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从功臣到罪臣

  功臣的来历   1722年,九龙夺嫡胜负揭晓,胤禛登基为帝,次年改年号为雍正。然而这并不是血雨腥风的结束,只是另一场血雨腥风的开始。   年羹尧来自官宦世家,饱读诗书,文武全才,不仅他的父亲、他的弟弟是大官,就是他家仆人也有不少是官,而且他的妹妹——年妃,还为胤禛生下了儿子。   那一年,允禵被胤禛召回了京城,肃武亲王豪格之孙延信当上了抚远大将军,然而,事过不久,胤禛下旨,让延信凡事多与年羹尧商量,延信是个明白人,知道胤禛这意思就是想让年羹尧上位。   所以,延信也不大爱管闲事了,年羹尧兄,你来管理军队吧!   据此,年羹尧毫不客气地统领了十数万的大军,也正在此时,上天又给年羹尧送来了个金元宝,青海鄂鲁特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胤禛下令,年羹尧你带领军队去平叛。   国家大事,战事为首。在年羹尧统领弟兄们跟罗卜藏丹津死磕的同时,胤禛也授予了年羹尧无上的权力,该地区的粮草要按时押送,不得有丝毫的懈怠,且让年羹尧实际统辖云贵。   最终,年羹尧取得了青海战事的胜利,他赢得了战功,然后,居功自傲!   在听说年羹尧取得青海战争的胜利之后,胤禛深情地拿着笔,写下了一封感人至深的奏折批复发给了年羹尧:你是我胤禛的恩人,也是爱新觉罗氏的恩人,天地神明为证,我必善待你!   年羹尧看到这个批复,写完回信,得意地笑了。   凡是得罪过年羹尧的人,基本上倒霉了;凡是与年羹尧沾亲带故的,基本都中了头彩。有位兄弟把年羹尧仆人的女儿由妾立为了妻,那家伙就当了总督。   人们私底下比照康熙朝的吴三桂,把年羹尧推举的官员称为了年选。   雍正二年(1724)十月,因为平定青海的功劳,年羹尧隆重地进京了。在北京城外,年羹尧受到了最盛情的接待。胤禛早就下令,让在京的王公大臣、文武官员到城外去迎接年羹尧。当年羹尧到来的时候,骑在马上,安然而坐,即便是王公大臣下马来问候他,他也只是轻轻地点点头。年羹尧见到了胤禛,一别一年有余,胤禛依旧是精神矍铄。年羹尧跟胤禛说,打仗很多人都立功了,请陛下奖赏;同时,年羹尧跟胤禛说,允禩集团都是坏人,您得干掉几个人。胤禛满口答应,并且极度嘉奖年羹尧。   对年羹尧的褒奖已经到了顶峰,胤禛给了年羹尧这样的评价:公忠体国,不倨傲,不贪渎,普天之下的众位臣子,都得向年羹尧学习。一时间,年羹尧成了全国官员的楷模。   其实在风风光光褒奖年羹尧的时候,胤禛已经憋了一肚子的火。胤禛时代早已实行了奏折制度,也就是说,对于年羹尧的所作所为,包括年羹尧任人唯亲,包括年羹尧收受贿赂,包括年羹尧僭越违制,胤禛一清二楚,也心里明白。年羹尧这次进京,表现得如此嚣张,以至于京城百姓传闻,胤禛的一切事务都听年羹尧的,戳到了胤禛的痛处。胤禛下达新的旨意:年羹尧虽然很能干,但是也只是具备当将军的才干;我的所作所为,均出自于我个人的意志,与年羹尧是无关的。所以,你们这些人不要乱传,我才是主子。   胤禛的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年羹尧依然没有买他账。在年羹尧看来,胤禛迟早有一天是要动他的,今日如果不好好地活着,将来必定会窝窝囊囊地死去,在年羹尧取得青海大捷的时候,他的谋士汪景琪就明白地告诉他:功臣不可为!事实也一定如此,特别是年羹尧遇到了胤禛这样的人。   尽管胤禛在敲打着年羹尧,年羹尧依然我行我素,他不光对政治对手下手非常狠,即便是胤禛身边的人,他也不放在眼里,时不时敲打着他们,告诉世人,这道上,只有我最牛。   终于,领导对年羹尧产生了很大的不快,后果自然是相当严重的。   雍正跟天底下所有的领导是一样的,管理大臣的时候用三种武器:面子、好处、鞭子。面子就是褒奖,好处就是赏赐,鞭子就是惩罚,给了年羹尧面子与好处,紧接着就是处罚。   年羹尧风风光光地来到京城,在京城热热闹闹地摆阔,然后趾高气扬地回到西安。天空很蓝,阳光很暖,春风熙和,道路很平坦,前途很光明,一切都很好,年羹尧自我感觉良好。   然而,这并不代表年羹尧能为所欲为,尽管年羹尧是封疆大吏,但是他始终没有兼大学士的头衔,换言之,他没有权力去干涉中央事务;尽管他是大将军,但是也得由兵部管理。   换言之,年羹尧其实是表面上的风光,如果雍正想干掉年羹尧,也不费力。   鸟尽弓藏   在年羹尧回到陕西后,还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雍正已经开始动手了。   