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2、运用加旁批得阅读的方法,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3、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了解其性格、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体会其人格魅力。

二、预习导航

1、知人论世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主要作品:《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作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作品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2、相关知识

(1)、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1902年创《新民丛报》。五四时期曾倡导“小说界革命”。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

(2)、“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将奈公何!”

注: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

3、学法指导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的一种描写方法,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描写注意:

(1)、细致观察事物。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

(2)、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3)、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4)、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典例分析】

(1)、“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外套,寒颤颤的。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鲁迅《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极富个性的服饰细节描写,反映了他不修边幅,只顾做学问的性格。 (2)、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看似写人记事,实则通过细节来传达人物的精神、品格。所以更重要的是通过文中的细节来揣摩人物心理,体察人物之美、人物品格精神之美。任公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

一腔爱国情怀的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4、基础积累

(1)字音识记

戊戌( ) 叱咤( ) 莅临( ) 迥异( ) 精悍( ) ......

箜篌( ) 酣畅( ) 蓟北( ) 激亢( ) .....

(2)重要词语

景仰: 弥漫:

叱咤风云: 短小精悍:

起承转合: 涕泗交流:

5、一课一得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属记叙文,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突出讲演者的形象。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外貌,尤其是他讲演时的神态语言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

三、感受领悟

1、文章开头一段概括介绍梁任公先生,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何只谈其学术造诣而不谈其政治作为?

明确:

2、本文对梁任公做了多次精彩生动的描写,试举一例加以品味。

明确:

3、怎样理解“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的深刻含义?

明确: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

A.叱咤风云 讹诈骗取 姹紫嫣红 十分诧异 ....

B.莅临指导 迤逦前行 霹雳行动 聪明伶俐 ....

C.精悍淋漓 捍卫主权 浩瀚无垠 宵衣旰食 ....

D.剽悍强壮 漂泊流浪 虚无缥缈 飘忽不定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谦逊 酣畅 哄烤 泪下沾襟 风和日丽

B.燥热 屏息 萤火 全神惯注 叱咤风云

C.蓟北 激亢 韵文 涕泗交流 风神潇洒

D.弥漫 合睦 机缘 博闻强记 起承转合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08年首届华语传媒文学周开幕,李敬泽在开幕式上的讲话起承转合洋洋洒洒。 ....

B.球场上的英雄未必总是叱咤风云的超级女星,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每个人在场上....

的作用都不一样,各有各的贡献。美国“梦之队”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就说明了这一点。

C.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

D.2008年中超联赛激战正酣,鲁能泰山和上海申花已成鼎足之势,陕西队也冲入前列。 ....

2、课外练习

选用触动心灵的材料来彰显人物个性、才情,是写人常用的手法。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皆显现了这一特点。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选用触动心灵的材料来表现自己身边人物的一个特点。(不少于200字)

五、高考链接【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15分)】

阿庆

丰子恺

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乘航船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跳着一担柴步行入市。

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支大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

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唯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①

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一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乐,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乐,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

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肉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琴简单得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

②凡六五乙仩 ——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乖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笔者曰: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

(原载1983年2月9日《文汇报》 略有删减)

【注】①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漫画家、作家。

②上尺工凡六五乙仩 :中国传统记谱方法“工尺谱”的记音符号。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阿庆对生活要求不高,做“柴主人”所得的百分之五的佣金,足够他一人衣食之用。 他没有其他嗜好,把生活的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

B.阿庆有空闲(半天工作),有学习条件(可免费听留声机),有表演舞台(夏夜的河沿),有崇拜者(一青年拜师),这些造就了他非凡的音乐才能。

C.作者先写琵琶不如胡琴动人,钢琴不如小提琴好听,再写阿庆用构造简单的胡琴演奏,效果不亚于小提琴,最后水到渠成,点明阿庆心灵手巧。

D.文章有很多对浙西乡土风情的描写,这些描写,除了交代主人公阿庆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乡风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E.文章语言别有风味,有典雅的文言,如“商贾辐辏的市场”、“值得废然而罢”,也有通俗的口语,如“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

2.作者用哪几件事来表现阿庆的音乐天赋?请简要分析。(4分)

3.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 点。(6分)

