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创始人,请间谍当顾问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F街800号是一组灰红砖墙的建筑,古朴大方,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但这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门口高挂着的“国际间谍博物馆”的牌子,尤其是“SPY(间谍)”一词,真能让人心跳加快。   虽然20美元(1美元约合6.21元人民币)的门票价值不菲,游客依然络绎不绝,因为人人都有个间谍梦,而这里就是离梦想最近的地方。饶有趣味的是,这家国际间谍博物馆毗邻的就是美国间谍的大本营――联邦调查局。   在这个世界最大的间谍博物馆里,收藏着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以色列、德国、苏联等国的数千件展品。如果运气好,你还能遇见博物馆的创始人米尔顿・马尔兹,这位83岁的老人也许正口若悬河地向参观者们介绍展品呢。   奥巴马女儿的最爱   作为间谍,枪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这里展出的东西,看似普通却内藏玄机,手电筒、烟斗、手套……瞬间就可以变成致命的枪。当然,最经典的要属“死亡之吻”了。这只小巧的银色口红,实际是4.5毫米口径的单发手枪,可以发射毒性极强的氰化物,这是上世纪60年代从克格勃女特工手中缴获的。   微型相机也是间谍的一件法宝。德国的美乐时微型相机可谓间谍的宠儿,从二战到冷战被广泛使用,007电影中邦德用的也是这种相机。它的体积不及一支雪茄,比打火机还轻,拥有顶级光学镜片,能不换胶卷拍50张照片。另外,瑞士的特熙纳微型相机,也是间谍常用的。藏于烟盒中的特熙纳相机,间谍可以利用从烟盒中取烟的机会拍照;纽扣相机的镜头藏在纽扣中,快门就在衣服口袋里,只要口袋里的手指动一动,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拍照。钢笔、打火机、手表都可以成为微型相机的伪装,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在不少谍战片中,和打打杀杀一样惊心动魄的就是用无线电发送情报了。展品中有各式密码仪器,其中一个密码盘的年代可以追溯至美国内战时期。其实早在古罗马时代,恺撒就利用密码术对信息进行编译了。   这里还有克格勃用过的鞋底信号发射器、喷射毒素的特制雨伞,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直肠工具套件”――只有胶囊大小,内装有几样切割工具,可以藏在身上任何有洞的地方。   还有两件展品不能不看。一是华盛顿总统的无字天书,被放在一个玻璃盒子中。独立战争期间,他用隐形墨水写了这封信,劝说一名男子为他们刺探英国情报。另一件就是007系列电影中最抢镜的配角――阿斯顿・马丁DB5汽车。虽然展出的只是复制品,但银色的防弹车身,配有机关枪、自动充气胎、雷达装置和弹射座椅,还有随时可以更换的车牌,已经足以让有间谍情结的人们疯狂了。博物馆的执行主管彼得・欧内斯特骄傲地表示,在华盛顿诸多博物馆中,间谍博物馆是奥巴马两个女儿的最爱。   不仅仅是娱乐   这间博物馆由5栋大楼组成,占据了整整一个街区,总面积达5400平方米。在这里,你不仅能与传说中的间谍法宝近距离接触,还能在“间谍学校”、“历史中的秘密”、“间谍战”等展区学习到很多知识。正如马尔兹所言,“这里可不是迪士尼,博物馆给你的不仅仅是娱乐。”   影视剧中的间谍大多帅气美丽、游走于危险边缘却大难不死,但现实中的他们远没有那么风光。二战时期的间谍维吉尼亚・霍尔,相貌平平,还断了一条腿,只能用木头假肢代替。白天,他是挤奶工人,晚上则偷偷给盟军传递德军的行进路线。为了纪念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博物馆专设了一个展区,马尔兹希望公众能看到间谍真实的一面。   在“间谍学校”里,你能身临其境,体验间谍生活。首先,你会进入一个虚拟场景,选择一个身份,并记住所有关键细节,姓名、国籍、年龄、背景、行动目的等,然后要在规定时间里破解密码、安装窃听器、乔装易容以及审问犯人。比模拟体验更加让人期待的是,游客还可以与退休的间谍面对面交流。他们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杀过人吗”,排名第二的则是“厕所在哪里”。   最妙的是,博物馆永远紧跟潮流。你不但能看到007系列电影50周年反派人物展览,还能看到《逃离德黑兰》电影原型真实故事以及诸多珍贵文件。   “真正的间谍也对这个博物馆兴趣浓厚。所以在这里参观时,千万不要去招惹那些行踪诡异的游客,没准他们就是某个国家或者恐怖组织派来的间谍。”