雍正以批复奏折的方式,给年羹尧身边的人,给年羹尧的对手,给骑墙在雍正与年羹尧之间的人,都打好了招呼,分化敌人、团结朋友、争取中间力量,雍正正如火如荼地准备着。   在雍正精心谋划的时候,年羹尧依然很嚣张,他想狠狠踹死一个人。   年羹尧想踹死的这个人,名蔡珽,字若璞,汉军正白旗人。   如果是州县以下的厅处级干部,年羹尧是想踹就能踹的,但蔡珽为省部级干部,从级别上来看,年羹尧与蔡珽属于同级,虽然年羹尧此时气焰很嚣张,但也不能随便踹蔡珽。   说起蔡珽与年羹尧,他们曾经还有过不错的交情。   蔡珽出身于官僚世家,他的爷爷是大官,他的父亲是总督,但家道中落。他的父亲在朝廷依然有些故旧,所以蔡珽在通过科举考试后,进翰林院学习,然后便留在了中央当干部,在熬了二十多年以后,终于熬到了副部级的礼部侍郎。   蔡珽知道,康熙已经病重,天下大势即将发生新的变化,只有把握时代变幻的风云,才能真正地立于不败之地。但是,蔡珽尽管很聪明,可皇太子争夺战波谲云诡,他也很晕。   在不知道怎么选择的时候,不选择往往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蔡珽的本领让时为雍亲王的胤禛看中了,胤禛以请他看病的名义,让蔡珽到府上来一聚。蔡珽知道这是让自己去拜码头,但他恭敬地拒绝了:“皇命大臣不宜与阿哥交往!”   当然,胤禛是个很坚决的人,所以他不会因蔡珽的拒绝望而却步,在康熙六十年(1721)的时候,年羹尧进京见康熙帝,胤禛让年羹尧亲自出马,告诉蔡珽自己的意愿。   就这样,年羹尧与蔡珽结下了交情,但是,蔡珽依旧是原话,不去见胤禛。   胤禛依然没有退却,他知道,退却就是输,不退可能赢。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蔡珽被任命为四川巡抚的时候,蔡珽见到了胤禛,在胤禛的名下拜下了码头,自此迎来新时代。   据此可以看出,蔡珽是相当聪明的,在正确的时候,选择了正确的人。   胤禛登基以后,蔡珽以拥立之功继续在四川任上干着他的巡抚。然而,那个曾经登门拜访过的年羹尧,却在西北当上了大将军,失落与嫉妒,一齐涌上了蔡珽的心头,他不甘心。   终于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鄙薄年羹尧的机会。   雍正二年(1724),年羹尧上书雍正帝,要求四川也铸钱。基于自己目前炙手可热的地位,加上与蔡珽兄有几分交情,年羹尧揣摩着这事儿肯定成。然而,事实的真相很无情。   蔡珽兄当即拒绝:四川不产铅,你让我拿什么给你铸钱?   面对蔡珽的拒绝,年羹尧十分恼火,连胤禛都还得给我三分薄面,你蔡珽算是哪根葱,也敢回绝我的请求。年羹尧马上组织文人,写了一封弹劾蔡珽的奏折:蔡珽无能却贪渎。   而且年羹尧又抓到了蔡珽的痛处,告发他逼死重庆知府蒋兴仁。胤禛非常生气,几次责问蔡珽实情。纸是包不住火的,在胤禛再三询问下,蔡珽承认了在四川时胡作非为,在一天与蒋兴任见面时骂了蒋,没想到蒋兴仁心理素质较差,回家就自杀了,蔡珽只能向上奏报蒋兴任自然死亡。   现在东窗事发,蔡珽被押解回京。在押解进京的路上,蔡珽没有丝毫的悲戚,他知道,他此行并不会死。他深谙帝王之术、官场之道,更明白大清国的所谓律法就是摆设,用不用,怎么用,还得看胤禛的意思,所以他并不害怕。   蔡珽想好一个周密的计划,这个计划能保他自己无虞,不仅无虞,弄不好还能升官。   在经过几个月的奔波之后,蔡珽到了北京,见到了雍正。在雍正面前,他大骂年羹尧不地道,说年羹尧诬陷他。骂完之后,尽情地拍胤禛马屁,说圣上英明,一定不会上当。   胤禛一脸沉闷,没有说话,然后让人把蔡珽带下去了。   蔡珽逼死朝廷命官,罪无可恕,刑部官员准备拟定蔡珽斩立决。当刑部官员就蔡珽案件询问胤禛的时候,胤禛长长地叹一口气:蔡珽按照律法,理应斩首,但是他却杀不得!   刑部官员比较晕,他们不知道,胤禛除了是最高司法官员以外,他还是最高行政长官。所以,胤禛除了考虑司法的公平,更要考虑行政的稳定,杀了蔡珽就证明了胤禛害怕年羹尧。   而这种害怕臣子、大权旁落的丑事一旦传出,胤禛会非常没有面子。   这就是蔡珽的计划,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套住领导的计划。胤禛虽然吃了哑巴亏,但他马上发觉,蔡珽可以为我所用。   蔡珽可以利用年羹尧来挟制我,我亦可以用蔡珽来攻击年羹尧;因为蔡珽与年羹尧有了不共戴天的仇恨,所以这二位一定会死磕到底,到时候我胤禛便可坐收渔人之利了。   主意已定,胤禛指使蔡珽大告年羹尧的黑状。   在接到蔡珽的告状信后,胤禛没有批评蔡珽,于是更多的官员摸准了胤禛的想法,纷纷上奏折弹劾年羹尧,胤禛亦收下了诸位官员的弹劾奏折。