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语文有效课堂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课堂

从教两年以来,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构建有效的,和谐的语文课堂,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体现教育的艺术性,让学生能够乐学,爱学,有所学。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薄的想法:

一 ﹑我看有效课堂

什么是有效课堂呢?一方面,教师能够运用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另一方面,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能够领悟﹑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最重要的,师生之间还要有一种默契和和谐。使课堂在一种寓教于乐中度过。

二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一)精心备课,透析教材

如果把学生比作一张白纸,那么老师教什么,白纸上就呈现什么。而有效的课堂上应该是每个儿童带着生活经验和老师、同学共同分享,所以教师的主要职责不是在灌输,而是在开发。备课时,教师要想儿童已经有了哪些生活经验,可以做这节课知识的辅垫,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去设计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孩子能够根据已有经验去善思,善问。而教师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还要对教材有深入的探究和把握,掌握课文内容的重难点,对一些知识点的讲解也要渗透。

(二)认识自我,博学广义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教师,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可亲的笑容,自然会博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往往是因为喜欢一位老师才喜欢她上的课。这是构建有效课堂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三)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

有效课堂从根本意义上讲,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是一定不会有效的。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那么对于课堂上生成的一些问题,如果教师没有恰当的去处理,采取一种机智的方法,生成的问题也是徒劳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种机智的应变能力。对于一名年轻教师而言,要不断的去积累,在工作中经常反思,要有一种悟性,提升自己驾御课堂的教育技能,课堂效果怎能不好。

(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对于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学科而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对于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知识上升到了一个高度,部分孩子产生了对知识的抵触情绪。所以,作为教师,要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课堂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譬如,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识字,比赛读书,对于竞争心理非常强的孩子们而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课堂的一些真知灼见,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探索,为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而不懈努力。

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以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我们应站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立足课堂,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使每堂课都成为有效教学。

语文活动充满了探究。新的阅读理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应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这样,思辨活动就成了最重要的一种语文课堂活动。但是许多老师害怕课堂气氛太冷清,所以不由自主地将本来学生要“跳一跳”摘到的“果子”都放到了其伸手可及的地方,甚至于喂到“嘴边”,造成教育的惰性。你一问,我一答,但可惜的是往往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束缚学生,甚至越俎代庖。或, 一接近自己确定的已有的答案便加以诱导;或, 稍有出入就加以否认。最常见的对话是:(师)“读到这里,你产生了什么想法呢?”(生)“我们要向**(主人公)学习。”(师)“是啊,我们要向他(她、它)学习„„(如孝亲敬长、勇于奉献,视课文而定)的精神。”看上去,教学过程流畅,没有任何缝隙。但是,这种“无缝对接式”的教学活动有多少黄金含量呢?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一上讲台就“忘”了学生,讲得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学生也听之动容,但过后也就忘了个干净。因为学生大脑并没有开动,思维并没得到训练,成了课堂的应声虫、活道具。表面看上去,上述课堂气氛热烈,但是学生的思维却是很不充分的。学生还来不及思考,教师便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学生,此时,教师不是在引导,而是在拽着学生往前跑。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指挥棒亦步亦趋,长久以往,会使学生产生“我喜欢阅读,但阅读与我无关”的思想。这种表面上看上去的“高效”无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无利于其可持续性发展,实际上是一种“低效”的教学活动。画家作画,常会“留白”。而这空白处,留给人们无限遐想,让人荡气回肠。在教学时也是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妨有几分淡定的气质。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问。而当一个重磅的问题投给学生后,不妨学会等待。就像一支交响乐,行至舒缓处,听似婉转低吟,实则酝酿着一场暴风骤雨。同样,表面上鸦雀无声的教室这时实则充满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长达几分钟的“空白”,看似因教学流程的停滞而显得死气沉沉,实则涌动着思辨的激流。等了一会儿,大珠小珠落玉盘——高潮来了。思辨是最有价值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将思辨的时间真正留给学生,长久以往,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主体性得到发挥。

二 谁拽着牛鼻子——谈“平等中的首席”

新课改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并重视其独特感受和体验。在这样的理念下,课堂不再是教师独霸的舞台,学生也不再是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如今的课堂,活力比以前增强了,沟通比以前频繁了,师生关系比以前平等了,课堂气氛比以前民主了。但是,孩子的小脑筋有时也会蹦出一些出其不意的想法,扰乱正常的教学进程。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被调动起来了,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有时,我们会非常遗憾地看到,一堂本来备得很好的课,在学生一些出其不意的表现之前,这种主导作用显得异常乏力。有的教师因为拒绝倾听有悖课标而选择站在了课堂的边缘,让学生尽情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放弃了或找不回教育的权利,忘掉了教育作为一种交往活动它是有目的的这样一种特质。正由于失去了教育的目的性,课堂上表面看来你一言,我一语,实际上却耗时而无效。前不久,我在教《“生命桥”》一课时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学生忽然问我:“难道这些羚羊正好就是一对一对(一只老的配一只年轻的)的吗?如果有一只正好是单数,它不就摔死了吗”(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是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的。)这时,教室里其它同学的注意力立即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苦心经营的课堂气氛立即被打破。怎么办呢?我想起了钱梦龙老师。听说,钱梦龙老师教学生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时,有一个学生突然插嘴问:“跳鱼有几只脚?”钱老师坦诚:“不知道。”又问:“同学中有人知道吗?”同学也说不知道。接下来会是什么结果?我想,若我的学生时代,我的老师会立即喊停:“这跟我们这堂课没有关系。”新课改之后,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个问题我们放到课后来解决,有兴趣

