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货可居的民国瓷器

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藏友们

国庆快乐

奇货可居的民国瓷器

民国瓷器是指从清朝覆灭的1911年至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之间制作的瓷器。

众所周知,在中国瓷器史上,尚未把民国瓷器纳入其中,市面上出版林林总总的瓷器书籍图录,也极少将民国瓷器作为一个专类来记叙。业内专家分析原因称:一是因为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内忧外患,陶瓷总体质量良莠不齐,不值一提;二是一般文物界及收藏界对短暂的民国瓷器重视远远不及他们对其他时期瓷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追求的程度。

虽然民国瓷器远不及古瓷器收藏火热,但目前,随着近年来古瓷价格虚高,当代瓷器质量低下的现状,曾被市场冷落的民国瓷器精品已经在慢慢升温。对此,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收藏委员会主任荆志忠也向《经济》记者表示,虽然民国时期不稳定的社会环境造成手工艺品档次不高,但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折时期,其瓷器价值在于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并且,曾经在中国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民国瓷器全场成交率达到了72.73%,“珠山八友”之一王琦绘制的瓷版画《糊涂即是仙》以100.8万元成交,一度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民国瓷器亮点多

在有收藏瓷器十余年经验的武先生看来,民国瓷器收藏最大优势是其精品刚被市场所重视,价格不高但未来潜力巨大,处于“价值洼地”。

例如,与古瓷器、当代大师作品相比,民国时期的浅绛彩作品价格还处于劣势,其稀缺性还没有体现出来。其次,民国瓷也在易于流通的市场中体现了价值。其来源较多、花费相对不高,普通藏家也容易玩起来。并且从收藏角度来说,收藏民国瓷比较容易成规模成系统,但古瓷如今在普通藏家手中能够发现几件已经不易了,不可能形成收藏规模。

不难发现,以上只是民国瓷器日渐火热的客观条件。那么,其自身又有哪些收藏亮点?

荆志忠告诉记者,民国瓷器有四大种类具备高收藏价值:

其一,洪宪瓷。袁世凯称帝,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镇建立了御窑厂,派郭世五(古代传统瓷器爱好者)监督窑务。洪宪瓷选料精细,胎骨颇薄,主要用于烧制水彩和软彩瓷器,落款为“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

但因袁世凯称帝仅83天,时间短,这批洪宪瓷烧制数量并不多。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发现诸多瓷器收藏类书籍中对洪宪瓷特别注明:现市场中大部分“洪宪年制”与“洪宪御制”均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窑所烧制的仿制品。

其二,“珠山八友”流派。1928年瓷板画开始流行,为了便于接受订货,在王琦倡导下8位画师成立月圆会,称为“珠山八友”。前后共十位画师参加,分别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许人、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毕伯涛和刘雨岑。

“将艺术创作载体从宣纸转移至瓷器上,留下一批各有千秋的作品成为近几年拍卖会上的新宠,其精品目前已超过清代官窑瓷器的价格。”荆志忠说道。

其三,浅绛彩瓷。浅绛是中国元代开始出现的一种山水绘画技法,浅绛彩瓷则是清代晚期景德镇生产的一种釉上彩瓷新品种。民国初期从事浅绛彩瓷制作的艺人大多有较高艺术修养,通书画,能诗擅文,制作浅绛彩瓷时,从图稿、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来完成,使画面自由洒脱,充满了艺术表现力。但因后期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加之浅绛彩瓷低温烧制,彩料在釉面上黏连不牢固,色泽不够鲜艳,彩绘大多容易污损、脱色、掉彩、磨失,所以浅绛彩瓷在民国时期逐渐被色彩鲜艳而不易脱落的新粉彩所替代。

其四,仿古瓷器。清朝的覆灭,使得一批原来供职于官窑场的能工巧匠另谋生路,在民间仿制了大量的历代名窑瓷器。例如目前收藏市场中常见的仿制古瓷器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隋唐五代的白瓷,宋元时期官、汝、钧、哥、定五大名窑瓷器,明、清的官窑器等。荆志忠表示,虽然这些瓷器是仿制品,但质量比较高,现在收藏市场上很多人将民国仿制瓷器当作明清官窑的真品。

