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东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郑州东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郑州东部地区是大郑州都市圈的核心区和重要拓展区,在推进郑汴一体化中,它是重要腹地和支撑点,在打造中原城市群龙头城市郑州、促进河南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中,它有条件成为领头羊。未来15年,郑州东部地区面临着难得历史发展机遇,具备了实现一体化和整体崛起的基础。为了推动郑州东部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根据《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郑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和郑州市“十一五”规划建议精神,特制定本规划。通过本规划的实施,突破行政区划的制约,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郑州东部各区、县形成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内多元化、全方位经济合作,最终实现郑州东部经济一体化和整体崛起的目标。

附:郑州东部地区地理区位图一、现实基础

郑州东部地区(以下简称“东区”),包括郑东新区(含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加州工业城、郑州新郑港区和金水区、管城区、中牟县。2004年,全域土地面积1806.41平方公里,总人口206.5万人,实现生产总值123.16亿元,分别占郑州市的24.26%、29.16%、

8.96%。东部经济一体化、推进东部整体崛起,是建设大郑州的重大战略举措,从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看,郑州东区正面临着经济起飞前的历史机遇,具备了加速发展的良好基础。

(一)机遇和优势

东区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而且这一区域经济实力雄厚,区位交通优越,比较优势明显。

1、发展机遇。未来1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东区发展将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河南实施中原崛起,作为省会郑州的核心区和重要拓展区,东区将比其他地区更早、更多地获得政策倾斜和要素配置。“十一五”期间,河南省重点发展以郑州为龙头的中原城市群,东区作为郑州市发展重点和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重要支撑节点,将成为开发建设的重要区域。郑汴一体化的推进,使东区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尤其中牟作为郑汴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将承担郑州中心城区的部分功能。随着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东区作为河南省新兴产业的聚集区,将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投资热点。

2、区位优势。东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郑州市东部,是承东启西、联南贯北的全国区域性中心,具有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金融等服务业的优势,也为积聚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发展工业提供了良好条件。东区拥有一类航空港、二类公路口岸各一座,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在域内交汇,具有向东对接开封、辐射豫东地区,西进组成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北上与新乡、焦作竞合发展,南连京广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增长带的重要地位,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地处郑州、开封中间地带,随着郑汴一体化的实施,东区将成为郑汴一体化的核心区。

3、比较优势。东区构筑起了以郑州为圆心400公里内为数不多、地域最广的新的经济带骨架。该带自北向南绵延40余公里,沿京港澳高速公路两侧展开,包括郑东新区(含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加州工业城、郑州新郑港区和中牟县的六个工业园。金水区既是省委、省政府所在地,又有良好的工业和商贸业基础,金融业发达。管城区是传统中心城区,工业实力良好,商贸流通业发达。郑东新区将成为大郑州都市圈的现代化标志性新区和经济、文化中心。中牟县拥有相对稀缺的工业资源,成为东区进一步发展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为大郑州都市圈发展提供了拓展空间。这一区域拥有河南省最密集的人才资源,区内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密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密度排全省第一。作为河南省金融中心和商务中心,拥有河南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省最能集聚资金等生产要素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地区之一,拥有难得的政策资源和发展环境。

(二)制约因素

在未来发展中,东区也面临着东部领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以及其他城市和地区快速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

来自内部的挑战:本地区各板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各异,地区间发展严重不平衡,现有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这已成为今后郑州东部地区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障碍,今后本地区各板块的产业发展方向、城市发展定位和相互之间关系都需要根据新的情况进行调整。 存在的制约因素:一是地区核心竞争力和集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支柱产业优势不突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亟待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三是城区规模不够大,城镇化率不高,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城市功能亟待完善和提高。四是经济发展的外向度较低,出口创汇能力弱,利用和吸引外资水平不高。五是现有行政区划束缚了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六是域内二元结构矛盾仍较突出,中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地区协调发展与建设和谐东区的重点和难点。

(三)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

1、郑州东部各区县属于同一城市的不同功能区。中牟县属于远郊区,是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郑汴一体化的腹地。郑东新区(包括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郑州加州工业城为新兴城区和城市开发区,是郑州东部地区的核心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央商务区和高档住宅区,未来将成为郑州市的经济、文化中心。管城区和金水区为传统城区,是居住、商贸、文化和都市工业区。区域功能的不同和互补,地缘相接、各有所长的特点,决定了本地区相互融合、协调发展是必然趋势。

2、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将促进郑州东部地区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发展。首先,将促进本地区不同板块之间人员、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其次,将有利于本地区不同板块功能定位的差异化细分和重新整合,有利于本地区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衔接与优化。第三,将促进本地区的薄弱环节中牟县的崛起。第四,将加速郑州东部各县区的相互融合和一体化发展,最终实现郑州东部整体崛起的目标。

3、郑州东部一体化,将促进东区成为大郑州都市圈乃至中原城市群新的经济增长极。郑州东部各县区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加速融合,将形成一体化的郑州东部经济区,实现郑州东部崛起的目标。在这一地区将形成一座规模庞大、功能完善、分区明确、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城,成为未来郑州市的经济中心、科教文化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中央商务区,在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大郑州都市圈发挥核心带动作用。 附加资料:郑州东部地区区情

郑州东部地区包括中牟县、郑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新郑港区和管城区、金水区,总面积1806.41平方公里,总人口206.5万人,分别占郑州市的24.26%和29.16%。2004年域内生产总值123.16亿元,占郑州市全市生产总值的8.96%。

郑州东部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本区域由东往西依次经历了从传统农区、郑州新区到郑州中心城区的地理过渡,域内中牟县为豫东平原传统农区,郑东新区(包括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郑州新郑港区、郑州加州工业城是新兴的城区和城市开发区,管城区和金水区为郑州市传统中心城区。地理位置和区域定位的不同决定了各县区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的现状和所处历史阶段的不同。

1、中牟县是郑州市境内的传统农业县。该县位于郑州市的最东端,目前在郑州东部地区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2004年全县面积1416.6平方公里,人口68.3万人。经过改革开放27年的快速发展,中牟的基本县情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由一个豫东平原传统农业大县转变为工农业并重的全省经济总量前30强县,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据主体地位,形成了汽车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优势产业。200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1.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28.4∶43.0∶28.6,城镇化率为29.9%。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本地区在全省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郑州市境内处于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该县已被规划为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的结点,并面临着郑州东扩的历史机遇。

2、郑东新区(包括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新郑港区和规划中的郑州加州工业城是郑州市新兴城区和经济开发区。郑东新区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50万人,由中央商务区、龙湖地区、商住物流区、龙子湖高校园区、科技园区和郑州经济开发区组成。目前先期开发的郑东新区起步区,包括中央商务区、龙湖南区和商住物流区,面积33平方公里,2004年末已累计完成投资118.5亿元。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建设,郑东新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开始进入到发展提高阶段。

郑州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规划面积12.49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全辖及代管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5.6万人。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31.1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目前已形成了郑州出口加工区、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创业园等三个政策性园区和汽车工业园、信息产业园两个产业园区为主体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电力器材、机械装备、印刷包装等支柱产业。

郑州新郑港区设立于1997年,2002年又设立新郑台商投资区,实行“一区两名”联合开发,是位于新郑市境内、依托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立的开发投资区。全区规划面积16.95平方公里,远期控制面积110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8平方公里。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3.66亿元、工业增加值1.85亿元。区域内已形成北部物流园区、中部商贸园区、南部高新工业园区和科技创业中心等“三园一中心”格局,初步形成了食品饮料制造、印刷包装、药品制造和物流业等支柱产业。

郑州加州工业城位于郑州市东南部、郑东新区南端,毗邻国家级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区,总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计划分三期开发,其中第一期(起步区)占地5平方公里,投资额约3亿美元。郑州加州工业城的入驻公司主要由美国加州企业组成,包括城市管理服务机构、生物制品公司、纺织制品公司、新型建材公司、航天航空公司、IT公司、金融保险公司和其他高科技公司,此外还包括中小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公园、体育场、宾馆以及污水处理等城市服务设施,工业用地不低于50%。美方将组成公司负责对加州工业城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和运作,中方派驻管理委员会,行使维护社会治安、经济运行秩序、税收等方面的管理职能。

3、管城区和金水区位于郑州东部地区西部,是郑州市传统中心城区。管城回族区位于郑州市东南部,是郑州市唯一的回族区。全区总面积147.6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4.4平方公里,2004年总人口34.1万人,城镇化率60.7%。200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5.9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6.1∶56.2∶37.5。管城区经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工业领域形成了汽车工业、啤酒制造、烟草工业、服装工业等支柱产业。服务业以商贸流通业为主,有年交易额1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18个。农业已初步形成了城郊型都市农业格局。

金水区位于郑州市东北部,是省委、省政府所在地。全区总面积242.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8平方公里,2004年总人口98.5万人,城镇化率67.4%,是郑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200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7.1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6.0∶51.2∶42.8。金水区经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工业领域已形成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服务业形成了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并重的格局。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生态农业、创汇农业和观光农业为主的城郊型都市农业体系。

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

局。坚持产业兴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力推进产业升级和布局优化。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构造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着力提升中牟经济实力,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为推进郑汴一体化提供支撑。以人为本,努力建设生态东区、文明东区、和谐东区。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规划先行。政府通过统一规划,打破现有行政区划,优化城市布局,统筹组团功能定位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2、市场推动,产业兴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政府与企业共同建设的多元化动力机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不断提高东区核心竞争力。

3、突出特色,提升品位。定位高起点、高品位,努力把东区建设成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经济繁荣、辐射带动力强,能展示郑州新形象的主要窗口。

4、创新机制,重点突破。不断更新观念,强化体制创新,改革阻碍城市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大开发开放力度,不断扩大城区规模,加快东区一体化进程。

5、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的关系,县区发展与东区一体化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战略途径

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市化为支撑,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统筹全区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郑东新区,保护改造中心城区,抓好中牟中心建成区和小城镇建设,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以创新促进发展,努力在体制创新、改善环境、扩大市场规模、构造经济高地、推进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参与地区与国际分工、建设现代化城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八个方面走在中西部前列,促使东区从一个具有战略地位的省会城市的重要地区向真正具备带动能力的区域中心转变;从规模不大、相互分散的城区向现代化大都市圈的重要支撑地区转变;从以传统产业为主向以高新技术和高加工度产业为主转变,大力提升第三产业,实现产业形态演进;从一个内陆文化深厚的发展型城市区域向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原特色的新文化城区转变,实现郑州东部地区历史发展上质的飞跃。

(四)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0年,郑州东部地区一体化建设有较大进展,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有较大提高,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到2020年,把郑州东部地区建成城镇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互补、信息资源共享、交通体系完备的一体化区域,使东区成为郑汴一体化的核心地区,中原地区的先进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务中心、物流中心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建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和谐城区,基本实现地区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目标。