的同学可以查查课外书,然后来告诉大家。”(这时,有的同学顺着这个思路从课堂上“游移”了出去:我家有什么书?我去问谁?„„)钱老师的解决方式:“有一个人知道——那就是闰土。为什么我们都不知道,闰土却知道呢?”于是引向文章的主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四方”的天空下。从这个课例,我们既能看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同时,也能看到教师作为“平等的首席”所发挥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能理性地审视、妥善地处理,使“课堂的生成”成为为教学服务的亮点。在这堂课中,我们既看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点拨者、引导者、激励者的作用,使课堂以一个优美的弧线又回到了原有的轨道上来。这就是教学智慧。做一名教师,就应该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教学。这种智慧,是边实践边思想边研究获得的,体现了教师自我反思、设计教育教学行为、从事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习钱老师的做法,当学生提出上面的问题后,我是这么回答的:“同学们,文章写到羚羊群飞度悬崖就戛然而止,并未交代他们有没有安然无恙。但是,倘若真发生刚才大家想象的情形,他们的命运会如何?”同学们开始埋头沉思。不一会儿,答案出来了:“羚羊是安全的。因为猎人们已经被眼前的情形所感动,纷纷放下了手中的猎枪。说明猎人是知错能改的。”我又追问:“猎人是被羚羊怎样的精神所感动呢?”于是,又顺利回归了主题。

三 删繁就简三秋树——谈语文的“简约美”教师工作室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是新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为了充满活力,许多教师动足了脑筋。但是,也不乏这样的现象:过于追求形式化的东西,占用了不少时间,但少有实效。有的课,吹拉弹唱,热闹非凡;有的课,又画又演,活泼有趣。但追问真正学到了多少关于语文的东西,却少之又少。我曾经听过一堂语文课《飞夺泸定桥》。教师硬要让学生将红军战士的动作演一演,结果贻笑大方。还有一节课《天鹅的故事》。教师辛辛苦苦做了一个“天鹅破冰”的动画。由于不逼真,反而让学生笑得前仰后合。种种现象不一一赘述。所以有的专家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去除非语文的东西。”“语文课要做减法。”是的,简简单单才是真,简约才是美。那么,语文的抓手是什么呢?语文课的“根”在哪儿呢?那就是语言。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于语言,语言便是语文的本位,便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而学习语言的方法正体现在“讲”、“读”、“思”三个方面。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大多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当然应该溶进学生的精神海洋。文章的多种美都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语言是根本,品读课文的语言是阅读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比如,国标本第八册《第一朵杏花》:第一句:“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醒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通过“醒、绿、皱、鼓”等关键词,简直把春天写活了。)第二句:“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通过“顷刻间、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竺可桢激动兴奋之情跃然纸上)落实语言的基本活动方式是什么?我认为主要应该是“讲”、“读”、“思”。“讲”,包括教师“讲”、学生“讲”;要选准“讲授点”,落实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讲”,使对文章的理解不断走向深入,开启智慧的引导, 同时,还潜移默化地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读”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朗读,默读,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熟读与精思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学而不思则罔”,要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此,“讲”、“读”、“思”三结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既能感悟到文字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关系,学习准确生动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自己写作技能(如第一句),又能在斟酌文字、品析玩赏间,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体会语句深藏的含义和文章表达的主题,提高鉴赏文学的能力(如第二句)。于是乎,学生得以深入理解课文,深化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放弃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领悟来解读文本,甚至完全超越文本,把教材当作了一个“引子”,是买椟还珠的愚蠢做法。这样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张扬,当然也不利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追求课堂的有效性不是神话。只要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那么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如何在语文教学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即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兴趣:敲开语文学习之门

由于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差异,语文学科重视程度逐渐受冷落,总觉得语文学习不用花太多功夫。作为教师如何因势利导,取其所长,取其所爱,培养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好语文非常重要。

首先,充分利用教材(课本)选文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对语文教科书的喜爱。新教材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二是选择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文章,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都能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还有一些单元选入的课文都是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如“科幻天地”“动物世界”等,这些篇目读来有味,能使他们对教材产生好奇心,也能大有收益,因此,我就用好教本,充分发挥教本的作用。

其次,给学生展示他们才华的空间。如今大部分学生家中都有电脑,他们也喜欢电脑,我就让他们上网查阅资料,有作者的介绍,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等等。这样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还很好地引导了他们将电脑用在学习上。

二、课堂:激扬语文学习生命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要做好课前预习,对所学内容要先熟悉,带着疑惑进入听讲。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课堂教学中我由浅入深,由培养语文阅读习惯,书写习惯,举手发言,寻找课文疑点的习惯入手,让学生逐步过渡到培养语文思维。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强调课堂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有利于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主题教学,选择有效的课程资源,在教学内容上实现重组,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弹性综合,使得学生的相关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将系统内化为个体知识。

