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业融资途径

前言

2008年是改革开放的30周年,也是中国企业界的30周年。恰好在这一年,全球经济出现整体性危机的前兆,中国企业界也相继进入“过冬”状态。从国际的环境看,次贷危机可能引发的新一轮经济危机的悲观情绪仍在全球蔓延。能源、原材料上涨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压榨了我国利润微薄的制造业。美元的持续贬值对于我国增速已经放缓的出口行业更是雪上加霜。从国内情况看,防止通货膨胀仍然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在此目标下,政府必定会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加以治理。紧缩银根、控制信贷的货币政策会使得资金本来就紧张的国内企业感觉更是雪上加霜。同时,在资本市上,A 股市场的持续暴跌,迟迟未推出的中小企业创业板块,也让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变得异常艰难。为此,《财务与管理》编辑部特别策划了“新形势下企业融资途径”专题,希望国内企业在加强自己的抵抗力抵御寒冬的同时,能够多选择几件适合自己企业的“棉袄”,为企业注入活力,企业蓬勃发展的春天将不会太远。

新形势下大型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要重新权衡各种融资途径的风险和成本,选择适合企业情况的一种或多种融资途径。希望通过对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的探讨,能为大型企业提供突破口和新思维。

传统的融资途径

1.内源融资

企业融资虽然很少能够离开外部的各种资源,但首先应考虑并加以充分利用的是其内部自有资金。如何充分有效地挖掘内部资金以及其他各种资源的潜力,是企业最基本的一种融资方式,这一点也往往被企业忽略和轻视。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依靠自身内部积累进行的融资。来源包括资本金、折旧基金的资本化和留存收益。内源融资的资金供求双方同处企业内部,可视为自己向自己资金融通,具有较强的交易信息对称性,因此交易成本费用低,融资成本低,资金收益不外溢,企业的自主控制不损失,是企业资本的首要来源。内源融资虽然貌似简单,但其蕴含着深刻的企业发展的本质,即有效地利用稀缺的企业内部资源,注重积累,进行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大型公司应充分挖掘内部资金及其他各种资源的潜力,如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创造更多的利润;降低存货,压缩流动资本,合理运作公司内部资本,如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互相提供资本,以及公司闲置资产变卖等筹集资金。

2.银行贷款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是我国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尤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是目前债权融资的主要方式,其优点在于程序比较简单,融资成本相对节约,灵活性强,只要企业效益良好,融资较容易,缺点是一般要提供抵押或者担保,筹资数额有限,还款付压力大,财务风险较高。大型企业由于其信誉好,容易找到担保单位以及抵押物质,所以比较容易取得银行贷款。但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逐渐从贷款额度管理改为资产负债管理,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更为小心谨慎,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存在着更高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因此,企业通过银行融资存在相当的难度。

3.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指公司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融资方式,指资金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借助股票这一载体直接从资金盈余部门流向资金短缺部门,资金供给者作为所有者(股东) 享有对企业控制权的融资方式。这种控制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股息,分享红利等。股权融资可以分为公司首次公开募股以及融资。 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指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 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发行方式。有限责任公司IPO 后会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对应于一级市场,大部分公开发行股票由投银行集团承销而进入市场,投资银行按照一定的折扣价从发行方购买到自己的账户,然后以约定的价格出售,公开发行的准备费用较高。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有着极强的偏好。在1998年以前,配股是上市司再融资的惟一方式,2000年以来,增发成为上市公司对再融资方式的另一选择;2001年开始,可转债融资成为上市公司追捧的对象。我国上市公司在选择再融资方式时所考虑主要是融资的难易程度、门槛高低以及融资额大小等因素,股权融资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

4.企业债券融资

债券融资是指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或者公司债券融资。企业债券诞生于中国,是中国存在的一种特殊法律规定债券形式。按照中国国务院1993年8月颁布实施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是指企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发行债券是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主方式之一。企业债券的期限通常较长,一般为三年以上,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可以获得长期稳定资金,而且债券的利率通常较银行贷款利率低,有利于降低资金成