——经济发展。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6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左右。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到8∶42∶50。对外开放水平有较大提高。全区经济总量占郑州市的比重由2004年的1/11提升到1/5。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在2005年基础上翻三番多,达到8000美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在工业中占支柱地位,服务业在产业中占主导地位,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到2∶38∶60。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全区经济总量占郑州市的比重由2010年的1/5提升到1/3以上。

——城市建设。到2010年,郑州东部地区一体化建设有较大进展,郑东新区起步区全面

建成,中牟城市组团规模壮大,金水、管城等传统建成区向东扩展,三大城市组团加速对接。全区城市化率超过65%,建成区人口超过150万人。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建立一体化的建设管理协调体系。到2020年,郑州东部地区一体化基本实现,形成以中央商务区(CBD)为核心,以郑东新区为内部圈层,以金水、管城和中牟建成区为外部圈层,对接和辐射开封地区的“极核—圈层式”新的郑州东部城市布局体系。全区城市化率超过80%,建成区人口达到300万人左右。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一体化的城市管理体系,形成一体化的交通、城建、信息等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

——社会发展。到2010年,“和谐东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科、教、文、卫、体事业有较大发展,郑东新区初步形成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社会服务体系,龙子湖高校园区基本建成,全区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取得较大成就,精神文明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到2020年,“和谐东区”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意识全面体现,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达到较高水平,全区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医疗、体育等社会服务体系,郑东新区成为大郑州都市圈的科技、教育、文化、体育服务中心,龙子湖高校园区成为全省高等教育的主要基地之一。

——人民生活。到2010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建立相对完善的以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农村公共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左右。到2020年,人民群众生活比较富裕,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区,覆盖城乡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发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

——可持续发展。到2010年,本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域外人口向本地区集聚趋势基本形成。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的比重不断提高,循环经济深入发展,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到2020年,本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5‰,域外入驻人口占本地区新增人口的绝大部分。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0%左右,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左右,“生态城市”目标基本实现。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区。

附:郑州东部地区生产总值目标示意图

郑州东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目标示意图

郑州东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示意图

郑州东部地区城镇化率目标示意图三、经济布局

“十一五”期间,推进“点轴式”开发模式,“十一五”以后,重点塑造“极核—圈层式”城市布局体系,发展壮大东区南北经济隆起带,加快建设东西制造业走廊、各类城郊产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带),最终形成一体化的开放型空间布局。

(一)“极核—圈层式”城市布局体系

“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郑州中心城区东扩战略,金水区、管城区建城区向东扩展,中牟县县城向西拓展,建设中牟东组团与开封杏花营对接,壮大郑东新区和加州工业城中心地带,到“十一五”末,基本形成西部金水区与管城区传统城区组团、东部中牟城市组团和中间郑东新区城市组团并逐步融合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三大城市组团相互融合,形成以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CBD)为极核,郑东新区为中心,金水、管城、加州工业城、中牟建成区和新郑港区为外围,东部对接开封城市组团,既融为一体,又各有分工,由里向外呈辐射状的“极核—圈层式”大郑州东部城市布局体系,对开封地区发展起到重要辐射带动作

用。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文化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房地产、旅游和中介咨询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将东区建设成为郑州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圈和现代制造业基地。

东区各组成部分功能定位:

1、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CBD)——全国区域性现代金融、总部经济和文化会展中心,中原城市群增长极、大郑州都市圈核心和大郑州东部城市布局体系极核。

2、郑东新区龙湖地区、商住物流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和科技园区——物流、商贸等产业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具有完备的商业、旅游、娱乐、科研、高教、居住等功能的现代服务中心。

3、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加州工业城——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重要的区域性现代制造业中心,对郑东新区、郑州东部地区和郑汴一体化发挥产业支撑作用。

4、金水区和管城区——行政、商务、金融、市场、科技、居住、文化娱乐区等要素和功能密集区,郑州市环境优美、投资环境优越、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现代服务业发达的中心城区之一。

5、中牟县——郑州东部城市组团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郑汴一体化重要的产业和城镇支撑区。

附:郑州东部地区未来城市布局体系示意图

(二)南北经济隆起带

东区南北经济隆起带,北起连霍高速公路,南至新郑机场,由北向南绵延40余公里,占地面积约500余平方公里,由郑东新区、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加州工业城、郑州新郑港区(简称“三区一城”)和中牟六个工业园区(简称“中牟六区”)组成,具有区位优越、资本技术密集、市场化程度高、科教力量集中、劳动力素质较高等优势,是支撑东区经济起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示范区。

1、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地加快建设郑东新区

“十一五”期间,继续推进中央商务区(CBD)、物流园区等起步区建设,重心建设龙子湖高校园区和科技园。到“十一五”末,建成区规模达到80—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50—70万人,全面建成郑东新区起步区和龙子湖地区,基本建成龙湖地区,全面启动拓展区建设,形成郑东新区发展的基本格局。同时,推动郑东新区突破现有行政区划界限,向中牟方向发展,加快中牟与市区一体化进程,为实现郑汴空间对接创造条件。2010—2020年期间,全面建成拓展区,继续向中牟方向扩展,最终建成中国重要的商务和物流中心、河南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人居和创业环境优越的示范区。到2020年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50万人,建成与郑州老城区规模相当的现代化新城区,实现再造一个高标准郑州的目标。

2、做大做强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加大板块经营、资本运作和资源整合力度,围绕产业扩张和产业升级,加快开发区内“三个政策园区”(出口加工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创业园)和“二个产业园区”(汽车工业园和信息产业园)发展,把汽车工业园、信息产业园建成现代汽车工业和信息产业基地,把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科技创业园建成河南省高端人才创业基地,把郑州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建成河南省招商引资、扩大进出口和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到2010年,建成区面积扩大10平方公里,形成“一区多园”竞相发展的格局,成为郑州市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到2020年,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重要的区域性现代制造业中心,郑州市的现代化新城区。

3、积极推进郑州加州工业城建设

支持由美国加州有关企业组成的“加州工业城(中国)开发有限公司”,按照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理念设计、开发、建设新型城区。积极发展生物制品、新型建材、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等高技术产业,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和高知名度跨国公司。围绕优势产业链,吸引省内外上下游企业向区内和周边地区聚集,促进加州工业城与出口加工区优势互补和互动发展。到2008年,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入驻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到2010年,力争完成5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率先形成一批强势企业和知名企业。到2020年,把加州工业城建成郑州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和河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建成类似于苏州中国—新加坡工业园区的新型经济开放区。

4、大力开发建设郑州新郑港区

以现代物流业、食品饮料加工业、现代医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发展重点,促进企业聚集,打造物流、食品饮料、医药和包装四大产业群。加快港区开发建设步伐,拉大港区框架,航空港组团整体向北、向南发展,实现与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郑东新区和中牟张庄航空港物流园区的对接发展。依托国际航空港,建设商贸物流园区和航空货运中心。到2010年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6平方公里,2020年接近60平方公里,成为集高新技术、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产业为一体,集文化、旅游、会展、商务、居住、度假和娱乐等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化城区和郑州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与基地。

5、重点培育中牟六个工业园区和郑汴城市连接线道路沿线工业带等

主动承接“三区一城”的辐射,建设工业园区和工业带。依托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沿金水东路,建设以刘集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依托郑东新区商住物流区,沿310国道,开发建设以物流及加工业为主的白沙工业园。沿航海东路,依托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郑州加州工业城,建设以九龙、郑庵为中心的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产业园。依托新郑国际机场和郑州新郑港区,开发建设以航空物流为主的张庄航空港物流园区。依托开封杏花营组团,沿郑汴城市连接线,建设中牟东工业园区(官渡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重点发展以郑州日产汽车、郑州轻型汽车、红宇专用汽车为中心的中牟(县城)汽车产业园。依托郑汴城市连接线,重点规划建设道路沿线6公里宽工业带,布局现代加工业、物流业、商住、文化及相关服务业。在郑汴城市连接线以北、刘集镇以东、官渡镇以西,预留土地,规划建设现代产业区。

附:郑州东部地区南北经济隆起带示意图

(三)东西制造业走廊

东西制造业走廊东起中牟东工业园区,沿310国道、郑汴城市连接线,西至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长约20余公里。以汽车产业为重点,以现有企业扩张为基础,加大国内外招商力度,积极扩张地区产业规模。以郑州日产、轻汽、红宇等企业为龙头,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加快建设河南省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支持中牟县城汽车产业园向西拓展,白沙工业园向东延伸,早日实现对接。大力发展与汽车相关的零配件制造业和服务业,到2010年,把东西制造业走廊建成以汽车经济和汽车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新型制造业、服务业基地。2010—2020年,推动中牟郑州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基地与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工业园、管城宇通工业园区融合发展,成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

附:郑州东部地区东西制造业走廊示意图

(四)城郊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带)

城郊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带),主要包括金水区的“一园二区”、管城区的“五区三园一基地”和中牟县的“一线四带”。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积极扶持,将城郊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建成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

——依托金水区“三纵三横”经济布局,以发展科技型工业为主导,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信息产业园建设步伐。规划发展奥克啤酒景观工业园区、光电显示技术园区等一批高科

技、高附加值的都市工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把发展高效农业与休闲农业相结合,发展壮大以陈砦花卉市场为中心的花卉观赏区和以黄河渔场为中心的渔业生态休闲区。

——充分发挥管城区比较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建设金岱工业园区,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加快发展新大地农副产品、圃田、十八里河、郑州东站等物流园区,把管城区建成郑州市物流业核心区。优化农业布局,重点建设圃田乡大王村名优杂果示范园、南曹乡张华楼村高效农业展示园、南曹乡潮湖生态观光园和十八里河镇小刘庄村无公害蔬菜基地等。 ——发挥中牟县农业优势,着力建设沿省道223线四个现代农业示范带。以黄店、八岗、三官、刁家等乡镇为重点,建设林果牧产业示范带。以大孟、官渡、韩寺、姚家等乡镇为重点,建设无公害蔬菜和大蒜、西瓜高效农业示范带。利用中牟北部的雁鸣湖、万滩、狼城岗等乡镇独特的自然条件,建设水产养殖和水面种植示范带。开发30万亩黄河滩地资源,建设黄河滩区绿色奶业和牧草业示范带。

(五)开放型经济空间布局网络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重点抓好七大工程,形成地区发展“共同体”。以东区一体化建设和发展为目标,实施“共同体发展工程”;以壮大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为龙头,实施“产业发展工程”;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目的,实施“集约发展工程”;以吸引国内外高级人才为目的,实施“人才强区”工程;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金为目的,实施“引资融资工程”;以创新为动力,实施“创新发展工程”;以建设可持续社会、节约型社会和和谐东区、生态东区、绿色东区、文明东区为目标,实施“科学发展工程”。

“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点轴式”开发模式。强化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各具特色的经济带、制造业走廊、产业园区、示范区(带),加快各经济高地之间沿交通干线拓展,形成相互对接、连片发展趋势,逐步向周围腹地扩散。高度重视中小城镇的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构架城镇经济发展网络,形成城乡协调发展格局。