同时,我还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上作了大胆尝试。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价值得到了充分实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整合:拓展语文学习渠道

语文教学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因此语文老师要构建“大语文观”,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助于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与契机,从整体上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质量,为其语文学习激活暂新的兴奋点。即倡导教师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内外的结合,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还体现在课外结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钻研:永葆语文之树常青

1、激发兴趣,找到兴奋点。认真钻研每一课的教法,根据文章特点采取最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2、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时刻处于积极思考问题的状态。

3、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促课外阅读持续进行。鼓励学生多背诵精美文章。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推荐与写作要求相关的书籍。

4、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举行演讲赛、辩论会、朗读比赛、说话比赛、知识竞赛、写作比赛等专题活动,在活动中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使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协调发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使更多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增强了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怎么样上有效的语文课堂”是近年来语文教师探讨的热门话题。通过学习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和到东元初中实地考察取经,我认为要把语文课上得扎实、朴实,上得开放而有活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在把握教材、尊重学生和调控课堂上下功夫。

一、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把握有效教学的基本点

钻研教材、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把教材钻透,才会扭转“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

学得很痛苦”的局面。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语言,甚至一个词语,都要做到深入浅出。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教师要养成“读”教材的习惯。像著名教师于永正老师那样一遍一遍地默读,读出课文的“意”来;一遍一遍地朗读,读出课文的“情”来。然后再把个人对教材的解读转化有效的教学行为设计成具有个性的教案。教案设计要凸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突破,注意情趣激发、学法引领、总结提升等方面教学语言的设计。语文课堂是动态发展的生成性课堂,我认为备课应重点备 “轮廓”,备“框架”。过去,我们备课过多考虑教师是怎么教的,备教师的过渡语言、课堂提问、启发引导以及练习设计等。课堂的预设环节一环紧扣一节,显得非常严密。而实施新课程,备课关键在于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确定 “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师要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课堂环节上。为此,我们在备课时,只要备环节的安排、活动的组织等大体轮廓,而不要对课堂教学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要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留下足够空间,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二、关注了解学生,把握有效教学的出发点

解读教材固然重要,解读学生同样不容忽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却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认识学生,把

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有效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由于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因此,各个教学环节占用课堂时间难以预料,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对时间的安排上要留有余地,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控。在设计古诗《钱塘湖春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教案时,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把对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理解和表达他怎样的情感两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难点来处理,预设了较细致的教学引导环节。哪知课堂上,学生通过课前查资料,不仅知道意思,还列举了许多关于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这时,我把课堂时间让给了学生,自己则欣喜地倾听着学生讲述。而到了让学生讲述这首诗意思这一教学环节时,竟没有一个学生举手,我想:也许是我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于是,我耐心地等待,并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学生经过静心思考梳理后,清楚而又准确说出了诗的大意。有的同学还用自编的现代诗来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这一情境教学策略真正体现了“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的理念,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45分钟是一节课的常数。在备课时,应更多地考虑课堂实际情况,留给师生灵活操作和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时间和语言表达交流机会,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三、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把握有效教学的生发点

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信息重组者””和“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教师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课堂生成出来有价值的资源要及时进行捕捉与筛选。并将之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及时调控课堂,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实施。新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它不该根据预设教案按部就班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课堂上,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阐述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样的课堂教师会有许多“意外的发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班级几十个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要比教师的个人的解读要全面的多,因此,教师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深入阅读文本的欲望,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构建和谐有效语文课堂

由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近年来得到国内外专家认可并大力提倡的“和谐教育”,它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

现阶段,我校正着力于构建和谐有效课堂的研究,我学习洋思中学经验和杜郎口教学模式,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和谐有效语文课堂。

一、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轻松进课堂。

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不要认为学生在课堂大声说话,畅所欲言,就是课堂纪律不好,因而对学生处处约束,使学生养成了中规中距的性格特点,语文课堂也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语文也就失去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吸引力。

语文老师应该是最有人文气质的老师,要幽默,风趣,还应不失温和,让学生对上语文课充满期待,并永远保持轻松的心态。当面对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眸子,当注视一张张溢满童真的脸庞,我想每一位做教师的都应该将同样的激情,同样的温情给予每一位学生。

二、给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即强烈的学习愿望。”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能看到同学们羡慕的眼神。每一名学生都有表现欲,都想展示自己的才能。如果在课堂上学生回答出了问题,那么对这门课,他就会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信心。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所以在语文课堂,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学生读课文,我常常会称赞他们“你的声音真动听!”“你读出了课文的抑扬顿挫!”“你读得真有感情!”;学生作业写认真了,我会在他们作业本的封面画上一张绽开的笑脸;学生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会大声鼓励他们:“你真了不起!”“我为你自豪!”久而久之,学生对我的语文课堂自然都很喜欢了。

三、预习工作不能忽视。

现在,我们语文课都不算多,光指望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就要在如何布置学生预习上多下功夫。现在我校提倡学案导学,在超前检测部分就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个工作。

那么,超前检测一般可以安排什么内容呢?