除此之外,从民国时期开始,陶瓷创作者开始在作品上署名,因此创作者的思想体现更加强烈,特点也更加鲜明。

逐渐被抬高的身价

曾经民国瓷在收藏市场被称为“地摊货”、“边角料”,处于陪衬地位,在学术上并未得到充分认可,价格也非常低廉。武先生告诉记者:“在前几年,民国瓷器市场十分暗淡,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但如今去文玩市场上,几乎找不到这个时期的真品。”

无独有偶,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收藏瓷器的范青回忆当年的情形时说:“十年前,在文物市场还有一半真文物时,民国浅绛彩最为低廉。当初买50件浅绛瓷花了3万块钱左右,后来再买100件的时候,大约花了将近30万元。现如今,想收藏浅绛瓷花,估计一件出价30万元也未必能在市场上找到。”

的确,随着近几年大众对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看好,媒体的报道,相关研讨会、论坛通过交流、鉴赏、参观等多种方式探讨民国时期瓷器的历史地位和收藏前景,使得收藏界对于民国瓷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记者发现,近年来,民国瓷器逐渐成为了各大拍卖会主角之一,其最高成交价甚至突破了亿元大关。

例如,2014年安徽艺海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粉彩花鸟笔筒以13440元成交。

2014年9月份,中国嘉德四季第39期拍卖会,民国时期王步绘青花花鸟纹小笔筒以92万元成交。

2011年4月份,苏富比拍卖行在纽约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民国粉彩瓷器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卉纹双耳瓶以1800.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18亿元)高价落槌,创下迄今为止民国瓷器最高世界拍卖纪录。

对于近两年来民国瓷器价格不断上涨现状,荆志忠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精品民国瓷器与低质量但被抬高价的古瓷相比,前者性价比要高于后者。换言之,按一般市场行情来说,资金走势一定顺着低投入、高回报方向。

例如以晚清光绪官窑的赏瓶和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精品为例,两者价位均在50万元左右。但是,晚清官窑质量无法与鼎盛时期的清三代相比肩,历来也不被古玩业内称之古玩,而精品民国瓷画意比较浓、文人气息比较强烈,在当时被达官贵人、收藏界所看好。毋庸置疑,此时的精品民国瓷器就成为一个能捡漏的好门类。

每年涨幅至少在30%

荆志忠告诉记者,近几年随着收藏队伍日益扩大,未来民国瓷器收藏市场每年涨幅至少在30%以上。

究其原因,荆志忠认为,除了上述提到高性价比外,另一方面是民国烧制的瓷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以其中景德镇瓷画家及当地瓷名家作品为例,其多出自清代官窑场能工巧匠之手,这部分人在摆脱官窑束缚后,借鉴了古人优点,加工生产出来了从造型、釉色、艺术性上都堪称为一等的作品,同时也是对古代瓷器传承发展最好诠释。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仿制宋元时期的龙泉瓷。深受日本人喜爱的龙泉瓷器在民国时期大量销往日本。“目前正值文物回流热,但发现从国外回流的许多瓷器绝大部分都是民国时期仿制水平较高的龙泉瓷。”武先生说,“一件真正元代民窑生产的龙泉青瓷大盘,目前市场价大概要上百万左右,而一件民国仿品价格则数十万左右。那么,两者质量相差不多,数十万的民国仿品自然比数百万的元代正品增值空间高。”

据记者了解,目前民国瓷器收藏区域也逐渐扩大。曾以江西、广东等地为主要民国瓷收藏区域也逐渐被北京、山东、东北等地分占市场。

收藏高门槛是知识

那是否说明民国瓷器的市场已经走向盛世了?

荆志忠不以为然。他向记者表示,文物收藏市场的门槛依旧很高,但目前阶段,这个门槛指的不是金钱,而是知识。

荆志忠进一步解释道:“目前收藏市场有个怪象,就是文物本该越来越少,但市场中流窜所谓‘文物’却越来越多。”

“这就是赝品在其中作祟。”荆志忠介绍说:“目前收藏市场上流窜很多假‘珠山八友’或其他名家原作的东西,从画风、落款方面来看与原作差别并不大,但实际上多数是当时学生、专业造伪人士临摹出来的。”

“民国时期的瓷器近些年才逐渐被大家所认同,并且在时间推算上也属近当代作品,这就导致仿制容易且可以借鉴的真品参照物并不多,所以作品的真与假很难准确去评判。”荆志忠表示,这种模糊情况极大影响了市场的良性交易。

