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相统一的理论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相统一的理论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

开放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前者是立国、治国之 本,后者是强国之路。这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认识。进一 步深刻认识,对全面理解和贯彻三中全会路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至关重要。(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治国之本。 早在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概 括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当 时的提法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并且明确指出: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 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邓小平还谆谆告诫共产党员和党的思想理论工作 者: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如果动摇四项基本原则中的 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建设事业。批判了主 要来自右的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历 史和现实都证明是立国、治国之本。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社会主义 的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前途。而在 这四项原则中,最主要的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其他一切 都无从谈起。党的“十三大”已经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和改革开放一 起,构成的两个基本点中的一点,写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这是有重大意义的。它大大地提高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的自觉性,从而保证中国永远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二)改革开放是强 国之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它的基本制度是优越的,但是迄今为止 体现基本制度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必须进行改革。不改革,社会主义就 不能继续前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 制度,适应了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要求,但是,刚建立起的经济制度和政 治制度不可能完美无缺,它需要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从不完善 到比较完善的长期发展过程。这个长期发展过程,根据实践经验的启示, 是要通过一系列符合实际、相互衔接的改革来实现的。只有通过改革,才 能及时正确地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的具体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改 变那些不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管理形式、管理方法,使它们不断地适应 和促进社会生产力以及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中国革命胜利初期, 基本上照搬苏联的一套制度。苏联政治、经济中的一些问题,在中国也是 基本存在的,不过当时矛盾还不很突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思想文化领域里存在着的种种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开始 严重地影响生产力发展。所有这些,都影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必须改革,用改革来促进生产,促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 就会被葬送。只有进行改革,才能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使社会主 义所固有的优越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 会主义制度,战胜资本主义,消灭三大差别,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决定性 的条件。因此,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坚定不移地改革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那 些不合时宜的具体制度。总之,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不改 革中国就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国家革命 和建设事业,主要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但是,自力更生并不 是盲目排外,更不等于闭关自守。坚持自力更生,同时也主张对外开放,主

张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 流,是中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关起门来搞建设 是不能成功的。不采取对外开放的方针,就不能迅速改变我国经济技术落 后的状况,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先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纠正了“左”的指导思想,端正了思想政治路线,确立 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效果就和前30年大不一 样,这是有目共睹的。有了这个对比,中国人民对开放这项基本国策的认 识就更加具体、更加深刻了。总之,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三)两个基本点是相 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是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一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构成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

容。坚持两个基本点,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两个基本点,缺少了哪一个 也不能迅速发展生产力。在当代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或者离开 社会主义道路,离开人民民主专政,离开马克思主义,都不可能迅速发展 生产力。在当代中国,在生产力仍然受到束缚的条件下,没有改革、开放, 不解除这种束缚,也不可能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起来,这一点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前20年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过了。为了迅速发展生产力,两个基本 点必须同时坚持,缺一不可。就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来说,二者之间必 须互相结合、互相贯通,同样也是缺一不可。缺少了哪一个,另一个也就不 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所确定的意义上存在。这也是非常清 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路线。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是社会主义,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只有同时 坚持两个基本点,才能使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结合为一,两个基本点统一 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缺少了哪一个也建设不了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缺少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基本点,改革开放就没有 正确的方向,即使搞出什么“中国特色”来,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特 色。缺少了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这个基本点,所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只能变成坚持原来的旧体制,这样建设起来的社会主义,不可能有中国特 色,不可能有什么朝气和活力。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正确地更好地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才能丰富和发展四项基本原则,使四项基本原则获得了新的 面貌,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总之,两者缺一不可,一软一硬也不可,两点 必须相称,两者必须并重,达到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际上,这两个基本点是互相包容、互相渗 透的。什么叫坚持社会主义?在中国今天的条件下,就是坚持把科学社会 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而 创造性地应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对过去那种脱离中国国情的体制,进行全 面的改革,使之更加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更加符合中国国情, 更加符合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所以,坚持改革本身就是坚持 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 出:改革“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改革 “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必须把两个基本点相互 结合、相互统一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和坚持改革对立起来,把改革看作 是社会主义以外的东西,把社会主义看作是可以不要改革的,这都不是马

克思主义的观点,也不符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相统一的理论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

