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主要流派归纳

现代经济学流派归纳

凯恩斯经济学

一、定义

指凯恩斯在《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理论。不包括凯恩斯追随者补充、修改和发展了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起始于凯恩斯经济学。

二、学术渊源

1. 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

2. 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

3. 曼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寓言

4. 霍布森的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的学说

三、凯恩斯革命的含义

它以凯恩斯1936年《通论》的出版为标志,是对传统经济学的背离,在资产阶级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称为“凯恩斯革命”。

1)方法上,凯恩斯建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体系,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

2) 理论上, 否定代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基本传统观念的所谓“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3)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四、凯恩斯经济理论

(一)就业理论

充分就业:就是指没有非自愿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暂时或偶然的供需失调而造成的失业。

自愿失业:指客观上有工作岗位,但劳动者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愿去就业所造成的失业。 新古典学派从资本主义经济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出发只承认上面两种失业。

非自愿失业:是指个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而造成的失业。

(二)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既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又是指投资等于储蓄时的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社会上出现较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出有效作用来纠正这种失调。

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流动偏好或灵活偏好

(三)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

投资乘数的含义:投资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成倍增加。

乘数原理的作用:凯恩斯通过“乘数”来强调“有效需求”的作用,既把经济衰退或危机的发生归结为有效需求的缩减(投资、消费支出或政府开支的缩减会引起社会总需求按成倍比例缩减),又把扩大总支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或政府购买支出)以成倍地扩大有效需求,说成是消除经济危机或商业循环的有效手段,从而为倡导国家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四)凯恩斯的货币工资

传统经济学认为:工资具有充分弹性,工资率的变动可以自动调节就业量,劳动力市场是自动实现均衡的,不存在失业;针对传统经济学关于工资率的充分伸缩性的主张凯恩斯提出了“工资刚性”假说。由于工会的集体谈判,使工资向下是刚性的;

(五)凯恩斯的利息理论

传统经济学:利率由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具有充分弹性;储蓄支配投资:通过利率的自动调节必然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的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有下降刚性。

五、凯恩斯政策观点

1、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一是提高消费倾向,二是增加投资)。

2、强调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举债支出;利率调节的货币金融政策;适度贸易顺差的对外贸易政策)

六、凯恩斯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在理论上的分歧

1.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有效需求不足

2.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节俭有害

3.平衡预算——扩张性财政政策

4.自由放任——国家干预

七、凯恩斯经济学的进步与局限

(一)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比,凯恩斯经济学的进步之处

(1)着重研究影响国民经济绝对水平(总产量、就业量、价格总水平)的各种因素,可以加深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与理解;

(2)重视宏观分析,创立了许多宏观经济概念与分析工具,这为具体研究消费、储蓄,投资、就业与国民收入等范畴奠定了基础;

(3)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计量学方法的运用,将理论分析、统计检验和方案论证,三方面融合为一体,相辅相成,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以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代替充分就业的均衡理论;

(5)以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代替经济活动的确定性;

(6)在现代复杂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货币商品经济关系下,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这比传统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主义前进了一大步。

(二)凯恩斯理论的局限性

(1)凯恩斯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三条心理规律之上,而经济波动的原因只能来自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特点和性质。用人类心理上的原因来解释国民收入的波动,显然是不完善的。

(2)在流通领域的范围内,凯恩斯的学说触及现代资本主义的现实,从而是正确的。凯恩斯理论的最大缺陷就在于没有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领域。他的政策建议可以起到治标的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难以令人满意的实践效果。美国二战后的20多年中,凯恩斯的宏观调控政策得到大力推行。但结果是较低的失业率的成就却以其后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代价。

(4)强调经济的宏观方面,却忽视了应有的微观基础。

(5)他的理论过分注重短期,而没有涉及长期的问题 。

(6)过分注重静态和比较静态的分析,而没有涉及动态的分析。

新古典综合派

一 、新古典综合派特征

1.理论上的综合: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综合起来。

2.政策上的综合:把凯恩斯主张的政府干预和古典学派的市场机制综合起来。

二、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保罗〃萨缪尔森(1970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罗、佛朗哥〃莫迪利安尼、阿瑟〃奥肯、阿尔文〃汉森、詹姆斯〃杜森贝里等等。

三、理论

(一)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既有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经济。

(二)现代收入决定论

国民收入将在总供求的均衡点上被决定,即当C+S=C+I时,国民收入被决定。C+S=C+I又被称为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等式两边消去C,均衡条件变为S=I。当:S>I,国民收入收缩;S<I,国民收入扩张;S=I,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收入决定论的修补

新古典综合派接受了凯恩斯关于需要通过国家干预才能使有效需求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的观点,把政府干预纳入了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纳入政府干预后

总供给=C+S+T

总需求=C+I+Gt

(三)经济周期与波动理论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经济周期的形成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主要有技术改良;人口和领土的动态增长;企业界自信心和活力的波动。内因是加速原理与乘数的结合。

(四)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新古典综合派对滞涨成因的解释:

(1)微观经济部门供给的异常变动造成了经济的“停滞膨胀”。

(2)微观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停滞膨胀。萨缪尔森持这种观点。财政支出结构中福利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一方面扩大了收入,使经济在萧条时期物价水平不下跌,甚至促进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无助于尽快消除失业,这样就形成了停滞膨胀。

(3)微观的市场结构特征来解释停滞膨胀。这主要是托宾和杜森伯里的看法。他认为,劳工市场上的均衡是极少见的情况,在大多数时间里,劳工市场是处于失衡状态的。这里的所谓失衡是指劳工市场上出现的过度需求和过度供给,即空位和失业的存在。从而得出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解释。

(五)“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思想的基础上,新古典综合派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创新:

1.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取代凯恩斯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用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取代凯恩斯的赤字政策。

2.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重来取代凯恩斯对财政政策的偏重。

新剑桥学派

一 、定义

新剑桥学派,又叫做“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它是现代凯恩斯主义在英国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的剑桥大学任教,其理论又是背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特征的,所以叫做“新剑桥学派”。

二、代表人物

琼.罗宾逊皮罗.斯拉法尼古拉斯.卡尔多卢伊季.帕西内蒂

三、理论渊源

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⑵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

⑶斯拉法的理论

四、经济理论

(一)特点

第一,分析方法上采用历史观,抛弃均衡观

第二,强调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性

(二)方法论

一是坚决主张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

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五、经济政策主张

第一,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不主张实行自由放任,但认为政府干预的方向不是调节总需求,而是调节收入分配.