四、产业发展重点

(一)建设中原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

1、高新技术产业

以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以中牟高新技术产业园为延伸,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和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安彩、安飞电子、长城信息、雪城科技、先达光碟、思维自动化设备等企业,重点培育电子信息材料、汽车电子产品,开发软件及应用技术。发挥入驻的荷兰飞利浦、德国曼、韩国LG、美国杜邦、日本日产等世界500强企业及海尔、安彩、希望、宇通等国内知名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加强招商引资,加快英泰芯片、安飞液晶玻璃、兴财计算机、中信税控机、汉威中显、思藤高新、哈里斯配件、西屋电气等一批工程项目建设。以郑州加州工业城为依托,吸引美国IT、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企业来东区投资,形成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汽车电子产业形成规模,电子应用产品形成体系,软件产品形成市场,东区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生物制药产业。以医药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和农业生物技术为重点,建设郑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沿郑汴城市连接线规划建设中牟生物制药产业园。大力发展生物基因产品、生物血液制品、现代中药产品等现代生物医药产品。运用现代生物提取和合成技术,开发生物蛋白类产品、生物活性饲料、一二类普药和生物农药。加强生物技术在食品、轻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新型生物化工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重点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研究开发新药物。支持安达生物、后羿制药、西卫制药、光泰兽药等一批优势企业发展,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使其成为东区新的支柱产业。

2、汽车工业

充分发挥郑州日产、轻汽、红宇和宇通等龙头企业的作用,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业档次,扩大中高档客车、SUV汽车、商务车、皮卡车生产,提升厢式客货车、新型冷藏车、高速公路清扫车等专用车和特种车制造业发展水平。以宇通客车零部件工业园、中牟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为平台,促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积聚和发展,增强汽车零部件生产的配套能力。支持域内汽车制造企业与国内外汽车大集团合作,吸引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行业相关项目入驻东区。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开发,提高生产集中度和技术密集度,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以中牟汽车产业基地为核心,以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工业园、管城宇通工业园区和郑州中牟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产业园为依托,以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为主的东西制造业走廊,将郑州东区建成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

3、装备制造业

按照“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强化配套,促进集聚”的原则,重点培育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牟两个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大对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改造,积极引进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壮大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变压器制造、开关制造和绝缘设备制造,继续引进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加快中牟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的项目和产品,借助郑州装备制造业优势,抓住市区工业“退二进三”的机遇,积极吸引新型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在中牟落户。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鼓励骨干企业联合重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全区装备制造业崛起。

4、食品工业

重点培育一批骨干食品企业,带动食品包装印刷、塑料制品、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关联企业集聚,形成在全省有重要影响的食品工业聚集区。加强食品研发,调整产品结构,培植名牌产品。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力发展营养食品、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和市场前景好的中高档食品。深度开发粮、油、肉、鱼、果、蛋、油、蔬菜、大蒜、烟叶等农副产品资源,拉长产业链条。食品加工制造行业依托思念等企业,发展速冻食品、速冻蔬菜、速冻连锁快餐业。以白象、海嘉、郑州统一等企业为龙头,发展专用面粉、营养面粉生产,开发高附加值方便食品。饮料行业支持金星、奥克等优势企业走出去,实现规模扩张,提高产品档次。积极发展奶制品、果蔬饮料和各类功能饮料。烟草行业,以新烟集团为核心,加快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走规模扩张和内涵式增长相结合的道路,打造河南省烟草行业的“航空母舰”,成为全国性烟草工业集团。

(二)建设全国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和商贸流通业四大龙头服务业,积极发展房地产业、旅游业、教育培训业、中介咨询业和社区服务业等五大重点服务业。到2010年,力争第三产业比重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0%左右;到2020年,把郑州东区建成全国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和商贸流通业

——现代物流业。按照《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依托“一个中心,三个圈层”物流体系,重点发展粮食、棉花、煤炭、建材、汽车、食品、农贸、邮政等八类行业物流。重点建设中原国际物流园区,抓好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国际航空货邮中心、郑州铁路港集装箱货运中心、郑州铁路零担货运中心、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郑州出口加工区和河南进口保税区等七大工程建设,把中原国际物流园区建成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的重要载体、中西部优势突出的国际贸易窗口和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引导市内物流企业及仓储设施向京港澳高速公路以东积聚发展。规划建设中牟物流园。运用现代通信、网络

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促进传统货运、仓储等行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型。重点打造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群体,建设高效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逐步把东区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

——金融业。以期货业为龙头,把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期货市场。以中原证券和中原信托为核心,组建集多种金融业务与一身的金融控股集团。积极培育保险市场,加快保险现代化网络建设,带动全省保险业发展。积极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来郑东新区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深化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的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重组整合,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和农村金融体系。加快金融信息化步伐,增强金融业的活力和辐射力。努力把东区建成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

——文化产业。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国际会展中心、河南艺术中心、河南广播电视中心、世界客属文化中心、地质博物馆、科技公园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依托河南出版集团、河南报业集团、河南影视集团等传媒集团,加快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艺术教育和网络传媒等五大产业。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培育专业会展公司,促进会展资源、会展项目在东区聚集,把东区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会展中心。

——商贸流通业。改造提升传统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服务业,大力引进新兴业态,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现代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改造传统行业,提高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重点建设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CBD),改造提升金水区、管城区和中牟县城的商务设施,加快燕庄、西关虎屯商务中心建设。培育服装、小商品、汽车、家电、建材、纺织、食品、农副产品和农村商业等八大特色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流通业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构筑合理的现代连锁服务体系。经过5—10年努力,逐步把东区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商贸中心。

2、积极培育旅游业、房地产业、教育培训业、中介咨询业和社区服务业

——旅游业。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开发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把东区建成郑、汴、洛三点一线沿黄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亮点之一。加快城区景点、郑东新区景点、沿黄生态屏障、黄河湿地和森林公园建设,做好雁鸣湖生态风景区、东湖花园等景点的规划和深度开发。整合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重点培育以河南博物院为龙头的古文化游。做好旅游产品的包装和设计,开发城市景观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新产品。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做大旅游相关产业。深化旅游企业改革,加快培育旅游骨干企业。坚持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房地产业。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设以高档精品房、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为主体,廉租房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居民住房供应保障体系。积极发展以装修装饰业为主的房地产相关行业。根据郑州市城市规划,优化房地产业布局。在郑东新区,建设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群,积极发展高档商务办公楼和高档精品住宅。在金水区、管城区,加快旧城改造,建设一批现代化居住小区。在中牟县,建设休闲度假区和一般商住房。积极引进全国知名房地产企业参与东区建设,支持本地房地产企业加速成长。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秩序,促进全区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教育培训业。以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群,中牟县、金水区、管城区职业技术院校及培训机构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促进河南中医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13所高校在龙子湖高校园区发展的步伐,把该区建成河南省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鼓励入驻高校进行师资、校舍等教育资源整合,鼓励院校间联合重组。推进入驻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改革,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建成统一的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体系。以中牟县职业技术院校为主体,扶持金水区、管城区民办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发展,把东区打造成郑州、乃至河南省主要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中介咨询服务业。逐步规范法律咨询、审计、评估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服

务、研究规划、管理咨询、市场策划等中介服务业。吸引境外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技术服务公司等中介机构落户东区,鼓励本土中介机构取得国际执业资格。大力培养本土中介服务人才,提高中介服务业的层次,积极引进省外、境外中介咨询服务高级人才。逐步把东区建成中西部地区中介机构集中、现代中介服务发达的地区。

——社区服务业。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设施,逐步建立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社区娱乐活动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网点组成的社区服务体系。支持各社区自我管理与服务工作。发展各类便民服务业,重点发展社区物业管理、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托幼养老、环卫保洁、巡防保安等行业。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社区试点工作,把农村社区建成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撑。

(三)建设我国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产品服务市场化、农业经营产业化。

1、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都市型农业。以奶业为重点,发展畜牧业,力争建成全国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力争建成全省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利用黄河、雁鸣湖等水面,积极发展水产业。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中牟沙丘地退耕还林工程,积极建设名优特新果品基地、种苗花卉生产基地和森林生态观光区,打造全省有影响的特色优质林果生产基地和都市林业观光区。大力发展为市民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等服务的都市休闲观光农业。

2、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优化农业布局。重点发展中牟绿色奶业生产基地,大蒜、西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城郊观光农业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和蔬菜、瓜果育苗工厂。打造林业精品工程,建设名优特新果品基地。发挥陈砦花卉、雁鸣湖大闸蟹的品牌效应,积极发展花卉业和水产业。加强对农业示范区的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各类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示范园区。

3、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发展标准农业、定单农业等多种生产方式,培育现代农业社会化生产模式。把发展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确立各地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包装、运输等行业,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4、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重点建设大型农田水利骨干工程,继续建设农村“六小工程”。大力发展为农业服务的服务业,逐步形成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立和推广统一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质量追溯、认证、标识和公示制度。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科技开发体系和市场转化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五、城镇化建设重点

按照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东区发展要求,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形成组合有序、优势互补、整体协调、集约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格局。

(一)建设大郑州都市圈核心区

根据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郑东新区发展规划,将东区建成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高等教育、旅游休闲、生活居住、公共服务等经济和社会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经济区,成为郑

州市未来的经济、文化中心,郑州全国区域性服务业中心的核心区。郑东新区建设成为郑州东部城市布局体系的极核、大郑州都市圈的核心。金水区、管城区建设成为集聚和辐射能力强,现代服务业发达的中心城区。中牟县建设成为大郑州都市圈东引西进的桥头堡和郑汴一体化的城市腹地。

(二)构造现代城市体系

加快中心城区东扩,向东沿金水东路、220国道、航海东路轴线扩张。中牟县城向西发展,实现东区城区对接和逐步融合。完善金水区、管城区现代服务业中心的综合功能。加快郑东新区发展,建设中央商务区、龙湖地区、商住物流区、龙子湖高校园区、科技园区等五大组团,在城区规模和建设水平上实现再造一个现代化新郑州目标。开发加州工业城,逐步实现建成郑州“第三城”目标。加快中牟县白沙、雁鸣湖、郑庵、九龙等小城镇建设步伐,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和专业市场向小城镇聚集,最终建成以现有中心县城区为核心、层次分明的城镇体系,形成郑州东部现代城市体系的外围和最终结点。

(三)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

继续推进郑州近郊区城乡一体化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十一五”末,在郑州市区范围内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中牟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转化城乡二元结构创造条件。2011—2020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积极制定、完善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法规,全面推行一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城乡建设和土地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2020年基本实现郑州东部城乡一体化目标。