然后,胤禛不慌不忙地给年羹尧去了封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让年羹尧注意保住自己的名节,不要因功臣而变罪臣。   谁都知道,胤禛这是在装,他之所以给年羹尧去这封信,是为了消除自己乱杀功臣的恶名,所以,他要持续地告诫年羹尧,到时候一举干掉他,给世人留下一个不得不杀的印象。   拿起了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胤禛要的,只是一个杀掉年羹尧的由头了。   事有凑巧,在雍正三年(1725),胤禛得到了这个由头。这年三月,有所谓的五星连珠之象,谁都知道胤禛由于得位不正,喜欢搞点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官僚们都上表称贺。   年羹尧也不例外,写了一篇文采斐然的贺表,然后在家等着听表扬。   然而,年羹尧没有像往常一样,得到他期许的表扬,而是等到了一顿臭骂。胤禛说年羹尧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阳朝乾”,这就是别有用心,不欲把朝乾夕惕让给我,他自己想留着用。   胤禛的无厘头罪名,让年羹尧感到了阵阵寒意。不过这个批评只代表年羹尧的噩梦才刚刚开始。不久之后,年羹尧发现,自己周围的亲信人员,开始被调离岗位,他被孤立了。   曾几何时,年羹尧也想到过反抗,但是,他知道,没人会跟着他反!   本来朝廷中有另一派反对胤禛的力量,而年羹尧却以其为敌,把允禟关在了西宁,还在胤禛耳边私语,要干掉允禩;本来年羹尧可以联合其他人,但他跋扈的性格得罪了很多人。   不管何时,不管何地,永远要记住两个字——低调!   年羹尧举目四顾,天宇苍穹,地阔四方,他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任人宰割。   果不其然,在焦急的等待中,他接到了胤禛的圣旨。圣旨很简单:你交出抚远大将军印信,调任杭州将军。   胤禛继续着亘古不变的中国古代政治逻辑:摸底、孤立、批评、调离,然后动手。   年羹尧当然很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去杭州的路并不好走,但是,他还得上折谢恩,这就是人生,专制与集权的悲剧,在封建制度下一直继续着。   在年羹尧的谢恩折上,胤禛给了非常严厉的批示:   有民谣称:帝出三江口,嘉湖做战场。如果你真的在杭州称帝,此乃天意;若你不意称帝,我给你的几千兵丁,足够你在杭州为我保住一方平安,一定不会容得其他称帝为王者。   我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朕,不知上天如何处罚于你?   老实说,我读到这封奏折时,就感觉到好笑。胤禛好歹已经快五十了,居然像个小孩子一样跟年羹尧赌咒发誓,只差指着年羹尧去骂街。胤禛的急性子,让他很有性格。   其实,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奏折批复。   胤禛首先提出民谣,然后说你年羹尧怎么选择看着办;意思也就是说,你的小心思,我心知肚明,你要敢动,我就揍死你。同时赌咒发誓,如果你肯悔改,朕绝对不会辜负于你。   胤禛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还怎么说呢,年羹尧,你就乖乖上路吧!   年羹尧缓缓地行进在去杭州的路上,眼前闪过了他自以为辉煌的一生。   自己出身于官宦世家,勤学苦读,年纪轻轻中得进士;然后勤学兵法,在四川几次战败敌人,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读过书,扛过枪,人生历程很精彩,按理来说,自己应该知足。   在自己慢步行进于人生路上的时候,结识了当年的雍亲王,雍亲王把自己视为心腹,有事同自己商量,有好处从不落下,从陕甘总督做到抚远大将军,西北地界,无冕之王。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功与罪只在弹指一挥间。   在年羹尧被贬到杭州的时候,漫天的弹劾奏折已经落到了胤禛的案头。   这是必然的。站队的道理在古代政治中始终存在,皇帝已经透了风声,你要不及时站到皇帝那边去,下一个倒霉的便是你,况且年羹尧也不是善茬儿,剁掉他也没有冤可叫。   诸位官员要求对年羹尧给以重处,换言之,就是把年羹尧就地正法。   胤禛看着官员的要求,表现得非常大度,还是算了吧,年羹尧毕竟有功,就革去他的杭州将军任职,让他在杭州闲住吧。