对此,荆志忠强调,目前收藏民国瓷器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中国收藏家急需对文物收藏内涵、产生历史原因相关知识的补充。“虽然这一点在过去的十年中有了很大改变,但还远远不够。”

荆志忠最后总结道:“只有等我们的收藏家群体将眼光从只看名气、追求潮流回归到注重它的艺术性和学术性时,才是民国瓷器市场价格真正到位的时机。”

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藏友们

国庆快乐

奇货可居的民国瓷器

民国瓷器是指从清朝覆灭的1911年至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之间制作的瓷器。

众所周知,在中国瓷器史上,尚未把民国瓷器纳入其中,市面上出版林林总总的瓷器书籍图录,也极少将民国瓷器作为一个专类来记叙。业内专家分析原因称:一是因为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内忧外患,陶瓷总体质量良莠不齐,不值一提;二是一般文物界及收藏界对短暂的民国瓷器重视远远不及他们对其他时期瓷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追求的程度。

虽然民国瓷器远不及古瓷器收藏火热,但目前,随着近年来古瓷价格虚高,当代瓷器质量低下的现状,曾被市场冷落的民国瓷器精品已经在慢慢升温。对此,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收藏委员会主任荆志忠也向《经济》记者表示,虽然民国时期不稳定的社会环境造成手工艺品档次不高,但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折时期,其瓷器价值在于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并且,曾经在中国景德镇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民国瓷器全场成交率达到了72.73%,“珠山八友”之一王琦绘制的瓷版画《糊涂即是仙》以100.8万元成交,一度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民国瓷器亮点多

在有收藏瓷器十余年经验的武先生看来,民国瓷器收藏最大优势是其精品刚被市场所重视,价格不高但未来潜力巨大,处于“价值洼地”。

例如,与古瓷器、当代大师作品相比,民国时期的浅绛彩作品价格还处于劣势,其稀缺性还没有体现出来。其次,民国瓷也在易于流通的市场中体现了价值。其来源较多、花费相对不高,普通藏家也容易玩起来。并且从收藏角度来说,收藏民国瓷比较容易成规模成系统,但古瓷如今在普通藏家手中能够发现几件已经不易了,不可能形成收藏规模。

不难发现,以上只是民国瓷器日渐火热的客观条件。那么,其自身又有哪些收藏亮点?

荆志忠告诉记者,民国瓷器有四大种类具备高收藏价值:

其一,洪宪瓷。袁世凯称帝,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镇建立了御窑厂,派郭世五(古代传统瓷器爱好者)监督窑务。洪宪瓷选料精细,胎骨颇薄,主要用于烧制水彩和软彩瓷器,落款为“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

但因袁世凯称帝仅83天,时间短,这批洪宪瓷烧制数量并不多。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发现诸多瓷器收藏类书籍中对洪宪瓷特别注明:现市场中大部分“洪宪年制”与“洪宪御制”均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窑所烧制的仿制品。

其二,“珠山八友”流派。1928年瓷板画开始流行,为了便于接受订货,在王琦倡导下8位画师成立月圆会,称为“珠山八友”。前后共十位画师参加,分别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许人、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毕伯涛和刘雨岑。

“将艺术创作载体从宣纸转移至瓷器上,留下一批各有千秋的作品成为近几年拍卖会上的新宠,其精品目前已超过清代官窑瓷器的价格。”荆志忠说道。

其三,浅绛彩瓷。浅绛是中国元代开始出现的一种山水绘画技法,浅绛彩瓷则是清代晚期景德镇生产的一种釉上彩瓷新品种。民国初期从事浅绛彩瓷制作的艺人大多有较高艺术修养,通书画,能诗擅文,制作浅绛彩瓷时,从图稿、勾画到渲染都由一人来完成,使画面自由洒脱,充满了艺术表现力。但因后期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加之浅绛彩瓷低温烧制,彩料在釉面上黏连不牢固,色泽不够鲜艳,彩绘大多容易污损、脱色、掉彩、磨失,所以浅绛彩瓷在民国时期逐渐被色彩鲜艳而不易脱落的新粉彩所替代。