第二,承认收入分配不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弊端,进而主张政府实施一系列社会政策来改良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调节不合理分配, 争取一个趋向于均等化的收入分配.

六 、简要评价

积极意义

1.新剑桥学派属于比较激进的凯恩斯主义者,他们对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的批评,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弊端,也有适当的揭露。

2.新剑桥学派所做的理论工作对凯恩斯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其价值论和分配论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新古典学派的均衡价格理论。

消极意义

1、仍然是在资本主义视野范围内来看问题的,强调的制度因素分析也只不过是某些具体的制度,特别是分配制度的分析,并不涉及根本性制度的分析。

2、对于收入分配中所的阶级之间的矛盾关系,仅仅局限在原有的范围内,他们所要争取的收入均等化,不过是一种保持资本家利润而使收入分配有所改善的改良主义政策。

3、新剑桥学派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为资本主义社会所真正接受和采纳,更不可能被付诸实施。

新奥地利学派与伦敦学派

一 、定义

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新自由主义流派。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

二、代表人物

新奥地利学派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米塞斯、哈耶克(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熊彼特、哈伯勒等人。

伦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坎南、罗宾斯、哈耶克等人。

三 、学术渊源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

2.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和时差利息理论

四、学派特点

1.理论观点带有明显的极端性

2.理论观点带有明显的伦理学和心理学色彩

3.研究方法上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主观主义的特点

五、哈耶克理论体系

(一)经济周期理论(投资过度论)

凯恩斯:需求不足是引起经济危机的根源。

哈耶克:货币资本供给不足或投资过度是爆发危机的原因。

(二)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在哈耶克看来,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由同一根源产生的,因此,二者完全可以并存。那种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存在交替关系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政府凭借独占的货币发行权,既会造成失业,也会造成通货膨胀。只要货币发行权仍然垄断在政府手里,那么,靠通货膨胀来治理失业和靠增加失业来解决通货膨胀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三)消费者主权论

消费者在确定商品生产的数量和类型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者最终要听命于消费者。

(四)货币理论(货币非国有化理论)

所谓“货币非国家化”:是主张取消国家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废除国家货币制度,而用私营银行的竞争性货币作为国家货币的替代物。

其原因在于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后,一旦政府的财政出现困难,政府将通过发行货币来填补财政的缺口,从而根本上破坏了货币的稳定,为通货膨胀打开大门,并造成市场信号失真,经济活动受损。因此必须废除国家发行货币的垄断权,让私人发行货币。

六、自由经济政策主张

1)推崇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经济自由主义是个人主义在经济上的必然结论。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尽量运用社会和市场的自发力量,尽可能少地借助于强制。经济自由主义要求政府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尤其是完善法律,以保证竞争的健康进行。

2)强调机会平等的自由竞争

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

3)对集体主义和计划经济的批判

集体主义并不是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集体主义在经济上是低效率的。

集体主义与民主政治是不相容的。

集体主义与法治是不相容的。

集体主义将破坏个人的选择自由

现代货币主义

一 、定义

货币主义又称为货币学派或现代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流派,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货币主义反对国家干预主义,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极力抨击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重新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主张执行“单一规则”的货币供给等政策,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货币主义”一词由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教授卡尔〃布朗纳于1968年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提出的。

二、代表人物

弗里德曼(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三、理论渊源

1.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 = PT

M— 流通中的货币量

V— 货币流通速度

P— 一般物价水平

T— 商品劳务交易总量

P=MV/T

2.庇古“剑桥方程式”:M = kPy

MV = PT(Y) => M/P=Y/V

M—货币需求量

Py表示名义收入

K— k表示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的比率

四、现代货币数量论内容

M1dp=f(y,w,rm,rb,re,∙,u)ppdt

y:持久性收入

W:非人力财富占人力财富的比率

rm: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即货币的利息率)

rb:债券的预期收益率

re: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1/P.dP/dt:商品价格的预期报酬率(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U:非收入方面的因素

结论:货币需求是相当稳定的,经济不稳定是由货币供给造成的,货币供给不稳定是由货币当局盲目操纵货币供给造成的;要维持经济稳定必须稳定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使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相适应。

五、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剑桥方程的比较分析

1)剑桥方程把K当作由制度决定了的一个常量;而现代货币数量论则把它当作有限的,可观察到的各个量值, rm,rb,re,1/P.dP/dT,u的稳定函数。

2)剑桥方程中的Y是当作现期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而现代货币数量论方程中的的Y则是代表恒久性收入。

3)剑桥方程方程以充分就业假定为前提,Y,K被视为不变的常量,于是便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物价同比例上涨;而弗里德曼不以充分就业假设为前提,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

六、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灵活偏好函数的比较分析

1)凯:Y是指现期收入

弗:Y则指恒久性收入。

2)凯:把货币视为财富持有人手中的一种资产,但他着重于把货币视为债券的相近替代物。 弗:认为货币不仅仅是债券的相近替代物,而且也包括其他金融资产(股票)和物质资产(资本品、不动产和消费品)的相近替代物。

3)凯:由于强调利息率的作用,认为货币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通过利息率的传递机制而间接起作用的。M-r-I-Y

弗:基于利息率对社会经济变动的影响较小,认为货币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名义的国民收入,其变动程序是:M-MV-Y

七、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1、提倡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反对实行相机抉择的宏观政策

2、提倡“收入指数化”