就这样,年羹尧刚到杭州不久,就由将军变成普通百姓了。   事实上,事情远还没有结束,现在留着你,并不代表永远留着你。   胤禛有着爱面子的光荣传统,所以这位兄弟十分能装,要杀你,他往往不主动动手,等别人三番五次上奏折的时候,他才动手,最后假惺惺地对外人说,我是迫不得已才干掉他的。   这就是胤禛,这个很阴险,很毒辣,也很假的人。   为了达到剁掉年羹尧的目的,他进一步动员舆论的力量,因为在胤禛看来,所有官员上的奏疏,都没搞到点子上,比如说年羹尧贪污、受贿、没有纪律观点,这些哪里够剁他呢?   然而,广西巡抚李绂读过很多书,熟知历史上的经验,以其文采斐然的文风,向胤禛弹劾年羹尧,胤禛看到李绂的奏疏,放在案上,然后微微一笑,是时候干掉年羹尧了。   李绂的奏折很简单:年羹尧窃取主上的权威,哪能不杀?   胤禛等了很久,等的就是这句话。有了这句话,就代表着年羹尧已忘恩负义,就代表着年羹尧想弑君叛国,也就代表着,自己赌咒发誓的那些话可以违背了,你既然负心于朕,那么,你就应该得到自讨苦吃的下场。   终于,胤禛拉下了伪善的面孔,拿起了刀。   雍正三年(1725)九月,胤禛以群臣所请为名,下令逮捕年羹尧,这个饱读诗书的进士,这个威风凛凛的将军,这个曾经驰骋疆场的勇士,默默地走进了牢房,那一天,天依然很蓝。   逮捕年羹尧之后,胤禛让臣下给年羹尧议罪。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况且年羹尧又不是什么善人,要找他的罪证,可以寻到一大筐,经过大臣们的认真讨论,决定给年羹尧定下大罪九十六条,反正处理结果一个:斩立决!   胤禛看到处理决定,再次显示了他的伪善:死就死吧,看在他的功劳分上,改为自尽。   胤禛的处理决定由蔡珽送达杭州,年羹尧没有想到,最后看着自己死的,居然是他。年羹尧轻轻打开胤禛的圣旨,上面写着的最后一段话:你若死后稍有怨恨,就永入地狱。   面对着圣旨,面对着蔡珽,年羹尧沉默着,静静地沉默着。   年羹尧希望胤禛能够良心发现,能够想起自己与他的美好过往,能够看在自己妹妹的面子上,饶自己一命,但是,他的希望换来的注定是绝望,胤禛不会相信友情与爱情,他不会。   在一旁的蔡珽非常着急,年兄,你就将就着,上路吧!   年羹尧不情愿地死了,死于胤禛之手。

  功臣的来历   1722年,九龙夺嫡胜负揭晓,胤禛登基为帝,次年改年号为雍正。然而这并不是血雨腥风的结束,只是另一场血雨腥风的开始。   年羹尧来自官宦世家,饱读诗书,文武全才,不仅他的父亲、他的弟弟是大官,就是他家仆人也有不少是官,而且他的妹妹——年妃,还为胤禛生下了儿子。   那一年,允禵被胤禛召回了京城,肃武亲王豪格之孙延信当上了抚远大将军,然而,事过不久,胤禛下旨,让延信凡事多与年羹尧商量,延信是个明白人,知道胤禛这意思就是想让年羹尧上位。   所以,延信也不大爱管闲事了,年羹尧兄,你来管理军队吧!   据此,年羹尧毫不客气地统领了十数万的大军,也正在此时,上天又给年羹尧送来了个金元宝,青海鄂鲁特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胤禛下令,年羹尧你带领军队去平叛。   国家大事,战事为首。在年羹尧统领弟兄们跟罗卜藏丹津死磕的同时,胤禛也授予了年羹尧无上的权力,该地区的粮草要按时押送,不得有丝毫的懈怠,且让年羹尧实际统辖云贵。   最终,年羹尧取得了青海战事的胜利,他赢得了战功,然后,居功自傲!   在听说年羹尧取得青海战争的胜利之后,胤禛深情地拿着笔,写下了一封感人至深的奏折批复发给了年羹尧:你是我胤禛的恩人,也是爱新觉罗氏的恩人,天地神明为证,我必善待你!   年羹尧看到这个批复,写完回信,得意地笑了。   凡是得罪过年羹尧的人,基本上倒霉了;凡是与年羹尧沾亲带故的,基本都中了头彩。有位兄弟把年羹尧仆人的女儿由妾立为了妻,那家伙就当了总督。   人们私底下比照康熙朝的吴三桂,把年羹尧推举的官员称为了年选。   雍正二年(1724)十月,因为平定青海的功劳,年羹尧隆重地进京了。在北京城外,年羹尧受到了最盛情的接待。胤禛早就下令,让在京的王公大臣、文武官员到城外去迎接年羹尧。当年羹尧到来的时候,骑在马上,安然而坐,即便是王公大臣下马来问候他,他也只是轻轻地点点头。年羹尧见到了胤禛,一别一年有余,胤禛依旧是精神矍铄。年羹尧跟胤禛说,打仗很多人都立功了,请陛下奖赏;同时,年羹尧跟胤禛说,允禩集团都是坏人,您得干掉几个人。胤禛满口答应,并且极度嘉奖年羹尧。   对年羹尧的褒奖已经到了顶峰,胤禛给了年羹尧这样的评价:公忠体国,不倨傲,不贪渎,普天之下的众位臣子,都得向年羹尧学习。