我认为,可以是一个小小的文学常识,可以是文章背景,可以是生字词,可以是对要学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时间在5分钟左右为宜,并要分不同的等级做一评价。使学生在以节课的开始就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目标要明确,出示方法要灵活。

一节语文课,我们提倡一至二个目标。在课堂出示时不能死板,最好以问题的形式。如背诵《木兰诗》,老师就可以说:“同学们,看谁能用最少的时间把《木兰诗》背得最好?”如复述《木兰诗》的目标,老师可以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学完之后,你要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那么我们看看在课堂谁讲得最好?”

五、独立学习要自主,质疑问难要提倡。

在揭示了教学目标后,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要相信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最终是靠自己学会的,教给学生怎样学习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不断出错不断矫正的过程,教师不能因为怕学生出错,就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

让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既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过解决疑难问题等等。学生自学前,教师要抓住知识点,提出问题,突出重点,确定学生自学思考的方向。这可以通过学案的设计来完成。

自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会很认真,边读边批划、注记、写提要等,但也不排除有少数学生可能不认真,我们当教师的不能放过一个学生,不然10分钟时间就要白白浪费掉。要保证每一个学生拼命学习,方式主要是巡视,即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回辅导,启发思考,留心观察,广泛答疑,有重点地辅导差生。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尽量不大声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导”在两个方面:(1)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2)通过巡视、个别询问、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把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切忌通篇讲、满堂灌,无尽无休地分析、讲解。而应该把培养能力,加强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上。

学生自学,教师要提出详细的要求,让学生对学那些知识、做哪些工作很明确。教师要把握好教材,依据教材特点,构思出有情趣的问题,克服学生因单调枯燥的问题而产生厌倦的心理。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有基础知识,要有思考归纳,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注意层层递进,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步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

并且在语文课堂,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合理选择,特别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多、跳跃性比较大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好,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块状的感觉。我们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精心编排问题的顺序,并在问题的过渡上花心思。

六、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要充分。

合作学习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在课堂上它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但是一定要注意,合作学习不能光拘泥于它的形式,不能看到学生讨论得很积极,就以为效果很好,实际学生交流的怎么样呢?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工作,可以适当

转一转,巡视一下,到每一个小组中去了解一下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老师退到幕后,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看起来轻松,实际操作起来并不轻松。因为“功夫在课外”,要真正掌握这种方法并不是容易的。要真正的实施学生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备课时要把目标设计好,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因为学生的思维是不可限量的,自学中可能有突发问题的出现,而这时就要多想几种可能,多设计几种方案,这是一个艰苦的备课过程,所以这就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认真备课,备精课。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

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即同桌互助和小组互助。小组互助为主要形式。教师实现分好小组,按照优生、中等生、后进生相结合的原则,每一组要选出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作业检查等。

小组在合作之后就要进行成果的展示,这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组织语言能力,检查学生预习、学习、讨论成果的途径,每个小组都要有代表发言,并由教师做出合理的评价,但教师在评价时一定要注意,要多次用鼓励性语言,让学生充分体现到成功的喜悦。

七、当堂训练要分层。

当堂训练是检测学生一节课学习情况、达标情况的手段和途径。教师要精心选择供训练用的作业,可强化巩固,或系统巩固,或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当堂训练的时间应充分保证,不能流于形式。为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一般每节课当堂训练时间可在15分钟左右。

当堂训练的内容要精选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必做题面向所有学生,而选做题则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做,其余学生自愿,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作业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适宜,既不过于难,又不过于简单,而且作业的数量适量,以学生经过努力在15分钟之内能完成为限,对学生易做错的题词型或题目还可设计适当的重复练习。

当堂训练应做到独立和按时,教师不指导。当堂作业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地完成,不准学生抄袭,教师也不予指导。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还有助于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预习新课创造条件。

在学生当堂作业时,教师要勤于巡视检查,批改部分作业。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不良习惯和表现,并及时提醒纠正,并通过现场批改作业,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便于学生掌握。

在当堂训练中,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1)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2)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知识,培养能力,不搞死记硬背。(3)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快节奏的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另外,每节课还应给学生留出自评归纳的时间,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归纳的能力,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启发。总而言之,现形势下要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就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课堂

从教两年以来,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构建有效的,和谐的语文课堂,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体现教育的艺术性,让学生能够乐学,爱学,有所学。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薄的想法:

一 ﹑我看有效课堂

什么是有效课堂呢?一方面,教师能够运用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另一方面,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能够领悟﹑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最重要的,师生之间还要有一种默契和和谐。使课堂在一种寓教于乐中度过。

二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一)精心备课,透析教材

如果把学生比作一张白纸,那么老师教什么,白纸上就呈现什么。而有效的课堂上应该是每个儿童带着生活经验和老师、同学共同分享,所以教师的主要职责不是在灌输,而是在开发。备课时,教师要想儿童已经有了哪些生活经验,可以做这节课知识的辅垫,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去设计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孩子能够根据已有经验去善思,善问。而教师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还要对教材有深入的探究和把握,掌握课文内容的重难点,对一些知识点的讲解也要渗透。