3、提倡浮动汇率制,反对固定汇率制

4、实行负所得税和降低失业率的政策

八、评价

积极作用

1.强调货币供应量对稳定经济的重要作用,使人们提高了对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重视。 2.强调有限的政府干预,避免了人们对政府权力的过度滥用。

3.负所得税方案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社会保障方式,对建设福利国家有利。 消极作用

1.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迄今为止并未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固有的经济困境。

2.收入指数化方案很难奏效。

3.自由汇率制实质上是为了维护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由于各国拥有的通货的强弱不同,各个国家不可能一律实行浮动汇率制,所以,纯粹浮动汇率制迄今很难存在,在现实世界有的只是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

一 、定义

是20世纪70年代由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发展演化而来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有第一代的卢卡斯(199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萨金特(201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华莱士和第二代的巴罗、基得兰德等人(200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遵循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相信市场力量的有效性;政府若强制控制经济变量,导致经济不稳定;重视预期的概念。

二、理性预期的三个基本假设

1.最优化行为假设

2.市场出清假设

3.理性预期假设

三、三种预期机制

1.静态预期:假定经济活动的主体完全按照过去已经发生过的情况来估计和判断未来的经济形势。

pt=pt- 1

缺陷:没考虑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

2.外推型预期:指的是对一个变量未来值的预期不仅应依据经济变量的过去水平,还应依据该变量的变化方向,公式为:

pt=pt-1+α(pt-1-pt-2)

缺陷:没有表示出人们在进行预期时会对过去预期的错误加以修正。

3.适应性预期:就是本期的预期价格,不仅要以前一期预期的价格为依据,同时要考虑到前期实际价格与预期价格的差距,因而形成反馈型预期机制

pt=pt-1+β(pt-1-pt-1)

四、政策主张

1. 经济政策基调:政策无效论

政府反周期政策会因公众的理性预期而归于失效,理由是:政府反周期政策的后果均能被公众预期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要么政策目标落空,要么被迫放弃原来的政策。因此最好的政策是没有政策的政策,让市场自发发挥作用。

2.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说明财政政策也是无效的。无论是税收融资还是债务融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

五、评价

1.积极

战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经济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流派

有很强的影响力,影响到社会生活

理性预期学派比芝加哥学派对自由主义理念的坚持更为极端,是极端的自由主义。 芝加哥学派侧重研究货币数量;理性预期学派侧重谈市场机制的神奇作用。

2.消极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假定不切合实际

市场出清及理性预期假定

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无效的命题有失偏颇

供给学派

一 、定义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又一个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经济学流派。供给学派是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拉弗、费尔德斯坦等人。他们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管理理论及其政策主张,注重供给,主张刺激储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张让市场机制更多地自行调节经济。

二、代表人物

1.极端的供给学派:罗伯特。蒙德尔(199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欧元之父) 拉弗

2.温和的供给学派:费尔德斯坦

三、供给学派的特点

由需求分析转向供给分析复活萨伊定律倡导经济自由主义偏重政策研究

四、基本理论

(一)拉弗曲线

(二)通货膨胀理论

1.定义

凯恩斯主义:需求膨胀引起通货膨胀。

货币主义:货币过多引起通货膨胀。

供给学派:从供给角度给出了解释——需求过多,供给不足 。

2.通货膨胀的原因

主要是税收、税制和相关的制度引起的政府规模不断扩大所导致的生产率下降,与政府规模扩大相伴的非生产性开支过多,这些因素使价格居高不下。

3.解决通货膨胀的办法

1.削减政府规模或提高政府效率。

2.鼓励生产和革新,增加供给,提高生产率 。

3.减税。减税后只要投资率及生产率上升,生产增长,那么,通货膨胀会自然消失。

4.调整税收结构。政府应多削减投资和资本收益税,少削减所得税。最糟糕的减税方案是在降低所得税的同时提高投资税。

(三)费尔德斯坦曲线

费尔德斯坦曲线旨在说明财政赤字对通胀、资本形成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在存在财政赤字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举债或扩大货币供应来弥补赤字,或两种手法并用。

(1)增大货币发行量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2)发行政府债券会对私人有价证券产生挤出效应,因此,举债有降低资本形成率的效应。

五、政策主张

1)减税,尤其是削减边际税率

2)保证无通胀增长,必须恢复金本位制

3)减少政府干预,更多地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

4)削减政府社会支出

六、评价

1.合理性

1)它对于当时美国经济情况的看法和对凯恩斯主义恶果的揭露,是符合现实的。

2)对经济中供给方面的强调,也是有合理成分的,这也是对古典经济学传统的继承和恢复。

3)它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调整政府干预的内容和作用方向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鼓励储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

2.局限性

理论上无多少创新,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也和凯恩斯学派一样,从这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供给学派在美国的实践也不是很成功,没有取得显著成效。

新制度经济学

一 、定义

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复归过程中兴起的一个较有影响的新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的名称是由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威廉姆森最早提出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科斯和诺斯等人。该学派不仅注意从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出发,而且注重从微观角度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代表人物

科斯(199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斯(199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威廉姆森(200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张五常

三、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改

新古典经济学家是在不考虑社会经济制度因素的条件下,将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两大基本假定”和“—个基本信条”的基础上。

基本假定一: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基本假定二:经济人行为的完全理性

一个基本信条:市场充分自由竞争能够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

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达到最好

的程度

修改一:认为人的行为理性是有限的,沿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假定。

修改二:主张采用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假定。

四、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它提出并论证了市场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交易体制。提出企业与市场的二分法,两种协调方式可以互相替代,企业的出现是为了节省交易成本。

企业与市场的边界由以下原则确定:增加一笔交易通过市场来实现所耗费的成本与通过企业来实现所耗费的成本相等。

与古典经济学不同之处:

古典经济学中没有企业理论只有生产理论

新古典经济新学中没有交易成本只有生产成本

忽视企业存在的原因:

强调价格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臵的最优化

没有意识到市场交易成本的存在,或假设交易成本为零

(二)产权经济理论

1.产权起源和功能

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

产权激励人们将外部性内在化

激励与约束

资源配臵

2.科斯定理

科斯第一定理:交易成本=0,不管产权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优配臵。 科斯第二定理:交易成本>0,初始产权的界定会影响资源配臵的效率。