本,这对企业的稳定经营非常有利。遗憾的是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比较缓慢,1993年制订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中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由于此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即使按政策的高限发行,由于企业债券尚需交纳利息税,其实际收益也与国债相差无几,与国债的低风险相比,企业债券的收益对投资者无吸引力。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于股票市场一直是“跛足”,债券市场规模、市场化程度低、发行和交易市场割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债券少,还有许多发行债券的企未在证券市场上市交易,债券的流通性不高。就安全性、流通性、收益性三方面综合而言,投资者不看好企业债券,使得这种融资方式目前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尚处于襁褓之中。

新形势下融资途径

1.定向增发再融资

企业上市融资要选择资本市场发展良好的时机。然而A 股市场的持续新低也表明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信心不足,在当前的形势下上市融资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选择。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也受到影响,公开增发再融资受挫。而定向增发成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一个亮点。公开发行即向特定投资者发行,也叫定向增发,实际上就是海外常见的私募,中国股市早已有之。但是,作为两大背景下——即新《证券法》正式实施和股改后股份全流通——率先推出的一项新政,如今的非公开发行同以前的定向增发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更多的是通过增发、配股等手段再融资,然后向大股东购买资产。由于资产交割完成后,大股东在上市公司的权益被稀释,因而新增资产的持续盈利能力与其利益相关度大为削弱。而在全流通环境,股东通过定向增发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后,其权益比例不降反升。同时,大股东所持股权根据新的规定,定向增发的股份对控股股东增发的部分3年之内就可以流通,鉴于资本市场目前的低位和对市场未来普遍良好的发展预期,控股股东尤其是拥有较优质资产的控股股东有强烈的动机向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以实现资产的价值最大化,这也是目前相当多的上市公司谋求定向增发的深层次原因。同时,虑到大股东所持有的定向增发的股份3年之内才能够流通,大股东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大化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非瞬间完成。为了确保股权变现利益最大化,大股东将不得不考虑所注入资产的中线持续盈利能力。定向增发既可以用最快的方式融资,又可以降低风险和费用。定向增发不需要经过繁琐的审批程序,也不用漫长地等待,并且可以减少发行费用,采用定向增发方式,券商承销的佣金大概是传统方式的一半左右。目前管理层对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并没有关于公司盈利等相关方面的硬性规定,对于一些过往盈利记录未能满足公开融资条件,但又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公司而言,定向增发会是一个关键性的融资渠道。除了发行速度较快之外,定向增发往往也比公开增发的市场风险要小。

2.公司债券融资

在股市低迷,而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债券融资作为再融资途径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2007年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坚决表态要大力发展公司债市场,发行由审批转向核准制,并且在会议之后推出了一系列诸如做市商新规定、企业年金进入银行间市场等等消息,充分反映出中国证监会对公司债券进行监管的信号。2007年8月14日,证监会正式颁布《公司债券行试点办法》,明确公司债券发行的条件和程序。目前可以发行公司债的试点公司范围仅限于沪深证交易所上市公司及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境内股份有限公司。随着公司债券的开闸,加快“建立多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目标的实现,债券融资定会成为股权融资的重要补充,尤其是在股票市场暴跌今天,投资者转而投向稳定回报的公司债也成为一种最优选择。

3.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全称为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期限内依照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在目前国内市场,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转换成公司股的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具有债权和期权的双重属性,其持有人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获取公司还本付息;也可以选择在约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资本增值。所以投资界一般戏称,可转换公司债券对投资者而言是保证本金的股票。可转债具备了股票和债券两者的属性,结合了股票长期增长潜力和债券所具有的安全和收益固定的优势。此外,可转债比股票还有优先偿还的要求权。转换公司债券一般要经过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决议通过才能发行,而且在发行时,应在发行条款中规定转换期限和转换价格。

4.可分离交易可转债融资

可分离交易可转债,是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的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它赋予上市公司两次筹资机

会:先是发行附认股权证公司债,此属于债权融资;然后是认股权证持有人在行权期或者到期行权,这属于股权融资。分离交易可转债是债券和股票的混合融资品种,它与普通可转债的本质区别在于债券与期权可分离交易。2006年末出台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首次将分离交易可转债列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品种,并对其发行条件、发行程序、条款设定等方面作出较为具体的规定。

