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0

心理咨询与辅导专业知识培训

姓 名:

准考证号:

工作单位:

时 间: 文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论文

---------中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

[论文摘要]在当今中国青少年群体中,有网瘾的比例达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青少年群体成为了网瘾问题的“重灾区”。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有效干预,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 网瘾 成因 对策

目前,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无非是游戏、娱乐、聊天。本应成为开阔眼界,带来新知的网吧,实际上成了青少年的“聊吧”、“恋吧”、“玩吧”,真是网络世界很精彩,但也很无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和家庭因素,更有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因素。

一 青少年网瘾的成因探析

(1)强烈的好奇心。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正迅速地走向成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并且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敏感且易接受,力争寻求自我、实现自我、好奇心强,他们渴望得到满足。网络虚拟的社会环境、自由的论坛方式和丰富的内容,极易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并为之提供了实现自身需要的最好舞台。当他们在虚拟世界里一次次获得快乐与满足时,便会希望重复获得。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证实,及时强化会鼓励人们的重复行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动期,心理不成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其自律性和控制力较差。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挡网络的诱惑,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所吸引,结果便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

(2)从众心理。由于在同辈群体当中,青少年的地位、年龄、价值观和人的生活都十分接近,因而大多数人的行为和观点在此群体中便有了一定的影响力。青少年时期还没有形成稳定、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行为很容易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由于网络的广泛普及,各种娱乐节目和精彩的网络游戏便成了同学之间交流和议论的主题。如果对此一无所知或没有兴趣,就会发觉自己不能与同学之间正常交流,越发觉孤立。为了“随大漉”,于是也开始了解网络,由于盲目的涉猎网络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就会易被网络中的消极内容所吸引。由于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和鉴别能力,在大多数人的影响下逐渐地上网成瘾,甚至一发而不可收。

(3)逆反心理。青年时期,由于正处于自我意识和心理发育的成熟阶段,追求独立个性和自由的空间,确立自我价值便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表现尤为突出。现实生活中,忽视自由、平等和

个性展现的教条式管制和教育方式,已明显不适应青少年阶段自身发展的规律。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越大,这种逆反心理就越强烈,使得青少年极易在轻松的网络环境中寻求解脱与满足。网络因此为青少年展现自我提供了平台,充分满足了对于自我的认识和因为叛逆而带来了快乐体验,使青少年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4)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不足。在青少年成长、成熟阶段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易于接受。而网络世界里的自由性、平等性和开放性,正迎合了青少年的这种心理。但由于他们的心理行为正处于变动时期,其自制力与自律性较差,因而一旦上网便难以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由于虚拟网络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咨询,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青少年来说,对网上的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其表现形式为:过度追求休闲和娱乐。

(5)父母品行。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如果父母有着不良的行为,如生活懒散、自由、喜欢酗酒赌博、使用暴力或有犯罪行为等,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因为孩子天生就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家长不良的平行和生活作风就会潜移默化的灌输到孩子的头脑当中。这样久而久之,逐渐承载的青少年已不满足这种压抑的家庭环境,就容易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家庭的温馨和朋友的关爱。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也购置了电脑,但是一般只是工作的需要或浏览一些行为之类的内容,也许会玩一些简单的游戏,对网络游戏却了解甚少,而这恰恰是孩子最喜欢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就不会给孩子起到正确的引导和表率作用。这为青少年上网成瘾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6)离异家庭。与不和谐的家庭氛围相比,离异家庭对青少年的心灵打击和伤害更为严重。父母离婚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不仅仅是离异行为本身产生的,而主要是在整个离异过程中造成的。无休止的吵闹与争执,使孩子产生了苦闷、烦恼、紧张、畏惧等不良情绪,精神也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行为很容易出现偏差。生长于不健全家庭中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情感出现危机:他们在家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理解和关爱,很容易产生孤僻的性格,这也极大地增加了其网络被害的机会。

(7)过度控制。中国父母倾向于将子女视为他们的私有物和附属品,从而对子女具有更明显的操纵、控制和惩罚行为。在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其人格特征和人际关系方面都会存在较多的问题。在这种控制性家庭中,家长习惯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一旦发现有不合自己与之的行为就会给与严厉的批评,甚至责骂,态度往往生硬而粗暴,这样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自主性得不到发挥,长期被压抑的情感在一定的情况下就会爆发,产生抵抗和报复心理