一时间,年羹尧成了全国官员的楷模。   其实在风风光光褒奖年羹尧的时候,胤禛已经憋了一肚子的火。胤禛时代早已实行了奏折制度,也就是说,对于年羹尧的所作所为,包括年羹尧任人唯亲,包括年羹尧收受贿赂,包括年羹尧僭越违制,胤禛一清二楚,也心里明白。年羹尧这次进京,表现得如此嚣张,以至于京城百姓传闻,胤禛的一切事务都听年羹尧的,戳到了胤禛的痛处。胤禛下达新的旨意:年羹尧虽然很能干,但是也只是具备当将军的才干;我的所作所为,均出自于我个人的意志,与年羹尧是无关的。所以,你们这些人不要乱传,我才是主子。   胤禛的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年羹尧依然没有买他账。在年羹尧看来,胤禛迟早有一天是要动他的,今日如果不好好地活着,将来必定会窝窝囊囊地死去,在年羹尧取得青海大捷的时候,他的谋士汪景琪就明白地告诉他:功臣不可为!事实也一定如此,特别是年羹尧遇到了胤禛这样的人。   尽管胤禛在敲打着年羹尧,年羹尧依然我行我素,他不光对政治对手下手非常狠,即便是胤禛身边的人,他也不放在眼里,时不时敲打着他们,告诉世人,这道上,只有我最牛。   终于,领导对年羹尧产生了很大的不快,后果自然是相当严重的。   雍正跟天底下所有的领导是一样的,管理大臣的时候用三种武器:面子、好处、鞭子。面子就是褒奖,好处就是赏赐,鞭子就是惩罚,给了年羹尧面子与好处,紧接着就是处罚。   年羹尧风风光光地来到京城,在京城热热闹闹地摆阔,然后趾高气扬地回到西安。天空很蓝,阳光很暖,春风熙和,道路很平坦,前途很光明,一切都很好,年羹尧自我感觉良好。   然而,这并不代表年羹尧能为所欲为,尽管年羹尧是封疆大吏,但是他始终没有兼大学士的头衔,换言之,他没有权力去干涉中央事务;尽管他是大将军,但是也得由兵部管理。   换言之,年羹尧其实是表面上的风光,如果雍正想干掉年羹尧,也不费力。   鸟尽弓藏   在年羹尧回到陕西后,还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雍正已经开始动手了。   雍正以批复奏折的方式,给年羹尧身边的人,给年羹尧的对手,给骑墙在雍正与年羹尧之间的人,都打好了招呼,分化敌人、团结朋友、争取中间力量,雍正正如火如荼地准备着。   在雍正精心谋划的时候,年羹尧依然很嚣张,他想狠狠踹死一个人。   年羹尧想踹死的这个人,名蔡珽,字若璞,汉军正白旗人。   如果是州县以下的厅处级干部,年羹尧是想踹就能踹的,但蔡珽为省部级干部,从级别上来看,年羹尧与蔡珽属于同级,虽然年羹尧此时气焰很嚣张,但也不能随便踹蔡珽。   说起蔡珽与年羹尧,他们曾经还有过不错的交情。   蔡珽出身于官僚世家,他的爷爷是大官,他的父亲是总督,但家道中落。他的父亲在朝廷依然有些故旧,所以蔡珽在通过科举考试后,进翰林院学习,然后便留在了中央当干部,在熬了二十多年以后,终于熬到了副部级的礼部侍郎。   蔡珽知道,康熙已经病重,天下大势即将发生新的变化,只有把握时代变幻的风云,才能真正地立于不败之地。但是,蔡珽尽管很聪明,可皇太子争夺战波谲云诡,他也很晕。   在不知道怎么选择的时候,不选择往往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蔡珽的本领让时为雍亲王的胤禛看中了,胤禛以请他看病的名义,让蔡珽到府上来一聚。蔡珽知道这是让自己去拜码头,但他恭敬地拒绝了:“皇命大臣不宜与阿哥交往!”   当然,胤禛是个很坚决的人,所以他不会因蔡珽的拒绝望而却步,在康熙六十年(1721)的时候,年羹尧进京见康熙帝,胤禛让年羹尧亲自出马,告诉蔡珽自己的意愿。   就这样,年羹尧与蔡珽结下了交情,但是,蔡珽依旧是原话,不去见胤禛。   胤禛依然没有退却,他知道,退却就是输,不退可能赢。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蔡珽被任命为四川巡抚的时候,蔡珽见到了胤禛,在胤禛的名下拜下了码头,自此迎来新时代。   据此可以看出,蔡珽是相当聪明的,在正确的时候,选择了正确的人。   胤禛登基以后,蔡珽以拥立之功继续在四川任上干着他的巡抚。然而,那个曾经登门拜访过的年羹尧,却在西北当上了大将军,失落与嫉妒,一齐涌上了蔡珽的心头,他不甘心。   终于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鄙薄年羹尧的机会。   雍正二年(1724),年羹尧上书雍正帝,要求四川也铸钱。基于自己目前炙手可热的地位,加上与蔡珽兄有几分交情,年羹尧揣摩着这事儿肯定成。然而,事实的真相很无情。   