(四)实现东部区域一体化

郑州东部各区、县,地缘相接、各有所长,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城市空间结构建设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十一五”期间,制定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重点构建合理完善的一体化产业布局,建设衔接配套的一体化基础设施,建立多层次的一体化联动运行机制和协调机制,为郑州东部地区的实质性融合奠定坚实基础。“十一五”以后,逐步形成完善的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和利益机制,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2020年左右,郑州东部形成城镇布局合理、制度建设完善、产业结构互补、信息资源共享、交通体系完备的一体化现代经济区。

六、建设郑汴一体化重要支撑区

中牟县是连接郑州、开封的重要节点,要主动融入郑州中心城区发展,不断调整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整体实力,建成郑汴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地区,辐射和带动开封市发展。

(一)地区发展定位

根据郑州东部发展和郑汴一体化的要求,本规划将郑汴一体化的腹地中牟县定位为:一、实现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和中间连接带,承担着夯实郑汴一体化发展基础和辐射、带动开封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二、在郑州东部发展及郑汴一体化中,承担着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产业分工。三、是大郑州都市圈的东部中心城区和郑汴一体化的中间城市组团。“十一五”期间,以中牟县为重要载体,逐步实现郑州和开封两市在城市功能及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相互衔接,形成功能协调、基础设施共建、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2020年,中牟成为郑汴之间承担居住、休闲、制造、物流、生态保护等功能的中心城区,作为郑州市辐射、带动开封市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建设郑汴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支撑区

依托郑汴洛工业走廊,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两大优势产业。重点建好郑汴城市连接线道路沿线6公里宽工业带,规划建设与开封杏花营工业区相临的中牟东工业园区,逐步形成郑汴紧密相连的产业带。着重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服务业,实现服务业由县域型向城市型转变。以“一线四带”为重点,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特色农业,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豫东平原传统农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和领头雁,对开封市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积极领跑全省农业现代化。 附:郑汴一体化重要支撑区建设示意图

(三)建设郑汴一体化的城市发展支撑区

积极发展中牟城市组团,向西扩展逐步融入大郑州中心城区,向东扩展对接开封杏花营城市组团,形成郑汴之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区。把中牟县城市规划纳入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十一五”期间实现“撤县建区”,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郑东新区先行对接,实现道路、交通、公用事业等并轨。支持郑东新区适时跨过京珠高速公路沿郑汴城市连接线、220国道和航海东路延伸线向东发展。中牟县建成区向西扩展,重点建设县城西区组团,到2020年左右实现与郑州中心城区融合。呼应开封发展,建设中牟东城市组团,对接开封杏花营城市组团,建设郑汴连体城市的重要功能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郑汴城市连接线、新郑机场至开封高速公路,争取开工郑徐铁路客运专线郑州-开封段,适时建设郑东新区—中牟—开封城市轻轨,形成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同步建设水、电、气、暖、通信等设施管网,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

七、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郑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中牟为载体做好郑汴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管理水平,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一)构筑现代化交通网络

建设航空、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及城市轻轨为主体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按照国际航空港标准,扩建新郑国际机场,建成国内重要的客运中转枢纽和国内外重要货运中心,形成直飞世界部分主要城市,营运业务范围覆盖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空运输网络。加快铁路建设,巩固提升铁路枢纽地位,配合国家建成郑州至北京、郑州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在郑东新区建设郑州铁路客运专线枢纽站。构筑以高速公路、快速通道为骨架的公路交通体系,改善城际间交通状况。开工建设新郑国际机场至开封高速公路,完成郑州至开封、郑州至新乡、郑州至许昌等中原城市群城际快速通道建设,完成107国道新乡—中牟—新郑段、310国道中牟—荥阳段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城市道路体系,加快航海东路—经济开发区—中牟、新郑机场—郑东新区等快速路建设,规划建设郑州高新区—郑东新区、新郑机场—郑东新区城市轻轨工程,强化中心城区与中牟、新郑等卫星城交通联系,建设由快速路、城市轻轨、主干道、次干道组成的城市路网交通体系。积极规划,适时建设郑东新区—中牟—开封城际轻轨工程,构筑现代快速城际交通新干线。

附:郑州东部交通网络示意图

(二)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积极建设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热、供电和信息基础设施。做好“南水北调”工程配套工作,扩大黄河水源采水规模,实施郑州市区“西水东调”工程。开工建设龙湖水厂,配合郑东新区和中牟城市组团建设,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体系。充分利用“西气东输”和“川气入豫”工程,提高天然气供气率。加快郑东热电厂等热源建设,发展集中供热系统,拓宽管网覆盖范围。加快电力能源建设,完善供电系统和电网配置,逐步实现建成区道路架空线入地。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建设,推进“三网”实质性融合。积极发展数字化、多功能广播电视网络,推进有线、地面和卫星三

位一体的数字电视网络建设。重点发展支持语音、数据、多媒体等综合业务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多元化宽带接入网,建成发达的城市信息服务网络。

(三)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不断改善科教、文体、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提高城市服务和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品位。加快城市住宅和绿地景观建设,完善现有公园、广场、游园、行道树和绿化带的设施建设,增设一批体现中原文化气息的城市塑像。重点建设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城市形象精品工程,重点做好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艺术中心、郑州会展宾馆和世界客属文化中心等郑东新区标志性建筑的建设和配套完善工作。合理布局和建设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强化城市服务功能。逐步改造完善现有省、市体育场馆,开工建设河南省体育中心二期工程。继续探索和深化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制,实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八、生态环境保护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附:郑州东部生态环境保护示意图

(一)推动生态建设

加快生态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恢复生态调节功能,提高自然承载能力。在黄河大堤南岸和黄河滩区建设黄河生态建设工程,在中牟县和管城区建设沙化土地治理工程暨平原防护林工程,在东部城市郊区建设环城防护林工程,在中牟县建设风沙源治理工程。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重点保护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防护林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和管理,扩大现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范围,提升现有各类保护区等级。加强郑汴一体化的生态共建,在郑州、开封之间主干道两侧建设绿色走廊,在郑东新区与中牟之间、中牟与开封之间建设森林、绿地生态调节区,发展观光农业。

(二)加强环境保护

以治理城市污染为重点,继续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加强环境监管和环保监控体系建设,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加强城市污染治理,保护城市饮用水水源地,重点保护龙湖水系。以中牟为重点,实施城市河道整治工程,搞好贾鲁河的疏浚和沿河绿化。继续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大力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鼓励城区工业企业向东部工业园区集中,实现污染集中治理。重视农业污染防治,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等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加快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农业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加强环保监控体系建设,健全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立应急监测制度,提高环保执法能力。

(三)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坚持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原则,加大对水、土地和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完成郑东新区人工湖工程,合理利用和开发龙湖水系。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工作,建设节水型地区。严格保护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统一规划和利用本地区土地资源。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积极推动工业项目向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牟等地工业园区的集中。结合中牟“撤县建区”,修编中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本地区土地利用后备资源。重视生态林等森林资源建设、利用,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推广节能降耗,推进乙醇汽油、

天然气等替代燃料使用,在政府机关、公共设施、公众场所、居民住宅鼓励建筑节能改造,加快节能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利用。做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创新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政策机制。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对高耗能、高耗材、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行强制性淘汰。积极推广和使用再生材料,推进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城市垃圾、农林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大力推广循环经济理念,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试点工作,选择若干产业建设循环经济模式,推动农村循环经济发展,逐步形成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九、建设和谐社会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教育优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和教育体制改革。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构造人才高地,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努力构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的作用,构筑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产学研联合协作,增强地区科技创新能力。

(二)建设和谐东区,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就业优先”原则,广开就业渠道,完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机制,妥善解决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建立健全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构筑和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好社会弱势群体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大力发展城乡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水平。

(三)营建民主法制社会,建设文明东区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职能,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增强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加强司法建设,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形成科学、文明、健康,讲道德、讲礼仪、讲团结、讲贡献的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建设文明东区、平安东区、信用东区。

十、保障措施

(一)勇于探索,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加快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健全城镇土地市场机制,完善城乡之间土地有偿使用和流转制度。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劳动制度等多项改革,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优化投资环境,加大财税、金融等支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快发展。

(二)统一协调,建立东区一体化发展机制

成立郑州东部地区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建立东区经济和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协调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对东区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交通、通信、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和建设成果共享,建立东区一体化发展的长效运作机制。政府积极协调,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各种扶持基金、信托基金、投资公司等多种模式,形成东区发展的多层次利益共享机制和模式。建立本规划的实施机制,强化

规划的实施监督工作,形成规划的实施评估和定期修订制度。

( 三)开放带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拓宽东引西进内涵,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和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参与西部开发和建设。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高度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千方百计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社会化、市场化招商方式,充分利用国外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优惠贷款。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加快内外贸融合,培育多元化出口主体,建立健全外贸支持服务体系。鼓励企业“走出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快河南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四)建设服务型政府,大力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创业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依法行政,改进服务方式,形成宽松公开的政策环境。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上,建立有利于投资创业的机制。强化全社会信用意识,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形成有利于各类生产要素向东区集聚的良好市场环境。

(五)人才第一,扎扎实实地贯彻实施科技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

贯彻科教兴区战略,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进终生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市场和民营科技企业。建立促进科技创新的资本汇集机制。确立人才强区战略,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改变人才结构和人才布局不合理局面。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形成完善的人才资源流动机制。努力营造促使各类优秀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六)以人为本,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绿色东区建设规划,加强环境监管,改善生态环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合理增长。坚持资源保护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倡导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发扬河南人民吃苦耐劳和勤于奉献精神,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道德伦理和价值体系。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营造和弘扬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时期中原文化。努力推出一批既有浓郁河南地方特色,又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产品,树立新时期河南人的新形象、新风貌,为促进东区整体崛起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郑州东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郑州东部地区是大郑州都市圈的核心区和重要拓展区,在推进郑汴一体化中,它是重要腹地和支撑点,在打造中原城市群龙头城市郑州、促进河南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中,它有条件成为领头羊。未来15年,郑州东部地区面临着难得历史发展机遇,具备了实现一体化和整体崛起的基础。为了推动郑州东部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根据《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郑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和郑州市“十一五”规划建议精神,特制定本规划。通过本规划的实施,突破行政区划的制约,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郑州东部各区、县形成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内多元化、全方位经济合作,最终实现郑州东部经济一体化和整体崛起的目标。

附:郑州东部地区地理区位图一、现实基础

郑州东部地区(以下简称“东区”),包括郑东新区(含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加州工业城、郑州新郑港区和金水区、管城区、中牟县。2004年,全域土地面积1806.41平方公里,总人口206.5万人,实现生产总值123.16亿元,分别占郑州市的24.26%、29.16%、

8.96%。东部经济一体化、推进东部整体崛起,是建设大郑州的重大战略举措,从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看,郑州东区正面临着经济起飞前的历史机遇,具备了加速发展的良好基础。

(一)机遇和优势

东区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而且这一区域经济实力雄厚,区位交通优越,比较优势明显。