基于可分离交易可转债具有融资方便、成本低等特点。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其能够满足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也符合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发展潜力较大,必然会吸引大量上市公司尝试使用这种融资方式。

分离型可转债实际上是一个债券和权证的投资组合,和分离型的附认股权证债券比较相似。可分离交易可转债和普通可转债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发行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不过分离交易可转债“预计所附认股权全部行权后募集的资金总量不超过拟发行公司债券金额”,因此在发行同等规模债的情况下,分离交易可转债所募集资金规模将是可转债募集资金规模的1-2倍。与普通可转债不同是,分离交易可转债不设重设和赎回条款,有利于发挥发行公司通过业绩增长来促成转股的正面作用,避免了普通可转债发行人往往不是通过提高公司经营业绩、而是以不断向下修正转股价或强制赎回方式促成转股而带给投资人的损害。而且《办法》规定,上市公司改变公告募集资金用途的,分离交易可转债持有人与普通可转债持有人同样被赋予一次回售的权利,从而极大地保护了投资人利益。另外,普通可转债最短期限为1年,最长6年,但分离交易可转债最短为1年,无最长期限限制。

5.短期融资券融资

短期融资券是由企业发行的无担保短期本票。在我国,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交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是企业筹措短期(1年以内) 资金的直接融资方式。200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支持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以期拓宽企业直接资的渠道。截至2007年末,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已有316家企业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券7693亿元,余额为3203亿元。2008年4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及《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新办法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短期融资券的管理,也促进企业采用短期融资券来融资。

短期融资券筹资的优点主要有:短期融资券的筹资成本较低;短期融资券筹资数额比较大;发行短期融资可以提高企业信誉和知名度。短期融资券筹资的缺点主要有:发行短期融资券的风险比较大;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弹性比较小;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条件比较严格。

6.组合贷款

组合垡是一种引入第三方,甚至第四方的贷款方式。它可以有效提高贷款融资的可行性。主要方式包括: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中资银行+担保机构,中资银行+担保企业,这一个组合的过程就是融资创新的过程。我们重点介绍一下银行+担保的担保融资方式。

担保融资,企业在自身信用资质达不到银行贷款要求的情况下,由第三方提供担保,增加信用资质以获得融资一种方式。担保机构对企业所在的行业没有特别要求,但是企业需在其行业内具备比较优势,企业产品或资源等某些方面能够超越竞争对手,不必一定是国际或国内领先,只要比竞争对手抢先一步足矣。其次,担保机构要求企业应具有健康、稳步、持续的经营能力。从企业历史经营记录来判断企业今后是否具备偿还债务的能力,在财务上反映为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利润增长率等数据指标。除此之外,担保机构还看重人的因素,即企业的领导是否具有战略眼光,团队是否具有凝聚力等。企业借助于专业的担保机构来协助进行融资活动,虽然短期内会产生一定成本,但会事半功倍。担保机构能从融资的角度帮助企业改善治理机构,提升对企业自身价值的认识,能迅速根据融资需求制定相应方案。

7.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是指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主要包打包贷款、承兑汇票、出口押汇、进口押汇、保理业务等。贸易融资的关键就是银行依托对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或对有实力关联方的责任和信誉捆绑,在有效控制授信资金风险的前提下进行的授信。贸易融资业务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信用记录、交易对手、客户违约成本、金融工具的组合应用、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构成贸易融资业务的主要还款来源,融资额度核定由贸易额扣除自有资金比例确定,期限严格贸易周期匹配,资金不会被挪用,风险控制手段包括注重贸易合同的审查,并调查上下游企业,重点审查短期偿债能力,加强对单据的控制、对现金流的封闭管理。贸易融资业务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量身订做,易于创新,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在竞争中可以突出银行的竞争优

势。数据显示,在中国做贸易的企业,其实,真正利用贸易融资的方式进行的融资行为,占整个融资行为的20%,这说明还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8.委托贷款

