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红时岁的了断

  周汝昌,一代红学大师仙逝。这消息对一小部分人是令人震惊的噩耗,对另一小部分人是“知道了、知道了……”的新闻,对更多的人是不知其所以然的诡异句子。

  首先,开头的人名陌生,既没有范冰冰们来得顺嘴响亮,甜腻爽口,又没有大衣哥们来得亲民亲世,轻松诙谐,更没有张艺谋们来得大气四方,响当当也。这名字学究气得厉害,这还没说这位大人物之前的笔名呢,什么念述、苍禹、雪羲……绕口不说,没有一个听起来有21世纪的气息。然后呢,“红学”二字也实在令人费解。一本破小说,即便写得再好,也犯得着这么死乞白赖地研究来研究去吗?还为了小说里林黛玉他爸的官职是巡盐御史不是盐运使而搞得胡适(这个人名头还是要大一些)先生去和他认错。周汝昌还“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番掩卷哭曹侯!”地为了这个曹氏作家大哭,这真是不可理喻。更不可理喻的是,他痴迷《红楼梦》也就罢了,看到小卖铺叫“潇湘馆”也要上前愤然指责,“这潇湘馆是林妹妹的雅舍,你怎么可以亵渎圣贤呢?”唉,您老也不看看,如今演林黛玉的小姑娘都可以带着林黛玉的装裹去演巧克力士力架的广告了(广告里林黛玉的形象被比喻为没精打采、充满贬义的疲软悲催的守门员),更何况她的什么竹子馆了。再者说,这仙逝两个字也就比“魂归离恨天”通俗那么一点点,我们现在要的是大众喜欢的、乐于接受的语言系统。比如什么“做徘徊在牛A和牛C之间的人”这样。虽然周先生的确属于这样的人,但估计我们这么评价他,他也未必听得懂。因为他说过,“我极看重的是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的、不被人为利用的真正学术研究。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节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持有如此这般的学术观点,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诬陷、排挤、攻击,而无悔意,也不怨尤”。(节选自周汝昌《天·地.人·我》)。不过这或许正是这位继胡适等人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第一人的写照,这位《红楼梦新证》的作者,这位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著有《曹雪芹传》、《永字八法》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的写照。

  不过话又说回来,周公的仙逝既无可能唤起人们对《红楼梦》的痴迷,也不可能让人们对他这样对一本小说的痴迷产生丝毫深入的理解。这个时代,人们迷什么都有可能,只是不要再寄希望于让人们去迷《红楼梦》了,新版《红楼梦》都被拍成鬼片了。迷红时代划上句号,那些岁月周公一同裹挟了带去罢。去和曹公相会,月下把盏,松间吟诗,丝竹诗韵唱和不绝,但凭我们这些新新人类在这了断之后的岁月里挣扎吧。

  您那时为曹公哭,如今不知自己又能收得几声叹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递进的悲沧之中,时间总可以亮出手中尖锐的真相。

  周汝昌,1918年生于天津,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集大成者。有六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2012年5月31日凌晨在北京逝世。

  周汝昌,一代红学大师仙逝。这消息对一小部分人是令人震惊的噩耗,对另一小部分人是“知道了、知道了……”的新闻,对更多的人是不知其所以然的诡异句子。

  首先,开头的人名陌生,既没有范冰冰们来得顺嘴响亮,甜腻爽口,又没有大衣哥们来得亲民亲世,轻松诙谐,更没有张艺谋们来得大气四方,响当当也。这名字学究气得厉害,这还没说这位大人物之前的笔名呢,什么念述、苍禹、雪羲……绕口不说,没有一个听起来有21世纪的气息。然后呢,“红学”二字也实在令人费解。一本破小说,即便写得再好,也犯得着这么死乞白赖地研究来研究去吗?还为了小说里林黛玉他爸的官职是巡盐御史不是盐运使而搞得胡适(这个人名头还是要大一些)先生去和他认错。周汝昌还“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番掩卷哭曹侯!”地为了这个曹氏作家大哭,这真是不可理喻。更不可理喻的是,他痴迷《红楼梦》也就罢了,看到小卖铺叫“潇湘馆”也要上前愤然指责,“这潇湘馆是林妹妹的雅舍,你怎么可以亵渎圣贤呢?”唉,您老也不看看,如今演林黛玉的小姑娘都可以带着林黛玉的装裹去演巧克力士力架的广告了(广告里林黛玉的形象被比喻为没精打采、充满贬义的疲软悲催的守门员),更何况她的什么竹子馆了。再者说,这仙逝两个字也就比“魂归离恨天”通俗那么一点点,我们现在要的是大众喜欢的、乐于接受的语言系统。比如什么“做徘徊在牛A和牛C之间的人”这样。虽然周先生的确属于这样的人,但估计我们这么评价他,他也未必听得懂。因为他说过,“我极看重的是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的、不被人为利用的真正学术研究。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节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持有如此这般的学术观点,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诬陷、排挤、攻击,而无悔意,也不怨尤”。(节选自周汝昌《天·地.人·我》)。不过这或许正是这位继胡适等人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第一人的写照,这位《红楼梦新证》的作者,这位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著有《曹雪芹传》、《永字八法》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的写照。