1、发展机遇。未来1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东区发展将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河南实施中原崛起,作为省会郑州的核心区和重要拓展区,东区将比其他地区更早、更多地获得政策倾斜和要素配置。“十一五”期间,河南省重点发展以郑州为龙头的中原城市群,东区作为郑州市发展重点和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重要支撑节点,将成为开发建设的重要区域。郑汴一体化的推进,使东区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尤其中牟作为郑汴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将承担郑州中心城区的部分功能。随着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东区作为河南省新兴产业的聚集区,将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投资热点。

2、区位优势。东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郑州市东部,是承东启西、联南贯北的全国区域性中心,具有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金融等服务业的优势,也为积聚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发展工业提供了良好条件。东区拥有一类航空港、二类公路口岸各一座,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在域内交汇,具有向东对接开封、辐射豫东地区,西进组成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北上与新乡、焦作竞合发展,南连京广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增长带的重要地位,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地处郑州、开封中间地带,随着郑汴一体化的实施,东区将成为郑汴一体化的核心区。

3、比较优势。东区构筑起了以郑州为圆心400公里内为数不多、地域最广的新的经济带骨架。该带自北向南绵延40余公里,沿京港澳高速公路两侧展开,包括郑东新区(含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加州工业城、郑州新郑港区和中牟县的六个工业园。金水区既是省委、省政府所在地,又有良好的工业和商贸业基础,金融业发达。管城区是传统中心城区,工业实力良好,商贸流通业发达。郑东新区将成为大郑州都市圈的现代化标志性新区和经济、文化中心。中牟县拥有相对稀缺的工业资源,成为东区进一步发展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为大郑州都市圈发展提供了拓展空间。这一区域拥有河南省最密集的人才资源,区内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密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密度排全省第一。作为河南省金融中心和商务中心,拥有河南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省最能集聚资金等生产要素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地区之一,拥有难得的政策资源和发展环境。

(二)制约因素

在未来发展中,东区也面临着东部领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以及其他城市和地区快速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

来自内部的挑战:本地区各板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各异,地区间发展严重不平衡,现有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这已成为今后郑州东部地区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障碍,今后本地区各板块的产业发展方向、城市发展定位和相互之间关系都需要根据新的情况进行调整。 存在的制约因素:一是地区核心竞争力和集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支柱产业优势不突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亟待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三是城区规模不够大,城镇化率不高,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城市功能亟待完善和提高。四是经济发展的外向度较低,出口创汇能力弱,利用和吸引外资水平不高。五是现有行政区划束缚了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六是域内二元结构矛盾仍较突出,中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地区协调发展与建设和谐东区的重点和难点。

(三)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

1、郑州东部各区县属于同一城市的不同功能区。中牟县属于远郊区,是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郑汴一体化的腹地。郑东新区(包括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郑州加州工业城为新兴城区和城市开发区,是郑州东部地区的核心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央商务区和高档住宅区,未来将成为郑州市的经济、文化中心。管城区和金水区为传统城区,是居住、商贸、文化和都市工业区。区域功能的不同和互补,地缘相接、各有所长的特点,决定了本地区相互融合、协调发展是必然趋势。

2、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将促进郑州东部地区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发展。首先,将促进本地区不同板块之间人员、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其次,将有利于本地区不同板块功能定位的差异化细分和重新整合,有利于本地区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衔接与优化。第三,将促进本地区的薄弱环节中牟县的崛起。第四,将加速郑州东部各县区的相互融合和一体化发展,最终实现郑州东部整体崛起的目标。

3、郑州东部一体化,将促进东区成为大郑州都市圈乃至中原城市群新的经济增长极。郑州东部各县区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加速融合,将形成一体化的郑州东部经济区,实现郑州东部崛起的目标。在这一地区将形成一座规模庞大、功能完善、分区明确、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城,成为未来郑州市的经济中心、科教文化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中央商务区,在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大郑州都市圈发挥核心带动作用。 附加资料:郑州东部地区区情

郑州东部地区包括中牟县、郑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新郑港区和管城区、金水区,总面积1806.41平方公里,总人口206.5万人,分别占郑州市的24.26%和29.16%。2004年域内生产总值123.16亿元,占郑州市全市生产总值的8.96%。

郑州东部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本区域由东往西依次经历了从传统农区、郑州新区到郑州中心城区的地理过渡,域内中牟县为豫东平原传统农区,郑东新区(包括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郑州新郑港区、郑州加州工业城是新兴的城区和城市开发区,管城区和金水区为郑州市传统中心城区。地理位置和区域定位的不同决定了各县区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的现状和所处历史阶段的不同。

1、中牟县是郑州市境内的传统农业县。该县位于郑州市的最东端,目前在郑州东部地区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2004年全县面积1416.6平方公里,人口68.3万人。经过改革开放27年的快速发展,中牟的基本县情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由一个豫东平原传统农业大县转变为工农业并重的全省经济总量前30强县,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据主体地位,形成了汽车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优势产业。200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1.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28.4∶43.0∶28.6,城镇化率为29.9%。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本地区在全省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郑州市境内处于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该县已被规划为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的结点,并面临着郑州东扩的历史机遇。

2、郑东新区(包括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新郑港区和规划中的郑州加州工业城是郑州市新兴城区和经济开发区。郑东新区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50万人,由中央商务区、龙湖地区、商住物流区、龙子湖高校园区、科技园区和郑州经济开发区组成。目前先期开发的郑东新区起步区,包括中央商务区、龙湖南区和商住物流区,面积33平方公里,2004年末已累计完成投资118.5亿元。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建设,郑东新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开始进入到发展提高阶段。

郑州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规划面积12.49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0平方公里,全辖及代管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5.6万人。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31.1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目前已形成了郑州出口加工区、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创业园等三个政策性园区和汽车工业园、信息产业园两个产业园区为主体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电力器材、机械装备、印刷包装等支柱产业。

郑州新郑港区设立于1997年,2002年又设立新郑台商投资区,实行“一区两名”联合开发,是位于新郑市境内、依托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立的开发投资区。全区规划面积16.95平方公里,远期控制面积110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8平方公里。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3.66亿元、工业增加值1.85亿元。区域内已形成北部物流园区、中部商贸园区、南部高新工业园区和科技创业中心等“三园一中心”格局,初步形成了食品饮料制造、印刷包装、药品制造和物流业等支柱产业。

郑州加州工业城位于郑州市东南部、郑东新区南端,毗邻国家级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区,总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计划分三期开发,其中第一期(起步区)占地5平方公里,投资额约3亿美元。郑州加州工业城的入驻公司主要由美国加州企业组成,包括城市管理服务机构、生物制品公司、纺织制品公司、新型建材公司、航天航空公司、IT公司、金融保险公司和其他高科技公司,此外还包括中小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公园、体育场、宾馆以及污水处理等城市服务设施,工业用地不低于50%。美方将组成公司负责对加州工业城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和运作,中方派驻管理委员会,行使维护社会治安、经济运行秩序、税收等方面的管理职能。

3、管城区和金水区位于郑州东部地区西部,是郑州市传统中心城区。管城回族区位于郑州市东南部,是郑州市唯一的回族区。全区总面积147.6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4.4平方公里,2004年总人口34.1万人,城镇化率60.7%。200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5.9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6.1∶56.2∶37.5。管城区经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工业领域形成了汽车工业、啤酒制造、烟草工业、服装工业等支柱产业。服务业以商贸流通业为主,有年交易额1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18个。农业已初步形成了城郊型都市农业格局。

金水区位于郑州市东北部,是省委、省政府所在地。全区总面积242.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8平方公里,2004年总人口98.5万人,城镇化率67.4%,是郑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200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7.1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6.0∶51.2∶42.8。金水区经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工业领域已形成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服务业形成了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并重的格局。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生态农业、创汇农业和观光农业为主的城郊型都市农业体系。

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

局。坚持产业兴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力推进产业升级和布局优化。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构造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着力提升中牟经济实力,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为推进郑汴一体化提供支撑。以人为本,努力建设生态东区、文明东区、和谐东区。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规划先行。政府通过统一规划,打破现有行政区划,优化城市布局,统筹组团功能定位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2、市场推动,产业兴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政府与企业共同建设的多元化动力机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不断提高东区核心竞争力。

3、突出特色,提升品位。定位高起点、高品位,努力把东区建设成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经济繁荣、辐射带动力强,能展示郑州新形象的主要窗口。

4、创新机制,重点突破。不断更新观念,强化体制创新,改革阻碍城市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大开发开放力度,不断扩大城区规模,加快东区一体化进程。

5、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的关系,县区发展与东区一体化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战略途径

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市化为支撑,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统筹全区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郑东新区,保护改造中心城区,抓好中牟中心建成区和小城镇建设,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以创新促进发展,努力在体制创新、改善环境、扩大市场规模、构造经济高地、推进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参与地区与国际分工、建设现代化城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八个方面走在中西部前列,促使东区从一个具有战略地位的省会城市的重要地区向真正具备带动能力的区域中心转变;从规模不大、相互分散的城区向现代化大都市圈的重要支撑地区转变;从以传统产业为主向以高新技术和高加工度产业为主转变,大力提升第三产业,实现产业形态演进;从一个内陆文化深厚的发展型城市区域向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原特色的新文化城区转变,实现郑州东部地区历史发展上质的飞跃。

(四)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0年,郑州东部地区一体化建设有较大进展,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有较大提高,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到2020年,把郑州东部地区建成城镇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互补、信息资源共享、交通体系完备的一体化区域,使东区成为郑汴一体化的核心地区,中原地区的先进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务中心、物流中心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建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和谐城区,基本实现地区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目标。

——经济发展。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6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左右。自主创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到8∶42∶50。对外开放水平有较大提高。全区经济总量占郑州市的比重由2004年的1/11提升到1/5。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在2005年基础上翻三番多,达到8000美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在工业中占支柱地位,服务业在产业中占主导地位,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到2∶38∶60。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全区经济总量占郑州市的比重由2010年的1/5提升到1/3以上。

——城市建设。到2010年,郑州东部地区一体化建设有较大进展,郑东新区起步区全面

建成,中牟城市组团规模壮大,金水、管城等传统建成区向东扩展,三大城市组团加速对接。全区城市化率超过65%,建成区人口超过150万人。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建立一体化的建设管理协调体系。到2020年,郑州东部地区一体化基本实现,形成以中央商务区(CBD)为核心,以郑东新区为内部圈层,以金水、管城和中牟建成区为外部圈层,对接和辐射开封地区的“极核—圈层式”新的郑州东部城市布局体系。全区城市化率超过80%,建成区人口达到300万人左右。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一体化的城市管理体系,形成一体化的交通、城建、信息等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

——社会发展。到2010年,“和谐东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科、教、文、卫、体事业有较大发展,郑东新区初步形成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社会服务体系,龙子湖高校园区基本建成,全区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取得较大成就,精神文明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到2020年,“和谐东区”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意识全面体现,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达到较高水平,全区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医疗、体育等社会服务体系,郑东新区成为大郑州都市圈的科技、教育、文化、体育服务中心,龙子湖高校园区成为全省高等教育的主要基地之一。