蔡珽兄当即拒绝:四川不产铅,你让我拿什么给你铸钱?   面对蔡珽的拒绝,年羹尧十分恼火,连胤禛都还得给我三分薄面,你蔡珽算是哪根葱,也敢回绝我的请求。年羹尧马上组织文人,写了一封弹劾蔡珽的奏折:蔡珽无能却贪渎。   而且年羹尧又抓到了蔡珽的痛处,告发他逼死重庆知府蒋兴仁。胤禛非常生气,几次责问蔡珽实情。纸是包不住火的,在胤禛再三询问下,蔡珽承认了在四川时胡作非为,在一天与蒋兴任见面时骂了蒋,没想到蒋兴仁心理素质较差,回家就自杀了,蔡珽只能向上奏报蒋兴任自然死亡。   现在东窗事发,蔡珽被押解回京。在押解进京的路上,蔡珽没有丝毫的悲戚,他知道,他此行并不会死。他深谙帝王之术、官场之道,更明白大清国的所谓律法就是摆设,用不用,怎么用,还得看胤禛的意思,所以他并不害怕。   蔡珽想好一个周密的计划,这个计划能保他自己无虞,不仅无虞,弄不好还能升官。   在经过几个月的奔波之后,蔡珽到了北京,见到了雍正。在雍正面前,他大骂年羹尧不地道,说年羹尧诬陷他。骂完之后,尽情地拍胤禛马屁,说圣上英明,一定不会上当。   胤禛一脸沉闷,没有说话,然后让人把蔡珽带下去了。   蔡珽逼死朝廷命官,罪无可恕,刑部官员准备拟定蔡珽斩立决。当刑部官员就蔡珽案件询问胤禛的时候,胤禛长长地叹一口气:蔡珽按照律法,理应斩首,但是他却杀不得!   刑部官员比较晕,他们不知道,胤禛除了是最高司法官员以外,他还是最高行政长官。所以,胤禛除了考虑司法的公平,更要考虑行政的稳定,杀了蔡珽就证明了胤禛害怕年羹尧。   而这种害怕臣子、大权旁落的丑事一旦传出,胤禛会非常没有面子。   这就是蔡珽的计划,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套住领导的计划。胤禛虽然吃了哑巴亏,但他马上发觉,蔡珽可以为我所用。   蔡珽可以利用年羹尧来挟制我,我亦可以用蔡珽来攻击年羹尧;因为蔡珽与年羹尧有了不共戴天的仇恨,所以这二位一定会死磕到底,到时候我胤禛便可坐收渔人之利了。   主意已定,胤禛指使蔡珽大告年羹尧的黑状。   在接到蔡珽的告状信后,胤禛没有批评蔡珽,于是更多的官员摸准了胤禛的想法,纷纷上奏折弹劾年羹尧,胤禛亦收下了诸位官员的弹劾奏折。然后,胤禛不慌不忙地给年羹尧去了封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让年羹尧注意保住自己的名节,不要因功臣而变罪臣。   谁都知道,胤禛这是在装,他之所以给年羹尧去这封信,是为了消除自己乱杀功臣的恶名,所以,他要持续地告诫年羹尧,到时候一举干掉他,给世人留下一个不得不杀的印象。   拿起了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胤禛要的,只是一个杀掉年羹尧的由头了。   事有凑巧,在雍正三年(1725),胤禛得到了这个由头。这年三月,有所谓的五星连珠之象,谁都知道胤禛由于得位不正,喜欢搞点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官僚们都上表称贺。   年羹尧也不例外,写了一篇文采斐然的贺表,然后在家等着听表扬。   然而,年羹尧没有像往常一样,得到他期许的表扬,而是等到了一顿臭骂。胤禛说年羹尧把“朝乾夕惕”写成了“夕阳朝乾”,这就是别有用心,不欲把朝乾夕惕让给我,他自己想留着用。   胤禛的无厘头罪名,让年羹尧感到了阵阵寒意。不过这个批评只代表年羹尧的噩梦才刚刚开始。不久之后,年羹尧发现,自己周围的亲信人员,开始被调离岗位,他被孤立了。   曾几何时,年羹尧也想到过反抗,但是,他知道,没人会跟着他反!   本来朝廷中有另一派反对胤禛的力量,而年羹尧却以其为敌,把允禟关在了西宁,还在胤禛耳边私语,要干掉允禩;本来年羹尧可以联合其他人,但他跋扈的性格得罪了很多人。   不管何时,不管何地,永远要记住两个字——低调!   年羹尧举目四顾,天宇苍穹,地阔四方,他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任人宰割。   果不其然,在焦急的等待中,他接到了胤禛的圣旨。圣旨很简单:你交出抚远大将军印信,调任杭州将军。   胤禛继续着亘古不变的中国古代政治逻辑:摸底、孤立、批评、调离,然后动手。   年羹尧当然很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去杭州的路并不好走,但是,他还得上折谢恩,这就是人生,专制与集权的悲剧,在封建制度下一直继续着。   在年羹尧的谢恩折上,胤禛给了非常严厉的批示:   有民谣称:帝出三江口,嘉湖做战场。