(二)认识自我,博学广义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教师,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可亲的笑容,自然会博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往往是因为喜欢一位老师才喜欢她上的课。这是构建有效课堂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三)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

有效课堂从根本意义上讲,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是一定不会有效的。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那么对于课堂上生成的一些问题,如果教师没有恰当的去处理,采取一种机智的方法,生成的问题也是徒劳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种机智的应变能力。对于一名年轻教师而言,要不断的去积累,在工作中经常反思,要有一种悟性,提升自己驾御课堂的教育技能,课堂效果怎能不好。

(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对于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学科而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对于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知识上升到了一个高度,部分孩子产生了对知识的抵触情绪。所以,作为教师,要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课堂上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譬如,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识字,比赛读书,对于竞争心理非常强的孩子们而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课堂的一些真知灼见,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探索,为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而不懈努力。

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以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我们应站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立足课堂,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使每堂课都成为有效教学。

语文活动充满了探究。新的阅读理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应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这样,思辨活动就成了最重要的一种语文课堂活动。但是许多老师害怕课堂气氛太冷清,所以不由自主地将本来学生要“跳一跳”摘到的“果子”都放到了其伸手可及的地方,甚至于喂到“嘴边”,造成教育的惰性。你一问,我一答,但可惜的是往往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束缚学生,甚至越俎代庖。或, 一接近自己确定的已有的答案便加以诱导;或, 稍有出入就加以否认。最常见的对话是:(师)“读到这里,你产生了什么想法呢?”(生)“我们要向**(主人公)学习。”(师)“是啊,我们要向他(她、它)学习„„(如孝亲敬长、勇于奉献,视课文而定)的精神。”看上去,教学过程流畅,没有任何缝隙。但是,这种“无缝对接式”的教学活动有多少黄金含量呢?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一上讲台就“忘”了学生,讲得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学生也听之动容,但过后也就忘了个干净。因为学生大脑并没有开动,思维并没得到训练,成了课堂的应声虫、活道具。表面看上去,上述课堂气氛热烈,但是学生的思维却是很不充分的。学生还来不及思考,教师便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学生,此时,教师不是在引导,而是在拽着学生往前跑。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指挥棒亦步亦趋,长久以往,会使学生产生“我喜欢阅读,但阅读与我无关”的思想。这种表面上看上去的“高效”无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无利于其可持续性发展,实际上是一种“低效”的教学活动。画家作画,常会“留白”。而这空白处,留给人们无限遐想,让人荡气回肠。在教学时也是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不妨有几分淡定的气质。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问。而当一个重磅的问题投给学生后,不妨学会等待。就像一支交响乐,行至舒缓处,听似婉转低吟,实则酝酿着一场暴风骤雨。同样,表面上鸦雀无声的教室这时实则充满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长达几分钟的“空白”,看似因教学流程的停滞而显得死气沉沉,实则涌动着思辨的激流。等了一会儿,大珠小珠落玉盘——高潮来了。思辨是最有价值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将思辨的时间真正留给学生,长久以往,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主体性得到发挥。

二 谁拽着牛鼻子——谈“平等中的首席”

新课改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并重视其独特感受和体验。在这样的理念下,课堂不再是教师独霸的舞台,学生也不再是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如今的课堂,活力比以前增强了,沟通比以前频繁了,师生关系比以前平等了,课堂气氛比以前民主了。但是,孩子的小脑筋有时也会蹦出一些出其不意的想法,扰乱正常的教学进程。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被调动起来了,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有时,我们会非常遗憾地看到,一堂本来备得很好的课,在学生一些出其不意的表现之前,这种主导作用显得异常乏力。有的教师因为拒绝倾听有悖课标而选择站在了课堂的边缘,让学生尽情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放弃了或找不回教育的权利,忘掉了教育作为一种交往活动它是有目的的这样一种特质。正由于失去了教育的目的性,课堂上表面看来你一言,我一语,实际上却耗时而无效。前不久,我在教《“生命桥”》一课时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学生忽然问我:“难道这些羚羊正好就是一对一对(一只老的配一只年轻的)的吗?如果有一只正好是单数,它不就摔死了吗”(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是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的。)这时,教室里其它同学的注意力立即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苦心经营的课堂气氛立即被打破。怎么办呢?我想起了钱梦龙老师。听说,钱梦龙老师教学生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时,有一个学生突然插嘴问:“跳鱼有几只脚?”钱老师坦诚:“不知道。”又问:“同学中有人知道吗?”同学也说不知道。接下来会是什么结果?我想,若我的学生时代,我的老师会立即喊停:“这跟我们这堂课没有关系。”新课改之后,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个问题我们放到课后来解决,有兴趣