委托贷款是指由委托人提供合法来源的资金,委托业务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业务。委托贷款实际上是企业将资金委托银行进行管理。企业间进行直接借贷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而企业却可以通过银行委托贷款的方式贷款给企业则是一种合法的方式,通过定向的委托款行企业间借贷之实。

委托贷款比较典型的应用就是:企业集团资金采用现金池的管理。现金池管理是一种现金管理技术,用于优化利息和改善流动性。然而现金池的建立会导致不同法人实体帐之间的资金转移,这种转移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形成公司间的借贷。在我国,公司间直接借贷是《贷款通则》所明令禁止的。现金池的实际运营模式就是采用委托贷款的方式将资金在集团内部进行划拨。委托贷款简单说就是一方向另一方贷款,委托第三方(商业银行) 进行管理。商业银行不承担贷款损失风险,只负责按照委托人所指定的对象或投向、规定的用途和范围、定妥的条件(金额、期限、利率等) 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贷款。委托贷款被用作是绕开公司间借贷禁令的一种方法。现金的基本操作是,以公司总部的名义设立集团现金池账户,通过子公司向总部委托贷款的方式,每日定时将子公司资金上划现金池账户。日间,若子公司对外付款时账户余额不足,银行可以提供以其上存总部的资金头寸额度为限的透支支付;日终,以总部向子公司归还委托贷款的方式,系统自动将现池账户资金划拨到成员企业账户用以补足透支金额。根据事先约定,在固定期间内结算委托贷款利息,通过银行进行利息划拨。委托贷款排除了企业间借贷的禁令,使得企业有效地集中化管理现金成为可能。

9.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是以特定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作为抵押而取得的一种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该融资方式一般应用于现金流量稳定的发电、道路、铁路、机场、桥梁等大型基建项目,目前应用领域逐渐扩大,例如已应用到大型石油化工等项目上。所谓项目融资指以项目本身信用为基础的融资,项目融资是与企业融资相对应的。通过项目融资方式融资时,银行只能依靠项目资产或项目的收入回收贷款本金和利息。在这种融资方式中,银行承担的风险较企业融资大得多,如果项目失败了银行可能无法收回贷款本息,因此项目结果往往比较复杂。为了实现这复杂的结构,需要做大量前期工作,前期费用较高。项目融资的方式有BOT 、TOT 等。

BOT(build—operate--transfer) 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 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售出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TOT(1ransfer-operate-transfer)即移交——经营——移交。TOT 是BOT 融资方式的新发展。近些年来,TOT 是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它是指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将建设好的项目的一定期限产权和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进行运营管理;投资人在一个约定的时间内通过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和得到合理的回报,并在合约期满之后,再交回给政府部门或原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

大型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贷款,大型企业一般有较好的信用,获得信用担保的能力以及提供抵押品的能力都比较强,所以相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容易取得银行贷款。此外发行股票上市融资也是许大型企业追求的融资方式。在新的形势下,股市低迷,银根紧缩,大型企业应该探索更多的融资途径。结合各种融资途径的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资金需求和承担风险能力,来选择适合企业的融资方式和径,从而控制融资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前言

2008年是改革开放的30周年,也是中国企业界的30周年。恰好在这一年,全球经济出现整体性危机的前兆,中国企业界也相继进入“过冬”状态。从国际的环境看,次贷危机可能引发的新一轮经济危机的悲观情绪仍在全球蔓延。能源、原材料上涨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压榨了我国利润微薄的制造业。美元的持续贬值对于我国增速已经放缓的出口行业更是雪上加霜。从国内情况看,防止通货膨胀仍然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在此目标下,政府必定会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加以治理。紧缩银根、控制信贷的货币政策会使得资金本来就紧张的国内企业感觉更是雪上加霜。同时,在资本市上,A 股市场的持续暴跌,迟迟未推出的中小企业创业板块,也让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变得异常艰难。为此,《财务与管理》编辑部特别策划了“新形势下企业融资途径”专题,希望国内企业在加强自己的抵抗力抵御寒冬的同时,能够多选择几件适合自己企业的“棉袄”,为企业注入活力,企业蓬勃发展的春天将不会太远。

新形势下大型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要重新权衡各种融资途径的风险和成本,选择适合企业情况的一种或多种融资途径。希望通过对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的探讨,能为大型企业提供突破口和新思维。