(8)过度放任。这种家庭的孩子从农村来讲主要指那些留守儿童、青少年。在城市当中,一些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应酬等无暇顾及其他。这样无形中放任了子女的教育。在这种长期成长的环境中,使子女与父母之间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心灵的沟通,也无法得到父母做人、行为等方面应有的教育和引导,久而久之,

父母与子女之间就形成一种隔膜与冷漠的状态。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在行为上往往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便常常会想外界寻求寄托和帮助,他们极易沉迷于网上聊天或受到其不良影响而误入歧途

二 青少年网瘾的调控对策

(1)改变孩子的生存状态

在接触媒介时,青少年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使用互联网是出于某种需要。根据对中国儿童接触互联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我国儿童、青少年接触互联网主要是为了满足伙伴交往需要、忘记烦恼并摆脱生活压力的需要、刺激兴奋情绪的娱乐需要、消磨时间的需要以及社会学习的需要等。因此要治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要了解青少年的发展需求,以各种途径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全社会要树立科学的成才观,不但关注青少年的学习与工作,更应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满足他们心理与成长的需求。要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快乐成长的客观环境,特别要重视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网外文体活动。对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网络外的生活尤其重要。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快乐的成长环境中发现现实生活的美,将生活的热情投入现实中,而不是沉溺于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中。

(2)改善青少年的人际环境

要加强青少年成长团体的建设。一是加强现实社会中青少年成长团体的建设。应该致力于建设一批个性鲜明、活动形式新颖的青少年组织,让青少年以成长团体为依托,自由发挥个性,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满足成长中的各种需求。二是加强网络虚拟组织建设。网络社会存在大量的虚拟组织,有社交类、消费类、职业类、娱乐类、学术类等等。据调查,有上网经历的青少年当中,18.8%的人参加过各种类型的网络组织。网龄越长的人,参加组织的可能性越大。随着网络覆盖面的扩大,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网络组织既有健康的、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类型,也有不健康的、带有反动色彩的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类型。它们基本游离于有效管理,处于无规范的运行状态,对现实社会中合法的、健康的组织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要加强对网络组织的管理,通过健康的网络组织开展有利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活动。

同时,家庭和学校都要注重为孩子搭建平等交流的人际平台,长辈要尊重青少年的意愿,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同时在青少年个体的日常生活中为他们建立畅通的倾诉、沟通的管道。最后,要重视青少年道德的培养和道德情感的养成。网络在大大拓宽青少年思维和行为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因此必须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形成青少年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青少年的识别力、免疫力。

(3)与孩子实现共同成长

研究表明,在青少年(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接触媒介时,如果得到成人及时、正确的指导,儿童就能从媒介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帮助。许多对比研究发现,经过指导的儿童比未经过指导的儿童更有自主性,更能熟练地获得和理解信息内容,并且更经常地利用媒介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家长在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中

有重要作用。家长要学会掌握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工具,进入孩子们的网络世界,直接了解虚拟世界里的孩子。这样才能缩短家长与孩子的代沟,增强相互间的了解。家长提高了网络知识水平,就可以更好地、更直接地指导孩子上网,加强对孩子上网的监督。

同时,只有家长形成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才可能培养、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辨别能力,使之取其高雅、弃其低俗,才能使孩子受益于网络。要以平等的态度引导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上网注意适度,能进得去,出得来。要有意巧妙地引导青少年浏览优秀健康的网页。各学校在开设电脑课时应将网络素养教育加入到授课内容中,并从各个方面规范网络行为,提高青少年的免疫力。特别要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意识,“疏”和“堵”有机结合,正面激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暗示诱导相结合,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寓教于无。