博物馆的副主席卡斯林幽默地说。看来,这里不仅展品危险,连游客也得警惕,要是遇上间谍,一个不留神知道了他们的真实身份,小命恐怕就不保了。   背后功臣是个低调老人   博物馆开放10年多,早就已经蜚声海外。幕后功臣正是马尔兹。这位老人一生经历丰富多彩,却十分低调,几乎没有接受过采访。   马尔兹出生在芝加哥,父母是俄罗斯移民,开了一家服装店。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店铺被卖了,父母只能去当售货员。   高中时,马尔兹被电台的广播剧选中,扮演儿童故事《杰克与豌豆茎》中的杰克。他虽然没有声音天赋,却爱上了电台工作。在伊利诺伊大学读新闻专业时,他制作了一部广播剧,需要招募一些演员,一位叫塔玛的姑娘来面试,一来二去,她成了马尔兹的妻子。   朝鲜战争爆发,马尔兹先是被美国国家安全局找去分析文件,后来又在中情局工作了一段时间。虽然做谍报工作的时间不长,但这个从小就爱收集解码盘的小伙子“一下子就顿悟了”情报的重要性。   1953年,马尔兹拿着塔玛当老师攒下的存款,买下了一家电台。“他还欠我利息呢!”每次提到这件事,塔玛总不忘打趣。3年后,马尔兹成立了马尔莱特通讯公司,下属的电台一度遍布纽约、洛杉矶等城市。1998年,已经是传媒大亨的马尔兹预见到电台的惨淡前景,卖掉了公司,过起了退休生活。“我热爱媒体业,但我知道是时候走了。原来只有三四家电台,现在有几百家,我的理智战胜了情感。”   马尔兹很热衷公益事业,成立了马尔兹家庭基金会,建了不少的剧院、博物馆、艺术中心。他参与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克利夫兰市争到举办“摇滚名人堂”的机会。“摇滚名人堂”是一个西方摇滚乐界成就奖,相比流行音乐大奖“格莱美奖”,它显得厚重许多――被提名时间必须距首张专辑发行25年以上。“我们在唱片业有不少关系,最后克利夫兰一票险胜。”马尔兹回忆说。克利夫兰的旅游收入也由此一路飙升。   1995年,马尔兹筹划开间谍博物馆,为此投资了4000万美元。他拉来富豪基思・梅尔顿和他一起干,梅尔顿也是个间谍迷,有7000多件藏品。同时,他还聘请了退休的中情局和克格勃间谍当顾问,“让人们了解被隐藏了几十年的谜”。   “智能手机、社交网站真是害了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已经失去了与人互动的能力。机器怎么可以代替人呢?”马尔兹经常这样感叹。想让年轻人走出来,看看充满人情故事的真实世界,也许就是马尔兹建造各类博物馆和艺术中心的动力吧。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F街800号是一组灰红砖墙的建筑,古朴大方,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但这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门口高挂着的“国际间谍博物馆”的牌子,尤其是“SPY(间谍)”一词,真能让人心跳加快。   虽然20美元(1美元约合6.21元人民币)的门票价值不菲,游客依然络绎不绝,因为人人都有个间谍梦,而这里就是离梦想最近的地方。饶有趣味的是,这家国际间谍博物馆毗邻的就是美国间谍的大本营――联邦调查局。   在这个世界最大的间谍博物馆里,收藏着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以色列、德国、苏联等国的数千件展品。如果运气好,你还能遇见博物馆的创始人米尔顿・马尔兹,这位83岁的老人也许正口若悬河地向参观者们介绍展品呢。   奥巴马女儿的最爱   作为间谍,枪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这里展出的东西,看似普通却内藏玄机,手电筒、烟斗、手套……瞬间就可以变成致命的枪。当然,最经典的要属“死亡之吻”了。这只小巧的银色口红,实际是4.5毫米口径的单发手枪,可以发射毒性极强的氰化物,这是上世纪60年代从克格勃女特工手中缴获的。   微型相机也是间谍的一件法宝。德国的美乐时微型相机可谓间谍的宠儿,从二战到冷战被广泛使用,007电影中邦德用的也是这种相机。它的体积不及一支雪茄,比打火机还轻,拥有顶级光学镜片,能不换胶卷拍50张照片。另外,瑞士的特熙纳微型相机,也是间谍常用的。藏于烟盒中的特熙纳相机,间谍可以利用从烟盒中取烟的机会拍照;纽扣相机的镜头藏在纽扣中,快门就在衣服口袋里,只要口袋里的手指动一动,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拍照。钢笔、打火机、手表都可以成为微型相机的伪装,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在不少谍战片中,和打打杀杀一样惊心动魄的就是用无线电发送情报了。展品中有各式密码仪器,其中一个密码盘的年代可以追溯至美国内战时期。