传统的融资途径

1.内源融资

企业融资虽然很少能够离开外部的各种资源,但首先应考虑并加以充分利用的是其内部自有资金。如何充分有效地挖掘内部资金以及其他各种资源的潜力,是企业最基本的一种融资方式,这一点也往往被企业忽略和轻视。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依靠自身内部积累进行的融资。来源包括资本金、折旧基金的资本化和留存收益。内源融资的资金供求双方同处企业内部,可视为自己向自己资金融通,具有较强的交易信息对称性,因此交易成本费用低,融资成本低,资金收益不外溢,企业的自主控制不损失,是企业资本的首要来源。内源融资虽然貌似简单,但其蕴含着深刻的企业发展的本质,即有效地利用稀缺的企业内部资源,注重积累,进行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大型公司应充分挖掘内部资金及其他各种资源的潜力,如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创造更多的利润;降低存货,压缩流动资本,合理运作公司内部资本,如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互相提供资本,以及公司闲置资产变卖等筹集资金。

2.银行贷款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是我国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尤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是目前债权融资的主要方式,其优点在于程序比较简单,融资成本相对节约,灵活性强,只要企业效益良好,融资较容易,缺点是一般要提供抵押或者担保,筹资数额有限,还款付压力大,财务风险较高。大型企业由于其信誉好,容易找到担保单位以及抵押物质,所以比较容易取得银行贷款。但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逐渐从贷款额度管理改为资产负债管理,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更为小心谨慎,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存在着更高的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因此,企业通过银行融资存在相当的难度。

3.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指公司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融资方式,指资金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借助股票这一载体直接从资金盈余部门流向资金短缺部门,资金供给者作为所有者(股东) 享有对企业控制权的融资方式。这种控制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股息,分享红利等。股权融资可以分为公司首次公开募股以及融资。 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指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 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发行方式。有限责任公司IPO 后会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对应于一级市场,大部分公开发行股票由投银行集团承销而进入市场,投资银行按照一定的折扣价从发行方购买到自己的账户,然后以约定的价格出售,公开发行的准备费用较高。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有着极强的偏好。在1998年以前,配股是上市司再融资的惟一方式,2000年以来,增发成为上市公司对再融资方式的另一选择;2001年开始,可转债融资成为上市公司追捧的对象。我国上市公司在选择再融资方式时所考虑主要是融资的难易程度、门槛高低以及融资额大小等因素,股权融资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

4.企业债券融资

债券融资是指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或者公司债券融资。企业债券诞生于中国,是中国存在的一种特殊法律规定债券形式。按照中国国务院1993年8月颁布实施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是指企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发行债券是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主方式之一。企业债券的期限通常较长,一般为三年以上,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可以获得长期稳定资金,而且债券的利率通常较银行贷款利率低,有利于降低资金成

本,这对企业的稳定经营非常有利。遗憾的是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比较缓慢,1993年制订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中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由于此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即使按政策的高限发行,由于企业债券尚需交纳利息税,其实际收益也与国债相差无几,与国债的低风险相比,企业债券的收益对投资者无吸引力。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于股票市场一直是“跛足”,债券市场规模、市场化程度低、发行和交易市场割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债券少,还有许多发行债券的企未在证券市场上市交易,债券的流通性不高。就安全性、流通性、收益性三方面综合而言,投资者不看好企业债券,使得这种融资方式目前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尚处于襁褓之中。