科斯第二定理是要说明,要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的配臵效率,如何界定初始产权和产权初始界定的合法性很重要。不同的产权安排其经济后果可能是不同的,最优的产权配臵应当是交易费用最低的产权安排。

(三)契约理论

企业契约理论:即把企业理解为契约组织的理论分为两类:

极端的企业契约理论

不极端的企业契约理论

(四)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过程是一个演化的过程,即事物本身的变化;是渐进的变化过程是连续的变化过程。 有效率的制度能够使每个社会成员从事生产性活动的成果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使他们获得一种努力从事生产活动的激励。

有效率的制度能够给每个社会成员以发挥自己才能的最充分的自由,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潜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五、评价

首先,在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将制度纳入到经济理论分析的范围内;

其次,新制度经济学本质上是新古典的补充和拓展;

第三,该流派没有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只是他们都研究制度问题;

第四,该流派在西方已经不热了,而在中国因为现实需要而比较热门.

公共选择学派

一 、定义

以詹姆斯〃布坎南(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是在美国60年代以后逐渐兴起的一个资产阶级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这个学派力图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集体选择问题和政府行为,研究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二、与主流经济学的分歧

主流经济学在市场上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在政治上则利他而不考虑利己。 公共选择学派则认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均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

三、主要理论

(一)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

1.非分割性 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

2.公共选择的方式

全体一致规则

内涵:所谓全体一致规则(unanimity rule),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得以通过的表决方式。 特征:一票否决

优点 :(1)由一致同意原则得出的方案是帕累托最优方案

(2)参与者平等的选择

(3)有效限制“搭便车”的行为

缺陷:(1)交易成本高

(2)一票否决权会拖延协议的达成

(3)忽略了投票者的策略行为

多数规则

内涵:多数规则(majority voting rules)是指一项议案或决策须经1/2以上投票人赞成才能通过或采用的一种投票规则。多数规则在现代社会中是应用最广泛的决策方式。 两种形式:

简单多数:只要赞成票超过半数,议案或决策就可以通过。现实中,最基本和常用的。 特定多数:赞成票必须以高于半数以上的相当大的比例,议案才能获得通过。如2/3多数制 ,3/4绝对多数原则

特征:“少数服从多数”

优点:决策效率高、节约集体决策成本

缺点:可能出现投票悖论

(二)寻租理论

1.定义

“租”或“租金”是指超过资源所有者的机会成本的报酬。

租金可以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在价格制度中自然产生的,另一种是人为创造的。通常把对自然产生的租金的追求称作“寻利”;把对人为产生的租金的追求称为“寻租”

2.寻租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如果获取租金的权利不是在所有的人中间平等的或随机的分配,也不是公开拍卖,于是,潜在的进入者将通过游说政府以给他们优惠的差别待遇来进行寻租,这是第一层次的寻租活动。比如,政府的管制、许可、审批造成了某一个行业供给的稀缺,就会在这一行业出现租金,引来试图进入该行业的寻租者的寻租活动。

第二层次,如果政府职位的薪水和额外收入包含有经济租金,且这些薪水和额外收入高于私

人部门类似职位的待遇,潜在的政治家和官员将会花费大量的资源来谋取这种政府职位,这样的谋取活动是第二层次的寻租活动。

第三层次,个人和集团为保护对自己有利的差别待遇或避免对自己不利的差别待遇而展开的活动。

3.政府失灵:是指政府行动不能增进效率或政府把收入再分配给那些不应当获得这种收入的人。

四、政策主张

(一)经济方面

1. 取消国家干预,恢复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政策。

2. 应放弃凯恩斯主义,公共选择学派反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即反对凯恩斯扩张政府权力的膨胀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主张预算平衡政策,即应对政府的税收和支出进行长期约束,控制政府无限膨胀的趋势。可从政府建立预算的程序和数量两方面入手。

(二)政治方面

1.改革现有政治制度,发明新的更民主的政治制度体系,建立真正的民主立宪政体。

2.把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部门行政管理体制。

3.在最高行政领导层中恢复能发挥个人积极性的制度。

五、评价

(一)积极作用

1.它填补了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空白,把政治过程纳入到经济分析的框架中,使之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它打通了经济与政治的隔离,用经济方法分析政治过程,对政治学也是一个补充。

3.公共选择学派得出与正统主流经济学全然不同的结论,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问题不在经济方面而在政治方面。与主流经济学的市场失灵相对应,它提出了政府失灵的概念,这一观点尤为新颖,也很有说服力。

(二)不足

1.否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不合时宜。如今的社会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政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经济主体,需要思考政府如何干预。

2.把希望寄托于宪政改革的设想过于天真。

现代经济学流派归纳

凯恩斯经济学

一、定义

指凯恩斯在《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理论。不包括凯恩斯追随者补充、修改和发展了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起始于凯恩斯经济学。

二、学术渊源

1. 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

2. 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

3. 曼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寓言

4. 霍布森的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的学说

三、凯恩斯革命的含义

它以凯恩斯1936年《通论》的出版为标志,是对传统经济学的背离,在资产阶级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称为“凯恩斯革命”。

1)方法上,凯恩斯建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体系,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

2) 理论上, 否定代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基本传统观念的所谓“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3)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四、凯恩斯经济理论

(一)就业理论

充分就业:就是指没有非自愿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暂时或偶然的供需失调而造成的失业。

自愿失业:指客观上有工作岗位,但劳动者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愿去就业所造成的失业。 新古典学派从资本主义经济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出发只承认上面两种失业。

非自愿失业:是指个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而造成的失业。

(二)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既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又是指投资等于储蓄时的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社会上出现较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出有效作用来纠正这种失调。