——人民生活。到2010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建立相对完善的以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农村公共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左右。到2020年,人民群众生活比较富裕,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区,覆盖城乡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发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

——可持续发展。到2010年,本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域外人口向本地区集聚趋势基本形成。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的比重不断提高,循环经济深入发展,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到2020年,本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5‰,域外入驻人口占本地区新增人口的绝大部分。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0%左右,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左右,“生态城市”目标基本实现。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区。

附:郑州东部地区生产总值目标示意图

郑州东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目标示意图

郑州东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示意图

郑州东部地区城镇化率目标示意图三、经济布局

“十一五”期间,推进“点轴式”开发模式,“十一五”以后,重点塑造“极核—圈层式”城市布局体系,发展壮大东区南北经济隆起带,加快建设东西制造业走廊、各类城郊产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带),最终形成一体化的开放型空间布局。

(一)“极核—圈层式”城市布局体系

“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郑州中心城区东扩战略,金水区、管城区建城区向东扩展,中牟县县城向西拓展,建设中牟东组团与开封杏花营对接,壮大郑东新区和加州工业城中心地带,到“十一五”末,基本形成西部金水区与管城区传统城区组团、东部中牟城市组团和中间郑东新区城市组团并逐步融合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三大城市组团相互融合,形成以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CBD)为极核,郑东新区为中心,金水、管城、加州工业城、中牟建成区和新郑港区为外围,东部对接开封城市组团,既融为一体,又各有分工,由里向外呈辐射状的“极核—圈层式”大郑州东部城市布局体系,对开封地区发展起到重要辐射带动作

用。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文化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房地产、旅游和中介咨询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将东区建设成为郑州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圈和现代制造业基地。

东区各组成部分功能定位:

1、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CBD)——全国区域性现代金融、总部经济和文化会展中心,中原城市群增长极、大郑州都市圈核心和大郑州东部城市布局体系极核。

2、郑东新区龙湖地区、商住物流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和科技园区——物流、商贸等产业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具有完备的商业、旅游、娱乐、科研、高教、居住等功能的现代服务中心。

3、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加州工业城——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重要的区域性现代制造业中心,对郑东新区、郑州东部地区和郑汴一体化发挥产业支撑作用。

4、金水区和管城区——行政、商务、金融、市场、科技、居住、文化娱乐区等要素和功能密集区,郑州市环境优美、投资环境优越、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现代服务业发达的中心城区之一。

5、中牟县——郑州东部城市组团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郑汴一体化重要的产业和城镇支撑区。

附:郑州东部地区未来城市布局体系示意图

(二)南北经济隆起带

东区南北经济隆起带,北起连霍高速公路,南至新郑机场,由北向南绵延40余公里,占地面积约500余平方公里,由郑东新区、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加州工业城、郑州新郑港区(简称“三区一城”)和中牟六个工业园区(简称“中牟六区”)组成,具有区位优越、资本技术密集、市场化程度高、科教力量集中、劳动力素质较高等优势,是支撑东区经济起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示范区。

1、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地加快建设郑东新区

“十一五”期间,继续推进中央商务区(CBD)、物流园区等起步区建设,重心建设龙子湖高校园区和科技园。到“十一五”末,建成区规模达到80—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50—70万人,全面建成郑东新区起步区和龙子湖地区,基本建成龙湖地区,全面启动拓展区建设,形成郑东新区发展的基本格局。同时,推动郑东新区突破现有行政区划界限,向中牟方向发展,加快中牟与市区一体化进程,为实现郑汴空间对接创造条件。2010—2020年期间,全面建成拓展区,继续向中牟方向扩展,最终建成中国重要的商务和物流中心、河南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人居和创业环境优越的示范区。到2020年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50万人,建成与郑州老城区规模相当的现代化新城区,实现再造一个高标准郑州的目标。

2、做大做强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加大板块经营、资本运作和资源整合力度,围绕产业扩张和产业升级,加快开发区内“三个政策园区”(出口加工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创业园)和“二个产业园区”(汽车工业园和信息产业园)发展,把汽车工业园、信息产业园建成现代汽车工业和信息产业基地,把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科技创业园建成河南省高端人才创业基地,把郑州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建成河南省招商引资、扩大进出口和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到2010年,建成区面积扩大10平方公里,形成“一区多园”竞相发展的格局,成为郑州市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到2020年,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重要的区域性现代制造业中心,郑州市的现代化新城区。

3、积极推进郑州加州工业城建设

支持由美国加州有关企业组成的“加州工业城(中国)开发有限公司”,按照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理念设计、开发、建设新型城区。积极发展生物制品、新型建材、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等高技术产业,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和高知名度跨国公司。围绕优势产业链,吸引省内外上下游企业向区内和周边地区聚集,促进加州工业城与出口加工区优势互补和互动发展。到2008年,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入驻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到2010年,力争完成5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率先形成一批强势企业和知名企业。到2020年,把加州工业城建成郑州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和河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建成类似于苏州中国—新加坡工业园区的新型经济开放区。

4、大力开发建设郑州新郑港区

以现代物流业、食品饮料加工业、现代医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发展重点,促进企业聚集,打造物流、食品饮料、医药和包装四大产业群。加快港区开发建设步伐,拉大港区框架,航空港组团整体向北、向南发展,实现与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郑东新区和中牟张庄航空港物流园区的对接发展。依托国际航空港,建设商贸物流园区和航空货运中心。到2010年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6平方公里,2020年接近60平方公里,成为集高新技术、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产业为一体,集文化、旅游、会展、商务、居住、度假和娱乐等功能于一身的现代化城区和郑州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与基地。

5、重点培育中牟六个工业园区和郑汴城市连接线道路沿线工业带等

主动承接“三区一城”的辐射,建设工业园区和工业带。依托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沿金水东路,建设以刘集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园。依托郑东新区商住物流区,沿310国道,开发建设以物流及加工业为主的白沙工业园。沿航海东路,依托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郑州加州工业城,建设以九龙、郑庵为中心的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产业园。依托新郑国际机场和郑州新郑港区,开发建设以航空物流为主的张庄航空港物流园区。依托开封杏花营组团,沿郑汴城市连接线,建设中牟东工业园区(官渡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重点发展以郑州日产汽车、郑州轻型汽车、红宇专用汽车为中心的中牟(县城)汽车产业园。依托郑汴城市连接线,重点规划建设道路沿线6公里宽工业带,布局现代加工业、物流业、商住、文化及相关服务业。在郑汴城市连接线以北、刘集镇以东、官渡镇以西,预留土地,规划建设现代产业区。

附:郑州东部地区南北经济隆起带示意图

(三)东西制造业走廊

东西制造业走廊东起中牟东工业园区,沿310国道、郑汴城市连接线,西至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长约20余公里。以汽车产业为重点,以现有企业扩张为基础,加大国内外招商力度,积极扩张地区产业规模。以郑州日产、轻汽、红宇等企业为龙头,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加快建设河南省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支持中牟县城汽车产业园向西拓展,白沙工业园向东延伸,早日实现对接。大力发展与汽车相关的零配件制造业和服务业,到2010年,把东西制造业走廊建成以汽车经济和汽车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新型制造业、服务业基地。2010—2020年,推动中牟郑州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基地与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工业园、管城宇通工业园区融合发展,成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

附:郑州东部地区东西制造业走廊示意图

(四)城郊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带)

城郊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带),主要包括金水区的“一园二区”、管城区的“五区三园一基地”和中牟县的“一线四带”。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积极扶持,将城郊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建成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

——依托金水区“三纵三横”经济布局,以发展科技型工业为主导,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信息产业园建设步伐。规划发展奥克啤酒景观工业园区、光电显示技术园区等一批高科

技、高附加值的都市工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把发展高效农业与休闲农业相结合,发展壮大以陈砦花卉市场为中心的花卉观赏区和以黄河渔场为中心的渔业生态休闲区。

——充分发挥管城区比较优势,加快技术创新,建设金岱工业园区,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加快发展新大地农副产品、圃田、十八里河、郑州东站等物流园区,把管城区建成郑州市物流业核心区。优化农业布局,重点建设圃田乡大王村名优杂果示范园、南曹乡张华楼村高效农业展示园、南曹乡潮湖生态观光园和十八里河镇小刘庄村无公害蔬菜基地等。 ——发挥中牟县农业优势,着力建设沿省道223线四个现代农业示范带。以黄店、八岗、三官、刁家等乡镇为重点,建设林果牧产业示范带。以大孟、官渡、韩寺、姚家等乡镇为重点,建设无公害蔬菜和大蒜、西瓜高效农业示范带。利用中牟北部的雁鸣湖、万滩、狼城岗等乡镇独特的自然条件,建设水产养殖和水面种植示范带。开发30万亩黄河滩地资源,建设黄河滩区绿色奶业和牧草业示范带。

(五)开放型经济空间布局网络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重点抓好七大工程,形成地区发展“共同体”。以东区一体化建设和发展为目标,实施“共同体发展工程”;以壮大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为龙头,实施“产业发展工程”;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目的,实施“集约发展工程”;以吸引国内外高级人才为目的,实施“人才强区”工程;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资金为目的,实施“引资融资工程”;以创新为动力,实施“创新发展工程”;以建设可持续社会、节约型社会和和谐东区、生态东区、绿色东区、文明东区为目标,实施“科学发展工程”。

“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点轴式”开发模式。强化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各具特色的经济带、制造业走廊、产业园区、示范区(带),加快各经济高地之间沿交通干线拓展,形成相互对接、连片发展趋势,逐步向周围腹地扩散。高度重视中小城镇的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构架城镇经济发展网络,形成城乡协调发展格局。

四、产业发展重点

(一)建设中原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

1、高新技术产业

以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以中牟高新技术产业园为延伸,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和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安彩、安飞电子、长城信息、雪城科技、先达光碟、思维自动化设备等企业,重点培育电子信息材料、汽车电子产品,开发软件及应用技术。发挥入驻的荷兰飞利浦、德国曼、韩国LG、美国杜邦、日本日产等世界500强企业及海尔、安彩、希望、宇通等国内知名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加强招商引资,加快英泰芯片、安飞液晶玻璃、兴财计算机、中信税控机、汉威中显、思藤高新、哈里斯配件、西屋电气等一批工程项目建设。以郑州加州工业城为依托,吸引美国IT、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企业来东区投资,形成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争取在较短时间内,使汽车电子产业形成规模,电子应用产品形成体系,软件产品形成市场,东区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生物制药产业。以医药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和农业生物技术为重点,建设郑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沿郑汴城市连接线规划建设中牟生物制药产业园。大力发展生物基因产品、生物血液制品、现代中药产品等现代生物医药产品。运用现代生物提取和合成技术,开发生物蛋白类产品、生物活性饲料、一二类普药和生物农药。加强生物技术在食品、轻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新型生物化工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重点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研究开发新药物。支持安达生物、后羿制药、西卫制药、光泰兽药等一批优势企业发展,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使其成为东区新的支柱产业。