的同学可以查查课外书,然后来告诉大家。”(这时,有的同学顺着这个思路从课堂上“游移”了出去:我家有什么书?我去问谁?„„)钱老师的解决方式:“有一个人知道——那就是闰土。为什么我们都不知道,闰土却知道呢?”于是引向文章的主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四方”的天空下。从这个课例,我们既能看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同时,也能看到教师作为“平等的首席”所发挥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能理性地审视、妥善地处理,使“课堂的生成”成为为教学服务的亮点。在这堂课中,我们既看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点拨者、引导者、激励者的作用,使课堂以一个优美的弧线又回到了原有的轨道上来。这就是教学智慧。做一名教师,就应该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教学。这种智慧,是边实践边思想边研究获得的,体现了教师自我反思、设计教育教学行为、从事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习钱老师的做法,当学生提出上面的问题后,我是这么回答的:“同学们,文章写到羚羊群飞度悬崖就戛然而止,并未交代他们有没有安然无恙。但是,倘若真发生刚才大家想象的情形,他们的命运会如何?”同学们开始埋头沉思。不一会儿,答案出来了:“羚羊是安全的。因为猎人们已经被眼前的情形所感动,纷纷放下了手中的猎枪。说明猎人是知错能改的。”我又追问:“猎人是被羚羊怎样的精神所感动呢?”于是,又顺利回归了主题。

三 删繁就简三秋树——谈语文的“简约美”教师工作室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是新课改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为了充满活力,许多教师动足了脑筋。但是,也不乏这样的现象:过于追求形式化的东西,占用了不少时间,但少有实效。有的课,吹拉弹唱,热闹非凡;有的课,又画又演,活泼有趣。但追问真正学到了多少关于语文的东西,却少之又少。我曾经听过一堂语文课《飞夺泸定桥》。教师硬要让学生将红军战士的动作演一演,结果贻笑大方。还有一节课《天鹅的故事》。教师辛辛苦苦做了一个“天鹅破冰”的动画。由于不逼真,反而让学生笑得前仰后合。种种现象不一一赘述。所以有的专家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去除非语文的东西。”“语文课要做减法。”是的,简简单单才是真,简约才是美。那么,语文的抓手是什么呢?语文课的“根”在哪儿呢?那就是语言。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于语言,语言便是语文的本位,便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而学习语言的方法正体现在“讲”、“读”、“思”三个方面。语文教材所选篇目大多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当然应该溶进学生的精神海洋。文章的多种美都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语言是根本,品读课文的语言是阅读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比如,国标本第八册《第一朵杏花》:第一句:“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醒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通过“醒、绿、皱、鼓”等关键词,简直把春天写活了。)第二句:“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通过“顷刻间、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竺可桢激动兴奋之情跃然纸上)落实语言的基本活动方式是什么?我认为主要应该是“讲”、“读”、“思”。“讲”,包括教师“讲”、学生“讲”;要选准“讲授点”,落实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讲”,使对文章的理解不断走向深入,开启智慧的引导, 同时,还潜移默化地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读”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朗读,默读,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熟读与精思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学而不思则罔”,要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此,“讲”、“读”、“思”三结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既能感悟到文字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关系,学习准确生动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自己写作技能(如第一句),又能在斟酌文字、品析玩赏间,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语言积累,体会语句深藏的含义和文章表达的主题,提高鉴赏文学的能力(如第二句)。于是乎,学生得以深入理解课文,深化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放弃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领悟来解读文本,甚至完全超越文本,把教材当作了一个“引子”,是买椟还珠的愚蠢做法。这样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写作水平,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张扬,当然也不利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追求课堂的有效性不是神话。只要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那么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如何在语文教学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即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兴趣:敲开语文学习之门

由于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差异,语文学科重视程度逐渐受冷落,总觉得语文学习不用花太多功夫。作为教师如何因势利导,取其所长,取其所爱,培养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好语文非常重要。

首先,充分利用教材(课本)选文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对语文教科书的喜爱。新教材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二是选择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文章,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都能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还有一些单元选入的课文都是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如“科幻天地”“动物世界”等,这些篇目读来有味,能使他们对教材产生好奇心,也能大有收益,因此,我就用好教本,充分发挥教本的作用。

其次,给学生展示他们才华的空间。如今大部分学生家中都有电脑,他们也喜欢电脑,我就让他们上网查阅资料,有作者的介绍,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等等。这样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还很好地引导了他们将电脑用在学习上。

二、课堂:激扬语文学习生命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要做好课前预习,对所学内容要先熟悉,带着疑惑进入听讲。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课堂教学中我由浅入深,由培养语文阅读习惯,书写习惯,举手发言,寻找课文疑点的习惯入手,让学生逐步过渡到培养语文思维。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强调课堂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有利于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主题教学,选择有效的课程资源,在教学内容上实现重组,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弹性综合,使得学生的相关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将系统内化为个体知识。

同时,我还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上作了大胆尝试。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价值得到了充分实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整合:拓展语文学习渠道

语文教学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因此语文老师要构建“大语文观”,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助于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与契机,从整体上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质量,为其语文学习激活暂新的兴奋点。即倡导教师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内外的结合,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了解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学习和探究之中;还体现在课外结合课文进行拓展阅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钻研:永葆语文之树常青

1、激发兴趣,找到兴奋点。认真钻研每一课的教法,根据文章特点采取最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2、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时刻处于积极思考问题的状态。

3、开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促课外阅读持续进行。鼓励学生多背诵精美文章。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推荐与写作要求相关的书籍。

