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教案

《望天门山》 (第1课时)

第一板块: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人李白吗?你会背诵他的哪些诗呢?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李白,那你对他有多少了解呢?出示ppt 。

师:李白是我国的唐朝诗人,字太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3、交流课题信息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望天门山》。当年25岁的诗人李白朝气蓬勃,乘舟沿江而下,欣赏到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诗兴大发,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跟随大诗人李白一起去游览长江,欣赏天门山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

“天门山”你们了解吗?

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望”是什么意思? “望”是看,从远处看的意思

你们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望天门山:站在远处看天门山。

第二板块:读诗文,初悟诗意。

1、读准读通读顺

首先,我们来看今天有哪些生字。

生字及多音字: “中”是个多音字,“中断”zh ōng 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一声。“中“,zh óng 中奖。

断1) 东西从中间分开:断开;断裂2) 不继续,禁绝:断奶;断粮3) 判定,决定:判断;诊断。 楚1) 姓;春秋时国名:姓楚;楚国2) 痛苦:苦楚3) 清晰,整洁:清楚;衣冠楚楚。

孤1)单独:孤独;孤单2)幼年失去父母:孤儿3)古代帝王的自称:孤王。

帆 1)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帆船

2、读出节奏感

这么雄伟壮丽的天门山,我想大家一定很想读,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读的时候一定要看

清字形,读准字音,请开始。

同学们,诗读准了还不够,还要读出诗的味道。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请同学们认真听。 (ppt播放朗读课件,听诗歌朗读)

你们也来试着读一读,注意要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男女生赛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第三板块:入诗境,讲解诗句。

师:(过渡启下)我们已经能读出节奏感了。现在,就让我们逐字逐句品读,细细感受这首山水诗的意境吧。出示ppt

(1)(出示天门山图片),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诗中第一句写到了这天门山,作者望出了什么?(板书:天门断,楚江开)

(2)了解山的雄奇: 出示天门山图,观察说话:东西梁山,夹江相对,像(一扇门);天门一词可看出山很(高、险)。 a:结合实际(动作)理解:断、开(断裂、劈开). 传说中这天门山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谁来读出这种劈开的气势,劈开后形成了天门山,像门户一样。指名读. 这把利剑是什么?楚江

介绍楚江: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b :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

a:这句写了什么景物 板书:天门(断) 楚江(开)

师:现在就让我们想象着“水劈山断”的画面,一起吟诵,再次感受长江的澎湃与奔腾吧。 天门山的气势出来了,那水又是怎样的水呢?(出示第二句)出示幻灯片,指读第二句。 师:第二句作者望出了什么?(碧水回)

生:望到碧水流到天门山,有转变了方向。 师:为什么会转变方向,水流的不是很有气势吗?谁有如此大的能耐让汹涌澎湃的楚江水“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师板简笔画或者贴图山、水)解释回:浩荡而来的楚江水自西向东涌入天门山,遇到了山的阻挡,不得不改变方向,折向北而流,“回”字就是回转、回旋,改变方向。天门山硬生生地让浩荡的长江水改变了方向。水是浩荡的长江水,山是险峻的天门山,山水在暗暗较量,读好这个回字,齐读。

a:这句写了什么景物(板书:碧水 回)

b :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碧绿的江水,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

c :现在让我们走入诗的境界,通过诵读再现这“山阻水回”的画面吧。d :师:瞧,第一行诗是通过写山好像是断了,让我们感受水的气势汹涌;这一行又是明明写水回,我们感受到的是山的奇险。

短短两行,却蕴涵丰富,令人遐思无限,这便是古诗的精妙所在。

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山水互相作用,形成了这样的壮景。(幻灯片出示一、二句)齐读。

(3)由同学们小组合作,研讨三四句古诗: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在同学们谈论学习的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两句写了几种景物?(青山、孤帆、红日)

2、想象这两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

3、体会“出”的作用

师:“出”是什么意思? 生:突出,也就是天门山由原来的看不见,变得越来越清晰。 师:这个“出”字用得出神入化,把原本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

师:此时此刻,你的头脑中又出现了什么画面。(板书孤帆来,红日,板画或贴图孤帆、红日) 生:两岸的青山一会出现,一会又忽闪不见,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然驶来。

归纳:满眼的山水风光开阔了作者的胸襟,感染了作者的心情,由此妙笔生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山绿水衬托着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然驶来,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呢?齐读。

4、你知道李白是站在哪里望天门山的吗?