最后,全社会都应关心爱护网迷少年。对待网迷,我们态度坚决,但并非决绝。劝阻拒绝孩子的同时,又要善于关爱孩子,与孩子共渡难关。即使部分少年成瘾,孤僻,偏激,异常,我们也不能将他们打入另类,冷眼相看。嘲笑和歧视是最大的伤害。这只会加剧他们的逆反心理,加速他们的沦落和自暴自弃。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明日的栋梁,全社会都应形成良好的风尚,秉着以人为本,教育挽救的目的善待他们,宽容、接纳他们。对待问题青年,我们应不弃不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呵护,积极予以心理治疗。其实,青少年涉世未深,心灵洁白如玉,可塑性强。只要我们耐心教育,加强引导,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树立高远的理想,我们就一定能够帮助他们纠正这些不良嗜好,带领他们从网络的阴影中走出来,迈进一个阳光明媚的新世界。

参考文献:

[1]谢影.教育心理学2009.10

[2]倪花.教育学.2009.10

[3]代永珍.帮孩子戒除网瘾.2009.3

心理咨询与辅导专业知识培训

姓 名:

准考证号:

工作单位:

时 间: 文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论文

---------中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

[论文摘要]在当今中国青少年群体中,有网瘾的比例达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青少年群体成为了网瘾问题的“重灾区”。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有效干预,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 网瘾 成因 对策

目前,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无非是游戏、娱乐、聊天。本应成为开阔眼界,带来新知的网吧,实际上成了青少年的“聊吧”、“恋吧”、“玩吧”,真是网络世界很精彩,但也很无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和家庭因素,更有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因素。

一 青少年网瘾的成因探析

(1)强烈的好奇心。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正迅速地走向成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并且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敏感且易接受,力争寻求自我、实现自我、好奇心强,他们渴望得到满足。网络虚拟的社会环境、自由的论坛方式和丰富的内容,极易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并为之提供了实现自身需要的最好舞台。当他们在虚拟世界里一次次获得快乐与满足时,便会希望重复获得。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证实,及时强化会鼓励人们的重复行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动期,心理不成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其自律性和控制力较差。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挡网络的诱惑,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所吸引,结果便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

(2)从众心理。由于在同辈群体当中,青少年的地位、年龄、价值观和人的生活都十分接近,因而大多数人的行为和观点在此群体中便有了一定的影响力。青少年时期还没有形成稳定、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行为很容易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由于网络的广泛普及,各种娱乐节目和精彩的网络游戏便成了同学之间交流和议论的主题。如果对此一无所知或没有兴趣,就会发觉自己不能与同学之间正常交流,越发觉孤立。为了“随大漉”,于是也开始了解网络,由于盲目的涉猎网络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就会易被网络中的消极内容所吸引。由于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和鉴别能力,在大多数人的影响下逐渐地上网成瘾,甚至一发而不可收。

(3)逆反心理。青年时期,由于正处于自我意识和心理发育的成熟阶段,追求独立个性和自由的空间,确立自我价值便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表现尤为突出。现实生活中,忽视自由、平等和

个性展现的教条式管制和教育方式,已明显不适应青少年阶段自身发展的规律。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越大,这种逆反心理就越强烈,使得青少年极易在轻松的网络环境中寻求解脱与满足。网络因此为青少年展现自我提供了平台,充分满足了对于自我的认识和因为叛逆而带来了快乐体验,使青少年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4)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不足。在青少年成长、成熟阶段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易于接受。而网络世界里的自由性、平等性和开放性,正迎合了青少年的这种心理。但由于他们的心理行为正处于变动时期,其自制力与自律性较差,因而一旦上网便难以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由于虚拟网络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咨询,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青少年来说,对网上的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其表现形式为:过度追求休闲和娱乐。

(5)父母品行。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如果父母有着不良的行为,如生活懒散、自由、喜欢酗酒赌博、使用暴力或有犯罪行为等,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因为孩子天生就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家长不良的平行和生活作风就会潜移默化的灌输到孩子的头脑当中。这样久而久之,逐渐承载的青少年已不满足这种压抑的家庭环境,就容易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家庭的温馨和朋友的关爱。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也购置了电脑,但是一般只是工作的需要或浏览一些行为之类的内容,也许会玩一些简单的游戏,对网络游戏却了解甚少,而这恰恰是孩子最喜欢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就不会给孩子起到正确的引导和表率作用。这为青少年上网成瘾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6)离异家庭。与不和谐的家庭氛围相比,离异家庭对青少年的心灵打击和伤害更为严重。父母离婚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不仅仅是离异行为本身产生的,而主要是在整个离异过程中造成的。无休止的吵闹与争执,使孩子产生了苦闷、烦恼、紧张、畏惧等不良情绪,精神也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行为很容易出现偏差。生长于不健全家庭中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情感出现危机:他们在家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理解和关爱,很容易产生孤僻的性格,这也极大地增加了其网络被害的机会。