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流动偏好或灵活偏好

(三)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

投资乘数的含义:投资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成倍增加。

乘数原理的作用:凯恩斯通过“乘数”来强调“有效需求”的作用,既把经济衰退或危机的发生归结为有效需求的缩减(投资、消费支出或政府开支的缩减会引起社会总需求按成倍比例缩减),又把扩大总支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或政府购买支出)以成倍地扩大有效需求,说成是消除经济危机或商业循环的有效手段,从而为倡导国家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四)凯恩斯的货币工资

传统经济学认为:工资具有充分弹性,工资率的变动可以自动调节就业量,劳动力市场是自动实现均衡的,不存在失业;针对传统经济学关于工资率的充分伸缩性的主张凯恩斯提出了“工资刚性”假说。由于工会的集体谈判,使工资向下是刚性的;

(五)凯恩斯的利息理论

传统经济学:利率由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具有充分弹性;储蓄支配投资:通过利率的自动调节必然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的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有下降刚性。

五、凯恩斯政策观点

1、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一是提高消费倾向,二是增加投资)。

2、强调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举债支出;利率调节的货币金融政策;适度贸易顺差的对外贸易政策)

六、凯恩斯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在理论上的分歧

1.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有效需求不足

2.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节俭有害

3.平衡预算——扩张性财政政策

4.自由放任——国家干预

七、凯恩斯经济学的进步与局限

(一)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比,凯恩斯经济学的进步之处

(1)着重研究影响国民经济绝对水平(总产量、就业量、价格总水平)的各种因素,可以加深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与理解;

(2)重视宏观分析,创立了许多宏观经济概念与分析工具,这为具体研究消费、储蓄,投资、就业与国民收入等范畴奠定了基础;

(3)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计量学方法的运用,将理论分析、统计检验和方案论证,三方面融合为一体,相辅相成,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以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代替充分就业的均衡理论;

(5)以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代替经济活动的确定性;

(6)在现代复杂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货币商品经济关系下,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这比传统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主义前进了一大步。

(二)凯恩斯理论的局限性

(1)凯恩斯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三条心理规律之上,而经济波动的原因只能来自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特点和性质。用人类心理上的原因来解释国民收入的波动,显然是不完善的。

(2)在流通领域的范围内,凯恩斯的学说触及现代资本主义的现实,从而是正确的。凯恩斯理论的最大缺陷就在于没有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领域。他的政策建议可以起到治标的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难以令人满意的实践效果。美国二战后的20多年中,凯恩斯的宏观调控政策得到大力推行。但结果是较低的失业率的成就却以其后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代价。

(4)强调经济的宏观方面,却忽视了应有的微观基础。

(5)他的理论过分注重短期,而没有涉及长期的问题 。

(6)过分注重静态和比较静态的分析,而没有涉及动态的分析。

新古典综合派

一 、新古典综合派特征

1.理论上的综合: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综合起来。

2.政策上的综合:把凯恩斯主张的政府干预和古典学派的市场机制综合起来。

二、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保罗〃萨缪尔森(1970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罗、佛朗哥〃莫迪利安尼、阿瑟〃奥肯、阿尔文〃汉森、詹姆斯〃杜森贝里等等。

三、理论

(一)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既有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经济。

(二)现代收入决定论

国民收入将在总供求的均衡点上被决定,即当C+S=C+I时,国民收入被决定。C+S=C+I又被称为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等式两边消去C,均衡条件变为S=I。当:S>I,国民收入收缩;S<I,国民收入扩张;S=I,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收入决定论的修补

新古典综合派接受了凯恩斯关于需要通过国家干预才能使有效需求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的观点,把政府干预纳入了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纳入政府干预后

总供给=C+S+T

总需求=C+I+Gt

(三)经济周期与波动理论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经济周期的形成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主要有技术改良;人口和领土的动态增长;企业界自信心和活力的波动。内因是加速原理与乘数的结合。

(四)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新古典综合派对滞涨成因的解释:

(1)微观经济部门供给的异常变动造成了经济的“停滞膨胀”。

(2)微观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来解释停滞膨胀。萨缪尔森持这种观点。财政支出结构中福利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一方面扩大了收入,使经济在萧条时期物价水平不下跌,甚至促进了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无助于尽快消除失业,这样就形成了停滞膨胀。

(3)微观的市场结构特征来解释停滞膨胀。这主要是托宾和杜森伯里的看法。他认为,劳工市场上的均衡是极少见的情况,在大多数时间里,劳工市场是处于失衡状态的。这里的所谓失衡是指劳工市场上出现的过度需求和过度供给,即空位和失业的存在。从而得出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解释。

(五)“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思想的基础上,新古典综合派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创新:

1.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取代凯恩斯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用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取代凯恩斯的赤字政策。

2.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重来取代凯恩斯对财政政策的偏重。

新剑桥学派

一 、定义

新剑桥学派,又叫做“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它是现代凯恩斯主义在英国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的剑桥大学任教,其理论又是背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特征的,所以叫做“新剑桥学派”。

二、代表人物

琼.罗宾逊皮罗.斯拉法尼古拉斯.卡尔多卢伊季.帕西内蒂

三、理论渊源

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⑵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

⑶斯拉法的理论

四、经济理论

(一)特点

第一,分析方法上采用历史观,抛弃均衡观

第二,强调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性

(二)方法论

一是坚决主张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

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五、经济政策主张

第一,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不主张实行自由放任,但认为政府干预的方向不是调节总需求,而是调节收入分配.

第二,承认收入分配不均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弊端,进而主张政府实施一系列社会政策来改良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调节不合理分配, 争取一个趋向于均等化的收入分配.