新形势下融资途径

1.定向增发再融资

企业上市融资要选择资本市场发展良好的时机。然而A 股市场的持续新低也表明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信心不足,在当前的形势下上市融资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选择。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也受到影响,公开增发再融资受挫。而定向增发成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一个亮点。公开发行即向特定投资者发行,也叫定向增发,实际上就是海外常见的私募,中国股市早已有之。但是,作为两大背景下——即新《证券法》正式实施和股改后股份全流通——率先推出的一项新政,如今的非公开发行同以前的定向增发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更多的是通过增发、配股等手段再融资,然后向大股东购买资产。由于资产交割完成后,大股东在上市公司的权益被稀释,因而新增资产的持续盈利能力与其利益相关度大为削弱。而在全流通环境,股东通过定向增发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后,其权益比例不降反升。同时,大股东所持股权根据新的规定,定向增发的股份对控股股东增发的部分3年之内就可以流通,鉴于资本市场目前的低位和对市场未来普遍良好的发展预期,控股股东尤其是拥有较优质资产的控股股东有强烈的动机向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以实现资产的价值最大化,这也是目前相当多的上市公司谋求定向增发的深层次原因。同时,虑到大股东所持有的定向增发的股份3年之内才能够流通,大股东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大化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非瞬间完成。为了确保股权变现利益最大化,大股东将不得不考虑所注入资产的中线持续盈利能力。定向增发既可以用最快的方式融资,又可以降低风险和费用。定向增发不需要经过繁琐的审批程序,也不用漫长地等待,并且可以减少发行费用,采用定向增发方式,券商承销的佣金大概是传统方式的一半左右。目前管理层对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并没有关于公司盈利等相关方面的硬性规定,对于一些过往盈利记录未能满足公开融资条件,但又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公司而言,定向增发会是一个关键性的融资渠道。除了发行速度较快之外,定向增发往往也比公开增发的市场风险要小。

2.公司债券融资

在股市低迷,而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债券融资作为再融资途径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2007年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坚决表态要大力发展公司债市场,发行由审批转向核准制,并且在会议之后推出了一系列诸如做市商新规定、企业年金进入银行间市场等等消息,充分反映出中国证监会对公司债券进行监管的信号。2007年8月14日,证监会正式颁布《公司债券行试点办法》,明确公司债券发行的条件和程序。目前可以发行公司债的试点公司范围仅限于沪深证交易所上市公司及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境内股份有限公司。随着公司债券的开闸,加快“建立多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目标的实现,债券融资定会成为股权融资的重要补充,尤其是在股票市场暴跌今天,投资者转而投向稳定回报的公司债也成为一种最优选择。

3.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全称为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期限内依照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在目前国内市场,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转换成公司股的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具有债权和期权的双重属性,其持有人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获取公司还本付息;也可以选择在约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资本增值。所以投资界一般戏称,可转换公司债券对投资者而言是保证本金的股票。可转债具备了股票和债券两者的属性,结合了股票长期增长潜力和债券所具有的安全和收益固定的优势。此外,可转债比股票还有优先偿还的要求权。转换公司债券一般要经过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决议通过才能发行,而且在发行时,应在发行条款中规定转换期限和转换价格。

4.可分离交易可转债融资

可分离交易可转债,是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的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它赋予上市公司两次筹资机

会:先是发行附认股权证公司债,此属于债权融资;然后是认股权证持有人在行权期或者到期行权,这属于股权融资。分离交易可转债是债券和股票的混合融资品种,它与普通可转债的本质区别在于债券与期权可分离交易。2006年末出台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首次将分离交易可转债列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品种,并对其发行条件、发行程序、条款设定等方面作出较为具体的规定。

基于可分离交易可转债具有融资方便、成本低等特点。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其能够满足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也符合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发展潜力较大,必然会吸引大量上市公司尝试使用这种融资方式。

分离型可转债实际上是一个债券和权证的投资组合,和分离型的附认股权证债券比较相似。可分离交易可转债和普通可转债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发行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不过分离交易可转债“预计所附认股权全部行权后募集的资金总量不超过拟发行公司债券金额”,因此在发行同等规模债的情况下,分离交易可转债所募集资金规模将是可转债募集资金规模的1-2倍。与普通可转债不同是,分离交易可转债不设重设和赎回条款,有利于发挥发行公司通过业绩增长来促成转股的正面作用,避免了普通可转债发行人往往不是通过提高公司经营业绩、而是以不断向下修正转股价或强制赎回方式促成转股而带给投资人的损害。而且《办法》规定,上市公司改变公告募集资金用途的,分离交易可转债持有人与普通可转债持有人同样被赋予一次回售的权利,从而极大地保护了投资人利益。另外,普通可转债最短期限为1年,最长6年,但分离交易可转债最短为1年,无最长期限限制。

