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分析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然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经过深入教学一线考察了解到,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课堂教学的质量依然不高。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影响当前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是由于缺少一个契合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需求的理论,所以致使徒有改革的行动,却并没有改变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实质。基于此,寻找一个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论变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教育是在现代主义思潮下建立起来的,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形式,同样也深受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渐渐地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教育的工具性和功能性。在教育活动中,学生被物化,教师也被定性为“功能部分”。[1]这种不足的显现使人们认识到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活动实施的主要场所,必然成为教育改革的首要出发点。

  近几年来,人们不断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探索和试验,尝试找到一种有效的途径来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但是,通过深入一线课堂教学和走访一线优秀教师了解到,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并没有根除传统课堂教学的思想和理念,所以这就致使所有的改革只能在“表面”上做功夫,并没有真正触及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内涵,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到以下几点:

  第一,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表演者,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只是充当听众的角色,很少有机会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由于缺少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生成性欠缺,变得沉闷、机械和僵化,丧失了生机和活力。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依旧采用“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学校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要求、统一的教学目标面对不同特质、不同个性的人。这就导致课堂教学趋于统一化和标准化,全体学生一个进度、一个标准、一个内容,采用“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整齐划一”之下培养的就是平庸,难以让人才脱颖而出。这样的课堂如同工厂,学生是待加工的原材料,经过统一化和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成为了具有共性和一致性的“产品”。第三,课堂教学过程依然主要体现为线性教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育实践。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线性的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演“教案剧”的现象。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共同生成的灵活多样的非线性的活动过程。

  课堂教学改革经历那么长时间,为何成效不大呢?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找到一个契合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需求的理论指导,所以纵使人们不断地努力探索,收益却甚微。所以,找到一个能真正契合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对于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至关重要。而此时,多元智能理论进入我们的视野。

  二、多元智能的教育教学观

  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为MI)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在该书的最后一章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真正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教育领域。近几年,国内外掀起了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热潮。加德纳经过不断研究,提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并对这8种智能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如图1所示)。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八种智能,但是每个人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均不相同,这就致使八种智能构成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智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图2所示)。基于此,多元智能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注重个性化发展,将“全面发展”与 “个性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相同智能上的特征各不相同,并且相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自身具有的个体差异,其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均不相同,智能结构表现出多样性。

  由于学生的智能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即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思想进行教学,所以多元智能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智能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的、适宜的教学技术,与学生的优势智能倾向和喜好的学习与发展方向吻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当前教育中,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能真正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立足于促进每个学生的智能结构发展和优势智能的提高,实现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结合。运用多元智能指导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灵活地设计和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并促使课堂中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真正突破传统的线性化教学流程,实现非线性化的教学活动过程。

  三、多元智能理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具体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寻找一个能契合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帮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教学观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多元智能理论能满足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从最根本的教育理念出发,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帮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多元智能理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帮助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我国的传统教育和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权威、知识本位和精英主义。[3]由于受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阻碍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要想真正改变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使原有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关键。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有一章节阐释了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当前教学改革的意义。[4]通过实践研究发现,遵循多元智能理念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的面貌完全不同,多元智能理论与新课程理念相互映证与支持,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新课程理论支柱之一,有助于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促进新课程理念的实现。

  通过分析,多元智能促进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教师能正确清晰的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教育重在思想启迪,而教学重在学习者主动吸收掌握,需要教育者辅助、指导和帮助。在课堂教学中,知识不是教会的,技能不是听懂的,学习不是被动的。学生学习发展进步的本质是,学生本人亲自完成智能水平的不断持续提高。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正确认识是:教,为学服务,而不是相反;教和学之间不是平等关系,而是以学为主,教是辅助。所以,衡量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标准在于是否变讲堂为学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平等、民主、对话等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存在。第二,教师通过领悟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思想,真正认识到对待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为实施个性化教学创造条件。多元智能理论中明确阐述每个人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的智能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智能强项和学习风格。多元智能的核心教育教学思想就是:教育(尤其是教学)的核心是认真对待而不是忽视和否认个别差异。[5]教师一旦领悟到这个核心思想,必然会在课堂教学中了解学生及其智能特点,关注个性化差异,个性化教学就得以实现。第三,多元智能理论是帮助教师实现最优的教与学的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关注个人和个性化差异,有了多元智能理论做理论指导,教师能够根据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最终实现最优的教与学。