答案

二、预习导航

4、(1)字音识记

wùxū zhà lì jiǒng hàn kōnghóu hān jì kàng

(2)重要词语

景仰:敬佩、尊重、仰慕。

弥漫:充满、布满。

叱咤风云:形容轰动一时的人物。也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短小精悍:形容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

起承转合: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顺序,“起”是开始,“承”是承接上文,“转”是转折,“合”是全文的结束。

涕泗交流:眼泪和鼻涕一起流。形容痛哭的样子。

三、感受领悟

1、答: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文章只涉其一,是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2、答:描写有许多处,如对演讲稿的描写、对开场白的描写、对外貌的描写、对朗诵诗歌的描写等。如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即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由衷赞美之情。

3、答:梁任公先生是应清华学校之邀来演讲;清华学校的邀请是因梁先生的学术文章有启迪领导作用。在二十世纪初动荡变革的时代,为青年的上进而欣然应邀,热情讲演,实属难能可贵,这是一;当世文坛教坊多少人谈政治而不专心学术,学问难以做到梁先生境界,令人生憾,这是二;做学问的人,应当向梁先生学习做学问和做人,这是三;短短几句,让人感悟颇多。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巩固

(1)D.(A.“叱咤风云”的“咤”和“讹诈骗取”的“诈”都读“zhà”,其余均读“chà”。B.“迤逦前行”的“逦”读“lǐ”,其余均读“lì”。C.“宵衣旰食”的“旰”读“gàn”,其余均读“hàn”。D.都读“piāo”)

(2) C.(A.“哄烤”应为“烘烤”。B.“全神惯注”应为“全神贯注”D.“合睦”应为“和睦”。)

(3)B.(A.起承转合:泛指文章做法,不能用来形容讲话。C.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了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此处不合语境。D.鼎足之势:局势像鼎的三个足一样。比喻势均力敌的三方面对立的局势。而此处是鲁能泰山和上海申花两方的对峙。)

五、高考链接

1. BD

【解析】B项“一青年拜师”“造就了他非凡的音乐才能”错,作者此处写一青年拜师,目的在于对比突出阿庆的心灵手巧。D项,“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乡风光”错,本文重要的目的并不在于展示江南水乡风光,何况文本中“风光”也少有提及。

2.答案要点:

①阿庆旁听留声机,听几遍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表明他的音乐悟性高于其他听众。 ②夏天晚上,阿庆在河沿为众人演奏,大显身手,很受欢迎,体现他的演奏技艺高。 ③用一青年学胡琴与阿庆拉胡琴比,突出阿庆心灵手巧,独具音乐天赋。

(如有其它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要求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分析,根据文章的写作脉络和材料,弄清作者是如何驾驭材料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答时,学生可参照B项的内容进行作答,但要注意题目中所提示的“简要分析”。

3.探究要点:

①精神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②在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之外,人们还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

③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是物质生活所不能代替的。

(需结合阿庆形象探究。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人物形象,探究作者的观点及其写作意图。作答时,要结合阿庆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需采用分点作答。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2、运用加旁批得阅读的方法,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3、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了解其性格、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体会其人格魅力。

二、预习导航

1、知人论世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主要作品:《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作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作品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2、相关知识

(1)、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1902年创《新民丛报》。五四时期曾倡导“小说界革命”。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

(2)、“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将奈公何!”

注: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

3、学法指导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的一种描写方法,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描写注意:

(1)、细致观察事物。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

(2)、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3)、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4)、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典例分析】

(1)、“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外套,寒颤颤的。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鲁迅《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极富个性的服饰细节描写,反映了他不修边幅,只顾做学问的性格。 (2)、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看似写人记事,实则通过细节来传达人物的精神、品格。所以更重要的是通过文中的细节来揣摩人物心理,体察人物之美、人物品格精神之美。任公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

一腔爱国情怀的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4、基础积累

(1)字音识记

戊戌( ) 叱咤( ) 莅临( ) 迥异( ) 精悍( ) ......

箜篌( ) 酣畅( ) 蓟北( ) 激亢( ) .....

(2)重要词语

景仰: 弥漫:

叱咤风云: 短小精悍:

起承转合: 涕泗交流:

5、一课一得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属记叙文,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突出讲演者的形象。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外貌,尤其是他讲演时的神态语言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

三、感受领悟

1、文章开头一段概括介绍梁任公先生,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何只谈其学术造诣而不谈其政治作为?

