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两难十件事例举

道德两难十件事例举

事例一

2006年,江苏南京的彭宇搀扶跌倒在公交站台旁的老人,老人却一口咬定是彭宇将他撞倒。事后法院按“推理分析”,最后判决彭宇赔偿受害人损失4万多元。彭宇本来助人为乐,却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008年发生的郑州版“南京彭宇案”,郑州一大学生扶起一位老太,老太当时称被撞伤腰,2009年12月28日,法院判学生赔偿老太7.9万元。淮安卖豆饼的周老太捡1700元归还后反成被告(参见2009年11月26日《扬子晚报》);南京两小伙发现百元钞票不敢捡,冒雨等警察(参见2009年12月9日《扬子晚报》);两小伙发现一沓现金后冒雨等警察,11人自称失主(参见2009年12月24日《扬子晚报);南京一男子捡到空钱包怕被诬告找来4人作证(参见2010年l月4日《扬子晚报》)。

事例二

在一次全区性的广播操比赛中,我实习所在的班级成绩不错但是一位评委随口问了参赛的一名学生:“你们都是来自同一个班级吗?”“不是,有几个同学是从邻班借来的。”这个同学无意中的回答却导致了班级的落选。原来不符合比赛由同一个班学生组成的要求。事后全班同学都责怪这位同学,这位同学也十分自责,认为自己给集体抹了黑。 事例三

2011年10月,小悦悦事件中的18位路人无一伸出援助之手。我们被围观的“看客”们“见死不救”、“见危不助”、“见难不帮”的麻木和冷漠所激怒,鉴于“彭宇案”我们谴责这18位路人吗?他们该不该伸出援助之手?

事例四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某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典籍毁于一旦。学校上下痛心疾首,一名学生的脸色尤其凝重。突发的火灾把这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位置,逼迫他作出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将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归还。一场大火使这本书一夜之间成为250本书中的唯一“幸存者”。怎么办?是据为己有,还是主动归还?

事例五

早上,小明匆匆忙忙准备去上学,妈妈问他周末是否可以去看望奶奶,小明随口答应了。可是,老师又请小明在周末帮忙做事,这令他左右为难。请思考小明该怎么做? 事例六

课本中的事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就有一个两难情境:在距离捕捞开放时间仅仅两个小时的时候,主人翁钓上来一条从未见过的大大的漂亮的鲈鱼,该不该放掉这条鱼呢?

事例七

小洁是一个12岁女孩,妈妈曾许诺过,如果小洁能通过干家务和节省午餐费,攒到足

够的钱用于买门票,她就能在周末去看一场向往已久的演唱会。当她设法攒到了 450 元时(演唱会门票只需 400 元),妈妈却改变了主意,告诉小洁与其用这笔钱去看演唱会,不如将它作为新学校的校服费。小洁很失望,但不管怎样她还是决定去看演唱会。她买了一张票,告诉妈妈她只攒下 50 元。周末她去看演出并告诉妈妈她要花一天时间和朋友一起玩。一周过去了,妈妈还没有发现事实真相。后来小洁将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姐姐小静。是不是应该把小洁的行为告诉妈妈?小静犹豫着„„

事例八

孙天帅的家在河南农村,正当他即将高中毕业时,家庭面临极大困难:父亲病重,母亲年事已高,弟弟正在求学,为了给父亲治病,圆弟弟求学之梦,他背上简单的行囊,南下珠海打工。但是,在他打工的工厂,出现了韩国女老板无视中国法律,强迫中国工人下跪的事件。在这种情况下,他该怎么办?如果他拒绝下跪,必失去工作,难尽为人子、为人兄的责任;如果他下跪,又有损个人尊严特别是民族尊严。孙天帅必须在责任0和/尊严0中作出抉择。

事例九

在品社教学《保护我们的环境》时,有的学生认为,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而有的学生认为我们必须发展经济,只要人民有钱了,就会有幸福的生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和“经济要发展,环境可后退”成为“两难决择”。 事例十

小丹是我的好朋友。有一天,我们班里一位同学的MP3丢了,非常着急。我也帮着到处寻找,但没有找到。放学后我去小丹家里玩,却发现了一个MP3,几经追问,小丹承认拿了同学的MP3,并央求我为她保密,说她自己会处理的。但是三天过去了,小丹还没有把MP3还回去。我该怎么办?

道德两难十件事例举

事例一

2006年,江苏南京的彭宇搀扶跌倒在公交站台旁的老人,老人却一口咬定是彭宇将他撞倒。事后法院按“推理分析”,最后判决彭宇赔偿受害人损失4万多元。彭宇本来助人为乐,却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008年发生的郑州版“南京彭宇案”,郑州一大学生扶起一位老太,老太当时称被撞伤腰,2009年12月28日,法院判学生赔偿老太7.9万元。淮安卖豆饼的周老太捡1700元归还后反成被告(参见2009年11月26日《扬子晚报》);南京两小伙发现百元钞票不敢捡,冒雨等警察(参见2009年12月9日《扬子晚报》);两小伙发现一沓现金后冒雨等警察,11人自称失主(参见2009年12月24日《扬子晚报);南京一男子捡到空钱包怕被诬告找来4人作证(参见2010年l月4日《扬子晚报》)。

事例二

在一次全区性的广播操比赛中,我实习所在的班级成绩不错但是一位评委随口问了参赛的一名学生:“你们都是来自同一个班级吗?”“不是,有几个同学是从邻班借来的。”这个同学无意中的回答却导致了班级的落选。原来不符合比赛由同一个班学生组成的要求。事后全班同学都责怪这位同学,这位同学也十分自责,认为自己给集体抹了黑。 事例三

2011年10月,小悦悦事件中的18位路人无一伸出援助之手。我们被围观的“看客”们“见死不救”、“见危不助”、“见难不帮”的麻木和冷漠所激怒,鉴于“彭宇案”我们谴责这18位路人吗?他们该不该伸出援助之手?