2、汽车工业

充分发挥郑州日产、轻汽、红宇和宇通等龙头企业的作用,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业档次,扩大中高档客车、SUV汽车、商务车、皮卡车生产,提升厢式客货车、新型冷藏车、高速公路清扫车等专用车和特种车制造业发展水平。以宇通客车零部件工业园、中牟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为平台,促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积聚和发展,增强汽车零部件生产的配套能力。支持域内汽车制造企业与国内外汽车大集团合作,吸引知名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行业相关项目入驻东区。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开发,提高生产集中度和技术密集度,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以中牟汽车产业基地为核心,以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工业园、管城宇通工业园区和郑州中牟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产业园为依托,以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为主的东西制造业走廊,将郑州东区建成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

3、装备制造业

按照“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强化配套,促进集聚”的原则,重点培育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牟两个装备制造业基地。加大对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改造,积极引进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壮大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变压器制造、开关制造和绝缘设备制造,继续引进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加快中牟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的项目和产品,借助郑州装备制造业优势,抓住市区工业“退二进三”的机遇,积极吸引新型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在中牟落户。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鼓励骨干企业联合重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全区装备制造业崛起。

4、食品工业

重点培育一批骨干食品企业,带动食品包装印刷、塑料制品、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关联企业集聚,形成在全省有重要影响的食品工业聚集区。加强食品研发,调整产品结构,培植名牌产品。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力发展营养食品、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和市场前景好的中高档食品。深度开发粮、油、肉、鱼、果、蛋、油、蔬菜、大蒜、烟叶等农副产品资源,拉长产业链条。食品加工制造行业依托思念等企业,发展速冻食品、速冻蔬菜、速冻连锁快餐业。以白象、海嘉、郑州统一等企业为龙头,发展专用面粉、营养面粉生产,开发高附加值方便食品。饮料行业支持金星、奥克等优势企业走出去,实现规模扩张,提高产品档次。积极发展奶制品、果蔬饮料和各类功能饮料。烟草行业,以新烟集团为核心,加快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走规模扩张和内涵式增长相结合的道路,打造河南省烟草行业的“航空母舰”,成为全国性烟草工业集团。

(二)建设全国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和商贸流通业四大龙头服务业,积极发展房地产业、旅游业、教育培训业、中介咨询业和社区服务业等五大重点服务业。到2010年,力争第三产业比重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0%左右;到2020年,把郑州东区建成全国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和商贸流通业

——现代物流业。按照《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依托“一个中心,三个圈层”物流体系,重点发展粮食、棉花、煤炭、建材、汽车、食品、农贸、邮政等八类行业物流。重点建设中原国际物流园区,抓好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国际航空货邮中心、郑州铁路港集装箱货运中心、郑州铁路零担货运中心、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郑州出口加工区和河南进口保税区等七大工程建设,把中原国际物流园区建成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的重要载体、中西部优势突出的国际贸易窗口和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引导市内物流企业及仓储设施向京港澳高速公路以东积聚发展。规划建设中牟物流园。运用现代通信、网络

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促进传统货运、仓储等行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型。重点打造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群体,建设高效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逐步把东区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

——金融业。以期货业为龙头,把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期货市场。以中原证券和中原信托为核心,组建集多种金融业务与一身的金融控股集团。积极培育保险市场,加快保险现代化网络建设,带动全省保险业发展。积极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来郑东新区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深化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的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重组整合,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和农村金融体系。加快金融信息化步伐,增强金融业的活力和辐射力。努力把东区建成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

——文化产业。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国际会展中心、河南艺术中心、河南广播电视中心、世界客属文化中心、地质博物馆、科技公园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依托河南出版集团、河南报业集团、河南影视集团等传媒集团,加快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艺术教育和网络传媒等五大产业。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培育专业会展公司,促进会展资源、会展项目在东区聚集,把东区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会展中心。

——商贸流通业。改造提升传统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服务业,大力引进新兴业态,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现代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改造传统行业,提高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重点建设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CBD),改造提升金水区、管城区和中牟县城的商务设施,加快燕庄、西关虎屯商务中心建设。培育服装、小商品、汽车、家电、建材、纺织、食品、农副产品和农村商业等八大特色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流通业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构筑合理的现代连锁服务体系。经过5—10年努力,逐步把东区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商贸中心。

2、积极培育旅游业、房地产业、教育培训业、中介咨询业和社区服务业

——旅游业。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开发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把东区建成郑、汴、洛三点一线沿黄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亮点之一。加快城区景点、郑东新区景点、沿黄生态屏障、黄河湿地和森林公园建设,做好雁鸣湖生态风景区、东湖花园等景点的规划和深度开发。整合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重点培育以河南博物院为龙头的古文化游。做好旅游产品的包装和设计,开发城市景观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新产品。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做大旅游相关产业。深化旅游企业改革,加快培育旅游骨干企业。坚持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房地产业。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设以高档精品房、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为主体,廉租房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居民住房供应保障体系。积极发展以装修装饰业为主的房地产相关行业。根据郑州市城市规划,优化房地产业布局。在郑东新区,建设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群,积极发展高档商务办公楼和高档精品住宅。在金水区、管城区,加快旧城改造,建设一批现代化居住小区。在中牟县,建设休闲度假区和一般商住房。积极引进全国知名房地产企业参与东区建设,支持本地房地产企业加速成长。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秩序,促进全区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教育培训业。以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群,中牟县、金水区、管城区职业技术院校及培训机构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促进河南中医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13所高校在龙子湖高校园区发展的步伐,把该区建成河南省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鼓励入驻高校进行师资、校舍等教育资源整合,鼓励院校间联合重组。推进入驻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改革,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建成统一的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体系。以中牟县职业技术院校为主体,扶持金水区、管城区民办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发展,把东区打造成郑州、乃至河南省主要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中介咨询服务业。逐步规范法律咨询、审计、评估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服

务、研究规划、管理咨询、市场策划等中介服务业。吸引境外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技术服务公司等中介机构落户东区,鼓励本土中介机构取得国际执业资格。大力培养本土中介服务人才,提高中介服务业的层次,积极引进省外、境外中介咨询服务高级人才。逐步把东区建成中西部地区中介机构集中、现代中介服务发达的地区。

——社区服务业。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设施,逐步建立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社区娱乐活动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网点组成的社区服务体系。支持各社区自我管理与服务工作。发展各类便民服务业,重点发展社区物业管理、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托幼养老、环卫保洁、巡防保安等行业。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社区试点工作,把农村社区建成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撑。

(三)建设我国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产品服务市场化、农业经营产业化。

1、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都市型农业。以奶业为重点,发展畜牧业,力争建成全国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力争建成全省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利用黄河、雁鸣湖等水面,积极发展水产业。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中牟沙丘地退耕还林工程,积极建设名优特新果品基地、种苗花卉生产基地和森林生态观光区,打造全省有影响的特色优质林果生产基地和都市林业观光区。大力发展为市民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等服务的都市休闲观光农业。

2、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优化农业布局。重点发展中牟绿色奶业生产基地,大蒜、西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城郊观光农业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和蔬菜、瓜果育苗工厂。打造林业精品工程,建设名优特新果品基地。发挥陈砦花卉、雁鸣湖大闸蟹的品牌效应,积极发展花卉业和水产业。加强对农业示范区的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各类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示范园区。

3、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发展标准农业、定单农业等多种生产方式,培育现代农业社会化生产模式。把发展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确立各地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包装、运输等行业,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4、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重点建设大型农田水利骨干工程,继续建设农村“六小工程”。大力发展为农业服务的服务业,逐步形成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立和推广统一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质量追溯、认证、标识和公示制度。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科技开发体系和市场转化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五、城镇化建设重点

按照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东区发展要求,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形成组合有序、优势互补、整体协调、集约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格局。

(一)建设大郑州都市圈核心区

根据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郑东新区发展规划,将东区建成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高等教育、旅游休闲、生活居住、公共服务等经济和社会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经济区,成为郑

州市未来的经济、文化中心,郑州全国区域性服务业中心的核心区。郑东新区建设成为郑州东部城市布局体系的极核、大郑州都市圈的核心。金水区、管城区建设成为集聚和辐射能力强,现代服务业发达的中心城区。中牟县建设成为大郑州都市圈东引西进的桥头堡和郑汴一体化的城市腹地。

(二)构造现代城市体系

加快中心城区东扩,向东沿金水东路、220国道、航海东路轴线扩张。中牟县城向西发展,实现东区城区对接和逐步融合。完善金水区、管城区现代服务业中心的综合功能。加快郑东新区发展,建设中央商务区、龙湖地区、商住物流区、龙子湖高校园区、科技园区等五大组团,在城区规模和建设水平上实现再造一个现代化新郑州目标。开发加州工业城,逐步实现建成郑州“第三城”目标。加快中牟县白沙、雁鸣湖、郑庵、九龙等小城镇建设步伐,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乡镇企业和专业市场向小城镇聚集,最终建成以现有中心县城区为核心、层次分明的城镇体系,形成郑州东部现代城市体系的外围和最终结点。

(三)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

继续推进郑州近郊区城乡一体化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十一五”末,在郑州市区范围内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中牟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转化城乡二元结构创造条件。2011—2020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积极制定、完善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法规,全面推行一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城乡建设和土地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2020年基本实现郑州东部城乡一体化目标。

(四)实现东部区域一体化

郑州东部各区、县,地缘相接、各有所长,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城市空间结构建设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十一五”期间,制定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重点构建合理完善的一体化产业布局,建设衔接配套的一体化基础设施,建立多层次的一体化联动运行机制和协调机制,为郑州东部地区的实质性融合奠定坚实基础。“十一五”以后,逐步形成完善的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和利益机制,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2020年左右,郑州东部形成城镇布局合理、制度建设完善、产业结构互补、信息资源共享、交通体系完备的一体化现代经济区。

六、建设郑汴一体化重要支撑区

中牟县是连接郑州、开封的重要节点,要主动融入郑州中心城区发展,不断调整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整体实力,建成郑汴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地区,辐射和带动开封市发展。

(一)地区发展定位

根据郑州东部发展和郑汴一体化的要求,本规划将郑汴一体化的腹地中牟县定位为:一、实现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和中间连接带,承担着夯实郑汴一体化发展基础和辐射、带动开封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二、在郑州东部发展及郑汴一体化中,承担着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产业分工。三、是大郑州都市圈的东部中心城区和郑汴一体化的中间城市组团。“十一五”期间,以中牟县为重要载体,逐步实现郑州和开封两市在城市功能及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相互衔接,形成功能协调、基础设施共建、产业互补、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2020年,中牟成为郑汴之间承担居住、休闲、制造、物流、生态保护等功能的中心城区,作为郑州市辐射、带动开封市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建设郑汴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支撑区