明确:

2、本文对梁任公做了多次精彩生动的描写,试举一例加以品味。

明确:

3、怎样理解“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的深刻含义?

明确: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

A.叱咤风云 讹诈骗取 姹紫嫣红 十分诧异 ....

B.莅临指导 迤逦前行 霹雳行动 聪明伶俐 ....

C.精悍淋漓 捍卫主权 浩瀚无垠 宵衣旰食 ....

D.剽悍强壮 漂泊流浪 虚无缥缈 飘忽不定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谦逊 酣畅 哄烤 泪下沾襟 风和日丽

B.燥热 屏息 萤火 全神惯注 叱咤风云

C.蓟北 激亢 韵文 涕泗交流 风神潇洒

D.弥漫 合睦 机缘 博闻强记 起承转合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08年首届华语传媒文学周开幕,李敬泽在开幕式上的讲话起承转合洋洋洒洒。 ....

B.球场上的英雄未必总是叱咤风云的超级女星,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每个人在场上....

的作用都不一样,各有各的贡献。美国“梦之队”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就说明了这一点。

C.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

D.2008年中超联赛激战正酣,鲁能泰山和上海申花已成鼎足之势,陕西队也冲入前列。 ....

2、课外练习

选用触动心灵的材料来彰显人物个性、才情,是写人常用的手法。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皆显现了这一特点。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选用触动心灵的材料来表现自己身边人物的一个特点。(不少于200字)

五、高考链接【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15分)】

阿庆

丰子恺

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乘航船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跳着一担柴步行入市。

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支大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

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唯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①

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一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乐,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乐,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

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肉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琴简单得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

②凡六五乙仩 ——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乖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笔者曰: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

(原载1983年2月9日《文汇报》 略有删减)

【注】①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漫画家、作家。

②上尺工凡六五乙仩 :中国传统记谱方法“工尺谱”的记音符号。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阿庆对生活要求不高,做“柴主人”所得的百分之五的佣金,足够他一人衣食之用。 他没有其他嗜好,把生活的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

B.阿庆有空闲(半天工作),有学习条件(可免费听留声机),有表演舞台(夏夜的河沿),有崇拜者(一青年拜师),这些造就了他非凡的音乐才能。

C.作者先写琵琶不如胡琴动人,钢琴不如小提琴好听,再写阿庆用构造简单的胡琴演奏,效果不亚于小提琴,最后水到渠成,点明阿庆心灵手巧。

D.文章有很多对浙西乡土风情的描写,这些描写,除了交代主人公阿庆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乡风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E.文章语言别有风味,有典雅的文言,如“商贾辐辏的市场”、“值得废然而罢”,也有通俗的口语,如“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

2.作者用哪几件事来表现阿庆的音乐天赋?请简要分析。(4分)

3.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 点。(6分)

答案

二、预习导航

4、(1)字音识记

wùxū zhà lì jiǒng hàn kōnghóu hān jì kàng

(2)重要词语

景仰:敬佩、尊重、仰慕。

弥漫:充满、布满。

叱咤风云:形容轰动一时的人物。也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短小精悍:形容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

起承转合: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顺序,“起”是开始,“承”是承接上文,“转”是转折,“合”是全文的结束。

涕泗交流:眼泪和鼻涕一起流。形容痛哭的样子。

三、感受领悟

1、答: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文章只涉其一,是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2、答:描写有许多处,如对演讲稿的描写、对开场白的描写、对外貌的描写、对朗诵诗歌的描写等。如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即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由衷赞美之情。

3、答:梁任公先生是应清华学校之邀来演讲;清华学校的邀请是因梁先生的学术文章有启迪领导作用。在二十世纪初动荡变革的时代,为青年的上进而欣然应邀,热情讲演,实属难能可贵,这是一;当世文坛教坊多少人谈政治而不专心学术,学问难以做到梁先生境界,令人生憾,这是二;做学问的人,应当向梁先生学习做学问和做人,这是三;短短几句,让人感悟颇多。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巩固