4、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举行演讲赛、辩论会、朗读比赛、说话比赛、知识竞赛、写作比赛等专题活动,在活动中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使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协调发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使更多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增强了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怎么样上有效的语文课堂”是近年来语文教师探讨的热门话题。通过学习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和到东元初中实地考察取经,我认为要把语文课上得扎实、朴实,上得开放而有活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在把握教材、尊重学生和调控课堂上下功夫。

一、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把握有效教学的基本点

钻研教材、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把教材钻透,才会扭转“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

学得很痛苦”的局面。教师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语言,甚至一个词语,都要做到深入浅出。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堂教学越得心应手。教师要养成“读”教材的习惯。像著名教师于永正老师那样一遍一遍地默读,读出课文的“意”来;一遍一遍地朗读,读出课文的“情”来。然后再把个人对教材的解读转化有效的教学行为设计成具有个性的教案。教案设计要凸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突破,注意情趣激发、学法引领、总结提升等方面教学语言的设计。语文课堂是动态发展的生成性课堂,我认为备课应重点备 “轮廓”,备“框架”。过去,我们备课过多考虑教师是怎么教的,备教师的过渡语言、课堂提问、启发引导以及练习设计等。课堂的预设环节一环紧扣一节,显得非常严密。而实施新课程,备课关键在于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确定 “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师要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课堂环节上。为此,我们在备课时,只要备环节的安排、活动的组织等大体轮廓,而不要对课堂教学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要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留下足够空间,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二、关注了解学生,把握有效教学的出发点

解读教材固然重要,解读学生同样不容忽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却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认识学生,把

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有效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由于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因此,各个教学环节占用课堂时间难以预料,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对时间的安排上要留有余地,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控。在设计古诗《钱塘湖春行》(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教案时,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把对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理解和表达他怎样的情感两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难点来处理,预设了较细致的教学引导环节。哪知课堂上,学生通过课前查资料,不仅知道意思,还列举了许多关于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这时,我把课堂时间让给了学生,自己则欣喜地倾听着学生讲述。而到了让学生讲述这首诗意思这一教学环节时,竟没有一个学生举手,我想:也许是我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于是,我耐心地等待,并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学生经过静心思考梳理后,清楚而又准确说出了诗的大意。有的同学还用自编的现代诗来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这一情境教学策略真正体现了“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的理念,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45分钟是一节课的常数。在备课时,应更多地考虑课堂实际情况,留给师生灵活操作和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时间和语言表达交流机会,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三、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把握有效教学的生发点

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信息重组者””和“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教师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课堂生成出来有价值的资源要及时进行捕捉与筛选。并将之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及时调控课堂,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实施。新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它不该根据预设教案按部就班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课堂上,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阐述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样的课堂教师会有许多“意外的发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班级几十个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要比教师的个人的解读要全面的多,因此,教师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深入阅读文本的欲望,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构建和谐有效语文课堂

由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近年来得到国内外专家认可并大力提倡的“和谐教育”,它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

现阶段,我校正着力于构建和谐有效课堂的研究,我学习洋思中学经验和杜郎口教学模式,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和谐有效语文课堂。

一、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轻松进课堂。

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不要认为学生在课堂大声说话,畅所欲言,就是课堂纪律不好,因而对学生处处约束,使学生养成了中规中距的性格特点,语文课堂也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语文也就失去了在学生心目中的吸引力。

语文老师应该是最有人文气质的老师,要幽默,风趣,还应不失温和,让学生对上语文课充满期待,并永远保持轻松的心态。当面对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眸子,当注视一张张溢满童真的脸庞,我想每一位做教师的都应该将同样的激情,同样的温情给予每一位学生。

二、给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即强烈的学习愿望。”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能看到同学们羡慕的眼神。每一名学生都有表现欲,都想展示自己的才能。如果在课堂上学生回答出了问题,那么对这门课,他就会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信心。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所以在语文课堂,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学生读课文,我常常会称赞他们“你的声音真动听!”“你读出了课文的抑扬顿挫!”“你读得真有感情!”;学生作业写认真了,我会在他们作业本的封面画上一张绽开的笑脸;学生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会大声鼓励他们:“你真了不起!”“我为你自豪!”久而久之,学生对我的语文课堂自然都很喜欢了。

三、预习工作不能忽视。

现在,我们语文课都不算多,光指望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就要在如何布置学生预习上多下功夫。现在我校提倡学案导学,在超前检测部分就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个工作。

那么,超前检测一般可以安排什么内容呢?

我认为,可以是一个小小的文学常识,可以是文章背景,可以是生字词,可以是对要学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时间在5分钟左右为宜,并要分不同的等级做一评价。使学生在以节课的开始就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目标要明确,出示方法要灵活。

一节语文课,我们提倡一至二个目标。在课堂出示时不能死板,最好以问题的形式。如背诵《木兰诗》,老师就可以说:“同学们,看谁能用最少的时间把《木兰诗》背得最好?”如复述《木兰诗》的目标,老师可以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学完之后,你要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那么我们看看在课堂谁讲得最好?”