六 、简要评价

积极意义

1.新剑桥学派属于比较激进的凯恩斯主义者,他们对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的批评,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弊端,也有适当的揭露。

2.新剑桥学派所做的理论工作对凯恩斯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其价值论和分配论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新古典学派的均衡价格理论。

消极意义

1、仍然是在资本主义视野范围内来看问题的,强调的制度因素分析也只不过是某些具体的制度,特别是分配制度的分析,并不涉及根本性制度的分析。

2、对于收入分配中所的阶级之间的矛盾关系,仅仅局限在原有的范围内,他们所要争取的收入均等化,不过是一种保持资本家利润而使收入分配有所改善的改良主义政策。

3、新剑桥学派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为资本主义社会所真正接受和采纳,更不可能被付诸实施。

新奥地利学派与伦敦学派

一 、定义

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新自由主义流派。形成于20世纪20-30年代,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

二、代表人物

新奥地利学派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米塞斯、哈耶克(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熊彼特、哈伯勒等人。

伦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坎南、罗宾斯、哈耶克等人。

三 、学术渊源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

2.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和时差利息理论

四、学派特点

1.理论观点带有明显的极端性

2.理论观点带有明显的伦理学和心理学色彩

3.研究方法上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主观主义的特点

五、哈耶克理论体系

(一)经济周期理论(投资过度论)

凯恩斯:需求不足是引起经济危机的根源。

哈耶克:货币资本供给不足或投资过度是爆发危机的原因。

(二)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在哈耶克看来,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由同一根源产生的,因此,二者完全可以并存。那种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存在交替关系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政府凭借独占的货币发行权,既会造成失业,也会造成通货膨胀。只要货币发行权仍然垄断在政府手里,那么,靠通货膨胀来治理失业和靠增加失业来解决通货膨胀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三)消费者主权论

消费者在确定商品生产的数量和类型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者最终要听命于消费者。

(四)货币理论(货币非国有化理论)

所谓“货币非国家化”:是主张取消国家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废除国家货币制度,而用私营银行的竞争性货币作为国家货币的替代物。

其原因在于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后,一旦政府的财政出现困难,政府将通过发行货币来填补财政的缺口,从而根本上破坏了货币的稳定,为通货膨胀打开大门,并造成市场信号失真,经济活动受损。因此必须废除国家发行货币的垄断权,让私人发行货币。

六、自由经济政策主张

1)推崇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经济自由主义是个人主义在经济上的必然结论。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尽量运用社会和市场的自发力量,尽可能少地借助于强制。经济自由主义要求政府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尤其是完善法律,以保证竞争的健康进行。

2)强调机会平等的自由竞争

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

3)对集体主义和计划经济的批判

集体主义并不是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集体主义在经济上是低效率的。

集体主义与民主政治是不相容的。

集体主义与法治是不相容的。

集体主义将破坏个人的选择自由

现代货币主义

一 、定义

货币主义又称为货币学派或现代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流派,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货币主义反对国家干预主义,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极力抨击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重新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主张执行“单一规则”的货币供给等政策,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货币主义”一词由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教授卡尔〃布朗纳于1968年发表的论文>中首次提出的。

二、代表人物

弗里德曼(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三、理论渊源

1.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 = PT

M— 流通中的货币量

V— 货币流通速度

P— 一般物价水平

T— 商品劳务交易总量

P=MV/T

2.庇古“剑桥方程式”:M = kPy

MV = PT(Y) => M/P=Y/V

M—货币需求量

Py表示名义收入

K— k表示人们持有的现金量占名义收入的比率

四、现代货币数量论内容

M1dp=f(y,w,rm,rb,re,∙,u)ppdt

y:持久性收入

W:非人力财富占人力财富的比率

rm:货币的预期收益率(即货币的利息率)

rb:债券的预期收益率

re: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1/P.dP/dt:商品价格的预期报酬率(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U:非收入方面的因素

结论:货币需求是相当稳定的,经济不稳定是由货币供给造成的,货币供给不稳定是由货币当局盲目操纵货币供给造成的;要维持经济稳定必须稳定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使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相适应。

五、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剑桥方程的比较分析

1)剑桥方程把K当作由制度决定了的一个常量;而现代货币数量论则把它当作有限的,可观察到的各个量值, rm,rb,re,1/P.dP/dT,u的稳定函数。

2)剑桥方程中的Y是当作现期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而现代货币数量论方程中的的Y则是代表恒久性收入。

3)剑桥方程方程以充分就业假定为前提,Y,K被视为不变的常量,于是便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物价同比例上涨;而弗里德曼不以充分就业假设为前提,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

六、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灵活偏好函数的比较分析

1)凯:Y是指现期收入

弗:Y则指恒久性收入。

2)凯:把货币视为财富持有人手中的一种资产,但他着重于把货币视为债券的相近替代物。 弗:认为货币不仅仅是债券的相近替代物,而且也包括其他金融资产(股票)和物质资产(资本品、不动产和消费品)的相近替代物。

3)凯:由于强调利息率的作用,认为货币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通过利息率的传递机制而间接起作用的。M-r-I-Y

弗:基于利息率对社会经济变动的影响较小,认为货币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名义的国民收入,其变动程序是:M-MV-Y

七、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1、提倡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反对实行相机抉择的宏观政策

2、提倡“收入指数化”

3、提倡浮动汇率制,反对固定汇率制

4、实行负所得税和降低失业率的政策

八、评价

积极作用

1.强调货币供应量对稳定经济的重要作用,使人们提高了对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重视。 2.强调有限的政府干预,避免了人们对政府权力的过度滥用。

3.负所得税方案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社会保障方式,对建设福利国家有利。 消极作用

1.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迄今为止并未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固有的经济困境。

2.收入指数化方案很难奏效。

3.自由汇率制实质上是为了维护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由于各国拥有的通货的强弱不同,各个国家不可能一律实行浮动汇率制,所以,纯粹浮动汇率制迄今很难存在,在现实世界有的只是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学派)

一 、定义

是20世纪70年代由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发展演化而来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有第一代的卢卡斯(199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萨金特(201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华莱士和第二代的巴罗、基得兰德等人(200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遵循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相信市场力量的有效性;政府若强制控制经济变量,导致经济不稳定;重视预期的概念。

二、理性预期的三个基本假设

1.最优化行为假设

2.市场出清假设

3.理性预期假设

三、三种预期机制

1.静态预期:假定经济活动的主体完全按照过去已经发生过的情况来估计和判断未来的经济形势。

pt=pt- 1

缺陷:没考虑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

2.外推型预期:指的是对一个变量未来值的预期不仅应依据经济变量的过去水平,还应依据该变量的变化方向,公式为:

pt=pt-1+α(pt-1-pt-2)