(1)D.(A.“叱咤风云”的“咤”和“讹诈骗取”的“诈”都读“zhà”,其余均读“chà”。B.“迤逦前行”的“逦”读“lǐ”,其余均读“lì”。C.“宵衣旰食”的“旰”读“gàn”,其余均读“hàn”。D.都读“piāo”)

(2) C.(A.“哄烤”应为“烘烤”。B.“全神惯注”应为“全神贯注”D.“合睦”应为“和睦”。)

(3)B.(A.起承转合:泛指文章做法,不能用来形容讲话。C.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了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此处不合语境。D.鼎足之势:局势像鼎的三个足一样。比喻势均力敌的三方面对立的局势。而此处是鲁能泰山和上海申花两方的对峙。)

五、高考链接

1. BD

【解析】B项“一青年拜师”“造就了他非凡的音乐才能”错,作者此处写一青年拜师,目的在于对比突出阿庆的心灵手巧。D项,“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乡风光”错,本文重要的目的并不在于展示江南水乡风光,何况文本中“风光”也少有提及。

2.答案要点:

①阿庆旁听留声机,听几遍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表明他的音乐悟性高于其他听众。 ②夏天晚上,阿庆在河沿为众人演奏,大显身手,很受欢迎,体现他的演奏技艺高。 ③用一青年学胡琴与阿庆拉胡琴比,突出阿庆心灵手巧,独具音乐天赋。

(如有其它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要求学生能够对文本进行分析,根据文章的写作脉络和材料,弄清作者是如何驾驭材料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答时,学生可参照B项的内容进行作答,但要注意题目中所提示的“简要分析”。

3.探究要点:

①精神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②在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之外,人们还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

③精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是物质生活所不能代替的。

(需结合阿庆形象探究。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人物形象,探究作者的观点及其写作意图。作答时,要结合阿庆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需采用分点作答。


相关文章

  •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 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 --中医学家章次公先生传略 朱良春  李树仁  姚守诚  章鸿慈 章次公先生(1903-1959年)是近代杰出的中医教育家.临床家.革新家,曾任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务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 ...查看


  • 必修一第三单元
  • 必修一第三单元 单元设计 本单元收录的三篇散文, 都是现当代写人记事的散文名篇,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悲悼.愤怒和怀念之情,给人以沉重感.正义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 ...查看


  • 学问与趣味等
  • 学问与趣味 梁实秋 梁实秋(1903-1987),名冶华,北京人.中国著名的 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 ...查看


  • 必修一人物形象20130532
  • 必修一人物形象.课文内容.课文字音字形归纳 恩施一中高三语文组 胡家寨 2013-4-26 第一单元 第一册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已经不仅仅是某个人的名字和身体,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民众的集体共意识,一个巨大的精神符号,凝 ...查看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目录(全)
  • 高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yuwenfudao.com 第一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 *沁 园春长沙 毛 沁 园春长沙-------------------毛 2 诗两首 雨巷 ---------------------戴望舒 ...查看


  • 关于"鲁迅"的讨论
  • 鲁迅是中国社会的旗帜,或者仅仅只是一个时代的旗帜? 鲁迅是一个思想家,或者仅仅只是一个政治学者? 关于鲁迅的讨论并非只是对于一个学者的讨论,实际是在证明社会思想的扬弃和进步. 如同,有些人提出近代中国为什么汉奸特别多? 笔者认为有三个基本的 ...查看


  • 第25课准确生动与朴实无华_高考作文的语言之_品_姜振营
  • 点拨 语文揭秘 第25课准确生动与朴实无华 ---高考作文的语言之"品" ■姜振营 [考纲解读] 高考作文的语言基本的要求是"通顺",包括语言的"通"和"顺"两 ...查看


  • 袁氏当国读书笔记
  • <袁氏当国>之我见 据百度百科介绍,<袁氏当国>是一部追索现代中国历史转型之灵魂的大作,而不是一部主旨为袁世凯翻案的书.因此,极其具有阅读价值且颇具幽默的历史书籍,学近代史的人可以一读,既了解了历史,同时又娱乐了自己 ...查看


  • 胡适[追悼志摩]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 志摩这一回真走了!①可不是悄悄的走.在那淋漓的大雨里,在那迷蒙的大雾里,一个猛烈的大震动,三百匹马力的飞机碰在一座终古不动的山上,我们的朋友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