五、独立学习要自主,质疑问难要提倡。

在揭示了教学目标后,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要相信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最终是靠自己学会的,教给学生怎样学习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不断出错不断矫正的过程,教师不能因为怕学生出错,就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

让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既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过解决疑难问题等等。学生自学前,教师要抓住知识点,提出问题,突出重点,确定学生自学思考的方向。这可以通过学案的设计来完成。

自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会很认真,边读边批划、注记、写提要等,但也不排除有少数学生可能不认真,我们当教师的不能放过一个学生,不然10分钟时间就要白白浪费掉。要保证每一个学生拼命学习,方式主要是巡视,即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回辅导,启发思考,留心观察,广泛答疑,有重点地辅导差生。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尽量不大声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导”在两个方面:(1)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2)通过巡视、个别询问、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把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切忌通篇讲、满堂灌,无尽无休地分析、讲解。而应该把培养能力,加强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上。

学生自学,教师要提出详细的要求,让学生对学那些知识、做哪些工作很明确。教师要把握好教材,依据教材特点,构思出有情趣的问题,克服学生因单调枯燥的问题而产生厌倦的心理。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有基础知识,要有思考归纳,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注意层层递进,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步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

并且在语文课堂,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合理选择,特别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多、跳跃性比较大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好,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块状的感觉。我们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精心编排问题的顺序,并在问题的过渡上花心思。

六、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要充分。

合作学习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在课堂上它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但是一定要注意,合作学习不能光拘泥于它的形式,不能看到学生讨论得很积极,就以为效果很好,实际学生交流的怎么样呢?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工作,可以适当

转一转,巡视一下,到每一个小组中去了解一下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老师退到幕后,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看起来轻松,实际操作起来并不轻松。因为“功夫在课外”,要真正掌握这种方法并不是容易的。要真正的实施学生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备课时要把目标设计好,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因为学生的思维是不可限量的,自学中可能有突发问题的出现,而这时就要多想几种可能,多设计几种方案,这是一个艰苦的备课过程,所以这就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认真备课,备精课。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

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即同桌互助和小组互助。小组互助为主要形式。教师实现分好小组,按照优生、中等生、后进生相结合的原则,每一组要选出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作业检查等。

小组在合作之后就要进行成果的展示,这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组织语言能力,检查学生预习、学习、讨论成果的途径,每个小组都要有代表发言,并由教师做出合理的评价,但教师在评价时一定要注意,要多次用鼓励性语言,让学生充分体现到成功的喜悦。

七、当堂训练要分层。

当堂训练是检测学生一节课学习情况、达标情况的手段和途径。教师要精心选择供训练用的作业,可强化巩固,或系统巩固,或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当堂训练的时间应充分保证,不能流于形式。为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一般每节课当堂训练时间可在15分钟左右。

当堂训练的内容要精选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必做题面向所有学生,而选做题则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做,其余学生自愿,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作业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适宜,既不过于难,又不过于简单,而且作业的数量适量,以学生经过努力在15分钟之内能完成为限,对学生易做错的题词型或题目还可设计适当的重复练习。

当堂训练应做到独立和按时,教师不指导。当堂作业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地完成,不准学生抄袭,教师也不予指导。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还有助于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预习新课创造条件。

在学生当堂作业时,教师要勤于巡视检查,批改部分作业。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不良习惯和表现,并及时提醒纠正,并通过现场批改作业,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便于学生掌握。

在当堂训练中,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1)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2)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知识,培养能力,不搞死记硬背。(3)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快节奏的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另外,每节课还应给学生留出自评归纳的时间,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归纳的能力,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启发。总而言之,现形势下要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就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相关文章

  • 校庆论文征集名录
  • 校庆论文征集名录(2011.08止) 江洁华 Web2.0技术在高中美术课程资源拓展与应用初探 刘亚萍 Web2.0条件下高中语文校本资源平台的构建与运用 李理 Web 2.0助力下的班主任工作--如何利用web 2.0下的各种工具协助班级 ...查看


  • 试论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 摘 要:课堂,是我们全面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所在.所以,构建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广大教育者所要努力和实践的方向.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构建开放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 ...查看


  • 如何构建高效的中学语文课堂
  • 摘 要: 提高中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对培养学生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师一定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益,努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堂 高效课堂 教 ...查看


  • 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语文课堂
  • 现阶段,我校正着力于构建交互式快乐课堂的研究,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氛围是和谐的.和谐的语文课堂坚持以人为本,它适应于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使课堂中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 ...查看


  • 浅析小学阶段语文特色教学有效开展
  • 摘要:新时期,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新课改下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新课改的主要阵地.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认识,积极构建优质教学课堂有效构建 ...查看


  • 谈谈对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看法
  •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在学校,教育和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要使课堂达到有效,离 不开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等多种器官,确 保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 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和整合过程,使 ...查看


  • 教育研究课题选题参考20110929
  • 教育研究课题选题参考(一) 一.德育研究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后进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学生道德学习研究. "家校共育"的个案研究.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形成原因研究 学业优秀学生的行为 ...查看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重构
  • 作者:马明亮 中国西部科技 2010年04期 一.我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育专家.学者.基层的教育管理者先后提出各种不同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然而基层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仍然觉得很茫然,究其原因: ( ...查看


  • 校本培训资料2011下4
  • 校本培训资料2011下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qu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