缺陷:没有表示出人们在进行预期时会对过去预期的错误加以修正。

3.适应性预期:就是本期的预期价格,不仅要以前一期预期的价格为依据,同时要考虑到前期实际价格与预期价格的差距,因而形成反馈型预期机制

pt=pt-1+β(pt-1-pt-1)

四、政策主张

1. 经济政策基调:政策无效论

政府反周期政策会因公众的理性预期而归于失效,理由是:政府反周期政策的后果均能被公众预期到,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要么政策目标落空,要么被迫放弃原来的政策。因此最好的政策是没有政策的政策,让市场自发发挥作用。

2.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说明财政政策也是无效的。无论是税收融资还是债务融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

五、评价

1.积极

战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经济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流派

有很强的影响力,影响到社会生活

理性预期学派比芝加哥学派对自由主义理念的坚持更为极端,是极端的自由主义。 芝加哥学派侧重研究货币数量;理性预期学派侧重谈市场机制的神奇作用。

2.消极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假定不切合实际

市场出清及理性预期假定

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无效的命题有失偏颇

供给学派

一 、定义

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又一个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经济学流派。供给学派是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拉弗、费尔德斯坦等人。他们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管理理论及其政策主张,注重供给,主张刺激储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张让市场机制更多地自行调节经济。

二、代表人物

1.极端的供给学派:罗伯特。蒙德尔(199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欧元之父) 拉弗

2.温和的供给学派:费尔德斯坦

三、供给学派的特点

由需求分析转向供给分析复活萨伊定律倡导经济自由主义偏重政策研究

四、基本理论

(一)拉弗曲线

(二)通货膨胀理论

1.定义

凯恩斯主义:需求膨胀引起通货膨胀。

货币主义:货币过多引起通货膨胀。

供给学派:从供给角度给出了解释——需求过多,供给不足 。

2.通货膨胀的原因

主要是税收、税制和相关的制度引起的政府规模不断扩大所导致的生产率下降,与政府规模扩大相伴的非生产性开支过多,这些因素使价格居高不下。

3.解决通货膨胀的办法

1.削减政府规模或提高政府效率。

2.鼓励生产和革新,增加供给,提高生产率 。

3.减税。减税后只要投资率及生产率上升,生产增长,那么,通货膨胀会自然消失。

4.调整税收结构。政府应多削减投资和资本收益税,少削减所得税。最糟糕的减税方案是在降低所得税的同时提高投资税。

(三)费尔德斯坦曲线

费尔德斯坦曲线旨在说明财政赤字对通胀、资本形成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在存在财政赤字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举债或扩大货币供应来弥补赤字,或两种手法并用。

(1)增大货币发行量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2)发行政府债券会对私人有价证券产生挤出效应,因此,举债有降低资本形成率的效应。

五、政策主张

1)减税,尤其是削减边际税率

2)保证无通胀增长,必须恢复金本位制

3)减少政府干预,更多地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

4)削减政府社会支出

六、评价

1.合理性

1)它对于当时美国经济情况的看法和对凯恩斯主义恶果的揭露,是符合现实的。

2)对经济中供给方面的强调,也是有合理成分的,这也是对古典经济学传统的继承和恢复。

3)它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调整政府干预的内容和作用方向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鼓励储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增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

2.局限性

理论上无多少创新,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也和凯恩斯学派一样,从这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供给学派在美国的实践也不是很成功,没有取得显著成效。

新制度经济学

一 、定义

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复归过程中兴起的一个较有影响的新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的名称是由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威廉姆森最早提出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科斯和诺斯等人。该学派不仅注意从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出发,而且注重从微观角度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代表人物

科斯(199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斯(1993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威廉姆森(200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张五常

三、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改

新古典经济学家是在不考虑社会经济制度因素的条件下,将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在“两大基本假定”和“—个基本信条”的基础上。

基本假定一: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基本假定二:经济人行为的完全理性

一个基本信条:市场充分自由竞争能够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

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达到最好

的程度

修改一:认为人的行为理性是有限的,沿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假定。

修改二:主张采用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假定。

四、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它提出并论证了市场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交易体制。提出企业与市场的二分法,两种协调方式可以互相替代,企业的出现是为了节省交易成本。

企业与市场的边界由以下原则确定:增加一笔交易通过市场来实现所耗费的成本与通过企业来实现所耗费的成本相等。

与古典经济学不同之处:

古典经济学中没有企业理论只有生产理论

新古典经济新学中没有交易成本只有生产成本

忽视企业存在的原因:

强调价格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臵的最优化

没有意识到市场交易成本的存在,或假设交易成本为零

(二)产权经济理论

1.产权起源和功能

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

产权激励人们将外部性内在化

激励与约束

资源配臵

2.科斯定理

科斯第一定理:交易成本=0,不管产权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优配臵。 科斯第二定理:交易成本>0,初始产权的界定会影响资源配臵的效率。

科斯第二定理是要说明,要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的配臵效率,如何界定初始产权和产权初始界定的合法性很重要。不同的产权安排其经济后果可能是不同的,最优的产权配臵应当是交易费用最低的产权安排。

(三)契约理论

企业契约理论:即把企业理解为契约组织的理论分为两类:

极端的企业契约理论

不极端的企业契约理论

(四)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过程是一个演化的过程,即事物本身的变化;是渐进的变化过程是连续的变化过程。 有效率的制度能够使每个社会成员从事生产性活动的成果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使他们获得一种努力从事生产活动的激励。

有效率的制度能够给每个社会成员以发挥自己才能的最充分的自由,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潜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五、评价

首先,在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将制度纳入到经济理论分析的范围内;

其次,新制度经济学本质上是新古典的补充和拓展;

第三,该流派没有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只是他们都研究制度问题;

第四,该流派在西方已经不热了,而在中国因为现实需要而比较热门.