(小组合作) 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日边来”的“孤帆”上。)

通过“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我们知道的。“相对出”应该是两岸的青山变得越来越清晰,是因为诗人坐着小船,越来越靠近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非常动态逼真: 让我们觉得这两岸的青山像在比高矮呢;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由远及近,这两岸的青山就好像张开双臂在迎接他呢;也将诗人的文采和才情展露无遗。

5、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3) 回顾全诗

师:作者就是乘帆从日边而来,远远看山,渐渐观山(手势动),细细赏山的,所以李白为这首诗取名“望天门山”。(指题目望 圈画) “望”字可以换成“看”吗? (不能,因为全诗的景物全是望到的。如果不望,怎么能看到天门中断;如果不望,怎么能看到楚江开;如果不望,哪会知道碧水东流;如果不望,哪会知道至此回;如果不望,就不清楚两岸青山相对出;如果不望,就不会发现一片孤帆日边来。全诗紧扣一个望字,诗中却无一个望字,这才是李白作诗的神奇所在。)

诗中用词精准,四个动词 “开”“回”“出”“来”写出了四个壮丽的画面: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一个“开”字,仿佛让人看到了滔滔江水呼啸而来,听到了江水拍击山石的怒吼声;次句 “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水波回旋,反过来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两岸青山相对出”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此时“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在这雄奇的山水中穿过,更给人开阔壮美之感。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赏析拓展

1:瞧——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红日。多美的一幅画啊!有人说: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下节课来展示一下你们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2. 背诵古诗,并会默写

3. 下次课配乐诵读比赛,以小组为单位。

4.拓展阅读: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五板块:结束语:

同学们,祖国的山河壮美如画,许多文人墨客都在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了自己的优秀诗作,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让我们更多的去了解、去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以及大好的河山。这首《望天门山》早已成为千古绝唱,现在就有人把它谱写成了一首歌曲(播放《望天门山》古诗新唱),我们一起来欣赏由《望天门山》改编的歌曲,同学们跟着一起唱。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爱大自然 山 雄奇

水 壮阔 爱祖国 爱大自然

《望天门山》 (第1课时)

第一板块: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人李白吗?你会背诵他的哪些诗呢?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李白,那你对他有多少了解呢?出示ppt 。

师:李白是我国的唐朝诗人,字太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3、交流课题信息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望天门山》。当年25岁的诗人李白朝气蓬勃,乘舟沿江而下,欣赏到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诗兴大发,作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一诗。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跟随大诗人李白一起去游览长江,欣赏天门山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

“天门山”你们了解吗?

天门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望”是什么意思? “望”是看,从远处看的意思

你们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望天门山:站在远处看天门山。

第二板块:读诗文,初悟诗意。

1、读准读通读顺

首先,我们来看今天有哪些生字。

生字及多音字: “中”是个多音字,“中断”zh ōng 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一声。“中“,zh óng 中奖。

断1) 东西从中间分开:断开;断裂2) 不继续,禁绝:断奶;断粮3) 判定,决定:判断;诊断。 楚1) 姓;春秋时国名:姓楚;楚国2) 痛苦:苦楚3) 清晰,整洁:清楚;衣冠楚楚。

孤1)单独:孤独;孤单2)幼年失去父母:孤儿3)古代帝王的自称:孤王。

帆 1)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帆船

2、读出节奏感

这么雄伟壮丽的天门山,我想大家一定很想读,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读的时候一定要看

清字形,读准字音,请开始。

同学们,诗读准了还不够,还要读出诗的味道。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请同学们认真听。 (ppt播放朗读课件,听诗歌朗读)

你们也来试着读一读,注意要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男女生赛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第三板块:入诗境,讲解诗句。

师:(过渡启下)我们已经能读出节奏感了。现在,就让我们逐字逐句品读,细细感受这首山水诗的意境吧。出示ppt

(1)(出示天门山图片),首先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诗中第一句写到了这天门山,作者望出了什么?(板书:天门断,楚江开)

(2)了解山的雄奇: 出示天门山图,观察说话:东西梁山,夹江相对,像(一扇门);天门一词可看出山很(高、险)。 a:结合实际(动作)理解:断、开(断裂、劈开). 传说中这天门山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谁来读出这种劈开的气势,劈开后形成了天门山,像门户一样。指名读. 这把利剑是什么?楚江

介绍楚江: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b :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

a:这句写了什么景物 板书:天门(断) 楚江(开)

师:现在就让我们想象着“水劈山断”的画面,一起吟诵,再次感受长江的澎湃与奔腾吧。 天门山的气势出来了,那水又是怎样的水呢?(出示第二句)出示幻灯片,指读第二句。 师:第二句作者望出了什么?(碧水回)

生:望到碧水流到天门山,有转变了方向。 师:为什么会转变方向,水流的不是很有气势吗?谁有如此大的能耐让汹涌澎湃的楚江水“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师板简笔画或者贴图山、水)解释回:浩荡而来的楚江水自西向东涌入天门山,遇到了山的阻挡,不得不改变方向,折向北而流,“回”字就是回转、回旋,改变方向。天门山硬生生地让浩荡的长江水改变了方向。水是浩荡的长江水,山是险峻的天门山,山水在暗暗较量,读好这个回字,齐读。

a:这句写了什么景物(板书:碧水 回)

b :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碧绿的江水,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

c :现在让我们走入诗的境界,通过诵读再现这“山阻水回”的画面吧。d :师:瞧,第一行诗是通过写山好像是断了,让我们感受水的气势汹涌;这一行又是明明写水回,我们感受到的是山的奇险。