其四,仿古瓷器。清朝的覆灭,使得一批原来供职于官窑场的能工巧匠另谋生路,在民间仿制了大量的历代名窑瓷器。例如目前收藏市场中常见的仿制古瓷器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隋唐五代的白瓷,宋元时期官、汝、钧、哥、定五大名窑瓷器,明、清的官窑器等。荆志忠表示,虽然这些瓷器是仿制品,但质量比较高,现在收藏市场上很多人将民国仿制瓷器当作明清官窑的真品。

除此之外,从民国时期开始,陶瓷创作者开始在作品上署名,因此创作者的思想体现更加强烈,特点也更加鲜明。

逐渐被抬高的身价

曾经民国瓷在收藏市场被称为“地摊货”、“边角料”,处于陪衬地位,在学术上并未得到充分认可,价格也非常低廉。武先生告诉记者:“在前几年,民国瓷器市场十分暗淡,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但如今去文玩市场上,几乎找不到这个时期的真品。”

无独有偶,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收藏瓷器的范青回忆当年的情形时说:“十年前,在文物市场还有一半真文物时,民国浅绛彩最为低廉。当初买50件浅绛瓷花了3万块钱左右,后来再买100件的时候,大约花了将近30万元。现如今,想收藏浅绛瓷花,估计一件出价30万元也未必能在市场上找到。”

的确,随着近几年大众对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看好,媒体的报道,相关研讨会、论坛通过交流、鉴赏、参观等多种方式探讨民国时期瓷器的历史地位和收藏前景,使得收藏界对于民国瓷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记者发现,近年来,民国瓷器逐渐成为了各大拍卖会主角之一,其最高成交价甚至突破了亿元大关。

例如,2014年安徽艺海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粉彩花鸟笔筒以13440元成交。

2014年9月份,中国嘉德四季第39期拍卖会,民国时期王步绘青花花鸟纹小笔筒以92万元成交。

2011年4月份,苏富比拍卖行在纽约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民国粉彩瓷器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卉纹双耳瓶以1800.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18亿元)高价落槌,创下迄今为止民国瓷器最高世界拍卖纪录。

对于近两年来民国瓷器价格不断上涨现状,荆志忠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精品民国瓷器与低质量但被抬高价的古瓷相比,前者性价比要高于后者。换言之,按一般市场行情来说,资金走势一定顺着低投入、高回报方向。

例如以晚清光绪官窑的赏瓶和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精品为例,两者价位均在50万元左右。但是,晚清官窑质量无法与鼎盛时期的清三代相比肩,历来也不被古玩业内称之古玩,而精品民国瓷画意比较浓、文人气息比较强烈,在当时被达官贵人、收藏界所看好。毋庸置疑,此时的精品民国瓷器就成为一个能捡漏的好门类。

每年涨幅至少在30%

荆志忠告诉记者,近几年随着收藏队伍日益扩大,未来民国瓷器收藏市场每年涨幅至少在30%以上。

究其原因,荆志忠认为,除了上述提到高性价比外,另一方面是民国烧制的瓷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以其中景德镇瓷画家及当地瓷名家作品为例,其多出自清代官窑场能工巧匠之手,这部分人在摆脱官窑束缚后,借鉴了古人优点,加工生产出来了从造型、釉色、艺术性上都堪称为一等的作品,同时也是对古代瓷器传承发展最好诠释。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仿制宋元时期的龙泉瓷。深受日本人喜爱的龙泉瓷器在民国时期大量销往日本。“目前正值文物回流热,但发现从国外回流的许多瓷器绝大部分都是民国时期仿制水平较高的龙泉瓷。”武先生说,“一件真正元代民窑生产的龙泉青瓷大盘,目前市场价大概要上百万左右,而一件民国仿品价格则数十万左右。那么,两者质量相差不多,数十万的民国仿品自然比数百万的元代正品增值空间高。”

据记者了解,目前民国瓷器收藏区域也逐渐扩大。曾以江西、广东等地为主要民国瓷收藏区域也逐渐被北京、山东、东北等地分占市场。

收藏高门槛是知识

那是否说明民国瓷器的市场已经走向盛世了?