  多元智能指导教学的教育理念与当前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致,通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帮助传统的教育理念向新课程理念转变,这种转变恰好能满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其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也必然导致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专业水平直接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改革的需求。教师通过主动学习和内化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帮助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教育观,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师认识到教学应该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智能结构,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元智能思想下的教学是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智能差异,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的某一项或几项智能。[6]只有有了对教育的这种认识,才有可能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才有可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多元智能思想的深入,使教师认识到要想真正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自身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更要有研究学科专业知识的意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师对学科知识、课程及教材进行创造性理解分析和设计,提高教师解析和运用教材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科学性、正确性、启发性。通过对学科专业知识不断研究,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激活教师的教育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第三,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多元智能理论关注8种智能的共同成长,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促进智能结构的完善,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须具有广义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精神。教师要努力学习研究学科以外的多种知识,积极、充分地去发现和汲取信息时代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广泛涉猎人类文化精髓,并用科学、理性的精神对其进行分析和批判。只有个人素养高的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个性化教学氛围,才能更好地指导个性特征不同的学生。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师提升个人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促使课堂教学完美预设和有效生成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然而通过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到,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制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预设是指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施环节进行事先思考和设计。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中共同实现教学活动过程。预设是进行有效生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生成又是对预设的补充和完善,两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精心的预设是其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而当前的一些理论观点不能正确理解预设的本质内涵,课堂预设过于细致,不能适当的留有“空白”,致使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变成了教案的表演过程,课堂中缺少了灵活性和生命力。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预设,能帮助解决这一难题。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的预设,在深入了解学生智能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巧妙留白,实现弹性预设,最终达到完美的预设。

  新课标提出的生成性教学理念,促进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研究。但是当前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是盲目的生成,生成过程浅层次化、庸俗化,这致使生成终沦为“假生成”。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能帮助认识课堂教学生成的本质,即适合学生智能发展的生成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成,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能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真正实现。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其中,用来指导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使得完美预设和有效生成成为可能,最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提出表明:当前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而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探索改革的结果又告诉我们,当前的改革并未抓住当前影响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害”,致使改革成效不显著。通过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缺少一个契合其改革发展的理论指导。而多元智能的教育教学观,在关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真正寻找一种适合每个受教育者发展的教育。通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帮助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且通过指导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真正实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使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落实到位。

  注释:

  [1]伍家文.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教育思想的启迪[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3,22(2).

  [2]庞兆慧.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个性化教学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3]刘竑波.多元智能与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245.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四部分,p235—p246.

  [5]刘竑波.多元智能与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245.

  [6]刘竑波.多元智能与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30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然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经过深入教学一线考察了解到,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课堂教学的质量依然不高。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影响当前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是由于缺少一个契合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需求的理论,所以致使徒有改革的行动,却并没有改变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实质。基于此,寻找一个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论变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教育是在现代主义思潮下建立起来的,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形式,同样也深受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渐渐地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教育的工具性和功能性。在教育活动中,学生被物化,教师也被定性为“功能部分”。[1]这种不足的显现使人们认识到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活动实施的主要场所,必然成为教育改革的首要出发点。

  近几年来,人们不断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探索和试验,尝试找到一种有效的途径来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但是,通过深入一线课堂教学和走访一线优秀教师了解到,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并没有根除传统课堂教学的思想和理念,所以这就致使所有的改革只能在“表面”上做功夫,并没有真正触及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内涵,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到以下几点:

  第一,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表演者,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只是充当听众的角色,很少有机会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由于缺少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生成性欠缺,变得沉闷、机械和僵化,丧失了生机和活力。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依旧采用“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学校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要求、统一的教学目标面对不同特质、不同个性的人。这就导致课堂教学趋于统一化和标准化,全体学生一个进度、一个标准、一个内容,采用“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整齐划一”之下培养的就是平庸,难以让人才脱颖而出。这样的课堂如同工厂,学生是待加工的原材料,经过统一化和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成为了具有共性和一致性的“产品”。第三,课堂教学过程依然主要体现为线性教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育实践。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线性的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演“教案剧”的现象。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共同生成的灵活多样的非线性的活动过程。

  课堂教学改革经历那么长时间,为何成效不大呢?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找到一个契合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需求的理论指导,所以纵使人们不断地努力探索,收益却甚微。所以,找到一个能真正契合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对于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至关重要。而此时,多元智能理论进入我们的视野。

  二、多元智能的教育教学观

  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为MI)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在该书的最后一章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真正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教育领域。近几年,国内外掀起了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热潮。加德纳经过不断研究,提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并对这8种智能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如图1所示)。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八种智能,但是每个人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均不相同,这就致使八种智能构成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智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图2所示)。基于此,多元智能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注重个性化发展,将“全面发展”与 “个性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相同智能上的特征各不相同,并且相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自身具有的个体差异,其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均不相同,智能结构表现出多样性。

  由于学生的智能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即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思想进行教学,所以多元智能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智能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的、适宜的教学技术,与学生的优势智能倾向和喜好的学习与发展方向吻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当前教育中,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能真正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立足于促进每个学生的智能结构发展和优势智能的提高,实现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结合。运用多元智能指导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灵活地设计和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并促使课堂中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真正突破传统的线性化教学流程,实现非线性化的教学活动过程。

  三、多元智能理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具体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寻找一个能契合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帮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教学观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多元智能理论能满足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从最根本的教育理念出发,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帮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多元智能理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帮助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我国的传统教育和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权威、知识本位和精英主义。[3]由于受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阻碍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要想真正改变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使原有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关键。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有一章节阐释了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当前教学改革的意义。[4]通过实践研究发现,遵循多元智能理念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的面貌完全不同,多元智能理论与新课程理念相互映证与支持,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新课程理论支柱之一,有助于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促进新课程理念的实现。

