  • 中国十大名花: 牡丹--花中之王 月季--花中皇后 杜鹃--花中西施 兰花--花中君子 山茶--花中珍品 梅花--花中魁首 桂花--秋风送爽 菊花--高风亮世 荷花--水中芙蓉 水仙--凌波仙子 绪 论 一,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 " ...查看


  • 7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 ...查看


  • 浅谈中国青铜器时代
  • 浅谈中国青铜器时代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铅按一定比例熔铸而成的合金,以铜为主,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器以其雄浑古朴的造型.绚丽精美的纹饰,弥漫着远古的气息,给人以深沉 ...查看


  • [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
  • <大变革的时代>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说出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初步 ...查看


  • 7.大变革的时代
  • 课题:第二单元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序号:8 学习目标: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都江堰的兴修的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 2.探究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学习中国古人改革创新的精神. 3.通过分析商鞅 ...查看


  • 此"春秋",彼"春秋"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科技文,完成5―7题. 此"春秋",彼"春秋" 春是播种的季节,秋是收获的季节.于是,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先民那里,"春秋"成为一年的代称.比如为了形容蟪蛄这种小生物生命短促得 ...查看


  • 春秋弭兵与礼乐文化的昌明和自省
  • 春秋无义战,却因为战争写下了春秋:春秋有弭兵,也因为弭兵写出了礼乐.春秋弭兵是礼乐文化的昌明与自省,可以说,战事写的是历史的春秋,弭兵写的是文化的流转. 一.生命的追问:礼乐背景下的弭兵大会 春秋末期上演的是多年的战乱,可是春秋战乱中出现过 ...查看


  •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 一. 基本脉络 社会转型一般是指社会的变迁,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动和体制的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在量的积累上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突破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的革命性变化.从世界范围看,人类脱离野蛮时代至今,经历了两次重要的社会转型:第一次大约发生 ...查看


  • [战国策] 3
  • 有些道学家不鼓励读书人去翻阅<战国策>,怕其中的阴谋诡计把人教坏了.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对后来中国历史起到重大影响的制度.文化.思想,其中许多都根源于此.从世界范围内看,约从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