(7)过度控制。中国父母倾向于将子女视为他们的私有物和附属品,从而对子女具有更明显的操纵、控制和惩罚行为。在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其人格特征和人际关系方面都会存在较多的问题。在这种控制性家庭中,家长习惯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一旦发现有不合自己与之的行为就会给与严厉的批评,甚至责骂,态度往往生硬而粗暴,这样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自主性得不到发挥,长期被压抑的情感在一定的情况下就会爆发,产生抵抗和报复心理

(8)过度放任。这种家庭的孩子从农村来讲主要指那些留守儿童、青少年。在城市当中,一些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应酬等无暇顾及其他。这样无形中放任了子女的教育。在这种长期成长的环境中,使子女与父母之间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心灵的沟通,也无法得到父母做人、行为等方面应有的教育和引导,久而久之,

父母与子女之间就形成一种隔膜与冷漠的状态。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在行为上往往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便常常会想外界寻求寄托和帮助,他们极易沉迷于网上聊天或受到其不良影响而误入歧途

二 青少年网瘾的调控对策

(1)改变孩子的生存状态

在接触媒介时,青少年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使用互联网是出于某种需要。根据对中国儿童接触互联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我国儿童、青少年接触互联网主要是为了满足伙伴交往需要、忘记烦恼并摆脱生活压力的需要、刺激兴奋情绪的娱乐需要、消磨时间的需要以及社会学习的需要等。因此要治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要了解青少年的发展需求,以各种途径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全社会要树立科学的成才观,不但关注青少年的学习与工作,更应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满足他们心理与成长的需求。要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快乐成长的客观环境,特别要重视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网外文体活动。对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网络外的生活尤其重要。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快乐的成长环境中发现现实生活的美,将生活的热情投入现实中,而不是沉溺于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中。

(2)改善青少年的人际环境

要加强青少年成长团体的建设。一是加强现实社会中青少年成长团体的建设。应该致力于建设一批个性鲜明、活动形式新颖的青少年组织,让青少年以成长团体为依托,自由发挥个性,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满足成长中的各种需求。二是加强网络虚拟组织建设。网络社会存在大量的虚拟组织,有社交类、消费类、职业类、娱乐类、学术类等等。据调查,有上网经历的青少年当中,18.8%的人参加过各种类型的网络组织。网龄越长的人,参加组织的可能性越大。随着网络覆盖面的扩大,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网络组织既有健康的、利于青少年发展的类型,也有不健康的、带有反动色彩的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类型。它们基本游离于有效管理,处于无规范的运行状态,对现实社会中合法的、健康的组织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要加强对网络组织的管理,通过健康的网络组织开展有利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活动。

同时,家庭和学校都要注重为孩子搭建平等交流的人际平台,长辈要尊重青少年的意愿,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同时在青少年个体的日常生活中为他们建立畅通的倾诉、沟通的管道。最后,要重视青少年道德的培养和道德情感的养成。网络在大大拓宽青少年思维和行为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因此必须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形成青少年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青少年的识别力、免疫力。

(3)与孩子实现共同成长

研究表明,在青少年(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接触媒介时,如果得到成人及时、正确的指导,儿童就能从媒介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帮助。许多对比研究发现,经过指导的儿童比未经过指导的儿童更有自主性,更能熟练地获得和理解信息内容,并且更经常地利用媒介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家长在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中

有重要作用。家长要学会掌握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工具,进入孩子们的网络世界,直接了解虚拟世界里的孩子。这样才能缩短家长与孩子的代沟,增强相互间的了解。家长提高了网络知识水平,就可以更好地、更直接地指导孩子上网,加强对孩子上网的监督。