  通过分析,多元智能促进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教师能正确清晰的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教育重在思想启迪,而教学重在学习者主动吸收掌握,需要教育者辅助、指导和帮助。在课堂教学中,知识不是教会的,技能不是听懂的,学习不是被动的。学生学习发展进步的本质是,学生本人亲自完成智能水平的不断持续提高。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正确认识是:教,为学服务,而不是相反;教和学之间不是平等关系,而是以学为主,教是辅助。所以,衡量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标准在于是否变讲堂为学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平等、民主、对话等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存在。第二,教师通过领悟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思想,真正认识到对待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为实施个性化教学创造条件。多元智能理论中明确阐述每个人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的智能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智能强项和学习风格。多元智能的核心教育教学思想就是:教育(尤其是教学)的核心是认真对待而不是忽视和否认个别差异。[5]教师一旦领悟到这个核心思想,必然会在课堂教学中了解学生及其智能特点,关注个性化差异,个性化教学就得以实现。第三,多元智能理论是帮助教师实现最优的教与学的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关注个人和个性化差异,有了多元智能理论做理论指导,教师能够根据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最终实现最优的教与学。

  多元智能指导教学的教育理念与当前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致,通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帮助传统的教育理念向新课程理念转变,这种转变恰好能满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其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也必然导致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专业水平直接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改革的需求。教师通过主动学习和内化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帮助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教育观,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师认识到教学应该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智能结构,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元智能思想下的教学是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智能差异,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的某一项或几项智能。[6]只有有了对教育的这种认识,才有可能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才有可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多元智能思想的深入,使教师认识到要想真正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自身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更要有研究学科专业知识的意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师对学科知识、课程及教材进行创造性理解分析和设计,提高教师解析和运用教材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科学性、正确性、启发性。通过对学科专业知识不断研究,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激活教师的教育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第三,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多元智能理论关注8种智能的共同成长,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促进智能结构的完善,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须具有广义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精神。教师要努力学习研究学科以外的多种知识,积极、充分地去发现和汲取信息时代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广泛涉猎人类文化精髓,并用科学、理性的精神对其进行分析和批判。只有个人素养高的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个性化教学氛围,才能更好地指导个性特征不同的学生。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师提升个人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促使课堂教学完美预设和有效生成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然而通过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到,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制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预设是指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施环节进行事先思考和设计。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中共同实现教学活动过程。预设是进行有效生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生成又是对预设的补充和完善,两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精心的预设是其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而当前的一些理论观点不能正确理解预设的本质内涵,课堂预设过于细致,不能适当的留有“空白”,致使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变成了教案的表演过程,课堂中缺少了灵活性和生命力。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预设,能帮助解决这一难题。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的预设,在深入了解学生智能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巧妙留白,实现弹性预设,最终达到完美的预设。

  新课标提出的生成性教学理念,促进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研究。但是当前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是盲目的生成,生成过程浅层次化、庸俗化,这致使生成终沦为“假生成”。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能帮助认识课堂教学生成的本质,即适合学生智能发展的生成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成,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能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真正实现。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其中,用来指导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使得完美预设和有效生成成为可能,最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提出表明:当前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而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探索改革的结果又告诉我们,当前的改革并未抓住当前影响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害”,致使改革成效不显著。通过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缺少一个契合其改革发展的理论指导。而多元智能的教育教学观,在关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真正寻找一种适合每个受教育者发展的教育。通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帮助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且通过指导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真正实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使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落实到位。

  注释:

  [1]伍家文.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教育思想的启迪[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3,22(2).

  [2]庞兆慧.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个性化教学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3]刘竑波.多元智能与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245.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四部分,p235—p246.

  [5]刘竑波.多元智能与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245.

  [6]刘竑波.多元智能与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307.


相关文章

  • 区域特色学校建设成果深化与推广开题报告
  • 南岸区"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 区域特色学校建设研究成果的推广与深化研究 开 题 报 告 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特色学校建设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呼唤 世界教育改革发展共同关 ...查看


  •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幼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幼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观点对我国教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对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与实践提出了挑战,扩展了我们的思路,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激励了我们的探索,并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启 ...查看


  •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中的发展及意义
  •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幼儿教育中的发展及意义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 德纳教授提出以来,迄今已有近20多年的历史,已经逐渐引起世 界广泛关注,并成为90年代以来中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 一.本文思考了多 ...查看


  •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 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指导老师 ** 摘要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在他看来智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为核心的认识能力, 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 ...查看


  •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 加德纳(H.Gardner,1943__)的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提供了信息加工如何影响智力行为的另一种新的观点.他给智力下的定义是:"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 ...查看


  •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 地理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 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 .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 ...查看


  •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心得体会 尊重个体差异是多元智能的核心理念.重要的是一种多元地认识.理解和研究智能的方式.素质比智能更重要,一个人很聪明,但不用这些智能来服务社会,那是无益的.教师不应为智能而教,而是用智能理论来促进教学.儿童的多元智能是在 ...查看


  •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零点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而<零点项目>则是美国与苏联在空间技术方面激烈竞争的产物.1957年11月,苏联成功的发射了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震动美国 ...查看


  • 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 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即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