短短两行,却蕴涵丰富,令人遐思无限,这便是古诗的精妙所在。

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山水互相作用,形成了这样的壮景。(幻灯片出示一、二句)齐读。

(3)由同学们小组合作,研讨三四句古诗: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在同学们谈论学习的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两句写了几种景物?(青山、孤帆、红日)

2、想象这两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

3、体会“出”的作用

师:“出”是什么意思? 生:突出,也就是天门山由原来的看不见,变得越来越清晰。 师:这个“出”字用得出神入化,把原本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

师:此时此刻,你的头脑中又出现了什么画面。(板书孤帆来,红日,板画或贴图孤帆、红日) 生:两岸的青山一会出现,一会又忽闪不见,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然驶来。

归纳:满眼的山水风光开阔了作者的胸襟,感染了作者的心情,由此妙笔生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山绿水衬托着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然驶来,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呢?齐读。

4、你知道李白是站在哪里望天门山的吗?

(小组合作) 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日边来”的“孤帆”上。)

通过“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我们知道的。“相对出”应该是两岸的青山变得越来越清晰,是因为诗人坐着小船,越来越靠近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非常动态逼真: 让我们觉得这两岸的青山像在比高矮呢;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由远及近,这两岸的青山就好像张开双臂在迎接他呢;也将诗人的文采和才情展露无遗。

5、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3) 回顾全诗

师:作者就是乘帆从日边而来,远远看山,渐渐观山(手势动),细细赏山的,所以李白为这首诗取名“望天门山”。(指题目望 圈画) “望”字可以换成“看”吗? (不能,因为全诗的景物全是望到的。如果不望,怎么能看到天门中断;如果不望,怎么能看到楚江开;如果不望,哪会知道碧水东流;如果不望,哪会知道至此回;如果不望,就不清楚两岸青山相对出;如果不望,就不会发现一片孤帆日边来。全诗紧扣一个望字,诗中却无一个望字,这才是李白作诗的神奇所在。)

诗中用词精准,四个动词 “开”“回”“出”“来”写出了四个壮丽的画面: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一个“开”字,仿佛让人看到了滔滔江水呼啸而来,听到了江水拍击山石的怒吼声;次句 “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水波回旋,反过来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两岸青山相对出”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此时“日边来”的一片“孤帆”在这雄奇的山水中穿过,更给人开阔壮美之感。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赏析拓展

1:瞧——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红日。多美的一幅画啊!有人说:诗画诗画,诗画不分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当一回小画家,把诗人所看到的景象画下来。下节课来展示一下你们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

2. 背诵古诗,并会默写

3. 下次课配乐诵读比赛,以小组为单位。

4.拓展阅读: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五板块:结束语:

同学们,祖国的山河壮美如画,许多文人墨客都在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了自己的优秀诗作,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让我们更多的去了解、去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以及大好的河山。这首《望天门山》早已成为千古绝唱,现在就有人把它谱写成了一首歌曲(播放《望天门山》古诗新唱),我们一起来欣赏由《望天门山》改编的歌曲,同学们跟着一起唱。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爱大自然 山 雄奇

水 壮阔 爱祖国 爱大自然


相关文章

  • 望天门山教案3
  • <望天门山>教案3 浙江省临海市市场小学 郑燕 [原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 ...查看


  •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题西林壁)
  •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题西林壁) 1.学会本课1个生字 2.了解每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和诗人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喜爱之情. 3.背诵第一首诗<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诗中重点词语"断 ...查看


  •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题西林壁) 1
  • 1.学会本课1个生字 2.了解每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和诗人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喜爱之情. 3.背诵第一首诗<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诗中重点词语"断.开.流.回" 2.  体会诗 ...查看


  •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望天门山
  •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字卡.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有没 ...查看


  • 合格率 教案 1
  • 如果坐火车到重庆北站住宿 我可以介绍你一个客栈 周围交通方便,到全重庆的车都有 ,免费上网有电脑,干净,安全 1 住宿 百度搜索(重庆龙头寺阳光客栈)接受网上订房 看了实体照片再考虑,我每次都在这里住,绝对实惠 2 第一天先去,朝天门看两江 ...查看


  • 语言表达连贯教案
  • <语言表达连贯>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语言表达连贯"的基本要求. 2.结合练习探究语言连贯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3.掌握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试题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一.导入 课前热身 最美不过夕阳红 温馨又从容 ...查看


  • 二轮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 二轮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冲刺2009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金题回顾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 ...查看


  •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 望天门山 教案设计 栾川县陶湾镇肖圪塔小学 魏环 教学目标: 1.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 ...查看


  • 百家姓教案
  • [一年级 ] 一 去 二 三 里(宋 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静 夜 思(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春 晓 (唐 孟浩然 )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