开放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前者是立国、治国之 本,后者是强国之路。这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认识。进一 步深刻认识,对全面理解和贯彻三中全会路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至关重要。(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治国之本。 早在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概 括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当 时的提法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并且明确指出: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 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邓小平还谆谆告诫共产党员和党的思想理论工作 者: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如果动摇四项基本原则中的 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建设事业。批判了主 要来自右的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历 史和现实都证明是立国、治国之本。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就没有社会主义 的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前途。而在 这四项原则中,最主要的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其他一切 都无从谈起。党的“十三大”已经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和改革开放一 起,构成的两个基本点中的一点,写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这是有重大意义的。它大大地提高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的自觉性,从而保证中国永远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二)改革开放是强 国之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它的基本制度是优越的,但是迄今为止 体现基本制度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必须进行改革。不改革,社会主义就 不能继续前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 制度,适应了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要求,但是,刚建立起的经济制度和政 治制度不可能完美无缺,它需要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从不完善 到比较完善的长期发展过程。这个长期发展过程,根据实践经验的启示, 是要通过一系列符合实际、相互衔接的改革来实现的。只有通过改革,才 能及时正确地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的具体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改 变那些不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管理形式、管理方法,使它们不断地适应 和促进社会生产力以及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中国革命胜利初期, 基本上照搬苏联的一套制度。苏联政治、经济中的一些问题,在中国也是 基本存在的,不过当时矛盾还不很突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思想文化领域里存在着的种种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开始 严重地影响生产力发展。所有这些,都影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必须改革,用改革来促进生产,促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 就会被葬送。只有进行改革,才能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使社会主 义所固有的优越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 会主义制度,战胜资本主义,消灭三大差别,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决定性 的条件。因此,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坚定不移地改革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那 些不合时宜的具体制度。总之,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不改 革中国就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国家革命 和建设事业,主要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但是,自力更生并不 是盲目排外,更不等于闭关自守。坚持自力更生,同时也主张对外开放,主

张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 流,是中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关起门来搞建设 是不能成功的。不采取对外开放的方针,就不能迅速改变我国经济技术落 后的状况,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先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纠正了“左”的指导思想,端正了思想政治路线,确立 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效果就和前30年大不一 样,这是有目共睹的。有了这个对比,中国人民对开放这项基本国策的认 识就更加具体、更加深刻了。总之,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三)两个基本点是相 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是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一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构成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

容。坚持两个基本点,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两个基本点,缺少了哪一个 也不能迅速发展生产力。在当代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或者离开 社会主义道路,离开人民民主专政,离开马克思主义,都不可能迅速发展 生产力。在当代中国,在生产力仍然受到束缚的条件下,没有改革、开放, 不解除这种束缚,也不可能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起来,这一点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前20年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过了。为了迅速发展生产力,两个基本 点必须同时坚持,缺一不可。就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来说,二者之间必 须互相结合、互相贯通,同样也是缺一不可。缺少了哪一个,另一个也就不 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所确定的意义上存在。这也是非常清 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路线。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是社会主义,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只有同时 坚持两个基本点,才能使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结合为一,两个基本点统一 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缺少了哪一个也建设不了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缺少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基本点,改革开放就没有 正确的方向,即使搞出什么“中国特色”来,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特 色。缺少了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这个基本点,所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只能变成坚持原来的旧体制,这样建设起来的社会主义,不可能有中国特 色,不可能有什么朝气和活力。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正确地更好地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才能丰富和发展四项基本原则,使四项基本原则获得了新的 面貌,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总之,两者缺一不可,一软一硬也不可,两点 必须相称,两者必须并重,达到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际上,这两个基本点是互相包容、互相渗 透的。什么叫坚持社会主义?在中国今天的条件下,就是坚持把科学社会 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而 创造性地应用,最重要的就是要对过去那种脱离中国国情的体制,进行全 面的改革,使之更加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更加符合中国国情, 更加符合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所以,坚持改革本身就是坚持 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 出:改革“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改革 “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必须把两个基本点相互 结合、相互统一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和坚持改革对立起来,把改革看作 是社会主义以外的东西,把社会主义看作是可以不要改革的,这都不是马

克思主义的观点,也不符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


相关文章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答案
  •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对于某一理论而言,其精髓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目前以卸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查看


  • 毛概考试重点精编版(简答题,论述题)
  •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 ...查看


  • 大学生毛概复习资料
  •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及其两大理论成果 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查看


  • 2015年毛概课后一到八章习题答案全
  •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 ...查看


  • 党的十七大精神是什么
  • ★入党申请书,又称入党申请报告,是要求入党的人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入党申请书标志着申请人经过了郑重思考,向党组织表明自己有入党的志愿和要求,使党组织了解申请人的政治信仰和追求,便于党组织对申请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考 ...查看


  • 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 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 ...查看


  • Lbtwy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相统一的理论
  • | | Never Make Somebody Your Everything, cause when they're gone, you've got nothing. 无论如何,不能让某个人成为你的全部.若是有天他们离开了,你将一无所有 ...查看


  • 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大纲
  • 四川省拟任县处级党政领导职务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 考试大纲 说 明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建立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的若干意见>(中组发 [20 ...查看


  • 大学毛概课后习题及其准确答案
  •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