其实早在古罗马时代,恺撒就利用密码术对信息进行编译了。   这里还有克格勃用过的鞋底信号发射器、喷射毒素的特制雨伞,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直肠工具套件”――只有胶囊大小,内装有几样切割工具,可以藏在身上任何有洞的地方。   还有两件展品不能不看。一是华盛顿总统的无字天书,被放在一个玻璃盒子中。独立战争期间,他用隐形墨水写了这封信,劝说一名男子为他们刺探英国情报。另一件就是007系列电影中最抢镜的配角――阿斯顿・马丁DB5汽车。虽然展出的只是复制品,但银色的防弹车身,配有机关枪、自动充气胎、雷达装置和弹射座椅,还有随时可以更换的车牌,已经足以让有间谍情结的人们疯狂了。博物馆的执行主管彼得・欧内斯特骄傲地表示,在华盛顿诸多博物馆中,间谍博物馆是奥巴马两个女儿的最爱。   不仅仅是娱乐   这间博物馆由5栋大楼组成,占据了整整一个街区,总面积达5400平方米。在这里,你不仅能与传说中的间谍法宝近距离接触,还能在“间谍学校”、“历史中的秘密”、“间谍战”等展区学习到很多知识。正如马尔兹所言,“这里可不是迪士尼,博物馆给你的不仅仅是娱乐。”   影视剧中的间谍大多帅气美丽、游走于危险边缘却大难不死,但现实中的他们远没有那么风光。二战时期的间谍维吉尼亚・霍尔,相貌平平,还断了一条腿,只能用木头假肢代替。白天,他是挤奶工人,晚上则偷偷给盟军传递德军的行进路线。为了纪念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博物馆专设了一个展区,马尔兹希望公众能看到间谍真实的一面。   在“间谍学校”里,你能身临其境,体验间谍生活。首先,你会进入一个虚拟场景,选择一个身份,并记住所有关键细节,姓名、国籍、年龄、背景、行动目的等,然后要在规定时间里破解密码、安装窃听器、乔装易容以及审问犯人。比模拟体验更加让人期待的是,游客还可以与退休的间谍面对面交流。他们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杀过人吗”,排名第二的则是“厕所在哪里”。   最妙的是,博物馆永远紧跟潮流。你不但能看到007系列电影50周年反派人物展览,还能看到《逃离德黑兰》电影原型真实故事以及诸多珍贵文件。   “真正的间谍也对这个博物馆兴趣浓厚。所以在这里参观时,千万不要去招惹那些行踪诡异的游客,没准他们就是某个国家或者恐怖组织派来的间谍。”博物馆的副主席卡斯林幽默地说。看来,这里不仅展品危险,连游客也得警惕,要是遇上间谍,一个不留神知道了他们的真实身份,小命恐怕就不保了。   背后功臣是个低调老人   博物馆开放10年多,早就已经蜚声海外。幕后功臣正是马尔兹。这位老人一生经历丰富多彩,却十分低调,几乎没有接受过采访。   马尔兹出生在芝加哥,父母是俄罗斯移民,开了一家服装店。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店铺被卖了,父母只能去当售货员。   高中时,马尔兹被电台的广播剧选中,扮演儿童故事《杰克与豌豆茎》中的杰克。他虽然没有声音天赋,却爱上了电台工作。在伊利诺伊大学读新闻专业时,他制作了一部广播剧,需要招募一些演员,一位叫塔玛的姑娘来面试,一来二去,她成了马尔兹的妻子。   朝鲜战争爆发,马尔兹先是被美国国家安全局找去分析文件,后来又在中情局工作了一段时间。虽然做谍报工作的时间不长,但这个从小就爱收集解码盘的小伙子“一下子就顿悟了”情报的重要性。   1953年,马尔兹拿着塔玛当老师攒下的存款,买下了一家电台。“他还欠我利息呢!”每次提到这件事,塔玛总不忘打趣。3年后,马尔兹成立了马尔莱特通讯公司,下属的电台一度遍布纽约、洛杉矶等城市。1998年,已经是传媒大亨的马尔兹预见到电台的惨淡前景,卖掉了公司,过起了退休生活。“我热爱媒体业,但我知道是时候走了。原来只有三四家电台,现在有几百家,我的理智战胜了情感。”   马尔兹很热衷公益事业,成立了马尔兹家庭基金会,建了不少的剧院、博物馆、艺术中心。他参与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克利夫兰市争到举办“摇滚名人堂”的机会。“摇滚名人堂”是一个西方摇滚乐界成就奖,相比流行音乐大奖“格莱美奖”,它显得厚重许多――被提名时间必须距首张专辑发行25年以上。“我们在唱片业有不少关系,最后克利夫兰一票险胜。”马尔兹回忆说。克利夫兰的旅游收入也由此一路飙升。   1995年,马尔兹筹划开间谍博物馆,为此投资了4000万美元。他拉来富豪基思・梅尔顿和他一起干,梅尔顿也是个间谍迷,有7000多件藏品。同时,他还聘请了退休的中情局和克格勃间谍当顾问,“让人们了解被隐藏了几十年的谜”。   “智能手机、社交网站真是害了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已经失去了与人互动的能力。机器怎么可以代替人呢?”马尔兹经常这样感叹。想让年轻人走出来,看看充满人情故事的真实世界,也许就是马尔兹建造各类博物馆和艺术中心的动力吧。