5.短期融资券融资

短期融资券是由企业发行的无担保短期本票。在我国,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交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是企业筹措短期(1年以内) 资金的直接融资方式。200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支持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以期拓宽企业直接资的渠道。截至2007年末,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已有316家企业累计发行短期融资券7693亿元,余额为3203亿元。2008年4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及《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新办法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短期融资券的管理,也促进企业采用短期融资券来融资。

短期融资券筹资的优点主要有:短期融资券的筹资成本较低;短期融资券筹资数额比较大;发行短期融资可以提高企业信誉和知名度。短期融资券筹资的缺点主要有:发行短期融资券的风险比较大;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弹性比较小;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条件比较严格。

6.组合贷款

组合垡是一种引入第三方,甚至第四方的贷款方式。它可以有效提高贷款融资的可行性。主要方式包括: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中资银行+担保机构,中资银行+担保企业,这一个组合的过程就是融资创新的过程。我们重点介绍一下银行+担保的担保融资方式。

担保融资,企业在自身信用资质达不到银行贷款要求的情况下,由第三方提供担保,增加信用资质以获得融资一种方式。担保机构对企业所在的行业没有特别要求,但是企业需在其行业内具备比较优势,企业产品或资源等某些方面能够超越竞争对手,不必一定是国际或国内领先,只要比竞争对手抢先一步足矣。其次,担保机构要求企业应具有健康、稳步、持续的经营能力。从企业历史经营记录来判断企业今后是否具备偿还债务的能力,在财务上反映为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利润增长率等数据指标。除此之外,担保机构还看重人的因素,即企业的领导是否具有战略眼光,团队是否具有凝聚力等。企业借助于专业的担保机构来协助进行融资活动,虽然短期内会产生一定成本,但会事半功倍。担保机构能从融资的角度帮助企业改善治理机构,提升对企业自身价值的认识,能迅速根据融资需求制定相应方案。

7.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是指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主要包打包贷款、承兑汇票、出口押汇、进口押汇、保理业务等。贸易融资的关键就是银行依托对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或对有实力关联方的责任和信誉捆绑,在有效控制授信资金风险的前提下进行的授信。贸易融资业务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信用记录、交易对手、客户违约成本、金融工具的组合应用、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构成贸易融资业务的主要还款来源,融资额度核定由贸易额扣除自有资金比例确定,期限严格贸易周期匹配,资金不会被挪用,风险控制手段包括注重贸易合同的审查,并调查上下游企业,重点审查短期偿债能力,加强对单据的控制、对现金流的封闭管理。贸易融资业务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量身订做,易于创新,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在竞争中可以突出银行的竞争优

势。数据显示,在中国做贸易的企业,其实,真正利用贸易融资的方式进行的融资行为,占整个融资行为的20%,这说明还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8.委托贷款

委托贷款是指由委托人提供合法来源的资金,委托业务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业务。委托贷款实际上是企业将资金委托银行进行管理。企业间进行直接借贷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而企业却可以通过银行委托贷款的方式贷款给企业则是一种合法的方式,通过定向的委托款行企业间借贷之实。

委托贷款比较典型的应用就是:企业集团资金采用现金池的管理。现金池管理是一种现金管理技术,用于优化利息和改善流动性。然而现金池的建立会导致不同法人实体帐之间的资金转移,这种转移没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形成公司间的借贷。在我国,公司间直接借贷是《贷款通则》所明令禁止的。现金池的实际运营模式就是采用委托贷款的方式将资金在集团内部进行划拨。委托贷款简单说就是一方向另一方贷款,委托第三方(商业银行) 进行管理。商业银行不承担贷款损失风险,只负责按照委托人所指定的对象或投向、规定的用途和范围、定妥的条件(金额、期限、利率等) 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贷款。委托贷款被用作是绕开公司间借贷禁令的一种方法。现金的基本操作是,以公司总部的名义设立集团现金池账户,通过子公司向总部委托贷款的方式,每日定时将子公司资金上划现金池账户。日间,若子公司对外付款时账户余额不足,银行可以提供以其上存总部的资金头寸额度为限的透支支付;日终,以总部向子公司归还委托贷款的方式,系统自动将现池账户资金划拨到成员企业账户用以补足透支金额。根据事先约定,在固定期间内结算委托贷款利息,通过银行进行利息划拨。委托贷款排除了企业间借贷的禁令,使得企业有效地集中化管理现金成为可能。

