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差距现状分析

中国城乡差距现状分析

摘要:在当代中国社会,城乡差距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这种差距体现在多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教育差距,城乡医疗差距,城乡生活消费差距,就业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社会保障差距。这些差距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全局影响,更加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键词:中国城乡差距 收入差距 教育差距 就业差距 表现 原因 对策 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和谐发展

一些外国的专家和游客来到中国,他们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他们的评价是,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豪华的宾馆、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发达国家,旧金山、洛杉矶、东京、伦敦、巴黎也不过如此。第二种情况是看了河南、山西、陕西、新疆及东北,吃住在县城。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第三种情况是在中国工作时间较长,对农村有较深认识,去过诸如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等地的农村,在乡镇、村庄体体验一段时间,他们认识到,中国还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外国人的眼里,有三个中国,为什么会有这样呢?因为他们所体验的地区不同。从这个材料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中国城乡间差距是很大的。

根据非均衡发展理论,在某一时段内,特别是工业化阶段,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共同存在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按照相关经济理论,在工业化过程中,城乡差距总是先逐步扩大,然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慢慢缩小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城乡经济基本处于一种非均衡的发展态势,这种不均衡为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加快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但是,中国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努力缩小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一. 中国城乡差距的表现

当前中国的城乡差距主要变现在七个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教育差距,城乡医疗差距,城乡生活消费差距,就业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社会保障差距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农村。从改革开放到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400元人民币,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000元人民币。可见,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城市,非常缓慢。

2.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成扩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过程。近年来,在国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的情况下,城乡收入比例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55:1,扩大到2005年的3.21:

1

3.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单一,主要以农业收入为主,收入较少。城市居民有多种收入来源,收入水平远远高于农村。

(二)城乡教育差距

1.城镇居民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远远好于农村。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尤其是大专以上的人口,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2.相对城市来说,农村教育升学率明显偏低。城市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升入初中的比例已经达到98%以上,而农村还有10%左右的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或不愿升入初中。

3.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师资等方面和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很多必要的教学设施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换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城乡医疗差距

1.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条件差,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农村医疗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医疗卫生人才缺乏、流失严重,由于公共卫生供给短缺,医疗价格大幅度攀升,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

2.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参与医疗保险的比例低。2004年城市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者比例为32.3%;小城镇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者比例为59.9%;农村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者比例为79.4%。

(四)城乡生活消费差距

1. 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城镇消费的增长快于农村。从人均消费量上分析,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545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752元,城镇居民消费高出农村水平5793元。同时从居民消费增速的角度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快于农村。

2.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的消费是为了满足日常所需,而城市居民更多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水平。2007年,城市恩格尔系数为36.3%。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3.1%,比城市高6.8个百分点。

(五)城乡就业差距

1. 城乡就业结构存在明显差距。农村居民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务农及外出打工,而城市居民有多这样的就业渠道,就业前景良好。

2. 农村失业人口高于城市。城市劳动人口的登记失业率为5%,农村劳动人口的失业率没有人计算得出,抛开进城务工的1.3亿劳动力不算,留在农村4亿劳动力的利用率也只有50%左右。由此可见,农村现在还有大量失业人口。

3. 城市居民的就业环境优于农村居民的就业环境。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差,不能得到应有的待遇。

(六)城乡政府的公共投入差距

1. 国家财政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严重不公平。国家各级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978年为13.43%,1980年为12.20%;1989—1994年在

9.2%—10.26%之间;1995—1999年,除1998年由于增发国债达到10.69%外,其余年份在8.23—8.82%之间;2000—2003年则从7.75%降至7.12%,2004年上升到8.28%。

2. 在处理农村与城市关系问题上,仍存在“重城轻乡”的观念,甚至以牺牲农民利益来换取城市和工业的发展。

(七)城乡社会保障差距

养老保险制度的差距。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很大区别在于,前者强调风险共担,较多地体现了社会保险原则;后者突出个人的养老责任,以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为主.。

我国城乡居民不仅统计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在收入统计之外,享受的各种社会福利也存在较大差距。很多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居民的一种隐性收入。因此,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应比统计上的收入差距要大。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收入保障等,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受。

. 二.中国城乡差距的原因

(一)城乡差距在解放前就存在

在解放前,由于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官僚资本的积聚,大地主大资本家的搜刮,造成了农村长期贫困的局面。

(二)建国后,我国长期的二元制经济体制,导致了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1.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提出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奋斗目标。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西方国家的封锁下,实现工业化的途径和手段,似乎只能是从农业中取得资本的原始积累。于是,政府通过政策和制度手段,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

2. 中国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自由迁移。大批剩余劳动力留在农村,不能为经济建设服务,也是导致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策上长期对城市的倾斜

改革开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和政府以城市为中心,采取农村支持城市的策略,在农村征收农业税,支持城市建设,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