相关文章

  • 地球在你桌面上旋转
  • 互联网和真实的世界相结合产生了多功能的"网络地理". "整个地球出现在他的面前,这个星球优雅地旋转着.希罗伸出手抓住了它,旋转了一下,让俄勒冈州正对着自己,然后命令它拨开云层,让他能够清楚地看到群山和海滩的景色 ...查看


  • 参观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 石河子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学校: 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参观军垦博物馆观后感 解放初期新疆建设发展的主要力量主要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成,是新疆建设的中流砥柱,解放初期新疆处于一个经济落后,产业极为不发达的贫困地区,建国后党和 ...查看


  • 防火防盗防间谍:走近中国"反间谍"手段
  • [公众号]搜索公众号:皮鲁安全之家,或者ID :piluwill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交往明显增多,出入境人员逐年递增.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和其他敌对势力也借机加紧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分裂颠覆.情报窃密.勾联策反等破坏行动.还有人出于个 ...查看


  • 中.俄.巴西成黑客温床 危害全球
  • 网络犯罪越来越盛行的同时,犯罪专家指出源头大多来自中国.俄罗斯与巴西,而这种犯罪行为需要谨慎的应对. 专门研究国际组织犯罪的英国作家米沙.格伦尼,最近出版一本有关国际网络安全的新书<黑市:网络小偷.网络警察与你>. 他在伍德罗威 ...查看


  • 日本间谍活动揭秘
  • 自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公然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在这14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的每一项重大军事.政治行动都是在两条战线上同时展开的.一条战线是公开的军事.政治活动,即以赤裸裸的侵略行 ...查看


  • 世界情报机构的秘密总部.doc
  • 世界情报机构的秘密总部 作者:胡德良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3年第05期 从弗吉尼亚到柏林再到莫斯科,世界上的间谍机构各式各样:有的阴森可怕,让人望而却步:有的隐藏于一个从来没有正式公开的地方:有的身处首府中心的显 ...查看


  • 中共主要创始人李大钊亲自发展的党员
  • 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共北方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一直把党的组织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1921年初,他首先介绍林伯渠.朱务善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又介绍进步青年学生.教员刘天章.王子青.葛霁云.安体诚 ...查看


  • 冷眼向洋看米兰--破译米兰设计密码-1
  • 冷眼向洋看米兰 --破译米兰设计密码 彭亮 (1.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 广东顺德 528300) [摘 要] 本文对2012年米兰国际家具展与米兰设计周的设计信息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研究,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研究,对中国设计在米兰的重大事 ...查看


  • 柯达自杀术
  • 商学院的教授们也许是最乐于看到柯达早些"人间蒸发"的人,因为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找到这么合适的商业失败案例了. "柯达是和苹果.谷歌一样出色.卓越的伟大企业." 如果你非得这么说,麻烦在这句话前面加上&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