荆志忠不以为然。他向记者表示,文物收藏市场的门槛依旧很高,但目前阶段,这个门槛指的不是金钱,而是知识。

荆志忠进一步解释道:“目前收藏市场有个怪象,就是文物本该越来越少,但市场中流窜所谓‘文物’却越来越多。”

“这就是赝品在其中作祟。”荆志忠介绍说:“目前收藏市场上流窜很多假‘珠山八友’或其他名家原作的东西,从画风、落款方面来看与原作差别并不大,但实际上多数是当时学生、专业造伪人士临摹出来的。”

“民国时期的瓷器近些年才逐渐被大家所认同,并且在时间推算上也属近当代作品,这就导致仿制容易且可以借鉴的真品参照物并不多,所以作品的真与假很难准确去评判。”荆志忠表示,这种模糊情况极大影响了市场的良性交易。

对此,荆志忠强调,目前收藏民国瓷器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中国收藏家急需对文物收藏内涵、产生历史原因相关知识的补充。“虽然这一点在过去的十年中有了很大改变,但还远远不够。”

荆志忠最后总结道:“只有等我们的收藏家群体将眼光从只看名气、追求潮流回归到注重它的艺术性和学术性时,才是民国瓷器市场价格真正到位的时机。”


相关文章

  • 民国瓷器鉴定之民国瓷器款识(五)人名款(组图)-景德镇陶瓷在线
  • 人名款是标明瓷器作坊主人.工匠.收藏者及监造者等人姓氏名称的款识.前文所讲的三国时青瓷虎子上的铭文,也是最早出现在瓷器上的人名款识.人名款识历代屡见不鲜,书写或刻划位置不尽相同,或外底,或外壁.明代中晚期以后多书(刻)于器物外底,并直到清代 ...查看


  • 这是传说中的独门武器和孤品龙洋吗?
  • 在4月和5月鉴宝会上,一件手套状古代铜制品.一枚孤品龙洋引起大家关注-- 这是传说中的 独门武器和孤品龙洋吗? 假青花瓶 民国初期的纸币 现仿匣钵青瓷 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上午,是本报与扬州双博馆联办的公益鉴宝的活动日.而4月与5月的第一个周 ...查看


  • 用气泡鉴定瓷器的方法
  • 用气泡鉴定瓷器的方法: 瓷器釉下存着气泡,可以用它的形态和变化作为鉴定古代陶瓷的依据之一. 这已被陶瓷专家们所应用,如不同时代,不同窑口.不同燃料和温度烧成的瓷器,釉下气泡的大小,组合形态都不同,用它可以作为断代和区分窑口的依据之一. 瓷器 ...查看


  • 记我的父亲-方大瀛的二三事
  • 方正口述   小文 晓东 整理 我的祖籍在江西省浮梁县北门方家,记得小时候,家境非常殷实,父亲方大瀛给我的印象是:个子不高.偏瘦,穿着西装,印象最深的是他会写一笔好字,毛笔钢笔大字小字都写得非常好:父亲出生于1906年6月,早年在上海杭州等 ...查看


  • 前几天有人说sina是支那的意思,我就查了一下,现在贴出来
  • 两个月前,<报刊文摘>转载了一位荷兰华裔学者黄隆泰先生的谈话.他提出我国不应被称为"支那",应当正名为"中华".其理由是:支那这个字,在荷兰语.英语字典上都解释为"瓷器" ...查看


  • 清清代民窑瓷器及朝瓷器值多少钱
  • 东昌居士 ( 814696408 ) 一.原始瓷器--商代 商代出现的釉陶被称为原始瓷器,属于青瓷系. 1.状况:不多见. 2.胎骨.釉料接近瓷器. 釉是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种类很多: 1) 按烧成温度:可分高温釉. ...查看


  • 古籍结构和材料1
  • 包背装和线装的古籍,结构大致相同,即将各印页在版心处对折,有字的一面向外,装订成册.每册古籍内外各部分,均有固定名称(图1).主要有: 书衣 即书的前后封衣,又称书皮.书面.书衣有布.纸两种,最常见的是用栗色毛边纸和青色连史纸做成的书衣:布 ...查看


  • 瓷器底款图录
  • 瓷器底款图录 [图片] 珠山八友 款式 若深珍藏(寄托)款式 光绪寄托款 清晚期仿若深珍藏款 若深珍藏(清晚款) 光绪如深珍藏 若深珍藏(清晚寄托款) 清晚若深珍藏款 清中若深珍藏款 清晚若深珍藏款 若深珍藏(清晚款) 若深珍藏(清晚款) ...查看


  • 康熙青花瓷器鉴定
  • 清代康熙时期瓷器的鉴定: 1.康熙时期的瓷器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 ...查看


热门内容