公共选择学派

一 、定义

以詹姆斯〃布坎南(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是在美国60年代以后逐渐兴起的一个资产阶级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这个学派力图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集体选择问题和政府行为,研究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二、与主流经济学的分歧

主流经济学在市场上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在政治上则利他而不考虑利己。 公共选择学派则认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均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

三、主要理论

(一)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

1.非分割性 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

2.公共选择的方式

全体一致规则

内涵:所谓全体一致规则(unanimity rule),是指一项集体行动方案,只有在所有参与者都同意,或者至少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的前提下,才能得以通过的表决方式。 特征:一票否决

优点 :(1)由一致同意原则得出的方案是帕累托最优方案

(2)参与者平等的选择

(3)有效限制“搭便车”的行为

缺陷:(1)交易成本高

(2)一票否决权会拖延协议的达成

(3)忽略了投票者的策略行为

多数规则

内涵:多数规则(majority voting rules)是指一项议案或决策须经1/2以上投票人赞成才能通过或采用的一种投票规则。多数规则在现代社会中是应用最广泛的决策方式。 两种形式:

简单多数:只要赞成票超过半数,议案或决策就可以通过。现实中,最基本和常用的。 特定多数:赞成票必须以高于半数以上的相当大的比例,议案才能获得通过。如2/3多数制 ,3/4绝对多数原则

特征:“少数服从多数”

优点:决策效率高、节约集体决策成本

缺点:可能出现投票悖论

(二)寻租理论

1.定义

“租”或“租金”是指超过资源所有者的机会成本的报酬。

租金可以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在价格制度中自然产生的,另一种是人为创造的。通常把对自然产生的租金的追求称作“寻利”;把对人为产生的租金的追求称为“寻租”

2.寻租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如果获取租金的权利不是在所有的人中间平等的或随机的分配,也不是公开拍卖,于是,潜在的进入者将通过游说政府以给他们优惠的差别待遇来进行寻租,这是第一层次的寻租活动。比如,政府的管制、许可、审批造成了某一个行业供给的稀缺,就会在这一行业出现租金,引来试图进入该行业的寻租者的寻租活动。

第二层次,如果政府职位的薪水和额外收入包含有经济租金,且这些薪水和额外收入高于私

人部门类似职位的待遇,潜在的政治家和官员将会花费大量的资源来谋取这种政府职位,这样的谋取活动是第二层次的寻租活动。

第三层次,个人和集团为保护对自己有利的差别待遇或避免对自己不利的差别待遇而展开的活动。

3.政府失灵:是指政府行动不能增进效率或政府把收入再分配给那些不应当获得这种收入的人。

四、政策主张

(一)经济方面

1. 取消国家干预,恢复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政策。

2. 应放弃凯恩斯主义,公共选择学派反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即反对凯恩斯扩张政府权力的膨胀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主张预算平衡政策,即应对政府的税收和支出进行长期约束,控制政府无限膨胀的趋势。可从政府建立预算的程序和数量两方面入手。

(二)政治方面

1.改革现有政治制度,发明新的更民主的政治制度体系,建立真正的民主立宪政体。

2.把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部门行政管理体制。

3.在最高行政领导层中恢复能发挥个人积极性的制度。

五、评价

(一)积极作用

1.它填补了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空白,把政治过程纳入到经济分析的框架中,使之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它打通了经济与政治的隔离,用经济方法分析政治过程,对政治学也是一个补充。

3.公共选择学派得出与正统主流经济学全然不同的结论,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问题不在经济方面而在政治方面。与主流经济学的市场失灵相对应,它提出了政府失灵的概念,这一观点尤为新颖,也很有说服力。

(二)不足

1.否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不合时宜。如今的社会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政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经济主体,需要思考政府如何干预。

2.把希望寄托于宪政改革的设想过于天真。


相关文章

  • 何俊志: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流派划分与分析走向
  • 标签: 新制度主义 流派 政治学 ● 何俊志 [提要] 新制度主义的流派划分及其整合潜力是目前新制度主义研究的一大热点.总体而言,新制度主义的流派划分方式可以归纳为七分法.四分法.三分法和二分法,其中被学界广泛接受的是三分法.这些划分方式的 ...查看


  • 20世纪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演进
  • 20世纪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演进 李德元 王鹏 提 要 本文力图通过对20世纪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演进的梳理,凸显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的知识谱系.理论架构和学术场景,以期帮助人们了解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范式. 关键词 20世纪 西方 ...查看


  • 浅谈管理丛林理论与实践运用
  • 浅谈管理丛林理论与实践运用 作者:余静静 来源:<商业文化>2014年第10期 摘 要:本文从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为切入点,解析了不同学派的含义以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管理理论: ...查看


  • 中国译学研究
  • 中西译学研究 谢思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摘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开始翻译的科学理论化进程:中国自八十年代后期,译学研究突飞猛进:整体上,中西方缺乏译学研究的双边交叉和互补.本文分析了,中西译学研究的现状,提出 ...查看


  • [美术的辉煌]教学设计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二.课标理解 本课的内容主要为19世纪以来的代表性美术作品欣赏,依据欣赏的基本要 ...查看


  • 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史学解析[1]
  • 2001年第5期双月刊 总第128期中南财经大学学报JOU RNAL O F ZHON GNAN UN I V ERS ITY O F F I NAN CE AND ECONOM I CS №. 5. 2001B i m onth ly S ...查看


  • 管理学学派基本观点
  • 管理学学派基本观点 管理科学学派可以追溯到泰罗所从事的科学管理运动,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个流派的特点是把管理归结为简单明了的.用数量表示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成果,强调采用数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理性方法作决策.电子计算 ...查看


  • 347应用心理学考研大纲
  • 347应用心理学考研大纲 347应用心理学硕士考研大纲 2011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综合>是2011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 ...查看


  • 美术的辉煌
  • 第八单元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浪漫主义美术: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现实主义美术:库尔贝<石工>.<奥尔南的葬礼>,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印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