(四)城乡产业结构的差异,滞后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 城乡之间的差距首先与城乡产业特性有关。现在的农村虽然已经包含了多种产业,但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与城市区别的一大特征。而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的特点,注定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农业增长必然要慢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2. 产业的差异加速了城乡差距的扩大。在农村,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农业的附加值低,致使农民增收困难。虽然农村有部分乡镇企业,但是可吸纳的劳动力有限,仍存在大批剩余劳动力,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城市,以二三产业为主,为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且使政府有大量利税收入。

三.缩小中国城乡差距的对策

(一)首先要改革中国现行的城乡制度

1.改革城乡户籍制度。过去的户籍制度,将农民紧紧地束缚在土地,无法使其得到自由的流动。因此,必须对城乡户籍制度作出彻底改革,才能适应以后经济社会的发展。

2.政府要改变以往向城市过度倾斜的政策。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坚持城市支持农村,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

3.鼓励农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经济发展策略,当地政府减少不必要的干预,给农村留有充足的发展空间。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附加值,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1.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业附加值,发展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改变原来粗放型的农业增长方式。

2.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应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国家不仅要增加用于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也要将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纳入公共财政领域,增加农村道路、农村教育投入。

(四)进一步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

1. 规范农村就业中介组织。建立和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帮助农民有序流动。

2. 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不但可以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而且可以提高其就业层次和收入水平。

3. 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维护农民工的正当利益。

(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1. 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坚持推行“两免一补”,减轻农民负担。对农村校舍进行修缮,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 进一步对农民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民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以便在生产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服务于生产。

(六)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1.继续推行减免农业税的政策,并且给予相应的补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

2. 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及养老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解除后顾之忧。

当前,我国只有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使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2008中国统计年鉴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新闻网

《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高鸿业版

《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迟福林

《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与政策调整》 郭玮

《中国收入差距成因分析》 周苑春

《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秦文刚

中国城乡差距现状分析

摘要:在当代中国社会,城乡差距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这种差距体现在多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教育差距,城乡医疗差距,城乡生活消费差距,就业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社会保障差距。这些差距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全局影响,更加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键词:中国城乡差距 收入差距 教育差距 就业差距 表现 原因 对策 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和谐发展

一些外国的专家和游客来到中国,他们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他们的评价是,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豪华的宾馆、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发达国家,旧金山、洛杉矶、东京、伦敦、巴黎也不过如此。第二种情况是看了河南、山西、陕西、新疆及东北,吃住在县城。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第三种情况是在中国工作时间较长,对农村有较深认识,去过诸如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等地的农村,在乡镇、村庄体体验一段时间,他们认识到,中国还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外国人的眼里,有三个中国,为什么会有这样呢?因为他们所体验的地区不同。从这个材料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中国城乡间差距是很大的。

根据非均衡发展理论,在某一时段内,特别是工业化阶段,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共同存在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按照相关经济理论,在工业化过程中,城乡差距总是先逐步扩大,然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慢慢缩小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城乡经济基本处于一种非均衡的发展态势,这种不均衡为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加快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但是,中国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努力缩小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一. 中国城乡差距的表现

当前中国的城乡差距主要变现在七个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教育差距,城乡医疗差距,城乡生活消费差距,就业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社会保障差距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1.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农村。从改革开放到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400元人民币,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000元人民币。可见,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城市,非常缓慢。

2.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成扩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过程。近年来,在国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的情况下,城乡收入比例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55:1,扩大到2005年的3.21:

1

3.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单一,主要以农业收入为主,收入较少。城市居民有多种收入来源,收入水平远远高于农村。

(二)城乡教育差距

1.城镇居民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远远好于农村。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尤其是大专以上的人口,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2.相对城市来说,农村教育升学率明显偏低。城市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升入初中的比例已经达到98%以上,而农村还有10%左右的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或不愿升入初中。

3.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师资等方面和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很多必要的教学设施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换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城乡医疗差距

1.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条件差,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农村医疗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医疗卫生人才缺乏、流失严重,由于公共卫生供给短缺,医疗价格大幅度攀升,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

2.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参与医疗保险的比例低。2004年城市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者比例为32.3%;小城镇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者比例为59.9%;农村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者比例为79.4%。

(四)城乡生活消费差距

1. 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城镇消费的增长快于农村。从人均消费量上分析,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545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752元,城镇居民消费高出农村水平5793元。同时从居民消费增速的角度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快于农村。

2.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的消费是为了满足日常所需,而城市居民更多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水平。2007年,城市恩格尔系数为36.3%。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3.1%,比城市高6.8个百分点。

(五)城乡就业差距

1. 城乡就业结构存在明显差距。农村居民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务农及外出打工,而城市居民有多这样的就业渠道,就业前景良好。

2. 农村失业人口高于城市。城市劳动人口的登记失业率为5%,农村劳动人口的失业率没有人计算得出,抛开进城务工的1.3亿劳动力不算,留在农村4亿劳动力的利用率也只有50%左右。由此可见,农村现在还有大量失业人口。