同时,只有家长形成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才可能培养、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辨别能力,使之取其高雅、弃其低俗,才能使孩子受益于网络。要以平等的态度引导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上网注意适度,能进得去,出得来。要有意巧妙地引导青少年浏览优秀健康的网页。各学校在开设电脑课时应将网络素养教育加入到授课内容中,并从各个方面规范网络行为,提高青少年的免疫力。特别要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意识,“疏”和“堵”有机结合,正面激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暗示诱导相结合,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寓教于无。

最后,全社会都应关心爱护网迷少年。对待网迷,我们态度坚决,但并非决绝。劝阻拒绝孩子的同时,又要善于关爱孩子,与孩子共渡难关。即使部分少年成瘾,孤僻,偏激,异常,我们也不能将他们打入另类,冷眼相看。嘲笑和歧视是最大的伤害。这只会加剧他们的逆反心理,加速他们的沦落和自暴自弃。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明日的栋梁,全社会都应形成良好的风尚,秉着以人为本,教育挽救的目的善待他们,宽容、接纳他们。对待问题青年,我们应不弃不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呵护,积极予以心理治疗。其实,青少年涉世未深,心灵洁白如玉,可塑性强。只要我们耐心教育,加强引导,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树立高远的理想,我们就一定能够帮助他们纠正这些不良嗜好,带领他们从网络的阴影中走出来,迈进一个阳光明媚的新世界。

参考文献:

[1]谢影.教育心理学2009.10

[2]倪花.教育学.2009.10

[3]代永珍.帮孩子戒除网瘾.2009.3


相关文章

  • 小学生心理辅导考试大纲
  • <小学生心理辅导>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代码: 2.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3. 学分: 2 4. 适用专业: 小学教育本科 二.课程考试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导 论 1.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性的助人活动 (1)了 ...查看


  • 班级心理辅导的技能
  • 班级心理辅导技能 邵立杰 学号:2015011141 一. 什么是班级心理辅导技能 国外的有关文献中没有"班级心理辅导"这一术语.在欧美国家,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大多由专业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者担任,主要着眼于解决个别学生心 ...查看


  •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 本指南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基一[2012]15号)的精神和国家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制定.适用于全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规范.管理与督导评估. 先发表后收费,职称论文在 ...查看


  •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填空题
  • <现代学校心理辅>填空题 第一章 导论 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当事人中心)咨询理论,受到许多学校心理辅导专家的赞同. 2.学校心理辅导应包括(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和(职业辅导)等四方面的内容. 3.学校心理辅 ...查看


  • 班级心理辅导中价值中立的处理原则
  • [关键词]班级心理辅导:价值中立:价值干预 一.对班级心理辅导中价值中立内涵的再思考 (一)班级心理辅导中价值中立的传统看法 1.由来已久的观念冲突:价值中立与价值干预 专职辅导教师普遍认为在班级心理辅导中必须无条件地遵守价值中立,并以此作 ...查看


  • 浅谈中学心理辅导教师职业信念的调查研究
  • [论文关键词]心理辅导教师 职业信念 调查研究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上海市中学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信念现状,发现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价值认同度比较高,对职业的未来期望较乐观:但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不高,职业耐挫力相对薄弱.本研究对心理辅 ...查看


  • 怎样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 怎样上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牟平教科所 谭安龙(2007烟台教育)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在中小学开设的一门新型活动课,它与学科教学不同,既没有教材的依托,也 ...查看


  • 学校心理老师须知对学生心理辅导的工作
  • 学校心理老师须知对学生心理辅导的工作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强调三级预防体制.一是初级预防,针对全体学生而设计的,其目的在协助学生在个人发展阶段中所可能面对的任何问题或事件.在初级预防的实施中,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行政人员与辅导人员都有责任与义务 ...查看


  • 心理辅导室工作制度.责任制度
  • 选青小学心理辅导室工作制度 小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设立是为了在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少年儿童的心理教育.健康成长进行积极指导.心理辅导室的工作应该严格遵守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规定,为了确保我校心理辅导室正常.有效的运作,特制定< ...查看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1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 时间:2009年上学期第四周星期五班队活动时间 方式:全校学生收听广播 主讲:张岚岚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廿世纪末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