  不过话又说回来,周公的仙逝既无可能唤起人们对《红楼梦》的痴迷,也不可能让人们对他这样对一本小说的痴迷产生丝毫深入的理解。这个时代,人们迷什么都有可能,只是不要再寄希望于让人们去迷《红楼梦》了,新版《红楼梦》都被拍成鬼片了。迷红时代划上句号,那些岁月周公一同裹挟了带去罢。去和曹公相会,月下把盏,松间吟诗,丝竹诗韵唱和不绝,但凭我们这些新新人类在这了断之后的岁月里挣扎吧。

  您那时为曹公哭,如今不知自己又能收得几声叹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递进的悲沧之中,时间总可以亮出手中尖锐的真相。

  周汝昌,1918年生于天津,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集大成者。有六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2012年5月31日凌晨在北京逝世。


相关文章

  • 爱情故事:尘缘了断
  • 他生于朱衣门第,喜好诗书;她亦是富贵人家,却生来信佛.他们两家本是世交,他和她自幼相识,是一对青梅竹马.待成人之时,她对他是芳心暗许,他对她亦是爱护有加. 一天,他与她调笑道:"我若娶你,你可愿意?"她答道:" ...查看


  • 菩提有树没有树
  • 菩提树,佛的树.当年佛主在菩提树下顿悟,开创了佛的世界.我逛过不少寺庙,每每会寻找菩提树.在中原,没有找到过.用来取而代之的,是银杏.古老的银杏被赋予了菩提的佛性.所以,但凡是千年古寺,大雄宝殿前的一对老银杏,必不可少! 那年在青海的塔尔寺 ...查看


  • 公开课第八次第二课时
  • <第八次>(第二课时)教案 石方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屡败屡战.不懈斗争的精神.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查看


  • [爱与不爱之间]歌词
  • 爱与不爱之间 日久生厌的空虚 让人感觉到窒息 我的心已无法呼吸 这份爱要继续 可能比畏罪逃离 更需要勇气 还不能戒得了你 还迷恋你那熟悉的味道充斥着空气 明明说要放弃 眼泪和本能却和理智在抗拒 在这爱与不爱之间挣扎 在了断与残喘之间痛苦回答 ...查看


  • 代维年终工作总结怎么写
  • 从2010年1月15日起,分公司决定将岳阳地区除市区外所有C网基站移交岳阳传输局维护,经过软盘9个月的运作,在岳阳传输局对各基站数据的熟悉和工作的合理安排下,代维工作正逐步走上正轨.现将岳阳传输局9个月来C网基站代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 ...查看


  •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等你,在桥头
  • 等你,在桥头  烛光,似红艳的心,坐落在洁白的荷花里,鲜活地跳荡.荷花红了,脸红了,红的还有寂寞的桥.寂寞如桥,也在虔诚地等. 我们不是说好了吗?一支红烛,就是我们喜庆的见证,就是我们温暖的家.你会回来,循着红艳艳的烛光,回来. 我在等, ...查看


  •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习题归类1
  •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习题归类1 姓名: 学号: 一. 电路的动态变化分析: (1)开关的断开.闭合引起 1.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 B.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 ...查看


  • 电路故障的判断方法
  • 电路故障的分析方法 电路故障本问题是中考的一个热点,它能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电学知识,不少同学因找不到合适的分析方法而感到困难,下面结合中考题谈谈这类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情况寻找电路故障 方法:①若电压表有示数(有明显偏 ...查看


  • 中国风是指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风格的某一种事物
  • 中国风是指具有中国民族特色风格的某一种事物,在流行乐坛的洪流中缓慢发展,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近几年,中国风流行歌曲走向了完善和成熟,歌曲的旋律变得多姿多彩.从单一的中国古典韵味逐渐形成了将中国独特的民族音乐元素.乐器和西方流行音乐元素.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