如果你真的在杭州称帝,此乃天意;若你不意称帝,我给你的几千兵丁,足够你在杭州为我保住一方平安,一定不会容得其他称帝为王者。   我若负你,天诛地灭;你若负朕,不知上天如何处罚于你?   老实说,我读到这封奏折时,就感觉到好笑。胤禛好歹已经快五十了,居然像个小孩子一样跟年羹尧赌咒发誓,只差指着年羹尧去骂街。胤禛的急性子,让他很有性格。   其实,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奏折批复。   胤禛首先提出民谣,然后说你年羹尧怎么选择看着办;意思也就是说,你的小心思,我心知肚明,你要敢动,我就揍死你。同时赌咒发誓,如果你肯悔改,朕绝对不会辜负于你。   胤禛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那还怎么说呢,年羹尧,你就乖乖上路吧!   年羹尧缓缓地行进在去杭州的路上,眼前闪过了他自以为辉煌的一生。   自己出身于官宦世家,勤学苦读,年纪轻轻中得进士;然后勤学兵法,在四川几次战败敌人,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读过书,扛过枪,人生历程很精彩,按理来说,自己应该知足。   在自己慢步行进于人生路上的时候,结识了当年的雍亲王,雍亲王把自己视为心腹,有事同自己商量,有好处从不落下,从陕甘总督做到抚远大将军,西北地界,无冕之王。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功与罪只在弹指一挥间。   在年羹尧被贬到杭州的时候,漫天的弹劾奏折已经落到了胤禛的案头。   这是必然的。站队的道理在古代政治中始终存在,皇帝已经透了风声,你要不及时站到皇帝那边去,下一个倒霉的便是你,况且年羹尧也不是善茬儿,剁掉他也没有冤可叫。   诸位官员要求对年羹尧给以重处,换言之,就是把年羹尧就地正法。   胤禛看着官员的要求,表现得非常大度,还是算了吧,年羹尧毕竟有功,就革去他的杭州将军任职,让他在杭州闲住吧。就这样,年羹尧刚到杭州不久,就由将军变成普通百姓了。   事实上,事情远还没有结束,现在留着你,并不代表永远留着你。   胤禛有着爱面子的光荣传统,所以这位兄弟十分能装,要杀你,他往往不主动动手,等别人三番五次上奏折的时候,他才动手,最后假惺惺地对外人说,我是迫不得已才干掉他的。   这就是胤禛,这个很阴险,很毒辣,也很假的人。   为了达到剁掉年羹尧的目的,他进一步动员舆论的力量,因为在胤禛看来,所有官员上的奏疏,都没搞到点子上,比如说年羹尧贪污、受贿、没有纪律观点,这些哪里够剁他呢?   然而,广西巡抚李绂读过很多书,熟知历史上的经验,以其文采斐然的文风,向胤禛弹劾年羹尧,胤禛看到李绂的奏疏,放在案上,然后微微一笑,是时候干掉年羹尧了。   李绂的奏折很简单:年羹尧窃取主上的权威,哪能不杀?   胤禛等了很久,等的就是这句话。有了这句话,就代表着年羹尧已忘恩负义,就代表着年羹尧想弑君叛国,也就代表着,自己赌咒发誓的那些话可以违背了,你既然负心于朕,那么,你就应该得到自讨苦吃的下场。   终于,胤禛拉下了伪善的面孔,拿起了刀。   雍正三年(1725)九月,胤禛以群臣所请为名,下令逮捕年羹尧,这个饱读诗书的进士,这个威风凛凛的将军,这个曾经驰骋疆场的勇士,默默地走进了牢房,那一天,天依然很蓝。   逮捕年羹尧之后,胤禛让臣下给年羹尧议罪。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况且年羹尧又不是什么善人,要找他的罪证,可以寻到一大筐,经过大臣们的认真讨论,决定给年羹尧定下大罪九十六条,反正处理结果一个:斩立决!   胤禛看到处理决定,再次显示了他的伪善:死就死吧,看在他的功劳分上,改为自尽。   胤禛的处理决定由蔡珽送达杭州,年羹尧没有想到,最后看着自己死的,居然是他。年羹尧轻轻打开胤禛的圣旨,上面写着的最后一段话:你若死后稍有怨恨,就永入地狱。   面对着圣旨,面对着蔡珽,年羹尧沉默着,静静地沉默着。   年羹尧希望胤禛能够良心发现,能够想起自己与他的美好过往,能够看在自己妹妹的面子上,饶自己一命,但是,他的希望换来的注定是绝望,胤禛不会相信友情与爱情,他不会。   在一旁的蔡珽非常着急,年兄,你就将就着,上路吧!   年羹尧不情愿地死了,死于胤禛之手。


相关文章

  • 刘邦朱元璋称帝后杀功臣 为何平民皇帝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福
