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西双版纳

7.2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曹庄中学 张子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特点及资源优势。

能力目标: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降水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情感目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

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解。 【教学重点】

旅游业作为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教学难点】

旅游业是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播放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并展示西双版纳相关景观图片,

导入 新课

引导学生判断这是什么地方? 承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走进西双版纳,认识这个位于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

自主 学习

【学习活动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1、 地理位置

读教材图7.10,引导学生从纬度、海陆、交通、与周边国家的联系等方面分析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

学生活动

学生聆听优美的音乐、欣赏美丽的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西双版纳的强烈欲望。

学生观察图7.10读教材57页思考分析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

小组 讨论 交流 展示

2、气候

读教材图7.13,了解西双版纳的气候 类型及特点。 3、热带动植物资源

读教材图7.11和7.12,了解西双版纳特有的植动物景观,并探究西双版纳成为“热带动植物王国”的原因。 4、人文资源

承转:除了自然景观,独特的民族风情也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读图7.1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结合图7.11和图7.12读教材58页学习西双版纳的热带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表现在读教材59页找出民族文化表现在哪

些方面。 哪些方面?

承转:民族文化习俗的形成,往往与 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读教材图7.14,讨论傣家的竹楼、孔

雀舞、竹筒饭与他们生存的自然环境

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展示。

之间的关系。

5、归纳交流:西双版纳可以发展哪些特色旅游?

【学习活动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1、 支柱产业

读教材图7.15说出西双版纳的旅游景 区和开发的旅游线路,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读教材图7.16谈谈你对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 理解?

2、 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结合图7.16分析旅游业崛起的原因

读教材61页和图7.15后小组交流

读教材图7.16和7.17,分析旅游业的

教师 点拔

还带动了哪些部门的发展? 3、 旅游业下滑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1)结合教材63页“活动”2,分析关?

(2)为使西双版纳的旅游健康持续发展,你有哪些对策?

要求学生用几句话谈谈这节课的收

读教材62页和图7.17分析得出结论

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下滑与哪些因素有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交流展示

课堂 小结 巩固 提高

获,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概括思维能学生概括归纳总结 力。

教师指导学生做题

学生做题

板书设计

一、 丰富的旅游资源 1、 地理位置 2、 气候

3、 热带动植物资源 4、 民族风情

二、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1、 支柱产业

2、 旅游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3、 旅游业下滑的原因及对策

7.2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曹庄中学 张子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特点及资源优势。

能力目标: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降水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情感目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

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解。 【教学重点】

旅游业作为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教学难点】

旅游业是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播放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并展示西双版纳相关景观图片,

导入 新课

引导学生判断这是什么地方? 承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走进西双版纳,认识这个位于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

自主 学习

【学习活动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1、 地理位置

读教材图7.10,引导学生从纬度、海陆、交通、与周边国家的联系等方面分析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

学生活动

学生聆听优美的音乐、欣赏美丽的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西双版纳的强烈欲望。

学生观察图7.10读教材57页思考分析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

小组 讨论 交流 展示

2、气候

读教材图7.13,了解西双版纳的气候 类型及特点。 3、热带动植物资源

读教材图7.11和7.12,了解西双版纳特有的植动物景观,并探究西双版纳成为“热带动植物王国”的原因。 4、人文资源

承转:除了自然景观,独特的民族风情也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读图7.1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结合图7.11和图7.12读教材58页学习西双版纳的热带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表现在读教材59页找出民族文化表现在哪

些方面。 哪些方面?

承转:民族文化习俗的形成,往往与 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读教材图7.14,讨论傣家的竹楼、孔

雀舞、竹筒饭与他们生存的自然环境

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展示。

之间的关系。

5、归纳交流:西双版纳可以发展哪些特色旅游?

【学习活动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1、 支柱产业

读教材图7.15说出西双版纳的旅游景 区和开发的旅游线路,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读教材图7.16谈谈你对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 理解?

2、 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结合图7.16分析旅游业崛起的原因

读教材61页和图7.15后小组交流

读教材图7.16和7.17,分析旅游业的

教师 点拔

还带动了哪些部门的发展? 3、 旅游业下滑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1)结合教材63页“活动”2,分析关?

(2)为使西双版纳的旅游健康持续发展,你有哪些对策?

要求学生用几句话谈谈这节课的收

读教材62页和图7.17分析得出结论

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下滑与哪些因素有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并交流展示

课堂 小结 巩固 提高

获,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概括思维能学生概括归纳总结 力。

教师指导学生做题

学生做题

板书设计

一、 丰富的旅游资源 1、 地理位置 2、 气候

3、 热带动植物资源 4、 民族风情

二、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1、 支柱产业

2、 旅游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3、 旅游业下滑的原因及对策


相关文章

  •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教学模式开发日超深入.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优势,在地理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补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突破,从而提高地理 ...查看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集合
  •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 ...查看


  •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主要知识点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依据.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主要知识点 北方与南方的气候差异: 北方:温带季 ...查看


  •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作者:周兴堂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02期 摘 要:针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理: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 ...查看


  •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苏教版
  • 第五章: 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西藏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查看


  • 初二地理八下复习提纲
  •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洲,热带: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农业区,经济特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2地区,南方地区.(请在图中标注四大地理区域并且描出四 ...查看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填空题
  •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 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 季风区 ...查看


  • 20112010年南京中考地理生物试题及答案
  • 南京市2010年初中地理.生物学业考查试卷 (地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为地理.生物合卷.地理试卷为第1-4页,共50分; 生物试卷为第5-8页,共5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题包含选择题.判断题.配伍题.综合题.简答题等.考生答 ...查看


  • 商务星球版新版地理八年级上[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学案1
  •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学案 [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1.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居民等影响 2.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地方特色文化与当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