9.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是以特定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作为抵押而取得的一种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该融资方式一般应用于现金流量稳定的发电、道路、铁路、机场、桥梁等大型基建项目,目前应用领域逐渐扩大,例如已应用到大型石油化工等项目上。所谓项目融资指以项目本身信用为基础的融资,项目融资是与企业融资相对应的。通过项目融资方式融资时,银行只能依靠项目资产或项目的收入回收贷款本金和利息。在这种融资方式中,银行承担的风险较企业融资大得多,如果项目失败了银行可能无法收回贷款本息,因此项目结果往往比较复杂。为了实现这复杂的结构,需要做大量前期工作,前期费用较高。项目融资的方式有BOT 、TOT 等。

BOT(build—operate--transfer) 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 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售出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TOT(1ransfer-operate-transfer)即移交——经营——移交。TOT 是BOT 融资方式的新发展。近些年来,TOT 是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它是指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将建设好的项目的一定期限产权和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投资人,由其进行运营管理;投资人在一个约定的时间内通过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和得到合理的回报,并在合约期满之后,再交回给政府部门或原单位的一种融资方式。

大型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贷款,大型企业一般有较好的信用,获得信用担保的能力以及提供抵押品的能力都比较强,所以相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容易取得银行贷款。此外发行股票上市融资也是许大型企业追求的融资方式。在新的形势下,股市低迷,银根紧缩,大型企业应该探索更多的融资途径。结合各种融资途径的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资金需求和承担风险能力,来选择适合企业的融资方式和径,从而控制融资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相关文章

  • 物流盈利模式探讨
  • 物流盈利模式探讨 近几年来,国内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虽然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占物流市场的份额还比较低,但是发展速度很快,据调查,有70%的中国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 ...查看


  • 我国钢铁企业降低进口矿采购物流成本的途径
  •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钢铁企业面临进口矿价格和物流运输成本上升的压力,提出了降低进口矿采购成本和物流运输成本的一系列的途径,最后从供应链角度提出加强国内外合作,共享资源,降低整体经营成本的思路. 关键词:进口矿 降成本 途径 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的 ...查看


  • 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 王会生 < 人民日报 >( 2011年04月01日   07 版)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今年中央1号文件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水利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查看


  • 新员工入职培训教材
  • 新员工培训资料 一.你选择的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1.市场繁荣 据煤炭行业发展规划相关内容,"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新建煤矿3亿吨左右,其中投产2亿吨.国家将在"十一五"期间,对煤炭行业的工业结构进行调整 ...查看


  • 现代企业创新的途径
  • 剽堡些趟墨.聊 瓤年第7期(总第175期)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新 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庞大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它要求运用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等科学方法和手段,使整个系统运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创新中重要的是制度创新,首 ...查看


  • 论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 论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摘 要:企业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人力资源投资的主要形式.有效的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训的结果.本文通过对培训需求分析内容的认识,提出了提高 ...查看


  • 浅析现代物流服务与企业竞争力
  • 摘要 文章简要介绍了中石化销售企业的历史沿革和管理体制,论述了企业物流服务与竞争力的内涵,针对中石化销售企业的现状,提出了提升企业物流服务水平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石化: 物流服务:客户服务:竞争力: 浅析现代物流服务与企业竞争力 ...查看


  • 中国日化OEM ODM目标客户分析
  • 中国日化OEM/ODM目标客户分析 作者:专业线 来源:化妆品 更新:2009-9-10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OEM 生产基地.目前,中国日化行业的OEM 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中国日化OEM 企业数量多,但企业层次参差不齐,多数是来样 ...查看


  •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企业的含义与类型,理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理解中职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性和努力方向. [2]思想教育目标:形成作为劳动者要具备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劳动光荣的观念. 职业技能教学点:初步掌握企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