依托郑汴洛工业走廊,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两大优势产业。重点建好郑汴城市连接线道路沿线6公里宽工业带,规划建设与开封杏花营工业区相临的中牟东工业园区,逐步形成郑汴紧密相连的产业带。着重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服务业,实现服务业由县域型向城市型转变。以“一线四带”为重点,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特色农业,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豫东平原传统农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和领头雁,对开封市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积极领跑全省农业现代化。 附:郑汴一体化重要支撑区建设示意图

(三)建设郑汴一体化的城市发展支撑区

积极发展中牟城市组团,向西扩展逐步融入大郑州中心城区,向东扩展对接开封杏花营城市组团,形成郑汴之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区。把中牟县城市规划纳入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十一五”期间实现“撤县建区”,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郑东新区先行对接,实现道路、交通、公用事业等并轨。支持郑东新区适时跨过京珠高速公路沿郑汴城市连接线、220国道和航海东路延伸线向东发展。中牟县建成区向西扩展,重点建设县城西区组团,到2020年左右实现与郑州中心城区融合。呼应开封发展,建设中牟东城市组团,对接开封杏花营城市组团,建设郑汴连体城市的重要功能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郑汴城市连接线、新郑机场至开封高速公路,争取开工郑徐铁路客运专线郑州-开封段,适时建设郑东新区—中牟—开封城市轻轨,形成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同步建设水、电、气、暖、通信等设施管网,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

七、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郑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中牟为载体做好郑汴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管理水平,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一)构筑现代化交通网络

建设航空、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及城市轻轨为主体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按照国际航空港标准,扩建新郑国际机场,建成国内重要的客运中转枢纽和国内外重要货运中心,形成直飞世界部分主要城市,营运业务范围覆盖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空运输网络。加快铁路建设,巩固提升铁路枢纽地位,配合国家建成郑州至北京、郑州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在郑东新区建设郑州铁路客运专线枢纽站。构筑以高速公路、快速通道为骨架的公路交通体系,改善城际间交通状况。开工建设新郑国际机场至开封高速公路,完成郑州至开封、郑州至新乡、郑州至许昌等中原城市群城际快速通道建设,完成107国道新乡—中牟—新郑段、310国道中牟—荥阳段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城市道路体系,加快航海东路—经济开发区—中牟、新郑机场—郑东新区等快速路建设,规划建设郑州高新区—郑东新区、新郑机场—郑东新区城市轻轨工程,强化中心城区与中牟、新郑等卫星城交通联系,建设由快速路、城市轻轨、主干道、次干道组成的城市路网交通体系。积极规划,适时建设郑东新区—中牟—开封城际轻轨工程,构筑现代快速城际交通新干线。

附:郑州东部交通网络示意图

(二)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积极建设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热、供电和信息基础设施。做好“南水北调”工程配套工作,扩大黄河水源采水规模,实施郑州市区“西水东调”工程。开工建设龙湖水厂,配合郑东新区和中牟城市组团建设,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体系。充分利用“西气东输”和“川气入豫”工程,提高天然气供气率。加快郑东热电厂等热源建设,发展集中供热系统,拓宽管网覆盖范围。加快电力能源建设,完善供电系统和电网配置,逐步实现建成区道路架空线入地。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建设,推进“三网”实质性融合。积极发展数字化、多功能广播电视网络,推进有线、地面和卫星三

位一体的数字电视网络建设。重点发展支持语音、数据、多媒体等综合业务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多元化宽带接入网,建成发达的城市信息服务网络。

(三)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不断改善科教、文体、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提高城市服务和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品位。加快城市住宅和绿地景观建设,完善现有公园、广场、游园、行道树和绿化带的设施建设,增设一批体现中原文化气息的城市塑像。重点建设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城市形象精品工程,重点做好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艺术中心、郑州会展宾馆和世界客属文化中心等郑东新区标志性建筑的建设和配套完善工作。合理布局和建设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强化城市服务功能。逐步改造完善现有省、市体育场馆,开工建设河南省体育中心二期工程。继续探索和深化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制,实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八、生态环境保护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附:郑州东部生态环境保护示意图

(一)推动生态建设

加快生态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恢复生态调节功能,提高自然承载能力。在黄河大堤南岸和黄河滩区建设黄河生态建设工程,在中牟县和管城区建设沙化土地治理工程暨平原防护林工程,在东部城市郊区建设环城防护林工程,在中牟县建设风沙源治理工程。加快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重点保护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防护林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和管理,扩大现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范围,提升现有各类保护区等级。加强郑汴一体化的生态共建,在郑州、开封之间主干道两侧建设绿色走廊,在郑东新区与中牟之间、中牟与开封之间建设森林、绿地生态调节区,发展观光农业。

(二)加强环境保护

以治理城市污染为重点,继续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加强环境监管和环保监控体系建设,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加强城市污染治理,保护城市饮用水水源地,重点保护龙湖水系。以中牟为重点,实施城市河道整治工程,搞好贾鲁河的疏浚和沿河绿化。继续加强工业污染治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大力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鼓励城区工业企业向东部工业园区集中,实现污染集中治理。重视农业污染防治,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等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加快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农业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加强环保监控体系建设,健全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立应急监测制度,提高环保执法能力。

(三)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坚持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原则,加大对水、土地和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完成郑东新区人工湖工程,合理利用和开发龙湖水系。加强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工作,建设节水型地区。严格保护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统一规划和利用本地区土地资源。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积极推动工业项目向郑州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牟等地工业园区的集中。结合中牟“撤县建区”,修编中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扩大本地区土地利用后备资源。重视生态林等森林资源建设、利用,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推广节能降耗,推进乙醇汽油、

天然气等替代燃料使用,在政府机关、公共设施、公众场所、居民住宅鼓励建筑节能改造,加快节能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利用。做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创新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政策机制。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对高耗能、高耗材、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行强制性淘汰。积极推广和使用再生材料,推进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城市垃圾、农林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大力推广循环经济理念,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试点工作,选择若干产业建设循环经济模式,推动农村循环经济发展,逐步形成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九、建设和谐社会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教育优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和教育体制改革。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构造人才高地,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努力构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的作用,构筑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产学研联合协作,增强地区科技创新能力。

(二)建设和谐东区,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就业优先”原则,广开就业渠道,完善“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机制,妥善解决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建立健全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构筑和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好社会弱势群体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大力发展城乡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水平。

(三)营建民主法制社会,建设文明东区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职能,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增强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加强司法建设,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形成科学、文明、健康,讲道德、讲礼仪、讲团结、讲贡献的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建设文明东区、平安东区、信用东区。

十、保障措施

(一)勇于探索,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加快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健全城镇土地市场机制,完善城乡之间土地有偿使用和流转制度。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劳动制度等多项改革,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优化投资环境,加大财税、金融等支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快发展。

(二)统一协调,建立东区一体化发展机制

成立郑州东部地区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建立东区经济和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协调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对东区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交通、通信、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和建设成果共享,建立东区一体化发展的长效运作机制。政府积极协调,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各种扶持基金、信托基金、投资公司等多种模式,形成东区发展的多层次利益共享机制和模式。建立本规划的实施机制,强化

规划的实施监督工作,形成规划的实施评估和定期修订制度。

( 三)开放带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拓宽东引西进内涵,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和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参与西部开发和建设。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高度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千方百计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社会化、市场化招商方式,充分利用国外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优惠贷款。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加快内外贸融合,培育多元化出口主体,建立健全外贸支持服务体系。鼓励企业“走出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快河南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四)建设服务型政府,大力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创业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坚持依法行政,改进服务方式,形成宽松公开的政策环境。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上,建立有利于投资创业的机制。强化全社会信用意识,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形成有利于各类生产要素向东区集聚的良好市场环境。

(五)人才第一,扎扎实实地贯彻实施科技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

贯彻科教兴区战略,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进终生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市场和民营科技企业。建立促进科技创新的资本汇集机制。确立人才强区战略,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改变人才结构和人才布局不合理局面。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形成完善的人才资源流动机制。努力营造促使各类优秀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六)以人为本,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绿色东区建设规划,加强环境监管,改善生态环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合理增长。坚持资源保护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倡导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发扬河南人民吃苦耐劳和勤于奉献精神,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道德伦理和价值体系。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营造和弘扬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时期中原文化。努力推出一批既有浓郁河南地方特色,又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产品,树立新时期河南人的新形象、新风貌,为促进东区整体崛起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相关文章

  • 郑州物流发展现状
  • 近年来,郑州商贸流通发展迅猛,国内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先后入驻郑州,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不断壮大,大市场.大流通格局逐渐形成,商贸流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一.郑州发展物流的优势 1. 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 郑州雄踞中原腹地,是 ...查看


  •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郑州通风廊道初期研究成果出炉
  • 中原网讯(郑报融媒记者 黄永东 通讯员 吕锐)记者昨日从市城乡规划局获悉,我市通风廊道规划研究的初步成果--<郑州市通风廊道评价研究>和<郑州市通风廊道规划研究>近日通过了专家评审,下一步将开展通风廊道专项规划编制工 ...查看


  • 无水港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 无水港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增长,集装箱运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国际多式联运范围的扩展,集装箱运输由海路向陆路不断延伸.无水港作为内陆集装箱节点,在内陆运输领域的作用不断凸显.中部地区地处内陆,国际贸易经济一直 ...查看


  • 商丘未来铁路网建设具体规划
  • 商丘未来铁路网建设具体规划--不看会后悔 嗯,我说,商丘市高铁建设,为什么拆迁规模这么大.原以为,只是郑徐客运专线高铁站在商丘北站路,也就是现在商丘火车站的北边一点.今天看到具体规划方案才知道,原来这个火车站是三站合一,郑徐高铁站.京九高铁 ...查看


  • 一带一路规划再扩围
  • "一带一路"再扩围 豫鲁多个城市或被纳入 核心摘要 2014年以来,河南.山东等地,一直在为本省城市纳入国家"一带一路"规划而努力.近期多地召开2015年经济工作以及其他相关会议,均称已经纳入国家&q ...查看


  • 郑州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 第52卷第16期第年期168月2013 湖北农业科学Vol.52No.16Aug.,2013 HubeiAgriculturalSciences 郑州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王江思,马传明,王文梅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武汉 430074) ...查看


  •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 2010-总体规划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2020)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0年8月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2020)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0年8月 目 录 一.面临形势 ................ ...查看


  • 服装行业简介
  • 服 装 行 业 简 介 目录 一.服装行业的定义及分类 二. 服装行业产业链介绍 三. 服装行业现状与未来前景 1.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2.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3.行业内竞争激烈 4. 5.新一轮 6.服装行业未来前景 7.服装行业投融资情 ...查看


  • 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公布 14市成核心发展区
  • 民生大河客户端2017-01-05 21:14 我要分享 150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刘江浩 继去年年底,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原城市群规划后,今年元旦刚过,国家发改委便发布了<中原城市群规划>(简称规划)全文. 在中原城市群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