3. 城市居民的就业环境优于农村居民的就业环境。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差,不能得到应有的待遇。

(六)城乡政府的公共投入差距

1. 国家财政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严重不公平。国家各级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978年为13.43%,1980年为12.20%;1989—1994年在

9.2%—10.26%之间;1995—1999年,除1998年由于增发国债达到10.69%外,其余年份在8.23—8.82%之间;2000—2003年则从7.75%降至7.12%,2004年上升到8.28%。

2. 在处理农村与城市关系问题上,仍存在“重城轻乡”的观念,甚至以牺牲农民利益来换取城市和工业的发展。

(七)城乡社会保障差距

养老保险制度的差距。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很大区别在于,前者强调风险共担,较多地体现了社会保险原则;后者突出个人的养老责任,以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为主.。

我国城乡居民不仅统计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在收入统计之外,享受的各种社会福利也存在较大差距。很多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居民的一种隐性收入。因此,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应比统计上的收入差距要大。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收入保障等,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受。

. 二.中国城乡差距的原因

(一)城乡差距在解放前就存在

在解放前,由于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官僚资本的积聚,大地主大资本家的搜刮,造成了农村长期贫困的局面。

(二)建国后,我国长期的二元制经济体制,导致了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1.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提出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奋斗目标。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西方国家的封锁下,实现工业化的途径和手段,似乎只能是从农业中取得资本的原始积累。于是,政府通过政策和制度手段,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

2. 中国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自由迁移。大批剩余劳动力留在农村,不能为经济建设服务,也是导致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策上长期对城市的倾斜

改革开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和政府以城市为中心,采取农村支持城市的策略,在农村征收农业税,支持城市建设,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

(四)城乡产业结构的差异,滞后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 城乡之间的差距首先与城乡产业特性有关。现在的农村虽然已经包含了多种产业,但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与城市区别的一大特征。而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的特点,注定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农业增长必然要慢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2. 产业的差异加速了城乡差距的扩大。在农村,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农业的附加值低,致使农民增收困难。虽然农村有部分乡镇企业,但是可吸纳的劳动力有限,仍存在大批剩余劳动力,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城市,以二三产业为主,为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且使政府有大量利税收入。

三.缩小中国城乡差距的对策

(一)首先要改革中国现行的城乡制度

1.改革城乡户籍制度。过去的户籍制度,将农民紧紧地束缚在土地,无法使其得到自由的流动。因此,必须对城乡户籍制度作出彻底改革,才能适应以后经济社会的发展。

2.政府要改变以往向城市过度倾斜的政策。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坚持城市支持农村,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

3.鼓励农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经济发展策略,当地政府减少不必要的干预,给农村留有充足的发展空间。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附加值,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1.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业附加值,发展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改变原来粗放型的农业增长方式。

2.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应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国家不仅要增加用于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也要将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纳入公共财政领域,增加农村道路、农村教育投入。

(四)进一步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

1. 规范农村就业中介组织。建立和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帮助农民有序流动。

2. 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不但可以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而且可以提高其就业层次和收入水平。

3. 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维护农民工的正当利益。

(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1. 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坚持推行“两免一补”,减轻农民负担。对农村校舍进行修缮,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 进一步对农民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民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以便在生产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服务于生产。

(六)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1.继续推行减免农业税的政策,并且给予相应的补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

2. 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及养老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解除后顾之忧。

当前,我国只有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使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2008中国统计年鉴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新闻网

《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高鸿业版

《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迟福林

《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与政策调整》 郭玮

《中国收入差距成因分析》 周苑春

《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秦文刚


相关文章

  • 毛概作业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论文
  •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 张城硕 (院系: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号:[1**********]) 摘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也暴露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查看


  •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_何妍玺
  • 现代经济信息 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 何妍玺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摘要:本文以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然后阐述了中国贫富差距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中国贫富差距改善的措施.本 ...查看


  • 中国人寿保险市场调研与分析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中国人寿保险行业调研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经济学系论文选题
  • 2012年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成协祥: 1.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2.当前美国巨额财政赤字的成因和影响 3.WTO"蓝箱政策"改革对中国农业支持的影响 4.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5.泉州市劳动 ...查看


  • 中国口腔医疗行业调查研究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哈尔滨市城市农民工的生活现状分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哈尔滨市城市农民工的生活现状分析 作者:朱威 张广文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10期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乡统筹建设步伐的稳步推进,农村剩 ...查看


  • 中国医疗改革现状及对策分析 1
  • 摘要:我国当前的医疗体制为国人诟病已久,医疗改革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疗改革亟待破解医疗卫生保障覆盖率低,资源分布不均,基本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查看


  • 中国国防实力的现状分析
  • 中国国防实力的现状分析 一段时间以来,世界各国媒体就中国的国防实力存在各种版本的说法,归纳为两种声音: 一种是"中国威胁论",一种是"中国落后论"两种说法.抛出各自说法的国家,各有各的 目的,前者是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