事例四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某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典籍毁于一旦。学校上下痛心疾首,一名学生的脸色尤其凝重。突发的火灾把这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位置,逼迫他作出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将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归还。一场大火使这本书一夜之间成为250本书中的唯一“幸存者”。怎么办?是据为己有,还是主动归还?

事例五

早上,小明匆匆忙忙准备去上学,妈妈问他周末是否可以去看望奶奶,小明随口答应了。可是,老师又请小明在周末帮忙做事,这令他左右为难。请思考小明该怎么做? 事例六

课本中的事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就有一个两难情境:在距离捕捞开放时间仅仅两个小时的时候,主人翁钓上来一条从未见过的大大的漂亮的鲈鱼,该不该放掉这条鱼呢?

事例七

小洁是一个12岁女孩,妈妈曾许诺过,如果小洁能通过干家务和节省午餐费,攒到足

够的钱用于买门票,她就能在周末去看一场向往已久的演唱会。当她设法攒到了 450 元时(演唱会门票只需 400 元),妈妈却改变了主意,告诉小洁与其用这笔钱去看演唱会,不如将它作为新学校的校服费。小洁很失望,但不管怎样她还是决定去看演唱会。她买了一张票,告诉妈妈她只攒下 50 元。周末她去看演出并告诉妈妈她要花一天时间和朋友一起玩。一周过去了,妈妈还没有发现事实真相。后来小洁将这件事告诉了她的姐姐小静。是不是应该把小洁的行为告诉妈妈?小静犹豫着„„

事例八

孙天帅的家在河南农村,正当他即将高中毕业时,家庭面临极大困难:父亲病重,母亲年事已高,弟弟正在求学,为了给父亲治病,圆弟弟求学之梦,他背上简单的行囊,南下珠海打工。但是,在他打工的工厂,出现了韩国女老板无视中国法律,强迫中国工人下跪的事件。在这种情况下,他该怎么办?如果他拒绝下跪,必失去工作,难尽为人子、为人兄的责任;如果他下跪,又有损个人尊严特别是民族尊严。孙天帅必须在责任0和/尊严0中作出抉择。

事例九

在品社教学《保护我们的环境》时,有的学生认为,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而有的学生认为我们必须发展经济,只要人民有钱了,就会有幸福的生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和“经济要发展,环境可后退”成为“两难决择”。 事例十

小丹是我的好朋友。有一天,我们班里一位同学的MP3丢了,非常着急。我也帮着到处寻找,但没有找到。放学后我去小丹家里玩,却发现了一个MP3,几经追问,小丹承认拿了同学的MP3,并央求我为她保密,说她自己会处理的。但是三天过去了,小丹还没有把MP3还回去。我该怎么办?


相关文章

  • _守德_如何不再难_
  • 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3日/第004版 要闻 "守德"如何不再难? 廖小言 最近,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给人"冰火两重天"之感.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 ...查看


  • 教师考编真题
  • 一.选择题 1.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感染 2.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腾伯格 ...查看


  • _思想道德修养课_中的两难问题教学法
  • "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两难问题教学法 杨玮玉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广东广州510225 ) 摘要: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中正确运用两难问题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积极道德思维,帮助他们换位 ...查看


  • 思想品德电教教材的广泛使用
  • 思想品德电教教材的广泛使用,给思想品德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目前在发挥思想品德电教教材的功能上,存在以下三种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利用率低,通常是上研究课或有人听课时用,其他时间少用.二是使用目的不明确,只 ...查看


  • 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
  •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提出了著名的儿童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三种不同发展水平,每一水平又分两个阶段. 基于对孩子道德判断发展的6阶段理论,科尔伯 ...查看


  •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
  • 儿童道德是如何发展的? --听听科尔伯格怎么说  大师简介 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 ,October 25, 1927 – January 19, 1987)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 ...查看


  • 经典道德两难问题
  • 关于"道德两难问题" 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所谓的"道德两难问题",即假想在一个场景之下人必须做出他的道德选择,但是做出任何一个选择似乎都是道德的,也似乎都是不道德的一类问题.以下就是一个很让人左右为难的& ...查看


  • 器官捐献的道德两难案例一则zz
  • 器官捐献的道德两难案例一则zz By Xin LI on May 5, 2005 4:06 PM | Permalink | Comments (0) 看到KGB的一篇文章,十分发人深思. 案例:一个五岁的小姑娘因为血管球性肾炎(glome ...查看


  •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11级 学号:11211016 姓名:陈中华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摘 要]科尔伯格是当代西方道德认知学派的创立者和最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