  • 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两个平民皇帝非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莫属.而这两位开国皇帝,除了开创大汉和大明王朝的百年基业外,最被人们所熟知的事就是杀功臣了. 我们先来看看汉高祖刘邦杀了哪些功臣. 第一个牺牲品是燕王臧荼,他就在刘邦称帝的那一年被刘邦 ...查看


  • 唐朝开国功臣秦叔宝,在二十四功臣中为什么是排名最后?
  • 秦叔宝原名秦琼,跟随在秦王李世民的麾下,和尉迟恭.程咬金等人一起打天下,开创了唐朝,后人也是对秦叔宝的骁勇善战和高尚人品称赞不已,他能位列于唐朝开国功臣二十四位中是世人都可预见的,但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秦叔宝会排在最后一名,这里面到底有什 ...查看


  • 历史上的"丹书铁券"真能免死罪吗?
  • 小说<水浒传>的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中,写店主人介绍柴进时说:"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小旋风'.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 ...查看


  •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开国功臣
  •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开国功臣 大概是一个套路,开国皇帝总喜欢拿开国功臣祭刀.尤其是那些从草根出身的皇帝更是如此,比如刘邦,记得<汉书>中有一段从韩信嘴里说出来的话叫"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q ...查看


  • 贾谊的幽情隐于[吊屈原赋]中
  • 西汉是单凭军事斗争建立起来的王朝,很多问题都是首次遭遇.汉代对功臣采取分封的手段进行肯定,当初跟随高祖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有一百四十三人被封为侯,史书记载清楚,在举行封爵之礼的时候,还有相应的誓言,即"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 ...查看


  • 博弈论几个问题的讨论
  • 博弈论论文 率分别是q,1-q .并且参与者A ,B 选择不同结果的战略表达式如上图.因为参与者A ,B 选择不同结果的概率主要取决于外部条件,即表格中的字母a-h .对不同的a-h, 参与者A ,B 都存在一种均衡结果,均衡结果主要由各自 ...查看


  • 博弈论考试试题以及答案
  • 诚信考试 沉着应考 杜绝违纪 课 院 系 学 余 姓 <博弈分析>试卷 堂 业 号 数 名 专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博弈分析>公选课期末考试试卷 开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 2 ...查看


  • 这位明朝开国功臣,下场最惨!被朱元璋赐死,被朱棣灭门
  • 1375年3月,此时朱元璋已经做了八年皇帝,他做出一个决定,将一位开国功臣赐死!说起来,此人是朱元璋第一个除掉的功臣,也是下场最惨的功臣.有人说蓝玉最惨啊,被枭首剥皮的,但是蓝玉后人没有受到惩处.这位功臣就惨了,不但身死,其家族也被灭门!他 ...查看


  • 汉惠帝时期的权力博弈
  • 泪痕春雨 惠帝在位期间.汉帝国的权力大约是以惠帝为中心进行分配的.他的母亲担任帝中央政府的执政官,他的兄弟在地方政府担任藩王.这一切,足以确保没有人敢窥视他的权力. 当然了,他的母亲想危及惠帝的权力,惠帝的兄弟们也不会同意:同理,惠帝的兄弟 ...查看


  • 衣锦还乡,鸟尽弓藏--朱元璋心目中的功臣排序和结局
  • 朱元璋建立明朝,他和手下谋臣武将建立的功勋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这些功臣的结局,也总令后人唏嘘. 朱元璋 朱元璋心目中的功臣,如何排序?其实从1370年朱元璋建国后第三年的首次授封,就能一览无余. 首要功臣排序和结局如下: 第一名:李善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